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重点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教材,它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基础。
在这一学期里,学生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数的加减法运算、形状和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
本文将重点归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
一、数的加减法运算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
在这一学期,学生们将学习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们需要掌握两位数的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会两位数的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形状和图形形状和图形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二维形状的认识和分类,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形状的辨认和描述,以及形状的特点和属性。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时间和金钱时间和金钱的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们将学习日常时间的读法和认识,如钟面的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读法等。
此外,学生们还需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的应用,如时间的前后、时间的长短等。
对于金钱的学习,学生们将学习认识货币的种类和面值,学会货币的认识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金钱应用,如购买物品、找零等。
四、图表和数据图表和数据的学习是培养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们将学习图表的认识和分析,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同时,学生们还需学习简单的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如数据的分类、数据的比较等。
五、应用题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它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在二年级下册数学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实际问题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运用适当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学习需要学生们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一、引言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一环,该册教材主要围绕着数的认识、加减法计算、长度的认识、图形与运动等内容展开。
本文档旨在对该教材进行全面解读和概览,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本知识。
二、数的认识1. 数的意义数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和含义。
学生将学习到数的基本属性,如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法、数的顺序等。
2. 数的认读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会如何正确地读出一个数。
课本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数的读法,并通过数字训练、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的辨认能力。
三、加减法计算1. 加法的认识和运算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加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图示、实物、游戏等形式,体验加法的操作过程,并掌握标算法的应用。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学生将逐渐提高加法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 减法的认识和运算同时,课本还介绍了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问题的处理,学生将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技巧和应用。
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析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长度的认识1. 长度的认知在这一部分,学生将通过测量实物的长度,认知长度的概念。
课本通过充满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长度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学生将学习长度的度量单位和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2. 长度的比较本节课将进一步教学生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大小。
通过图示、实物比较等形式,学生将理解长度比较的意义和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图形与运动1. 图形的认知本部分将向学生介绍各种基本图形的特征和命名规则。
学生将了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并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进行形状辨认和图形分类。
2. 运动与方向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运动和方向的概念,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变化。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图形的运动,数据收集整理,数学广角,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是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如表内除法、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
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学生在此学习除法笔算试商的方法,为学习多位数除法打下基础,也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
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
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
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运动(一)”一章,包括简单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数据收集整理”一章,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即运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习用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共分为十个章节,包括数与计算、
长度和时间、三角形和四边形、分数、重量、加减法、图形与分割、
乘除法、容积和钱币、运算法则。
以下是每个章节的内容简介:
1. 数与计算:介绍了两位数的组成及其读法,并对加减法进行了初步
的讲解。
2. 长度和时间:讲解了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的概念和使用。
3. 三角形和四边形:介绍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如边长、角
度等,并通过练习巩固了学习成果。
4. 分数:讲解了分数的概念和读法,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常见形式和
简单运算。
5. 重量:介绍了千克、克、斤等重量单位的概念和运用,通过实际操
作培养了学生的测量技能。
6. 加减法:深入讲解了加减法的操作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进位”
和“借位”的技巧。
7. 图形与分割:介绍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和分
割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初步分形的能力。
8. 乘除法:讲解了乘除法的理论和方法,鼓励学生通过练习达到熟练
掌握计算的目标。
9. 容积和钱币:介绍了升、毫升、元、角、分等常见容积和钱币单位
的概念和用法,丰富了学生的物资计算能力。
10. 运算法则:总结了本书中学习过的运算方法和规律,并给出了一些
实际问题进行练习和思考,帮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提高计算、测量、辨别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出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书中的丰富练习和实例也为老师和家长提供了有益的教育工具,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新版教材教材分析(全套)

教学内容结构
认识轴对称图形
例1
认识平移 图形的运动 (一) 认识旋转 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3. 在学习困难处加强引导。
P32例4 教学提示
4. 把握教学要求
难度控制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本单元建议5课时教学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求商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迁移学法
教学内容结构
用7、8、9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 (二)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结构
平均分 除法初步认识
被除数不超过12 例1、2、3
除法含义
例4、5
表内除法 (一) 乘法口诀求商
例1、2
用2-6口诀求商被除数不超36解决问题例3
教材编排特点
1. 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对比活动突出平均分 P9 经历平均分 例2、3两个操作 语言描述 例2、3下一行话
除法概念的建立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2. 多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例1,分物体的对比:分完和分不完(拓展对除 法的认识) 例1、例2,表达式的对比:理解式子中数的含 义,以及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材编排特点
(接上页) 有余数除法横式与竖式的对比:理解竖式 的写法与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有余数除法竖式与表内除法竖式的对比: 理解竖式中余数0的含义。 感受知识间的联系,为建构合理的知 识结构网络提供支撑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下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下册一、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学习长度单位,包括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认识米和用米量、认识线段和画线段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单位打下基础。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主要学习角的基本概念,包括认识角和角各部分的名称、比较角的大小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建立起初步的几何观念,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四、表内乘法(一)本单元主要学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包括5的乘法口诀、2的乘法口诀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乘法运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主要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包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继续学习乘法口诀,包括3的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七、认识时间本单元主要学习时间的概念,包括认识时、分、秒和1时=60分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是综合性内容,主要是以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主。
包括找规律、搭配(简单的排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一.知识点: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二.我是小学霸1、二(1)班调查班里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每位同学都选择了一张水果卡片。
(1)数一数,填一填。
水果苹果橘子梨西瓜草莓人数(2)喜欢()的人数最多,喜欢()的人数最少。
(3)二(1)班一共有()人。
(4)如果二(1)班买水果,多买()合适,为什么?2、数一数,填一填,答一答。
(1)上图中各种图形各有几个?请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回答问题。
①()的个数最多,有()个。
②()的个数最少,有()个。
③最多和最少的图形数量相差()个。
算式:。
3.下面是二(2)班同学体育课上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一个表示1人)(1)套圈的比踢毽子的少()人。
(2)如果一个表示2人,那么跳绳的有()人,踢球的有()人,套圈的有()人,踢毽子的有()人。
(3)这个班有两名同学缺勤(一个表示1人),如果他俩都来上体育课,参加人数最多的活动会改变吗?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知识点:★(一)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能够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有等分和包含两种。
等分: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支?12÷4=3(支)包含:(1)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8÷2=4(份)(2)42里面有()个7 42÷7=6(个)(二)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同时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12是被除数,÷是除号,4是除数,3是商(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
以下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内容的一些主要内容:
1. 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要求掌握三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2. 三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三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3. 三位数的拆分与组合:要求能够将一个三位数按照十位、个位进行拆分,并能够根据拆分的数进行组合。
4. 两位数的整十整百加法和减法:要求能够进行整十整百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5. 百位数的理解:要求理解百位数的意义,即它在一个数中的位置具有的大小。
6. 两位数的比较大小: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两位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包括使用<、>、=符号进行比较。
7. 足够多的加法与减法:要求通过足够多的练习,巩固和提升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操作熟练度。
8. 第一组数的加减法:要求能够通过第一组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观察出规律并推广到其他运算中。
9. 数量的对比: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数量进行大小的判断,并能够进行比较。
1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要求学习如何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以上仅是二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数学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练习可以根据教材进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有两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些物
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被除数=商X 除数
5、若除数是1,则商与被除数相等。
6、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每份数X 份数=总数
7、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左右两边、上下两边,斜线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一
样,并能够重合。
8、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角星
有5条对称轴。
9、物体或图形沿直线移动,且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的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10、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
计算。
1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
12、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3、两个算式合并为一个算式,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时,加减先算加括号。
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后面先算加括号。
14、余数<除数。
被除数= 商X 除数+ 余数
15、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10个一是10 )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10个十是100)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百是1000 )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10个一千是1000)
16、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
我们认识的数位有:个位、十位、
百位、千位,万位。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五位数。
17、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19、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第五位是万位。
20、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数位多的比数位少的数大;数位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第一位相同比第二位,第二位相同比第三位,第三位相同比第四位……
21、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末尾不管有几个都不读0。
写数时如果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就用0占位,在那一位上写0。
22、写近似数的方法:约是整千看百位,约是整百看十位,都约是整十看个位。
(≥ 5 前一位加 1 ,﹤ 5 前一位不变)
23、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g)作单位。
计量比较重的物体,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4、1千克=1000克“克”和“千克”化,有0去掉三个0,无0加上三个
25、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天平秤来称。
26、一个2分的硬币约重1克;7粒黄豆约重1克;2袋盐约重1000克;
1袋方便面约重100克;1袋奶粉约重400克;1袋大米约重25千克。
1千克的铁和1000克的棉花同样重。
27、我们认识的称有:天平秤、盘秤、弹簧秤、体重秤、电子称、磅秤。
28、用同一句口诀不一定都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例:五五二十五:
5×5=15 25÷5=5
29、表示物体长短,可以用米和厘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30、几个相同的数想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