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ISO9001-2015)1.0目的为保证超声波检测工作质量,•获得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测结果。
2.0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厚度为8-400mm钢制承压设备全熔化焊对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不适用于铸钢、奥氏体不锈钢、允许根部未焊透的单面焊缝•,•也不适用于曲率半径小于125mm和内半径与外半径之比小于80%的纵缝检测。
3.0人员资格要求3.1•检测人员应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进行技术考核合格。
缺陷最终评定、检测报告签发与审核必须是超声波检测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
3.2检测人员须了解被检工件的材质、焊接工艺及方法、焊接规范、坡口形式、加工方法等方面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缺陷类型等。
4.0引用文件4.1 JB/T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4.2 JB/T4730.3-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4.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超声波检测和质量评定应按受检产品的技术标准执行,当技术标准中规定不明确时,•应由无损检测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经所技术负责人同意。
受委托性的检测任务,•其执行标准与委托方协商确定。
5.0检测仪器5.1超声检测设备均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或合格的证明文件。
5.1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MHz~10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探伤仪应具有80 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 dB的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 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
其余指标应符合JB/T10061的规定。
5.2超声波检测用探头5.2.1晶片面积一般不应大于500mm2,且任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25mm。
5.2.2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0,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目录1 目的2 适用范围3 引用标准4 检测准备4.1 工艺准备4.2 检测作业人员4.3 检测设备与器材4.4 作业条件5 检测实施5.1 检测控制流程图5.2 钢板超声波检测5.3 锻件超声波检测5.4 无缝钢管超声波检测5.5 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5.6 平板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5.7 管座角焊缝的检测5.8 T型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5.9 钢制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5.10 中厚壁管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5.11 中小径薄壁管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5.12 高压螺栓件的超声检测5.13 例外情况的处理方法6 质量检查6.1 质量检查要求和方法6.2 质量检验标准6.3 质量控制点6.4 质量记录6.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7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8 超声检测工作程序流程见图9 超声检测工艺卡(样表)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规范超声波检测工作,保证超声波检测的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2.1 适用于4—300mm板厚的压力容器和锅炉的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
包括了用A型探伤仪按照脉冲回波技术手工检测全焊透焊缝、钢结构、其他设备及其原材料、零部件的超声波检测和材料的实施2.2 不适用于铸钢以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超声波探伤,不适用于外径∠25 0mm或内外径之比∠80%的纵向焊缝探伤。
2.3 本作业指导书与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3 引用标准3.1 GB50273 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2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3.3 GB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4 GB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5 GB/T15830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析3.6 GB/T 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3.7 DL/T821-200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检验技术规程》3.8 DL/T439-2006《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3.9 GB/T5777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3.10 SY/T4109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3.11 工业锅炉T型接头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规定3.12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13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14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3.15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4 检测准备4.1 工艺准备4.1.1 检测方案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以及本工艺规程未包括的超声波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超声检测方案(或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
03.12超声检测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及范围为保证无损检测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所规定的超声检测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检测范围包括钢结构件以及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缺陷检测。
2 引用标准ISO5817 焊接—钢、镍、钛及其合金的熔化焊接头(高能束焊接接头除外)—缺欠质量分级ISO9712 无损检测—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ISO17635 焊缝的无损检测—金属材料熔化焊的一般规则ISO17640 焊缝的无损检测—超声检测ISO11666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验收等级3 检测设备及人员3.1 检测人员检测人员按ISO9712-2级要求培训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3.2 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工作频率为1~5MHz,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80dB 以上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2dB,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1%,垂直线性误差≤5%。
3.3探头常用探头有单直探头、单斜探头、双晶探头等,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10dB。
4 检测方法4.1 检测覆盖率: 检测时,应尽量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4.2 探头的移动速度: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超过150mm/s。
4.3 扫查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至少比基准灵敏度高6dB。
4.4 耦合剂: 采用机油、浆糊等不损伤工作表面的耦合剂。
4.5 检测面: 检测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均应清除,其表面粗糙度符合检测要求。
4.6 耦合补偿1. 表面粗糙度补偿: 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能量损耗进行补偿。
2. 衰减补偿: 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3. 曲面补偿: 在对曲面工作检测时,考虑曲面因素对结果误差的影响进行补偿。
JYJC-UT-WI-09-2014-超声波作业指导书-GB-11345-2013

作业指导书(UT-09)编制:审核:批准:执行日期:2015年3月10日1 目的1.1为使钢结构的部件和焊缝采用超声波检测时其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化,能正确反映产品质量制定本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2.1本规程适用于母材厚度8mm~100mm的低超声衰减金属材料熔化焊焊接接头手工超声波检测,检测是母材及焊缝温度为0~60℃之间。
3 引用标准3.1GB/T 5616-2006 无损检测应用导则3.2GB/T 9445-200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3.3GB/T 11345-2013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3.4GB/T 29711-2013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焊缝中的显示特征3.5GB/T 29712-2013 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验收等级4.人员资格要求4.1.2 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评定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4.2 NDT UT-I级可在NDT UT-II级人员指导下,可进行相关检测。
4.3不得有色盲和色弱,其近距离视力或近距离矫正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的近距离视力敏锐度。
检测员每年进行视力检查.5 检测器材5.1 超声波检测仪器要求5.1.1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MHz~6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增益),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直线性误差不大于3%。
5.1.2 具有资质机构出的超声波仪器性能测试报告,报告有效期不大于12个月。
5.2 探头选择5.2.1 检测频率检测频率选择2MHz~5MHz。
初始检测应尽可能选择较低的检测频率。
如有需要,可以选择较高的检测频率,以改善探头的分辨力。
5.2.2 折射角保证声束与底面反射面法线的夹角在35°至70°之间。
超声波检验作业指导书(规范)

超声波检验作业指导书要点l.工程概况及工程量1。
1。
工程概况:主要介绍工程名称、规模、特点及施工环境。
1。
2.工程量:分类统计需进行超声波检验的焊接接头的名称、规格、数量。
2。
编制依据:列出与超声波探伤相关的所有设计图纸,技术、质量、安环相关的规程、规范。
3。
作业活动中的组织分工和人员职责3.1作业的组织分工(与相关作业和其他专业的分工)明确检验委托、检验作业、结果反馈的责任部门和传递渠道。
3。
2作业人员的职责(空表格)列出参加超声波检验工作人员的岗位名称和职责,应包括技术员、班组长、检验作业人员。
4。
作业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作的准备:4.1技术准备4。
1。
1接受委托并察看现场(审核委托项目是否齐全、条件是否具备)4.1。
2根据委托和通用工艺文件编制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a)采用的探伤系统(仪器和探头的组合)b)采用的标准试块和对比试块c)耦合剂d)探伤面的准备e)时基线和探伤灵敏度的调整f)扫查方式g)评定标准h)安全注意事项4.1.3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4。
1.4制作距离—波幅曲线4.1.5按工艺卡准备探伤面4。
1。
6仪器、探头、耦合剂的准备4.2.作业人员的资格和要求:4.2.1. 探伤人员必须持有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探伤报告必须由Ⅱ级或Ⅱ级以上的超声波探伤人员签发。
4。
2。
2 检验辅助工必须经过安全和专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2.3。
作业过程中要认真按作业指导书和工艺卡进行检验。
4.2。
4。
作业人员必须遵守现场安全规程和其它有关规定.对不具备安全作业条件时探伤人员有权停止工作。
4.2.5. 人员最低配备:持证超声波探伤人员3名(Ⅱ级人员不少于2名);检验辅助工6名。
4。
3作业机具(包括配置、等级、精度等)4。
3.1所配备的工器具(主要列出标准试块、对比试块、探头和常用工具)。
4.3。
2所需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测厚仪等)4.4材料耦合剂、砂纸及相关材料4。
超声波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无损检测作业规范1.0目的本程序规定了依据API14A,对锻件与锻造产品进行超声波探伤测试的方法,人员要求以及接受的标准。
2.0•范围此规范适用于为本公司所有提供超声波探伤的供应商,也适用于诺斯石油工具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产品超声波探伤测试的情况。
3.0职责质量控制部负责按本规范要求的执行,确保所有产品符合本规范要求。
4.0术语定义无5.0程序5.1 安全与环境5.1.1 在使用者和承包人特殊安全,健康和环境方针的指导下安全地操作是使用者/承包人的责任。
5.1.2 安全操作由供货商的材料安全数据单(MSDS)来控制,在使用者和承包人特殊安全,健康和环境方针的指导下,使用者/承包人应依照本程序负责对浪费或危害环境的做法进行控制。
5.2 人员资格5.2.1 依据以下规范,进行检测、说明及对结果作出评价、记录的人员应具备至少2级资格证明;5.2.2 依据以下规范,所有进行本检测的人员都要求进行每年的视力测试及三年一次的辨色测试;5.2.3 所有无损检测人员应符合ISO9712要求。
5.3 检测方法锻件与精炼轧材的超声波探伤应采用脉冲回波联结或液浸方式进行。
5.4 扫描策划当相应过程文件作出要求时,即采购订单、质量计划、ECN等,应提交超声波探伤测试,并经WGPC质量代表认可后进行。
5.5 设备要求5.5.1 超声波设备5.5.1.1 超声波探伤设备:一个脉冲的反射型超声波探伤器械,频率范围至少为0.5~10兆赫,使用ASTME317最新版本对超声波脉冲检测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其频率不应超过12个月。
5.5.1.2 脉冲/接收器:一个误差±10%或振幅比精确度在1dB的衰减器,设备控制对校准、核对或检测期间的线性影响应当没有或最小。
5.5.1.3 电池组:应当使用超声探伤或同类设备推荐的标准电池,电量低于50%时的电池组不能用于检测,且结果不被接受。
5.5.2 探测装置5.5.2.1 应使用标准直径为0.25~1英寸,且频率为1/2~5兆赫的传感器,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尺寸与频率进行测量以得到最精确的显示结果。
超声波检验作业指导书

1/0版本编制/日期审核/日期部门/单位会签/日期部门/单位批准/日期山西京玉2×300MW煤矸石电厂工程2号机组超声波检验作业指导书编码3492020000-01006324-4512-2000000000007-0001-10CODE发布: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Issued By:Zhejiang Thermal Power Construction Company目录一、编制目的 (2)二、部件和检验概况 (2)三、适用范围 (2)四、检验人员 (2)五、检验仪器 (2)六、超声波检验 (3)七、安全措施 (6)八、其他 (7)九、编写依据 (7)十、附录 (8)十一、超声波检验质量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一、编制目的对山西京玉2×300MW煤矸石电厂工程2号机组现场施工的钢熔化焊焊缝进行手工超声波探伤,加强管道焊缝质量监控,确保整台机组安全、优质、高效地移交并投入运行,为山西京玉2×300MW煤矸石电厂工程2号机组争创精品工程服务。
二、部件和检验概况主机设备锅炉为上海锅炉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自然循环、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封闭岛式布置、全钢架悬吊结构、汽包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汽轮机为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300MW汽轮机,汽轮机为亚临界蒸汽参数、一次再热、单轴三缸双排汽、直接空冷凝汽式机组。
发电机为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和制造的300MW水氢氢冷却汽轮发电机,采用静态励磁。
整台机组锅炉本体部分共有安装焊口约26000只,其中水冷系统约5480只,省煤器系统约4300只,再热器系统约6200只,过热器系统约10000只;汽机部分共有安装焊口约3000只。
主要管道材质15CrMoG、12Cr1MoVG、20G、SA106C、SA213-T91、SA210C等。
主要管道规格Φ32×8、Φ42×5.5、Φ45×5.5、Φ51×5、Φ51×7、Φ51×7.5、Φ60×4.5、Φ60×7.5、Φ60×8、Φ63.5×8、Φ76×6、Φ76×6、Φ133×12、Φ133×16、Φ168×16、Φ219×20、Φ236×20、Φ273×45、Φ324×25.2、Φ324×50、Φ324×65、Φ406.4×52、Φ457×30等。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主要工程量 (2)4.作业条件 (3)5.作业方案 (7)6.QA检查单 (28)7.强制性条文执行内容 (29)8.质量控制措施 (29)9.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和施工安全风险控制计划 (30)10.绿色施工措施 (34)11.应急保障措施 (34)12.反馈单 (36)13.《作业指导书》变更单 (37)14.附件 (38)1. 编制依据1。
1《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波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11345—20131。
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NB/T47013。
3—20151.3《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20121.4《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20091。
5《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121。
6《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1。
7《高温紧固螺栓超声波检验技术导则》DL/T694-20121.8《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DL/T439-20061。
9《汽轮发电机合金轴瓦超声波检测》DL/T297—20111。
10《火力发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2013年版)1.11《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上海电力安装第二工程公司金属试验中心1。
12业主和安装单位的技术协议施工合同2.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建设规模及地点宁夏国华宁东发电厂二期2×660MW扩建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所辖灵武市境内,宁东煤炭基地腹地。
是在神华宁夏国华宁东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扩建端预留场地上建设,属扩建性质。
国华宁东电厂位于灵武市东南约48km处的马家滩镇北边,南距马家滩镇约4km,北距红柳矿井工业场地约1km,西距麦垛山矿井工业场地约3km,厂址区域属于宁东缓坡丘陵地貌,地势高而开阔,土地荒芜,植被稀疏,沙化严重,地表为黄土状粉土;厂区地形由北向南倾斜,地面自然标高在1440~1450m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目录1 目的2 适用范围3 引用标准4 检测准备4.1 工艺准备4.2 检测作业人员4.3 检测设备与器材4.4 作业条件5 检测实施5.1 检测控制流程图5.2 钢板超声波检测5.3 锻件超声波检测5.4 无缝钢管超声波检测5.5 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5.6 平板对接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5.7 管座角焊缝的检测5.8 T型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5.9 钢制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5.10 中厚壁管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5.11 中小径薄壁管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5.12 高压螺栓件的超声检测5.13 例外情况的处理方法6 质量检查6.1 质量检查要求和方法6.2 质量检验标准6.3 质量控制点6.4 质量记录6.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7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8 超声检测工作程序流程见图9 超声检测工艺卡(样表)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规范超声波检测工作,保证超声波检测的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2.1 适用于4—300mm板厚的压力容器和锅炉的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
包括了用A型探伤仪按照脉冲回波技术手工检测全焊透焊缝、钢结构、其他设备及其原材料、零部件的超声波检测和材料的实施2.2 不适用于铸钢以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超声波探伤,不适用于外径∠250mm或内外径之比∠80%的纵向焊缝探伤。
2.3 本作业指导书与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3 引用标准3.1 GB50273 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2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3.3 GB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4 GB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5 GB/T15830钢制管道对接环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析3.6 GB/T 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3.7 DL/T821-200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检验技术规程》3.8 DL/T439-2006《火力发电厂高温紧固件技术导则》3.9 GB/T5777 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3.10 SY/T4109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3.11 工业锅炉T型接头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规定3.12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13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14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3.15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4 检测准备4.1 工艺准备4.1.1 检测方案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以及本工艺规程未包括的超声波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超声检测方案(或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
超声检测方案由UT-Ⅱ级以上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4.1.2 检测工艺卡检测前应编制检测工艺卡。
检测工艺卡由UT-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现场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批准。
4.2 检测作业人员4.2.1超声检测应由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取得超声检测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检测人员担任。
4.2.2 Ⅰ级人员应在Ⅱ级或Ⅲ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超声检测操作和记录。
Ⅱ级或Ⅲ级人员有权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签发检测报告。
4.2.3 检测人员的视力应符合有关检测标准的要求。
4.3 检测设备与器材4.3.1仪器1)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MHz~10MHz2)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3)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增益),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4)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5)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6)探伤仪的性能核对探伤仪应根据给定的项目核对,应开始使用时每3个月核查,结果不满足规定的性能时,探伤仪不能使用。
4.3.2 探头4.3.2.1 直探头1)晶片有效面积一般不应大于50mm2,且任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25mm。
2)频率为2~5 MHz。
4.3.2.2 斜探头1)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2)实际的角度K值、前沿距离应在检验调校时检查和确认并且记录在检测报告上。
4.3.3超声波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1)在达到所探公件的最大检测深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大于或等于10dB。
2)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
3)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对于频率为5 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而知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 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而知大于15MM。
4)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 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 dB。
5)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ZB J04 001和ZB Y231的规定进行测试。
4.3.4 耦合剂应采用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的耦合剂,如机油、化学浆糊、甘油和水等。
4.4 作业条件4.4.1 工件表面准备4.4.1.1 探头移动区范围内应清除飞溅、焊疤、焊渣、氧化皮等,且表面粗糙度应为Ra≤⒍3μm。
4.4.1.2 被检工件的表面质量应由委托单位的质量检查人员检验合格并在检测委托单上签字认可。
检测人员操作前应对工件的表面质量进行复核,当表面质量不符合检测要求时,应在委托单上注明原因,退回委托单位进行表面修整,直至符合检测要求。
4.4.2 检测时机4.4.2.1 锻件的检测原则上应安排在热处理后,孔、台等结构机加工前进行。
4.4.2.2 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一般在焊接完成后进行。
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质,应在焊接完成24h以后进行检测操作。
4.4.2.3 电渣焊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应在正火处理后进行。
4.4.3 设施与环境4.4.3.1 容器内作业时,应采取有效通风设施,保证通风良好。
4.4.3.2 夜晚现场检测或容器内检测操作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保证良好的照明条件。
5 检测实施5.1 检测控制流程图5.2.1 适用范围本节适用于板厚6-250mm的碳素钢、低合金钢板材的超声波检测。
奥氏体钢板材、镍及镍合金板材以及双相不锈钢板材的超声波检测,也可参照本条执行。
5.2.2 检测器材5.2.2.1 探头钢板厚度为6-20mm时,选用双晶直探头,公称频率为5MHz,晶片面积不少于150mm2 ;钢板厚度大于20mm-40mm时,选用单晶直探头,公称频率为5MHz,圆晶片直径为14-20mm;钢板厚度大于40mm-250mm 时,选用单晶直探头,公称频率为2.5MHz,圆晶片直径为20-25mm。
5.2.2.2 试块⑴用双晶直探头检测壁厚小于或等于20mm的钢板时,采用JB/T47304规定的CB-I试块。
⑵用单晶直探头检测壁厚大于20mm的钢板时,采用JB/T4730规定的CBⅡ试块,试块的厚度应与被检钢板的厚度相近。
5.2.3 工艺参数5.2.3.1 检测频率钢板厚度大于40mm时,检测频率为2.5MHz;钢板厚度小于或等于40mm时检测频率为5MHz。
5.2.3.2 扫描时基线调节钢板厚度小于或等于20mm时,应使荧光屏出现5次底波,壁厚大于或等于20mm时,应使荧光屏出现至少2次底波。
5.2.3.3 基准灵敏度:⑴板厚不大于20mm时,用CBⅠ试块将与工件等厚部位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10dB 作为基准灵敏度。
⑵板厚大于20mm时,应将CBⅡ试块φ5平底孔第一次反射波高调整到满刻度的50%作为基准灵敏度。
⑶板厚不小于探头的三倍近场区时,也可取钢板无缺陷完好部位的第一次底波来校准灵敏度,其结果应与5.2.3.3⑵的要求相一致。
5.2.3.4 表面补偿⑴应用灵敏度试块与检测的等厚钢扳(无缺陷部位)测定其表面补偿。
⑵测定方法:将探头分别放置在灵敏度试块上和等厚钢扳(无缺陷部位)部位,将第一次反射底波调整到相同波高,分别读出两次测试的衰减器(增益)的数值,其差值即为表面补偿分贝值。
⑶用钢板无缺陷完好部位的第一次底波来校准灵敏度时,无需表面补偿。
5.2.3.5 检测面:钢板的任一轧制表面,若检测人员认为需要或设计上有要求时,也可选钢板的上、下两轧制表面分别进行检测。
5.2.3.6 耦合方式:直接接触法。
5.2.3.7 验收标准: 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应按JB/T4730标准进行评定验收。
5.2.4 检测操作5.2.4.1 连接仪器和探头,在试块上调节探伤灵敏度。
5.2.4.2 在工件上涂布耦合剂,探头沿垂直于钢板的压延方向作间距为100mm的平行线扫查。
坡口两侧50mm(板厚超过100mm时,以板厚的一半为准)内作100%扫查。
5.2.4.3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
当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扫查时,不受此限。
做100%扫查时探头每次扫查的覆盖范围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5.2.5 缺陷的测定与记录5.2.5.1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下列三种情况之一即作为缺陷:⑴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大于或等于满刻度的50%,即F1≥50%。
⑵当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未达到满刻度,此时,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之比大于或等于50%,即B1<100%,而F1/B1≥50%。
⑶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高低于满刻度的50%,即B1<50%。
5.2.5.2 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的测定方法⑴检出缺陷后,应在它的周围继续进行检测,以确定缺陷的范围。
⑵用双晶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时,探头的移动方向应与探头的隔声层相垂直,并使缺陷波下降到基准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高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
此时,探头中心的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⑶用单直探头确定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使缺陷波第一次反射波高下降到基准灵敏度条件下荧光屏满刻度的25%或使缺陷第一次反射波与底面第一次反射波高之比为50%。
此时,探头中心的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以较严重者为准。
⑷确定5.2.5.1 ⑶中缺陷的边界范围或指示长度时,移动探头(单直探头或双直探头)使底面第一次反射波升高到荧光屏满刻度的50%。
此时探头中心移动距离即为缺陷的指示长度,探头中心点即为缺陷的边界点。
⑸当板厚较薄,确需采用第二次缺陷波和第二次底波来评定缺陷时,基准灵敏度应以相应的第二次反射波来校准。
5.2.5.3 检测时应记录缺陷反射波情况,缺陷指示长度或指示面积,并绘制缺陷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