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应用2018

合集下载

静脉注射胺碘酮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静脉注射胺碘酮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静脉注射胺碘酮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采取静脉注射胺碘酮药物治疗措施具有的不良反应及应采取的护理措施。

方法:随机性抽取出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工作的对象,并在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药物后观察其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

结果:120例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17%,不良反应方面出现肺毒性、甲状腺功能障碍、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消化系统紊乱、低血压、光敏感、震颤不良反应。

结果:采取静脉注射胺碘酮药物治疗措施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应在治疗中密切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注射;不良反应;护理措施胺碘酮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疾病的Ⅲ类药物,并且是当前治疗效果最有效的药物。

由于此药物本身拥有药理药动学特性,在应用于治疗后会产生副作用而影响治疗效果[1]。

在治疗中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并在注射后会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比如肺毒性不良反应等,应在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并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开展护理工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中所需的患者均来自于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需要采取静脉注射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患者,资料数据:平均年龄(57±22)岁、男女人数分别为70例与50例;原发疾病类型:40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21例患者为冠心病心律失常、20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11例患者为急性心肌炎、13例患者为预激综合征、8例患者为高血压病、7例患者为甲亢心脏病。

所有患者出现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55例患者属于频发室性早搏及短阵室速、42例患者属于室性心动过速、17例患者属于心室颤动、6例患者属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房颤。

1.2 治疗方法将5mg/kg剂量的胺碘酮药物与20-40ml的5%葡萄糖液混合,在有效稀释后采取静脉注射的措施,在推注时应控制时间在5-10min内,如果治疗效果无效则在15min后再次给予静脉注射药物的措施,但是在剂量上应减半。

如果患者在治疗前采用了其他药物治疗,应在停用此药物12h以上实施注射治疗,并且在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例房颤反复发作合并泌尿系感染及甲减患者的护理

一例房颤反复发作合并泌尿系感染及甲减患者的护理

一例房颤反复发作合并泌尿系感染及甲减患者的护理作者:康杰张青云孙丹丹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204-022004 年周自强等[1] 学者研究表明,我国的房颤总患病率为 0.77%。

而最近数据显示[2-4] ,全球的房颤患者患病率为 0.5%。

老年性房颤的发生往往伴有其他很多疾病,同时这些疾病也是房颤发生的高危因素,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本例患者因房颤反复发作住院治疗,同时伴有高血压病、泌尿系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本文对患者的一些临床症状进行探讨,提出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期为类似患者的护理提高参考依据。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4 岁,因发作性心悸、胸痛、胸闷 10 年,加重 5 天,于 2018 年 03 月30 日收入院。

5 天前患者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向咽部放射,伴出汗、头晕,伴胸闷、气短,症状持续约 1~2 小时方可缓解。

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高血压病(3 级,很高危组),泌尿系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胃炎。

2018 年 3 月 31 日,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给予去乙酰毛花静推,并给予胺碘酮持续泵入抗心律失常治疗。

2018 年 4 月 2 日,患者出现阵发性房颤,可自行恢复。

加用口服胺碘酮,泵入胺碘酮。

2018 年 4 月 3 日,患者最高 38.6℃给予吲哚美辛栓 0.05g 肛塞,用药后复查体温 37.5℃。

患者于凌晨 3:35 分出现胸闷,心悸,心电图显示房颤心律,心率在 110~140 次/分,给予地西泮 5mg 口服,胺碘酮持续泵入。

2018 年 4 月 3~6 日,患者出现房颤反复发作,并出现尿频伴烧灼感,同时体温升高,积极给予胺碘酮泵入,抗生素治疗。

2018 年 4 月 7 日,暂停左甲状腺素钠片口服避免激素水平升高引起心律增快。

2018欧洲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用药及决策制定共识

2018欧洲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用药及决策制定共识
2018欧洲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 用药及决策制定共识》
目录
01 1. 抗心律失常药物启用 03 3. 特定人群抗心律失常药物推荐
02 2. 抗心律失常药物监

04
4.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个体化推荐
05 5. 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高危心 源性猝死
06 6. 抗心律失常药物安
全性
一. 抗心律失常药物启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适应证
四.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个体化推荐
4.1 室性期前收缩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 速
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
01
剂。
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出现症状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可使用 ⅠC 类和 ⅠA 类抗
02
心律失常药物。
无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依据下,无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不推荐使用抗心律失常
4 对缺乏安全有效性
研究,因此,抗心 律失常药物仅用于 部分特定先天性心 脏病患者。
5 所有接受抗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应 评估肾功能。
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都 可能导致或加重心动过 缓,对于既往有晕厥、
6 窦性心动过缓或 PR 间期
延长 / 房室结传导障碍 史的患者,抗心律失常 药物可能导致明显缓慢 性心律失常。
03
药物。
四.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个体化推荐 4.2 房性期前收缩和非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
4.3 室上性心律失 常
图 1 血流动力学稳 定心动过速处理流 程
图 2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 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 疗图
图 3 房颤控制心 率用药推荐
五. 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高危心源性猝死
01Lorem ip 急性或慢性冠脉疾病不推荐常规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心肺复苏试题

心肺复苏试题

2018年护理急救技能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对溺水所致呼吸心跳骤停者,紧急处理措施是 DA.立即倒水B.呼吸兴奋剂的应用C.心内注射肾上腺素D.清除口鼻腔异物、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E.皮质激素的应用2、室速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终止发作首选措施是 DA.利多卡因B.普鲁卡因酰胺C.慢心律D.电复律E.胺碘酮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即刻抢救措施是 D A.口对口人工呼吸B.气管插管C.心外按压D.电击除颤E.注射肾上腺素4、诊断心跳骤停迅速可靠的指标是 AA.大动脉搏动消失B.呼吸停止C.瞳孔散大D.血压测不到E.脉搏不清5、心跳停止时间是指 AA.循环停止到重建人工循环的时间B.循环停止到心脏复跳的时间C.发现心跳停止到重建人工循环的时间D.发现心跳停止到心脏复跳的时间E.以上都不是6、复苏处理要争分夺秒,最主要的目的是 AA.迅速恢复脑的血液循环,最终达到脑功能的恢复B.使心脏迅速恢复跳动C.使自主呼吸提早恢复D.为减轻酸中毒E.为保护肾功能7、一旦确诊为心跳骤停,必须争取在几分钟内重建呼吸和循环 A A.4-6分钟B.6-8分钟C.8-10分钟D.1 0-1 2分钟E.1 2-14分钟8、判断心跳骤停后,紧急处理原则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立即开始胸外按压B.待心电图确诊后开始胸外按压C.迅速开始人工呼吸D.尽早电击除颤E.开放静脉输液通道9、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标志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A.摸到颈动脉搏动B.口唇紫绀减轻C.收缩压在80mmHg以上D.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E.偶尔出现自主呼吸动作10、胸外电击除颤时,电极板放置位置的准确描述是 DA.心尖区后胸壁B.左第二肋间前胸壁,心尖区C.左第二肋间前胸壁,心尖区后胸壁D.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前胸壁,左侧腋中线第五肋间胸壁E.以上都可以11、心脏复跳后脑复苏中必要的脱水治疗时机是 DA.复跳后立即开始B.复跳后1 2小时开始C.与低温疗法同时开始D.血压平稳或者相对稳定E.尿量<20mL/h开始12、心肺复苏后,最容易出现也最难恢复的是 CA.心肌缺血性损害B.肺水肿C.脑缺血缺氧性损害D.肝小叶中心坏死E.肾小管坏死13、心脏骤停时最迅速的序贯性处理是 EA.口对口的人工呼吸B.纯氧人工呼吸C.胸外心脏按压D.胸内心脏按压E.即刻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尽早电击除颤14、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DA.充分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B.吹气时要看到胸廓起伏C.吹气次数10-12次/分钟D.吹气时向后压环状软骨E.吹气时捏闭病人的鼻孔15、.《2015心肺复苏指南》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EA.保持呼吸道通畅,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B.保持呼吸道通畅,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C.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D.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胸外心脏按压E.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呼吸,电击除颤16、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应在 CA.胸骨左缘第四肋间B.胸骨上中1/3交接处C.胸骨中下1/3交接处,即双乳头连线中点,剑突上两横指处。

2018中国心衰指南更新要点解读PPT参考幻灯片

2018中国心衰指南更新要点解读PPT参考幻灯片

特色
• 中国证据: – 中国的心衰相关研究证据,引用中国专家的文章35篇 ,占总文献的21%
• 洋地黄类药物的推荐 – 符合中国特点
• 中药治疗心衰 • 高原心脏病
2020/3/24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年10月第46卷第10期;760-789
5
2018中国心衰指南更新要点
1 采用心衰新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2 强调心衰要早筛早诊,加强预防 3 明确提出慢性心衰的诊断治疗流程 4 更新了急性心衰的治疗流程
30 mg
15 mg
2020/3/24 a表示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合用时的剂量,b表示不与ACEI或ARB合用时的剂量
15
慢性HFrEF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适应症:病情相对稳定的HFrEF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I, C)
7.5~15 mg,1次/d
每天最大剂量
每天常用剂量
120~160 mg 6~8 mg 100 mg
20~80 mg 1~4 mg 10~40 mg
100 mg 20 mg 5 mg
25~50 mg 2.5~10 mg 2.5~5mg
20 mg 200 mg
5~10 mga/10-20mgb 100 mga/200 mgb
Ⅱa
B
2020/3/24
13
慢性HFrEF药物治疗-利尿剂
适应症 有液体潴留证据的心衰患者(Ⅰ,C)
使用 方法
根据淤血症状和体征、血压及肾功能选择起始剂量 根据对利尿剂的反应调整剂量,体重每天减轻0.5~1.0 kg为宜 症状缓解、病情控制,即以最小有效剂量长期维持 教会患者根据病情需要(症状、水肿、体重变化)调整剂量 利尿剂开始应用或增加1~2 周后,应复查血钾和肾功能

淹溺的现场急救及心肺复苏术

淹溺的现场急救及心肺复苏术

编辑课件
3
错误的急救措施:
这是因为:
1.对于清醒的溺水者或者昏迷但是呼吸脉搏尚存者,其溺水时间 比较短,肺内根本未吸入水或者仅吸入很少水,完全没必要控水 ,控水过程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有害无益 。
2.对于溺水心脏骤停者,控水造成心肺复苏延误,同样增加误吸 ,增加死亡率。
所以溺水之后不管他是清醒的、昏迷的、还是心脏骤停,
8
争分夺秒
大量实践证明: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编辑课件
9
四、病情评估(5~10s)
判断意识:
判断呼吸:
判断心跳:
轻拍患者双肩
观察胸腹部是否有呼
高声呼喊患者(双侧
清除口腔异物
编辑课件
12
五、开放气道(A)
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或手掌置于患者前额部, 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 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 连线与地面垂直。
托颌法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 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 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 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用 于颈椎有外伤患者。
CPR期间最常用的心血管活性药物,在CPR中首选 显著升高中心动脉压,增加冠状动脉和脑灌注压
使室颤由细颤转为粗颤,提高电除颤的成功率。 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是禁忌或有害的 建议成人每3-5分钟应用肾上腺素1mg 儿童剂量:0.1mg/kg
编辑课件
23
八、药物复苏
(2)胺碘酮(可达龙):胺碘酮适宜于严重心功能不 全患者的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盐酸胺碘酮静脉注射致皮肤坏死1例的处理与分析

盐酸胺碘酮静脉注射致皮肤坏死1例的处理与分析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84 岁,在2020年9月23日因“心力衰竭、房颤、脑梗塞”入院治疗。因频繁房颤,心室率150-180次/分,在10月5日至12日多次静脉注射胺碘酮,即5%GS溶液20ml+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10分钟注入),随后5%GS 溶液 44ml+胺碘酮300mg微泵注射10ml/h,泵注时间共约41小时。因患者双上肢屈曲畸形,静脉血管条件差,多次在双下肢内踝处大隐静脉进行输液,应用中加强观察未发现静脉炎症状。于12月20日、22日、27日因患者房颤,心室率160-180次/分,静脉注射胺碘酮3次,每次均为5%GS 溶液 10ml+胺碘酮150mg静脉注射(10分钟注入),随后微泵注射胺碘酮,剂量、用法同前。于12月27日21:30在微泵注射胺碘酮过程中发现右内踝留置针穿刺处出现红斑,立即更换穿刺部位继续维持用药。护理人员在局部给予外敷马铃薯片。28日早晨交班局部6*4cm红斑,血管条索状,给予右下肢抬高制动,外敷马铃薯片和50%硫酸镁湿敷交替进行,29日应用水胶体敷料,2021年1月1日局部红斑消失,留置针穿刺处针眼出现小脓疱,继续应用水胶体敷料。1月7日发现局部5*4cm皮肤颜色苍白,有多个小泡及渗出,边缘为黄褐色,存在波动感,立即请烧伤整形外科会诊,给与清创、创面5*4cm,皮下组织坏死呈棕褐色,可见条索状血管,应用复方雪莲烧伤膏换药qod,2周后应用磺胺嘧啶银换药2~3 d一次,因创缘血运差,改用纳米银抗菌敷料继续换药2次,效果佳,创缘逐渐缩小,而后给予定期换药并加强观察,于3月15日创面愈合。
参考文献:
1.
何辉莹.胺碘酮微泵注射引起静脉炎的护理[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12(6):127-130
2.
赵欣. 外周静脉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产生静脉炎的风险与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1,32(18):3824.

胺碘酮静脉注射外渗致皮肤坏死1例的处理

胺碘酮静脉注射外渗致皮肤坏死1例的处理

参 考 文 献 [1] 方晓燕,孔德红,舒先红.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冠状动脉-左
室瘘合并巨大右冠状动脉瘤 1 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6,11(32) :1055. [2] 徐亮,徐仲英,蒋世良,等.十三例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的介入治疗[ J] . 中 国 介 入 心 脏 病 学 杂 志,2010,4 ( 18) : 195-199. [3] 李斌,陈兴澎,王亚宏.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 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2,10:605-606. [4] 卢子润,陈鑫,徐明,等.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6(19) :593-596. [5] 杨世伟,秦玉明,周凯.介入封堵治疗巨大右冠状动脉左室
病患经治疗后,3 月内患者的创面愈合,取得满意清创效 果,坏死部位皮肤范围明显缩小,在此之后,定期更换观察药物 创面,创面愈合。 3 讨论 3.1 引起药液外渗的原因 (1)护理人员对于胺碘酮注射液不 了解,为引起皮肤坏死的重要因素。 在以往,护理人员并没有阅 读药物说明书的习惯,且未能接受过特殊的培训。 胺碘酮注射 液一般通过外周静脉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给药,将药物溶于 5% GS 溶液内,当浓度超过 3 mg / ml 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静脉 炎发生概率,如果药物浓度在 2.5 mg / ml 以下,则会降低静脉炎 发生率。 本案例主要因为短时间内注入高刺激性药物,引起皮 肤坏死。 (2)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封闭治疗,也为引起皮肤坏 死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使用药物后,局部皮肤红肿发硬,立即拔 针。 因当时护理人员对于胺碘酮药物的不良反应理解不够,因 此未能及时处理,仅仅进行了常规药物外渗处理,对于原有的红 肿变硬并没有进行处理,令穿刺点位置皮肤面积增大,水疱增 大,渗液量增大。 (3)就管理制度而言,当前护理人员的交班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代动力学特点
➤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口服需数天至数周起效 ➤主要代谢产物去已基胺碘酮亦具有药理活性 ➤胺碘酮和去已基胺碘酮的血浓度与治疗有效性和
副作用之间没有相关性 ➤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经粪便排
泄,几乎不经肾脏清除,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可 以使用该药 ➤胺碘酮清除半衰期长,终末半衰期可达13-142天 ➤分布半衰期短,静脉注射后由于从血浆再分布于 组织中,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较快
➤缓慢负荷:单纯口服,适用于非急诊长期用药负 荷。
➤再负荷:在用药初期减量或口服维持治疗期间, 可因为剂量过小造成心律失常复发,需要再负荷。
在房颤转律方面,2014美国房颤指南和2016欧洲 房颤指南,胺碘酮的静脉用药24小时剂量大概在 1-1.5g,口服累积剂量达到10g(对于择期、依赖 口服药的患者累积剂量达到10g后可评价还能不能 转律,若不能转律可考虑电复律)。转律后窦律 维持中,欧美指南中胺碘酮负荷量达到了28g。心 室率控制方面,欧美指南仍然强调总体的累积剂 量。
(二)胺碘酮的负荷量
负荷量=累积量=口服维持量前的总和(每 日静脉+口服用量);事先无法估计每个患 者所需的累积量,只能在实践中观察调整; 实际累积量往往是达到疗效且稳定后才能 得出。
胺碘酮的负荷
➤快速负荷:(1)静脉负荷:每日不超过2.2g;(2) 静脉+口服:适用于急诊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控 制,如第一天静脉1200mg,口服600mg,以后静 脉递减,口服保持。
高脂溶性分布容积高达5000L,超过实际体液量上百倍, 说明胺碘酮在血管外多种组织的浓度比血浆高。胺碘酮在 体内组织中蓄积,因此要计算累积剂量。胺碘酮的药代动 力学特点决定了它必需要蓄积到一定的剂量才能达到稳态 血药浓度而发挥治疗作用;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或组织浓度 之前不宜评估疗效;其合理剂量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脂肪 量等个体化因素来计算。
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总结中、欧、美指南可 见胺碘酮的24小时总量不超过2-2.2g,在这个范畴 内进行剂量调整。
(三)胺碘酮应用相关问题
所谓的合理剂量,一定要考虑是哪种心律失常、 面对什么样的个体,来决定用药剂量。 ➤疗效与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威胁生命的心律 失常——追求药物的有效性;非威胁生命的心律 失常——关注药物的安全性 ➤不拘泥于公式化用药,剂量的调整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13)针 对预激伴房颤的推荐:(1)优选立即电复 律;(2)如考虑药物治疗,可选普罗帕酮、 伊布利特,使用胺碘酮应谨慎;(3)由于
可造成旁路传导进一步加速,故禁用洋地
黄、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 卓)
五、如何处理胺碘酮与β受体阻滞剂 的关系
在心律失常治疗中,胺碘酮与β受体阻滞剂 都很重要,二者可相互协同。β受体阻滞剂 是基础治疗,为中流砥柱;胺碘酮可冲锋 陷阵。两种药物应交互加量:非发作期增 加β受体阻滞剂剂量,发作期增加胺碘酮剂 量。
四、预激伴房颤是否可用胺碘酮
2014AHA/ACC/AHRS房颤指南,预激伴房 颤的治疗中胺碘酮被列为III类(Harm)推 荐。2016ESC房颤管理指南并没有将胺碘酮 彻底否定,但指出要慎用;推荐中没有任 何药物,认为应积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

表3 预激伴房颤的推荐(2016ESC房颤管理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及维持窦律的疗效如下表所示:
表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转复及维持窦律
图3房颤急性期心室率控制(2016ESC房颤管理指南)
房颤长期心室率控制:2016ESC房颤管理指
南指出,鉴于心脏以外的不良反应较多, 胺碘酮可作为一种最后的选择(β受体阻滞 剂或非二氢吡啶类CCB联合洋地黄类药物无 效时)。
(二)单形性室速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13)推荐:
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持续性室速: (1)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立即同步直流电复律; (2)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也可首先使用抗
心律失常药,首选 胺碘酮。 无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的单形室速-特发室速:一般
血流动力学稳定,可用普罗帕酮、维拉帕米、索 他洛尔、胺碘酮。 注意:有基础心脏病的室速不宜应用钙拮抗剂及 普罗帕酮。
美国指南这样推荐主要是因为有研究显示,
静脉胺碘酮可致预激伴房颤患者的心室率 增快。一项研究回顾了25年文献,有3篇室 率加快的报道;研究认为,口服胺碘酮及 大多数静脉胺碘酮治疗是安全的,静脉胺 碘酮急性期电生理作用的多样性(钠通道 阻滞、β受体阻滞、钙通道阻滞作用),可 能致房室传导延缓,从旁路前传增加而导 致心室率加快。
(三)多形性室速

图5 多形性室速处理流程(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13)
2014EHRA/HRS/APHRS室性心律失常专家 共识推荐,对于持续多形性室速/室颤风暴, β受体阻滞剂和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利 多卡因)为IIa C类推荐;特殊类型的多形
性室速:特发性室颤——奎尼丁,先天性 长QT综合征III所致的尖端扭转型室速——
胺碘酮应用2018
胺碘酮应用2018
一、胺碘酮在指南中的地位

(一)房颤: 2016ESC房颤管理指南对胺碘酮在房颤中的 应用进行了推荐:
图1 近期发生房颤的转律(2016ESC房颤管理指南)
图2 房颤转律后的窦律维持(2016ESC房颤管理指南)
表1 房颤转律后的窦律维持(2016ESC房颤管理指南)
➤室性心律失常较房性心律失常剂量大 ➤急性期应用较大负荷量,缩短起效时间 ➤长期维持应用较小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三、如何判断疗效
胺碘酮对室速即刻终止作用弱,预防复发 作用强;胺碘酮没能终止室速并不代表它 无效,应该在电复律后继续用药来预防复 发;增加静脉负荷剂量是为了在数小时内 增加心肌组织的药物水平,缩短起效时间, 但充分发挥其电生理作用可能需要数天; 静脉应用早期复发、或初始治疗有效,减 量过程中复发多由于胺碘酮的蓄积量不足。
钠通道阻滞剂,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 加强自主神经抑制,Brugada综合征——奎 尼丁。
二、胺碘酮的合理用法用量
(一)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与合理剂量 药代动力学特点决定胺碘酮的合理剂量无法通过血药浓度 或公式计算。胺碘酮的合理剂量需要指南指导下的个体化 计算累积剂量,并通过临床疗效进行剂量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