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机场区域竞争全面分析
鄂州机场分析报告

鄂州机场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对鄂州机场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鄂州机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鄂州机场作为鄂州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对于鄂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鄂州机场的运营情况、竞争对手、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为鄂州机场的规划和运营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背景信息1. 鄂州机场概况鄂州机场位于湖北省鄂州市,距市中心约20公里。
建于2002年,是一座现代化的民用机场,承担着鄂州地区的航空运输任务。
鄂州机场目前具备B737、A320等中型客机起降条件,拥有C类机场的规模和设施,并具备一定的国内航线和货运能力。
2. 运营状况根据最近一年的数据统计,鄂州机场的航班运营情况如下:•客运量:年客流量达到30万人次,客货吞吐量逐年增长。
•货运量:年货邮吞吐量约为1000吨,货运业务占机场总收入的40%以上。
三、竞争对手分析在鄂州机场周边地区,存在着几家与鄂州机场竞争的机场,如武汉天河机场、襄阳刘集机场等。
这些机场在区域内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具备更为完善的航班网络和服务设施。
和这些竞争对手相比,鄂州机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优势:鄂州机场地处鄂州市中心,对于居住在鄂州以及周边地区的乘客来说,是一个更加方便的航空出行选择。
2.货运优势:鄂州机场的货运业务发展迅速,拥有完善的货物运输网络和专业化的货运服务团队,可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3.客户群体:鄂州机场的客户主要是居住在鄂州及周边地区的旅客,而竞争对手的客户群体更广泛,包括来自不同省份的旅客。
然而,鄂州机场还存在一些劣势和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航班网络限制:鄂州机场的航班网络相对较为有限,目前主要是国内航线,缺乏与国外航空公司的合作,需要进一步扩展航空网络。
2.设施限制:鄂州机场的设施相对简陋,需要进一步提升设施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3.竞争压力:面对附近其他机场的竞争,鄂州机场需要采取有效的竞争策略,提升自身竞争力。
我国通用机场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通用机场的现状与建议通用机场是指用于民航航班之外的一般航空活动的机场。
我国通用机场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析我国通用机场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前,我国通用机场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600多个通用机场,其中大多数是小型机场。
这些机场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旅游热点城市,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通用机场的运营模式也多样化,如租赁、招商引资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带来了不少利益。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用机场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源配置不均衡。
大多数通用机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通用机场数量相对较少。
这导致东部地区通用机场的运载能力过剩,而中西部地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其次,通用机场设施滞后。
不少通用机场的跑道、停机坪等设施已不能满足当代航空安全要求,这给通用飞行的发展带来一定风险。
再次,通用机场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一些通用机场在硬件设施和服务能力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资源配置平衡。
应调整通用机场的地理分布,提高中西部地区通用机场的建设速度和规模,以满足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需求。
其次,加大通用机场设施建设力度。
要加大对通用机场的投资力度,提升其设施的安全性和先进性。
同时,鼓励民企和社会资本参与通用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加强公私合作。
再次,提升通用机场的服务水平。
要提升通用机场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相关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流程,提高机场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此外,我还建议加强通用机场的管理和监管。
应加强对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监管,确保其安全可靠。
另外,还应加强对通用机场的市场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国通用机场在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但同时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资源配置平衡、设施建设、服务水平提升和管理监管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推动我国通用机场的进一步发展,为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航空竞争分析揭示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格局和策略

航空竞争分析揭示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格局和策略航空业作为现代交通工具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便捷快速出行的需求增加,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本文将通过航空竞争分析,揭示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格局和策略。
一、市场竞争格局的分析在航空市场,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市场份额的分布和份额变动的趋势。
竞争格局的分析可以从两个维度入手:纵向竞争和横向竞争。
在纵向竞争中,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航线网络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上。
一些大型航空公司通过扩大航线网络,提供更多的航班选择和飞行目的地,以吸引更多的乘客。
同时,服务质量也成为各航空公司之间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向。
通过提供舒适的座椅、贴心的服务和高效的行李托运等服务,航空公司可以赢得乘客的好感,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横向竞争主要指的是同一航线上各家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
在航空市场中,航空公司之间的横向竞争往往表现为价格战和航班频次的增加。
针对同一航线的航空公司,通过调整票价、推出促销活动和提高航班频次等手段,争夺乘客的选择权。
此外,航空公司还可以通过采取直达航班、加大机型尺寸等方式提高自身在横向竞争中的竞争力。
二、航空公司竞争策略的分析为了在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中脱颖而出,航空公司需要制定合适的竞争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竞争策略:1. 成本领先策略:一些航空公司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
这可以通过优化航班计划、减少运营费用和提高物流效率等方式实现。
成本领先策略可以使航空公司在价格敏感的市场上更具优势。
2. 差异化竞争策略:为了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航空公司可以通过提供独特、个性化的服务来吸引乘客。
这可能包括增加舒适度、提供高品质的餐饮和娱乐设施等。
差异化竞争策略可以帮助航空公司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乘客的忠诚度。
3. 联盟与合作策略:由于航空市场的复杂性和全球范围的竞争,许多航空公司选择与其他公司建立联盟或合作关系。
通过与其他航空公司共享资源和航班网络,航空公司可以提高服务范围和市场竞争力。
航空公司竞争概况报告

航空公司竞争概况报告航空业作为现代交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竞争激烈。
本报告旨在概述当前航空公司竞争的现状和趋势,并分析影响竞争的因素。
本报告将从市场份额、服务质量、机票价格、航线网拓展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对航空公司竞争进行评估。
1. 市场份额在航空公司竞争中,市场份额是评估业务规模的重要指标。
全球范围内大型航空公司如美国航空、达美航空、中国国际航空等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小型航空公司则在特定地区拥有竞争优势。
此外,近年来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如瑞安航空、易捷航空等也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2. 服务质量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对于旅客体验至关重要。
航空公司通过提供安全、高效的航班运营、友好热情的服务以及舒适便捷的乘坐环境来提升服务质量。
一些高端航空公司如新加坡航空、阿联酋航空等在服务质量方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3. 机票价格机票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票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航空公司之间通过灵活的定价策略来争取客户,通过制定不同的票价和促销活动吸引旅客。
在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通过提供折扣机票以及附加服务的灵活选择获得了客户的关注。
4. 航线网拓展航线网的覆盖范围和数量是航空公司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航空公司通过逐渐扩大航线网络,开辟新的航线和增加航班频率来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一些大型航空公司通过与其他航空公司建立代码共享协议来进一步拓展航线网络。
5. 创新能力航空公司在竞争中的创新能力也是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航空公司推出了新的服务和产品,例如引入全飞行过程的无线网络、提供便捷的在线订票系统和自助值机等。
这种创新能力可以提高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总结:航空公司竞争概况报告从市场份额、服务质量、机票价格、航线网拓展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对航空公司竞争进行了综合评估。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帮助航空公司了解当前市场竞争的形势,并从中寻找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策略和机会。
2023年机场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机场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场行业日益成为航空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和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本文将分析机场行业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消费者需求环境和技术环境。
一、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机场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机场行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对民航产业的投资和支持;欧盟出台了《航空交通管理计划》和《单一欧洲天空行动计划》等政策来协调欧洲航空行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机场行业的管理和运营,例如,加强安全管理、优化航班时刻、促进航空公司的合理竞争等。
二、市场竞争环境机场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非常激烈。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场开始涌现,各机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剧烈。
在这种情况下,机场的运营和服务质量成为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机场运营方面,每个机场都需要用最优化的方式安排航班时刻表、强化安全管理、完善航班信息发布,为旅客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机场服务质量方面,各机场要加强客户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根据旅客反馈不断改进服务,提高旅客体验和口碑。
三、消费者需求环境消费者需求是机场行业的关键环节。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的普及,机场的客流量也不断增长。
因此,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务,成为机场行业发展的关键。
例如,机场可以提供商务休息室、免税店、餐饮服务等高档服务,吸引商务旅客和高端旅游消费者;同时也可以提供低成本的服务如自助服务、行李寄存和短期停车等,满足普通旅客的需求。
四、技术环境科技的发展也为机场行业带来了巨大机遇。
随着全球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机场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为旅客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
例如,机场可以通过电子登机牌、自助值机、自动托运等方式进行智能化管理,缩短旅客地勤处理时间;同时,机场可以通过无人机和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安保和辅助运输管理,提高机场管理效率。
航空机场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航空机场行业市场需求分析目录一、引言 (2)二、航空旅客市场需求 (3)三、货运市场需求 (6)四、服务需求分析 (9)五、安全与安保需求 (12)六、可持续发展需求 (15)七、结语总结 (19)一、引言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超音速飞机的研发正在重新定义长途旅行的时间概念,而电动飞机则代表了航空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
这些新技术的实施将改变航空运输的格局,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环境影响。
随着旅客对便捷服务的需求增加,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等自助服务终端在机场的普及率不断提高。
这些终端不仅提高了旅客的通行效率,还减少了人工成本。
新的生物识别技术的引入,如面部识别和指纹识别,使得身份验证更加迅速和安全。
高空飞行器和无人机在货物运输、紧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机场需要探索与这些新型航空器的合作模式,构建全新的航运网络。
除了客运,货运市场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全球贸易的加速,航空货运需求日益增加。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货运量依然显示出韧性,许多航空公司通过转换客机为货机来应对需求变化。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航空货运市场将以每年约4%的速度增长。
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航空市场增长迅速。
这些地区的航空基础设施正在不断改善,航空公司数量也在增加,使得低成本航空(LCC)业务模式逐渐普及。
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票价,还提升了航空出行的可及性,吸引了更多的旅客。
二、航空旅客市场需求(一)市场概述1、全球航空旅客市场规模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出行需求的上升,航空旅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3年全球航空旅客运输量预计将达到超过40亿人次,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约三成。
这一增长趋势表明了航空旅行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经济复苏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
2、区域市场差异不同地区的航空旅客市场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竞争环境分析

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竞争环境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旅行需求的增加,航空公司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航空公司市场份额的分析与竞争环境的分析密不可分,下面将对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可以通过航空运输量和客户数量来衡量。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航空运输量持续增长。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全球航空公司的客运量预计每年增长5%,从2024年的41.7亿人次增至2037年的80亿人次。
在航空运输市场上,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与其航线网络,服务质量,机票价格等密切相关。
一些大型航空公司如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三星航空等在市场上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拥有全球最大客运量的航空公司是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和中国南方航空(China Southern Airlines)。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如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和瑞安航空(Ryanair)在市场上的份额也逐渐增加。
航空公司的竞争环境主要包括竞争对手,政府政策和航空业的市场进入壁垒。
在航空公司竞争对手中,主要有传统航空公司和低成本航空公司。
传统航空公司通常在航线网络,服务质量和便利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高昂的运营成本使得它们难以在价格上与低成本航空公司竞争。
低成本航空公司以更低廉的机票价格和简化的服务模式来吸引客户。
政府政策对航空公司的竞争环境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国家对外国航空公司的进入限制较多,从而保护本国航空公司的利益。
在航空业的市场进入壁垒方面,包括高昂的起始投资,航线开放权限和航空公司的资质要求等。
随着全球航空公司市场的不断扩大,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
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航空公司需要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战略。
在市场份额的角度来看,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质量保证和服务创新来提高竞争力。
以服务质量为例,航空公司可以提供更好的座椅和餐饮服务,提供更多的航班选择和航线网络,以满足旅客的不同需求。
中国民用航空业竞争性分析

中国民用航空业竞争性分析经过新中国60年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我国民航业伴随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空运量持续快速增长,航线网络不断扩大,机队运输能力显著增强,机场、空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迈出较大步伐。
航空运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航空运输业是一个快速发展行业,与经济发展、世界贸易、国际金融投资以及旅游和商务活动关系密切,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反映。
目前,在全球航空业逐步复苏,中国国民经济强劲增长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航空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想谋求新的发展就必须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确立一个既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又能适应国内外日新月异的新环境变化的总体发展战略,并逐步制定具有发展眼光又有效的措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下面以波特五种竞争力模型来分析中国民用航空业现状(一)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抗衡1.竞争结构现在在国内的民航航空公司一共有30家左右,其中最大的三家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以及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国航、南航、东航三大集团占了民航大部分的运力及航线资源。
民航业中三大集团处于行业主导地位,行业竞争中明显出现大集团垄断的趋势,行业中成员企业现状处于不均衡状态。
另外航空公司的基地优势直接影响市场份额。
下面是中国国内现有航空公司一览表:CA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Air ChinaMU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CZ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China Southern AirlinesSZ 中国西南航空公司China Southwest AirlinesWH 中国西北航空公司China Northwest AirlinesCJ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China Northern AirlinesF6 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XO 新疆航空公司Xinjiang Airlines3Q 云南航空公司Yunnan AirlinesMF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Xiamen Airlines Ltd.3U 四川省航空公司Sichuan AirlinesFM 上海航空公司Shanghai AirlinesG8 长城航空公司Greatwall AirlinesWU 武汉航空公司Wuhan AirlinesZ2 中原航空公司Zhongyuan AirlinesG4 贵州省航空公司Guizhou AirlinesH4 海南省航空公司Hainan AirlinesX2 中国新华航空公司China Xinhua Airlines4G 深圳航空公司Shenzhen Airlines2Z 长安航空公司Chang`an AirlinesIV 福建航空公司Fujian AirlinesSC 山东航空公司Shandong Airlines8C 山西航空公司Shanxi AirlinesEU-鹰联航空公司BK-奥凯航空公司8C-东星航空公司9C-春秋航空公司2.需求条件目前中国是全球主要航空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机场区域竞争分析竞争是改善企业运行机制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对于本身具有垄断性的机场而言,彼此之间的竞争可以促进各机场的均衡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机场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然而过度的竞争对于本身具有公益性特征的机场行业来说未必是件绝对的好事。
过度竞争难免使得机场注重业务量的增长而疏忽了安全的保障;重视机场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公益效应;同质化的竞争更是容易造成时空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不利于机场群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细分市场、合理统筹、竞争与合作并存才是区域机场群长远发展的源泉所在。
而机场群合理的竞争与合作布局反过来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服务更广泛、更多层次的需求,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长三角长三角区域机场竞争现状及原因分析近年来,长三角机场群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壮大获得了迅速发展,长三角区域目前通航的民用机场有10个,分别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无锡硕放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台州黄岩路桥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和舟山普陀山机场。
从单位平均面积方面看,长三角区域是中国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因此,在长三角这个机场高密度区域,一个机场的服务半径常常会覆盖到相邻机场的服务区,而旅客和货运代理人往往会根据时间成本、运输成本、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航线、航班频率和机型)以及其它政策因素来比选机场,在所有这些因素中,除了客户与机场的距离不变之外,其它的因素包括机场及其运营的航空公司的价格、服务水平、仓储空间以及设备都是可以变化的。
同时,长三角区域城际快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以时间换取空间的“同城效应”逐步显现,加上长三角地区内一些机场产权私有化的进程推进,这些都将长三角区域内各机场的垄断性特征趋于弱化。
这样一来机场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以下是长三角区域内2004年到2007年前四大机场上海浦东、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和南京禄口的起降架次市场占有率、客运货邮吞吐量市场占有率和市场集中度变化趋势。
图1 2004-2007年长三角前四大机场起降架次市场占有率图2 2004-2007年长三角前四大机场客运吞吐量市场占有率从图1可以看出,2004年到2007年,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起降架次的市场占有率明显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杭州萧山机场则逐年上升,南京禄口机场也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2004年到2007年浦东机场的客运吞吐量市场占有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上海虹桥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市场占有率基本保持平稳,分别维持在30%和10%左右;相比之下杭州萧山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市场占有率呈现出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上海浦东机场则是逐年下降。
起降架次市场占有率和客运市场占有率的变化都说明上海机场在长三角的绝对垄断地位正在被削弱,以杭州萧山和禄口机场为代表的其他长三角机场正在以越来越强势的姿态参与到长三角区域的机场竞争中来。
事实上,近几年来杭州萧山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在航线开辟和引进航空公司的速度方面已经明显超越了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
2011年,杭州萧山机场与香港机场签订了合资协议,单是每天从杭州飞往香港的航班就有10个,首尔、釜山、新加坡、曼谷航线的开通也使萧山国际机场更加名副其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乘客;同样是在2011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LH780航班飞抵江苏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标志着汉莎航空南京和法兰克福间的首个不停站直飞航班正式开通。
这是国际航空巨头首次涉足长三角腹地机场,从此南京成为汉莎全球飞行网络中新的目的地。
航空客运业务规模迅速扩大,起降架次的逐年攀升也就不足围观。
长三角机场在客运业务上的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
2011年浙江空港开通了浙江首条跨省机场客运专线车——苏杭机场巴士,这意味着萧山机场在参与长三角航空市场竞争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苏浙间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萧山机场在时空距离上,比浦东国际机场更接近苏州,因为上海浦东、虹桥两机场功能分工后,国际航班主要集中在浦东,原先去虹桥机场就可以坐上国际航班的苏州人,不得不穿越整个上海市区去浦东机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苏杭间的高速车程无形中给萧山机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力。
另外,萧山机场新的国际航站楼建设工程2009年已经完成,宁波栎社机场一条投资1.94亿元的平行滑行道也于2010年投入使用;而《南京禄口2011年机场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将禄口机场打造成国内干线机场,远期具备枢纽条件,2020年客货吞吐量将与上海虹桥机场不相上下”的目标,不仅是禄口机场,江苏省境内的无锡硕放机场、盐城机场、徐州机场和连云港机场也在谋划新的发展蓝图。
杭州萧山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的发展其实是浙江和江苏两省加大民用机场发展力度的一个缩影。
图3 2004-2007年长三角前四大机场货运吞吐量市场占有率从图3可以看出,2004年到2007年杭州萧山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的货运吞吐量市场占有率基本保持平稳,上海浦东机场呈现上升趋势,上海虹桥机场呈现下降趋势。
上海作为长三角面向世界的窗口,以其优越的地理港口优势和先进的国际化水平吸引了大型国际物流企业进驻。
随着上海机场集团货运航班东移战略的实施,浦东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其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货邮枢纽地位得以巩固。
对着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该区域城际快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上海对周边地区货运的辐射作用不断体现出来。
如杭州萧山机场于2010年在苏州召开推介会,把目光瞄准苏南的台资及外资企业的货运业务,利用苏浙地区外资集中的优势扩大自身的货运规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4 2004-2007年长三角前四大机生产指标市场集中度从2004年到2007年,前四大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这两个关键生产指标的市场集中度均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货邮吞吐量的市场集中度则呈现较为缓和的逐年下降趋势。
根据市场集中度的定义,市场集中度降低,反映了大型机场的市场支配能力下降,机场的市场竞争程度提高。
这表明了长三角地区近年来机场间的各方面的竞争程度都正在加强。
属地化的改革使得个机场都希望能充分利用长三角外向型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增加自身参与竞争的砝码。
随着长三角全面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苏杭等中等城市的实力不断加强,打破了上海独大的格局,形成了多中心水平分工的产业布局体系。
尤其是苏中南和浙东北,虽然其发展是以上海为依托,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苏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浙北的防治日化产业,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也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和物流体系。
它们本身就具有航空运输的强烈需求,地方政府也希望以机场的建设为引导,促进城市开放程度和国际化进程,这些都是长三角中小城市机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航空管制的放松和航权的开放也在政策上为长三角机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长三角区域机场竞争前景分析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机场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状态,竞争的持续使得长三角机场正在从历史上的两极分化向均衡过度。
该区域当前的机场密度达到了每1万平方公里就有1个机场,而机场的扩建和新航线、航班的开通仍旧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长三角地区已经拥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第6次大提速之后其竞争优势显而易见,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城际铁路、杭甬城际铁路、京沪高铁等高速铁路线相继开工,同城化趋势也将更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没有必要新建过多的机场则成为一大问题,尤其是功能相同、定位相同的机场建设,有可能会使长三角机场群有滑入同质化竞争的危险。
当然,长三角地区的客运和货运市场需求还是不容忽视的,长三角机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并不止取决于数量,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当地的发展需要。
各大机场的健康发展的前提是避免恶性竞争,合理定位、有效互补、错位协同发展。
另外,长三角机场须打破各自为政的弊病,整合其他地面交通方式、扩大各机场的服务范围、构建一体化的换乘交通,实现合作共赢。
二、珠三角珠三角区域机场竞争现状及原因分析珠三角区域有五大机场,分别是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海三灶机场、香港国际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
在面积狭小的珠三角,五个机场的分布直线距离不超过150公里,密度居全国之首,在世界上也比较罕见。
过去,珠三角几个机场各自为政,广东省境内的几个机场分别隶属于民航总局和地方政府,彼此之间并没有从事关系。
但是随着民航总局将其管理下的广州、汕头、湛江和梅州四个机场交给广东省政府组建的机场管理集团,进行机场属地化改革之后,广州白云机场的实力得到壮大,打破了之前香港国际机场独大、深圳宝安机场被香港带动发展的局面。
而珠三角的其他机场也都致力于将自己建设为国际化空港,于是引起了各个机场在客、货源,硬件设施和服务方面的竞争,形成了五大机场鼎立的局面。
五大机场的规模特点有所不同,具体数据如下:从客运和货运吞吐量的差异可以看出,目前珠三角具有绝对规模优势的机场为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五大机场的竞争也主要集中在这三者之间。
在货运方面,广州新白云机场建成之前,深圳宝安机场凭借毗邻香港的港口优势和完善的硬件设施,货运势头一度压过广州,紧随香港国际机场,联邦快递和南航货机机队相继进驻深圳宝安机场,德国汉莎航空也在深圳宝安机场建立货站,国内各航空公司纷纷在此建设“货运码头”。
然而在新白云机场正式建成后,白云机场的原本受到限制的硬件设施得到彻底改善,加上珠三角腹地的黄金港口位置,广州白云机场的货运吞吐量迅速赶超深圳宝安机场,被民航总局确定为国家三大主枢纽机场之一;在客运方面,白云机场同样攻势猛烈,借助建立城市候机楼把触角伸向对手势力范围的腹地,在珠海、东莞、中山、顺德、江门和佛山等地建立异地候机楼,甚至在深圳布点,同时广州白云机场加强国际航线,与香港国际机场抢夺市场,如开通广州—赫尔辛基的客运航线和广州—巴黎的货运航线等,因此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航线的业务上,广州白云机场都加剧了珠三角的竞争。
面临来自白云机场的巨大挑战,深圳宝安机场并非没有准备。
2011年11月,宝安机场领先白云机场开通了珠海九洲港的候机楼,珠海市民只需在九洲港客运大厅提前办理登机牌,然后乘坐机场城际快线直达深圳机场登机,宝安机场在异地候机楼的竞争中获得了先行优势;另一方面,深圳宝安机场从客货源两个方面加深了与东莞的合作,在原有的两条专线上开通深圳机场直达东莞各镇的专线,建立东莞各大产业园与深圳机场物流园的高效联动,将深圳机场的航空客、货服务延伸至东莞地区,还在东莞城区内建立城市值机柜台等;宝安机场还建设了第二跑道,扩大航班容量等等。
两大机场的竞争愈演愈烈。
香港国际机场目前仍旧是珠三角机场群的发展龙头和亚太航空枢纽,凭借高效率的运转和优质可靠的服务闻名世界,但近年来饱受地域限制之苦,仓储等硬件设施扩充有限,面对需求旺盛的市场却无法扩大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