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合集下载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③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本质联系:事物基本要素之间的联系,决定事物性质及发展
趋势。
非本质联系:事物外部现象、特征之间的联系,影响事物
外部特征,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资本家剥削工人 资本家捐款捐物
④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出现的、确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 总特征。 (1)联系的内涵和观点:

①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 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②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 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度。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 到联系,再联系中看到区别。
离开了身体的手还是不是手?
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内部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 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 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恩格斯
2、发展的实质



①发展的含义:事物的相互联系包括着食物的相互作 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 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 是发展。 ②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 考虑自然界活人类历 史活我们自己的精神 活动的时候,首先呈 现在我们眼前的,是 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 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 织起来的画面。”
——恩格斯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 的总特征
发展的观点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课件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课件
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 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
Why?
对立统一规律
How?
质量互变规律
Where?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的 动力和源泉
事物发展的 形式和状态
事物发展的 方向和道路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关节点
0C

2.量变和质变
量变: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相对静止状态)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 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显著变动状态)
3. 质变、量变的辩证关系: ① 二者相互联结、相互转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含义及实质 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
第一辆蒸汽机车
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 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一)矛盾及其属性: 1、矛盾的含义: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
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统一属性(同一性):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
互转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 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礼论》
2. 矛盾两个基本属性
同 一
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
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相互排斥、相互

离异、相互对立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 的个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 于个性之中;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又贯穿 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 性。
马克思主 义的精髓,马 克思主义的活 的灵魂——
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 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间的内在逻辑
Why?
对立统一规律
How?
质量互变规律
Where?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的 动力和源泉
事物发展的 形式和状态
事物发展的 方向和道路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和相互 作用的关系。
动植物间 的食物链
2、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 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
(2)普遍性
(3)多样性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事物发展呈现螺旋式或波浪式上升状态
否定之否定的方法论意义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对一切事物 都要采取科 学分析的态 度。
把握事物发 展的总趋势, 正确对待前 进与曲折。
要具体分析 事物的发展 过程,合理 地运用否定 之否定规律。
30
② 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阶段性部分质变、局 部性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7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表示事物之间 或事物内部各要素 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关系的哲学范畴。
18
注意区分辩证矛盾,逻辑矛盾和诡 辩
• 材料一:辩证矛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 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37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联系
一方面,矛盾的
特殊性,即矛盾的个
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
性,共性寓于个性之
中;另一方面,矛盾
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
盾的特殊性之中,共
性统摄着个性。
“白马非马”——公孙龙
38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1
• 另一方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又是一个穷国,生产力不发达,人口多,底子薄, 现代化建设起点低等等,就是我国的国情的基本 特点,即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特殊国 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绝不能照搬照抄别国 的模式,只能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则同我国国情结合起来。于是便有了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国两制”等具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大政方针。这些大政方针是符合我 国国情的,它是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 理的指导下制定的。
和谐的本质就是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 异,发挥各种要素的效能,促进优势互 补,推动事物的发展。
35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36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

马原第二章第二节

第二章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观点和总特征。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 联系的定义:事物内部各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辩证的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相互过渡。

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联系中看到区别。

2.联系特点(1)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坚持联系客观性,就是坚持联系观点上的唯物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使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真正的联系导致唯心主义。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联系,是诡辩论。

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之中把握事物(2)普遍性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要素相互联系,体现了事物的内在结构性;无孤立存在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联系通过中介来实现,中介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桥梁和环节。

而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界、联系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物质性统一的内在体现(3)多样性事物多样,那么联系也是多样的。

具体:内部外部、直接间接、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结构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与发展趋势,对事物的存在、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

其中,内部、本质、必然的联系,决定事物的基本特性和发展趋势;外部、非本质、偶然的联系可以起到加速、延缓事物发展的作用,有时也有关键的作用。

(4)条件性条件的定义: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作用的诸多要素的总和。

条件对事物存在、发展的作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起到支持或者制约的作用,有利条件会支持、促进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不利条件会制约、阻碍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推动事物发展;但是,改变、或者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阻碍事物发展。

马原(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马原(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二)必然与偶然(最难,最抽象)
• 太原的伙伴们注意了: • 以后坐1、813、809、855、611、863、865、859、822、848、308、38、
路等等,谁要是敢不在站点强行下车与司机吵架的,全车人揍它…… • 因为这几条公交线路都路过汾河,特别注意,不要影响公交驾驶员心情。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 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 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 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 和变化发展
一 /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二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事物的变化发展 事物变化发展的方法论意义
历史地看问题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反对因循守旧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辩证法逻辑结构图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 和变化发展
两大特征 五对范畴
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
原因和结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本质和现象 可能和现实 形式和内容
企业的社会生存系统
一、两大总特征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蚕沙
蚕 沙
鱼 沼气渣
桑基鱼塘
一、两大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一、两大总特征
2.联系具有普遍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万物互联时代悄然而至 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世界图景将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3.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_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_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世界上找不
到两片相同 的树叶”
—莱布尼茨
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 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有根本矛盾和 非根本矛盾; •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 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 用: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 方面和次要方面。 • •
十七届三中全会
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 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 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 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 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 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 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 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 、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全会闭幕时发 表的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 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3.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
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 域中的一切现 象,都是作 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 会)
资本主义社 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记录是用来破的”

杰克逊12„91——约翰逊——刘翔12‟88—— 罗伯斯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主要内容与重点难点
• 内容:物质世界为什么会发展、怎样发展、发展的规律、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其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我们主要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事物的永恒发展两方面来进行讲解。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那么,联系是什么呢?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这里,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美国房产升值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事实上,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名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美国房产的升值导致房产行业投资增多,从而使房产泡沫破裂,贷款无法偿还,银行纷纷破产,进而引发金融危机,并最终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比如说对于一条食物链:鹰——蛇——田鼠——庄稼,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说明事物的联系有普遍性,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

但是,在这里,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

比如说:对于“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以及“人的命运由指纹手相决定”等说(3)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基本规律和一系列基本范畴组成的,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所有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都是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的展开。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回忆一下红军长征的历程,遵义会议扭转乾坤、突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飞兵奇袭腊子口、胜利在望。

我们可以想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和张国涛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党和红军造成的严重损失。

继而想到遵义会议和革命圣地延安。

我们可以想到“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东北,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我们可以想到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场上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

我们可以想到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推翻蒋家王朝。

我们可以想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我们还可以想到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一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

我们所联想到的这些历史事件,也就是红军长征前前后后所涉及到的主要关系,有党内的路线斗争,有“九一八”事变,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新的长征等等。

对于长征来说,这些关系,有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历史关系和现实关系等等。

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一个由各种历史事件所构成的一个普遍联系的网络。

这些关系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关系,这些关系具有客观的、普遍的和多样的等多方面的特征。

那么,所谓联系又是什么呢?
唯物辩证法所说联系,就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同时,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也就是说,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不管人们是否能够认识得到,这种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具体来说,联系的普遍性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事物之间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事物是脱离这个统一整体而孤立存在着的。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具有多样性。

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在这中间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反映了事物的规律性。

恩格斯在描绘整个世界普遍联系时,曾经这样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所以,坚持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
就要求我们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1.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世界上的事物不仅千差万别,而且千变万化。

恩格斯在谈到自然界的运动时,曾把自然界的运动概括为四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形式。

这是由于各种事物不同的物质基础构成了不同的运动形式。

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一序列的概念。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具有不可战胜性。

例如建立经济特区。

1980年8月,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在深圳等地设置经济特区,而在当时党内外许多人对于改革开放是不理解的,那么后来深圳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证明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的,深圳也由一个渔村迅速发展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是有原因的。

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
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三)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现代科学凭借科学仪器所能观察到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兴衰变化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样也是一个过程,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初级阶段”的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它将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所以,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