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明代文学09级
明清时期笔记、传奇融合论

单位代码10445学号2016020328分类号I207.419研究生类别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论文题目明清时期笔记、传奇融合论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申请人姓名宋飞指导老师徐文军副教授论文提交时间2019年6月11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I)绪论 (1)第一节选题的由来 (1)第二节研究现状 (3)一、笔记、传奇融合现象的研究现状 (3)二、《醉茶志怪》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6)第三节选题的意义及创新点 (10)第一章笔记与传奇的传承与释义 (12)第一节笔记的概念与传承 (12)一、笔记的概念 (12)二、笔记小说的传承 (13)第二节传奇的概念与传承 (17)一、传奇的概念 (17)二、传奇的传承 (19)第三节“笔记”与“传奇”的界定与区分 (22)一、创作动机 (22)二、艺术追求 (26)三、情感寄托 (30)第二章明代文言小说中的“一书兼二体” (32)第一节《剪灯新话》中的“一书兼二体” (32)一、主题的融合 (32)二、结尾的变异 (34)三、传奇注入志怪 (36)第二节《剪灯余话》《觅灯因话》中的“一书兼二体” (39)一、主题的融合 (39)二、结尾的变异 (40)三、传奇注入志怪 (43)四、“有意为之”的劝诫 (45)第三章“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 (47)第一节“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的提出 (47)第二节《聊斋志异》与“才子之笔” (49)一、“拟唐”的艺术追求 (49)二、“孤愤”的情感寄托 (55)第三节《阅微草堂笔记》与“著书者之笔” (62)一、“求实”的创作取向 (62)二、“尚简”的艺术追求 (65)三、严谨的考据学风 (68)四、理性的思维关照 (70)第四节“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的杂糅 (72)一、《聊斋志异》中的“著书者之笔” (72)二、《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才子之笔” (76)第四章《醉茶志怪》之“一书兼二体” (83)第一节“一书兼二体”的提出暨理解 (83)第二节《醉茶志怪》中的“传奇体” (84)第三节《醉茶志怪》中的“笔记体” (86)第三节《醉茶志怪》中的“杂糅体” (87)结语 (91)附录 (93)《醉茶志怪》中的传奇小说 (93)《醉茶志怪》中的笔记小说 (93)《醉茶志怪》中的“杂糅体”作品 (98)参考文献 (100)一、原著类 (100)二、论著类 (100)三、论文类 (101)致谢 (103)摘要明清时期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笔记、传奇二体的融合,笔记中不乏传奇的虚构想象、铺叙渲染、抒情寄慨等创作追求,传奇中亦不乏执笔记叙、说理劝世等笔记的传统,它们将笔记的隐蔽性与传奇的情感表达等优势相结合寻求高压文化政策下的发展,铸就了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最后一个高峰。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一章明代诗歌名词解释台阁体1.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2.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童心说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
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
3.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
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
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
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
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明代散文名词解释唐宋派1.“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2.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
3.王慎中和唐顺之是地道的宗宋派,茅坤选编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重“情”,他提倡的“道”并非宋代理学,而是传统的儒教,在提倡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
第三章《三国演义》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
“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从接受者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分体文学史的优势——兼与历时性通史比较

第二 , 文学语 言发 生了划 时代 的变化 , 由古 奥转 向浅 近 。第 三 , 是诗 、 、 这 词 曲三种 重 要 文学 体 裁 的鼎 盛
期, 它们 分别 在 中古期 内 的唐 、 、 三 朝 达 到 了高 宋 元 峰 。第 四 , 文言小说 在魏 晋南北 朝 已初具规 模 , 唐 在 代达 到成熟 。 白话 短篇小 说在 宋元 两代 已经相 当繁
收 稿 日期 : l.31 2 20.O 0
种文学 现象 的研 究 所 获 得 的理 解 和 认 识 。这 不 是 “ 件 的历史 ” 而是 “ 事 , 述说 的历 史 ” 因为一 切 历 史 。
( 括文 学史 ) 包 都是 “ 于 述说 者 本 有需 求” 都 不可避 免 地包含 着记 述者 的虚 ,
荣, 白话长 篇小说 在元末 明初也 已出现 了《 国志演 三 义》 《 浒传》 作 品 。第 五 , 学传 媒 出现 了 印刷 、水 等 文 出版 、 唱 、 台表 演等 各 种新 的形 式 。第 六 , 讲 舞 文学
创作 的主体 和对象 , 包括 了宫廷 、 林 、 士 乡村 、 井等 市 各个方 面 。总之 , 国文 学 所 有 的各 种 因素 都在 这 中 个 时期具备 了而 且 成熟 了。 [ ( 卷 P 其 理 论 支撑 ”] 第一 , ) 1
。
以这种 历史 思 维 模 式所 写 的 中 国文 学史 , 总是
以历 史朝代 为纲 排 列 材 料 , 料 的排 列顺 序 总 能 体 材 现 历史性 的发 展模式 , 欢从 社会 、 史 、 喜 历 思想 、 化 文 背 景 出发 分析 、 评价 作家 作 品及 文学现 象 , 形式 上 表 现 为“ 社会 化 ” 的主 流话语 模式 。在具 体的 中国文 学 史著 作里 , 比较 典型 的是 “ 主流 文学史 ” 这样 的文 学 , 史 的 出发 点受 到某 种 ( 治 ) 识 形 态 的影 响 , 要 政 意 主 关 注作为社 会 主 流文 学 的现 象 , 语 言 、 体 、 学 从 文 文 思 潮到作 家作 品 , 这些 按 时代顺序排 列下来 , 调 把 强 其 与某 时代 意识 形 态 的 对应 关 系 , 如封 建 或 反 封 例 建, 而对设 定为 非 主流 的文 学 现象 则 一笔 带 过 或 干
第七编明代文学1

明代文学绪论◆明代社会、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明代文学发展概况及特点一、明代社会特点◆明代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自缢,历16帝计277年。
◆欧洲文艺复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政治上大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2、思想文化上积极提倡程朱理学。
◆3、工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市民阶层扩大。
◆4、中后期思想文化活跃,王学左派的兴起◆王守仁(阳明)“心学”◆李贽“童心说”二、明代文学分期◆三个时期:◆前期,明初到成化时期(1368—1487)约120年;◆中期,弘治到隆庆时期(1488—1572)约84年;◆后期,万历到崇祯末年(1573—1644)凡71年。
◆前期:◆相当漫长的衰微冷落时期◆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
◆戏曲、小说成就较高◆长篇章回小说问世◆中期:◆从前期的衰落状态中恢复生机、逐渐走向高潮◆两个文学集团:◆“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李梦阳、祝允明等提出“复古”口号◆“唐宋派”(唐顺之、王慎中)◆“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俗文学的兴盛和雅、俗传统的混融。
◆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水浒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开始刊刻广泛流传◆启蒙思想家李贽◆彻底的反权威精神◆“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重视物质生产◆充分肯定人欲◆平等对待妇女◆后期:◆理论上的自觉性◆李贽“童心说”:“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袁宏道“性灵说”:“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
”◆尊“情”反“理”◆“公安派”(袁宏道)◆晚明“小品”◆特点有三:◆一是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重大成就◆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汤显祖《牡丹亭》思考题◆简述明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明后期进步的文学思潮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李贽的学说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在晚明的文学理论中,李贽的“童心说”具有怎样的先导意义?参考书目1、《明代文学史》,钱基博著,商务出版社,1934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邓绍基、史铁良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第一章《三国志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张溥嗜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张溥嗜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张溥嗜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这篇文章表达了张溥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也表达了张溥很有才华的精神。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溥嗜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倾利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本文又名:《温额外·温录斋》。
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用手亲自抄写,抄完朗读一遍,马上烧掉,再抄写,这样六七遍才停止。
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满了老茧。
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作文敏捷,各方人士向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很有名气。
【阅读训练】1、解释:(1)已:(2)焚:(3)是:(4)钞:(5)草:(6)毫:2、翻译:(1)日沃汤数次:(2)俄顷立就:3、文中两处“名”字的词性和意思有何不同?① ②参考答案1、解释:(1)停止,完成;(2)焚烧;(3)这样;(4)通“抄”,抄写;(5)草稿;(6)毛笔2、翻译:(1)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几次。
(2)一会儿马上完成。
3、动词,命名、提名名词,名声注释(01)嗜(shì ):爱好(02)钞:通“抄”,抄写(03)已:停止,完(04)一过:一遍(05)即:就(06)焚:烧(07)如是:像这样。
是:这样(08)始:才(09)管:笔管(10) 皲(jūn):冻裂(11) 沃:泡浸(12)汤:热水(13)名:命名(14)斋:指书房(15)征索:索取(16)草:草稿(17)毫:毛笔(18)俄顷:一会儿(19)就:完成(靠近)(20) 以故:因为这个原因(21)名:名气(22)录:抄写道理表达了张溥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明代文学(下)

汤 显 祖 的 戏 曲 创 作
第 二 节
《紫箫记》和《紫钗记》
汤显祖的五部传奇中,《紫箫记》是他早 期的一部不成熟的作品,万历五至七年 (1577—1579)写于临川,取材于唐蒋防传 奇小说《霍小玉传》,但情节变动较大,共写 了三十四出,未写完,仅为作者计划内容之半。 剧本的主要情节,不过是相会、观灯、成婚、 高中、出征、班师之类,缺乏社会性的矛盾冲 突,情节发展缓慢而又平板,没有摆脱才子佳 人情调。但词藻华美,宾白骈偶。作者的好友 帅机评曰:“此案头之书,非场上之曲也。”
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张居正死后,他 才考中进士。又因他不愿巴结权贵张四维和申 时行等,被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五年后改任 南京礼部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因灾异下 诏求谏,他写了有名的《论辅臣科臣疏》,弹 劾内阁大学士申时行,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他在遂昌五年, 颇多善政,曾在除夕遣囚度岁,在元宵纵囚观 灯。但终因不附权贵而遭罢斥,于万历二十六 年(1598)弃官回家,并于这年秋天由城郊迁 居临川城内玉茗堂。此后他绝意仕进,隐居家 中,从事写作。
明代传奇
“传奇”:最早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宋话本
小说也有“传奇”一类;元末明初,传奇又往往 指杂剧, 明嘉靖以后,“传奇”一般专指杂剧以 外、以南曲演唱为主的中长篇戏曲。
明代传奇:发源于宋元南戏。初期体制不完善,
内容陈旧、保守。中叶以后迅速崛起,其势头远 超当时杂剧,成为明代戏剧主流。明传奇与元杂 剧前后辉映各领风骚,汇成中国戏曲文化的洋洋 大观。
这种情包括“真情”与“恶情”,他说: “性无善无恶,情有之。”(《复甘义麓》) 所谓“真情”,就是人们力图摆脱封建专制主 义控制,对理想爱情、幸福生活和清平政治的 追求。而所谓“恶情”,就是人们对不正当的 情欲,诸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贪恋。汤显 祖的四部传奇,前“二梦”写男女青年的 爱情故事,主要是歌颂真 情;后“二梦”写士人仕 途生涯、宦海沉浮,主要 是批判恶情。
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之玉堂春

第21卷 第22卷 第23卷 第24卷 第25卷 第26卷 第27卷 第28卷 第29卷 第30卷 第31卷 第32卷 第33卷 第34卷 第35卷 第36卷 第37卷 第38卷 第39卷 第40卷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乐小舍弃生觅偶 玉堂春落难逢夫 桂员外途穷忏悔 唐解元一笑姻缘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乔彦杰一妾破家 王娇鸾百年长恨 况太守断死孩儿 皂角林大王假形 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福禄寿三星度世 旌阳宫铁树镇妖
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 发展,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就是它们的杰出 代表。 “三言”是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 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 120篇。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专指明代由文人整理或 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说书人说话的底本
“三言”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 编辑与修订,也有作者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 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 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的出现, 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 来。
三官偶遇金哥 金哥牵线搭桥 关王庙相会定计
开端 发展 高潮
王三官卷土重来
玉姐三官齐盟誓
玉姐赠金送三官
巧对鸨儿趁机脱身
痛斥鸨儿引其入套
逼迫鸨儿智得文书
玉姐 (苏三)
救助落难的景隆
人物形象 分析
善良,纯洁
春院内有情人 多情,专一,坚贞 山盟海誓 巧与鸨儿 智周旋 机智,泼辣
又名《女起解》、《洪洞县》。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及张君秋等演出均有特色。
苏三起解
明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明代文学史简明年表公元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明王朝建立。
元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结束。
长篇章回小说发展成熟,后成为明清及近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民间创作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为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作品。
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民间创作和历史资料基础上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为古代英雄传奇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370年(明洪武三年)定科举制度,仿宋朝经义,规定“制义”(八股)格式。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高启卒(生于1336年)。
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作有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
公元1375年(明洪武八年)刘基卒(生于1311年)。
刘基于元末明初作有神话长诗《二鬼》、散文《卖柑者言》、寓言散文集《郁离子》等。
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宋濂卒(生于1310年)。
宋濂作有散文《王冕传》、《送东阳马生序》、寓言散文集《燕书》等。
公元1402年(明惠帝建文四年)方孝孺卒(生于1357年)。
方孝孺作有散文《蚊对》、《指喻》等。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约产生于公元15世纪或更早(一说公元13世纪,一说公元11世纪),约100多部,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约于公元15世纪基本定型(一说产生于公元13至17世纪)。
公元1408年(明成祖永乐六年)《永乐大典》于永乐元年(1403)开始编纂,至本年完成,共22937卷(包括凡例、目录60卷),前后参加编纂者达2000多人,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今残佚)。
公元1411年(明永乐九年)诏令禁毁“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杂剧等。
永乐时期,杂剧、传奇出现大量歌功颂德、伦理说教之作。
公元1414年(明永乐十二年)诏修《四书》、《五经》、《性理大全》,永乐十五年(1417)颁行,定为国子监及府、州、县学生员必读书。
永乐时期,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盛行。
公元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瞿佑卒(生于13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