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 1

奠 基 时 期
开 拓 时 期
发 展 时 期
创 新 时 期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伟 大 发 现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理 论 体 系
奠基时期
(1840-1895)
历 史 转 折 的 理 论 分 歧

开拓时期
宁 主 义
(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最初20年)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 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激化和发展, 预示了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 史发展基本趋势。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 对过剩造成的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
需要和需求

需要是人们基于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而产 生的消费某种物质品和精神品的欲望。 需求是有现实货币支付能力的从而可以实 现的需要,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 够购买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建斯 设大 的林 理关 模论于 式和社 苏会 联主 义
发展时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 50年代中叶)
主西 义方 探理学 论者 与对 索实马 践克 的思
苏联东欧的改革和剧变
出围当 现绕代 的马资 思克本 潮思主 流主义 派义国 而家
创新时期
道中 路国 的对 艰社 难会 探主 索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向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论犹太人问题》
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英国状况》
他们已经通过各自的探索,同时 实现了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 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根 本转变。
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4-5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4-5章
▪ 第三,列宁论述了工农联盟的理论。 ▪ 第四,列宁阐述了工农民主专政的理论。
五、列宁在同错误思潮斗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
鉴于俄国的国情和当时各种理 论对俄国革命运动的影响, 列宁在建党初期揭露了民粹派 的社会历史观、合法的马克思 主义等错误理论,进而又从哲 学高度批判了经验主义以及“ 寻神说” 和“造神说” 等理 论的荒谬,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
▪ 俄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有利于发动无产阶级运动。
▪ 首先,工人的相对集中,有利于他们团结一致,开展革 命活动。
▪ 其次,身受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造就了 俄国工人高昂的斗争精神。
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19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研究活动 非常活跃,带有政党萌芽性质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开始建立。
▪ 列宁深入研究了相关的帝国主义理论,写下了《社会 民主党纲领草案》《对华战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 主义》《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资产阶级实业财政 家和政治家》等著作,在对帝国主义进行分析时,充 分肯定了希法亭、霍布森等人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合 理成分。
▪ 列宁还对考茨基等人的错误认识进行了尖锐批判。他 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 资本。
▪ 列宁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 思想,根据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变化和俄国的实际 情况,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理论探索。
▪ 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 首次表述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 胜利” 的著名设想。
▪ “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 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 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2.列宁批判了“寻神说” 和“造神说”,揭露宗教是剥削阶 级维护自己统治的精神工具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 发展
主讲:杜永刚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的】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义 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 质,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 容。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全部课时实现多媒体教学
生物进化论最早由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英国博物学家达 尔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了生物学的新成果确立了生物进 化学说。这一学说认为生物始终处在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 化过程之中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生物经常发生细微的变异。 变异的途径是通过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适者生存 物竞天择。它揭示了有机物都是由最简单的蛋白质、单细胞 的胚芽经过长期的发展进化而来 显现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必 然联系。自然科学的这一系列伟大成就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 界观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恩格斯指出,由于 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 出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 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 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 联系的清晰图画。
随着斗争的发展和不断深入特别是当资产者开始联合起来镇 压无产者的反抗和斗争的时候促使无产阶级日益觉醒也开始 组织起来共同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使得个别工人反 对个别资本家的斗争越来越具有两大阶级对立和冲突的性质。 到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经从产业革命初期的自发 斗争逐渐发展成为自觉的有组织的斗争阶段直至举行大规模 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纺织工 人两次举行起义提出了,废除君主制。 建立共和国??的口 号1836—1848 年英国以工人为主力的争取自己政治权利的宪 章运动斗争的矛头直指资产阶级政权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 织工人的大规模起义明确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个根 本问题。这三大起义虽然都在阶级敌人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 台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 独立的政治运动时期。这种情况表明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革命 斗争实践迫切需要人们去思考和总结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革 命斗争实践也迫切需要有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 适应这种时代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0-1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件第0-1章

瓦特-蒸汽机
• 产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和社会生产的革命,同时也是 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它所造就的以机器生产体系和雇
佣劳动为标志的工厂制度,彻底摧毁了封建主义,从而 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占据了统治地位。
• 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统 治地位,同时也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开始逐步激化起 来,经济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
工人运动的发展遭遇重重阻力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一)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科学理 论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时期,时间跨度为19世 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
◆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向 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立 场转变。
• 在这一过程中,唯物史观的发现有着重大的意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 的初步探索,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第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随着 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历史。
◆第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第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吸收人类优秀文 化成果并同各种错误理论和思潮斗争的历史。
◆第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在曲 折中前进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与时俱进, 而且能够联系具体实际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 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 义的形成、传播和发展过程及其 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历史科学和理论科学的有机 统一。
• 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 科学社会主义史等研究马克思主义某个组成部分 发展历史的学科不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从整 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释,第二、三部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释,第二、三部分)

PART 03: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上,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一在宣扬的“用文火烧毁私有财产”,反 对采用暴力形式的观点,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就是全 面革命,只有在没有阶级和阶级对抗的情况下,社会进化将不再是政治革命。 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在《哲学的贫困》中,他描述了无 产阶级的成长,描述了这个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在通往社 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途径上,马克思提出必须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他指出,“劳动阶级在发 展过程中将创造一个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市民社会;从此再不会有原来 意义的政权了。”虽然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革命是才明确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但 其思想在《哲学的贫困》中已经基本完成了。
PART 01:马克思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批判
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批判
其次,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当蒲鲁东将黑格尔辩证法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研究
方法的时候,实际上是将辩证法庸俗化,“蒲鲁东先生的辩证法背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从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概括出了最重要的思想,也就是矛盾运动规律。但是,蒲鲁东完 全不懂这个重要思想,他把从经济学家那里拿来的现成的经济范畴不加区分的纳入他想象出 的发展序列之中,并没有从“矛盾本性”出发认识社会矛盾,从这一点上,蒲鲁东背弃了黑 格尔辩证法。
蒲鲁东生活的时代,政治经济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方法主要是经验形而上学方法。古典政治
经济学方法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决定了它的一般特征: 首先是认识方法上的经验主义。经济学家们认为,科学理论只在于对经验进行描述和概括。 其次是逻辑方法上的形而上学。经济学家们只承认形式逻辑的公式和规则,并使之绝对化。 在对经济范畴的认识上,忽视经济范畴之间的联系性和运动性,忽视经济现象中呈现的矛盾 及其内在原因。 再次是非历史主义。经济学家们普遍囿于资产阶级的狭隘眼界,将资本主义视为天然的合 理制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最全优质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最全优质PPT
赖尔(Sir Charles Lyell)
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一切所谓物理力,即机械力、热、光、
产 宣言》
——《共
“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 ,开始走在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 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发明出现之 后,又为科学研究与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 领域。”——《科学史》
患肺病的比率
年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份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马克思
一、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生

生产的发展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

与此同时,社会内部的固有矛盾逐渐加剧

工人过着非人的现实生活
产 关

人道主义并未成为现实。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
“资产阶级在他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 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 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 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 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 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人口 ,——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 力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 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 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 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哲学的贫困》
这里,正确地表达了实际的联系。‘机械发明’。它引 起‘生产方式上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 改变,因而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 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列宁主义的主要标志:辩证法理论体系雏形;帝国主 义理论;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
2.抛弃过时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72年德文版序 言中说过:“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 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 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 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 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 阶级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 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 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 过时了。”
1.具体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 应用、丰富、发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2.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创新规律、 重心转移规律、具体化规律、民族化规律、大众化规律等 等。
3.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领导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
4.研究马克思主义呼应与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特别 是与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斗争的历史过 程及其一般规律。
2、从理论到现实的社会制度(酝酿准备)
从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列宁理论和实践 活动时期。列宁一生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 面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前期是就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展 开的,成就是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后期是围绕如何 对待社会主义展开的,成就是提出从战时共产主义走向新 经济政策,总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把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四个时期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奠基)
(1)从1836年到1848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青年 马克思恩格斯从信奉青年黑格尔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政治 立场经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而走向并创立马克思主义时期。 (2)从1848年到1875年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和系统化阶段。 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 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经过革命实 践和经济学的双重证明,被确立为科学理论。 (3)从1875年至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马克思主义的展开 时期。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前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 以及对资本主义新变化、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新思想。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 1、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批判。批判“反动的一帮”
的理论;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批判“铁的 工资规律”;批判依靠国家帮助建立工人合作社 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批判“自由国家”的观点。
• 2、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全面阐述。关
于过渡时期思想;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 段及其特征的理论。
.
9
思考与练习:
学习重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 想;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 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学习难点: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的观 点的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哲学 基本问题理论的历史地位。
.
16
第一节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自学)
.
21
2、批判了特卡乔夫所谓在一个农业国家直接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调,强调社会主义 必须具备发达的物质生产力基础,提出了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创造走向社会主义 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问题。
.
22
• 马克思与恩格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思想之
比较:二人在东方社会理论问题上的同中 之异和异中之同,不仅不是二人思想对立 的表现,恰恰是他们的能力、知识、思想、 理论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证 明;同时,从中也透射出恩格斯晚年对东 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思考。
• 学习重点: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基本过程和革命意义,
《资本论》及其手稿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马克思恩 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
• 学习难点:《资本论》及其手稿实现的政治经济学革命,
《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
.
2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 一、《资本论》的创作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的地位,理解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之间的关系,了解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背景, 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与历史的辩证关系的理 论。
• 学习重点:《反杜林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系统阐述;《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与历史的辩 证法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 学习难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是如何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实现政 治经济学革命的?
2、如何理解《资本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证 明和重大发展?
3、《资本论》及其手稿提出来那些重要的 哲学命题,其含义是什么?
4、谈谈马克思恩格斯所总结的巴黎公社革命 经验的当代价值
10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化和 多方面展开
• 学习目的:明确《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二讲 剩余价值的创立和马 克思主义的系统化
1
第一部分
• 学习目的: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历程,理解
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革命, 把握《资本论》及其手稿对马克思主义的证明和重大发展, 了解马克思在第一国际期间反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把 握马克思恩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
• 学习重点: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基本过程和革命意义,
《资本论》及其手稿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马克思恩 格斯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总结。
• 学习难点:《资本论》及其手稿实现的政治经济学革命,
《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
2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 一、《资本论》的创作过程。
《资本论》的史前期:《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 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的孕育期:《哲学 的贫困》和《雇佣劳动和资本》;资本论的创作 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 第一草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资本论》第二草稿),《1863—1865年经济 学手稿》(《资本论》第三草稿),《资本论》 第一卷,《资本论》其它各卷的补充与修订。
7
• 二、同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
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对巴枯林的无政府主义 的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观;
• 三、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 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无产阶级 的民主制度;无产阶级专政在过渡时期的历史使 命。
8
• 四、《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学习难点: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的观 点的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哲学 基本问题理论的历史地位。
16
第一节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自学)
• (二)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 • 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唯物辩证法的批判
本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
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 合
• 一、对第一国际的理论贡献。
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然政治手段;在独 立的民族国家内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是革命胜利的 保证;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重要条件。
12
二、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三、全面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1、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就与局限 2、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基本理论。资本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中日益趋向垄断的 趋势;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展 开
一、《自然辩证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和科学观的基础
1、研究和写作《自然辩证法》的主要目的。 2、自然和历史的关系的辩证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历史与
自然的本质区别;历史与自然的相关性;处理人与自然关系 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 4、科学认识的逻辑和辩证法 5、“人的两次提升”的观点。 6、辩证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7、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和特征。资本主义历史
地位和历史作用。

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论证和重大发展
• (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证明和重大发展。 • 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概括;两个“决不会”思
想;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三大社会形态思想;生产力理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体解剖对于猴体 解剖是一把钥匙;“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
11
第一节《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 系统化的标志
• 一、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及其与旧哲学的区别。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
的物质性。 3、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自由与必然关系;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思维方式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对
立;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思维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关系。 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6、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 1、对拉萨尔机会主义的批判。批判“反动的一帮”
的理论;批判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批判“铁的 工资规律”;批判依靠国家帮助建立工人合作社 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批判“自由国家”的观点。
• 2、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全面阐述。关
于过渡时期思想;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 段及其特征的理论。
9
思考与练习:
14
思考与练习:
1、《反杜林论》如何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 学基本原理的?
2、《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与历史的关系的 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意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 间的关系?
15
第三部分 马恩晚年 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完善
学习重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 想;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 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3
• 二、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 • 商品的二重性理论的制定;劳动二重性的
发现;商品拜物教理论提出;价值形式理 论的初步阐述。
•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 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本的区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揭 示;剩余价值概念的提出及其性质与来源
4
第二节《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的 证明和重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