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年级语文古诗文言文整理

合集下载

七年级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七年级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七年级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一、《论语》节选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五、《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六、《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八、《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十、《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十一、《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十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十三、《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十四、《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十五、《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初中七年级学生必背的,它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体会其中的意境与哲理。

七年级古文大全必背

七年级古文大全必背

七年级古诗文必背古诗1. 《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归雁洛阳边。

3.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龟虽寿》作者: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 《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7. 《木兰辞》(节选)作者: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8.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 《泊秦淮》作者: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初中语文 7-9年级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初中语文 7-9年级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初中语文7-9年级汇总必背课文古诗词+文言文姓名:班级:七年级上册1、第1课《春》12、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次北固山下》2——《天净沙·秋思》2 3、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咏雪》2———《陈太丘与友期行》34、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5、第11课《论语》十二章36、课外古诗词诵读4——《峨眉山月歌》4———《江南逢李龟年》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夜上受降城闻笛》57、第12课《纪念白求恩》58、第15课《诫子书》59、第20课《天上的街市》6——《秋夕》6——《七夕》6——《鹊桥仙》6 10、第22课寓言四则6———《穿井得一人》6——《杞人忧天》7 11、课外古诗词诵读7——《秋词(其一)》7——《夜雨寄北》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潼关》8七年级下册1、第4课《孙权劝学》92、第9课《木兰诗》93、第13课《卖油翁》104、古诗词诵读10——《竹里馆》10——《春夜洛城闻笛》10——《逢入京使》11——《晚春》11 5、第17课短文两篇1——《陋室铭》1——《爱莲说》1 6、第20课国外诗二首1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2——《未选择的路》12 7、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13——《登幽州台歌》12——《望岳》13——《登飞来峰》13——《游山西村》13——《己亥杂诗》其五14 8、课外古诗词诵读14———《泊秦淮》14——《贾生》1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14——《约客》14八年级上册1、第10课《三峡》152、第11课短文二篇15——《答谢中书书》15——《记承天寺夜游》153、第12课《与朱元思书》164、第13课唐诗五首16——《野望》16——《黄鹤楼》17——《使至塞上》17——《渡荆门送别》17——《钱塘湖春行》17 5、课外古诗词诵读18——《庭中有奇树》18——《龟虽寿》18———《赠从弟》18——《梁甫行》186、第15课《白杨礼赞》197、第23课《孟子》三章1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9——《富贵不能淫》2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8、第24课《愚公移山》209、第26课诗词五首20—《饮酒》21——《春望》21——《雁门太守行》2——《赤壁》2——《渔家傲》22 10、课外古诗词诵读2——《月夜》23——《浣溪沙》23——《采桑子》23——《相见欢》23——《如梦令》23八年级下册1、第2课《回延安》252、第9课《桃花源记》263、第10课《小石潭记》274、地11课《核舟记》275、第12课《诗经》二首28——《关雎》28———《兼葭》29 6、课外古诗词诵读29——《式微》29—《子衿》2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0 7、第21课《庄子》二则30——《北冥有鱼》30——《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30 8、第22课《礼记》二则31——《虽有嘉肴》31——《大道之行也》319、第23课《马说》3110、第24课《唐诗三首》32——《石壕吏》3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2——《卖炭翁》3 11、课外古诗词诵读3———《题破山寺后禅院》3———《送友人》3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4———《卜算子·咏梅》34九年级上册1、第1课《沁园春·雪》352、第11课《岳阳楼记》353、第12课《醉翁亭记》364、第13课《湖心亭看雪》375、第14课诗词三首38——《行路难(其一)》3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8——《水调歌头》38 6、课外古诗词诵读39——《月夜忆舍弟》39——《长沙过贾谊宅》39——《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9——《商山早行》39 7、课外古诗词诵读40——《咸阳城东楼》40——《无题》40——《行香子》40——《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1九年级下册1、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422、第2课《梅岭三章》423、第9课《鱼我所欲也》434、地10课《唐雎不辱使命》45、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456、第12课《词四首》46——《渔家傲·秋思》46——《江城子·密州出猎》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6——《满江红》47 7、课外古诗词诵读47——《定风波》47——《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4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48——《浣溪沙》488、第13课《谈读书》489、第20课《曹刿论战》4910、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4911、第22课《陈涉世家》5012、第23课《出师表》5213、第24课诗词曲五首53———《十五从军征》5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54——《过零丁洋》54——《山坡羊·潼关怀古》54 14、课外古诗词诵读5——《南安军》55——《别云间》55——《山坡羊·骊山怀古》5——《朝天子·咏喇叭》5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文字素材-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文字素材-长春版

唐诗五首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代表作, 是王勃在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

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 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 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做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

“同是宦游人”的赠别, 心情本来是复杂的, 但诗人用“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这样开朗壮阔的诗句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 变悲凉为豪放, 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抱负。

这首诗与一般送别诗迥然不同的是, 它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开篇写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 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情厚谊。

接着对友人进行劝慰:彼此处境相同, 感情一致。

之后进一步宽慰友人, 使对方不因和挚友分别而感到孤凄。

虽然天各一方, 只要朋友知心, 保持着真挚的友情, 就好像近在咫尺。

这就使人心胸开阔, 一扫离愁别绪。

最后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态, 语壮而情深,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全诗情调高昂, 气象开阔。

这首诗给初唐的诗坛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气息。

这种精神发展下去便直接影响了“盛唐气象”的产生。

2.《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燕昭王所筑蓟丘黄金台, 亦称蓟北楼。

蓟丘, 唐时属幽州, 故称幽州台。

这是一首怀古短诗, 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悲怆慷慨的情绪。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意思是说:向前看, 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 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想起宇宙茫茫, 天长地久, 我却生不逢时, 不由得独自伤心流泪。

旧时代, 有许多骚人迁客与诗人遭遇相似, 因而诗人失意的寂寞、苦闷、悲哀, 获得了广泛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的艺术魅力远不止于能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而且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诗篇所描绘的意境极其壮阔:旷野无边, 天宇茫茫;而于这高天阔地之间, 荒台之上, 却有一人仰天叹息, 怆然流涕。

这就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 宇宙是多么的浩荡, 而个人是多么的渺小。

长春版语文七年下 字词古诗复习重点

长春版语文七年下 字词古诗复习重点

长春版语文七年下字词古诗复习重点
拮据栈桥恐怖糟蹋流氓无赖赔偿拟定
覆盖牡蛎褴褛端详恭维阔绰煞白张皇
狼狈嘟囔拖累倒霉挨近诧异凝神喷嚏
犯禁嘟哝唾沫窘迫胆怯哭丧赔罪沾染
信步磨蹭孵蛋称职臀部裂缝幼稚戳破
蜷缩身躯衔接旋转颈部费力胚胎僵直
逐渐平衡分辨稀疏黏住薄膜覆住一绺
逆着摩擦松弛细腻揽到问候冥想嘶哑
幼稚离巢急促搁在瞌睡乖巧狩猎蹩脚
排斥领域预期奠基荨麻
战战兢兢祸不单行分文不值为期不远与日俱增
第1页
毫无疑义郑重其事莫名其妙狼狈不

惶惶不安
大庭广众可怜兮兮全神贯注撕心裂

声嘶力竭
心力交瘁孜孜不倦亦步亦趋心神不

感动莫名
无济于事
古诗默写:
《遣怀》《望江南》《锦瑟》《无题》《乐游原》《夜雨寄北》《无题》《晚晴》《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教材《词曲五首》
理性默写:
《三峡》《浣溪沙》《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课内文言文 10分:
《马说》、《湖心亭看雪》选一个
课外文言文 5分:
现代文阅读:写人记事的短文
名著:《水浒》 41-80回
作文:写人记事
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三峡》复习 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三峡》复习 长春版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三峡》一、文学常识1.《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本文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是《水经》,他以此为纲,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语音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乘奔御风(yù)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林寒涧肃(sù)属.引凄异(zhǔ)三.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四.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认为)②能以径寸之木(用)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②不知天上宫阙(宫殿)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五.重点词语解释。

1.略无阙处略无:毫无。

略,几乎。

“阙”通“缺”,空缺。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3.重岩叠嶂:[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4.至于夏水襄陵:[襄(xiāng)]漫上。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6.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宣]传达。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8.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白色。

[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回]回旋。

9.绝巘多生怪柏:[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10.飞漱其间:[漱(shù)]冲刷。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

二十
记 •铭•说•志四篇
小石潭记(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1)隔篁竹 (2)水尤 清冽 (3)为坻 (4)为嵁 (5)蒙
络 摇 缀 (6)参差 披拂 (7)佁然不动 (8)俶尔远逝 (9) 往来翕忽 怆幽 邃 (10)斗折蛇行 (13)隶而从者 (11)其岸势犬牙 差互 (12)悄
陋室铭(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1)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 (4)阅金经 (5) (7)何陋之有
无案牍之劳形 (6)南阳诸葛庐
爱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周敦颐)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哲学家,谥号“元公” 。著有《太极 图说》 、 《通书》等。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 清涟而不妖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花之隐逸者也 (6)陶后鲜有闻 (7) 宜乎众矣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实词
十六 《论语》八则
(1) 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4)人 不知而不愠 (5)不亦君子乎 (6)学而不思则罔 (7)思而不
学则殆 (8) 诲汝知之乎 (9) 是知也 (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1)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 吾日三省吾身 (13) 为人谋而不忠乎 (14)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15)传不习乎 (16)不患人之不己知 (17) 择其善者而从之 (18)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

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原文+译文)以下是一份七年级文言文古诗大全,包括原文和译文。

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流畅易读。

一、《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太阳按照山势的起伏落下,黄河奔流入海。

如果想看得更远,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二、《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阳光照在香炉上,紫色的烟雾升腾,远远望见瀑布挂在山前。

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仿佛银河从九天坠落。

三、《长恨歌》 - 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直译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7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2]。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tiǎo)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sài)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dì)卢飞快,弓如霹雳弦(xián)惊。

了(liǎo)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木兰诗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â 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wâ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âi)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ïng)机,关山度若飞。

朔(shuî)气传金柝(tuî),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î huî)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zhuï)我旧时裳(cháng)。

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贴(tiē)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ã)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盘古开天辟地天地浑沌如鸡子。

盘古生在其中。

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

神于天。

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

地日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

地数极深。

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后乃有三皇。

首生盘古。

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

声为雷霆。

左眼为日。

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血液为江河。

筋脉为地里。

肌肉为田土。

发为星辰。

皮肤为草木。

齿骨为金石。

精髓为珠玉。

汗流为雨泽。

身之诸虫。

因风所感。

化为黎甿。

女娲补天(文言文版)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精卫填海原文: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操干戚以舞。

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①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④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⑤杀鲧于羽郊⑥。

鲧复⑦生禹,帝乃命禹卒⑧布⑨土以定九州岛。

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

谓涂山氏曰:“欲饷⑧,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⑨,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

至嵩高山⑩下,化为石,方生启。

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âi)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jiàn)小潭,水尤清冽(liâ)。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î)摇缀(zhuì),参差(cēn 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shù)己,曰奉壹(yī)。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⑪(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爱莲说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寒花葬志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