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总结报告
《中成药临床应用参考-妇科》野草著

传承中华瑰宝服务人类健康因症病证治探幽编者野草第一编附编中成药临床应用参考妇科分册妇科编写说明本分册内容按“病种”即: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的先后顺序排列。
各“病位或病种”下面的“疾病”名称同时包括中、西医病名者,其“中医病名”列于前,“西医病名”列于后面的括号中。
书中各节“症状”、“证候或病因”、“疾病”等三项内容不是都很齐全,无论其内容齐全与否,均首先依据“证候或病因”,然后再参考“疾病”或“症状”而确定“治则”。
“方剂组成”中不包括各味中药的剂量,医者在参照常用剂量的基础上,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证候”灵活加减。
“方剂组成”中注有“等”字的,是因为该处方属于密方,所以没能全部列出。
有些中成药不只一种剂型,但因其作用大同小异,限于篇幅,又避免重复,书中就只列出一种剂型。
(有其他剂型的,在该药名后边的括号中标明)书中列出的部分中成药其所治疗的疾病不只一种,其症状、证候、疾病都按阿拉伯数字排序,同一数字所标示的内容相互关联(即“疾病”标示为“1”的,与“症状、证候”所标示为“1”的内容相关)。
书中介绍了各种病证所使用的中成药,书后附有《中成药名称索引》。
《妇科》中成药目录总号分号病位或病种中成药名称其他剂型页次47341月经病十味香附丸1 51312月经病参茸济坤丹1 49613月经病百宝济坤丹1 51764月经病保坤丹2 52965月经病培坤丹2 50046月经病妇科经带丸2 50547月经病鸡血藤膏3 49708月经病回生丹3 53339月经病鹿胎丸3 510610月经病育鳞保坤丹4 528411月经病调经和血散4 519712月经病养血调经膏4 501013月经病红花当归丸4 528314月经病调经回春膏5 487415月经病月事丸5 478216月经病女经膏5 524817月经病益母还魂丹6 487918月经病乌贼骨丸6 500519月经病妇科散瘀丸6 529020月经病通经丸7 500621月经病妇科黑豆丸7 528222月经病调经丹7 514923月经病玳瑁丸7 516924月经病保孕丸8 508725月经病和血通经丸8 514426月经病药砂糖8 237527月经病参茸鹿胎丸膏8 363328月经病调经益母片胶囊9 135729月经病血安胶囊9 458930月经病震灵丸9 4231月经病十二乌鸡白凤丸9 9932月经病人参益母丸9 10833月经病八味痛经片胶囊颗粒10 47034月经病女宝胶囊1047135月经病女科十珍丸10 59436月经病止血片胶囊10 65337月经病内补养荣丸10 70138月经病毛鸡补血酒11 82639月经病乌鸡丸1182740月经病乌鸡白凤丸小蜜丸大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片颗粒胶囊软胶囊分散片1193041月经病玉液丸11 100942月经病归芍调经片胶囊12 102443月经病田七痛经胶囊散12 104044月经病四制香附丸12 104145月经病四物合剂片膏颗粒胶囊12 104246月经病四物益母丸12 109647月经病白凤饮13 111448月经病白柏胶囊13 127249月经病当归片丸(浓缩丸)颗粒13 127350月经病当归丸(大蜜丸)13 129251月经病同仁乌鸡白凤丸胶囊口服液13 145152月经病安坤片颗粒胶囊14 150253月经病妇女养血丸14 150954月经病妇血安片14 152155月经病妇宝金丸(大蜜丸)14 152356月经病妇科万应膏14 153057月经病妇科乌金丸15 153158月经病妇科白凤片胶囊颗粒口服液15 153359月经病妇科宁坤丸15 153460月经病妇科再造丸胶囊15 153661月经病妇科金丹15 153762月经病妇科养坤丸16 174363月经病肝郁调经膏16 191564月经病附桂紫金膏16 196765月经病坤宁片颗粒口服液16 196866月经病坤灵丸17 197267月经病坤顺丸17 206368月经病固经丸17 218769月经病乳鹿膏17 222670月经病郑氏女金丹17 236071月经病参茸白凤丸18238872月经病参桂调经丸18 245073月经病茸坤丸18 267074月经病复方三七补血片胶囊18 271075月经病复方乌鸡丸胶囊颗粒口服液18 299876月经病养荣百草丸19 307077月经病济坤丸19 308078月经病宫血停颗粒19 345079月经病益坤丸19 362080月经病调经止带丸19 362481月经病调经至宝丸20 362582月经病调经补血丸20 362683月经病调经姊妹丸20 362784月经病调经种子丸20 362985月经病调经养血丸20 369086月经病培坤丸21 372087月经病黄枣颗粒21 388288月经病鹿胎膏胶囊21 425989月经病痛经宝颗粒21 427590月经病温经丸21 427791月经病温经养血合剂22 427892月经病温经活血片22 439893月经病暖宫孕子丸胶囊22 441994月经病愈带丸22 564495月经病妇科活血丸(妇科回生丹)蜜丸23 567296月经病益母膏膏块23 568197月经病救苦金丹(益坤丸)23 51598月经病天紫红女金胶囊23 153899月经病妇科养荣丸胶囊23 79100月经病人参女金丸24121101月经病八珍益母丸浓缩丸水蜜丸小蜜丸大蜜丸片膏胶囊24122102月经病八珍鹿胎膏颗粒24 468103月经病女金丸片胶囊糖浆241166104月经病宁坤丸(又名坤顺丸八宝坤顺丹宁坤至宝丸)(大蜜丸)241167105月经病宁坤养血丸25 1177106月经病加味八珍益母胶囊膏25 1281107月经病当归养血丸口服液251539108月经病妇科调经片颗粒25 1546109月经病妇康宁片25 5539110月经病妇康片26 5695111月经病赞育丸(安坤赞育丸)26 5315112月经病救坤丹26 2642113月经病香附丸水丸水蜜丸大蜜丸263436114月经病益母草膏胶囊软胶囊片分散片颗粒口服液264536115月经病鲜益母草胶囊27 2277116月经病定坤丹27 1193117月经病加味益母草膏27 3628118月经病调经促孕丸27 3827119月经病得生片丸27 3634120月经病调经益灵片胶囊28 430121月经病千金止带丸大蜜丸28 1512122月经病妇良片胶囊28 1452123月经病安坤赞育丸28 113124月经病八宝坤顺丸29 960125月经病艾附暖宫丸29 1283126月经病当归调经片颗粒29 1524127月经病妇科十味片29 3621128月经病调经止痛片胶囊29 2662129月经病种子三达丸30 2870130月经病复方滇鸡血藤膏30 3073131月经病浓缩当归丸30 3435132月经病益母草注射液30 3437133月经病益母颗粒片丸胶囊30 3630134月经病调经活血片胶囊31 2413135月经病春血安胶囊31 3209136月经病莓叶委陵菜片胶囊31 646137月经病少腹逐瘀丸胶囊颗粒31 52138月经病十珍香附丸31 1276139月经病当归红枣颗粒32 3594140月经病海墨止血片胶囊32 4074141月经病葆宫止血颗粒32 3442142月经病益妇止血丸32 2381143月经病参茜固经颗粒32 4613144月经病薯莨片33 2417145月经病珍母口服液332970146月经病独一味丸胶囊软胶囊片分散片咀嚼片泡腾片颗粒滴丸33956147月经病甘露膏33 3623148月经病调经白带丸33 1254149月经病百宝丹胶囊散34 3042150月经病活血丸胶囊34 3049151月经病活血调经丸343898152月经病断血流片胶囊颗粒滴丸分散片口服液341540153月经病妇科通经丸34 1898154月经病阿胶当归合剂35 4400155月经病照山白浸膏片35 1508156月经病妇宁康片胶囊35 1970157月经病坤宝丸35 3451158月经病益坤宁酊片颗粒35 4457159月经病雏凤精361192160月经病加味逍遥胶囊丸(水丸大蜜丸)片颗粒口服液364565161月经病嫦娥加丽丸36 1691162月经病更年舒片36 3863163月经病康妇炎胶囊36 4605164月经病熟三七丸片散37 1282165月经病当归益血膏口服液37 1838166月经病补血当归精胶囊37 1280167月经病当归南枣片颗粒37 3078168月经病宫宁颗粒37 729169月经病化浊轻身颗粒38 3622170月经病调经化瘀丸38 2914171月经病保真膏38 2643172月经病香附调经止痛丸38 5588173月经病黑神丸38 3647174月经病通经甘露丸39 30175月经病二益丸39 1966176月经病坤月安颗粒39 3874177月经病康媛颗粒39 2410178月经病经前舒颗粒39 1541179月经病妇科得生丸40 2276180月经病定坤丸40 829181月经病乌鸡养血糖浆40163182月经病三七血伤宁胶囊散40 2936183月经病盆炎清栓40 1458184月经病安胎益母丸41 1547185月经病妇康宝煎膏合剂颗粒口服液41 1275186月经病当归芍药片胶囊颗粒41 3631187月经病调经祛斑胶囊丸片41 4614188月经病薯蓣丸41 4911189月经病归芍理中丸42 1353190月经病血平胶囊42 3253191月经病致康胶囊42 1896192月经病阿胶三宝膏42 2822193月经病复方益母片胶囊口服液42 5677194月经病调经丸42 4608195月经病潮安胶囊片43 4181196月经病舒尔经胶囊片颗粒43 67197月经病七制香附丸43 1550198月经病妇痛宁滴丸肠溶软胶囊43 5689199月经病舒肝保坤丸43 2734200月经病复方当归注射液44 1542201月经病妇女痛经丸颗粒44 1549202月经病妇舒丸44 4254203月经病痛经口服液44 4255204月经病痛经片丸胶囊44 4256205月经病痛经宁糖浆片颗粒胶囊口服液45 4257206月经病痛经灵颗粒45 4258207月经病痛经软膏45 830208月经病乌鸡桂圆补酒45 1920209月经病鸡血藤片糖浆颗粒45 630210月经病止痛化癥片颗粒胶囊46 4588211月经病醋制香附丸46 1019212月经病甲鱼软坚膏46 4484213月经病慈航片丸胶囊46 3632214月经病调经健胃丸46 5432215月经病带下病慈航丹47 4276216月经病带下病温经白带丸大蜜丸47 5129217带下病参茸补血露47 5433218带下病溯源丹48 5133219带下病经带金丹48 818220带下病丹鳖胶囊48469221带下病女金丹丸48 608222带下病止带片49 1110223带下病白带丸片49 1111224带下病白带净丸胶囊49 1532225带下病妇科白带膏片胶囊49 1616226带下病花红胶囊片颗粒49 2260227带下病治带片胶囊49 2723228带下病复方白带丸50 466229带下病子宫锭50 1506230带下病妇宁丸胶囊颗粒50 4941231带下病立止白带丸50 4776232带下病千金止带散51 1519233带下病妇炎清洗剂51 1713234带下病利夫康洗剂51 1507235带下病妇宁栓51 1517236带下病妇炎康片丸胶囊颗粒51 2382237带下病参柏舒阴洗液52 4212238带下病舒康凝胶剂洗液52 5083239带下病固下丸52 1112240带下病白带净胶囊52 1516241带下病妇炎消泡腾片52 1840242带下病补血调经片53 2309243带下病参术止带糖浆53 1505244带下病妇乐片胶囊糖浆颗粒53 2851245带下病复方清带散53 1682246带下病杏香兔耳风片胶囊颗粒53 1586247带下病抗宫炎片胶囊54 3156248带下病除湿白带丸54 3864249带下病康妇消炎栓54 2268250带下病治糜康栓泡腾片54 1525251带下病妇科千金丸片胶囊54 3572252带下病消糜栓54 3081253带下病宫炎平片55 2905254带下病保妇康栓泡沫剂55 1520255带下病妇炎舒胶囊片55 1971256带下病坤复康片胶囊55 2935257带下病盆炎净颗粒片胶囊55 1504258带下病妇平胶囊56 5537259带下病妇炎清糖浆剂561548260带下病妇康栓56 2754261带下病复方沙棘籽油栓56 1984262带下病苦参栓软膏56 5090263带下病金鸡冲剂57 3037264带下病洁身洗液57 1527265带下病妇科止带片胶囊57 812266带下病丹黄祛瘀胶囊57 1518267带下病妇炎康复颗粒57 1515268带下病妇炎净胶囊片58 2748269带下病复方杏香兔耳风片颗粒胶囊口服液58 3083270带下病宫颈炎康栓58 2836271带下病复方黄松洗液湿巾58 3036272带下病洁尔阴洗液泡腾片58 1514273带下病妇炎灵胶囊泡腾片59 1653274带下病克痒舒洗液59 4183275带下病舒安卫生栓59 1245276带下病百艾洗液59 1543277带下病妇洁搽剂59 5089278妊娠病所以载丸60 4975279妊娠病先天补胎丸60 5196280妊娠病养血固胎丸60 5195281妊娠病养血安胎丸61 5172282妊娠病保孕安胎丸61 5222283妊娠病泰山磐石丸61 5178284妊娠病保产安胎丸61 2911285妊娠病保胎无忧片散胶囊61 4302286妊娠病滋肾育胎丸62 434287妊娠病千金保孕丸62 1201288妊娠病孕妇金花片丸胶囊62 1202289妊娠病孕妇清火丸62 3313290妊娠病健身安胎丸62 3968291妊娠病清热凉血丸膏63 5538292妊娠病妇科金花丸水丸63 1133293妊娠病乐孕宁口服液颗粒63 1203294妊娠病孕康颗粒糖浆口服液63 2912295妊娠病保胎灵片63 41296妊娠病十二太保丸64 4406297妊娠病嗣育保胎丸64 1457298妊娠病安胎丸645179299妊娠病保胎膏64 2910300妊娠病保胎丸64 5316301产后病救产丸65 4989302产后病产后救生丸65 5372303产后病琥珀茯苓丸2方65 4990304产后病产后药66 5214305产后病神效产灵丹66 5022306产后病还元丹66 5452307产后病震灵丹66 4991308产后病产后理血丹67 1459309产后病安宫止血颗粒丸(浓缩丸)膏67 3077310产后病宫方润肠栓67 2823311产后病复方益母草流浸膏67 2825312产后病复方益母草膏2方67 3079313产后病宫血宁胶囊68 4474314产后病新生化片颗粒68 1535315产后病妇科回生丸68 1510316产后病妇血康丸片颗粒胶囊软胶囊68 2824317产后病复方益母草膏1方68 2401318产后病参鹿膏茶69 158319产后病三七止血片胶囊咀嚼片69 210320产后病下乳涌泉散69 702321产后病毛鸡药酒69 832322产后病乌金丸片胶囊69 833323产后病乌金止痛丸70 1010324产后病归羊颗粒70 1011325产后病归芪养血糖浆口服液70 1063326产后病生化丸70 1076327产后病生乳片70 1077328产后病生乳灵汁71 1925329产后病驱风苏合丸71 2344330产后病参坤养血颗粒胶囊口服液71 2451331产后病茜芷胶囊片71 3646332产后病通乳颗粒71 3663333产后病通络生乳糖浆72 4408334产后病催乳丸72 4409335产后病催乳颗粒72 5515336产后病生乳糖浆72 5614337产后病下乳散(下乳涌泉散)721545338产后病妇康丸72 1528339产后病妇科毛鸡酒73 1415340产后病产后康膏73 1418341产后病产复欣丸颗粒73 1416342产后病产妇安合剂丸颗粒胶囊口服液73 2179343产后病乳泉颗粒73 1205344产后病母乳多颗粒74 5579345产后病涌泉散74 1417346产后病产灵丸74 1503347产后病妇月康片胶囊74 1181348产后病加味生化颗粒74 1414349产后病产后益母丸75 1419350产后病产复康颗粒75 828351产后病乌鸡增乳胶囊75 1836352产后病补血生乳颗粒75 1897353产后病阿胶生化膏75 1185354产后病加味龟龄集酒76 1412355产后病产后补丸76 1083356产后病失笑散76 1839357产后病补血益母丸颗粒糖浆76 1413358产后病产后逐瘀片颗粒76 4437359产后病解表追风丸77 232360产后病大蓟止血片77 5629361产后病生乳丸蜜丸77 2967362产后病胎产金丸77 1566363产后病麦当乳通颗粒77 740364产后病化癥回生片口服液78 5615365杂病下Pan锭锭剂78 5332366杂病鹿胎冷香丸78 5148367杂病砂锅丸78 4783368杂病女科八珍丸(即八珍丸)79 4865369杂病化蕃锭79 4777370杂病千金吉祥丸79 5482371杂病麝香化积丹79 1448372杂病安阳固本膏80 3532373杂病消核片80 1841374杂病补血催生丸80 1950375杂病青柏洁身洗液80 2968376杂病胎宝胶囊803867377杂病康复灵药膏81 1526378杂病妇科止血灵81 1305379杂病竹红菌素软膏81 3862380杂病康妇软膏凝胶81 2837381杂病复方黄松湿巾洗液81 5534382杂病妇炎丹丸剂82 3868383杂病康复灵栓82 595384杂病止血宁片胶囊82 596385杂病止血灵胶囊82 5064386杂病茄症丸82 2750387杂病复方岗松洗液82 5636388杂病扫Pan丸(蜜丸)83 1513389杂病妇炎平散栓胶囊泡腾片83 1969390杂病坤净栓83 997391杂病灭滴栓83 1688392杂病更年灵胶囊片83 4184393杂病舒更片胶囊84 1973394杂病坤泰胶囊84 1529395杂病妇科分清丸84 5643396杂病妇科五淋丸(妇科淋病丸)水丸84 2126397杂病金鸡片胶囊颗粒842112398杂病金刚藤糖浆丸片胶囊软胶囊口服液853497399杂病消乳散结胶囊85 3132400杂病祛瘀散结胶囊片85 548401杂病五加生化胶囊85 5209402杂病宫外孕片85 4493403杂病裸花紫珠栓86 593404杂病瓦松栓86 3089405杂病宫糜膏86 3136406杂病祛腐二香栓86 4562407杂病赛霉安乳膏散86 3084408杂病宫颈癌片86 3085409杂病宫颈癌栓87 2955410杂病胜红清热片胶囊87 3082411杂病宫炎康片胶囊颗粒87 1522412杂病妇宝颗粒87 1544413杂病妇得康泡沫剂87 1511414杂病妇阴舒泡腾片885536415杂病妇炎灵胶囊88 5535416杂病妇炎平胶囊88 3088417杂病月经病宫瘤清片胶囊颗粒88 3087418杂病月经病宫瘤消胶囊88 3086419杂病月经病宫瘤宁片胶囊颗粒89 3224420杂病月经病桂枝茯苓丸浓缩丸胶囊89一、月经病及其兼证:病位或病种:月经病症状:1.月经后期或前后不定量少有血块经前烦躁喜哭泣胸胁胀满喜太息头目眩晕面色萎黄或纳呆食少苔薄白质淡或有瘀点脉弦细或沉弦;2.经行后错经水过少血色紫暗有小血块胸闷纳呆喜叹息或午后低热苔薄白质淡暗或有瘀斑脉沉细弦或弦涩;3.经期失调量或多或少或有血块经前双乳胀痛烦躁易怒或抑郁不舒失眠多梦或午后低热苔薄白脉弦细。
中医内科中成药总结汇报

中医内科中成药总结汇报中医内科中成药总结汇报一、引言中医内科中的成药指的是通过中药制剂加工而成的药物,具有中药的特点和功效。
中成药是中医内科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
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中医内科中成药进行总结和汇报。
二、常用中药1. 阿胶糕阿胶糕是由阿胶和其他药物制作而成,主要应用于治疗妇科病、滋阴补血、调经止痛等。
其功效为滋阴润燥、养血安神,对于血虚导致的头晕心悸、月经不调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2. 人参口服液人参口服液是以人参为主要成分,通过浸泡提取而成的药物。
其主要应用于治疗心力衰竭、脾虚无力、气血不足等。
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在中医内科中被广泛应用。
3.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六味药材制成的。
主要应用于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早泄等症状。
其功效为补肾益精、滋阴清热,对于肾虚引起的一些病症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4. 逍遥丸逍遥丸是由黄精、丹参、茯苓等药物配制而成的。
逍遥丸主要应用于治疗心悸失眠、气虚体倦、胃疼腹泻等。
其功效为调和气血、安神益气,对于一些气血不调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5. 血通片血通片是中医内科常用的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主要由川芎、香附、川牛膝等制成。
其主要应用于治疗痛经、淤血性疾病、伤口瘀血等。
血通片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散结的功效,对于一些因气滞、血瘀引起的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三、临床应用中成药在中医内科的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疗效。
中成药具有中药的整体性和多成分的特点,能够综合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一些慢性病和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1. 中成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中成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调节肝肾功能、改善胰岛功能等方面对糖尿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六味地黄丸、人参口服液等药物均可通过调节血糖、保护胰岛细胞等途径对糖尿病进行治疗。
2. 中成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成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通过调节气血、扩张血管等方面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汇总

四、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
外用有效的病症,不考虑口服给药; 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 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 注给药。
四、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
注射液的滥用
2009年中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 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人 均2.5至3.3瓶的水平。全国每年因不安全 注射致39万人死亡,其中约全20万人死于药 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最少有10万人输 液后丧命。
二、正确的诊断
卫生部北京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 某年门诊4802张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 成药处方中,有3619张处方是西医开 具的,是中医处方的3倍。
二、正确的诊断
一些西医不懂得中医辨证论治,导致 开出的中成药疗效不能保证,甚至引发用 药安全问题。主要有同类药物多种并开、 大处方重复开药、诊断与用药不符、药物 之间产生拮抗作用及处方质量等五个方面 的问题。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 年出台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就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中成药在医疗过程中 的使用。
中医: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少阳感 冒、体虚感冒
二、正确的诊断
特殊人群:
1、小儿感冒:可分为风寒、风热、暑邪, 其特点是热症多于寒症,辩证选用祛痰 止咳,消食导滞,安神震惊为主,选用 小儿感冒颗粒,小儿退热糖浆。 2、老人及虚人感冒:需选用祛邪加扶正药物,如参苏丸、玉 屏风颗粒。 3、女性三期感冒:经期避免用寒凉之品,孕期注意休息,多
二、正确的诊断
中医基本理论的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二、正确的诊断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织器 官是不可分割的,功能上互相协调、互相为用, 病理上互相影响。同时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 ,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必然 受到自然环境、地理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中医在 诊断疾病时非常强调整体观念,临床中要根据病 情的具体表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全面考 虑,不能孤立的用一个任何症状而概括疾病。
妇产科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合理性与管理对策

妇产科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合理性与管理对策发布时间:2021-05-07T14:45:15.39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4期作者:包瑞玲,巫琴,姜东霞[导读] 对妇产科常用中成药进行合理评估,为规范使用中成药提出管理对策。
方法:从医院2019-2020年妇产的中药处方中随机抽取2000张进行分析。
包瑞玲,巫琴,姜东霞邻水县中医医院四川广安638500摘要:目的:对妇产科常用中成药进行合理评估,为规范使用中成药提出管理对策。
方法:从医院2019-2020年妇产的中药处方中随机抽取2000张进行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常见中成药使用情况、不同剂型中成药不合理性使用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等。
结果:抽取的中成药处方,用量前15位为:鲜益母胶囊、新生化颗粒剂、八珍胶囊、桂枝茯苓胶囊、归芍调经片、康妇炎胶囊、康妇消炎栓、芪胶升白胶囊、乌鸡白凤丸、散结镇痛胶囊、补中益气颗粒、生乳汁、小金胶囊、妇科千金片、金鸡胶囊。
不合理使用比例为5.8%,各药物剂型分别为:胶囊(6.1%)、颗粒(6.5%)、片剂(4.8%)、丸剂(5.5%)、其他(5.2%)。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比例为3.1%,均为轻症,以消化系统发生比例最高。
结论:鲜益母胶囊等中成药在妇产科中使用量大,中成药在妇科中的使用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应从提高医务人员辨证施治、加强中成药使用的监督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中成药的使用。
关键词:中成药;妇产科;合理性评估;鲜益母胶囊;管理对策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近年来产妇的年龄有升高的趋势。
有研究指出,高龄产妇发生妊娠期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如妊娠期糖尿病等[1]。
另一个面,初次性生活的低龄化和性生活的开放化,也会增加妇女感染疾病的风险,如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等[3]。
这些均提示妇产科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值得卫生行政部分、妇产科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祖国医学凝结了我国数千年以来劳动人民的智慧,近年来国家政策也给予中医药大力的支持,其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
中成药学-第25章-妇科常用中成药

全方气血双补,阴阳并调,为补血养血,调经止带名方
补虚扶正调经
三、乌鸡白凤丸
【临床应用】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 多用于妇产科疾病气血两虚者:包括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囊性增生,闭经后阴道炎,子宫
肌瘤,月经过多,闭经,白带,产后低热,恶露不净,盗汗,腰痛,习惯流产等症; ➢ 内科疾病: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
➢ 西医诊断之闭经,症见月经突然停闭,少腹冷痛,或有腰痛,舌黯有瘀斑,脉沉、细、涩、 辨证属寒凝血瘀者
➢ 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属寒凝血瘀者 【用法与用量】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其他剂型】本品还有颗粒剂、胶囊剂等剂型。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服药期间忌食寒凉食物。
温经活血调经
温经活血调经
四、少腹逐瘀丸
【收载】《中国药典》2020年版第一部 【来源】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 【处方】当归300g 蒲黄300g 五灵脂(醋炒)200g 赤芍200g 小茴香(盐炒)100g 延 胡索(醋炒)100g 没药(炒)100g 川芎100g 肉桂100g 炮姜20g 【功能主治】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用于寒凝血瘀之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症 见行经后期、行经小腹冷痛、经血紫黯、有血块、产后小腹疼痛喜温拒按。 实寒
调经中成药
➢ 注意事项
• 部分成药含活血甚则破血之品,不宜过量久服,孕妇及体弱者应当慎用。 对服药后出血不止,或出血急迫者,应结合其他方法治疗。
➢ 药理作用:镇痛,改善血液流变性,刺激素样作用,调节子宫平滑机的收 缩,止血,促进造血功能,抗炎,镇静,提高耐疲劳能力、抗氧化等。
➢ 西医: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月经稀发,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节育器等引起的月经不调,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炎、卵 巢功能早衰性腺功能低下等致的月经过少,排卵期出血等,闭经、痛经、经前 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
中医专家经验谈-中成药在妇科常见病中的应用

中医专家经验谈中成药在妇科常见病中的应用北京市中医医院孙惠兰中成药中临床最常用的是丸药,它具有服用方便,易于携带、贮存等优点,如能正确使用,对治疗妇科常见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一、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量多、月经先期1、肾虚血热主证: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日久、色红,腰背疼痛,下肢无力,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脉沉细弱。
治法:补肾清热。
方药:①知柏地黄丸或大味地黄丸1丸9克,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如药有小丸者(瓶装),日服2次,每次6克。
②荷叶丸或八宝治红丸,每服1丸,日服2次。
以上药亦可交替服用,即早服1丸荷叶丸,晚服1丸知柏地黄丸。
如血量过多者,则可各服1丸。
③月经先期片(我院经验方),主要成分为生地、白芍、丹皮、地骨皮等。
每次6~8片,日服3次。
如值经期,待经期第3天以后服,以利于子宫内膜的剥脱。
禁忌:禁食辛辣食物,避免精神刺激。
2、肝郁血热主证: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日久,经血紫黑,有血块。
急躁好怒,五心烦热。
方药:加味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2次。
如出血仍不止,亦可加用清热止血药,如荷叶丸及知柏地黄丸等,各1丸,日服2次。
禁忌:气恼劳累,生冷油腻食物。
3、脾虚不统血主证: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血色淡红、质清稀,头晕气短、心慌失眠、全身乏力、纳差、面黄、舌淡、脉缓弱。
治法:补气摄血、升阳固中。
方药:①人参归脾丸,每服1丸,日服2次。
②补中益气丸,每服6克,日服2次。
上药亦可交替服用,如早服补中益气丸6克,晚服人参归脾丸1丸。
如有虚火上炎、头痛者,不宜服用补中益气丸。
③安坤赞育丸,每服1丸,日服2次。
经治疗血净后,需调理卵巢功能,用补肾药:①五子衍宗丸,每服1丸,日服2次。
②河车大造丸,每服1丸,日服2次。
上药亦可交替服用。
此外遇有脾肾不足者,除用五子衍宗丸外,还可加用人参归脾丸交替服用。
如早服五子衍宗丸1丸,晚服人参归脾丸1丸。
二、月经后期、月经量少1、气血两虚主证:月经周期后错、量少、色淡、质稀、全身乏力、心慌气短、小腹发凉、纳差、面色苍白、舌淡、脉缓弱。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中成药是指由多种中草药经制备、加工而成的药物。
作为传统中医药的一部分,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药理学、病例分析以及有效性与安全性三个方面论述中成药的临床应用。
一、药理学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药效。
首先,中成药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
传统中药常常采用多药联合治疗的方式,以增加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例如,一些含有黄连的中成药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达到抗菌作用。
此外,中成药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炎、抗氧化、保护器官等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
其次,中成药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相比于化学药物,中成药的毒副作用较低。
这是因为中成药多为植物原料制备而成,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与人体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此外,中成药在制剂过程中通常采用煎煮等传统工艺,能够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最后,中成药的药效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许多中成药具有缓释或持续释放的特点,能够延长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时间,增加疗效。
这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尤为重要,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二、病例分析以下是一则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病例分析。
患者李某,34岁,女性,近期出现乏力、胸闷、短气等症状。
经医院检查发现心脏功能正常,被诊断为情绪失控引起的神经衰弱。
医生为其开了一周的西药治疗,但症状并未缓解。
之后,医生根据中医辨证,为其调理气血不足和心脾不和的问题,开了一种含有人参、黄芪、当归等药材的中成药。
患者服用几天后症状明显好转,连续服用两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这个病例表明,中成药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尤其是对于一些功能失调、机体内调节失衡的疾病,中成药能够通过调整机体内环境来达到治疗目的。
三、有效性与安全性中成药的临床应用不仅需要关注其有效性,还需要考虑其安全性。
一方面,中成药的有效性需要经过科学的研究验证。
目前,一些中成药已经通过了临床试验和药理学研究,证明其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一些中成药在治疗肝炎、肺部感染等疾病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妇科外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 一、妇科用药序号功能药品名称
▪ (一)理气剂
▪
81养血舒肝 妇科十味片
▪
82活血化瘀 益母草膏(颗粒、胶囊、片)
▪ (二)清热剂 83清热除湿 妇科千金片(胶囊)
▪ (三)扶正剂
▪
84养血理气 艾附暖宫丸
▪
85益气养血 八珍益母丸(胶囊)
▪
86乌鸡白凤丸(胶囊、片)
▪
87滋阴安神更年安片
▪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
导下服用。
▪
4.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5.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者应去医院就诊。
▪
6.服药1个月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
7.对妇科十味片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8.妇科十味片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痠痛。 ▪ 注意事项 ▪ 1、忌食辛辣、生冷食物。注意保暧。 ▪ 2、感冒时不宜服用。患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3、经行有块伴腹痛拒按或胸胁胀痛者不宜选用。 ▪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或带下伴阴
痒,或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 ▪ 5、治疗痛经,宜在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1周。如有生育要求应在医师指导下服
稠、臭秽,小腹疼痛 ,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子宫内 膜炎、慢性宫颈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 注意事项: ▪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 2.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 师指导下服用。 ▪ 3.少女、孕妇、绝经后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4.伴有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 ▪ 5.腹痛较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 6.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总结报告
妇科常用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总结报告
一、引言
妇科疾病在女性中十分常见,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较大
影响。
除了手术治疗和西药治疗外,中成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也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妇科疾病中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总结和报告,以期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二、妇科常见疾病及治疗
1.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常见症状包括月经不调、腰
腹部疼痛和压迫症状等。
在中成药治疗上,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包括逍
遥丸、当归饮子等。
逍遥丸活血化瘀,可缓解疼痛和减轻肿块压迫症状;当归饮子则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2. 不孕症
不孕症是指夫妻在有正常性生活情况下,连续一年以上未遂妊娠。
中
成药在不孕症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如逍遥散、四物汤等。
逍遥散
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对黄体功能不全、闭经等情况有一定帮助;四
物汤则补血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导致的不孕症。
3. 经前期综合征(PMS)
PMS是指女性在月经来临前的一到两周内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情绪症状。
中成药治疗PMS的常用药物包括逍遥丸、益母草颗粒等。
逍遥丸有平肝健脾、舒肝理气、活血调经的功效,对缓解PMS的情绪症状有一定作用;益母草颗粒则有调节女性内分泌、缓解月经不调的功效,
对PMS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中成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具有独特的优
势和价值。
中成药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能够辅助西药发挥更好的疗效,
而且对于一些慢性病和调节内分泌的问题也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在
应用中成药治疗妇科疾病时,也需要注意用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
意事项,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四、总结
妇科疾病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子宫肌瘤、不孕症、PMS等妇科常见疾病及其常用的中成药进行了总结和报告,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了分析。
希望本文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促进妇科疾病的
治疗和管理。
五、中成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深入细致
1.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样。
常用的中成药治疗包括逍遥散和当归补血颗粒。
逍遥散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疼痛和月经不调有一定的缓解
作用;当归补血颗粒则有滋阴补血、调经的功效,对症状较轻的患者
有一定的帮助。
2. 经间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外出现的阴道流血,常常伴随着阴道不规则
出血或点滴性出血。
常用的中成药治疗包括逍遥散和生发颗粒。
逍遥
散有活血调经、平肝清热的作用,对经间期出血的调理作用显著;生
发颗粒则有调经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经间期出血持续时间
较长、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
3.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上常见于生育期妇女。
中成药
在治疗卵巢囊肿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如逍遥丸、当归养血颗粒等。
逍
遥丸有化瘀消肿、活血调经的功效,有助于缓解卵巢囊肿引起的压迫
症状;当归养血颗粒则有滋养补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对卵巢囊肿引
起的月经不调和疼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 盆腔炎
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腔道、子宫内膜和附件的非特异性炎症。
中成药在盆腔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如逍遥散、当归养血
颗粒等。
逍遥散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对盆腔炎引起的发热、下腹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当归养血颗粒则有滋阴补血、调经止痛
的功效,适用于盆腔炎引起的月经不调和盆腔疼痛。
五、结论
妇科疾病是女性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子宫肌瘤、不孕症、PMS、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间期出血、卵巢囊肿、盆腔炎等妇科常见疾病及其常用的中成药进
行了总结和扩展,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了分析。
希望本文能够
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参考,促进妇科疾病的治疗
和管理。
对于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并且在临
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重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确保药
物的安全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