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赏析教案
幼儿园音乐赏析教案《小星星》

幼儿园音乐赏析教案《小星星》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小星星》的歌曲基本信息和歌词含义。
2.感受歌曲中明亮而轻快的旋律,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3.通过声音、手势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和律动感,增强儿童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二、教学准备1.歌曲《小星星》的录音或CD。
2.教师需要准备一份歌曲歌词的课件或者是画板。
3.准备音乐节奏配合的简单动作。
三、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在开始上课之前播放早晨的音乐或放学音乐,让孩子们进入音乐环境,也可以试着和孩子们唱一首简单的小歌曲,让孩子们放松心情,迎接新的学习。
2.欣赏歌曲,学习歌曲的基本信息和歌词含义第一步,老师播放歌曲《小星星》第二步,老师让孩子们说说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听听这首歌曲的前奏,指出歌曲中的主要乐器有哪些。
第三步,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听歌词○○○小星星,○○○照我来,我要去向那边山丘,在那里有个姑娘,○○○小星星,○○○请你告诉她,我的心儿一直为她跳动,快快地吧,○○○小星星,○○○照我来。
第四步,老师带领孩子们共同轻轻地合唱这首歌,并提醒孩子们在唱歌过程中注意歌曲的感觉。
3.进行歌曲的有声练习老师引导幼儿,用五音不全方式唱歌歌曲,然后引导孩子们一起唱4.音乐节奏的呈现第一步,老师通过打拍子的方式,让学生们跟随自己打拍子。
第二步,老师让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手,做一些简单的手势,比如在小腹以上的位置描绘一个圆圈,向左和向右移动手臂,抬起和放下手臂等等。
第三步,老师利用动态示范法,让孩子们在教学用招等级的前提下学习音乐动作。
5.巩固第一步,老师让学生们一个个为大家唱歌。
第二步,老师另选一两个歌手,让他们到教室前面表演歌曲。
6.结束语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自由歌唱的形式,以及与孩子的话谈,让孩子们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美好。
四、教学反思通过听、唱、看、动,幼儿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多彩,并在娱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和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八月桂花遍地开):经典作品赏析与表演指导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八月桂花遍地开):经典作品赏析与表演指导一、前言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情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而选择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更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重点介绍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中的经典作品《八月桂花遍地开》,并对其进行赏析与表演指导。
二、《八月桂花遍地开》概述《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闽南语歌曲,歌词讴歌了桂花开放的美景,传达了丰收和幸福的喜悦心情。
这首歌曲朗朗上口,歌词优美动听,适合幼儿园幼儿进行欣赏和学唱。
三、歌曲赏析1. 旋律优美动听《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曲调优美动人,具有浓厚的闽南风情。
轻快的节奏、欢快的旋律,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歌词情感真挚歌曲的歌词描绘了八月桂花盛开的美好景象,传达了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歌词简单易懂,真挚动人,能够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到喜悦和幸福的情感。
3. 表达方式多样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吟唱、手语、舞蹈等方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让他们充分参与到音乐表演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四、表演指导1. 歌曲的学唱在进行音乐欣赏的可以引导幼儿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通过简单明快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让幼儿在学唱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好。
2. 舞蹈表演可以结合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设计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让幼儿通过舞蹈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增强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和表演自信心。
3. 视觉美化在音乐欣赏和表演中,可以利用道具、布景等视觉元素,营造出八月桂花盛开的美好景象,为幼儿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一首优美动听的经典歌曲,其歌词真挚感人,适合幼儿园幼儿进行音乐欣赏和表演。
通过欣赏和表演这首歌曲,可以启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表演能力。
六、总结与回顾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中,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至关重要。
音乐教案赏析我的祖国

音乐教案赏析《我的祖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词曲作者对祖国深厚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我的祖国》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是一首表达对祖国热爱之情的歌曲。
歌曲采用了抒情和激昂的旋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歌词解析:通过分析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对祖国山河、历史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3. 旋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和抒情,了解歌曲的调式、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我的祖国》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唱: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 歌词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词,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4. 旋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分析歌曲的基本音乐要素。
5.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我的祖国》。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分析歌曲的基本音乐要素。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歌曲《我的祖国》相关图片、歌词、旋律图等。
2. 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我的祖国》。
3. 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教学示范和伴奏。
4. 教学参考资料:关于歌曲《我的祖国》的背景、歌词解析、旋律分析等。
六、教学步骤1. 复习《我的祖国》:在课程开始时,先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歌曲《我的祖国》,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
2. 深入学习歌词: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歌词,解析歌词中的隐喻和象征,让学生了解歌曲更深层次的意义。
3. 分析旋律特点:教师详细分析歌曲的旋律,包括调式、节奏、旋律线条等,让学生对旋律有更深的理解。
高中音乐鉴赏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 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
小节: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
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
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1、《魔王》(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2)、聆听《魔王》听前提问: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宝贝宝贝教案中班

艺术歌曲宝贝宝贝教案中班教案标题:艺术歌曲《宝贝宝贝》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熟悉艺术歌曲《宝贝宝贝》的歌曲内容和旋律。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其对音乐的兴趣。
3. 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动作配合,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创设音乐氛围,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简单的舞蹈。
2. 引导幼儿回忆并分享他们对宝贝的理解和认识。
活动一:歌曲欣赏1. 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播放艺术歌曲《宝贝宝贝》。
2. 播放歌曲时,教师示范唱歌动作,鼓励幼儿跟随唱歌和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二:歌曲学唱1. 分段教唱歌曲的歌词,重复几遍以帮助幼儿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逐句教唱,鼓励幼儿跟随教师的节奏和动作进行演唱。
活动三:动作配合1.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和节奏,配合合适的动作表达。
2.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创意动作,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小表演。
活动四:创作绘画1. 鼓励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自由绘画表达自己对宝贝的理解和想法。
2. 提供绘画材料和主题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活动五:歌曲展示1. 分组邀请幼儿表演他们创作的动作配合和绘画作品。
2.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鼓励,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是否能跟随歌曲的节奏和动作进行演唱。
2. 评估幼儿的绘画作品,看是否能够表达自己对宝贝的理解和想法。
教案延伸:1.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歌曲,可以根据《宝贝宝贝》的旋律编写新的歌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宝贝,例如家人、朋友、宠物等,鼓励他们表达对宝贝的关爱和感激之情。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音乐播放设备正常工作,音量适中。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尊重和欣赏每个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艺术歌曲白头吟讲解教案

艺术歌曲白头吟讲解教案教案标题:《艺术歌曲白头吟》讲解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艺术歌曲白头吟》的歌词和曲调。
2. 学生能够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3. 学生能够通过合唱和个人演唱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艺术歌曲白头吟》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课堂投影仪或音响设备。
3. 打印歌曲歌词和翻译。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音乐欣赏知识,提问学生对艺术歌曲的理解和欣赏方式。
导入:2. 播放《艺术歌曲白头吟》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静听一遍。
3. 分发歌曲歌词和翻译,让学生跟读歌词,理解歌曲的意义。
探究:4.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提问以下问题:- 歌曲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 歌曲中有哪些音乐元素或技巧被使用了?如何体现了歌曲的情感?-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实践: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通过合唱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
6.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演唱,让他们通过声音的表达来传递歌曲的情感。
总结:7. 回顾学生的合唱和个人演唱表演,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8. 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白头吟》的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
拓展:9.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艺术歌曲,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节课上分享自己的发现。
评估:10. 观察学生在合唱和个人演唱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不同类型的艺术歌曲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审美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音频或视频的质量良好,以便学生准确理解歌曲的曲调和情感。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唱和个人演唱,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3. 在评估中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而非完美的音乐技巧。
高中教研室音乐鉴赏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创作过程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和创作过程。
2. 《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对《黄河大合唱》中不同乐章的分析和鉴赏。
2. 将音乐与爱国主义情感相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视频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二、新课导入1. 介绍《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和创作过程。
-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在1938年创作的,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
- 冼星海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鼓舞抗战士气,创作了这首具有深远意义的音乐作品。
2. 分析《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色。
- 采用了交响乐的形式,结合了合唱、独唱、器乐等多种表现手法。
- 歌曲分为八个乐章,每个乐章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分析《黄河大合唱》中的不同乐章。
-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表现了黄河船夫在恶劣环境下顽强拼搏的精神。
- 第二乐章《黄河颂》: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
-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
- 第四乐章《黄水谣》:表现了黄河流域的灾民在战争中的苦难。
-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表现了人民对抗日战争的支持和信心。
- 第六乐章《黄河怨》:表现了妇女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
-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号召人们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愤怒和决心。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对《黄河大合唱》的鉴赏体会。
四、总结1. 总结《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创作过程和艺术特色。
2. 强调《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吗?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
大学音乐鉴赏示范教案

标题:大学音乐鉴赏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音乐作品的结构与形式3. 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4. 不同风格的音乐鉴赏5. 音乐鉴赏的实践与指导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介绍音乐鉴赏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使学生明确音乐鉴赏的目的和方法。
3. 音乐作品的结构与形式:讲解音乐作品的组成部分,如旋律、和声、节奏、曲式等,并分析一首具体的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构造。
4. 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特点:介绍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代表人物和作品,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
5. 不同风格的音乐鉴赏: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如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
6. 音乐鉴赏的实践与指导:让学生参与鉴赏实践,分析一首未知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鉴赏。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音乐鉴赏的实践和探索。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课后实践和音乐鉴赏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进步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音乐作品。
2. 教学音响:准备相关的音乐作品,用于鉴赏和分析。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鉴赏素材。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鉴赏实践中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歌曲赏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喜欢艺术歌曲,通过对艺术歌曲主题的学唱和赏析,了解其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
2、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小夜曲》.的主题体验和感受其中的音乐情绪和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美与旋律的珠联璧合,体会和感受艺术歌曲的风格特色。
2、体会演唱形式的变化与伴奏织体的多样性,对该艺术歌曲的烘托和渲染,来感受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1、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漫长河中,音乐一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满足人们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在人类绚丽多彩的音乐舞台上,有很对人一以他们自己杰出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挚爱,用生命谱写了不朽的乐章,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出示音乐家头像)让我们记住他们的面孔,感谢他们留给我们巨大的音乐财富。
2、今天我们有机会聆听大师的音乐作品,音乐为我们搭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用心与大师们交流。
视频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片段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片段
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片段
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片段
以上这些作品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你熟悉作品的名字吗?
生:回答“乐圣”贝多芬、“旋律大师”柴可夫斯基、“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等。
师:美妙的音乐让人叹为观之,其艺术魅力令人无法抗拒,有人说:音乐是上界的语言,果真如此吗?你们听-------(播放女生合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师:这首女生合唱曲用了海涅的诗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谱曲,美妙的诗句和动听的曲调的完美结合,加入女生甜美的音色,再配上精致的钢琴伴奏,犹如天籁之音,让我们如醉如痴,仿佛梦境。
今天就上我们呈乘上歌声的翅膀一起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二)新授
艺术歌曲:(课件)是青年人徘徊于恋人的窗前唱、奏的情歌,多情而动听,这首小夜曲是舒伯特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
师:说到艺术歌曲;我们就不能不提起“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你知道舒伯特吗?(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生:学思考后回答问题。
介绍舒伯特的一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师:你能从艺术歌曲的四个方面来理解这首小夜曲的艺术性吗?出示谱例:(略)
学生赏析并作品分析:
每一乐句都有间奏,且间奏是前一句的模仿,有应答和呼应的效果,表达了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和期待,节奏;
第一第二段歌词用同一旋律,在一连串轻柔的三连音343的引导下,引出了旋律。
变化音的
出现给音乐发展带来了新的因素,造成了短暂的调性对比,是作品更加赋予浪漫的韵味。
作品的后半部分,进入转调高潮,时而有短暂的调性调性对比变化,其中取自第一段的素材,在大调上结束全曲,渐弱和长音处理,仿佛歌声在夜色中消失--------
生:随琴演唱主题音乐。
总结:作品运用了三连音、大跳、休止符、调性对比等方法,使歌曲富于浪漫气息,词曲珠联璧合,成就艺术歌曲之美。
师:听完了浪漫的小夜曲,我们再来欣赏18岁的舒伯特根据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成的男生独唱曲《魔王》,首先请同学们来介绍作品。
生:学生实现查阅了解作品:
师:从同学们的介绍中,你了解到了作品中有哪几个音乐形象?(学生回答)
你们听魔王来了------(赏析作品)。
作品分析:音乐始终用快捷的“三连音”营造出紧张惶恐与不安的情绪基调,演唱者用了不同的嗓音、不同的语气唱出不同的角色的不同情绪。
也许音乐给了我们很多启迪,让我们和着音乐,由学生分角色表演和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分角色表演作品中的人物)
总结:舒伯特将歌德的诗加入恰当的伴奏,加之演员精彩的表演,使我们的心灵与之共鸣,成就了叙事歌曲的艺术之美。
师:俄罗斯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男生独唱歌曲,《跳蚤》它是穆索尔根据浮士德的诗句创作而成的,作者向我们讲了这样的故事:介绍作品:
生:(赏析作品)带有歌词的视频。
师:说出你的感受和印象最深的部分?
作品分析:第一部分采用叙述性的朗诵词,近似口语,明显具有讽刺意味。
钢琴伴奏采用上下跳动的顿音,生动形象的刻画了跳蚤的形象,
师:思考1:作者是要表现一只跳蚤吗?
生:借此说明什么?目的是讽刺国王的昏庸腐败及豢养宠臣的社会现实。
师:2:演唱中笑声几次出现,你是怎样理解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生:(包括可笑、讥笑、嗤笑、媚笑等等)。
总结:我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看似平常的笑声在音乐家的诠释下,赋予了不同的艺术意味,为艺术作品增加了艺术的魅力。
这首作品旋律起伏,形象生动,富有强烈的戏剧性,用艺术化的笑声讽刺了国王的昏庸,伸张了正义,被誉为“讽刺歌曲之冠”。
(三)小结:
我们欣赏了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已经聆听了妈妈为我们哼唱的充满无限爱意的《摇篮曲》,所以我们对艺术歌曲并不陌生,在享受音乐大师们为我们奉献的艺术歌曲大餐之后,不免有所思考,生活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他们通过创作将这些感受变成了乐谱和符号,又经过歌唱家和演奏家的诠释变成了美妙的音响,当听众们欣赏时得到了美的愉悦,音乐的艺术价值便产生了,如果你学会了聆听,音乐就会直达你的心灵,你可能不是音乐的神童,也未必是艺术歌曲之王,那你就做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吧,这也是值得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