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最新资料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一、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扩大,中国对外贸易额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
对外交流离不开语言,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其地位和功能将越来越重要。
为了适应这种情势,很多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商务外语专业,旨在培养一支适应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队伍。
从实践情形来看,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且随着国际环境的日趋复杂化,社会对优秀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教学思维与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普遍英语实用能力差,不能很好地用英语为商务活动服务,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迫切需要改变。
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如何利用优质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能力,尤其是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1.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商务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依然大行其道,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即便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也仅仅停留在表层,教师仅仅以多媒体屏幕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板书,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扩充和更新教学内容。
一是实施情境教学。
商务英语教学常常会涉及到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如海关报关、电子商务、信用证等抽象知识,有时还涉及到商务谈判、会议现场口译等难度较大的内容。
如果没有模拟实践,学生确实难以理解。
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二是倡导项目法教学。
所谓项目法教学就是从职业真实项目出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的教学方法。
通俗的说,就是让学生完成一个相对比较大型、比较完整的工作项目,按照严格的项目流程和程序进行操作,从收集信息、整理分析、制定计划、开始实施到最后成果考核与检验等。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摘要]对于工科院校而言,商务英语不仅是一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课程,更多的是一门向学生传授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如何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合作的课程。
为培养满足国家需要的具备一定商务英语能力的专业人才,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析该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见解。
[关键词]工科院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商务合作大大增加,大量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企业也在向外发展,涉外贸易及国际合作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
在与国外企业打交道时,具备一定的商务贸易知识及商务英语能力至关重要,这对于清楚地理解对方意图以及表达自身观点,从而最大程度上争取自身及国家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管是何种行业,对具备商务英语能力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因此为了培养满足社会要求的人才,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对于工科院校的某些专业而言,开设商务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商务活动及生活中所需的听、读、说、写、译的能力和获取正确的商务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理解、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注重英语水平、能力提升的同时,还需注重商务礼仪、商务谈判技巧、商务信函写作等的学习。
目前,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虽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仍有很多内容亟待统一、完善,对商务英语的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商务英语教学强调的不仅是语言水平的提高,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
商务英语课程是以能够适应职场生活所需的语言要求为目的,内容涉及到对外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
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也应随着相关专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更新,保持与时俱进。
而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经常滞后于实际应用,导致学生毕业后商务英语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新文科时代商务英语人才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基于思维导图的《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为例

三、兼顾微观分析,重视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利用图表形式组织和阐述知识,把人脑的隐形知 识用直观外显的方式表达出来,揭示了学生的认知图式或概念 框架,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知识找到联系,吸收新知识,促进新 知识的内化和有效地意义建构。”因此,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 行系统管理,有助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充分激发大脑的发散 思维,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在《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思想。学习是一个建构知识的 过程。学生依靠自身的认知能力,可以对课文中出现的问题形 成独到的看法与解释,把现有经验当作新知识的生长点。在绘 制思维导图时,学生不仅对课文主题思想和架构脉络要有充分 的了解,还要对于语篇材料中描述的事件和细节进行把握,明 晰主次关系。在语篇主旨明确、各分支清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 将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把课文零散知识点 有机融合到思维导图之中,不必遵循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 而是按照大脑思维结构的特点,进行放射性的“网状思维”,既 能顾及整体,又能关注细节。
147
引言:思维能力是高校学生适应新文科时代发展的必备素 养和关键能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指 出,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理 提升学业挑战度,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整合性 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性学习能力”。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 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全 面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商务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
146
Subject construction 学科建设
新文科指引下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

新文科指引下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商务英语作为连接不同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商务英语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文科指引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以期为商务英语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文章首先对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明确新文科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随后,文章将分析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理念,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要求。
文章将探讨实现这一培养理念的路径,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师资力量等具体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商务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内涵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新文科建设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关系新文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跨学科、跨文化的综合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和复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也迎来了深刻的变革。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特定领域的应用语言,本身就融合了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新文科建设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更高的要求。
新文科建设推动了商务英语课程的跨学科融合。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新文科理念则鼓励将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如国际贸易、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法等。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复杂多变的商务环境。
新文科建设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新文科”这一概念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率先提出,是指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应具备夯实的多种语言与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需要具有基本的人文学科知识结构,学生需要对文学、文化、哲学和历史等内容深度拓展。
”(姜智彬,2019)目前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学主要采用线下课堂讲授模式,教学资源闭塞,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较慢,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低下,已不能适应“新文科”的战略要求。
2002年,史密斯• J与艾略特•马西埃结合网络化学习的纯技术环境与传统的学习理念,提出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
余胜泉等于2005年在《中国大学教学》首次介绍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和意义,这是国内第一篇系统地介绍混合式教学的文章。
混合式教学可有效促进教学工作。
首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享有比传统线下教学更大的自主空间和参与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效获取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规避传统课堂的缺点;其次,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混合式教学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突破了以往的固定载体,打破具体边界”(秦楠,2017),弥补授课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的欠缺,强化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最后,打造英语专业“金课”。
“外语教育不要抗拒技术,也不要藐视技术,要重视技术,重视变革。
”(吴岩,2019)通过引入现代技术,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提升课堂质量,发动课堂革命,“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英语专业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优势,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师生面对面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何克抗,2004)。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新文科”思想为指导,构建传统线下课堂教学(C-Learning)和线上网络教学(E-Learning)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245教育智库“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2017年,美国的希拉姆学院(Hiram College)首先提出了“新文科”理念,它主张用现代思维整合并调整传统文科,将新信息技术渗透到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之中,快速提升学习者的综合能力。
2019 年“新文科”在我国正式启动,由教育部牵头,中科院、社科院等12个部门参与制定。
新文科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新文科将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有机地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形成文理交叉、文工交叉的新文科专业体系。
另一方面新文科将改造升级传统学科。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文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整合与升级,从多领域进行综合交叉研究,形成高效新文科建设的新格局。
由此可见数字人文给人文学科带来了挑战, 也让研究方法突破传统文学研究的路径。
国内新文科发展综述近20年以来,国外的数字人文发展较快,有很多研究机构,是建立在数据库的基础之上,用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他们在系统中的高层努力和低层特征之间的一些很多问题,比如像美国民族大学建立了一个语言数据联盟,他目前所拥有的语言资源和规模就已经达到了565种,用这个用多模态人工智能的技术,进行识别,做一些相关的应用,开发相关的工具,包括在文学研究方面也同样的,比如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一个实验室,它就率先实现了学科交叉,从数据库当中提取数据,通过对文学作品内容及相关情况的统计来判定作品的影响,辨啊识国别小说当中的差异等一些文学问题,举个例子来讲,比方说还有一项加拿大学者所做的研究就是通过统计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体特征,通过相关的算法测量出数据,算出同时代的欧洲小说和歌德小说在形式上的一种相似性,来判定这个文学作品的影响,这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面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路径。
2003年,我们国家也成立了中国语言资源联盟,目前的语言资源规模也要有上百种,而且国内很多学者也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些方面来阐述人工智能时代认知语言学的特点和研究形式,更好地解决语言学的生存问题,打开了新的研究事业,国内在文学方研究方面,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运用这个大数据来来进行这个某一门类的研究,比方说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面,包括在中国的文化传播研究方面,其实反而走在外国文学研究的前面,如古典文学研究数据,还有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研究等等都能够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视角。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研究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02期总第650期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研究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明确以培养新外语人才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完善商务英语人才策略模型,以优化课程建设体系,明确交叉学科融合路径,积极应对,主动求变,为建设新发展模式而服务。
同时,还应探索培养人才、优化专业、提升课程质量、创新教学模式的有力途径,以此达到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全面提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一、商务英语人才策略模型商务英语人才策略模型是指,基于特定的历史阶段,将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政策与商务英语教育相结合,这一模型可以分为国家、地方、企业、学校四个层次。
第一,国家层面。
国家在特定时期内,根据国际、国内社会的变化和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商务英语教学的宏观政策和方案。
第二,地方层面。
地方性的商务英语教学战略,应考虑到本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即将国家政策与地方特点相结合,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实施以及发展模型,并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
第三,企业层面。
按照国家、地方以及城市的发展情况,对所需要的人才进行甄别与选择。
第四,学校层面。
高校应将商务英语教学计划与专业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实现学科的融合交叉发展,进而实现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多样性。
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策略(一)以社会需求为驱动,有效规划商务英语学科群首先,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
为此,高校应依据新文科建设要求,明确以需求为导向,使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适应企业与市场需求,动态地进行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多语+”的复合型人才备受青睐。
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我国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较为急迫,为此高校应按照以输出为主、以需求为导向马海欧摘 要:本文基于商务英语人才策略模型,从“以社会需求为驱动,有效规划商务英语学科群”“瞄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提升商务英语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特色”“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教育改革趋势而进行的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新文科建设体现了我国文科教育的国家形象和应有的学术担当。
商务英语是典型的新文科课程。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学科应瞄准新标准和新方向,不断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该文通过阐述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分析当前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体系以及教师队伍等层面较为全面地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
关键词高校;新文科;做中学;建构主义;商务英语;教学模式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l of Business Englis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HU Zhuoting,GUI Junping,CHEN JuanAbstract The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is a profound self-revolution carried out by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times and the trend of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The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reflects the national image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ts due academic responsi‐bility.Business English is a typical new liberal arts cours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the business English disciplin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im at new standards and new directions,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ls.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alyzes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ts forward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cept,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ethods,assessment system,and teaching staff,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the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w liberal arts;learning by doing;constructivism;business English;teaching model“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简称,是人文科学(Hu‐manities)和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的统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科背景下《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一、引言新文科视野下,商务英语教学的关键是英语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而新文科概念的应用,拓宽了学科交叉的领域,商务英语学科不仅可以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还可以与医学、工科、农学等领域进行全面的整合。
在新文科的视野中,商务英语的学科教学既要考虑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又要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既要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又要考虑到商务英语专业的实际,才能更好地提高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
《综合商务英语》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综合性强,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打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师资水平欠缺、思政元素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急需按照新文科建设的要求进行改革创新。
二、《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陈旧《综合商务英语》的应用性比较强,针对当今多变的社会环境,以新文科背景为前提,《综合商务英语》教学应该进行全面的创新和变革。
结合该学科的特点,《综合商务英语》要结合当今社会的商务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些内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文化交际、商务谈判以及国际影响等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的内容。
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部分任课教师对商务英语领域的研究并不透彻,对先进的研究成果也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能力不足的情况,其自身的知识积累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固化思维的影响,《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脚步,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影响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对《综合商务英语》而言,教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其内容的更新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与实践的发展。
教师受限于领域内单一教材的应用,造成教学范围狭窄,而教师更善于应用自己所在的学科领域,这也造成教学重点模式和教学内容的片面性[1]。
教学内容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是阻碍教学创新和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从实际来看,商务英语的相关知识内容需要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较强的应用性决定了《综合商务英语》应该以实际需要为基础。
但是受传统英语教学教育和贸易类专业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把该课程的重点内容还是放在理论层面,而缺乏职业角度以及对商务活动能力的全面规划。
虽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商务英语学科中实践操作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但是并未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对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并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活动,从而造成信息偏差[2]。
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实际需要构建合理的实践模式,部分高校《综合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仍处于单项技能的训练上,这种情况造成《综合商务英语》教学内容无法形成完善的体系,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开展商务英语视听说的实践教学中,活动内容主要根据教材中的商务外贸环境进行专项训练,并未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从而影响学生对相关技能的综合应用,不利于实践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教师缺乏交叉学科知识从《综合商务英语》的课程特点分析,该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比较强,所以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比较高。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综合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学科背景都是传统的英语专业,对其他学科有所涉及,但是并不深入,这种情况造成教师的专业背景单一,影响教师学科交叉能力的提升。
这一问题造成在《综合商务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更缺乏相互之间的学习与合作。
教师缺乏交叉学科知识与能力,无法使《综合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很难在实际中实现,影响学生知识面与眼界的拓宽,更影响了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与整合的多元化能力[3]。
(四)课程思政性不足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性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发展原则之一,对《综合商务英语》教学也有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综合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课程思政性,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德育教育的发展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从具体层面分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对教材内容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未被充分地展现出来。
《综合商务英语》的教材单元涉及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证券以及投资等商务领域,课堂练习活动和教材案例也以西方经济知识体系为基础,我国传统文化在其中的表现并不明显,这就影响了《综合商务英语》的课程思政性的提升。
其次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综合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目前仍然沿用传统的语言知识讲授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不足,而且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氛围比较呆板、沉闷,不仅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更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最后是评价考核单一化比较严重,对学生的德育情况无法进行综合的考量。
《综合商务英语》的评价内容一般都是由考试结果决定,而考试的重点也是从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进行,而课堂活动也是以学生的出勤状况为基础,这种情况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新文科背景下《综合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措施(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对文科的建设进行改革与创新。
为了适应新时期新文科建设的需要,学校必须创新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学习商务英语的终极目标是把它运用到实际中去,因此高校必须加强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调整教师的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平台进行学习,以加深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的了解[4]。
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到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反复的、单调的学习行为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感觉,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能令人满意。
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小组合作方式,吸引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讨论,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应对国际商业事务的能力。
因此,在商务英语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他们的商务英语口语和书写水平。
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所在,在进行课堂案例分析时,可以引用时下热点话题或者学生们感兴趣的人物或者影视片段等进行系统的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课程内容吸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保证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可以包含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中深入、课后巩固。
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布置任务,学生提前进行阅读思考,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准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中,教师通过音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手段,精讲重难点;学生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小组讨论、任务展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提出指导意见。
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利用商务英语实训软件进行模拟实训,巩固课堂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二)健全商务英语实训课程体系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任课教师在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多参加实践,通过实践来获得理论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论运用能力。
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授外贸中常用的商务技巧,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来处理外贸业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外贸业务活动[5]。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综合商务英语》的重点是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商务类人才。
为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商务英语实训课程的建设,优化理论和实训课程的教学时间。
高校《综合商务英语》教师应大胆创新,在保证理论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实训教学的课时,以增强学生商务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商务英语的实训课程涵盖了单项商务技能、综合商务技能、岗位实践等多个领域。
商务英语的实训教学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商务英语单项的实训,第二是综合商务英语的实训。
具体来说,在商务英语个别实训中,应该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在教授完一门课程后,再进行相关的实操练习,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运用商务英语知识。
教师应结合商务英语的特点,在完成某一章节的理论知识后,按要求组织课堂实训,或为学生提供实践任务,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完成了图表的解析后,教师就会发出一张财务报告,让同学们把所学的东西用来分析结果;在教授了顾客服务的过程和技术后,可以模拟职场生活,为将来进入社会、从事更深入的商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健全完善课程评价制度完善科学的课程评估制度是保证课程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测试,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商务英语的理论知识[6]。
高校应该建立一套过程性的评估系统,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理论知识运用、交流合作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具体来说,要对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进行界定。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社会评价等多个层面都要兼顾,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公平。
同时需要对教学评估的具体内容进行界定,在商务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将其分为五大类:听、说、读、写、商务实践运用。
评估的程序应该覆盖到学生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小组合作等方面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相互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估。
在《综合商务英语》的评估中,应重视评估的多元性与科学性,确保评估结果既可以覆盖学生的理论素养,同时也可以考查出学生的实践运用水平。
(四)打造多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学科交叉融合是推进《综合商务英语》教学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高校应该重视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贯彻“新文科”建设理念,凸显商务英语跨学科交叉性特点,教师要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跨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以丰富学生的商务背景知识[7]。
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强化专业教师学科交叉融合素养,《综合商务英语》任课教师应该将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其他学科的专业特点相融合,主动研究和学习,不断积累自身的知识量,保证相关学科之间能够实现融会贯通,提高不同领域的教学能力,实现跨学科交叉融合专业教学技能的全面提升。
其次,要积极地吸收有能力进行多学科交叉教学的师资力量,不断扩充学校队伍,让相关专业的教师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融合,强化不同能力教师之间的交流,不断优化《综合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结构。
最后,为教师提供更多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帮助教师规划发展方向,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