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空气的力量》
8.3空气的“力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 空气的“力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设计了这一堂关于空气的“力量”的物理课程。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了解空气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
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力量”,并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基本特性;难点:空气的“力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袋、玻璃瓶、吸管等;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气球,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气球里面是什么吗?”同学们纷纷回答:“是气体!”我接着问:“那么,气体有没有力量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实验探究:我拿出一个塑料袋,向里面吹气,然后让学生感受塑料袋被空气推开的“力量”。
学生们亲自体验后,纷纷惊讶于空气的“力量”。
3.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空气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例子,如吹气球、吸管喝饮料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空气的基本特性;难点:空气的“力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是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对于空气的“力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不够深入。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空气的“力量”现象,并记录下来,在下节课分享。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利用空气资源。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8.3《空气的力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8.3《空气的力量》教案在设计这节《空气的力量》的物理课程时,我的意图在于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并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掌握测量空气压强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空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实践活动。
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空气压强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会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气球、水杯等,以及一些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入空气的力量概念。
然后,我会讲解并演示如何测量空气压强,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加深他们对空气压强的理解。
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吹气球、吹纸片等,让学生们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完成一些任务。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讲解如何测量空气压强,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空气的力量完成实践活动。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们谈谈他们对空气的力量的理解,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
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并掌握空气的力量,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空气的力量》这节物理课程时,我注意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如何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并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空气压强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简单的实践活动。
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空气压强的概念,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对于第一个重点关注的细节,我选择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空气的力量概念。
我会准备一些气球,让孩子们亲自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作为一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精心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次的教学活动《空气的“力量”》也是如此。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次活动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培养幼儿对空气的认知和兴趣为主要目的。
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特性,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特性。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特性。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袋、水杯、吸管等。
2. 学具:每人一份活动记录表,包括观察记录和想法记录两部分。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魔术,让幼儿观察到空气的力量,引发他们的兴趣。
2. 实践活动:a. 吹气球:让幼儿自己吹气球,感知到空气的力量。
b. 塑料袋实验:让幼儿把塑料袋放在手上,然后把手掌合拢,感受空气对塑料袋的压力。
c. 水杯倒置实验:让幼儿把水杯倒置,放在桌子上,观察杯子里的水不流出的原因。
d. 吸管喝水:让幼儿用吸管喝水,感知到空气对水的影响。
3. 活动记录:让幼儿把自己的观察和想法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上。
4. 分享与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特性。
难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次活动的效果,认为整体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活动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空气的“力量”。
《空气的力量》教案

《空气的力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具有力量,并能解释其原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具有力量,并能通过实验验证。
难点:空气压力的概念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吸管、水、盐、漏斗、酒精灯、火柴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你们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空气可以呼吸,可以让我们生存。
师:对,空气对我们生活非常重要。
那你们知道空气还有力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空气的力量》。
2.探究空气的力量(1)实验一:气球实验师:我们来进行一个气球实验。
请同学们观察,当我把气球放入塑料瓶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生:气球会被挤出来。
师:为什么气球会被挤出来呢?生:因为塑料瓶内的空气被压缩,产生了力量,把气球挤出来了。
(2)实验二:吸管实验师:我们来进行吸管实验。
请同学们拿一根吸管,插入装有水的塑料瓶中,然后尝试用吸管把水吸出来。
生:吸管里的水被吸出来了。
师:这是因为吸管里的空气被吸走,外部空气压力把水推了进去。
3.分析空气的力量师: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空气具有力量。
师:对,空气的力量来源于空气的压力。
当空气被压缩或者被吸走时,空气压力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力量。
4.应用空气的力量师:我们来看一下空气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1)气垫船:利用空气的压力,使船体浮在水面上,从而减小摩擦,提高速度。
(2)吸盘:利用空气的压力,使吸盘紧贴在物体上,从而固定物体。
(3)打气筒:利用空气的压力,将气体压缩到一定空间内,从而产生力量。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具有力量,并且了解了空气压力的概念。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发现更多关于空气力量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空气的力量来解释?2.动手实验:尝试利用空气的力量完成一个小制作。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8.3空气的“力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8.3 空气的“力量” 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知道空气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以及空气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2.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交流的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袋、水杯、吸管等。
2. 学具:每人一个塑料袋,一张纸,一支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魔术表演,让学生亲眼看到空气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实验一:让学生用吸管把塑料袋吹满空气,然后用双手握住塑料袋,感受空气的压力。
3. 实验二:让学生用水杯装满水,然后用纸盖住杯口,用手按住纸,将水杯倒置,观察水是否会流出。
4. 实验三:让学生用气球吹出不同大小的气球,然后用塑料袋包住气球,感受气球的弹性。
五、活动重难点1. 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压力和弹性,理解空气的作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课后,我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空气的秘密,以及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空气例子,比如风、气球等,然后和家长一起分享,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魔术表演:我选择了魔术表演作为课堂的引入环节,是因为孩子们对于魔术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通过魔术表演,我让孩子们亲眼看到了空气的力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这个环节的关键在于,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空气产生疑问,引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 实验一:用吸管把塑料袋吹满空气,然后用双手握住塑料袋,感受空气的压力。
这个实验的设计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空气的压力。
初中物理空气的力量教案

初中物理空气的力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力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3. 能够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空气的力量及其测量。
2. 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 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气球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空气有力量吗?空气的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空气的力量。
二、探究空气的力量(15分钟)1. 实验一:气压计的使用1.1 教师演示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并解释其原理。
1.2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高度的气压值,并记录数据。
2. 实验二:水银柱法测量大气压强2.1 教师演示水银柱法测量大气压强的原理和方法。
2.2 学生分组实验,用水银柱法测量大气压强,并记录数据。
3. 实验三:气球膨胀实验3.1 教师演示气球膨胀实验,并解释原理。
3.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气球在不同气压下的膨胀情况,并记录数据。
三、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是如何产生的。
2. 学生通过PPT展示的实例,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如吸管喝饮料、吸盘等。
四、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0分钟)1. 教师提出生活现象,如为什么硬币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飞机能飞起来?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的力量、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力量及其测量方法,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空气的“力量”》教案

《空气的“力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
2. 让学生掌握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天气、海拔等因素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基本特性2. 气压的概念及测量3. 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4. 空气的力量实验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的基本特性,气压的概念及测量,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气压的测量方法,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力量。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力量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吸管、玻璃杯、水、ruler(尺子)。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解】1. 空气的基本特性(1)介绍空气的组成、体积、重量等基本知识。
(2)讲解空气的扩散、渗透等特性。
2. 气压的概念及测量(1)讲解气压的定义、单位。
(2)介绍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
(3)演示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3. 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1)讲解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2)讲解气压与海拔的关系。
【实验环节】1. 空气的力量实验(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实验进行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 气压的测量实验(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实验进行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力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力量在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气球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力量,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
八年级物理下《空气的“力量”》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空气的“力量”》教学案【课时目标】1. 学习空气的重要性,正确理解空气对物体的力学作用。
2. 理解压强概念,说出常见物品在常压下的压强。
3. 掌握气体压缩和膨胀的重要性、使用气垫的原理,并探究气体状态方程。
【教学重点】1. 空气对物体的压强及气体压缩与膨胀的重要性。
2. 使用气垫的原理及气体状态方程。
【教学难点】1. 空气的质量和体积如何影响空气对物体的压强。
2. 气体状态方程的探究。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
2. 教师准备实验需要的物品:塑料瓶、热水、冷水、过滤纸、火柴,以及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空气的生活场景,如飞机、潜水艇、空气净化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空气,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3. 让学生体验一下气体对物体的力量。
教师拿起一个气球,递给学生一个针,让学生用针扎破气球并观察。
此时,会听到“砰”的一声巨响,并看到气球的碎片四处飞散,这表明气球内部的空气对外部施加了一定的压强。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压强的概念及常见物品在常压下的压强。
2. 空气对物体的力学作用及空气对物体接触面积的影响。
3. 气体压缩和膨胀的重要性及使用气垫的原理。
三、实验探究(35分钟)1. 实验一:气体膨胀教师拿出一个塑料瓶并将一张过滤纸铺在瓶口上,在一些热水中浸泡一下。
此时,学生观察瓶口的过滤纸会被向上吹翻,这是因为加热后空气的分子速度变快,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从而将过滤纸向上吹翻。
2. 实验二:气体被压缩教师将一个塑料瓶子放在一些热水或阳光下一段时间,等瓶子内部充满热气后,闭上瓶盖。
此时,将瓶子放入冰水中。
学生观察到,瓶子受压变形,这是因为气体被压缩,分子运动变慢,气体膨胀量减少,从而压强减小,外面的大气压将瓶子压缩变形。
3. 实验三:气垫的使用教师拿出一个薄膜,并放置在桌子上。
从桌子一端将一些气体泵进去,在薄膜顶部留下了一个气垫,学生可以将物品放在气垫上面,并观察气垫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由液体压强产生的原理引入气体的压强,结合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然后结合
生活中的实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接着再引入压强的测量 方法“托里拆利实验”。
最后再讲解气体压强随高度的变化。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将装满水的玻璃杯倒扣在水中,然后用力将 杯子向上拉,感觉到很难将杯子与水分
开, 是什么“力量”与我们较劲,是一一空气的“力 量”。
(可当场做实验演示) 二、 新课教学: 将挂衣服的吸盘挂衣钓,紧贴在光滑的墙面上,挤出里面的 空气,吸盘就紧紧的贴在墙面上,是什么“力量”使挂衣钩 压在墙上 只要挤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才能牢牢的贴在墙上,否则挂 钩和吸盘就会自动掉下来,更不用说挂
东西了,由此猜想, 挂衣钩吸盘上的“力量”可能来自于空气。
1、大气压强 (1)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产生的原因
在大气层里,下边的空气被上边的空气所压,地球被整 个大气层所压。
空气有质量,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在所作 用的面积上产生压强。
在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这 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 、马德堡半球实验
早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 格里克就在马德 堡市公开表演一个着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他把两个 直径为30cm 铜质空心半球紧紧地扣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 球内的空气,然后用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半球,结果费 了很大的劲才把它们拉开。
四、课堂小结和练习
课题 空气的“力量” 授课时间 第五周 课时安排
4
教学 目标
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 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知 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知道大气压 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之间 的关系。
领导签字
备课组长
主讲人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托里拆利实验。
重、难点
用自来水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几下松开,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壶里的水不容易倒出来
用吸管可是把杯中的果汁吸到口中
自流井
五、作业布置:走进名校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气体压强产生原理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二、新课教学:
2、测量大气压
(1)正确理解托里拆利实验
在长约1m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后倒立插入装满水银的水银槽中,这时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下降,水银处于静止,管内外水银面之间的高度差为h,如图所示,设大气压为p0,设想在管内与管外水银相平处取一液片AB,由于液片AB静止不动,可知,作用在液片AB上向下和向上的压力相等,即F下=F上,向下的压力是在液片AB上方的水银的速度重力产生的,即F下
=G= gh,式中为水银的密度,S为液片的面积。
向上的压力是由于大气压产生的,它等于F上
=pOS,又因F下=F上, 所以gh s= pOS即得P0= gh,即大气压等于管内高为h的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为什么说对液片AB上的压力就是大气压
作用的这是因为液体有传递压强的特点,
即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
地被液体向各方向方向传递,同样,加在
水银面上的大气压强也能够由水银传递到
液片上。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应该注意管内上方是真空,管
内水银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强变化而变化,和管的粗细、
管的长度。
倾斜角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下压等因素有关,
只与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关。
(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使用时不能斜括,空盒气压计使用方便,可根据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把盒气压计的压强值换成对立的高度值,就变成了高度计。
三、课堂小结和练习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
如在玻璃管的顶部开一个小洞,那么管内的水银柱将如何变化及倾斜、上提和下
压四、作业布置:走进名校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3、大气压强的变化
(1)托里拆利实验定在海平附近大气压的值为760伽汞柱,也就是x 105Pa的大气压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即1标准大气压=1013hPa=x 105Pa
(2)大气压的大小海拨咼度有关、海拨越咼,大气压越小。
在海拨3000m以内,大约第升高10m,大气压减100 Pa大气压除了与海拨的高度有关外,还与天气的阴晴、季节的变化等有关。
(3)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液面上的气压越咼、液体的沸点越高,反之大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
(高压锅的运用)
三、课堂小结和练习
蒸气锅内蒸气为10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多少厘米高水银柱相当于多少米高水柱
德国学者奥托•格里克实验用的铜半球的直径约30cm,设球内空气全部被投抽出,则半球所受空气的的压力约为多大(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四、作业布置第四课时:
复习标准大气压:例题讲解及作业处理:
1、高压锅盖面积是450厘米2,当蒸气的压强达到标准大气压时,锅盖所受蒸气的压力多大
解题方法:
2、一口直径24厘米的高压锅,其锅盖面积约为米2,限压出气口横截面积约为10负五次方米2,限压阀质量为千克,当正常使用时,求:
(1)高压锅内外的压强差;
(2)锅盖接口处至少需要能够承受多大的压力(g=10N/kg)
3、在托里拆利实验的时候玻璃管中混入了部分空气题型走进名校作业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