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产生发展和本质

审计的产生发展和本质
审计的产生发展和本质

一、审计的产生、发展和本质

(一)审计的产生

1、经济责任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经济责任就是指在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的条件下,财产所有者将财产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财产管理者所形成的一种责任关系。经济责任关系一旦确立,责任者总是要根据责任关系,实事求是地报告其经济收支活动情况和结果;委责者则从自己的目的和利益出发,需要查实、审核经济收支活动情况和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具有独立性的第三者加以实施,来证实财务报告的可信程度。而审计人员则作为第三者介入经济责任关系之中,以便在责任者和委责者之间,可以顺利地为委责者履行解除或确认责任者经济责任的职责。这样,委责者、责任者与审计人员三方面则构成了审计关系。

2、审计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在原始社会里,无论是氏族共同体或氏族部落联盟,都不具备适宜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互分离的生存土壤,则不可能出现经济责任关系,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审计思想。奴隶制时代,经济责任关系的明确化,导致了审计的起源。历史进人到封建制时代,审计随着经济责任关系的深化、扩展而不断发展完善。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为了维持它的生存和实现它的职能,建立了一系列的专政机关和行政机构,审计职能部门也就成为国家政权组织机构中的组成部分,成为统治阶级控制与监督国家经济和私人经济的重要手段。审计职能部门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在阶级社会里,它既是经济控制和经济监督的工具,又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阶级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我国审计的发展

1、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

商代——(可能是我国审计的萌芽时期)

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宰夫(外部监督)、司会(内部稽核)它们同由冢宰负责管理。

春秋——完整的‘复计著的报告制度(即定期向上级报告、上级对下级审核考查制度

战国——上计制度(定期报表审核制度)建立

秦汉时期最终确立阶段——御史监察制度(御史大夫

隋唐宋完善阶段(隋、唐比部;兼司法和行政监督性质;唐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

宋——起初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后来专设审计院(标志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

元——仿效唐制,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后废除比部,审计归户部管理;上计制度

明——都察院审计制度;上计制度,但由户部对上计报告审核

清——设都察院,下设十五道监察御史,是单一的审计机构,并结合监察御史巡查方式,对财政会计帐薄逐级审计

中华民国——现代审计制度形成时期(监察院;《审计处暂行章程》)

新中国——现代审计重建和发展时期

2、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 1918年北洋政府农商部《会计师暂行章程》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

中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至1947年,全国已有CPA2619人,建立了一批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业务是为企业设计会计制度、代理申报纳税、培训会计人员、提供其他会计咨询业务。

推行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后,CPA审计退出有历史舞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行业复苏标志——1980年财政部发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

1981年”上海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新中国第一家事务所

1985年《会计法》颁布

1986年《注册会计师条例》颁布并实施

1988年中注协成立,财政部领导

1993年《注册会计师法》颁布并于次年1月1日实施

1995年《审计法》

1997年中注协成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正式会员,同时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正式成员

3、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

1985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1987年——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成立,后改内部审计协会

2003年——内审协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10个具体准则等

(三)、审计的本质

什么是审计,是揭示审计本质的永恒的命题。关于审计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审计是查账。审计是查账,是审计本质的原论。没有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目和会计报表的查验、分析和评价,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审计本质的认识不论怎样发展、完善和创新,依赖会计系统,对会计记录、会计行为和会计结果进行审计的基本内容和特质不会变,也不应该变。否则,审计就失去了区别于会计、统计、财政等其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就失去了原本的含义和存在的价值。

第二,方法过程论。1972 年美国会计学会发布了《审计基本概念公告》,对审计做了新定义,提出“审计是客观收集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及事项有关的断言的证据,以确定其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递给利害关系者的系统过程”,将审计视为一种系统的方法和过程。

此外还有经济监督论、信号传递论、保险论、经济控制论等。

二、政府审计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依法进行的审计。

(一)政府审计的目的。国家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最终达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目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是国家对地区、部门和单位管理、使用国有资产的基本要求。真实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发生,有关资料是否如实反映。合法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循国家有关规定。效益是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真实、合法和效益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真实、合法是效益的前提和基础,效益是真实、合法的最终表现。在各项审计业务中,审计机关应当将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审计机关根据特定时期经济工作形势和要求可以突出其中一个方面

(二)审计的目标。

1、政府审计总目标。根据《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总目标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真实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确实存在,有关资料记录是否客观、全面、准确;合法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有关资料编报是否符合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及有关制度规定;效益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经济合理,富有成效。从长远看,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都是审计工作应达到的目标,但在现阶段审计实践中,要同时达到这三类审计总目标是很难同时实现的。

2、国家审计具体目标。具体审计目标是总目标的分解与具体化。如对于财政审计,就以“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动完善公共财政和政府预算体系、增强财政政策有效性、促进依法民主科学理财和提高预算执行效果”为目标。

3、国家审计项目目标项目审计目标。又可称为分类审计目标,包括财务审计目标、绩效审计目标和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等。它是具体目标最终的实现形式及载体。

(三)国家审计的方法

审计求证法: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

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寻找审计线索,通过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

走访调查审计法:该方法面对基层、社区审计、资金量小点多面广、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经济行为事件发生的诸多活动行为审计效果十分突出,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

实物观察与计量审计法:即通过实物的现场观察与实际计量的手段来核实资产账面记录的真实性、存在性和准确性,通常使用的审计工具是各种类型的度量衡。

此外还有效益评价审计法审计经验分析性复核审计法判断法、PPS确定样本审计法、SQL语句查询审计法、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部门行业对比审计法等。

三、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单位内部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本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实施的独立审查和评价,审计结果向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

(一)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内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

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对于内部审计的终极目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经营。所谓增加价值、改进经营就是帮助企业达到目标。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整改,加强控制,服务于管理。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1、建设投资方面。进行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在审计建设项目可行性的同时审计其投资价值。2、资金的合理筹措和运用方面。首先如何节约资金占用,其次应该就如何合理筹措与资金成本相宜的资金加以审计,还须对资金的合理运用诸如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等加以审计。3经营管理方面。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评价企业的管理工作找出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经济活动发生的频繁程度以及职能部门的特点,寻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帮助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防止企业经济效益流失。5、决策审计方面。可以对即将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减少损失浪费,降低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为企业经营者当好参谋。

(三)审计方法

顺查法。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和会计核算程序,依次审核和分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

逆查法。按照经济活动进行的相反顺序,先审查会计报表,从中发现错弊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次审查和分析报表、帐簿和凭证。

抽查法。提供三种抽样方法,包括等距抽样、随机抽样、PPS抽样,从被审单位被审计对象中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借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

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在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此外还有审阅法、分析法、效益评价审计法等。

四、独立审计

独立审计,即由注册会计师受托有偿进行的审计活动。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在发布的《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中指出:”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

意见。”

(一)总体目标。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是: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具体审计目标: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1)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3)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4)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5)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1)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相关的的审计目标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目的:1、一般目的: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2、特殊目的: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四)审计方法:审计战略方法:对审计总体的把握,决定着审计成败;审计手续方法:对审计各个环节的把握,决定着审计效率高低和效果好坏;审计技术方法:是对审计关键环节的把握,决定着审计质量高低。审计战略方法是审计方法的总纲,审计手续方法是一系列的审计技术方法的组合,三者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完整的审计方法体系,以确保达到审计目的,实现审计作用。

参考文献; 1.毛霜论中国审计的发展历史[期刊论文]-财经界2010(23)

2.袁小勇论审计的本质[期刊论文]-学术研究 2010(5)

3.徐向真审计的产生和审计的本质[期刊论文]-会计师 2010(10)

4.审计署网站经验交流:十三种实用的审计方法与路径(06-1-5)

5.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网站内部审计准则(1101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8号审计署令)

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2012

浅析中国内部审计近30 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

浅析中国内部审计近30 年发展历程回顾与 启示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浅析中国内部审计近30 年发展历程回顾与启示,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引言 自从1983年我国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以来,内部审计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来,内部审计工作从无到有,内部审计队伍日益壮大,内部审计规范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30年来,在广大内部审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内部审计作用和成果日益彰显,内部审计影响力不断增强,内部审计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目的在于对我国内部审计30年来的发展,做一个综合回顾和评价。尽管不同学者已围绕着不同时期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或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但相比已有研究,本文的贡献在于:从内部审计建立到现在这一更长的时间跨度,回顾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内部审计30年发展作出了一个粗略的阶段划分,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特征。基于内部审计发展的阶段,本文梳理过去30年内部审计发展所获得的启示,并对我国未来内部审计发展做出初步的展望。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目的不是提供文献评述,而是在这一框架中说明内部审计实务与理论

的发展脉络。 二、近30年中国内部审计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内部审计的发展是伴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目标的演进而不断发展的。为此,我们将内部审计30年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阶段考察环境因素变化与内部审计发展。 (一)内部审计建立起步阶段(1983~199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号角。为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适应加强财政经济监督的需要,1982年修订的宪法确立了在我国实行独立的审计监督制度。在面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庞大的国有资产,审计机关不可能对所有国家审计范围内的部门和单位都实施审计。因此,1983年9月国家审计署成立前夕,国务院转发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中指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搞好国家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或下属单位较多的主管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事业组织,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配备审计人员,实行内部审计监督。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增强企业的活力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自此,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成为党和政府的重心工作,也成为这一时期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 这一阶段内部审计发展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加快内部审计机

财务管理审计的本质和职能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审计的本质和职能财务管理的职能财务管理审计主要审查被审计单位为了实现其财务目标,是否 最有效地利用其财务资源,是否建立在高效率基础上的一种审计。下面跟着一起来看看财务管理审计的本质和职能。 1.财务管理审计的目的 财务管理审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作为独立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 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发表综合性的评价意见,以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每个单位都有特定的一些财务利益关系人,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财务利益关系人众多,这些利益关系人都有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要求,不仅需要了解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同时还想估师工作不负责任的行为,将不利于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从这一目的出发,追偿的对象应仅限于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只有一般过失行为的注册资产评估师不实行追偿权。因此,资产评估事务所行使追偿权,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资产评估事务所向受害人实际支付了赔偿费;第二,注册 资产评估师犯有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 资产评估事务所行使追偿权时,还应受到如下限制:1·遵守事务所的决定而为的致害行为给委托人或第三人造成损害的,事务所不应对该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作为自己决策的依据。财务管

理审计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财务审计外,还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与财务管理活动相关的审计。财务管理审计的目的还表现在通过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中值得改进的方面,向其管理部门提出改进建议,来帮助他们改进财务管理。重点放在财务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上面。 2.财务管理审计的对象 财务管理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活动及其财务业绩。为了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需要对其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审查,不能仅仅审查一下他们的财务报表,虽然财务报表集中反映了他们的财务业绩和财务活动的结果,但要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就应对其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深入审查,只有这样,才能对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效益的好坏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3.财务管理审计的判断基础 财务管理审计应当由与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活动无关的独立的第三者,即审计人员通过分析研究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来进行。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审计时,应建立起评判财务管理质量的各种评价标准。这些评价标准应该尽量容观、尽量量化,虽然没有法定的强

注册会计师的起源与发展

注册会计师的起源与发展【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城市已经比较繁荣,而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国家航海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商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单个的业主难以向企业投入巨额资金,为适应筹集所需大量资金的需要,合伙制企业便应运而生。合伙经营方式不仅提出了会计主体的概念,促进了复式簿记在意大利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初需求。尽管当时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都是出资者,但是有的合伙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的合伙人则不参与,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这样,那些参与经营管理的合伙人有责任向不参与经营管理的合伙人证明合伙契约得到了认真履行,利润的计算与分配是正确、合理的,以保障全体合伙人的权利,进而保证合伙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使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下去。在客观上产生了一个与任何一方均无利害关系的第三者能对合伙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需求,人们开始聘请会计专家来担任查账和公证的工作。这样,在16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专门从事查账和公证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所进行的查账与公证,可以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随着此类专业人员人数的增多,他们于1581年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协会。其后,米兰等城市的职业会计师也成立了类似的组织。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 注册会计师审计虽然起源于意大利,但它对后来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的发展影响不大。英国在创立和传播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审计学》第三次作业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经济学与商务管理系2011级 《审计学》第三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的最本质特征是(B)。 A.公正性 B.独立性 C.权威性 D.真实性 2.税务机关的财务收支业务应当由(A)来进行审计。 A.国家审计 B.财政局 C.民间审计 D.监事会 3.政府审计的重要特点( C )。 A.强制性 B.独立性 C.广泛性 D.无偿性 4.( D )不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 A.验资 B.审计业务 C.会计咨询业务 D.会计监督 5.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A)中进行。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后续阶段 6.审计人员对存货盘点进行监督,取得盘点记录是证明实物的(B)。 A.外部证据 B.直接证据 C.间接证据 D.环境证据 7.(D)是指从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含性能来证明事物真相的各种财产物资。 A. 环境证据 B.加工证据 C.书面证据 D.实物证据 8.(A)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会计和审计 B.推销员和销售科长 C.技术员和车间主任 D.门卫和保卫科长 9.下列项目中,需要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才能提供审计服务的是(B) A.政府审计 B.注册会计师审计 C.内部审计 D.内部审核 10.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表述为D A.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B.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C.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检查风险 D.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1.(A)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上的审计方法 A.制度基础审计 B.账项基础审计 C.风险基础审计 D.注册会计师审计 12.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下列不能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收费依据的是(A ) A.审计结果的大小 B.服务性质 C.工作量大小 D.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 13一般来讲,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是(C )。 A.审计人员 B.审计机关的项目负责人 C.企业管理人员 D.被委托的第三人 14.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审批阶段 15、如果应付账款所属明细科目出现借方余额,审计人员应提请在资产负债表的(D)项目列示。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C.应付账款 D.预付账款 16、下列对于内部控制作用的论述正确的是(A)。 A.保护财产物资的完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B.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的绝对可靠性和正确性 C.保证企业盈利 D.杜绝串通舞弊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及审计分类.pdf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及审计分类

民国:《审计法》——我国第一部审计法。 新中国:成立前,有审计机构。成立之初,无独立的审计机构。 1982年修改宪法。83年9月,成立审计署。 2.内部审计的产生 内部审计萌芽:奴隶社会。我国西周时代的司会,负责政府岁入、岁 出的汇总,并兼管财政经济监察工作可以说是原始意义上的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20世纪40年代,由于企业管理的复杂化;管理部门 应承担防治舞弊和差错的主要任务;外部审计费用过高——现代内部审计监督出现。 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 商业城市、航海贸易发达→合伙经营方式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聘请会计专家(与任何一方均无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来担任查账和公证的工作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南海公司事件 查尔斯?施奈尔——标志着独立会计师的诞生。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世界上第一个执业会计师协会,标志着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的诞生。 专业特征:法律地位得到确认;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 会计账目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 计阶段 财务报表审计阶段

19世纪中-2020世纪前3020世纪30年代后,美时间,地 点世纪初,英国年,美国国,证券市场发展 审计对象会计账目审计目的查错防弊由账目扩大到 资产负债表 判断企业的信 用状况 从资产负债表扩大到财 务报表 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 审计方法对会计账目逐 笔的详细审计详细审计抽样 审计 抽样审计,计算机辅助 审计 股东 、债权人股东、债权人、潜在投 资者,证券交易机构 、 政府及社会民众 报告使用企业股东 者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的启示 1、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刚正的特征。 我国:1918年,谢霖创办我国第一家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正则会计师事务所。 三、审计的定义 1.定义:审计是由有专业胜任能力的独立人员客观地收集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便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吻合程度,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一个系统工程。2.定义解析: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审计发展历史 一、审计是什么 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 ---《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 ---《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 .斯泰特格 二、我国的审计发展 1古代审计学 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我国审计思想萌芽于西周,成长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具有明显增加的制度性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审计制度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制度;周朝以后使审计制度日臻完善,即“上计制度”。皇帝亲自参加听取财政、会计的报告;秦汉时,设御史,检查监督财政收支;隋唐时,设比部,隋朝时的比部属尚书省,唐朝时的比部属刑部,这就意味着审计机构有直接治罪的权力;宋朝时宋太祖淳化三年,设审计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国家审计机构,比国外以审计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要早700多年,在宋太宗后期撤消了审计院,使财政收支发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宋高宗建炎元年恢复了审计机构,改名“审计司”;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2近代审计学 A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 B革命根据地的审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在战争年代对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现代审计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照搬苏联的模式,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政府只能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来进行财税监督。“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不存在独立的审计结构。1982年宪

新审计准则各科目实质性审计程序

新审计准则实质性审计程序1001库存现金实质性审计程序 1.核对现金日记账期末余额与总账数。 2.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3.将库存现金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查明原因并作适当调整,如无法查明原因,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管理权限取得批准后作出调整。 4.在非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5.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盘点表中注明,并作必要的调整。 6.抽取大额现金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7.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如有跨期收支事项是否作适当调整。 8.对于非记账本位币的现金,应检查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9.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应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如在期末或接受期末时对现金进行监盘等) 10.验明现金列报的恰当性。

1002银行存款实质性审计程序 1.实施货币资金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并与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编制货币资金收支金额汇总表、编制现金比率分析表等. 3.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日记账核对。查明银行存款余额差异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4.检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并对应于不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整。 5.抽查对账单,将其与银行日记账核对,确定是否存在未入账的情况。 6.对银行存款账户发函询证。 7.查明大额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的实际情况。 8.关注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的可收回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存款已经部分或全部不能收回的情况下,是否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出调整。 9.抽取大额的或有疑问的银行存款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10.对非记账本位币的银行存款进行检查以确定折

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发展历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审计发展历史 一、审计是什么 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 ---《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 ---《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 .斯泰特格 二、我国的审计发展 1古代审计学 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我国审计思想萌芽于西周,成长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具有明显增加的制度性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审计制度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制度;周朝以后使审计制度日臻完善,即“上计制度”。皇帝亲自参加听取财政、会计的报告;秦汉时,设御史,检查监督财政收支;隋唐时,设比部,隋朝时的比部属尚书省,唐朝时的比部属刑部,这就意味着审计机构有直接治罪的权力;宋朝时宋太祖淳化三年,设审计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国家审计机构,比国外以审计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要早700多年,在宋太宗后期撤消了审计院,使财政收支发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宋高宗建炎元年恢复了审计机构,改名“审计司”;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2近代审计学 A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 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 B革命根据地的审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在战争年代对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现代审计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照搬苏联的模式,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政府只能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来进行财税监督。“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不存在独立的审计结构。1982年宪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及审计分类

《审计学》讲义 教材:《审计学》,吴良海、王锴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审计与鉴证服务》,刘明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第1章导论 第1节审计的产生和进展 一、审计产生的动因:因受托经济责任的存在而带来的对经济监督的需要。 二、审计的产生和进展 1.政府审计的产生的进展 西周:设有审计职能官员——宰夫,标志着我国政府审计的萌芽。秦汉时期:设“御使大夫”,仅次于相,权威性提高。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隋唐时期:在刑部下设“比部”——我国最早的独立于财政机关以外的审计监督机关。

宋:设审计院,为“审计”一词的开始。 元明清:停滞不前。 民国:《审计法》——我国第一部审计法。 新中国:成立前,有审计机构。成立之初,无独立的审计机构。1982年修改宪法。83年9月,成立审计署。 2.内部审计的产生 内部审计萌芽:奴隶社会。我国西周时代的司会,负责政府岁入、岁出的汇总,并兼管财政经济监察工作能够讲是原始意义上的内部审计。 现代内部审计:20世纪40年代,由于企业治理的复杂化;治理部门应承担防治舞弊和差错的要紧任务;外部审计费用过高——现代内部审计监督出现。 3.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 商业都市、航海贸易发达→ 合伙经营方式出现→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聘请会计专家(与任何一方均无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来担任查账和公证的工作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形成——南海公司事件 查尔斯?施奈尔——标志着独立会计师的诞生。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世界上第一个执业会计师协会,标志着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的诞生。 专业特征:法律地位得到确认;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进展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进展历程的启发 1、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商品经济进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2、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展而进展。 3、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征。

中国审计的发展简史

中国审计的发展简史 我国的审计监督制度由来已久,渊远流长。 国家审计的萌芽:早在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国出现了带有审计职能的官职——宰夫,这是国家审计的萌芽; 秦汉实行“上计”制度,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有所加强; 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隋唐时期,在刑部之下设“比部”,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 “审计”一词正式出现:公元992年,宋代设立审计院,是中国审计机构定名之始,; 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也先后设立了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也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 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 中央苏区第一部完整的审计法律文献: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颁布了《审计条例》,明确规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审计机关的职权、审计程序、审计规则等。这是中央苏区第一部完整的审计法律文献。 1949年10月至1983年8月的34年间,我国一直未设立独立的政府审计机关,对国家财政收支的监督工作主要由财政部门内部的监察机构完成。 1982年12月4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198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成立,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继设立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 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颁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自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特别是《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不断建立健全审计法规,拓展审计领域,规范审计行为,探索审计方法,审计工作初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审计学(I)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审计的本质属性是( A ) A.独立性 B.客观性 C.相关性 D.公正性 2.我国“审计”一词产生于(B )朝。 A.唐 B.宋 C.明 D.周 3.国家审计依据的是( C )。 A.独立审计准则 B.独立审计实务公告 C.政府审计准则 D.执业规范指南 4.审计可以分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这是( D ) A.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 B.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C.按审计范围分类 D.按审计主体分类 5.会计师事务所与和委托单位之间具有法律效力的合约是(D ) A.审计意见书 B.管理建议书 C.审计工作底稿 D.审计业务约定书 6.收集审计证据的阶段是( B )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后续审计阶段 7.一般情况下,盘点不能确定( C )。 A.有价证券的数量 B.库存现金的数量 C.实物资产的价值 D.实物资产的数量 8.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收支审计时,如果采用逆查法,一般是从(D )开始审查。 A.会计资料 B.会计账簿 C.会计凭证 D.会计报表 9.下列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A ) A.应收账款函证回函

B.银行对账单 C.销货发票 D.材料出库单 10.审计人员通过监盘、观察等方法,可以获取(A )。 A.实物证据 B.书面证据 C.口头证据 D.环境证据 11.审计人员获取的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书面记录属于审计证据中 的( B ) A.书面证据 B.口头证据 C.环境证据 D.实物证据 12.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制定的依据是(B ) A.《审计法》 B.《注册会计师法》 C.《会计法》 D.《企业会计准则》 13.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结构不包括(C )。 A.未审情况 B.审计过程记录 C.审计工作底稿名称 D.审计人员结论 14.存货资产必须置于仓库中,并指派专人管理,属于(C ) A.职责分工控制 B.授权控制 C.资产接触和记录使用控制 D.内部审计控制 15.(A )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记录日记账和记录总账 B.采购员和购销科长 C.保管员和车间主任 D.经理和董事长 16.审计人员使用函证程序审查应收账款时,最难发现的舞弊是(C )。 A.应收账款提前入账 B.应收账款金额记录错误 C.漏记应收账款 D.虚列应收账款 17.对负债类项目进行审计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企业(B ) A.高估负债 B.低估负债 C.高估资产 D.低估资产

内部审计的发展史

一、内部审计概述 【引言】 谈到内部审计的话题,首先需要我们了解,什么叫审计?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按照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的隶属关系,审计可以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其中外部审计又可以分为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一)内部审计是怎么产生的 内部审计自其产生至今,从时间和特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古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两个阶段。 1.古代内部审计阶段 内部审计源于奴隶社会,当人类步入奴隶社会以后,私有制开始出现,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出现分离。于是,财产所有者往往会委派自己信任的人作为第三者受托进行经济监督,从而产生了古代的内部审计。 在奴隶制政府,如古代罗马、希腊、中国,对内部审计组织及活动均有记载,如古代罗马,人们采用“听证帐目”的方式来检查负责财务的官员有无欺诈、舞弊行为,即检查人听取不同人员对同一事项

记录的口头汇报,审计(AUDIT)一词就来源于拉丁文“听帐人(auditus)”。大约公元前510年左右,古罗马庄园奴隶主通常派“亲信或管家”监督管理庄园的代理人,奴隶主和代理人之间由此产生“委托受托责任关系”,此举被视为内部审计萌芽,但此时的“亲信或管家”并非专职“内部审计”,只是兼职。再如中国《周记》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设有“司会”和“宰夫”两种官职。“司会”可以从日成、月要、岁月三个方面勾考皇室的财政收支,保管书契、版图及副本,实际是行使会计稽核和控制的权利,可谓原始意义上的内部审计。而“宰夫”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行使“考其出入,以定刑赏”之职责,可谓我国政府审计的雏形。 封建时代,古代内部审计继承了早期内部审计的思想,并且有了长足进展,主要标志是出现了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这一时期,内部审计主要采用了寺院审计、行会审计、银行审计和庄园审计等形式。 (1)寺院内部审计 这是西欧寺院经济的审计制度。十一世纪以来,寺院在西欧极为普遍,一些寺院兴办了各种类型的手工作坊,拥有大量的财产。为加强管理,寺院配备了各种专职管理人员,为监督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还适当配备了具有一定专业会计知识的人充当审计人员,负责对财务收支和会计帐目进行检查。 (2)行会审计制度 在英国,11-12世纪就出现了行会,每个行会一年要召开1-4次总会,议事内容是选举产生理事和审计人员。理事是行会的执行机

《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A、权威性 B、独立性 C、合法性 D、合理性 2、宋代审计司(院)的建立,是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从此,“审计”一词便成为( )的专用名词。 A、财会审核 B、经济监督 C、经济执法 D、财政监督 3、函询法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 )的查证。 A、无形资产 B、固定资产 C、往来款项 D、流动资产 4、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审阅法与( )结合运用。 A.调节法 B.函证法 C.比较法 D.核对法 5、国家出台审计准则的主要原因是增强的( )的可信性。 A、会计档案 B、会计报表 C、会计账簿 D、会计凭证 6、收集审计证据的阶段是( )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后续审计阶段 7、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本身发生重大差错的风险是( )。 A.固有风险 B.控制风险 C.抽查风险 D.经营风险 8、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 )。 A、《审计法》 B、《会计法》 C、《注册会计师法》 D、《企业会计准则》 9、()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经理和董事长 B.采购员和购销科长 C.保管员和车间主任 D.记录日记账和记录总账 10.样本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审计目的 B.审计报告 C.审计意见 D.审计证据

11.()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 A.审计抽样 B.属性抽样 C.变量抽样 D.统计抽样 12、从预计总体误差率为零开始;边抽样边评价来完成抽样工作的方法是( ) A.停-走抽样 B.发现抽样 C.属性抽样 D.变量抽样 13、当注册会计师表示( )意见时,审计报告的说明段可以省略。 A.无保留意见 B.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拒绝表示意见 14、被审单位个别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符合一贯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出具( )审计报告。 A.保留意见 B.无保留意见 C.否定意见 D.拒绝表示意见 15、在复审期间,原审计结论和决定( )。 A.拒绝执行 B.照常执行 C.暂缓执行 D.禁止执行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审计与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产生基础不同 B、方法不同 C、工作程序不同 D、职能不同 2、审计的基本职能有( ). A、经济核算 B、经济监督 C、经济管理 D、经济评价 E、经济鉴证 3、按审计范围分类,可以分为(). A.全部审计 B.局部审计 C.送达审计 D.强制审计 E.专项审计 4、审计风险=( )×()×( )。 A、经营风险 B、固有风险 C、控制风险 D、检查风险 5、不相容职务分工的主要内容包括() A.经济业务处理过程的分工 B.财务记录与保管的分工 C.责权利的分工 D.党政的分工 E.工作职责的分工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盘存法适用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进行审查。 ( )

审计基础复习题及答案(1)

审计学基础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 A )。 A.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B.生产发展的需要 C.会计发展的需要 D.管理的现代化 2.( B )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A.公正性 B.独立性 C.权威性 D.真实性 3.政府审计与民间审计相同的地方,包括( A )。 A.均为外部审计,独立性较强 B. 均需利用内部审计工作 C. 依靠收费维持生存 D. 按区域划分,承接业务 4.按审计主体的不同,审计可分为(B )。 A.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B.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C.强制审计、任意审计 D.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5.国家审计属于( B )。 A.任意审计 B.强制审计 C.专项审计 D.突击审计 6.下列不适用函证的项目是( A )。 A.库存现金 B.银行存款 C.由其他单位代为保管、加工或销售的存货 D.应收账款 7.逆查法应先从( D )。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会计账簿 D.会计报表 8.( A )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者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会计记录或其他书面文件进行审查。 A.检查记录或文件 B.询问 C.函证D.重新计算 9.( B )是指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调查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A.函证B.询问 C.分析程序 D.观察 10.( C )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A.计算B.检查C.分析程序D.比较 11.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时,应同被审计单位签订( B )。 A.审计准则 B.审计业务约定书 C.审计通知书 D.审计报告 12.( A )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 A.总体审计策略 B.审计业务约定书 C.审计依据 D.具体审计计划 13. ( A )对项目总体质量负责 A.项目负责人 B.主任会计师 C.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 D.助理人员 14. 下列各项中,属于被审计单位舞弊的是( C )。 A.对会计政策的误用 B. 原始会计数据或原始记录的计算、抄写错误 C. 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 D. 对事实的疏忽 15. 下列关于注册会计师对错误与舞弊的相关责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 A.如果未能查出重大错报是由于被审计单位舞弊造成的,则注册会计师对此不承担责任 B.注册会计师只要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错误与舞弊 C.及时防治和发现错误与舞弊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 D.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发现所审计会计报表中的所有错误和舞弊 16.审计责任是指( D )。

审计风险本质概念

审计风险本质概念 一、研究审计风险的理论基础研究审计风险,其理论基础是如何定义 审计风险,不同审计风险定义下,将有不同的审计风险要素。不同的 审计风险模型,从而也就有不同的审计风险控制措施。如我国《独立 审计具体准则第*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给出的定义:“审计 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有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 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个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基本相同。该定义涉及三个要素,即行为、行为后果、产生后果的原因。定义中 的行为是“注册会计师实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行为的后果是发 生了“风险”,产生后果的原因是“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基于 这个定义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不难发现,上述审计风险定义及审计风险模型存有很多不足:第一, 该定义认为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对于存有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未能 适当地发表审计意见的风险。它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财务报表 没有重大错误,注册会计师也会因各种原因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的可能性。第二,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仅从审计的过程上把审计风险划 分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因素,未能从审计过程之外 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而实际上,审计风险是审计内 环境与审计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三,传统审计风险定义及审计 风险模型不能够解释如下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审计实务界普遍认为,审计风险在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审计理论界普遍认为,审计质量在 普遍提升。 还比如,王广明、沈辉在《试论供给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会计 研究》,)年第)期)一文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人员对存有重 要错报或漏报的会计报表实行审计后,因为审计意见是否恰当的不确 定导致的承担法律责任(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基于这个定义的审 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诉讼风险其中 的诉讼风险是指“已审会计报表中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 他账户、交易类别存有审计主体未能察觉的重要错报或漏报,从而导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史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史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催产剂是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当时“南海公司”以虚假的财务信息诱骗投资人上当,其股票价格一时扶摇直上,但好景不长,南海公司最终未能逃脱破产倒闭的厄运,使股东和债权人损失惨重英国议会聘请会计师查尔斯斯耐尔(Charles Snell)对南海公司进行审计。斯耐尔以“会计师”名义提出了“查帐报告书”,从而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1916年美国改组1887年成立的美国会计师公会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1917年,美国开始在全国举行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自1980年恢复重建以来,已走过19个春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而逐步走向成熟与规范,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促进改革开放、保障有效引进外资、完善证券市场发育、配合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也被喻为“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监督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建设方针的实施,推动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注册会计师制度的重建创造了条件。1980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

《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1981年1月1日,上海成立了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后全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1980年《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的发布,标志着注册会计师制度开始起步重建,到1986年注册会计师有500人,会计师事务所有80家。主要业务是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审计并提供会计咨询服务。 ——198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的颁布,第一次确立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地位,到1988年,注册会计师发展到3000人、会计师事务所250家,业务领域仍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1988年11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到1993年,注册会计师超过l万人,会计师事务所700余家。 ——1991年举行第一届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到1998年共举办了七届考试,共有1247052人报名,743513人参加考试,有2万多人考试合格,港澳台地区有300人参加考试。 ——199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法制化轨道上进一步走向成熟。 ——1994年,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确定在北京、上海、广东建立三个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培训基地,培养注册会计师高级执业人员及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高级人才。根据朱总理意见,北京培训基地定名国家会计学院。 ——1994年至1995年、为加强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经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内部审计并非诞生于世纪初,它是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 管理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几番更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产业和类型,为何内部审计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内部审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如何?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文章将作出详细解答。 在年月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中,唯一获判无罪的高层管理人员就是安然的首席内审员。年月,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财务丑闻,其虚构的近亿美元利润创下了财务舞弊的世界记录。与安然事件类似,世通的财务舞弊也是由三位内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排除种种困扰、承受巨大的压力,毅然将世通的舞弊行为昭示于天下。 在上述各案中,尽管内审人员都恪尽职守,但为何仍阻挡不了此类弊案的发生?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是企业对绩效的追逐已 超过对高层主管道德价值和企业良心的关注?还是影响企业有效运作 的基础框架已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呢?这对处于内审领先地位,向来对企业执行严格监管的美国及其相关监管单位,不啻于巨大的耻辱和一个当头棒喝;而全球企业也都开始重新思考内审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起到的作用,并且审视包含公司层面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应如何完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此期间,

内审和审计委员会,似乎被企业和多数企业利益相关团体视为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外内审产生的背景 世纪末、世纪初,托拉斯和康采恩等组织快速发展和扩张,逐渐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例如,年,美国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这些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像以前那样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上亲历亲为,由此,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逐渐成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然而这种营运模式要想运作有效,势必需要建立适当的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员工在日常营运作业中的合规合理性。 除此之外,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职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这些作业执行的结果,并做出适时的反馈。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但相对独立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便由此诞生。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美国则在铁路行业最先配备内审人员。 国外内审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对内部经营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也逐步提高。世纪初,内审在美国问世,并随即在英国和日本快速发展。数十年来,其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协助企业达成目标、提供咨询,并成为和不可或缺

审计学试题及答案1

审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审计的最本质特征是()。 A.公正性 B.独立性 C.权威性 D.真实性 2.税务机关的财务收支业务应当由()来进行审计。 A.国家审计 B.财政局 C.民间审计 D.监事会 3.政府审计的重要特点()。 A.强制性 B.独立性 C.广泛性 D.无偿性 4.()不属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业务范围。 A.验资 B.审计业务 C.会计咨询业务 D.会计监督 5.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中进行。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后续阶段 6.审计人员对存货盘点进行监督,取得盘点记录是证明实物的()。 A.外部证据 B.直接证据 C.间接证据 D.环境证据 7.()是指从实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含性能来证明事物真相的各种财产物资。 A. 环境证据 B.加工证据 C.书面证据 D.实物证据 8.()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会计和审计 B.推销员和销售科长 C.技术员和车间主任 D.门卫和保 卫科长 9.下列项目中,需要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才能提供审计服务的是() A.政府审计 B.注册会计师审计 C.内部审计 D.内部审核 10.审计风险模型表述为 A.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B.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C.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检查风险 D.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1.()是建立在内部控制评价基础上的审计方法 A.制度基础审计 B.账项基础审计 C.风险基础审计 D.注册会计师审计 12.注册会计师的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下列不能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收费依据的是() A.审计结果的大小 B.服务性质 C.工作量大小 D.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13一般来讲,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是()。 A.审计人员 B.审计机关的项目负责人 C.企业管理人员 D.被委托的第三人 14.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终结阶段 D.审批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