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叶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福建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福建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福建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福建是中国十大名茶产区之一,茶文化深厚,茶产业发展悠久。

福建出产的各类名茶琳琅满目,如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武夷水仙、建窑茶等,享誉中外。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茶文化的关注,福建茶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福建茶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福建茶产业发展现状1.1 茶叶种植规模扩大福建作为传统的茶叶种植基地,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种植经验。

随着茶叶市场需求的增加,福建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各地相继建立茶叶种植示范园和基地,推动茶叶的生产标准化和规模化。

1.2 茶叶产量稳步增长福建茶叶产量在过去几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福建茶叶总产量达到32.7万吨,比上年增长4.5%。

其中,武夷岩茶、铁观音、龙井茶等名茶的产量居全国前列。

1.3 茶叶质量逐步提升福建茶叶的品质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福建茶企逐渐引进了先进的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加强了茶叶的质量管理。

一些茶企还通过ISO9001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了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1.4 品牌建设不断深化福建茶企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加强了对茶叶品牌的培育和保护。

福建省茶行业协会还推出了“福建好茶品牌工程”,对茶叶品牌进行认证和推广。

一些知名的福建茶叶品牌如武夷山、安溪铁观音等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1.5 茶旅融合发展茶旅融合是近年来福建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福建茶旅资源丰富,茶山、茶园成为各地旅游景点的亮点之一。

福建茶企与旅游企业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茶旅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品茗。

茶叶的旅游属性不仅为福建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茶企带来了更多的品牌曝光机会。

二、福建茶产业发展趋势2.1 加强科技创新茶产业的科技创新对于提升茶叶品质和增加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茶企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益和品质水平。

福建茶叶产量及出口情况分析

福建茶叶产量及出口情况分析

福建茶叶产量及出口情况分析一、产量中国是世界级茶叶大国,茶叶是中国庞大农民群体赖以生存的支柱,是攻克“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茶叶产量不断增加,由2011年的160.8万吨增加至2020年的29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7.06%。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有着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及贸易的优越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品质有口皆碑,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名列中国十大名茶,故福建有“世界乌龙茶故乡”美誉。

近年来,福建着力优化茶类和茶树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建设生态茶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拓展国内外茶叶市场,使茶产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2011-2020年福建省茶叶产量不断增加,2020年福建省茶叶产量为46.1万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15.5%。

《2021-2027年中国福建省茶叶行业产销情况分析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福建省各地市都有茶叶生产,其中宁德产量最高,泉州、南平、漳州次之,2019年宁德市、泉州市、南平市茶叶产量分别为10.43万吨、8.71万吨、7.55万吨,分别占福建总产量的23.71%、19.81%、17.17%。

迄今福建省县市区中均有产茶,且形成了闽南乌龙茶区(安溪、永春、南安、华安、平和、南靖、诏安、长泰、漳平)、闽北乌龙茶区(武夷山、建瓯、建阳、邵武)、闽东红绿茶区(宁德市所属九个县市区和罗源、松溪及政和)、多茶类区(大田、永安、尤溪、沙县、明溪)和花(福州辖区、政和)白(福鼎、政和、建阳)茶区的优势区域格局,产有青、绿、红、白茶4个茶类和茉莉花茶,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武夷大红袍、肉桂、水仙,建瓯矮脚乌龙,宁德天山绿茶、金闽红,福安坦洋工夫红茶和福鼎白茶等名优茶誉满海内外。

福建茶叶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茶文化底蕴深厚、名茶种类众多、品质优异、产业链长、涉茶人口多、品牌认知度高等特点。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策略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策略
叶 出 口明 显 受 阻 , 逐 渐 削 弱 了 我 国 茶 叶 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营主体仍然是分散农户 ,茶 园的前期规
划 能 力 有 限 ,新 建 茶 园 中高 标 准 茶 园较 少 , 使 得 茶 园面 积 扩 大 带 有 一 定 的盲 目 性 ,这 给 茶 园长 远 发 展 埋 下 了 隐患 。
资高成 了众多茶区存在的普遍现象,增 加 了茶叶生产 的成本。而土地流转速度 加快和农业合作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却
给 茶 叶 生 产 、流 通 、加 工 一体 化 经 营 创 造 了条 件 l l 5 ] 。而 且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的 不
甚 了解 : ( 2 )生产 中的技术 标准 多, 但产 前和产 后 的标 准少 : ( 3 )标准 与
的人 口数 量 急 剧 下 降 , 以致 雇 工 难 和 劳
质 化 的有 效途 径 ,有 利 于提 高质 量 、
增 强 竞 争 力 和 增 加 出 口贸 易 收入 。但 福 建 省 茶 叶 生 产 与 标 准 化 目标 之 间 差 距 较大 。具体 表现在 : ( 1 )茶 叶 标 准 化 生 产 知 识 尚未 普 及 , 广 大 茶农 对 其 还 不
2 - 2 茶叶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茶 叶 标 准 化 生产 作 为 实现 茶 园 生态 化 、生 产 清 洁 化 、产 品规 格 化 和 安 全 优
3 促进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策 略
3 . 1 加 快 经 济 转 型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 断提高,越来 越多 的农 民向城镇转移 ,从事茶叶生产
致了福 建茶 叶在 国际市场 上的整体竞争
力 不 强 。 加 上近 年 来 , 茶 园 的 盲 日建 设 对 茶 叶 品质 造 成 了 不 利 影 响 , 也在 一 定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福建省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茶叶出口贸易一直是该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福建的茶叶出口贸易现状虽然总体上良好,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首先,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是积极向好的。

福建省以其优质的茶叶品种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重要基地。

福建省茶叶的国际知名度较高,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福建茶叶的出口总量和出口额都在逐年增长,对福建省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

全球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福建省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需要面对来自其他产茶国家的竞争,如印度、斯里兰卡等。

其次,质量标准要求提高。

国际市场对茶叶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福建茶叶生产企业需要提升质量检测和控制能力,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

再次,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福建茶叶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福建省应加强对茶叶品牌建设的投入,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福建省可以采取以下的发展对策。

首先,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

福建省应积极参与国际茶叶贸易展会和洽谈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

同时,推动福建茶叶进一步走出国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提升茶叶质量和安全标准。

加强对茶叶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符合国际标准,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信誉度。

同时,推动福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茶叶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茶叶品质和品牌的持续稳定提升。

再次,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打造福建茶叶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品牌,提高品牌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

总之,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福建省应积极应对市场竞争,提升质量标准,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福建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茶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茶文化的不断传承,福建茶叶的出口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福建茶叶出口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福建茶叶出口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难以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

其次,福建茶叶出口的质量标准和证书认证体系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此外,福建茶叶出口的营销模式也需要更加创新和灵活,以满足国际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福建茶叶出口需要采取以下发展对策。

首先,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福建茶叶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其次,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和证书认证体系,提高福建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此外,福建茶叶出口也需要拓展营销渠道,加强电商和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以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总之,福建茶叶出口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需要持续创新和优化,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 1 -。

南平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南平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南平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南平位于中国福建省中西部,素有“福建茶都”之称。

南平茶产业发展悠久,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深受市场欢迎。

本文将就南平茶产业的现状与趋势展开阐述。

一、南平茶产业的发展现状1. 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南平地理环境适宜茶叶生长,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这为茶叶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目前,南平茶叶种植面积约为20万亩,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建瓯等地。

茶叶种植业已经成为南平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2. 茶叶品质优异南平茶叶以武夷岩茶和建阳红茶为代表,品质优异,口感独特。

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岩韵”而著名。

建阳红茶则是中国主要的名优红茶之一,它的香气浓郁,汤色红艳。

这些茶叶品种都具有浓郁的芳香和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青睐。

3. 茶叶加工技术不断提升南平茶叶加工技术日益成熟,茶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茶叶的加工和包装。

利用传统炒制工艺和现代化机械设备相结合,茶叶加工过程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这样不仅保证了茶叶的质量,也提高了茶叶加工效率。

4. 茶叶销售渠道多样化南平茶叶销售渠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茶行、超市等实体店销售外,还有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方式。

茶农通过电商平台与消费者直接对接,有效地推广了南平茶叶的销售。

5. 茶叶品牌建设快速发展近年来,南平茶叶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南平正在积极打造茶产业园区,推动茶叶品牌建设工作,通过品牌效应提升茶叶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南平茶叶品牌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渐渐崭露头角。

二、南平茶产业的发展趋势1. 优质茶叶品种的培育与推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南平茶产业将继续加大优质茶叶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力度,开发更多口感丰富、品质优秀的茶叶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

2. 提高茶叶产业的科技含量南平茶产业将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茶叶产业的科技含量。

加强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研究,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文/谢雅玲陈永昌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茶叶贸易发展迅速。

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现状,有哪些发展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对福建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量的增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

2009年,福建茶叶生产呈现乌龙茶质优价高、红茶产销两旺、白茶量稳价升的良好态势,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26万多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叶出口创汇5734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二、福建茶叶的出口现状据统计2009年月,中国出口茶叶数量为302,949.3吨,同比增长2.0%,金额为70,495.4万美元,同比增长3.3%,平均单价为2,327.0美元/吨,同比增长1.3%。

而其中福建省出口茶叶数量为1,254.41吨,环比增长2.7%,金额1,221.7万美元,环比增长59.4%。

出口量在全国第五位。

三、福建茶业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福建茶叶贸易发展在多个方面占有主要优势。

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优越,劳力资源丰富。

第二,福建茶叶茶类多、良种多、名优茶多,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品种齐全。

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大。

近年来国家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各项措施上都有较大支持。

第四,福建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

第五,科技不断进步。

科技利用率不断提高,在茶叶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也取得进展,保健茶、速溶茶及茶食品的开发利用,茶叶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应用等,足以表明福建茶叶在生产、加工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水平。

第六,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茶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倍受关注。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现状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业是福建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福建省的茶产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福建省的茶叶种植面积广泛。

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茶园遍布全省各地。

福建省的主要茶叶品种包括龙井茶、铁观音、武夷岩茶等,种植面积庞大。

其次,福建省茶叶生产水平较高。

福建省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丰富的茶文化。

茶农们传承了世代种植和制作茶叶的技艺,生产出的茶叶品质优良,颇受消费者青睐。

第三,福建省茶叶加工技术先进。

福建省拥有一批专业的茶叶加工企业,采用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能够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同时,福建省茶叶加工企业还进行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工艺的茶叶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第四,福建省茶叶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从茶叶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相对独立但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茶园基地、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叶销售市场形成了完善的茶叶产业链,为茶叶产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了保障。

最后,福建省的茶叶出口量也较大。

福建省产的茶叶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福建省的茶叶以其独特的品种和优质的品质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广泛赞誉,为福建茶叶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尽管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茶园的土地资源已经有限,茶叶产量受到一定制约;茶叶的加工技术还有待提高和创新;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等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福建省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茶叶品质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提升福建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强茶叶产业的规范化管理,保障茶叶的质量和安全等。

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福建省茶产业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闽茶,描前景
福建农林大学07国贸孙美虹
悠悠历史,共话今朝
“福州、建州所产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中国茶圣唐代陆羽所著《茶经》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宋代苏辙
这是中国茶圣和好茶文人对闽茶的评价,形容闽茶品质之上乘。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福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

福建是茶之乡,福建是茶之祖,福建是茶之源,福建又是茶之韵。

茶叶是福建省分布最广的经济作物,全省除偏远岛屿外几乎县县产茶。

宁德市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产茶区,全市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占全省的1/3强,茶叶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产茶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乌龙茶之乡”。

目前,我省茶园面积13.07万公顷,占全国的11.45%;去年茶叶产量13.39万吨,占全国近20%,居各省之首;茶叶亩产80.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全国第一;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占全国1/4;6大茶类中的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3大类以及再加工茶──茉莉花茶都起源于福建;全省从事茶产业者有300多万人左右,即每10个福建人中约有1 人从事茶业种植、加工、经营活动,去年茶叶营销总额达110亿元。

茶业数据调查
2008年底,海峡消费报对福建茶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定点拦截访问、网络调查的方式,同时组织了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06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福州东街口、五里亭茶叶市场、西营里茶叶市场和汉唐文化城进行定点拦截访问。

调查结果显示,茶叶的消费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占67.1%,女性仅占32.9%。

在茶叶消费者的年龄分布上,主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31~40岁占36.1%,其次为16~30岁占35%,41~50岁占16.5%,50岁以上占12.4%。

在职业分布上,茶叶消费者主要集中为企、事业人士,占74.3%。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茶叶消费者为中高消费群,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500元-3000元/月,占62.9%,1500元以下占20.6%,3000元-5000占12.4%,5000元以上占4.1%。

学历上总体比较高,47.4%是专科本科学历,37.1%为高中以上学历,其他占15.5%。

结果分析:福建消费者最喜欢的是乌龙茶,福建人种茶已有千余年历史,饮茶也是传统风俗了,所以福建茶叶消费市场是巨大的。

乌龙茶,占62%;其次是绿茶17%,红茶15%;白茶、花茶和黑茶很少人喜欢。

但是,我省是红茶,乌龙茶,白茶和花茶四大茶类的发祥地,却只有很少消费者提到白茶,所以对于红茶,白茶,花茶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的。

其次,,但喝茶的原因主要是习惯,会客。

对于茶的健康知识了解少,而且一般是在家里或单位,为了解渴和习惯性喝茶,很少到茶馆去品茶,大部分对于茶叶的冲泡还是不了解的,对于质量的鉴别也是一头雾水,所以茶叶行业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

另外,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仅占9%,所以茶叶品牌还是没有深入人心,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产品质量和品位的标志。

企业成为名牌,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较高的美誉度后,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极高的威望,表现出对品度的极度忠诚。

企业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会在这种吸引力下形成品牌忠诚,反复购买、重复使用,并对其不断宣传,而其他品牌产品的使用者也会在名牌产品的磁场力下开始使用此产品,并可能同样成为此品牌的忠实消费者,这样品牌实力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品牌的良性循环。

茶是故乡香
针对调查结果分析,我认为,福建打开本省的市场,还必须努力,我觉得在茶文化和知识宣传方面很重要。

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十分深远。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简而言之,茶文化教育是有关茶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总和,因此,可以涉及茶的历史发展,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茶诗词等文化教育艺术,茶与身心健康等诸多方面。

弘扬茶文化是促进茶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目标应围绕促进茶叶消费增长,有益人类身心健康,推动文明精神建设。

具体工作应做到:
1.挖掘和整理茶叶史料,建立福建茶文化宝库
2.发现和保护福建茶文化教育的历史遗迹,发展茶文化旅游事业
3.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业,普及茶文化知识
4.倡导茶人茶德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5.培训和规范茶艺茶道,引导茶艺馆健康发展
6.加强茶与健康的科学研究,促进茶叶消费
针对我省茶消费的情况,所以对于茶企业来说,增加茶的消费市场,应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品牌。

具体应该做到:
1. 实现品牌化。

品牌是企业的核心,是产品质量和品位的标志。

谁拥有消费者信任品
牌,谁就能拥有广大市场。

近年来,我省名优茶发展强劲,名优茶产量和产值分别占茶叶产量和产值的35%和80%。

全省有32家企业通过有机食品认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有31个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的产品有28 个。

同时,也产生了一批知名的茶叶品牌,如“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并先后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武夷星大红袍”获评中国名牌农产品,还涌现了“八马”、“日春”、“春伦”、“绿雪芽”、“品品香”等一批知名品牌。

各产区的企业应该想办法利用地区优势,从品质、规模、安全等方面下工夫,打响自己的地方品牌,这是创新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2. 实现规模化。

规模是企业扩张的基础,是企业实力的体现,是企业具备发展后劲的
保证。

目前我省茶业企业的现状是普遍规模小、集群分散。

要加大名优茶产业化的力度,政府应加强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开发茶叶交易市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等。

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要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也可以采取强强结盟的做法,组成跨省乃至跨国集团。

3. 实现科技化。

科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

针对目前我省茶
叶生产科技含量低的问题,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做到创新理念、创新工艺、创新设备、创新技术、创新品种等“五个创新”,着力提高名优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在这方面,安溪做出了表率,他们引进台湾的先进加工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使每位茶农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

点评:美虹一直是作者中最理性的一个。

关注茶经济建设应该是我们未来的重要写作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