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部件普查及数据库建设方案(二维版)
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普查及建档入库

Exploration 探索55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普查及建档入库■王永超 山东省威海市城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摘要:城市部件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对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心数据。
山东省威海市通过普查准确掌握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现状,建立起城市部件基础数据库,成功运行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为城市部件普查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部件普查;基础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城市部件普查定位不准、权属不清是影响普查成果建档入库和系统有效运行的“通病”。
但是,山东省威海市在其实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程中,通过对市区范围内城市部件的“地毯式”普查,不仅全面摸清了城市管理“家底”,准确掌握了47万个各类城市部件的内容、数量、状态、位置、属性,使所有城市部件都有了“身份证”,而且成功将普查数据建档入库,划分城市管理单元网格2661个,有效运行了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城市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
一、城市部件普查的范围和类别(一)普查范围威海市中心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区,环翠区下属的孙家疃办事处、温泉镇、张村镇中心建成区,普查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二)部件分类城市管理部件分类按照国家标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 30428.2-2013),划分为5大类和121小类。
其中:公用设施大类主要包括井盖、立杆、亭(箱)、管道等58小类设施;交通设施大类主要包括停车场(库)、交通灯(护栏)、天桥(通道)等31小类设施;市容环境设施大类主要包括公厕、垃圾箱、牌匾、监测站等13小类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大类主要包括树木、绿地、雕塑、喷泉、坐椅等10小类设施;其他部件大类主要包括地下室、加油(气)站、防汛墙、水域附属设施、文物古迹等9小类设施。
二、城市部件普查的技术要求(一)部件定位精度要求1.对不同类别的部件,给出不同的精度指标,保证所有部件定位精度符合建库的要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建设目标 (4)1.3 建设原则 (4)1.4 项目实施范围 (5)1.4.1 地域范围 (5)1.4.2 对象范围 (5)1.4.3 处置部门范围 (6)第2章项目建设内容 (6)2.1 体制机制建设 (6)2.1.1 运行机构建设 (6)2.1.2 监督指挥体系建设 (7)2.1.3 管理职能划分 (7)2.1.4 工作流程制定 (7)2.1.5 考评体系设计 (8)2.1.6 监督员队伍建设 (8)2.2 数据建设 (8)2.2.1 基础数据资源建设 (9)2.2.2 单元网格数据建设 (9)2.2.3 城市部件数据 (10)2.2.4 城市管理业务数据 (10)2.2.5 综合评价数据 (10)2.3 运行环境建设 (10)2.3.1 基础硬件平台 (10)2.3.1.1 主机及存储 (10)2.3.1.2 大屏幕系统 (11)2.3.1.3 无线采集终端 (11)2.3.1.4 呼叫中心系统 (12)2.3.2 基础软件平台 (12)2.3.2.1 操作系统 (12)2.3.2.2 数据库平台 (12)2.3.2.3 地理信息平台 (12)2.3.2.4 工作流平台 (13)2.3.2.5 中间件平台 (13)2.3.2.6 备份软件 (13)2.3.2.7 防病毒软件 (13)2.3.3 网络环境 (14)2.3.4 场地建设 (14)2.4 数字城管软件系统建设 (14)2.4.1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14)2.4.2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16)2.4.3 协同工作子系统 (17)2.4.4 地理编码子系统 (19)2.4.5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19)2.4.6 综合评价子系统 (20)2.4.7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22)2.4.8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22)2.4.9 数据交换子系统 (23)第3章项目建设实施、管理与效益 (24)3.1 项目建设计划 (24)3.2 项目质量管理 (25)3.3 项目效益分析 (25)3.3.1 经济效益分析 (25)3.3.2 社会效益分析 (26)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简称“数字城管”)是综合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集成基础地理、地理编码、市政及社区服务部件事件的多种数据资源,以城市监管员和市民服务热线为信息收集渠道,以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一口受理、统一调度、实时监督”为形式,创建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综合指挥系统,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构建起沟通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监督和处置新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XXX市数字城管系统改造项目数据普查建库及三维实景影像采集项目实施方案

XXX市数字城管系统改造项目数据普查建库及三维实景影像采集项目实施方案XXX市数字城管系统更新:数据普查与三维影像项目计划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显得捉襟见肘。
因此,XXX市决定对数字城管系统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造,以此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资源。
目标与范围这次项目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数据普查和三维实景影像的采集,建立一个全面、精准的城市管理数据库,以便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 系统收集道路、建筑、绿地等基础数据。
2. 利用三维影像技术,获取城市的立体信息,增强直观性。
3. 搭建一个数据共享平台,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与协作。
现状与需求分析目前,XXX市面临的一些挑战包括:- 数据缺乏系统性,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 城市管理缺少实时监控,决策依据不足。
- 服务水平不高,市民对管理的不满情绪逐渐上升。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数据普查和建库来弥补现有的不足,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提高管理的效率。
实施步骤项目的实施分为几个主要阶段:数据普查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明确普查的范围和内容,包括:- 道路交通情况- 公共设施的分布- 建筑物的信息- 绿化情况普查工作将组成多个小组,各组负责不同区域的数据收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三维实景影像采集影像采集是这个项目的核心,主要包括:- 选择合适的影像采集工具,比如无人机和360度摄像头。
- 制定详细的采集计划,确保覆盖全市的重要区域。
- 对影像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和存储,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通过三维影像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示城市的立体信息,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数据建库完成数据普查和影像采集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建立数据库。
主要步骤包括:- 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 整合普查和影像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
- 开发数据管理平台,方便城市管理部门的日常使用。
数字城管部件普查实施方案

数字城管部件普查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数字城市管理作为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城市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
而数字城管部件普查作为数字城市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数字城管部件普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城市中各类城管部件的分布情况、数量情况、使用情况以及维护情况,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为数字城市管理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三、实施方案1. 制定普查计划:确定普查范围、普查内容、普查时间、普查人员等具体计划,确保普查工作有序进行。
2. 普查对象确定:确定需要普查的城管部件种类,包括但不限于监控摄像头、路灯、垃圾箱、公共广告牌等。
3. 普查人员培训:对参与普查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普查内容、普查方法、数据录入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普查工具准备:准备普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普查表格、数据录入设备、测量工具等。
5. 实地普查:由普查人员分组,对城市中的各类城管部件进行实地普查,记录其位置、数量、状态等信息。
6. 数据整理和分析:对普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包括各类城管部件的分布情况、数量情况、使用情况以及维护情况等内容。
7. 结果应用:将普查结果应用于城市管理决策和数字城市管理建设中,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为数字城市管理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四、注意事项1. 普查工作需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普查人员的安全。
2. 普查人员需遵守普查纪律,严格按照普查计划和要求进行工作,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对于普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寻求解决方案。
4. 普查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普查数据进行归档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数字城管部件普查是数字城市管理建设的基础工作,对于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市“数字城管”数据普查与建库方案的研究实现

黟
童涓 莰蠢
●
*于
网格划分原则 图 形元 素 层 色 标 准
l算 格 积 量 网面
圆 圈 圈 圈 圆 圈 圈 圆 圈 圆 圈
正确性检查 所有 网格 划 分 是 否
合 理
瓣
结束
图2 P DA城 管部 件 采 集 系 统界 面 图 3 万 米 单元 网格 划 分技 术 流 程
不可或 缺 的基 础界线数 据 ;
城管 部件数 据 的整理 、 改 、 库 、 修 入 属性 表 打印 、 件 部
量统 计等功 能 。
浙 江测 绘 2 0 0 9年 第 1 期
・l 5・
( )P A城 管部 件采集 系统 3 D 以 Vi aSu i 0 5 为 开 发 环 境 , 在 P A s ltdo 2 0 u D ( n o s bl 60操 作 系 统 ) 开 发 了 “ 管 部 Wid w i . Mo e 上 城 件采 集系 统 ” 图 2 , 现 了外业 直 接属 性普 查 的属 ( )实 性 录入 , 利用 城管 软件工具 包 可 以由 P A 数据 文件 D 导 出电子文 档 , 免 了纸 质调查 后 的二次 录入 , 避 保证 了数据 的统一 。
具 ,D S F转 MD B工具 ,DF打印 、 S 统计 工具 , 现 了 实
( )高分 辨率 遥感影像 数据 : 以满 足街 道 、 2 可 社 区及万 米单元 网格概 略划 分及作 业组测 区划 分 的需 要( 目前 采用 Q ik i uc Br d遥感 影像 , 分辨率 06 米 ) .1 ; ( )各 类参 考境 界线 数 据 : 3 万米 单元 网格划 分
管线 、 面 、 梁等 , 路 桥 城管部 件是 静态 的 , 具有 相对 稳 定、 长久 的空 间位置 , 是城 市管理 的 主要 对象 。 参考社区界线 h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背景: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各项管理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处理,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是推进城市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城市管理难题、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目标:1.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城市信息的集中管理、快速查询和高效处理,提高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城市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城市运行成本。
3.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4.增强城市竞争力: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增强城市吸引力,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建设内容:1.建立全面的城市数据库: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公共服务数据、环境数据等,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
4.建立智能化的安全保障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智能识别、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提升城市的治安水平和居民的安全感。
建设步骤:1.项目策划:明确建设目标、内容和计划,确定建设的时间和资源投入。
2.技术方案设计:根据城市特点和需求,设计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技术架构和功能模块。
3.系统开发与集成:根据技术方案进行系统开发,并与相关系统进行集成测试。
4.系统部署与运维:完成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并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更新。
5.效果评估与改进:建设完成后,评估系统的效果和影响,并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风险与对策:1.数据安全风险: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泄露、数据安全性问题。
建设时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2.技术风险:涉及的技术可能存在不稳定性和兼容性问题。
建设时应选择稳定可靠的技术方案,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成本风险: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成本超支、资金不足等问题。
2023-城市管理系统部件普查及数据建库方案V1-1

城市管理系统部件普查及数据建库方案V1城市管理系统部件普查及数据建库方案V1是针对当前城市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部件普查方案城市管理系统涉及的部件包括了人员、车辆、设备、通讯以及物资等,对这些部件进行普查可以更好的了解现有的资源,优化城市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具体做法如下:1.明确普查目标。
确定普查范围和重点,明确资源种类和规模等指标。
2.整理普查流程。
明确统计人员和普查工具,对各部分资源进行细致的分类和记录。
3.制定普查表格。
按照普查要求,设计好表格,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二、数据建库方案城市管理系统是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其中的数据大都采用手动记录,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数据难以统计、分析。
因此,建立一个数据建库,将城市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集中管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具体做法如下:1.信息搜集。
搜集各部门的信息,对每个数据进行分类归纳。
2.数据整合。
将各部门的数据整合成系统化的数据,规范化。
3.建库设计。
根据数据的性质,为每个数据设置索引,建立数据关系,并建立完整的数据结构。
4.数据管理。
对数据进行归档和排序,加强数据管理。
三、方案实施城市管理系统部件普查及数据建库方案V1已经制定完成,接下来要落实实施方案。
具体做法如下:1.明确负责人。
制定明确的实施计划,并指定负责人来组织实施。
2.组织实施。
使系统功能得到全面推广,有计划地分阶段进行。
3.数据采集。
在建库的过程中,要注意数据本身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避免冗余和重复。
4.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除了要处理不准确和不完整的数据,还要设计恰当的查询接口,让数据可视化呈现。
总结而言,城市管理系统部件普查及数据建库方案V1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得到高度重视,它的实施也必将极大地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高。
我们要全力谋划,认真阐明,确保顺利地完成实施方案。
数字城管部件普查及数据库建设方案(二维版)

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部件普查及数据建库方案二零一二年二月目录1.概述41.1.基本情况42.总体设计52.1.设计原则52.1.1.全局性与整体性原则52.1.2.标准化与因地制宜原则52.1.3.先进性与成熟性原则52.2.设计标准52.3.工作内容62.3.1.标准规范编制62.3.2.网格划分62.3.3.部件与地理编码普查62.3.4.数据处理与建库62.3.5.部件图集与手册编制72.3.6.网格划分图集编制2.3.7.电子地图修测73.技术方案73.1.网格划分73.1.1.划分原则73.1.2.编码规则83.1.3.单元网格编码方法83.1.4.工作网格编码方法103.2.部件与地理编码普查103.2.1.部件普查113.2.2.地理编码普查42名称 (43)3.2.3.资料交接规定433.3.数据处理和建库443.3.1.数据处理要求443.3.2.建库原则443.3.3.部件数据库建库3.3.4.地理编码数据库483.3.5.资料交接规定503.3.6.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513.4.部件图集与手册编制523.5.网格划分图集编制533.6.电子地图修测544.项目管理544.1.组织结构544.2.人员管理564.3.计划管理564.4.资源管理574.5.作业流程574.5.1.作业计划574.5.2.外业采集584.5.3.内业处理584.5.4.资料收集594.5.5.成果入库595.成果提交595.1.资料成果595.2.数据成果596.验收607.服务607.1.数据更新607.1.1.定期更新607.1.2.局部自主更新617.2.售后支持服务617.2.1.定期沟通617.2.2.问题处理627.2.3.上门技术支持621.概述1.1.基本情况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已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部件普查及数据建库方案二零一二年二月目录1.概述 (4)1.1.基本情况 (4)2.总体设计 (5)2.1.设计原则 (5)2.1.1.全局性与整体性原则 (5)2.1.2.标准化与因地制宜原则 (5)2.1.3.先进性与成熟性原则 (5)2.2.设计标准 (5)2.3.工作内容 (6)2.3.1.标准规范编制 (6)2.3.2.网格划分 (6)2.3.3.部件与地理编码普查 (6)2.3.4.数据处理与建库 (6)2.3.5.部件图集与手册编制 (6)2.3.6.网格划分图集编制 (7)2.3.7.电子地图修测 (7)3.技术方案 (7)3.1.标准规范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网格划分 (7)3.2.1.划分原则 (7)3.2.2.编码规则 (8)3.2.3.单元网格编码方法 (8)3.2.4.工作网格编码方法 (9)3.3.部件与地理编码普查 (10)3.3.1.部件普查 (10)3.3.2.地理编码普查 (41)3.3.3.资料交接规定 (42)3.4.数据处理和建库 (43)3.4.1.数据处理要求 (43)3.4.2.建库原则 (43)3.4.3.部件数据库建库 (44)3.4.4.地理编码数据库 (46)3.4.5.资料交接规定 (49)3.4.6.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50)3.5.部件图集与手册编制 (51)3.6.网格划分图集编制 (52)3.7.电子地图修测 (53)4.项目管理 (53)4.1.组织结构 (53)4.2.人员管理 (55)4.3.计划管理 (55)4.4.资源管理 (56)4.5.作业流程 (56)4.5.1.作业计划 (56)4.5.2.外业采集 (57)4.5.3.内业处理 (57)4.5.4.资料收集 (58)4.5.5.成果入库 (58)5.成果提交 (58)5.1.资料成果 (58)5.2.数据成果 (58)6.验收 (59)7.服务 (59)7.1.数据更新 (59)7.1.1.定期更新 (59)7.1.2.局部自主更新 (60)7.2.售后支持服务 (60)7.2.1.定期沟通 (60)7.2.2.问题处理 (61)7.2.3.上门技术支持 (61)1.概述1.1. 基本情况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已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数字城市网格化管理以城市管理领域为切入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在城市数字网格内初步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和动态化,对于建立政府监督协调、企业规范运作、市民广泛参与,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非常关键。
基于城市数字网格化管理的数字城管将从两个方面提高效率,一方面将提高问题的发现到解决流程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将提高解决问题的处理能力。
数字城市网格化管理提出了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即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将管理区域细分成多个责任区,责任到人;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将“城市管理的家底摸清楚”,比如每一类部件的数量、具体位置、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养护单位、规格大小等等,并将城市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划分成若干个事件类,明确责任单位。
2.总体设计2.1. 设计原则2.1.1.全局性与整体性原则本项目的成果为数字化城管所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部件数据及单元网格数据。
这些数据建设的目的是为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服务。
因此,本项目的设计、设施应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规划的要求下,按照全局性和整体性原则,所获取的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网格数据、部件数据)能够无障碍的融入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并且为未来数字化城管数据的更新提出合理完整的解决方案。
2.1.2.标准化与因地制宜原则在数据的分层、分类、编码以及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部件、网格和属性数据遵循国家建设部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并结合城市自身的情况进行设计,这将为数据的集成、应用、共享提供有力的保障。
2.1.3.先进性与成熟性原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城管部件数据是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的基础。
为数字化城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以支撑更加智能科学的管理应用,并且为数字化城管建立其快速的数据更新机制是数字城管系统成功的保障。
先进而成熟的技术路线是决定数据的质量、内容以及将来的数据更新体系的关键。
2.2. 设计标准本项目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如下:2.3. 工作内容2.3.1.标准规范编制根据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文件,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各部分工作所需的标准规范。
2.3.2.网格划分根据建设部数字城管系统有关标准规范,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管理网格,以路、街为主体,形成不跨越社区管理的最小单元网格,即社区图与单元网格图重叠,构成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和监督网格。
2.3.3.部件与地理编码普查根据住建部数字城管系统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城市管理部件普查和地理编码普查。
普查范围由业主实际需求确定。
2.3.4.数据处理与建库根据住建部数字城管系统有关标准规范,对部件普查数据和地理编码普查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部件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
2.3.5.部件图集与手册编制根据住建部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城市管理部件图标库,并编制城市管理部件图集与手册。
2.3.6.网格划分图集编制根据住建部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有关标准规范,根据已划分的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和监督网格,编制单元网格图集和监督网格图集。
2.3.7.电子地图修测基于最新的测绘技术,根据测区实际情况,对采购单位提供的1:1000电子地图进行修测。
3.技术方案3.1. 网格划分3.1.1.划分原则✧法定基础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基于法定的地形测量数据进行,地形测量数据比例尺以1:500;✧属地管理原则:单元网格最大边界为社区边界,不跨社区分割;✧地理布局原则:按照城市中的街巷、院落、公共绿地。
广场、桥梁、空地、河流、山丘、湖泊等自然地理布局划分;✧现状管理原则:为强化和实施有效管理,单位自主管理的独立院落超过10000平方米时,不拆分,以单位独立院落为单元进行划分;✧方便管理原则:为方便实施管理,应尽可能使管理路径便捷;✧负载均衡原则:兼顾建筑物、管理部件的完整性,单元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过建筑物、管理部件,并使个单元网格内的管理部件的数据量大致均衡。
✧无缝拼接原则:单元网格之间不应有漏洞,不应重叠;✧相对稳定原则:单元网格的划分宜保持相对稳定。
3.1.2.编码规则✧一个单元网格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应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单元网格变更时,其原代码不应占用,变更后的单元网格按照原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
✧单元网格编码由14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镇)代码、3位社区代码和2位单元网格顺序码。
✧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应按照GB/T 2260执行,街道(镇)代码按照GB/T 10114执行,社区代码按照各地管理要求进行编码。
✧单元网格顺序码在一个社区内按从左到右、从山到下的顺序编码。
3.1.3.单元网格编码方法单元网格是以社区网格为基础划分的,社区网格编码如下表所示。
表3-3-3-1 社区网格编码单元网格划分编码如下:表3-3-3-2 单元网格编码码不占用,新增或变更后的单元网格按照原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
3.1.4.工作网格编码方法工作网格划分编码如下:表3-3-4-1 工作网格编码一个工作单元网格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工作单元网格变更时,其原代码不占用,新增工作单元网格按照原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
3.2. 部件与地理编码普查根据建设部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城市管理部件普查和地理编码普查。
部件普查内容全面、详细,符合建设部相关标准和本地实际情况,并以此建立部件管理数据库。
地理编码普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唯一性等特点,通过普查获取对象的地址数据(包括地点描述信息和坐标信息等),并以此建立城市管理地理编码数据库。
3.2.1.部件普查部件普查的对象为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公共设施,具体为根据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07》中设定的6大类(分别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和其它类)85小类。
部件普查通过调查部件的空间位置、实际位置描述、物理属性及管理属性,根据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通过普查分类获取部件的各种属性数据,建立部件数据库。
部件普查的内容包括对部件属性信息(包括部件的基本属性和附加属性)的调查采集和对部件进行测绘定位。
通过普查全面获取部件的各种数据信息,建立部件数据库。
部件的基本属性包括标识码、名称、专业部门(包括主管部门和责任单位)、所在单元网格、位置描述、状态、现势性、初始时间、变更时间、数据来源、部件周围连续影像数据照片等;部件的附加属性是根据行业特点和专业需要增加的属性项,如井盖部件的规格、材质。
部件的测绘定位要根据建设部对各类部件的定位精度要求,通过现场测绘,获取部件的空间位置信息。
3.2.1.1. 部件分类编码规则城市部件的基本属性信息包括:编号、名称、实际位置描述(详细的位置)、现状情况、归属部门、所在万米单元、备注。
具体分项内容要求:(1)编号每个部件的编号具有唯一性。
部件的编号全部用16位数字表示。
城市管理部件代码共有16位数字,分为四部分:市辖区代码(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大类编码;小类编码;流水号。
具体格式为:□□□□□□□□□□□□□□□□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按照GB/T2260标准执行。
大类编码为2位,表示城市管理部件大类。
具体划分如下:01-06分别表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设施类;21表示扩展部件类。
部件的大类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扩展部件类。
其中:公用设施类主要包括水、电、气、热等各种检查井盖,以及相关公用设施等;道路交通类主要包括停车设施、交通标志设施、公交站亭、立交桥等;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箱、广告牌匾等;园林绿化类主要包括古树名木、绿地、城市雕塑、街头坐椅等;房屋土地类主要包括宣传栏、人防工事、地下室等;其它设施类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工地、水域附属设施等;扩展部件类专门用于对未包括在上述大类中而又确需分类管理的部件的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