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3讲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基础工程001

合集下载

基础工程浅基础1PPT课件

基础工程浅基础1PPT课件
S---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 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 γ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γQ---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ψc---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ψf---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 ψq---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
2021/6/16
基础工程-浅基础
22
第22页/共276页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 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按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 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2021/6/16
基础工程-浅基础
19
第19页/共276页
3.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 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 项系数均为1.0。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 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 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 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25
2021/6/16
1.2.1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关系
上 部
常规设计方法
结 构
•设计中三者分开考虑,视彼此 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单元进行静
力平衡分析计算;
•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刚度,只计 算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荷载;
基 •也不考虑基础的刚度,基底反 础 力简化为直线分布,并反向施
加于地基,当作柔性荷载验算 地基承载力和进行地基沉降计 地 算。 基

《地基浅基础》PPT课件

《地基浅基础》PPT课件
※ 天然地基
※ 天然地基 ※ 人工地基 × 人工地基
浅基础
深基础 浅基础
深基础
1、选择基础的材料和类型 2、选择基础的埋置深度 3、确定地基承载力 4、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的构造尺寸 必要时进行下卧层强度验算。
5、进行必要的地基验算(包括变形与稳定 性验算)
6、进行基础的高度设计 7、绘基础施工图
上。否则必须置于地下水位以下 时,则应考虑地下水对基础是否 有侵蚀性,以及施工时基坑排水 及坑壁围护等问题。
dmin 0.5m
二、建筑物用途及基础构造的影响
构造要求基础顶面离室外设 计地面不得小于100mm。
三、基础上荷载大小及其性质 的影响
四、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影响
五、季节性冻土的影响
dmin Z0 100 ~ 200
一、按材料分类
砖基础 毛石基础
砼基础 毛石砼基础 钢筋砼基础
二、按构造分类
单独基础
柱下单独基础
墙下单独基础
条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柱下十字形基础
片筏基础

箱形基础
一、定义: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 是指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工程造价 施工技术
工期 及安全
一、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影响 一般基底宜设置在地下水位以

基础工程 浅基础

基础工程    浅基础

2.2 浅基础的类型
• 按基础刚度分
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 扩展基础(柔性基础)
• 按结构形式分
单独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壳形基础·· ··
2 浅基础
• 按基础刚度分
无筋扩展基础
砖、石、灰土,素混凝土 材料抗拉强度很低 要求基础台阶宽高比(刚性 角)符合一定条件
埋深>5m
人工地基: 换土垫层,水泥土桩、碎石桩复合地基等
沉井基础 沉箱基础
桩基础也属深基础 2 浅基础

深基础
特殊方法施工
考虑侧壁阻力作用
2.1 概述
F G 持力层(受力层) 下卧层 d
主 要 受 力 层
主要受力层 深度
条形基础 3b 独立基础 1.5b 且 5m (二层以下民用建筑除外)
三、关于荷载取值的规定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底面积及埋深: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抗力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计算地基变形: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准永久组 合,不计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变形限值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和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采用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分项系数均为1.0; 确定基础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 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 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验算基础裂缝宽度: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 组合。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值可取标准组合值的1.35倍 2 浅基础

扩展基础 (柔性基础)

钢筋混凝土
要满足抗弯、抗剪和抗 冲切等结构要求 F.0 – 1:2.0 与材料和荷 载有关

《基础工程之浅基础》课件

《基础工程之浅基础》课件
《基础工程之浅基础》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PPT课件《基础工程之浅基础》。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 学习浅基础的定义、分类、材料及施工工艺、基础计算及验算、施工质量控 制以及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什么是浅基础
浅基础的定义
浅基础是指建筑物基础的一种类型。它通常适用于地层较浅,土质良好的场地。
浅基础的分类
浅基础可以分为扩基础、单桩基础、筏板基础பைடு நூலகம்几种类型,根据不同的土质和建筑物结构来 选择适合的基础形式。
什么情况下适用浅基础
浅基础适用于建筑物荷载轻、土层有足够承载能力、地下水位较低以及地震烈度较小的情况 下。
二、浅基础的材料及施工工艺
1
材料的选择
浅基础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
施工工艺的流程
2
四、浅基础的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前的准备
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合 理的施工方案设计、材料的检 查和准备以及各种施工设备的 调试等工作。
施工过程中的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 监控,包括土方开挖的质量、 钢筋的绑扎和混凝土的浇筑等 工作。
施工后的评价
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基础的质 量进行评价,包括基础的平整 度、强度和稳定性等方面。
4 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针对其他常见问题,我们会介绍相应的处理 方法,以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 的问题。
基础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物 的荷载、土壤的承载能力、 基础的形式以及设计规范 等因素,通过计算来确定 基础的尺寸和强度。
基础验算通过实际的测试 和监测来验证基础的承载 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基础 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 工程实例分析
通过对实际工程实例的分 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类 型的浅基础在不同情况下 的应用和效果。

浅基础工程PPT课件

浅基础工程PPT课件

杯口基础
独立基础施工
阶梯形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7.2.3 柱下条形基础
1.定义:当基础较为软弱、柱荷载或地基压缩性分布 不均匀,以致于采用扩展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 沉降时,常将同一方向(或同一轴线)上若干柱子 的基础连成一体而形成柱下条形基础。
2.优点:抗弯刚度较大,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能将所承受的集中柱荷载较均匀地分布到整个基底面 积上。
(3)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 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 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4)在设计基础或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 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各配筋和验算材料强 度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 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验算基础的 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标准组 合。
3.适用结构类型:常用于软弱地基上框架或排架结构。
7.2.3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定义:如果地基软弱且在两个方 向分布不均,需要基础在两个方 向都具有一定的刚度来调整不均 匀沉降,则可在柱网下沿纵横两 向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从而形成柱下交叉条形基础。
1. 十字交叉基础;(两边都着地) 2. 单向条形基础, 另一方向加设连梁。(连梁不着地)
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二、浅基础设计方法
常规设计法
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方法
三、概率极限设计方法与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概率极限设计方法:以结构的可靠度指标(或失效概 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度,并且建立结构可靠度与结 构极限状态方程关系,这种设计方法就是以概率为基 础的极限设计方法,简称概率极限设计方法。
未完成时。
2.荷载取值规定

基础工程PPT--第二章-浅基础

基础工程PPT--第二章-浅基础
1.建筑物地基承载力问题(图1)
2. 构筑物环境的安全性问题即土压力问题 挡土墙、基坑等工程中,墙后土体强度破坏将造成过大的侧向土压力,导致墙体滑动、倾覆或支护结构破坏事故 。
2.构筑物环境的安全性问题即土压力问题
3. 土工构筑物的稳定性问题 土坝、路堤等填方边坡以及天然土坡等,在超载、渗流乃至暴雨作用下引起土体强度破坏后将产生整体失稳边坡滑坡等事故。
柱下独立基础
3. 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主要指同列相邻二柱公共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即双柱联合基础(图2-5),但其设计原则,可供其他型式的联合基础参考。
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
4 柱下条形基础
当地基较为软弱、柱荷载或地基压缩性分布不均匀,以至于采用扩展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常将同一方向(或同一轴线)上若干柱子的基础连成一体而形成柱下条形基础。(图2-6) 特点:长度远大于宽度;纵向刚度大。
第二章 浅基础
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设计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的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常见的地基基础方案有: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深基础;深浅结合的基础(如桩-筏、桩箱基础等)。
2.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简称埋深)是指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距离。 主要影响因素 基础埋深选择的原则:
在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条件下尽量浅埋
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地基冻融条件
场地环境条件
2.3.1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
建筑功能:地下室布置、半埋式结构等; 基础埋深不同时: 主楼与裙房,高度不同,分期施工设置后浇带; 台阶式相连, 如山坡上的房屋。 荷载效应:上部荷载大小、抗震要求、上拔荷载、动荷载(避免饱和和疏松的细砂土层);p16 设备条件:地下管线、水道、隧道等。

《基础工程》第3章浅基础1

《基础工程》第3章浅基础1
GBJ7-89 规范: 推荐查表方法
GB50007-2002 规范之后:取消了相关表格
表C.2-1 黏性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_广西岩土规范
液性指数IL 孔隙比e 0.5 0.6 0 380 300 0.25 340 270 0.50 310 250 0.75 280 230 1.00 (250) 210 1.20 — —
5、浅基础的设计内容及步骤
1)拟选基础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
2)选择基础持力层,拟定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3)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基础上的作用效应组合;
4)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必要时 进行下卧层强度验算、地基验算(包括变形与稳定 性验算);
5)进行基础的结构设计(内力分析、截面计算、同 时满足构造要求);
2 )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 )建筑物本身情况(建筑类型,建筑物的平面图、 立面图,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小、性质、分布 特点,设备基础和各种管道的布置及标高,使用 要求) 4 )场地及其周围环境条件(有无临近建筑及地下 管线等设施) 5 )建筑材料的来源及供应情况 6 )施工单位的设备和技术力量
换句话说:基础是 建筑物的 “脚”
持力层 下卧层 地基的特点:地基是 土,是承受建筑物全 部荷载的土 基础埋深、基顶埋深、 基顶宽度、基础高度
3.1 概 述
2、基础的作用 ① 支撑上部结构的全部重量(承受荷载) ② 将承受的上部结构荷载连同其本身的自重传递 给下面的地基(传递荷载) ③ 在传递荷载的过程中,通过台阶式基础断面 (或大放脚)逐渐扩散上部结构荷载(扩散荷 载),使扩散到基础底面处的荷载强度(基底 应力)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Mb、Md 、Mc——承载力系数,由 k 查表 b——基底宽度,大于6m按6m考虑, 对于砂土小于3m按3m考虑 ck——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

基础工程--浅基础 ppt课件

基础工程--浅基础  ppt课件

基础埋深的影响因素 2.3.1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 (一)考虑建筑物地下空间的使用功能要求
F
1、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建筑,其埋 深必须结合地下部分设计标高选定。 地下管道应在基底以上,便于维修。
2、电梯缓冲坑:自地面向下至少1.4m
(二)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和荷载大小的影响
高层建筑基础
承载力 变形
基础埋深和尺寸
4.基础埋深基本要求:
1) D大于50cm:表土扰动,植物,冻融,冲蚀 2)基础顶面距离表土大于10cm:保护作用 3)桥基要求在冲刷深度以下
大于10cm
d
5.基础埋深d的取值 • 1)一般至室外标高算起;
• 2)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至填土地面标高算起。
• 3)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或筏形基础时, 至室外标 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 础时,应从室内地 面标高算起。
基底面积越来越大、对上部结构荷载的扩散作用越来越强
在相同的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越来越小, 刚度越来越大,可以适应更软弱的地基,可以减小地基的沉降变形
在相同的地基条件下,可以承受更大的上部结构荷载作用
设计计算方法越来越复杂,一般情况下工程造价越来越高
2.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持力层选择
墙下条形基础(墙基础的最经济型式:
条形基础
有无筋和配筋两种,设于砖墙或剪力墙下)
柱下条形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
十字交叉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筏板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箱形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基础结构和受力特点分类(规范分类法)
1.无筋扩展基础(刚性基础)
特点: (1)砖、石、灰土、素混凝土等材料抗拉强度很低 (2)有基础台阶宽高比(刚性角)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地基变形按其特征可分为四种:
沉降量——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幢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值; 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倾 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 值
f ak 和 f a 的区别
f 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由理论公式法、岩石地基的现场和室内试验法直接取得。
f ak ——未经深宽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由土质地基的现场载荷试验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 fa 等原位测试法取得,经深宽修正后方得到 。
(25页)某场地地表土层为中砂,厚度2m,γ =18.7kN/m3,标准贯入锤击 数N=13;中砂层之下为粉质粘土,γ =18.2kN/m3,γ sat=19.1kN/m3,抗剪 强度指标标准值φ k=21,ck=10kPa,地下水位在地表下2.1m处。若修建的基 础底面尺寸为2×2.8m,试确定基础埋深分别为1m和2.1m处时持力层的承载 力特征值。
f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f 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7.9)
b——基础底面宽度(m);b取值范围3~6 m d——基础埋置深度(m);
修正原因 : 考虑增加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时,地基承载力也将随之提高,应将地基承 载力对不同的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进行修正,才能供设计使用。
Fk 6M G d w hw 2k bl bl 6e p k 1 l pk max
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
②e>l/6
pk max
2( Fk Gk ) 3ba
a l /2e
原理:
三角形荷载的合力大小等于(Fk+Gk); 三角形荷载的形心与(Fk+Gk)作用点一致。 3a e a
通过验槽,可以判断持力层的承载力、地基的均匀程度是否满足设计要 求,以防止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
验槽以细致的观察为主,辅以轻便简易的勘探方法,如轻便触探和夯击 听音等。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通过观察验槽和钎探后,如不满足要求,应根据具体情况更改设计或 进行地基处理。对于槽底的局部人工填土和墓坑、松土坑、废井,一般宜挖 除并用碎石、砂、灰土等分层回填夯实。对于局部松软土,一般应挖除至原 土。 当上述挖、填方法由于施工困难等缘故而不宜采用时,可考虑采用钢 筋混凝土梁板基础,以跨越局部松软土,或采用增大基础埋深、扩大基础面 积、布置联合基础、加设挤密桩或局部设置桩基等方法加以解决。 当柱基或部分基槽下方存在过于坚硬的旧基础、树根和岩石等障碍物 时,均应尽可能挖除,以防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或开裂。
b
830 Fk 1.98m fa Gd 235 20 1.15
取b=2m。因b<3m,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
2.偏心荷载作用
要求:
pk≤ fa pkmax ≤1.2 fa
①e ≤ l/6(或pkmin≥0)
Mk e Fk Gk
pk max Fk Gk M k Fk Gk 6e (1 k ) pk min A W l b l
2.4.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四类方法: 1.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以理论公式计算 (1)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公式
fa=pu/K
K=2~3
确定pu常用计算公式:斯肯普顿公式、太沙基公式、魏锡克公式、 汉森公式等。
用公式计算的缺点主要有:
a. 该方法未考虑地基变形; b. 计算公式中c、φ 的取值可靠度较低;
6.绘制基础施工图,提出施工说明。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2.4.1 地基承载力概念 · 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
· 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 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pu fa K K 2 0 1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Fk b f a G d w hw
b、l 宜为100mm的整数倍。
例1:
某住宅承重墙厚 240mm,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地基土表层为杂填土,厚度 0.80m,重 度 17.5kN / m 3 。其下为粘土层,重度 18.5kN / m 3 ,承载力特征值 f ak 为 170kPa,孔隙比 0.86。 地下水位在地表下 1.0m 处。若已知上部墙体传来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 195 kN / m 。试确定基 础底面尺寸。
注意:①成层土γ m=σcd/d;
f a f ak b (b 3) d m (d 0.5)
(7.9)
注意: ②埋深d的取法,见教材。一般从室外地面算起。 超载q=γ md
滑动面 室内外埋深不同时 填方整平地区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有地下室时
d=q/γm q
主裙楼一体的情况
Fk Gk Fk G db 195 20 1 1.25 176KPa < f a 178.9 KPa A b 1.25
满足要求。
两个重点: A.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时,基础埋置深度d的确定 (1)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2)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 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解:
1.确定基础埋深:
为了便于施工,基础宜建在地下水位以上,故选择粘土层作为持力层, 初步选择基础埋深d=1m。
2.对持力层土进行深度修正:
由 e 0.86 0.85,查表得: b 0 , d 1.0 。
埋深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17.5 0.8 18.5 0.2 m 17.7kN / m 3 1.0
为避免地基沉降过大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长期承载力:地基承载力随建筑物荷载的增加而增大。 短期承载力:
类似方法又称为φ =0法。 长期承载力>短期承载力(强超固结土可能例外)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2. 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最可靠)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深层螺旋板载荷试验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p1 pu p pu p
s
s (a) (b)
fak的确定方法:
规范规定:
图2-16 按载荷试验成果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低压缩性土 (b)高压缩性土
(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p1时,取fak=p1; (2)当pu<2p1时,取fak=pu/2;
(3)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可取s/b=0.01~0.015所对应的荷 载作为fak ,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基础工程
主讲人:徐国栋 gdxu1850@ 13466532669
浅基础设计内容
1.选择基础方案(确定材料、类型,进行基础平面布置); 2.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 3.确定地基的承载力; 4.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必要时进行地基变形与稳定性验算;
5.进行基础结构设计(内力分析、截面计算、构造要求);
当pkmin小于零时,由于基底与土之间不能传递拉应力,基底压力重新分布如图。 2( Fk Gk ) p k max 3ba • • 要求3a 0.75L 即脱开面积小于25%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不同结构类型需验算的地基变形:
砌体承重结构:由局部倾斜控制; 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由沉降差控制;
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由建筑物的整体倾斜(特别是横向整体倾 斜)控制,必要时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沉降观测
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分别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的地基变形值, 以便预留建筑物有关部分之间的净空,考虑连接方法和施工顺序。 一般多层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对于砂土可认为其最终沉降量 已 完 成 80% 以 上 , 对 于 其 他 低 压 缩 性 土 可 认 为 已 完 成 最 终 沉 降 量 的 50%~80%,对于中压缩性土可认为已完成20%~50% ,对于高压缩性土可 认为已完成5%~20% 。 如果地基变形计算值△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一般可以先考虑适当调整 基础底面尺寸(如增大基底面积或调整基底形心位置)或埋深,如仍未满足 要求,再考虑是否可从建筑、结构、施工诸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不均匀 沉降对建筑物的损害,或改用其他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假设b<3,取b=3m fa= fak +ηbγ (b -3) +ηdγm (d -0.5) =220 +1.6×18.2×(1.0-0.5)=235 kPa
计算基础及其上土的重力Gk时的基础埋深为:d=(1.0+1.3)/2=1.15m。由于埋深范 围内没有地下水,hw=0。由式(2–19)得基础底面宽度为:
2.5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2.5.1 按地基持力层承载力计算基底尺寸
1.轴心荷载作用
要求:pk≤ fa
pk
Fk Gk Fk G d w hw A A
Fk A f a G d w hw
柱下独立基础
(轴心荷载下,一般用方形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
b
Fk f a G d w hw
(3)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标高算起。
B. 确定基础及其上土的重力Gk,d要考虑室内与室外地坪标高的不同,取平均高 程计算。
Fk fa G d
A
例题2–2
某粘性土重度γm为18.2kN/m3 ,孔隙比e=0.7,液性指数IL=0.75,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fak为220kPa。现修建一外柱基础,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心荷载Fk =830kN,基础埋深(自室外地面起算)为1.0m,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 0.3m,试确定方形基础底面宽度。 【解】 先进行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 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基础埋深d=1.0m ,查表 2–5,得ηd=1.6,由式(2–14)得修正后 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