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我与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家庭、社区、学校等;3.掌握社会规范的概念,如公德、礼仪、法律等;4.了解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知道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1.社会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社会规范的概念;4.担当社会责任。

三、教学难点1.社会问题的存在;2.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过程1. 社会的定义和特点1.引入:小组讨论,思考社会的定义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的特点3.讲解:解释社会的含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的特点。

2. 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1.讲解:介绍家庭、社区和学校等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2.图表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 社会规范的概念1.讲解:介绍公德、礼仪、法律等社会规范的概念2.课件展示:用图表等方式呈现社会规范的概念3.讨论:小组讨论社会规范的作用和意义4. 担当社会责任1.讲解:解释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举例: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担当社会责任3.案例分析:分析现实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五、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成果2.课堂互动:评价课堂互动的质量和积极性3.测验评估:通过测验评估学生对社会概念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1.搜集一则社会新闻,并思考如何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2.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看法,如何让社会更美好。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认识社会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特点和构成要素,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2.1 社会的概念:人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组织、制度和规范,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1.2.2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发展性、互动性。

1.2.3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口、物质、文化、制度。

1.3 教学活动:1.3.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中?1.3.2 小组讨论: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1.3.3 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规律。

第二章:家庭与社会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家庭和谐对社会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2.2.1 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爱的小型社会单位。

2.2.2 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

2.2.3 家庭的作用:情感支持、生活照顾、教育培养、社会化过程。

2.3 教学活动:2.3.1 家庭照片分享:让学生带来家庭照片,分享家庭故事,感受家庭温暖。

2.3.2 小组讨论: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家庭和谐对社会的影响。

2.3.3 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让学生体验家庭关系和责任。

第三章:学校与社会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2 教学内容:3.2.1学校的概念:教育机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3.2.2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3.2.3学校的作用:教育培养、文化交流、社会化过程。

3.3 教学活动:3.3.1 校园参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了解学校设施和组织结构。

3.3.2 小组讨论:学校在社会中的作用,个人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

3.3.3 主题演讲:邀请校友或社会人士分享学校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四章:朋友与社会4.2 教学内容:4.2.1 朋友的概念:朋友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

《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我与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社会关系的不同类型。

2.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难点: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社会生活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与社会的联系。

2.提问学生:“你在生活中参与了哪些社会活动?”
2.新课讲授
1.感受社会生活: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分享,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的
丰富多彩,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

2.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
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介绍不同的社会关系,
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

3.小组讨论
1.讨论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责任。

2.分享自己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和感受。

4.课堂总结
1.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
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布置作业:观察自己身边的社会现象,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社会
生活的感受。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

一、教案主题:《我与社会的联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3.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个人行为的规定和制约。

4.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5.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的社会案例,准备讨论和分析的材料。

6.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新课导入:讲解个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总结: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个人对社会的作用。

二、教案主题:《社会的组成与结构》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组成和结构,理解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社会的家庭、学校、组织等组成部分。

让学生理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4.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5.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的社会结构案例,准备讨论和分析的材料。

6.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组成和结构。

(2)新课导入:讲解社会的家庭、学校、组织等组成部分。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社会结构的变化。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社会结构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5)总结:归纳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教案主题:《社会规范与道德》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的含义,认识到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3.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的危害。

4.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5.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案例,准备讨论和分析的材料。

(1)导入:通过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规范和道德的含义。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

我与社会教案(精选15篇)我与社会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习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2、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

3、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受到鼓舞。

二、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的精神。

教学关键点:通过学习,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抓紧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本领。

三、前准备:a)教学课件。

b)要求学生做好调查,家里的人近两年来新学到什么知识和本领,现在又在学什么?四、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近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小明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2、电脑出示课本40~41页的八幅图,每幅图都有旁白说明3、小组讨论:他们都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学习?4、引出课题:大家都在学5、师说:小明爷爷是一位种田能手,很多事情都干,是村里有名的能人。

现在,爷爷遇到了新问题。

电脑出示书中42页的三幅图。

6、教师小结:通过过去是劳动能手,今天却遇到了新问题,说明了社会进步真快呀!天天都有新变化。

大人们在抓紧时间学习。

我们要和他们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我与社会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a)教学课件(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1.1 我与社会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1.1 我与社会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教学过程你知道“自给自足”吗?请思考:⒈在现代社会,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2.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暑期生活分享会:角度一“走中国”(旅游见闻、文化风俗、美食故事)角度二“看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志愿体验)角度三“宅在家”(读书学习、生活技能、陪伴家人)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呢?学生:教师:①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阅读报纸、收看电视;④上网查询……【思考与分享】宅家,暴雨天,该不该点外卖?观点一:点。

①外卖平台就是靠外卖而生,不点,平台没法运营。

②外卖小哥靠接单挣钱,不点,收入打折。

③大雨天实体商家生意惨淡,提供外卖可以保障收入。

④客户有需求,不点,生活上确实少了很多便利。

观点二:不点。

下雨天行车不安全,道路积水严重,外卖小哥很辛苦,安全不能保证。

观点三:不该讨论点不点,而是暴雨天运营商应不应该提供外卖服务。

平台应该在能够保障服务质量和外卖小哥安全的基础上,充分评估外送服务的可行性。

学生:教师:从平台来说,可适当延长派送时间,作为安全保障的基础,或增加外卖小哥接单的费用;从用户来说,当然就是多体谅,不无缘无故的差评和过度催单,理解对方的不容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思考:感受社会活动有何重要意义?学生:教师:①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案例分享】李华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项目经理,他负责领导一个由不同背景和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共同开发一款新的应用软件。

在项目过程中,李华充分发挥了团队成员的各自优势,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克服了技术难题和市场挑战,最终成功推出了这款应用软件,并获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教师: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的工作成果和职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条件。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

《我与社会》教案第一章:了解社会与个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是社会的一员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1.2 教学内容社会的定义与特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讲解社会的定义与特征分析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社会和个人关系的看法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作业:写一篇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短文第二章:家庭与社交圈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与社交圈子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在家庭与社交圈子中建立良好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家庭与社交圈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2.2 教学内容家庭的定义与作用社交圈子的类型与作用家庭与社交圈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家庭与社交圈子的重要性讲解家庭的定义与作用分析家庭与社交圈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在家庭与社交圈子中的经验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作业:画出自己的家庭与社交圈子图,并写上对个人的影响第三章:学校与社会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在学校与社会中建立良好关系3.2 教学内容学校的作用与责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引入话题:讨论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讲解学校的作用与责任分析学校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在学校与社会中的经验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作业:写一篇关于学校与社会关系的短文第四章:社会与文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与文化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4.2 教学内容社会的定义与特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社会与文化的重要性讲解文化的定义与特征分析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不同文化特点的看法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作业:写一篇关于社会与文化关系的短文第五章:社会规范与法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与法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遵守社会规范与法律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规范与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社会规范的定义与作用法律的定义与作用社会规范与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社会规范与法律的重要性讲解社会规范的定义与作用分析社会规范与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社会规范与法律的认识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作业:写一篇关于社会规范与法律关系的短文第六章:社会责任与服务社会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责任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承担社会责任6.2 教学内容社会责任的定义与表现服务社会的意义与方式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与途径6.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社会责任与服务社会的关系讲解社会责任的定义与表现分析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享承担社会责任的经验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作业:制定一份个人服务社会的计划第七章:社会变迁与个人适应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变迁的原因与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个人适应社会变迁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应对社会变迁的方法7.2 教学内容社会变迁的原因与过程个人适应社会变迁的策略应对社会变迁的方法与技巧7.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社会变迁与个人适应的关系讲解社会变迁的原因与过程分析个人适应社会变迁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应对社会变迁的经验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作业:写一篇关于社会变迁与个人适应的短文第八章:社会问题与个人参与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定义与类型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8.2 教学内容社会问题的定义与类型个人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分析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的技巧8.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社会问题与个人参与的关系讲解社会问题的定义与类型分析个人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解决社会问题的经验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作业:调查一个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第九章:社会参与与个人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的含义与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参与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让学生学会积极社会参与的方法9.2 教学内容社会参与的定义与意义社会参与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积极社会参与的方法与技巧9.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社会参与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讲解社会参与的定义与意义分析社会参与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积极社会参与的经验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作业:制定一份个人社会参与计划第十章:构建和谐社会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谐社会的含义与特征让学生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10.2 教学内容和谐社会的含义与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途径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方法与技巧10.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和谐社会与个人责任的关系讲解和谐社会的含义与特征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经验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学生作业:写一篇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短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了解社会与个人重点和难点解析:学生对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的理解是本章的核心。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八上 我与社会教案

八上我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成长。

二、教学内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行为对社会行为规范、社会风气、社会舆论产生影响;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标准、道德、观念对个人言行起到引导、制约的作用。

2. 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社会为个人提供物质支持、精神滋养、成长空间;个人在社会中学习、成长,逐步塑造自己的人格、品质。

3. 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关注社会热点,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造福社会。

4. 团队合作: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尊重他人,发挥团队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团队合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定具体的社会情境,让学生体验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社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现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实践:了解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中的角色发挥,评价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心得:收集学生对社会课程的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社会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5课第1站《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并掌握融入社会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并逐步促使学生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问:你与比尔盖茨、马云或者奥巴马是朋友吗似乎不太可能。

或者任意点一个人,如果你想联系上他,应该怎么办你可以这样做:找一个最有可能和他有联系的亲友,把问候转达给他,然后他也照样去找下一位亲友。

那么,一共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亲友中转,才能找到对方呢
(学生发言略。


让学生简单了解“六度空间”理论,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师提出本课的学习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让同学们看教材第54页的社会关系网状图,问学生:这个关系网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有一个词叫“自给自足”,请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1)在现代社会,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吗
(2)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和社会相关
(3)说说我们每天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和社会各行业有什么样的联系学生就这些话题进行讨论,体会日常生活与社会的联系。

多媒体展示一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人总是要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互帮互助,才能共同生活。

展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使学生懂得:
2、每个人在追求自身正常发展的同时,也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师:社会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品,每个人也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见:个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那么我们来设想:人如果离开了社会会怎样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先不得出结论,开展两个活动。

活动一:配着教材第56页的插图,给学生讲心理学中的“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表明,应当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才能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封闭的环境则会限制人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活动二:情景探究《狼孩劳拉的故事》思考两个问题。

(1)劳拉刚刚重新回到人类社会后,她的一切都和我们一样吗她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吗
(2)如果不经过训练和学习,她能适应人类的社会生活吗
总结: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3、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三)知识点回顾
个人和社会关系:
1.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每个人在追求自身正常发展的同时,也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四)课堂练习
1、我们走入了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
A、越来越分离
B、与任何人都无关
C、越来越紧密
D、彼此不能分开
2、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
A、网上的一个结点
B、漏网之鱼
C、互不相干的个体
D、一条线
3、“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句谚语体现了()
A、每个人都有三个好朋友
B、人总是不能脱离他的人际环境
C、只要你是好人就会有朋友帮你
D、人是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的
4、“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要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就必须只讲奉献,而不能索取
②人的一生若只是索取,人生就没有意义
③真正懂得生命价值的人不但享受现实生活中的给予,而且会积极地为他人、为社会去奉献
④只要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生命就有价值,人生就有意义。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七、课后作业
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