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抗dsDNA抗体检测意义

合集下载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X线分4期:
I 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关节间隙因软骨破坏而变窄。 III期:关节面出现虫凿样破坏性改变。 Ⅳ期:关节半脱位,关节破坏后的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10、关节磁共振检查:对早期RA较X线更有意义,且可以了解关节软组织、肌腱炎症及软 骨情况等。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概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临床表现 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病理为慢性滑膜炎和血管翳的 形成。逐渐出现骨和软骨的破坏,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 失去
病因
病因不明:与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和免疫紊乱有关。
1环境因素
未证实有导致本病的直接感染因子,但目前认为一些 感染如细菌,支原体病毒等可通过感染激活TB淋巴细 胞,分泌致炎因子,产生自身抗体。感染因子的某些 成分通过分子模拟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类风湿性关节 炎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
贫血常见,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 ✦ 病变本身所致; ✦ 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胃肠道慢性少量出血; ✦ Felty综合征: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的甚至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及血小板极少减少,如减少可能与Felty综合征、药物等有关。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血液、生化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虽然无特异性,但有助于诊断、预后及疗效等的评价。
7)眼部病变
可引起巩膜外层炎、巩膜炎或穿透性巩膜软化;可发生干燥综合征,导致角膜结膜病变及眼部干 燥。
8)肾脏损害
✦ 本身严重血管炎,但很少引起肾损害; ✦ 抗风湿药物毒性,如青霉胺、非甾体抗炎药等; ✦ 继发干燥综合征可引起肾间质病变,而出现肾小管酸中毒; ✦ 长期类风湿关节炎并发淀粉样变;

dsDNA和组蛋白超正常范围

dsDNA和组蛋白超正常范围

DS-DNA和组蛋白超正常范围的意义与相关疾病1. 介绍DS-DNA(双链 DNA)和组蛋白是生物体内关键的遗传物质。

异常的DS-DNA和组蛋白水平可能与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本文将详细探讨超出正常范围的DS-DNA和组蛋白水平的意义,并介绍与这些异常相关的常见疾病。

2. DS-DNA超过正常范围的意义DS-DNA是人体细胞内的重要遗传物质,它的水平通常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然而,当DS-DNA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

常见的与DS-DNA水平异常相关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RA):高水平的DS-DNA可以与RA的发生和疾病活动性相关。

在RA患者中,可能存在抗核糖体抗体,并导致DS-DNA的改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SLE患者常见的机体免疫异常是DS-DNA抗体的生成。

高水平的DS-DNA抗体可用于SLE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的监测。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部分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登革热病毒等)与DS-DNA的异常水平相关。

这可能是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如梅毒、破伤风等)也可能导致DS-DNA水平异常。

其他疾病•肿瘤:一些研究表明,高水平的DS-DNA可能与某些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等)的发生和恶性程度相关。

DS-DNA的测量可能有助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和预后评估。

•心血管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可能与DS-DNA的水平异常相关。

这可能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导致的。

3. 组蛋白超出正常范围的意义组蛋白是染色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结构维持起着关键的作用。

组蛋白水平的异常变化可能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发展相关。

以下是与组蛋白水平异常相关的常见疾病:癌症•白血病:组蛋白的异常修饰与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特定的组蛋白修饰(如组蛋白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可以改变基因的表达模式,导致癌症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风湿四项

风湿四项

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①胞浆型(c-ANCA):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2)BiP抗体可以在RF、CCP、HRF、RA33、 AKA、 APF等抗体阴性的血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对RA的诊断是一个很好地丰富和补充。?
(3)抗BiP抗体阳性组的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于该抗体阴性组者。
抗细胞膜DNA抗体
抗细胞膜DNA抗体是一种可以在人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膜上表达的DNA分子。
HLA-DR抗原: HLA-DR抗原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HLA-DR分子为二聚体结构,由非多态性的DRα链和多态性的DRβ链组成。DRα和DRβ链的可变区可识别并结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HLA-DR4/DR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演变有关。
RA33抗体
抗RA33抗体与其他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无交叉反应,为多克隆抗体,以IgG型为主。
临床意义: RA33 抗体,在不典型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出现,阳性率为 27-45% ,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均不出现此抗体。因而认为抗 RA33 抗体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临床意义: 抗 PCNA 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另据报道,该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 可分为 IgM 、 IgG 、 IgA 、 IgE 四型。

什么是抗双链DNA(DS-DNA)抗体,有何临床意义?

什么是抗双链DNA(DS-DNA)抗体,有何临床意义?

什么是抗双链DNA(DS-DNA)抗体,有何临床意义?DNA是人类的遗传物质,医学上也叫脱氧核糖核酸,贮存着人类大量的遗传信息,人们常说的“基因”,就是由DNA组成的。

我们不同人的长相,例如眼睛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鼻子多长、皮肤是白色还是黄色等等都是由DNA决定的。

DNA由两条单链组成,平常是由两条单链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像麻绳一样绞在一起的,因此双链DNA又称为天然DNA。

单链DNA一般要将天然的DNA经过变性,将双链DNA解链后才能够得到,因此又叫做变性DNA。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友可以产生多种针对自身细胞成分的抗体,其中针对单链DNA的抗体叫做抗单链DNA抗体,而针对双链DNA的抗体就叫做抗双链DNA抗体(DS-DNA)。

抗单链DNA抗体又称为变性DNA抗体,该抗体在多种疾病及正常人血清中存在,临床诊断价值不大。

而抗双链DNA抗体又称为天然DNA抗体,测定这种抗体非常重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明确诊断: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是参与SLE 发病的主要抗体,其特异性可达90%,是SLE特异性抗体。

虽然此抗体偶尔也可以在其他结缔组织病人中出现,但主要还是出现在SLE病友体内,在活动期的SLE病友血液中阳性率可达90%以上。

2、监测病情:血液中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滴度的增加和降低直接与SLE病友的活动程度相关联,病情加重时抗体滴度增高,病情缓解时抗体滴度降低或者转阴,因此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病情变化,对疾病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3、提示肾脏病变: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阳性者往往合并肾脏损害,即狼疮肾炎,而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体阴性者,则提示肾脏损害较轻。

因此,怀疑患SLE的病友或者已经诊断SLE的病友都要经常检查抗DS-DNA的抗体,以及早诊断疾病或发现病情变化。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用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
除见于RA外(90%RA患者RF呈阳性),还可见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硬化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外,血管炎、肝病、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RF。
RF-IgG:与RA患者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相关。
RF-IgA:与骨质破坏有关,早期RF-IgA升高常提示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xANCA阳性主要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患者。
抗心磷脂抗体(ACA)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反复自然流产、抗磷脂综合征(包括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
减少和CNS病变)患者。IgM型ACA可作为自发性流产的前瞻性指标。
抗2糖蛋白抗体(抗2GP-1)
诊断APS敏感性同ACA,但特异性高于ACA
抗SSA/Ro抗体
见于干燥综合征(敏感性88%~96%),类风湿关节炎(3%~10%),SLE(24%~60%)°VSLE光过敏、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SSA抗体可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儿狼疮综合症)等相关。
抗SSB/La抗体(抗Ha抗体)
抗SSB阳性几乎总伴有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较抗SSA抗体诊断干燥综合征更特异,是干燥综合征血清特异性抗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达40%左右。
RF-IgM:最常见。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
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0%以上。
抗核抗体(ANA)
以细胞的核成分(核酸、核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分以下几种荧光图谱:
①均质型:此型与抗dsDNA和抗组蛋白抗体有关。

风湿类风湿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意义

风湿类风湿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意义

1、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因子(RF)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

因为这种炕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

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正常值阴性(<20kU/L) 阴性 (乳胶凝集试验)临床意义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Waldenstrθ-m综合征,结节病,SLE等。

偶尔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低滴度的RF)。

2、血沉[ESR]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

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

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明显增快。

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临床意义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3、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 500U,儿童< 250U。

正常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

类风湿时部分病人ASO升高在400单位以上。

Fichy等将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1)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RF阴性时,见于风湿病,(2)凝集型:ASO正常、RF阳性时,表示预后不良;(3)混合型:ASO升高,RF阳性,见于类风湿;(4)正常型:ASO阴性、RF阴性,可排除类风湿。

ANA意义

ANA意义

检测ANA谱诊断风湿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是对细胞核抗原具有不同特异性的自身抗体的总称,一般分为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不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和胞浆抗体。

ANA和ENA抗体的检测,对胶原病,尤其是SLE, 与SLE密切相关的MCTD,及其它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1 、抗ds-DNA抗体--- SLE的特征是出现大量抗细胞核成分,胞浆抗原,及细胞膜的自身抗体。

抗ds-DNA抗体具有极大的诊断及病理学意义,已被列入1982年修订SLE ACR 标准。

在免疫治疗过程中,dsDNA抗体的滴度水平可大大降低,相反,病情恶化则伴随着dsDNA 抗体的增加。

因此检测dsDNA抗体浓度对于预测和治疗SLE有辅助作用。

2、Nucleosomes抗核小体抗体--近年来在SLE的诊断中越来越重要。

其抗原为核小体复合物,即染色体的结构性成分。

核小体本身由中心粒组成,含组蛋白二聚体H2A-H2B 和H3-H4,其外面为146个碱基对组成的双链DNA。

因此,核小体抗体也包含dsDNA抗体和组蛋白抗体(除组蛋白-1抗体),与核小体特异抗体一样,它们只能与核小体复合物的一个四价多肽结合。

核小体抗体是SLE的诊断标记,其诊断灵敏度为70-90%。

在SLE的活性期,此抗体的检出率几乎为100%,在非活动期的SLE中为62%(相应的dsDNA抗体检出率仅为3.3%)。

因此,核小体抗体对SLE的诊断灵敏度高于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甚至可在dsDNA 抗体阴性的病人中检测到。

尽管如此,抗核小体抗体阴性的病人中也可能dsDNA抗体阳性。

核小体抗体也可在药物诱导的狼疮病人中检测到。

它们是SLE恶化的早期标记,因为它们比dsDNA抗体更早出现。

3、smD1-抗Sm抗体---被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高度特异性标志,此抗原结构复杂,由U-RNA和不同的蛋白组成(即B’,B,N,D1,D2,D3,E,F和G)。

ENA抗体谱、dsDNA和ANA联合检测对SLE和RA的诊断意义

ENA抗体谱、dsDNA和ANA联合检测对SLE和RA的诊断意义

5 0例 R A患者中,N E A抗体谱 中 1 项以上 阳性 者2 5例 , 阳性率为 5 % (5 5 ) dD A 阳性率为 0 2/ 0 ;s N 1% (/0 , N 阳性 率 为 3 % (5 5 )3项联 合 6 85 ) A A 0 1/ 0 ;
dD A阳性率为 4 % ,N sN 0 A A阳性率 为 8 % ; R 0 在 A患者中 ,N E A抗体 1 以上 阳性者 占 5% , D A 阳性 率为 1% ,N 项 0 d N s 6 A A阳 性率为 3% ; 项联合检测 ,L 0 3 SE及 R 的阳性率分别 为 9%和 5 % 。结论 自 A 6 6 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 体内存 在多种 自身抗体 , 联
合检测 E A抗体谱 、s N N dD A和 A A有助 于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 。 N [ 关键词 ] E A抗体谱 ;s N A A; N dD A; N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图 分 类 号 R 5 32 9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8 (0 1 1 10 0 04 1 8 2 1 )0. 1 1. 2
2 结果
抗体 、 Rb 抗 i抗体 、 U R P抗体 、 SA抗体和抗 抗 1N 抗 S SB抗 体 等 。本 研 究 对 S E和 R 患 者 进 行 E A S L A N
抗体谱 、sN dD A和 A A检测 , N 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 以探讨其在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意义与价值。
5 % (5 5 ) 抗 S 0 2 / 0 、 S—B 2 % ( 0 5 、 S 1 0 0 1 / 0) 抗 c .7 6 (/ 0 、 P - c 0 、 J 1 % 、 C N % 3 5 ) 抗 M S l % 抗 o一 0 抗 E P. B2 ( / 0 、 P N % ( / 0) 抗 N c oo e % 1 5 ) 抗 C A 2 15 、 u l sm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关节炎抗dsDNA抗体检测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抗dsDNA抗体检测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绿蝇短膜虫免疫荧光检测(clif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抗dsdna 抗体结果的意义。

方法收集193例ra患者clift、elisa抗dsdna 抗体检测结果。

其中女148例,男45例。

分为三组:一组 ra 156例;二组ra重叠干燥综合征、肌炎等结缔组织病,共33例;三组ra重叠sle,即rhupus综合征, 4例。

结果 ra elisa检测抗dsdna 抗体阳性率2.6%。

clift是sle抗dsdna抗体特异性检测。

ra出现clift抗dsdna 抗体阳性提示重叠sle,即rhupus综合征。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抗dsdna抗体; elisa ; clift ;rhupus
ra与sle为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包括标记性及特异性自身抗体。

如:抗sm抗体、抗dsdna 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ccp抗体、aka、apf等。

为分析ra患者抗dsdna 抗体elisa和clift检测结果意义,作者对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2011年收治的193例ra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8-2011年193例ra患者clift、elisa抗dsdna抗体检测结果。

其中女148例,男45例。

分为三组:一组ra 156例;二组ra重叠干燥综合征17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9例、系统性硬化4例、结缔组织病3例,共33例;三组 ra重叠sle,即rhupus 综合征,4例。

检测方法:绿蝇短膜虫免疫荧光检测(clift)、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