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婴同室混合喂养和纯母乳喂养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体质量影响分析

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体质量影响分析

【】 赵 卡冰 , 3 王永 华, 郭荣斌 , 食管运动功 能与酸反流的关 系 等.
及 对 食管 炎 发生 的影 响 . 解放 军 医学 杂 志 ,20 , 8 1 ) 0 3 2 (0 :
91 91 . 7. 9
【] S guaT,1 aikK,ktyr M ,e a. eai si e en 4 nir w kf i o oi o t1 R l o hp bt e tn w
2 结 果
31 分娩前母乳 喂养 宣教 : . 由产前门诊和责任护士 向每一位
孕妇发放母乳喂养宣传材料 ;每 日通过有线音 响宣 -t 1 乳喂 4r r 养 的重要性及具体 措施 。 母婴同室 , 按需哺乳的可促进乳汁分 泌, 保持足够的母乳 , 加母婴感情 。 增 另外 , 向每位孕妇及陪 同 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 。 32 分 娩前母乳 喂养 的具体措施 : . 进入 待产室后 , 护士应 该 再次 向孕妇宣 丐 乳 喂养 的重要性 , 1f -r  ̄l 同时为孕妇清洗乳房 , 为 哺乳做好准备工作。 33 分娩时母乳 喂养 的具体措施 :新生儿脐部处理完后 , . 进

2 食管动力障碍组 :4 - 3 5 例患者 l 例 (5 9 3%)有食 管炎 , 3 5
例 (5 6 %)无食管炎 ;6例食管 动力正常组有 9例 (5 有 2 3 %) R ,7 (5 无食管炎 。 E 1 例 6 %)
3 讨 论
致。
自 16 9 5年 Osn和 Shoe 首 次报道 G R l e clgl m E D与食 管动 力障碍有关 以来 , 二者 的关 系成为近年研究热点 。 目前普遍 接受 的 G R E D食管 动力障碍 系 L S功能不全 和短暂 性 L S E E 松弛( L s 嘲 L S功能不全和短暂性 L S T E R) 。 E E 松弛 为食管酸暴 露提供了前提条件 , 但食 管黏膜是否损伤则 与酸 反流后食管 能否及 时进行 酸清除有直接关系 。研究表 明 , 管动力障碍 食

母乳喂养现状综述

母乳喂养现状综述
4 母乳喂养率低的原因 调查显示,导致我国母乳喂养率不高
的原因可归纳为三类,即身体健康因素、 心理因素以及母乳喂养知识欠缺。除产妇 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的疾病时不适合给婴儿哺乳外,心理因素 或者母乳喂养知识欠缺者都应积极进行 母乳喂养的尝试。部分80后的年轻妈妈产 后急于恢复身材,认为母乳喂养会导致身 材走样而拒绝母乳喂养。还有一部分因工 作或其他因素导致压力过大,泌乳不足,不 能正常进行母乳喂养。部分产妇缺乏母乳喂 养的经验,哺乳认识不足或者哺乳姿势方法 不正确都导致产妇不愿意进行母乳喂养。
疼痛和皸裂。
3 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 3.1 婴儿患病,当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半 乳糖血症、乳糖不耐受、枫糖尿病苯酮尿 症、唇腭裂患儿不宜哺乳。 3.2 产妇患病
各种传染病急性期,活动期,开 放性肺结核,肺炎急性期,艾滋病人和 HIV携带者,疱疹病毒,乙肝产妇初乳 HbeAg(+),产妇初乳HBV-DNA(+)、血 清大三阳(+)者。
5 母乳喂养的好处 母乳喂养能增加母子之间的身体接
触与交流,有利于母子感情的增强;同时,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比配方奶粉
更容易消化,且能提供婴儿所需要的所有 营养。另外,母乳喂养有利于母亲的产后 恢复。婴儿的不断吮吸可以促进产妇的子 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恶露排出和 子宫复旧;可以抑制排卵的作用,延缓月 经复潮,推迟再受孕时间;可以加速体内 孕期堆积的脂肪减少,有利于早日恢复体 形。总之,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对婴儿和 产妇都有很大的益处。
养比例下降到45%以下,而配方奶喂养的比例超过25%。对年龄超过1岁的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比例下降到35%以下,而配方奶喂
养的比例超过45%。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母乳 喂养

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有讲究,妈妈一定要了解

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有讲究,妈妈一定要了解

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有讲究,妈妈一定要了解母乳不足或或母亲不适合哺乳的就应该采用混合喂养或者人工喂养,人工喂养除不完全具备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外,还有其他的缺点,,如婴儿由于吸允橡胶奶嘴,其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母乳喂养,如再次母乳喂养时,宝宝会发生乳头错觉,有拒奶、烦躁等现象,造成母乳喂养的困难,这在混合喂养的婴儿身上表现得很明显。

因此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时,除要在喂养的食品上讲究营养成分适合婴儿发育所需,还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婴儿混合喂养,每次应该先吃母乳,约10分钟后再加喂其他的代乳品。

母乳和其他奶类要间隔喂,成交替喂。

一天应该只喂1~2次其他奶类或代乳品,其余全部喂母乳。

2、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都必须做好奶具的消毒。

3、配奶时要注意卫生,要先把手洗干净。

消过毒的奶,要用漏斗分装在瓶内,用消毒巾盖好,最好放在10℃以下的地方保存,吃时用开水温热即可。

4、喂奶时温度要合适,喂前需要将奶滴在手背上试试温度,以不感到烫也不感到凉为最好。

5、奶嘴孔的大小要合适,在奶嘴上扎上1~2个孔,以孩子在10~15吃完为宜。

喂奶时要注意将奶汁充满奶嘴,以免孩子吸入空气造成溢奶。

6、每次喂奶要适量。

一般认为孩子要吃多少就是宝宝的需要量。

一天总乳量计算为:新生儿一日乳量约等于体重的1/5;2~4个月为1/6;6个月为七分之一;7~12个月为八分之一。

喂养新生儿要用2:1的奶喝水,2~4周要用3:1的奶和水,1个月后可以喂4:1的奶和水或全奶。

7、奶粉的调配,按重量1:8配,即1份奶粉8份水,这样相当于全奶。

8、要注意婴儿大小便的情况,糖少、蛋白质多,大便干燥,尿量少而发黄;糖多则大便有泡沫或酸味。

了解大小便的情况,有利于喂养的调配。

9、在补喂或喂牛奶、羊奶或其他代乳品以补充母乳不足的同时,还应及时添加辅食。

一般情况4~6个月的宝宝就可以逐渐添加辅食了。

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的比较与选择

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的比较与选择
逐渐减少配方奶量
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可以逐渐减少 配方奶的用量,以帮助宝宝适应不 同的生长阶段。
混合喂养的频率与时间安排
频率
混合喂养的频率应该根据宝宝的实际需要来确定,一般建议 每天喂食8-12次。
时间
每次喂食的时间应该在宝宝清醒且心情愉快时进行,避免在 哭闹或过度疲劳时喂食。
混合喂养的辅助工具与技术
小华是一位新手妈妈,她坚定地选择了母乳喂养。在月子里,她遇到了很多困难 ,如乳汁不足、宝宝吸吮姿势不正确等。但她不断学习、尝试,坚持让宝宝吸吮 ,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母乳喂养。
案例二
小李的宝宝刚出生时,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经过深思熟虑, 小李决定采用混合喂养的方式,同时选择了一款适合宝宝的配方奶,并坚持每天 喂食。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宝宝健康成长。
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 的比较与选择
目录
CONTENTS
• 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概述 • 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的比较 • 母乳喂养的技巧与方法 • 混合喂养的技巧与方法 • 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的案例分析 • 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的未来展望
01 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概述
定义与特点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指母亲直接用乳房为宝宝 提供乳汁,同时提供温暖和亲密的接 触。这是一种自然、安全、健康、经 济、方便的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需要购买哺乳用品,如吸奶 器、储奶袋等,这也会增加经济成本 。
03 母乳喂养的技巧与方法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
01
02
03
摇篮式
适用于新生儿和早产儿, 母亲将宝宝的头和身体抱 在胸前,头与身体呈一条 直线。
交叉式
母亲将宝宝的头枕在手臂 上,身体斜
母亲侧卧,将宝宝的头枕 在母亲的手臂上,身体与 母亲的身体呈一条直线。

0~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调查分析报告

0~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调查分析报告
的比例呈 递增 趋势 。
使母 亲 对母 乳喂 养有 充分 的精神 准备 和 足够 的信心 l 。② 新 生 儿 出生半 小时 开始 哺乳 , 让 母 亲与 婴儿 多接触 , 实 行母 婴 同室 , 多 吸 吮乳头 , 鼓励 按需 哺乳 。 ③ 社 区医 生在 产后访 视 时 , 进 一步 直传 指 导母乳 喂 养 , 纠正 不 正确 喂 养方 式 和 哺乳 姿势 , 及 时 解决 在 喂 养 中遇 到的一 些 问题 。并 指导 母亲 摄入 合理 均衡 的 营养 物质 、 睡 眠 充足 、 心情愉 快[ 3 1 。 ④ 提倡 自然 分娩 , 降低 刮宫 产率 。 对 剖宫 产 的产 妇给予 心理 指导 , 克服 伤 口疼痛 , 建立 母乳 喂养 的信 心 。 ⑤严 格 控 制代乳 品 的使用 , 自觉奶 水 不足 的 , 要 增加 吸 吮次数 , 多喝 汤汁 类 食物 , 按 摩乳 房 , 增 加 哺乳信 心 。 ⑥ 家庭 成员对 母 乳喂 母 乳 喂养关 系 :接 受过 健康 教育 的母 乳喂 养 参考 文献 率为 8 2 %( 1 2 3 / 1 5 0 ) , 未接 受过 健康 教育 的母乳 喂养 率 为 4 6 %( 2 3 / 【 l 】 吴光驰 . 儿 童 营养 与 生长发 育【 M 1 . 第l 版, 中 国协和 医科 大 学 出 2 01 0 : 1 4 . 5 0 ) 。接 受 健 康 教 育 的母 乳 喂 养率 明 显高 于 未 接 受健 康 教 育 者 版 社 . ( P < 0 . 0 5 ) 。 『 2 1 戴耀 华. 婴 幼 儿喂 养 全 球 策 略 【 J 1 . 中 国儿 童 保 健 杂 志 , 2 0 0 7 , 1 5 6 ) : 5 6 7 — 5 6 8 . 3 _ 2 分 娩方 式 与母乳 喂 养关 系 : 自然分 娩 者母 乳 喂养率 为 8 4 . 5 1 % ( 【 3 ] 霍凤 玲 , 龙 书 勤. 影 响社 区婴 儿母 乳喂 养 因素 及 对 策l J l _ 职业与 天津武 清区黄 庄医 院妇产科 ( 3 0 1 7 0 0 )

新生儿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

新生儿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

新生儿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
新生儿混合喂养是指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结合起来进行喂养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同时也给妈妈们一定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但是,混合喂养也需要注意一些正确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妈妈们要确保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的比例是合适的。

根据宝宝的需求和妈妈的情况,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

比如,可以在白天的时候进行母乳喂养,晚上的时候给宝宝喝配方奶,这样能够保证宝宝在夜间能够有足够的饱腹感,从而有一个比较好的睡眠质量。

其次,妈妈们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健康和营养。

母乳喂养需要妈妈们有足够的营养和体力,所以在混合喂养的同时,妈妈们也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饮食和休息,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母乳分泌和体力来照顾宝宝。

最后,要根据宝宝的情况和需求来调整混合喂养的比例和方式。

宝宝可能会有不同的对母乳和配方奶的需求,妈妈们要根据宝宝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呵护。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研究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研究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研究作者:杨会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究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以及配方奶喂养三种不同的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11例早产儿(出生胎龄0.05),2、3、6月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6月后,观察组早产儿的 Hb与ALP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喂养方式;早产儿;体重;体格发育指标;生化指标近些年来,随着妇产科新生儿救治技术的不断提升,当前世界范围内早产儿的存活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在7%-9%左右,且呈现出逐渐上涨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采取哪一干扰措施来为早产儿提供足够的营养,促进其身体发育,训临床医疗工作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院就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111例,纳入标准为:出生胎龄0.05)。

早产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已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研究方法观察组采用母乳喂养的方法,即在出生6个月内,全部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不给予其他食物和饮品。

对照组中采取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初始量结合早产儿体重指定,每天控制在5-50ml/kg,若患儿喂养耐受,可根据生命体征变化每天增加喂养10-20m/kg,直至足量喂养;随着患儿的体重增长变化,喂养量逐渐增加至160-180ml/kg;对于采取混合喂养的患儿,可根据母乳量适当降低配方奶比例,至患儿足量喂养即可。

1.3观察指标分别在两组早产儿出生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时间,记录其体质量、身高、头围等体格指数的数据,以及Hb和ALP等生化指标数据,并对两组早产儿的同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以SPSS 22.0软件作为工具对两组早产儿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全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儿科母乳喂养实训报告总结

儿科母乳喂养实训报告总结

一、前言母乳喂养是婴儿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营养来源,也是我国卫生部门大力推广的婴幼儿喂养方式。

为了提高我自身在儿科母乳喂养方面的专业素养,近期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儿科母乳喂养实训。

现将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母乳喂养的理论知识实训期间,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包括母乳的营养成分、母乳的分泌机制、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技巧等。

通过学习,我对母乳喂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成长、降低婴幼儿疾病发生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母乳喂养的临床实践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儿科病房的母乳喂养指导工作,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专业、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1)评估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包括乳汁分泌量、婴儿吸吮情况等。

(2)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婴儿的含接姿势。

(3)针对产妇和婴儿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乳头疼痛、婴儿吸吮困难等。

(4)教授产妇如何保持乳房卫生,预防乳腺炎等疾病。

(5)解答产妇和家属关于母乳喂养的各种疑问,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3. 母乳喂养的个案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病例进行个案分析,深入了解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分析,我们掌握了以下要点:(1)早产儿母乳喂养: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产生并发症。

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而言,不仅提供营养,还能提高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职场妈妈母乳喂养:职场妈妈由于工作繁忙,可能面临乳汁分泌不足、无法按时哺乳等问题。

通过科学的方法,如定时吸乳、保持乳房卫生等,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3)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的对比:母乳喂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提高婴儿免疫力、降低婴幼儿疾病发生率等。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母亲患有严重疾病、婴儿过敏等,可考虑配方奶喂养。

三、实训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实训,我对儿科母乳喂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母婴同室混合喂养和纯母乳喂养
的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喂养和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把出生3天的新生儿792例随机分为两组,482例为混合母乳喂养,310例为纯母乳喂养。

结果混合喂养组的新生儿常见病的发病率低。

结论出生3天内的新生儿混合喂养,采取合理的喂养方式,才能降低新生儿常见病的发生。

【关键词】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脱水热
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提倡的科学育儿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本措施,已被广大产妇所接受,实行24h母婴同室是促进母乳喂养的有效措施。

尽管这样,产妇泌乳也要有一个过程,如果在此时段,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mmol/L,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测新生儿体温38.5℃,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试喂糖水或白开水,若体温在短时间内下降到正常,则诊断为脱水热;血糖低于1.7mmol/L,则诊断为低血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本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79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混合喂养组482例,纯母乳喂养组310例,全是出生3天后的新生儿。

1.2 方法混合喂养组出生3天内的新生儿每次喂养时,首先不喂母乳,若因母乳不够再加喂糖水或配方奶;纯母乳喂养组出生3天内的新生儿每次只喂母乳,不添加任何代乳品或水,然后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观察。

目测有明显黄疸时,抽静脉血查胆红素降低其常见病的发病率。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常见病患病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常见病患病率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高胆红素血症、脱水热、低血糖的发生率经χ2检验表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01)
3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产妇真正泌乳是婴儿出生后12h开始的,24~48h有一过渡阶段。

即临产到生后12h后乳量突然增到50~60ml/次。

据以上资料可以看出,72h前如此少的奶量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入量不够,胎便排出延迟,增加肠肝循环对胆红素的吸收;入量不够,新生儿皮肤干燥,小便量少,哭闹造成脱水热。

若只吃母乳,不加喂糖水或其他代乳品,那么新生儿会因为出现很多病理情况而转入PICU造成母婴分离,反而会影响母乳喂养。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有分娩后精神紧张,院内睡眠不足及剖宫产手术的影响。

我们的调查中产妇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4.5h;睡眠时间和质量的下降直接导
致产妇的情绪不稳定,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症,进一步影响乳汁分泌。

伤口疼痛导致行动不便,无法自理照顾婴儿,加上婴儿因饥饿、排泄或其他原因频繁哭闹,如此,对因休息睡眠不好而烦躁不安的产妇无异于雪上加霜,更加对喂养新生儿产生信心不足和挫伤[1]。

在调查中,72%的产妇因夜间睡眠不好与频繁喂哺有关,于是导致了乳汁不足频繁喂哺,休息不好,情绪不稳定,乳汁分泌不足等一系列副反应[2];在剖宫产中有79%的产妇认为3天之内不能正常进食,自己无法分泌足够的乳汁,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这部分产妇的母乳喂养问题值得重视[3]。

据资料报道,正常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72h内有3.3%~16%发生低血糖,巨大儿、低体重儿、早产儿、剖宫产儿低血糖发生率达20.6%~36.9%,而且监测血糖,并要观察母亲的泌乳情况。

如盲目认为母婴同室,母乳量一定能够满足新生儿的需要则是脱离实际的、不科学的,母乳量足够与否需实行个体化观察,切忌教条执行。

本科采取个体化观察,若母乳不够,可以加喂糖水或配方奶,需要强调的是每次喂奶前必须先喂母乳,等3~4天后母乳大量分泌时,立即停喂代乳品,刺激乳汁分泌。

这样,不仅有利于母亲身体健康的恢复,还提高了母乳的喂养率。

【参考文献】
1 王丽雅,张翠玉,孙秀利.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中国医药导报,2008,(8):160.
2 刘爱东,翟凤英,赵丽芳.母乳喂养的研究现状.国外医
学·卫生分册,2004,(4):252.
3 董福海,祝春红,郭会平.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家庭护士,2008,(6):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