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壤

合集下载

贵州土地资源

贵州土地资源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

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

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贵州土壤资源数量明显不足,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一)、黄壤黄壤是贵州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面积为738.37万公顷。

在黔东和黔中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400米的地带,而西部则分布在海拔1000~ 1900米之间。

在垂直带谱上,黄壤下接红壤,上接黄棕壤。

由黄壤开垦而来的黄泥土,占全省旱耕地面积的46.2%;由黄壤发育而成的黄泥田占全省稻田面积的46..3%。

黄壤适合多种林木的生长。

黄壤是贵州旱地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其旱粮产量占全省旱粮总产量的60%左右。

黄壤耕地也适于烟叶、油菜、花生和豆类等经济作物生长。

黄壤全氮量较高,但矿化率低,供氮能力不高;全磷量不高,统计结果平均为0.56克/千克,尤其有效磷十分缺乏,平均为141毫克/千克,黄壤多属缺磷土壤。

(二)、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黔东海拔500~600米以下的地区,以及南部800米(东段)~ 1000米(西段)以下的地区;面积为114.5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7.2%,其中耕地面积为11.88万公顷,占10.4%,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6%。

全剖面呈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多在50%以下,但比黄壤稍高。

红壤表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9.3克/千克,其中自然土为44.0克/千克,耕种土为26.6克/千克。

表土层全氮量平均为1.72克/千克,其中自然土为1.95克/千克,耕种土为1.35克/千克.。

红壤的全磷量平均为0.49克/千克,有效磷为5.5毫克/千克,属于严重缺磷的土壤;红壤全钾量平均为14.17克/千克,速效钾平均为127毫克/千克,与黄壤一样属于中等水平。

黄永超 浅谈贵州土壤与土地资源 2

黄永超 浅谈贵州土壤与土地资源 2

土 壤 类 型
• 1、 黄壤。 地带性土壤,集中分布于黔中、黔北、黔东海拔 700~1400米和黔西南海拔900~1800米之间地带。 适宜杉树、油菜、茶树等酸性植物生长,垦耕后 适种玉米、油菜、小麦、烤烟等作物。
• 3、石灰土 广泛于石灰岩地区,以黔中、黔南分布最广。 适宜柏树、乌桕、杜仲等生长,垦耕后适种性广, 特别是玉米、豆类。
简介
• 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等省,为南方山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在山地的垂 直带谱中,黄壤下部一般是红壤,上部以黄棕壤为多。黄壤的形成包含富铝 化作用和氧化铁的水化作用两个过程。由于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烈,在成 土过程中难移动的铁、铝在土壤中相对增多;土壤终年处于相对湿度大的环 境中,土体中大量氧化铁发生水化作用而形成针铁矿。发育于亚热带湿润山 地或高原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酸性,土层经常保持湿润, 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故名。
贵州贞丰县的石漠化治理已初见成效,石缝中种植的桃树已经成活
藤木植物金银花,是治理石漠化的良好植物 图为贵州安龙县部分石漠化山地已被金银花覆盖 (花椒、苦丁茶)
土 壤 类 型
• 3、山地灌木草甸土 • 主要分布于黔东北海拔2200(2300)和黔东南 1800以上山体和山脊:梵净山茴香坪、雷公山 雷公坪,黔西北2700以上的山体和山脊:韭菜 坪。 • 气候寒冷,可适当放牧。 • 4、红壤 主要分布于铜仁、 黔东南海拔700米以上和黔南, 黔西南海拔450~900米之间地带。 适宜松、杉、油菜、油桐、亚热带果木及经济作 物生长。



基本性状
• 1.因黄化和弱富铝化过程使土体呈黄色而独具鲜黄铁铝B层;粘粒硅铝率为2.0~ 2.5,硅铁铝率2.0左右;粘土矿物以蛭石为主,高岭石、伊利石次之,亦有三水铝 石出现;黄壤质地一般较粘重,多粘土、粘壤土。 3.由于中度风化强度淋溶,黄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反应,PH4.5~5.5。交换性酸以活 性铝为主,每百兊土4~10cmol(+)kg-1,最高达18cmol(+) kg-1;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 低,盐基饱和度小于20%,比红壤低。 4.因湿度大,黄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0~200g kg-1,较红壤高1~2倍,且赘合淋溶 较 强,表层以下淀积层亦在10 g kg-1左右;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为主。黄壤质地 粘, 有机质含量高,阳离子交换量每百兊可达20~40cmol(+) kg-1。开垦耕种后表层有机质 可急 剧下降至20~30 g kg-1,而盐基饱和度和酸碱度均相应提高。

土壤退化的案例贵州兴仁市

土壤退化的案例贵州兴仁市

土壤退化的案例贵州兴仁市
据报道,贵州省兴仁市是中国国家土壤重点保护区,然而,该市的土壤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其中,造成土壤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土地过度利用。

2.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水分、微生物和营养元素失衡。

3.大量植被砍伐和草木破坏,导致土壤水土流失。

4.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壤干旱和营养下降。

以上因素导致的土壤退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产能,许多农民失去了农业收入来源。

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如实施土壤环境保护计划、加强土壤立体监测和评估、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等,但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全面恢复和保护当地的土壤资源。

贵州土壤——精选推荐

贵州土壤——精选推荐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4%,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

贵州土壤在地理分布上具有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即在相同纬度下发育了同一地带性土壤,但在不同的地势高度下,由于成土条件的差异,又形成不同的土壤带,因而在水平地带性的基础上,又表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此外,贵州土壤还受地区性母质和地形等条件变化的影响,产生一系列区域性的非地带性土壤。

贵州土壤类型繁多,分布错综。

有黄壤、红壤、赤红壤、红褐土、黄红壤、高原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土类。

黄壤广泛分布于黔中、黔北、黔东海拔700~1400米和黔西南、黔西北海拔900~1900米的山原地区,发育于湿润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环境。

赤红壤和红壤分布于红水河及南、北盘江流域海拔500~700米的河谷丘陵地区,红褐土则分布稍高,均形成于南亚热带河谷季雨林环境。

黄红壤为红壤与黄壤间的过渡类型,分布于东北部铜仁地区及东南部都柳江流域海拔500~700米的低山丘陵,发育于湿润性常绿阔叶林环境。

高原黄棕壤分布于黔西北海拔1900~2200米的高原山地和黔北、黔东海拔1300~1600米的部分山地,发育于冷凉湿润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环境。

山地草甸土仅在少数1900米以上的山顶和山脊分布,发育于山地灌丛、灌草丛及草甸环境。

石灰土为岩性土,省内凡有石灰岩出露的地方几乎都有发育,并常与黄壤、红壤等土类交错分布。

紫色土主要分布于黔北赤水、习水一带,省内其他地方有零星分布,主要发育在紫色砂页岩出露的环境。

水稻土是贵州主要的耕作土之一,其理化性质特殊,在全省各地皆有分布。

对农业生产来说,贵州土壤资源数量明显不足,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根据土壤的地域差异,贵州土壤大致分为三个亚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黄红壤亚带,分布范围较广,包括本省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地带性土壤是黄壤和黄红壤,下分六个土区;具北亚热带成分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高原黄棕壤、黄壤亚带,位于西部及西北部,以高原黄棕壤和黄壤为主,分为二个土区;南亚热带具热带成分季雨林赤红壤、红壤亚带,位于省的西南部,以赤红壤、红壤为主,仅一个土区。

贵州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与施肥管理

贵州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与施肥管理

贵州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与施肥管理
贵州的土壤养分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土壤类型、植被等。

在施肥管理方面,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了解土壤性质。

通过测试土壤样本来确定土壤的养分含量和pH值,以便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方式。

2.选择合适的肥料。

针对土壤缺乏的养分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肥,
如土壤缺氮可使用有机肥或硫酸铵等氮肥。

3.科学施肥。

施肥时应考虑植物的需求和土壤养分,避免过度施肥造
成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

4.善用杂肥。

杂肥是指来源于植物、动物、人畜粪便等的有机肥料。

杂肥中含有丰富的养分,能够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5.合理轮作。

通过轮作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不同作物
在生长过程中会对土壤养分具有不同的需求和贡献,因此合理的轮作可以
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6.加强土壤保护。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注意耕作方式,保护土壤生
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

贵州遵义的自然环境特征

贵州遵义的自然环境特征

贵州遵义的自然环境特征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和湖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遵义的自然环境特征如下:
1. 地形地貌:遵义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

2. 气候:遵义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

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年降水量在1000 毫米以上。

3. 水文:遵义市内河流众多,主要有乌江、赤水河、芙蓉江等,水资源丰富。

4. 土壤:遵义市的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黄壤、红壤、紫色土等。

5. 植被:遵义市的植被类型丰富,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6. 矿产资源:遵义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铝土矿、锰矿、磷矿等。

遵义市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植被类型丰富,矿产资源丰富。

这些自然环境特征为遵义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资料】贵州土壤汇编

【资料】贵州土壤汇编

土 壤
2300)和黔东南1800以上山体 和山脊:梵净山茴香坪、雷公 山雷公坪,黔西北2700以上的

山体和山脊:韭菜坪。

气候寒冷,可适当放牧。
7、紫色土 主要分布于黔北赤水、习水、
仁怀一带。
自 然 土 壤

贵州 土地 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
贵州土地资源的特点: “八山一水一分田”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包括普安以南,望漠以西, 南盘江以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貌以丘 陵盆地和峰丛横谷为主,有部分中低山河谷和峰丛山地, 岩溶湖分布较多。适宜农、林、牧业发展,南部河谷区 适宜发展亚热带作物和经济作物。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 织金以西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是全省最高地,大部分 地区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是典型的山原山地地貌。 这里林牧业发展潜力较大,但水土流失严重。
贵 州 省 地 质 图
贵州地势图
贵州地势图
大娄山
乌蒙 山
西部赫章、威宁、水城、盘县 一带
西部 高原
中部 丘原
安顺至贵阳一带
黔东北
东部
低山 丘陵
黔东南
龙里 台地 大草 原
地貌 区域 差异
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势 东高西低。沟岩发育、水网密集,地表分割破碎,山地 和丘陵地貌显著。适宜发展农业,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 严重。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势南高北低。 以中山峡谷地貌为主,丘陵、盆地、岩溶洼地有零星分 布。适宜发展林业,但河水和地下水较难利用。

适宜杉树、油菜、茶树等酸性

植物生长,垦耕后适种玉米、

油菜、小麦、烤烟等作物。

贵州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贵州土壤污染现状分析


土壤化肥污染主要表现在:
土 壤 化 肥 污 染
增加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导致土壤硝 酸盐积累;破坏土壤结构,促进土壤酸化;降 低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改变了土壤的性 状,降低了土壤肥力,降低了作物产量,产生 追施化肥的恶性循环。 据贵州省农业厅有关资料,由于贵州喀 斯特地貌和坡耕地的特点,受降雨冲刷影 响,水土流失(跑土、跑水、跑肥)较为严 重,全省化肥利用率低于全国35%左右的 平均水平。施于耕地的化肥绝大部分进 入土壤和水体,既造成水体污染,又使土壤 结构受到破坏。由于土壤结构持续受到 破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大大下降,因此化 肥施用量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
紫 色 化
贵州的土壤污染主要表现在:
土 壤 污 染 现 状
•重金属污染 •农药污染 •化肥污染 •固体废物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土 壤 重 金 属 污 染

全省综合污染指数为2181,污染等级为中 污染。 全省无铬(Cr)污染;除贵阳市外其余地区 无砷(As)污染;除黔南州及安顺市有铅 (Pb)的轻污染以外,其余7个地区均无铅 (Pb)污染。贵州省主要污染物为镉(Cd) 和汞(Hg)。镉(Cd)污染尤其严重,全省无 一地区未遭受镉(Cd)污染,其中贵阳市及 黔南州镉(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超过了 310,污染等级为重污染,镉(Cd)最高含量 达4152mg/kg,超标倍数达15107倍。六盘 水市镉(Cd)的污染等级为中污染,其余各 地区均为镉(Cd)的轻污染地区。汞(Hg) 污染主要存在于贵阳市、黔东南州、铜 仁地区及黔南州。
石 灰 土


主要分布于铜仁、 黔东南海 拔700米以上和黔南,黔西南 海拔450~900米之间地带。
适宜松、杉、油菜、油桐、亚 热带果木及经济作物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概念: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生 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贵州土壤的特点: 贵州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其中黄壤 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8.6%,其 次是石灰土,占24.4%,其它还有 红壤、黄棕壤、山地灌木草甸土、 砖红壤性红壤和水稻土。
Hale Waihona Puke 二贵 州 的 土 壤

自 然 土 壤
1、 黄壤。 地带性土壤,集中分布于黔 中、黔北、黔东海拔700~1400 米和黔西南海拔900~1800米之 间地带。 适宜杉树、油菜、茶树等酸性 植物生长,垦耕后适种玉米、 油菜、小麦、烤烟等作物。

石 漠 化
④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 衡。在贵州的林牧用地中,一 等地占17%,二等地占33%, 三等地占25.3%,四等地占 23.8%。 林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黔东南自 治州,其次是铜仁和遵义,毕 节和六盘水最少。 草地主要集中在黔东南、黔南 、遵义和毕节,其次是铜仁和 安顺,六盘水和贵阳最少。
耕地 利用 特点 及存 在问 题
耕地质量差,适宜耕种面积小 。 全省耕地面积450.50万公顷, 人均耕地1.72亩,但耕地中坡 耕地和石漠化耕地比重大,耕 地质量差,扣除大于25°的陡 坡耕地75.82万公顷和小于 25°的强度以上石漠化耕地及 不宜耕耕地70.55万公顷,适 宜耕种的耕地为304.13万公顷 ,人均宜耕耕地仅为1.16亩。
6851.79 6771.58 6757.48 7178.2 7155.62 7142.44 7076.12 7355.25 7335.79 7325.83

耕地现状。 全省2005年年末耕地面积450.53万 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375.47万 公顷。现行规划实施以来,贵州省 耕地面积从1996年的490.33万公顷 降为2005年的450.53万公顷,期间 共减少39.8万公顷。其中生态退耕 (退耕还林)31.87万公顷,自然 灾害损毁耕地5.47万公顷,农业结 构调整减少耕地0.8万公顷,建设 占用耕地1.6万公顷,其它原因( 对土地详查和变更调查进行的纠错 补漏)减少0.06万亩。

草地 资源
贵州的万亩大坝 全省坡度6°以下,面积大于10000 亩,集中连片的耕地大坝共有47个 ,面积919283.57亩,占全省耕地总 面积的1.4%。 分布在全省8个州、市、地,涉及 28个县、市、区,71个乡、镇、街 道办事处,其中安顺市9个;黔南 州8个;遵义市7个;黔东南州7个;黔 西南州7个;毕节地区4个;铜仁地区 3个;六盘水市2个。 主要分布在安顺市的西秀区、平坝 县,遵义市的绥阳县,黔西南州的兴 义市、安龙县,毕节地区的金沙县。

植物

1、森林资源。贵州森林覆盖率为25.1%, 加上灌木等覆盖率为32.6%。分布以黔 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 和安顺。 2、草地资源。各类草山草坡约占全省 土地面积的24.3%。最多的是黔南和黔 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3、野生植物资源。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 多,有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芳香植物、 鞣料植物、花卉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等。 贵州是全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珍稀濒 危植物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就有65种,占 全国保护植物总数的21.9%,属国家一 级保护的有钟萼木、贵州苏铁、珙桐、 银杉、红豆杉等14种。
地质 地貌

贵 州 省 地 质 图
贵州地势图
贵州地势图

大娄山
乌蒙 山

西部赫章、威宁、水城、盘县 一带
西部 高原

安顺至贵阳一带
中部 丘原

黔东北
东部 低山 丘陵

黔东南
龙里 台地 大草 原


地貌 区域 差异


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势 东高西低。沟岩发育、水网密集,地表分割破碎,山地 和丘陵地貌显著。适宜发展农业,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 严重。 2、北部中山峡谷区。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势南高北低。 以中山峡谷地貌为主,丘陵、盆地、岩溶洼地有零星分 布。适宜发展林业,但河水和地下水较难利用。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 以西,绥阳以南,镇宁、惠水以北地区。地势西高东低 又从中部向南、北倾斜。以山原丘陵洼地和山原丘陵盆 地为主。是贵州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 4、南部山地河谷区。包括苗岭中段以南地区。地势北 高南低。地貌以中、低山河谷为主。适宜发展亚热带作 物和林木。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包括普安以南,望漠以西, 南盘江以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貌以丘 陵盆地和峰丛横谷为主,有部分中低山河谷和峰丛山地, 岩溶湖分布较多。适宜农、林、牧业发展,南部河谷区 适宜发展亚热带作物和经济作物。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 织金以西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是全省最高地,大部分 地区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是典型的山原山地地貌。 这里林牧业发展潜力较大,但水土流失严重。


耕地 保护 目标 的确 定
从贵州省耕地现状和人口及社会经 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在2020年 贵州省耕地面积保持在365公顷以 上(将大于25°的陡坡耕地退耕) 就可保证贵州省粮食自给,但从国 家粮食安全出发,保住18亿亩耕地 红线,贵州省服从《全国土地利用 规划纲要(2006-2020年)》(送 审稿)确定的耕地保护目标—— 437.04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保持在362.74万公顷。在2006至 2020年间,使耕地面积下降趋于缓 和,基本农田面积保持稳定,耕地 质量有所提高。
贵州地表水 资源分布图
贵州 河流



气候 生物



全省可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 热带、暖温带和中温带。 南亚热带在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河谷地 带,农作物可一年三熟,适宜喜温亚热 带经济作物。 中亚热带在东、南、北三面地势较低的 河谷地带,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 适宜发展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 北亚热带在黔北、黔中和黔西南海拔 1000米左右的广大地区,冬暖夏凉。 暖温带在黔西北海拔1700~2400米之间 的地区,冬冷而夏凉。 中温带在黔西北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带, 长冬无夏。
全国 及贵 州基 础资 源
资 源
高原、山地 丘 盆 陵 地

耕地

12%
0
我国国土面积 世界排名第3, 但人均量只有 世界人均量的 1/3,且1/4的土 地海拔在3000 米以上。贵州 的人均土地只 有全国的60%, 且更加崎岖不 平。 贵阳市人均土 地仅0.23 h㎡/ 人,人均耕地 1.17亩/人。

7、紫色土 主要分布于黔北赤水、习水、 仁怀一带。

自 然 土 壤
三 贵州 土地 资源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
贵州土地资源的特点: “八山一水一分田”

全国


总 量 960.20万 km2 不足 0.75h㎡/ 人 59% 10% 19% 人均量




17.63万 km2 不足 0.45h㎡/人 88% 8% 4%
占国土面积% 人均量 是世界人均的
18.31亿 亩 12.84% 1.4亩/人 不足1/3
6757.48万亩 27% 1.72亩/人 1/3
注:人均量按2005年人口数计算
贵州省1996-2005年耕地总面积(万亩)
7500 7400 7300 7200 7100 7000 6900 6800 6700 6600 6500 6400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贵州土壤与土地资源
背景
自然 环境 特征
一、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 三、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 四、林地多、耕地少,没有平原支 撑的耕作条件 五、错综复杂、过渡性分布的植被


地质背景:
地貌背景: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 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 左右。

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黄壤面 积最大,其次是石灰土,最少 的是水稻土。

贵州 土壤 耕作 条件 特点

①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 耕地少。贵州山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 积的61.7%,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 积的30.8%,山间平坦坝地面积仅占全 省土地总面积的7.5%,是我国唯一的一 个没有平原的省份。 贵州坡度在6度以下,集中连片、面积1 万亩以上的耕地大坝47个,其耕地面积 只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4%。全省土地 总面积中,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86.78%。其中,耕地占农用地面积的 29.47%;园地占农用地面积的0.78%; 林地占农用地面积的51.81%;牧草地占 农用地面积的10.51%;其他农用地占农 用地面积的7.42%。这种土壤条件,加 上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扩大,耕地面 积不断缩小,使得贵州人均耕地面积远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②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贵州耕地不仅面积小,且质量不高 。土地平均坡度21.5度,坡度大于25 度的土地占贵州土地面积的35.07%, 35度以上陡坡占贵州土地面积的 8.65%。 在全省耕地中,土层较厚、肥力较高 、水利条件较好的一等耕地仅占22% ;土层不厚、土质偏黏、肥力中等、 水利条件较差的中等地占42%;土层 浅薄、肥力较低、坡度较大、水土流 失严重、无水利条件保证的三等耕地 占36%。 中、下等耕地占了耕地总面积的80% 左右,其中21%左右是不宜耕耕地。

土 壤 类 型
2、石灰土 广泛于石灰岩地区,以黔中、 黔南分布最广。 适宜柏树、乌桕、杜仲等生长 ,垦耕后适种性广,特别是玉 米、豆类。

土 壤 类 型
3、红壤 主要分布于铜仁、 黔东南海 拔700米以上和黔南,黔西南 海拔450~900米之间地带。 适宜松、杉、油菜、油桐、 亚热带果木及经济作物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