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死因全解析
祥林嫂之死的文化解读

护 ,成 为 中 国封 建 专 制 主义 统 治 的基 本 理 论 ,为 历 代封 建 统
使她 没 了安 身之 处 ,穷死 的; 有 的认 为 是 鲁 四老 爷 和柳 妈 等 治 阶级 所 维 护和 提 倡 。 它们 作 为封 建 社 会 的最 高 道 德 原则 和
鲁镇 人 的 冷 漠合 伙 杀死 的 ;有 的认 为 是 祥林 嫂 多 重 的 、复 杂 观 念 ,被 写进 封 建 家 族 的族 谱 中 ,起 着 规 范 、 禁 锢 人 们 思 的性 格 导致 了她 的死 。这 些观 点都 有 一 定道 理 , 的确 ,从 表 面 上 来 讲 ,吃 儿 子 阿毛 的狼 、收 屋 的 大 伯子 、鲁 四老 爷 和 想 、行 为 的作 用 。 “ 纲 ”即君 为 臣纲 , 父 为子 纲 ,夫 为 妻 三 纲 。这 三 种 关系 存 在着 天 定 的 、永 恒 不 变 的 主从 关 系 :君 为
总而 言 之 , 《 礼拜 二午 睡 时 刻 》 里表 现 出来 的母 爱深 沉
有 人 说 : “ 孩 子和 母 亲 之 间 ,母 亲 始 终是 一 只超 载 的 含 蓄 , 含 而不 露 ,值 得 品味 。作 者 在 处 理情 感 时 匠心 独 具 , 在 轮 船 ,任 凭 风吹 浪打 ,历经 干心 万 苦 也心 甘情 愿 。 ” 郑 振铎 他 躲 在 幕 后不 出场 ,我 们 却 能 从情 节 的 设 置 中, 人物 的 言行 曾说 : “ 成功 的时 候 ,谁 都 是朋 友 。但 只有 母 亲— — 她 是 失 里 ,从 小 说 内容 材 料 的安 排 中感 受 到 作 品 中体 现 出来 的深 深 败 时 的伴 侣 。 ”神 父得 知 小 偷 的 身份 后 ,似 乎 在 责 备母 亲 教 的母 爱 。 “ 大爱 无 声 ”这 种 让 人物 自己说话 的表 达方 式 比煽 导 无 方 , “ 色 自若 ” 的妇 人 只 说 这 句 “ 是 个 非 常 好 的 情 更 能 打 动读 者 ,就像 德 国文 艺理 论 家 莱 辛提 出的一 个 著 名 神 他
祥林嫂去世缘由全解析

祥林嫂去世缘由全解析
祥林嫂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著名人物,她在小说中的去世引
起了广泛的关注。
以下是祥林嫂去世的原因全面解析。
长期身体虚弱
祥林嫂从小身体就不太好,长期以来一直身体虚弱。
在小说中,她经常生病,需要长时间休养。
这种身体虚弱在她的高贵身份中显
得更加突出,也可能是她日后去世的一个因素。
家庭不和
在《红楼梦》中,祥林嫂是贾府的嫂子,与其他家人的关系并
不和谐。
她的婆婆王夫人对她充满了偏见和嫌弃,而贾母虽然对她
有些关心,但也难以与其他家人保持和谐。
长期以来的家庭不和也
可能对她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会压力
祥林嫂作为富贵人家的嫂子,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期望。
她需要维持一定的社交地位,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这些都给她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长期以来的社会压力可能导致她精神和身体上的不适,进而影响到她的健康。
悲剧命运
在《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往往是悲剧性的。
祥林嫂的命运也不例外。
她作为一个普通的嫂子,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和关心,也没有得到幸福的生活。
这种悲剧命运可能对她的去世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综上所述,祥林嫂去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期的身体虚弱、家庭不和、社会压力以及悲剧命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也反映了《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多舛和悲剧性的特点。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2-26 17:13有人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有人说,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之流逼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这一类人害死了祥林嫂。
那么,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提问者:yanzi1207 - 二级最佳答案首先,祥林嫂不是被柳妈逼死的。
柳妈只不过是她死亡的一个催化剂而已,柳妈只是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她不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
但是,柳妈让祥林嫂去捐门槛之后,大家对祥林嫂的态度却没有变,这使得祥林嫂的心再一次收到了严重的打击,从而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
其次,祥林嫂也不是被鲁四老爷逼死的。
就算没有鲁四老爷,也会有张四老爷或者是王四老爷逼死祥林嫂的。
鲁四老爷只是受封建文化影响颇深,以为祥林嫂是个不幸之人。
但是,鲁四老爷的凶残以及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原因。
再有,封建思想是造成祥林嫂死亡的很重大原因。
正是因为收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大家才会认为祥林嫂有“克夫”之相,才会把被拐卖的罪过强行推给祥林嫂,才会认为祥林嫂的改嫁是个罪过。
最后,我觉得真正让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封建思想的影响,第二方面就是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冷酷与无情。
这些才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刺激当时人们麻木的心灵。
讨论课题:“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内容:从客观上讲,祥林嫂的死与鲁四老爷、“我”、柳妈以及鲁镇上的一般群众都拖不了干系。
鲁四老爷——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保守、迂腐、顽固,而且自私伪善,厌恶祥林嫂是个寡妇。
后来,祥林嫂再嫁,更是为他所不能容忍。
因而,他说祥林嫂“伤风败俗”,“不干不净”,直至,祥林嫂死后,他还说她是个“谬种”。
他是导致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因为他是封建礼教的执行者,然而,也不能简单的认为鲁四老爷杀死了祥林嫂,否则,就会抹杀了《祝福》这篇小说的社会意义!“我”,一个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分析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原因祥林嫂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她一生历经了许多坎坷和劫难: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便是已经丧夫的却只有“大约二十六七”岁的寡妇;二十七八岁时被人抢到了贺家;二十八九岁时第二个丈夫却又因患伤寒而死去;三十一岁左右时她的儿子又被狼给衔去了。
之后再次回到鲁镇做短工,后来渐渐地麻木并且沦落为乞丐,最终在大年“祝福”的喧闹氛围中悲苦地被“穷死”。
究其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个人原因;他人原因;社会原因。
个人原因:首先,是祥林嫂的个人信仰。
她信奉神灵,并且把自己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神灵,相信神灵终究会给她讨回一个处处遇难的不平命运的公道,终究会给她安排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归宿。
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的妇女,其思想还完完全全地受制于封建文化的桎梏之中。
她没有受过新思潮的冲击和洗礼,不具有一点新思想,她把自己的梦想寄托于神灵,也把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寄予于神灵。
所以,她到土地庙去捐门槛,庙主最终毕竟还是答应了她的乞求,捐了回来便“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她幼稚地深信无疑:只要捐了门槛,她就把罪给赎完了,她的命运就会得到改变,她的前途就会无限光明。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在“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第二,是祥林嫂处世态度过于被动。
当然祥林嫂是具有反抗性的,但是她的这种反抗只是自发的本能的。
或许正是因为祥林嫂的思想完全还没有从封建迷信中走出来,完全没有从礼教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所以才从根本上注定了她的反抗是不彻底的。
她没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生活理念,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祥林嫂在《祝福》中唯一的一次“笑”,是后来柳妈的盘问,勾起了她曾经在贺家的那“幸福美满”的一段生活:“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
”有家有夫有子,对于旧中国的妇女祥林嫂来说已经满足了,所以她才会舒心地“笑”了。
祥林嫂的死和谁有关

祥林嫂的死和谁有关首先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在政治上压迫,精神上毒害以及经济上剥削,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根本原因。
当祥林嫂被她婆婆家里强行绑回去时,作品中鲁四老爷连用了两次"可恶!然而……"来对这件事发表意见。
他无非对祥林嫂偷跑出来的行径表示厌倦,对她不守妇道,不安心在家侍奉婆婆感到气氛,一个十足的封建卫道士形象跃然纸上。
但鲁四老爷话中有话,一个意味深长的"然而……"却又表现了鲁四老爷对失去祥林嫂的惋惜之情。
道貌岸然的鲁四老爷表面给人一种施舍者、拯救者的形象,但骨子里却渗透着对祥林嫂敲骨吸髓的剥削。
我们可以给祥林嫂算一笔经济帐,按照作品中所提供的有关线索,我们得知祥林嫂捐给土地庙的门槛值十二千。
而鲁四老爷付给她的工钱是每月五百文。
按当时的货币换算可知,祥林嫂要用自己两年的工钱才够买一个门槛。
如果我们按这个思路进一步探讨会发现,祥林嫂被卖给贺老六时得了八十千,而七个门槛的价钱和一个活人的等价。
这就是那个不把人当人的年代。
最后当她的全部能量被榨取干净后,像狗一样被主子赶出家门。
鲁迅说祥林嫂是一个"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玩物"。
在先,她是一个"玩物";在后,她是一个被人看得厌倦了的玩物,但从来不是一个"人"。
如果说鲁四老爷在地位上的蔑视、物质上的盘剥导致了祥林嫂悲苦命运的话,那么,精神上的毒害更是令人发指,他们所谓的"祭礼"是那么的神圣、庄重,以至于不能容忍一个"不贞洁"的女人。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
"这一句话使祥林嫂所抱有的希望彻底地坍塌了。
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制度是导致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解析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解析《祝福》是鲁迅先生写得非常成功的一部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女性走向人生覆灭的全过程。
祥林嫂悲剧命运的造成,是多种原因交织的产物。
悲剧是对严肃、完美、宏大行为的模仿,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原本勤劳善良,勇于同周围环境、社会制度、命运作抗争的祥林嫂,最终因无法忍受之压力而选择死亡,无疑博得了读者的同情,也给读者以无法诠释的沉重感。
祥林嫂的死亡,是在吃人的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压迫和残害而导致的,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小说在纵横交错的对比描述中,给人清晰的主线,深刻的揭示了祥林嫂之死。
一、妇女只能依附于男权而生活作为一个寡妇,祥林嫂是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的。
祥林嫂第一次来鲁四老爷家做佣人时,因其“死了当家人”,“讲理学的老监生”鲁四老爷便“皱了皱眉”,他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但由于祥林嫂力气大,“只是顺着限,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因此最终还是被鲁四老爷家“定局”了,而且只用了三天试工期。
在鲁四老爷家做活,祥林嫂凭借她优秀女工的品质是受到一段时间的尊重的,但这并不能改变她只能依附男权而生活的命运。
丈夫的死去,让她不仅失去了生活的保障,也失去了相对的人生自由,她的婆婆对她有绝对的处置权。
她想守节,不被婆婆卖掉,但最终还是难逃厄运。
祥林嫂之所以不肯再嫁,完全是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封建礼教要求女人要从一而终,讲究“守节”。
嫁给贺家坳的贺老六后,祥林嫂实际上过得很幸福,她重新找到了可以依附的男权,可以不再受人的歧视。
至少在贺老六的保护下,祥林嫂明面上是不受歧视的。
在她的新男人贺老六死后,祥林嫂仍然具有可以依附的男权,就是她的儿子阿毛。
因而在丈夫死,儿子还活着的情况下,祥林嫂仍然可以自力更生。
实际上,若阿毛未死,祥林嫂将其抚养长大,那祥林嫂是很受人尊重的,“寡母抚孤”完全可以销毁封建的“批判锋芒”。
但儿子死后,祥林嫂失去了一切男权的依附,也就变得孤苦无依了。
祥林嫂死因分析

祥林嫂死于封建礼教之下的,具体的说她是死于“夫权、族权、神权”共同的迫害的。
先说“夫权”。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丈夫便是一家之主,当祥林嫂死了丈夫之后,祥林嫂就失去了所有的依靠。
自然就沦为了婆家的附属品。
婆家借助“夫权”这只无形的手,对祥林嫂加以迫害。
而且为了自家的私利,并强迫她改嫁。
可见“夫权”向祥林嫂砍下了第一刀。
再说“族权”,当祥林嫂再次失去丈夫和爱子后,丈夫留下财产本来应归她所有。
但族内的大伯却将之占为己有,更把祥林嫂赶出家门。
在封建思想的长期浸润下,中国农村历来有着森严的宗族制度。
然而这种制度却是以维护本族成员利益为目的的,对丧夫失子的祥林嫂具有很强的排外性。
所以,祥林嫂的死,“族权”的扼杀和迫害是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的。
还有“神权”。
封建社会的“神权”意识是可怕的,因为“神灵”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不可亵渎的,人只能按神的指示来办事。
祥林嫂一生二嫁,在人们的眼中,她是一个污浊的女人,不配敬奉神灵。
祥林嫂自然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异类,倍受歧视。
然而祥林嫂面对这样的现实,仍然对神灵深信不疑。
当她倾尽所有“捐了门槛”之后,天真地认为她赎了罪,就会与周围人一样平等自由,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时,祥林嫂唯一的希望也破碎了。
综上所述,祥林嫂是被封建社会“夫权、族权、神权”共同迫害死的,她的死是一个普遍的社会悲剧,它承载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我想,这也是鲁迅写这篇《祝福》的根本所在吧。
关于祥林嫂的死因分析报告_小学作文

关于祥林嫂的死因分析报告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关于祥林嫂的死因分析报告,感谢您的阅读!
于我来说,祥林嫂的死完全属于他杀!并且是众人将她一步步逼上绝路,推下悬崖。
下面我为大家作关于祥林嫂死因的详细分析报告。
首先,谋杀者之一是祥林嫂的婆婆与那个介绍她嫁到山里的二叔,若不是他们把祥林嫂嫁到山里,祥林嫂就不会逃跑,更不会发生后面一系列的事。
再者,谋杀者之二是众人,是众人对祥林嫂进行冷嘲热讽,尤其是柳妈,才使祥林嫂的精神进一步崩溃,我就想,大家同为女人,何苦女人为难女人呢?祥林嫂已经够可怜的了,够悲惨的了,柳妈老提一些根本就不是祥林嫂的错的事情,让祥林嫂再次在精神领域迷失方向。
不是说女人的心都是豆腐做的——软。
我看,柳妈的心,比铁还硬,你不帮就不帮吧,可别落井下石呀,看着人家祥林嫂疯疯癫癫的,你柳妈能够多拿一文钱,能够多长一块肉吗?这种人,无疑间接的谋杀了祥林嫂,所以同柳妈一样的众人都是杀手之一。
最后,谋杀者之三,就是封建礼教,当祥林嫂捐了门槛,认为自己已经赎罪后,坦然的说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嫂一声大喝:“你放着吧,祥林嫂!”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的站着,祥林嫂由“失神”变为“胆怯”而“呆坐”,犹如“小鼠”变为“木偶人”,深刻的表现了封建宗法礼教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是如何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绝路的。
最后,那些“醉醺醺”的蹒跚的“天地圣众”,与祥林嫂的死,正是强烈的对比,深刻的揭露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沉重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扼杀了祥林嫂。
综上所述,祥林嫂的死完全属于他杀,我的报告完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祥林嫂死因全解析
祥林嫂死因全解析余生脚步
祥林嫂死因全解析
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的死因备受关注,也有多种阐释,比较典型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高中语文教材及教师用书。
教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即要求学生探究祥林嫂的死因,可见此问题对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意义。
可是练习提供的探究选项仅为“有人说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有人说是被鲁四老爷之类极端冷酷的人‘杀’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话葬送了祥林嫂。
”这是把祥林嫂的死归咎于封建礼教思想,鲁四老爷之类人以及封建迷信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祥林嫂死于她自身之外的社会力量。
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只看到了祥林嫂死的部分外因,没有看到其内因。
与之配套的教师用书在第16、17页对祥林嫂的死因有大段阐释,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封建的政权、族权、父权、神权四大绳索”,二是“祥林嫂周围一大群不觉悟的有名无名的群众”,三是“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
这种观点看到了祥林嫂死的社会原因,也看到了其自身原因,无疑比前一观点更全面,但还是没能解释清楚祥林嫂死的全部原因,因为我们至少没有看到祝福之夜大雪引起的寒冷也是造成她死的原因之一。
依据小说的描述,笔者对祥林嫂的死因全面解析如下。
一、导致祥林嫂死的社会力量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来的传统伦理道德即封建礼教,是看不见的无形的力量。
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妇女始终处于被控制被奴役的地位,妇女必须坚守“三从四德”,在婚姻问题上“妇无二适之义”,必须“从一而终”。
这是“妇节”,违背这样的礼教观念,就是“不洁”,更是“不节”,就要受到惩罚。
这样的伦理道德观,千百年来口口相授,耳濡目染,代代传承,已经在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妇女的内心深处扎根,直到祥林嫂所生存的二十世纪初,虽然封建帝制已被推翻,它仍然根深蒂固,余威犹存,广大妇女的潜意识导致她们遵照执行。
祥林嫂抗婚就是遵守“从一而终”原则的具体行动。
这样的观念,从精神上束缚并毒害妇女,祥林嫂死了丈夫再嫁就是“不节”,就是有罪,就要被惩罚,而祥林嫂只能默默承受惩罚,哪怕是失去自己的生命。
封建礼教有忠诚的维护者和自觉的执行者,如鲁四老爷和四婶之类。
他们秉承束缚妇女的礼教观念,维护封建伦理的“妇节观”,反对一切社会变革,反对妇女再嫁,认为祥林嫂这样的女子再嫁,是女人最大的罪恶,不能容忍,必须驱赶出门。
他们以自己“忠诚”的言行把祥林嫂往死路上驱赶。
家族是封建社会重要的组织单位,家长是家庭秩序的维护者和主宰者,婚姻更是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因此祥林嫂的父母可以把她嫁给年龄小十岁的还未成年的祥林,婆婆可以为了小儿子结婚的八十吊聘礼而把祥林嫂嫁给贺老六,贺老六的大伯可以在祥林嫂丧夫失子、身处绝境的情况下再用力推一把,通过收屋把祥林嫂扫地出门,逼迫她一步步走向深渊。
鬼神的力量,阴曹地府的力量,被封建统治者用作麻痹群众,维护统治基础的工具。
随着封建统治的加强,不断固化在柳妈这样的普通民众的头脑中。
祥林嫂正是在柳妈的耳提面命之下,深信自己罪孽深重,必须捐门槛赎罪,否则,连鬼神也不会饶恕她。
但小小的门槛的力量哪能抵得上强权呢?
祥林嫂命运悲惨,本想通过对儿子负罪的、自责的倾诉来博得人们的同情和关心,但周围的人们在短暂的眼泪之后,便是冷漠,便是鄙薄,便是对她的的揶揄,祥林嫂简直孤立无援。
我们看到,祥林嫂所处的社会环境,不论是自己初嫁的卫家,还是被迫改嫁的贺家,不论是帮佣的鲁家,还是鲁镇的人们,都从思想观念上,从精神上,从语言行动上摧残着祥林
嫂,在精神和肉体上折磨着祥林嫂。
这些决定了她必死无疑,不死反而不正常。
二、导致祥林嫂死的自然条件
对祥林嫂的死因,大多从上面的社会原因来认识,尤为甚者是借用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关于政权、族权、父权、神权的论述,从纯政治角度来阐释祥林嫂死的社会政治原因,如前述高中语文教材及教师用书,很少有人看到祥林嫂死的自然条件因素,即便看到,也只是说祝福之夜的大雪,祥林嫂因寒冷而死。
这显然是不全面的。
笔者认为,祥林嫂死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以外,还有自然条件的原因,而自然条件不仅仅是祝福夜的大雪。
首先是病灾。
祥林嫂的第一个丈夫祥林是怎么死的,小说只有五个字“死了当家人”,没有具体说明死的原因,我们不便随意推测。
但祥林的死,是引起祥林嫂一系列悲剧命运的导火索,且祥林比祥林嫂小十岁,这又不能不让我们疑惑他怎么会死,是伤亡,是意外,还是疾病?不管怎样,疾病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贺老六死于伤寒,是小说明确的。
伤寒是一种肠道传染疾病,多由伤寒杆菌污染水而引起,在1928年英国人赖特发明伤寒疫苗之前,死亡率高达40%—50%。
贺老六因伤寒而死,祥林嫂悲剧的命运又一次临近深渊。
其次是狼灾。
狼灾指的是成群的或者是单个的野狼对牲畜或人的频繁伤害。
在提倡保护野生动物的今天,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经很难听到关于因狼而成灾的事情了,即便有,也大多发生在以饲养羊为经济来源的新疆、内蒙等地,大多是因狼伤害羊而造成经济损失。
《凤凰网》2011年12月24日转《法制日报》文章《新疆狼灾频发,致500余只羊死亡,牧民补偿问题待解》,文中有这样的叙述“今年以来,这里已先后数十次发生狼群袭击牧民、牲畜事件,500多只羊惨遭狼群咬杀死亡、失踪。
”但在祥林嫂生活的二十世纪初期,狼灾是经常有的。
王剑在《当代小说》杂志2005年第5期的《狼灾》一文介绍,“那些年,狼窝经常闹狼灾。
最厉害的一年,村子里有十几户人家喂的羊息猪仔,都被山上下来的狼给拽走了。
后来,狼连大羊大猪也敢咬死。
更可怕的是,有两个刚会走路的小孩子,在傍黑天的时候,就让狼给叼跑了。
那会儿,人们谈狼色变,极为恐惧。
”
野狼衔去阿毛,是对祥林嫂致命的一击。
阿毛是她的骨肉,是她唯一的希望,是她在“夫死”以后,唯一可以在未来的命运中遵从和寄托的对象。
阿毛死去,祥林嫂的心灵再也没有了归属地,她由希望到失望甚至绝望。
更何况祥林嫂对阿毛的死深深自责,“我真傻,真的……”,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负罪感,心灵承受着自己给自己的痛苦的折磨。
再次是祝福夜的大雪。
大雪夜的寒冷,在祥林嫂遭受丧夫失子,扫地出门,做奴隶而不得,最终沦为乞丐的痛苦命运以后,为祥林嫂生命的结束唱响了凄凉的挽歌。
三、导致祥林嫂死的自身原因
社会原因和自然条件,是祥林嫂之死的外在因素。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探究祥林嫂的死,必须找到属于祥林嫂自身的原因。
在强大的社会力量面前,祥林嫂是弱小的。
婆婆要其再嫁,她只能逃亡,但被发现并抢回去,甚至连1750文的辛苦钱也被婆婆领走。
贺家墺人来抢亲逼婚,她选择以头撞香案,结果是自己额头上留下被人终身取笑的伤疤,嫁还是嫁了,亲还是成了。
大伯收屋,她走投无路,只得再次投靠鲁四老爷家,在遭到鲁家打发她走的驱赶时,她只能流落街头行乞为生。
祥林嫂有过对命运的反抗,甚至是倔强的反抗,是以死相拼的反抗,但她的反抗是无力的,是不可能战胜强大的社会力量的,在一次次的失败以后,她只能安分地顺从社会对她命运的设计,因为她极其弱小。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面前,祥林嫂是脆弱的。
二十世纪初的农村底层妇女祥林嫂,是不可能有经济实力去战胜死亡率极高的伤寒病灾的;她也没有意识在春天去预防常常袭击牲畜,并常把小孩当作美味佳肴掠取的狼灾;她那样一个走向末路的乞丐,也根本不可能有抵御寒冷的物资储备,甚至连一点抵御寒冷的意识恐怕也没有。
她只能在耗尽自己最后的一丝脆弱
气息后,寂然死去。
更重要的还在于,祥林嫂在思想深处,是恪守“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从一而终”“妇节观”的。
在祥林死后,她余生的愿望就是赎罪,就是守住“妇节”,以求得鲁四老爷、四婶等占统治地位的一班人的宽恕,以求得在阴曹地府不被锯断分尸。
她不可能明白,她的愿望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她也不可能明白,她的奋斗只能失败;她还不可能明白,她永远只能是礼教观念的殉葬品。
祥林嫂最大的悲剧正在这里,她为之奋斗的,就是要葬送她的,可是自己还在不懈地奋斗,并以生命为代价……
2013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