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之死
祥林嫂之死的文化解读

护 ,成 为 中 国封 建 专 制 主义 统 治 的基 本 理 论 ,为 历 代封 建 统
使她 没 了安 身之 处 ,穷死 的; 有 的认 为 是 鲁 四老 爷 和柳 妈 等 治 阶级 所 维 护和 提 倡 。 它们 作 为封 建 社 会 的最 高 道 德 原则 和
鲁镇 人 的 冷 漠合 伙 杀死 的 ;有 的认 为 是 祥林 嫂 多 重 的 、复 杂 观 念 ,被 写进 封 建 家 族 的族 谱 中 ,起 着 规 范 、 禁 锢 人 们 思 的性 格 导致 了她 的死 。这 些观 点都 有 一 定道 理 , 的确 ,从 表 面 上 来 讲 ,吃 儿 子 阿毛 的狼 、收 屋 的 大 伯子 、鲁 四老 爷 和 想 、行 为 的作 用 。 “ 纲 ”即君 为 臣纲 , 父 为子 纲 ,夫 为 妻 三 纲 。这 三 种 关系 存 在着 天 定 的 、永 恒 不 变 的 主从 关 系 :君 为
总而 言 之 , 《 礼拜 二午 睡 时 刻 》 里表 现 出来 的母 爱深 沉
有 人 说 : “ 孩 子和 母 亲 之 间 ,母 亲 始 终是 一 只超 载 的 含 蓄 , 含 而不 露 ,值 得 品味 。作 者 在 处 理情 感 时 匠心 独 具 , 在 轮 船 ,任 凭 风吹 浪打 ,历经 干心 万 苦 也心 甘情 愿 。 ” 郑 振铎 他 躲 在 幕 后不 出场 ,我 们 却 能 从情 节 的 设 置 中, 人物 的 言行 曾说 : “ 成功 的时 候 ,谁 都 是朋 友 。但 只有 母 亲— — 她 是 失 里 ,从 小 说 内容 材 料 的安 排 中感 受 到 作 品 中体 现 出来 的深 深 败 时 的伴 侣 。 ”神 父得 知 小 偷 的 身份 后 ,似 乎 在 责 备母 亲 教 的母 爱 。 “ 大爱 无 声 ”这 种 让 人物 自己说话 的表 达方 式 比煽 导 无 方 , “ 色 自若 ” 的妇 人 只 说 这 句 “ 是 个 非 常 好 的 情 更 能 打 动读 者 ,就像 德 国文 艺理 论 家 莱 辛提 出的一 个 著 名 神 他
《祝福》:祥林嫂是怎样死的

《祝福》:祥林嫂是怎样死的导读:祥林嫂是怎样死的祝福的爆竹声又“毕毕剥剥”地响了起来。
四叔家的一切照旧。
唯一不同的是缺了个祥林嫂——对于他们来说无足轻重的祥林嫂,她再也听不到祝福时的声声脆响了。
然而,这样也好罢,四叔终于不用再见到这个“谬种”了;祥林嫂也可以到天堂抑或是地狱去享她的福或是罪了……真个是于人于已“都还不错”。
然而,我的心里却始终存在着问号:祥林嫂为什么在祝福的大年夜里死去?她又是怎么死的呢?刻还会是因了我的几句话而死去了罢?我心里又一缩,忽而有种犯罪的感觉,似乎就是我那关于灵魂的“说不清”害死了她;又一想:“还会的,她怎会因我的几句话去煞费苦心呢,况且我已经声明说不清了,更何况她绝不是那种软弱的不堪一击的女人,断还会有就死的理儿。
”我的心宽了一宽:“那么,她究竟怎样死了呢?”忽而想到四叔等人,想到那“可恶、谬种”之类的字眼儿……是了,就是他们,是四叔他们一伙,连同那女佣柳妈都算在内,连同卫老婆子也算在内,还有她那“好打算”的婆婆,甚至连那叼走阿毛的狼也脱不了干系!是他们,合伙杀了这善良无知的祥林嫂。
四叔是“读书人”,柳妈是“厚道人”,卫老婆子是“大善人”,四婶是“慈悲”的……他们断不会拿刀去杀人的。
那他们又如何害死了祥林嫂呢?倘要寻出证据来,实在拿不出。
说起来,祥林嫂还是自己死了,正如那短工所说“还不是穷死的”,但事实上祥林嫂很能干又能吃苦怎么会穷死,况且她又并非愿意死自觉死掉的。
如果没有四叔,或者祥林嫂不要见到四叔,她大约不会死的,至少还会现在就死。
祥林嫂是乡下人,又未读过书,所以她太容易相信别人说的话。
所以对命运她无可奈何。
她的婆婆将她卖掉她不满,但却终于没有办法不嫁,她撞破了头,她的儿子死了,被大伯赶出来,人们却并不同情她,只不过为了无聊的趣味挤出几丝假惺惺的悲悯罢了。
她的遭遇如此的悲惨,四叔骂她谬种,鲁镇的人拿她作笑料,柳妈也有意无意地拿地狱来吓她……假如四叔当初能给她一点宽容,至少不要那样冷地对待她,假如当初鲁镇的人们能给她一点真意的同情,至少不要那样无情地嘲笑她,祥林嫂大概不至于就死在大年夜里罢。
论祥林嫂之死作文800字

论祥林嫂之死作文800字
祥林嫂走了,就那么一声不响地走了。
村里人都说,祥林嫂命苦,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活,到头来却落得这个下场。
谁听了不摇头叹息呢?可谁又真正懂她心里的苦呢?
记得小时候,我常看见祥林嫂在村头的那片田里忙碌。
那时候的她,虽然脸上总是挂着汗水,但眼里却有光,是那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光。
她总笑着说,“只要家里人都好好的,我累点没关系。
”。
可是啊,生活哪有那么容易呢?她的丈夫走了,儿子也没了,那些打击像山一样压在她身上。
她变得沉默寡言,眼神也失去了光彩。
有人说,祥林嫂变了,变得不爱说话了,变得消沉了。
可谁又知道,她其实是在默默地承受着痛苦,用自己的方式在抵抗命运的不公。
直到有一天,她选择了离开。
她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只是静静
地躺在那里,仿佛一切都结束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有些人,
有些事,不是我们想改变就能改变的。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无情。
祥林嫂走了,但她的故事还在村里流传。
每当有人提起她,都
会摇头叹息,感叹命运的不公。
但我想说,祥林嫂虽然走了,但她
的精神还在。
她教会我们,即使生活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因
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谁杀害了祥林嫂作文

谁杀害了祥林嫂作文
说起祥林嫂的死,那可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她那么一个善
良的女人,怎么就这么走了呢?谁害了她,这可真得好好说说。
村子里的人都说,祥林嫂是被她那个不争气的丈夫给逼死的。
他啊,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还老是对祥林嫂动手动脚。
祥林
嫂为了孩子,一直忍着,但最后还是受不了那份折磨,选择了离开。
但也有人说,其实真正害死祥林嫂的,是村子里那些冷漠的邻居。
他们看到祥林嫂受欺负,不但不帮忙,还在背后嚼舌根,说她
的闲话。
这让祥林嫂更加绝望,感觉自己在村子里没了立足之地。
还有啊,我听说祥林嫂的死,跟她那个病怏怏的孩子也有关系。
那孩子从小就体弱多病,祥林嫂为了给他治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最后孩子还是没能救回来,祥林嫂也因为这打击,一病不起。
不过啊,我觉得祥林嫂的死,还是跟她的性格有关。
她太善良了,太软弱了,总是为别人着想,却从不为自己考虑。
她要是能强
硬一点,为自己争取点权益,或许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了。
所以啊,你说谁杀害了祥林嫂?其实啊,是那些冷漠的人心,是那个不公平的社会,还有祥林嫂自己那份太过善良的性格。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让人心里堵得慌。
祝福祥林嫂之死的原因作文

祝福祥林嫂之死的原因作文咱来唠唠祥林嫂为啥会死。
这祥林嫂啊,那可真是个苦命的人儿。
首先呢,这周围人的冷漠可算是把她往死路上推了一把。
那些个鲁镇的人啊,刚开始还对她的遭遇有点兴趣,像听个新鲜故事似的听她讲阿毛被狼叼走的事儿。
可听着听着就厌烦了,还拿她打趣,这就像在人家伤口上撒盐啊。
就好比咱身边要是有个倒霉蛋,大家一开始还同情两句,时间一长就嫌人家晦气,这种冷漠就像冰刀一样,一点一点地割着祥林嫂的心。
再说说那封建礼教,那可是个大魔头。
祥林嫂死了男人,又被婆婆卖掉,在当时的人看来,她就像个不祥的东西。
她想在鲁四老爷家好好做工,可人家嫌弃她是个寡妇再嫁的女人,觉得她不干不净。
她去捐了门槛,以为能洗清自己的罪孽,可到最后还是不被认可。
这封建礼教就像个紧箍咒,死死地箍着她,让她喘不过气来。
还有她自己的性格也有点关系。
祥林嫂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她就知道逆来顺受。
被欺负了,被歧视了,也不知道反抗。
要是她能像现在有些泼辣的人一样,谁要是给她不公平的待遇,就跟人理论,也许还能多撑一会儿。
可她只能默默忍受,心里的苦水越积越多,最后就把自己给淹死在这苦水里了。
经济上的贫困也是个大问题。
她没有什么依靠,只能靠自己的力气干活挣钱。
一旦失去了做工的机会,就等于断了活路。
在那个年代,没钱就没饭吃,没地方住,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就像现在要是一个人没了工作,又没什么积蓄,那日子可咋过呢?所以啊,祥林嫂的死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就像一群小鬼一起把她拉进了死亡的深渊。
周围人的冷漠、封建礼教的压迫、自己软弱的性格还有经济上的困境,这些因素凑到一块儿,就把祥林嫂这个可怜的人儿给逼上了绝路。
要是她能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就好了,没有那么多封建礼教的束缚,大家都充满温暖和善意,她也许就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啦。
祥林嫂的死因

操持这把刀子的正是鲁四老爷这个封建政权的代表人物,鲁迅先生在塑造这一人物时,是独具匠心的。《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即区别于南霸天,也不同于黄世仁,全然没有图解式的恶人嘴脸。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只是在他对早已蜕变为保皇党的康有力也要大骂其新党时,才偶有人觉得他也有点坏。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府,当听到卫老婆子说她“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时,鲁四老爷就皱了皱眉,只是四婶见其“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很象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来!”,略一冷静后才吞吞吐吐地说了声:“然而……”。这使这位崇尚理学的老夫子猛地想到了应协助祥林家维护其应有的族权和夫权。祥大嫂第二次来到鲁家,“四叔虽然照例皱着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但这一次雇佣祥林嫂,他心里是严格地把握着分寸的。他“暗暗地告诫四婶”,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当新正到来之时,祥林嫂照旧去分配酒杯和筷子,去取烛台时,多次被四婶制止。对于这种反常,可怜的祥林嫂是不得其解的。她只得“讪讪的缩了手”,“疑惑的走开”。但对熟谙封建礼教的人来说,却是再明白不过的了。祥林嫂一嫁而再醮,两度丧夫,又失其子,说明其命之“大恶”,尽管两度嫁人都是被强制的,但“罪人”之恶名必须由她担着。当柳妈告诉她赎身之“妙法”,她才显露出恐怖的神色,才感到不能做稳奴隶的危机。然而,她仍幻想着“妙法”的奇效。于是,“她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西头去”,在土地庙捐了条供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以求赎罪求生,但在手持封建礼教软刀子的鲁四老爷及其家人面前,祥林嫂最后的也是唯一能作的努力,还是徒劳的。当她最后一次为鲁家冬至祭祖去拿酒杯和筷子时,遭到了四婶的呵斥,鲁四老爷紧跟着其后叫她走开。这就明白的告诉祥林嫂捐门槛是赎不了罪的。这无疑是直捅心脏的一击!
祥林嫂死因分析

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之下的,具体的说她是死于“夫权、族权、神权”共同的迫害的。
先说“夫权”。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丈夫便是一家之主,当祥林嫂死了丈夫之后,祥林嫂就失去了所有的依靠。
自然就沦为了婆家的附属品。
婆家借助“夫权”这只无形的手,对祥林嫂加以迫害。
而且为了自家的私利,并强迫她改嫁。
可见“夫权”向祥林嫂砍下了第一刀。
再说“族权”,当祥林嫂再次失去丈夫和爱子后,丈夫留下财产本来应归她所有。
但族内的大伯却将之占为己有,更把祥林嫂赶出家门。
在封建思想的长期浸润下,中国农村历来有着森严的宗族制度。
然而这种制度却是以维护本族成员利益为目的的,对丧夫失子的祥林嫂具有很强的排外性。
所以,祥林嫂的死,“族权”的扼杀和迫害是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的。
还有“神权”。
封建社会的“神权”意识是可怕的,因为“神灵”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不可亵渎的,人只能按神的指示来办事。
祥林嫂一生二嫁,在人们的眼中,她是一个污浊的女人,不配敬奉神灵。
祥林嫂自然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异类,倍受歧视。
然而祥林嫂面对这样的现实,仍然对神灵深信不疑。
当她倾尽所有“捐了门槛”之后,天真地认为她赎了罪,就会与周围人一样平等自由,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时,祥林嫂唯一的希望也破碎了。
综上所述,祥林嫂是被封建社会“夫权、族权、神权”共同迫害死的,她的死是一个普遍的社会悲剧,它承载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我想,这也是鲁迅写这篇《祝福》的根本所在吧。
谁害死了祥林嫂

谁害死了祥林嫂小说《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死了。
这已经是无可非议的事实,那么,是谁害死了祥林嫂的呢?是卫家山的婆婆或者贺老六族中的大伯害死了祥林嫂吗?自从祥林死了以后,婆婆就打算改嫁儿媳祥林嫂为小儿子娶亲筹备聘礼。
她对儿媳很苛刻,让其没完没了地劳作,还限制人身自由,又大发婆婆淫威,不把儿媳当人看待。
对儿媳逃到鲁镇做工的做法,她非常气愤,硬是让家族的人,把儿媳五花大绑地塞进花轿卖给山里的贺老六。
不管祥林嫂怎样的挣扎,一路上的嚎叫、咒骂,大闹拜堂,甚至撞破了头,她和家族的人还是“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逼迫儿媳改嫁。
在婆婆的威逼下,祥林嫂只好和贺老六过起了日子,又有了儿子。
可是好景不长,丈夫和儿子相继死了,还好,她自己有房住,又能干,生活下去倒也不愁,但贺老六族中的大伯没有放过她,把她赖以生存的房子收走了,又将她撵出了家门。
此时的祥林嫂有三十多岁,在当今社会不算难事,在封建社会,对一个弱女子来说就艰难多了。
她的婆婆虐待、强行改嫁祥林嫂,违背了她的意志,与后来她精神崩溃有一定的关系,但她改嫁以后,境况确实改善了,也是事实。
族中的大伯收了她的住房,导致她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她的婆婆和族中的大伯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个人的私欲,他们的做法符合封建社会的道德风俗,并没有对祥林嫂本人造成直接的伤害。
是鲁四老爷和鲁四太太害死了祥林嫂吗?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
他这样的一个人似乎很有可能。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他是“皱了皱眉”,“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也没有说什么。
就是她被婆家人抢走,鲁四老爷也只是因为自己失去了面子而恼怒,并不否认她婆婆的做法。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女工,鲁四老爷照例皱眉,还是没有当面说什么,只是暗暗地告诫鲁四太太,“败坏风俗的人不能沾手祭祀,一切饭菜要自己做”。
鲁四老爷是不屑面对下人祥林嫂的。
鲁四太太和她接触比较多,也常常吩咐她干这干那。
第一次收留她,是因为缺女工,看她能干,勤快,很快就定了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文人百年
论文要求: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
●鲁迅
●郁达夫
●张爱玲
●沈从文
●鲁迅——祥林嫂之死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答:鲁迅的《祝福》是他的重要作品,孔庆东教授通过讲述祥林嫂之死,让我体会到了鲁迅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的伟大之处。
《祝福》是鲁迅《彷徨》小说集当中最著名的小说,它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了太太的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抢走与贺老六成亲。
贺老六忠厚善良,却不幸累病而死,儿子阿毛也被狼叼走。
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遭到了老爷、太太的歧视。
后来她怕死后被阎王分尸,就把一年的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以洗刷自己的罪过。
当她在祝福的晚上兴冲冲端供品时,遭到主人的禁止,并被赶出家门。
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对于祥林嫂的死,人们有种种的说法,有人说祥林嫂是地主鲁四老爷害死的,因为他剥削了祥林嫂。
也有人说祥林嫂是她的婆婆害死的。
凶手之一:祥林嫂的婆婆。
但是祥林嫂的婆婆两次卖掉她并没有导致她生活不好,在鲁家,她变得白胖了。
嫁给贺老六,她也生活得很好。
所以婆婆并不是杀害她的主要凶手。
凶手之二: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看不起祥林嫂。
但是他并没有虐待她,书中并没有祥林嫂受到地主压迫的明显描写。
所以,鲁四老爷也不是主要凶手。
凶手之三:柳妈。
柳妈是和祥林嫂同阶级的一个女仆,她是一个善女人,吃素,不杀生。
但她对祥林嫂就没有那么善了。
是她的地狱之说是祥林嫂在精神上崩溃了。
但是也不能说柳妈是杀害祥林嫂的主要凶手。
凶手之四:“我”我作为新的知识分子,接受过“德先生”“赛先生”的洗礼。
但是,当祥林嫂临死前问“我”到底有没有灵魂时,“我”不知道怎样回答,逃回了鲁四老爷家。
这使祥林嫂在精神上彻底崩溃了。
但“我”也并不是杀害祥林嫂的主要凶手。
通过孔庆东教授对祥林嫂之死的讲述,我看见了祥林嫂背后的整个中国社会,也看见了鲁迅作为那个时代一位伟人的伟大之处。
第一,他从社会的小处着眼,来反映当时一个社会的问题。
祥林嫂作为整篇小说的主人公,她是社会底层的一个小人物。
故事中的其他角色,鲁四老爷、柳妈等也是一些社会中人们的典型代表。
故事发生的地点——鲁镇,也是当时无数中国的小城镇的典型代笔。
鲁迅
从小处着眼,写出了中国底层社会的大问题。
第二,鲁迅看到了当时其他人所没有看见的问题。
如果让其他作家写祥林嫂之死的话,估计都会写地主是压迫祥林嫂的,最后祥林嫂又是怎样悲惨的死去的。
但是鲁迅在文章中并没有这样写,他并没有过多的写阶级矛盾。
他写出了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我”和鲁四老爷之间的隔阂,祥林嫂被其他同阶级人们的嘲笑。
所以祥林嫂遇到了迫不得已又回到鲁镇,回到鲁四老爷家当仆人时,周围的人对她的看法变了看不起她,而且把她的痛苦,当成自己赏玩的材料,不断地勾引她,强迫她讲述自己悲惨的经历。
鲁迅在这里写出来人际关系中的事实,把别人的痛苦经历当作自己赏玩的资料。
后来,就听烦了,不要听了。
于是柳妈在赏玩了祥林嫂的悲剧之后,觉得没什么节目可看了,她自己策划导演一个新的节目来看,就是地狱之说。
可以说,柳妈的出现,是在祥林嫂走向死亡的道路上,又狠狠地推上的一把。
第三,鲁迅还是一个勇于自省的人。
“我”这个人物,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个经过“五四”洗礼。
妄图启迪百姓,改变天下。
可是遇到祥林嫂之后,这个知识分子,就迅速地逃跑了。
这个“我”,就是代表着不可一世的,想启蒙人民的,所谓现代知识分子。
但是当他遇到劳动人民真正问题的时候,他不能给她解决,他只有逃跑,但是好在这个“我”,是有自我反省能力的,所以他苦闷了。
可见鲁迅是一个敢于自省的人。
最终祥林嫂还是被这个“吃人”的社会杀死了。
鲁迅的确是一个伟大的作家,祥林嫂这个形象依然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