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下)陶渊明

合集下载

魏晋风度——名著选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魏晋风度——名著选读试题及参考答案

魏晋风度——名著选读试题及参考答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谈谈你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答:魏晋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它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首先,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萧散、不滞于物、不拘礼节,放达出格,有悖常理。

再次,清静无为,不务世事,洒脱倜傥,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再次,多独立特行,强烈的主体意识,又颇喜雅集,“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

最后,自我的发现与肯定,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个性上。

2、以《世说新语-任诞/容止》里的作品为例,说说什么叫“魏晋风度”并说说那时期名士的精神气质与贵族风格具体的表现形式。

答:饮酒、服药、两性解放、放情山水、喜欢清谈、文学生活、3、魏晋时代被普遍认为是人的觉醒时期,魏晋名士向来以对传统的叛逆而著称,请你用《世说新语》里的事例作一分析。

答:阮公(阮籍)邻居家的女人长得很美,在酒铺里卖酒。

阮籍和王安丰(王戎)经常到女人这里喝酒,阮籍喝醉后,就在女人的身边睡着了。

女人的丈夫开始还怀疑阮籍有不轨举动,就伺机观察,结果发现阮籍没有什么企图。

这体现出男女关系的进步。

阮籍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对虚伪礼教的蔑视,表现了他对妇女通达而不设防的心态。

这种“不设防”可谓是当时男女之间自由交往的通道。

阮籍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对文王说:" 您正在以孝治国,而阮籍却在母丧期间出席您的宴会,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以正风俗教化。

" 文王说:" 嗣宗如此悲伤消沉,你不能分担他的忧愁,为什么还这样说呢?况且服丧时有病,可以喝酒吃肉,这也是符合丧礼的呀!" 阮籍依旧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表现出阮籍不拘传统的礼节,率真任诞,纵情放任旷达,享受自己的人生,还有对人生死的淡然的看待,超然物外。

魏晋风度作文素材

魏晋风度作文素材

魏晋风度作文素材
以下是 8 条魏晋风度作文素材:
素材一:阮籍那可是个超级有个性的人啊!他醉酒后常常独自驾车出游,不管前路在哪,走到没路了就大哭一场,这得多率性啊!就像我们有时候心情不爽,也想来一场不顾一切的发泄呀。

素材二:嵇康,哇哦,那身材气质简直了!他在刑场上还能淡定自若地弹一曲《广陵散》,这是何等的潇洒!这就好比我们面临巨大困难时,也能保持那份从容不迫的姿态。

素材三:王羲之和朋友们在兰亭聚会,喝酒作诗,好不快活!他们留下的《兰亭集序》那可是千古名篇啊。

这不就跟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欢聚时的快乐一样嘛。

素材四:陶渊明啊,毅然决然地放弃官场,回归田园,哎呀妈呀,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就如同我们在面对不喜欢的事情时,勇敢地选择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

素材五:谢安在淝水之战时那淡定指挥的样子,超酷的好不好!他就像一个胸有成竹的大将,面对危机毫不慌乱,我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是不是也该学学他呢。

素材六:刘伶经常带着一壶酒,坐着鹿车,让人拿着锄头跟在后面,说“死便埋我”,这也太狂放了吧!跟我们有时候那种肆意妄为的劲头是不是很像呢。

素材七:支遁喜欢养马养鹤,这爱好很特别吧!他对这些动物的喜爱,不正像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那种痴迷吗。

素材八:卫玠长得那叫一个俊美啊,但他身体孱弱,最后居然被人看死了,这也太奇葩了吧!这就好像有些人因为独特的原因而遭遇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我觉得魏晋风度真是让人惊叹不已,那些人的行为和态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可能。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是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是

陶渊明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是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归田居士,东晋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富有、显赫的家庭,但他很早就对尘世浮华失去了兴趣,追求心灵的自由和清净。

为此,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从此过着自给自足、清修自若的生活。

他尤其喜爱诗歌,刻苦钻研,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有深情、义理、哲理、闲逸之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已被后世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

下面就让我们详细地了解一下陶渊明及其名句代表作品。

陶渊明的简介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知名文学家,出生于今天的浙江绍兴。

他极具才华,早年曾在官场上屡获重用。

然而,他对官场生涯的极度厌恶促使他选择了放弃官职,到江南隐居。

在隐居期间,他以清新淡雅、婉约玲珑的诗歌风格著称,并被誉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陶渊明坚持诗歌为生活,用心感悟自然,与大自然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他的作品包含着岳阳楼记、饮酒、桃花源记和鸟迹等,传扬千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陶渊明的名言1.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这句诗意味深长,正是陶渊明对生活,对世界观的深刻体悟。

这句话主张的是人们应该心态积极,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的更高境界。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象征着陶渊明隐居山林,心态淡泊,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句诗也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艺术美感。

3.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这句诗是代表了中国文化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田园诗。

陶渊明以此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唤醒人们心中真正的味道。

4. 野人许我愿,路远才知道。

这句话楼主倾向于把它写成“夫何辞之不呓,笑耳终慵”(出自《归去来兮辞》),这是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另一个描述。

意思就是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中,面临着坎坷和困难,但是只要坚持,路总会走好的,结果会美好。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1. 山行-山行山行-山行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深刻的自然观和对大自然的独到见解。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

陶渊明与魏晋风度一魏晋风度魏晋时期,崇尚清淡谈玄之风,言称“越名教而任自然”。

尚“自然”,人竞慕之。

活跃其间的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士人对个体生命和精神自由极其重视,尚“自然”,在形态上和性质上都不同于先秦诸子那种总体上是积极入世的价值取向。

思考中心不再是提出救世治世之良方,生命哲学从总体上取代了政治哲学与伦理哲学。

它开始注重的是个体的生命、个体的精神,超脱世俗又飘逸潇洒。

二魏晋风度、魏晋士人魏晋之谈玄崇无之风,究其原因,与当时黑暗动荡的政治环境不无关系。

司马氏篡权,为堵天下悠悠之口,故政治斗争异常残酷,名士们有意无意的卷入漩涡,然后一批又一批地被送上刑场。

从“华亭鹤唳不复可闻”,至“广陵散于今绝矣”,饱含着魏晋士人看似无所顾忌的背后,那份近乎绝望的忧愤与悲慨。

“常畏大网罗,忧祸一旦并”(何晏),“心之忧矣,永啸长吟”(嵇康),是他们作品中经常流露的情绪。

鲁迅先生深刻的说道“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

”《晋书》言“魏晋亡,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稍不慎,则如性烈才隽的嵇康之言:“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虽欲无患,其可得乎?”由此可见,两晋时期,生命哲学已远远超过政治哲学。

乱世之中,明哲保身,也符合中国士人“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价值选择。

三魏晋风度、魏晋士人、陶渊明提到魏晋风度,最不能绕过的则是陶渊明,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有他那样走得彻底,也没有人走得他那样痛苦。

做官,辞官,隐居,没有人如他一样走得那样沉重,那样一步三叹。

“出世,入世”的困惑,生存和信仰的选择,都在他的诗歌中,平平仄仄艰难前行。

灵魂的执着和抗争,更让我们震撼。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

晋宋易代之际,寻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曾任晋大司马。

为什么说陶渊明是魏晋风度

为什么说陶渊明是魏晋风度

为什么说陶渊明是魏晋风度(玄学人格)的最高代表?陶渊明是魏晋人士的典型代表。

他身上流露出的,有儒学正统的积极进取,有道家学说的乐天知命,也有魏晋风骨的特立独行。

其命途多舛的短暂一生,可粗略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是入仕前的二十九年。

在此期间,他经历了家道衰微,年幼丧父的凄惨童年;经历了寄人篱下,孤苦无依的穷困潦倒;也经历了云游四海,寻师问迹的求学生涯。

到此时,他基本确立了要“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人生理想。

其二为仕途中的十三年。

这十三年,是他踏入官宦,施展抱负的十三年,也是他身心疲惫,与世沉浮的十三年。

在这一阶段,他的人生志向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于出仕隐居的徘徊犹豫中,他慷慨的唱出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迷途知返。

可以说,他已开始了重新斟酌人生价值的真实归属。

其三即隐居后的二十二年。

至此,陶渊明的一生,完成了辉煌的涅盘。

他的几乎全部的智慧光芒,均在此时骤然迸发。

我们要庆幸这二十二年的陶渊明,也要庆幸陶渊明的这二十二年。

与其人生轨迹如出一辙,陶诗也可细分三类:饮酒诗,咏怀诗与田园诗。

以《饮酒》二十首为代表的饮酒诗中,诗人借“醉人”的格调,鞭辟入里的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凶狠残暴与上层社会的腐朽堕落。

在其鄙夷厌弃的诗句里,我们读出的是一个诗人的旷洁悠远与超然志趣。

以《杂诗》《读山海经》等诗组成的咏怀诗中,诗人借物抒情,喻理于景,曲笔婉意的表达了自己的伟岸的胸襟抱负和高洁的人生目标。

而在以《归园田居》为代表的田园诗中,我们则看到的是一个节操高尚,恬静淳朴的诗人形象。

其淡薄平和的语句下,暗匿着一个诗人真挚诚善的内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完美的近乎以虚乱实。

若不是因了那狼烟四起的杀戮声响,我们也险些信以为真。

透过陶诗的字里行间,我们隐约能够略窥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河宴海清,歌舞升平。

人与人之间没有欺压伤害,国和国之间也没有冲突纷争。

其可以是黄老思想“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鸿蒙初辟,也可以是太平天国“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满”的大同世界。

第四讲陶渊明与魏晋风度

第四讲陶渊明与魏晋风度

结 庐 在 人 镜 , 而 无 车 马 喧
饮 酒 其 五
五《饮酒》其五
(一)酒与陶渊明
1、魏晋名士与酒
2、陶渊明与酒 (二)玄心、妙赏
二、陶渊明的一生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
说名潜,字渊明),号靖节。浔阳 柴桑人
陶渊明(365?~427)
三、陶渊明的思想
(一)哲学思想:“自然”“顺 化”“养真” (二)社会理想:桃花源
(三)人生理想:抱朴守真,归隐 园田
四、陶渊明的诗歌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将田园生活作
第四讲
陶渊明与魏晋风度
一、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1、历史特征 乱世 门阀 2、时代文化 玄学鼎盛 审美的时代
二、魏晋风流
超拔之玄思
三玄 • 有无 名教与自然 风流之士人

言意
• “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 药与酒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 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 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 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 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为描写对象的大诗人。开创了田园 诗一体,为我国古代诗歌开创了一 个新的境界。 苏轼评其诗为“似癯而实腴” 陶渊明之诗实为写心






此 中 有 真 意 , 欲 辩 已 忘 言
山 气 日 夕 佳 , 飞 鸟 见 南 山
问 君 何 能 尔 , 心 远 地 自 偏

最新陶渊明及与魏晋风度隐逸的不同

最新陶渊明及与魏晋风度隐逸的不同
立年”(《饮酒》),以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 又因穷困抱羸疾,复先后为镇军将军参军,建威将军参军等, 为此离家远去,东赴海隅,西至江陵。后又得“家叔”之助, 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即因妹丧去职,时已四十一岁。 在前后十三年中,他多次出仕。(出仕) ❖ 第三期:长归园田,再不出仕,亲执耒 耜,躬自劳作,终老 在家。(隐居)
❖ 嵇康高唱:“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 礼”,却始终不能摆脱世事——“顽固到底”,而被
司马氏杀害。
2:陶与阮、嵇隐逸的相同
一:隐逸的社会背景相同,都是动荡的多事之秋。 二:隐逸前都有一番用世之心。 三:他们都崇尚老庄自然之旨。 四:他们都代表一种人性的觉醒。
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一陶渊明的劳动渊源 二陶渊明的劳动观 ①转志长勤 ②在农业生产中寻找安顿生命的终极意义 ③对私有制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不满 ●人为物役 ●人为事役 ●心为形役
青”) 二:隐逸的生活方式不同 1)陶渊明躬耕于南山,自食其力,与百姓相交而乐,饮酒作诗, 好不快乐! 2)阮籍则不屑与俗人交,且以饮酒为命,常大醉不醒,以此来躲 避现实,必定伤害身体。 3)嵇康则是以琴为伴,以酒会友,以铁为乐,但却时常因看不惯 司马氏而自傲。“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生了气就 批评,未能完全遗落世事!
陶渊明隐逸的原因:
❖ 一·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 二·朝廷无贤主 ❖ 三·老庄哲学的影响 ❖ 四·家世及世俗的影响Leabharlann 陶渊明与阮籍、嵇康隐逸的异同
❖ 1:陶与阮、嵇隐逸的不同
一:隐逸的自身性格不同 1)陶渊明有春风般平和温煦的性格(想得比较开,平易近人) 2)阮籍则有一股狂傲之气(简直是个“青白眼”,且有癫狂) 3)嵇康更是傲岸刚烈,不附世俗(用现在的话讲,叫他“愣头

魏晋风度故事

魏晋风度故事

魏晋风度故事魏晋风度故事: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近日,关于魏晋风度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这些故事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同时也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精髓。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些脍炙人口的魏晋风度故事。

故事一:嵇康的豪情壮志嵇康,字叔夜,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豪情壮志而闻名。

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坚持自己的理念。

据说有一次,他和几位好友在山间采茶,突然遇到了一队豪华车马,车上坐着一位权贵之人。

嵇康毫不畏惧地上前质问,对方愣了一下,随后恼羞成怒地下车出拳。

嵇康却依然站在原地,高声说道:“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这不过是一个小人的行径!”他的豪情壮志,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令人敬佩。

故事二:王羲之的墨香浓郁王羲之,字逸少,是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墨香浓郁、气韵生动而著称。

有一次,他在家中写字,突然看到窗外有一只鹿在奔跑。

他迅速拿起笔,以极快的速度写下了“鹿乱长风,山河动摇”的四个字。

这四个字生动地表现了鹿奔逐风的景象,令人心生敬畏。

王羲之通过书法将自然景观融入字里行间,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的高尚情操和独特审美。

故事三:陶渊明的田园诗意陶渊明,字元亮,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田园诗意。

据说有一年,陶渊明在家中种植了一片桃花林。

当春风吹来,桃花盛开,他便乘船在桃花林中游荡,边游边吟诗。

他的诗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引发了许多人对美好生活的思考。

故事四:孙绰的绝世之才孙绰,字文广,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绝世之才而闻名于世。

据传他年少时曾被问及如何能够成为杰出的人才,他回答道:“不学无术,岂能成大器?不虚心求教,又如何有所成就?”这句简洁而深刻的话语,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谦虚好学的品质。

他的故事鼓舞了许多人勇于学习和不断进取。

故事五:曹操的智勇双全曹操,字孟德,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其智勇双全而闻名于世。

据说有一次,曹操在战场上遭遇敌军的围攻,形势十分危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陶渊明的影响
• 1、中国隐逸文化的代表 • 隐逸情怀
晋 陶 渊 明 独 爱 菊
历史上士大夫隐居的原因
• •
长期沉于下僚,愤而隐居。 长期沉于下僚,愤而隐居。 乱世中退隐自全,以保持名节。 乱世中退隐自全,以保持名节。 • 鄙视名利,不愿作官。 鄙视名利,不愿作官。 • 功成名就,晚年隐居。 功成名就,晚年隐居。 • 走“终南捷径”。 终南捷径”
二、田园诗(《归园田居》 二、田园诗(《归园田居》)
• • • • • • • • •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武则天时,卢藏隐居在终南山中。其声名远播,被请进京都, 武则天时,卢藏隐居在终南山中。其声名远播,被请进京都, 先后任中书舍人、尚书右丞,享尽荣华富贵。 先后任中书舍人、尚书右丞,享尽荣华富贵。
• “终南捷径” 终南捷径”
王维
• 陈抟 • 马致远 《陈抟高卧》:“半生不识晓来 陈抟高卧》
霜,把五更打在老夫头上。笑他满朝朱 紫贵,怎知我一枕黑甜乡,揭起那翠巍 巍太华山光,这一幅绣帏帐。” 巍太华山光,这一幅绣帏帐。”
1、什么是魏晋风度
• “魏晋风度”一词出自鲁迅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词出自鲁迅的《
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 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 • 魏晋风度是对魏晋名士的行为风尚、人格 魏晋风度是对魏晋名士的行为风尚、 美的总括。其外在特点可以概括为:颖悟、 美的总括。其外在特点可以概括为:颖悟、 旷达、真率。魏晋名士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旷达、真率。魏晋名士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用自己的言行、诗文、 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 艺术化,以此鄙弃世俗功名, 艺术化,以此鄙弃世俗功名,否定汉代儒 学的为人准则。 学的为人准则。 • 魏晋风度体现了名士对个人本性的自觉追 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求,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暧昧的回避,如孔子“未知生,焉知死。” 暧昧的回避,如孔子“未知生,焉知死。 • 虚幻的宗教化的审视,道家。 虚幻的宗教化的审视,道家。 • 殉道意志下进行诗意的观照,如屈原。 殉道意志下进行诗意的观照,如屈原。 • 以自然的态度面对,如陶渊明。 以自然的态度面对,如陶渊明。
陶渊明的生死观
《拟挽歌词》 拟挽歌词》 • 其一 •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 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 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後,谁知荣与辱。 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後,谁知荣与辱。 • 但恨在世时, 饮酒不得足。 但恨在世时, 饮酒不得足。
• 2、艺术特色 • 平淡自然 • (1) 思想内容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语言平易, 思想内容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语言平易, • • •
意境鲜明,耐人寻味。 意境鲜明,耐人寻味。 (2) 诗歌带有理趣,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与景 诗歌带有理趣,对宇宙、 物、情感结合在一起,引向深沉的意境。 情感结合在一起,引向深沉的意境。 (3) 善于捕捉能表现自我、表现个性的景物来增加 善于捕捉能表现自我、 诗歌的内涵。 诗歌的内涵。 (4) 诗歌以五言、四言为主。
解读
• 俗韵、性本 俗韵、 • 尘网、丘山 尘网、 • 羁鸟、池鱼 羁鸟、 • 旧林、故渊 旧林、 • 守拙 • 尘杂、余闲 尘杂、 • 藩篱、自然 藩篱、
•归田之由 •归田之乐 •归田之感
• ( 真隐士田园生活的写照) 真隐士田园生活的写照 )
《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田园诗的特色
• 1、思想内容 • (1) 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写。 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写。 • (2) 对自己的劳动生产的体验 • (3) 闲居交游、读书饮酒 闲居交游、

• 其二 • 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 昔在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
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 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三、陶渊明的影响
• 3、田园诗歌的开创者 • 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写。 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写。 • 对自我劳作与田园生活场景的描绘。 对自我劳作与田园生活场景的描绘。 • 平淡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平淡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 富有理趣(宇宙、人生的思考) 富有理趣(宇宙、人生的思考)

• 其三 •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
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 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 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王维诗意
• 雪溪图
四、陶渊明《形影神》 四、陶渊明《形影神》
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
桃 花 源 的 社 会 理 想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 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三、陶渊明的影响
• 2、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 鄙视官场 • 傲视世俗
袁宏道(1568——1610) 袁宏道(1568——1610)
“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 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 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 沈广乘》 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沈广乘》 “在官一日,一日活地狱也。”《罗隐南》 在官一日,一日活地狱也。 罗隐南》 “畏路如畏虎,猜官如猜谜”。《出燕别大哥、 畏路如畏虎,猜官如猜谜” 出燕别大哥、 三哥》 三哥》 “乍脱宦网,如游鳞纵壑,倦鸟还山。”《朱 乍脱宦网,如游鳞纵壑,倦鸟还山。 司理》 司理》
魏晋风度(下)陶渊明 Nhomakorabea陶渊明
一、生平
• 1、29岁以前读书 29岁以前读书 • 2、29—41岁时官时隐 29—41岁时官时隐 • 3、41—63岁隐居 41—63岁隐居 • 《宋书·陶潜传》:郡遣督邮至县,吏曰: 宋书·陶潜传》 郡遣督邮至县,吏曰:
“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 应束带见之” 潜叹曰: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即日解印绶去职,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 归去来》 赋《归去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