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公开课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不是要求只认识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成果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学直观理解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绘图,着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3.通过活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地图形式,它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展示了地球表面地形的高低起伏。
地形图的判读对于地理学研究和地质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一、地形图的基本要素1.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连接了相同高度的地点。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密度、间距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地形的陡峭程度、山脉的高度和形状等信息。
1.2 水系的判读:地形图中的水系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通过观察河流的走向、宽度和密度,我们可以了解地形的排水情况、河流的流速和水质等信息。
1.3 地貌特征的分析: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峡谷、高原等。
通过观察地貌特征的形状、高度和分布,我们可以推测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进而了解地形的演化过程。
二、地形图的地势分析2.1 高地和低地的判别: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形成了一系列的山峰和山谷,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分布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出高地和低地的位置和范围。
2.2 地形的陡缓程度:等高线的间距和形态可以反映地形的陡缓程度。
间距较近且线条弯曲的地方表示地形较为陡峭,而间距较远且线条平缓的地方表示地形较为平缓。
2.3 地形的起伏变化:通过观察等高线的高度变化和形态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地形的起伏变化情况,如山脉的高度、峡谷的深度等。
三、地形图的地质解读3.1 地质构造的判别: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形形态可以反映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分布。
通过观察山脉的走向、断层的位置和形态,我们可以判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如褶皱山脉、断层山脉等。
3.2 地质历史的推测:地形图上的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
通过观察地貌特征的分布和形态,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中的地壳运动、沉积作用等过程。
3.3 矿产资源的评估:地形图上的地质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矿产资源的分布和潜力。
通过观察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出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类型和富集程度。
第四节_地形图的判读 公开课课件

伏,坡度陡峻。 丘陵—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500米之间, 地面有起伏,但坡度和缓。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三 、 地 形 剖 300m 面 200m 图
100m 0m -100m -200m
200m 100m 0m
等深线
100m
200m
等高线
300 m
北冰洋 大
北冰洋
太平洋
西
洋
印度洋
嫩江三中
李成荣
学习目标
1.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
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 陡崖、鞍部等。 重点、难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 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类型的识别:
一般用绿色表示平原,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用淡黄色表示丘陵;用深黄色表示高原,用棕 黄色表示山地。
结合课本第27页图1.42联系生活实际,总结五种陆地地 形的海拔特点及地面起伏程度:
高原—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部平坦边缘陡峻。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
二.读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请将图中五个地形部位的名称(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填入下表。
代号
地形部位名称
甲
山顶
丙
鞍部
丁
陡崖
EF
山谷
GH
山脊
2.甲地的海拔 是 1250 米; 甲地与乙地的 相对高度是 220 米。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PPT赏析课件

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以后,小明同学随家人一起去爬山,右图是他姐姐拍 到的当地瀑布景观图,该瀑布位于图中 ⑤陡崖 处(数字及其名称)。
小明想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他应选择下图中的哪个
地点呢?
③地区为山谷;
③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
较快,更加惊险刺激。
天然等高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有经纬网地图的定向
北 西
南
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怀特霍斯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西北方向? 尼皮贡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
怀特霍斯在温哥华的西北方向 尼皮贡在温哥华的正东方向
东
有经纬网地图的定向
北
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东 南
西
D在E的什么方向?
西北方向
有经纬网地图的定向
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E在D的什么方向?
西北方向
西
北
数字式
线段式
文字式
了解比例尺大小与范围
比分例母尺 越是 大个 ,实比分地例数计距尺,图算离越分上过一距小子程般离中;相用一单分同千般位米母用必或越厘须米小米统做,,一单比。位例。尺越大
1/80000000 ‹
1/4000000
了解比例尺大小与范围
相同图幅
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第二章 地 图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周末到了,小明同学准备随家人去爬山,出发前搜集了该山区的一 幅地形图。这下他们却犯难了,这幅地形图怎么读呢?
地形图的判读优质课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平原 等高线稀疏
特征 曲折
稀疏、边缘等
高线密集
高度 海拔高度大 海拔高度大 海拔高度小
地面起 坡度较陡, 地面起伏和缓,起伏小,地 伏程度 沟谷较深 边缘陡峻 面广阔平坦
1.左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班学生 计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从A.B两地沿线路
①、②进行考察,下列有关说法对的的是
(D )
A.图中考察组沿山沟迈进的是①路线 B.图中坡度较缓的是②路线 C.图中C与D两地相对高度是100米 D.甲、乙两处有可能形成小河的是乙处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五种基本地形特性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超过500 超过500 低于 不一定 低于
米
米
500米
200米
形态 外围较陡、有耸立的 地势起 中间低 平坦 内部起伏 山峰,陡 伏较大 四周高 较为和缓 峭的山坡
(时间3分钟)
等高完线毕课等高本山线P地密28集活、动高题原内高:等原高线
2.读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甲处表达( C ) A.山脊 B.山沟 C.鞍部
D.陡崖
2.读等高线地形图
(2)量得乙丙两山峰图上距离为1.5厘米,则实地距
离是( B )
A.300米 B.3000米 C.30千米 D.300千米
2.读等高线地形图 (3)流经王庄和李庄之间的小河流向是( A )
A.自东向西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北向南 D.自西北向东南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的
1、懂得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 2、懂得并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地形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地图形式,它通过图形和符号来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地貌形态。
正确判断和解读地形图对于地理学习和地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符号解读、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和地理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1.1 地形图的定义和作用地形图是一种用图形和符号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地图,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球表面的起伏、高低、坡度等地貌特征,为地理学研究和地理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地形图的制作和要素地形图的制作需要采集大量的地形数据,并通过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和绘制。
地形图的要素包括等高线、斜坡线、河流、湖泊、山脉、山谷等地貌特征。
1.3 地形图的分类和标准地形图可以根据比例尺、内容和用途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常见的地形图有大比例尺地形图、小比例尺地形图、专题地形图等,每种地形图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研究目的。
二、地形图的符号解读2.1 等高线的解读等高线是地形图中最常见的符号之一,它通过连接相同高度点的曲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变化。
通过观察等高线的间距、形态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陡缓、平缓、山脉和山谷等地貌特征。
2.2 斜坡线的解读斜坡线是地形图中用来表示坡度和坡向的符号,它通过连接相同坡度和坡向的线段来揭示地形的倾斜情况。
通过观察斜坡线的密度、方向和长度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陡缓、坡向和坡度等地貌特征。
2.3 河流和湖泊的解读地形图中的河流和湖泊符号可以揭示地表水系的分布和特征。
通过观察河流和湖泊的形态、长度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表水系的大小、流向和河谷的形态等地貌特征。
三、地形图的地貌特征3.1 山脉和山谷的特征地形图中的山脉和山谷符号可以揭示地形的起伏和地貌的复杂程度。
通过观察山脉和山谷的形态、长度和分布等特征,可以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山脉的连续性和山谷的深浅程度等地貌特征。
3.2 高原和平原的特征地形图中的高原和平原符号可以揭示地形的平坦和起伏程度。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公开课1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与能力】初步学会在等高线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并能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部位。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亲自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形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启发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识别山地的地形部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难点】1、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2、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橡皮泥。
【课堂教学】导入:一、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图的阅读,那我们一起来回忆几个问题。
(1.地图三个基本要素是?2.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二、请欣赏这一组图片:我们地球表面既有巍峨挺拔的高山,有平坦宽广的原野,也有高低起伏的丘陵,而地图是平的,那高低起伏的地面怎样表示在平的地图上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等高线地形图师:在我们学习等高线地形图之前,请自主阅读教材24-25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板书)海拔:相对高度活动一:学习等高线(等深线)的概念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那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如何把高低起伏的地面表示在平的地图上的呢?(展示投影片)——等高线示意图(过渡)等高线的“高”就是海拔,地面上各点的海拔我们都可以测量出来,等高线的“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等高线地形图又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板书)二、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我们现在来学习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展示投影片)——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图(展示投影片)——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示意图(边讲边演示)师:这儿有座山,我们来详细地了解怎样把它的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出来。
师:我们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这个山体,这个水平面与山体相交的线上的各点海拔是相等的,这条线就是一条等高线。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山峰
山谷 陡崖
的 分层设色地图 高 原
判
平原
读
盆地
地形剖面图
随堂演练
1.连线题
山谷 山脊 鞍部 山顶
陡崖
200
300 400
A
B
400300 200
C
200300 400
D
E
100
D
F
100
200
A
300
C
200
300 B
E
A_山__顶_ C_鞍__部_ E陡__崖__
B_山__顶_ D_山__脊_ F_山__谷_
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相对高度
乙
海拔 500米
1500米 海拔
海平面
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米,新疆艾丁湖海平面以
下15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8999米
1.高度的表示: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
1)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就是等高线。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 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
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 部分指向低处。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 部分指向高处。
山 脊
山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40 40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鞍部
一组等高线的中间部分
鞍鞍部部
5)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2)陆地地形: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 和盆地五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陡崖:等高线重 叠
陡崖(断崖)——
等高线重叠的 地方
▲
判
读
几
种
基
本 山峰(顶) 山脊
山谷
地 形
等高线数值 最大的地方,等高线向
等高线向
部 闭合曲线中 低处弯曲。 高处弯曲
位 心(点)
鞍部
陡崖
两个山顶 等高线重 之间低地 合的地方 (点) (线)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 B.向低凸出是山脊; C.向高凸出为山谷; D.两顶之间有鞍部; E.等高线重叠是陡崖。
(3)分别沿图中①、②登山
有何不同?
① 线坡缓,省力;② 线坡陡,费力
2、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 ( a )
较大范围的、面上 较平坦、边缘较陡 的地形区。
高原
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崎岖不平、相对高度较大 的地形区。
盆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 四周相对较高、但相对 崎岖的地形区。
1.填表说出五种地形的差异
山 地
高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 地
平 原
海不
拔
一 定
超过 200到 500 500米 米
不 一 定
1500米
500米
(2)甲地高出乙地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1000米
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什么不同点?
海
相对 高度
拔
不同点:测量起点不同
常见的陆地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平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高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
原—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 的山坡,地势起伏较大。 。
丘陵— 海拔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小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平原
海拔在 200米以下、 相对较平坦的 地形。
丘陵
海拔在200~ 500米之间、起伏 较小的地形区。
用
(颜色)表示
绿色
。
①
各部位的名称
① 山脊 ,
贝壳
② 鞍部 ,
③ 山顶 , ④ 山谷 。
圆珠笔芯
1.如果图中有 河流,应该在 哪里?
2.如果建大坝, 应选择在什么 地方?
能力展示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点 吐鲁番盆地的平均海拔-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8_9_9_9__米。
0m
-100 -200
等深线
200m100 m
0m100m200等m3高00线
m
最高处 >300m
最低处<-300m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
离,称为
。
海拔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
密集 稀疏
3.判断:下列表示山谷的是( B )
A
B
CDE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一般
等高线海拔外低内高
山脊
山脊: 等高线 的弯曲 部分向 低处凸 出
山
山
脊
谷
山谷: 等高 线的 弯曲 部分 向高 处凸
山脊——
(山的高处像脊 梁骨似的高起部分)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 凸出
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山脊
A图表 示的 地形 部位
C图表 示的地 形部位 是
山谷
鞍部
鞍部—— 两山峰之间相对 平缓的部位
● ●E
D ● B ●
●C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相 同的202道0/11理/19 ,等深线就是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B
A
总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 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A .B. C .D四地的海拔高度大小顺序
2.图中甲、乙两山海拔高度是多少?乙山 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200米
(3)、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表示的地形属于( B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能力展示
3、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F点的海拔是
___3_0_0_米。
(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
称:
A__山__顶____ B__鞍___部___
C__山__谷____
D__山__脊____
E__陡___崖____
低 于 200
米
盆 地
地 面 起 伏
平坦, 起伏 边缘 大坡 部分 度陡 陡峭 (山
起伏 小, 坡度 和缓
高谷
深)
中间 低四 周高
平坦
丘陵
平原
小结:五种地形的差异主要表现
在 海拔和 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二)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00
100 A● ●
400 ●F
300
400 300
400 300
C>A=B>D
等高距:相 邻两条等高 线的高度之 差
结论:同图等距 同线等高
乙
陡密疏缓
陡崖
甲
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 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认 识 山 体 的 不 同 部 位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
山峰
山顶(山峰)—— 闭合等高线的最内层
山顶
200 300 100
甲
盆地
300200 100 乙
即学即练
写出左图中字母代表的 地形类型名称:
A 山顶 ;
C 山脊 ;
D 山谷 ;
E 鞍部 ;
F 陡崖
.
分层设色地形图
平原
盆地
什么是 分层设 色地形 图?
3000 1000 200 0
0 -200 -500 -1000
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染上不同的颜色,就 得到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
如何在这种地图上判断高度
根据不同的颜色 来判断地形
一般规律是:
绿色表示 平原; ,
蓝色表示 海洋 , 黄色表示高原、山,地、
丘陵;
褐色表示 高山 ,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三、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 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三 、 地 形 剖 面 300m 图 200m
100m
教学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 谷,
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 判读分层设色地图 4. 绘制地形剖面图
相对 高度
垂另某 直一个 距地地 离点点
的高 出
学一学 算一算
海地
海 拔
平面 面某 的个
垂地
直点
距高
离出
。
(1)甲、乙两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分别是多少米?
2、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范围是( D )
A、大于260米
B、小于260米
C、240米—260米之间 D、260米—280米之间
(2)、从图中___C___(B、C)坡登山至山顶A比较容易,
原因是______此__处__等_高__线__稀_疏__,__说_明__该__坡_坡__度_。和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