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

合集下载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3三、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线索式思路1990年第3期的《中学文科参考资料》杂志有一篇李士侠老师写的《没有春天的祥林嫂》说:为了突出祥林嫂在封建强权压榨之下,从来没有获得过春天的特色,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从而巧妙地揭示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苦命女人。

笔者后来根据这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编写了如下教学简例:《祝福》教学主问题: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看法。

祥林嫂--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是一条多么生动多么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线索,同学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理解词句,梳理脉络,终于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①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在春天没有丈夫的;②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③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④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

大家理解到,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作者突出祥林嫂没有春天的悲剧,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

于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条线,串起了人物、情节、内容、形式、语言等等课文内容的珠,也串起了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

像这样用一个教学主问题牵动课堂阅读教学、牵动学生研讨活动的教学设计思路,就是线索式思路。

所谓线索式思路,是说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始终或大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或重要教学板块都被一根教学线索贯穿着,表现出课文整体阅读的一种教学思路。

线索式思路的教学设计艺术,实质上是一种精练的教学艺术,一种严整的教学艺术。

它要求对课文进行整体处理并从中提炼出优美的教学线条,从而能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表现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设计风格,有着鲜明的整体阅读教学的特色,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满,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十分有效地突现了课文内含的最佳信息。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读后感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读后感

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读后感英文版As an avid reader, I recently had the opportunity to attend a series of lectures on the art of reading by Yu Yingchao. The 50 lectures covered a wide range of topics, from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o the techniques of close reading. I found the lectures to be both informative and inspiring, and they have greatly enriched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ding process.One of the key takeaways from the lectures was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actively and critically. Yu Yingchao emphasized the need to engage with the text, to ask questions, and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author's intentions. By doing so, we can gain a deeper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 and uncover layers of meaning that we may have missed on a superficial reading.Another valuable lesson I learned from the lectures was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widely and diversely. Yu Yingchao encouraged us to explore different genres, time periods, and cultures in our reading. By doing so, we can broaden our horizons, expand our knowledge, and develop a more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us.Overall, I found the lectures on the art of reading by Yu Yingchao to be a truly enriching experience. They have deepened my appreciation for literature, sharpened my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inspired me to continue exploring the world of books with an open mind and a curious spirit.中文翻译作为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我最近有机会参加了余映潮关于阅读艺术的50场讲座。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7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7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7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7七、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迁移式思路请看下面课文的练习设计:《十三岁的际遇》:本文所表达的那种"精神的魅力"对你有什么启示?试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春》:文章写春花,还写了花下的蜜蜂与蝴蝶;写春风,还写了歌唱的鸟儿,吹笛的牧童;动静结合,较好地展示了景物的特点。

学习这种写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尽量写得生动活泼些。

《谈骨气》:有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国老板制造的罚跪事件中,宁愿被开除也决不下跪。

多数人赞扬这位青年有骨气,然而也有一些人说:"只要有钱,跪一次又有什么了不起!"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灰姑娘的时钟》: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作者就是从《灰姑娘》中分析出与童话不相干的经济学问题的。

试从学过的童话、寓言、民间故事中找一两个问题来加以论述。

《琵琶行》:听一首你喜爱的乐曲,然后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你的感受。

《词七首》:用学过的词牌或其他词牌填一首词,词题自定,平仄可以不管,但要押韵。

……上述练习,都可以作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延伸的内容,走进我们的教学设计。

而更绝的是如下面的课后练习设计:《散文诗两篇》(《记忆》《门槛》):从下面文字中挑选一句作为中心意思,自拟题目,在班上作一次简要的演说。

嗯,只记得一己忧患的,是庸人。

忘记了人民疾苦的,是叛徒。

把记忆中的荣耀当作冠冕顶在头上的,是蠢货。

让不幸的记忆压得双膝着地的,是懦夫。

从成功的记忆里提炼警觉的,是智者。

而忘掉自己的危难,却铭记着他人的艰辛,只为人民的幸福去忘我奋斗的人,才是勇士,真正的勇士!这简直就是为我们设计的教学环节,我们简直就好像看到课堂上同学们精神勃发的演说了。

像这样从阅读出发,然后落脚到与课文有关的读、写、听、说、思、看……的课堂活动的教学思路,就叫做"迁移式思路"。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1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1
这样的教学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机地形成了几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同时也形成了几个时间的、步骤的"板块",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如:我们可以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根据上面提炼出来的三个特点,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活动:
1.字词品味活动。
2.句段欣赏活动。
3.课文创编活动(将课文中的核心内容集合起来,形成一篇短小的美文)。
将这三项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节课的"板块式思路"。
下面举三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一,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板块内容,设计板块思路。
如课文《提醒幸福》语言与情感的亮点主要有:
1.语言生动:
祈盼怅然先哲崇尚步履韵律孪生回味征兆甘霖希冀真谛温馨渲染踌躇追悔姗姗袅袅婷婷茸茸熠熠皓月当空临门一脚惴惴不安荣辱不惊谆谆告诫无足挂齿南辕北辙步履匆匆瞻前顾后相濡以沫心心相印天涯海角
⑤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地,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中学语文教材阅读,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读《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有感

读《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有感

读《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有感今年寒假,我细细拜读了余映潮先生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如沐甘露、如临春风,深深地悟到了语文课堂教学之美和余先生的执著精神之美。

这本书,正如内容简介中所说:“以其宽阔的理论视野和丰富的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设计和规律作出了深刻的、系统地、富于操作性的概括,是余老师教学智慧的结晶”。

细细品读这本书,通篇都洋溢着一个“美”字,如同一座语文教学之美的园林,处处留意美,时时创造美,美不胜收,我只能以自己的粗陋之见来撷取几处细细品味。

《50讲》中始终弥漫着一种美,一种语文的美,一种语文教学的美,完全脱离了僵化的、生硬的、说教的课堂教学形态。

这种美除了余先生竭力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外,还得力于余先生的朗读的层进美和教学语言的诗话美。

余先生认为分析一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所有的单元有一条极为重要的课堂活动的线索串起,那就是“朗读”。

必须探求充满琅琅书声的实用的、新型的课型。

而且朗读不是泛泛而读,不是常见的“请同学们读这段话,看读懂了什么?”这样的指导,而是有一种分层递进的美。

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朗读环节:“用说话的方式来读”——“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读”——“分角色按提示的语气演读”。

同样,余先生的教学评价语言也是精美又富有诗意的。

如《鹤群翔空》一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寻读课文,汇报发现时的点评:“你的学习成果有实有虚。

非常好。

”“这是一个多角度的比喻,一个很美的比喻。

”“很好,这个结尾与开头是相呼应的,……你从写作的方面找到一点东西了。

”“说得太美了,银光闪烁就好像刀光剑影。

你的发现也有独到之处。

”作为学生,谁能在这样的语言评点中不获得自信,不展现自己的个性学习的成果呢?这样的诗意之美,使学生一定能够在课堂学习这个特定的“场”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清新之美、朦胧之美、春意盎然之美。

“读”让“教”轻松起来---读“余映潮老师50讲”有感

“读”让“教”轻松起来---读“余映潮老师50讲”有感

“读”让“教”轻松起来《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读后感自己满意学生受益的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的确定非常重要,而细腻深入有见解的教材阅读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这本书,从传统阅读方法进行创新的角度,余映潮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科学、实惠而又有一定创造性的阅读教材的方法系列,那就是:“1、理读;2、类读;3、品读;4、扩读;5、巧读;6、助读。

”深感受益匪浅。

细想自己的课堂教学,竟有了很多不同以往的思考,现就以下两个方面谈个人读后感:一类读,可帮助学生发现相同中的不同,从而完成写作指导或学法指导。

艾青《我爱这土地》,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刘湛秋《中国的土地》,是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通过对祖国景、人的热情讴歌,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对未来的期待。

同样是爱祖国这片土地,但因写作背景不同,抒发感情的侧重就有了不同。

若对《我爱这土地》读的深读的细,与《中国的土地》进行类读,是再恰当不过了。

学生从辨析比较中,会发现不同的“意象”甚至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心境下寓意会有天壤之别。

艾青的“土地”是“被风打击着的”,刘湛秋的“土地”是“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同样的意象,作者赋予了不同的内涵。

而读懂这些,一定要关注修饰语的运用。

写作时也一定要注意用修饰语表达不同的情感。

同样《鹤群翔空》可与《历练后的飞翔》(明飞龙)类读,《过故人庄》与《游山西村》类读,《失根的兰花》与《月是故乡明》(季羡林)类读等等。

用类读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主题相似的文章有机地放在一起进行赏析,进行感悟,教学将又是一番意味。

二巧读,可实现“难文浅教、长文短教、短文浅教、浅文趣教”等,通过科学地、动态地教材处理,实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目的。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2 余映潮 - 有你真好的日志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2 余映潮 - 有你真好的日志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2 余映潮- 有你真好的日志- 网易博客7.以学习语言的表达模式为目的,对单元课文中表现出来的优美句式、常用段落模式等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定义与组合。

8.研究课后练习的设计并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选定需要认真落实的重点篇目、段落以及需要背诵、积累的内容。

下面请看教学实例。

此例是经过"提炼组合"处理之后的单元小结课的基本内容,它艺术地表达了单元内容的精华,深受学生喜爱。

笔者曾用一个课时的时间组织过这些内容的复习,效果良好。

例: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小结课教学内容1.知道一点常识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___________先生的《春》写的是春光,_____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写的是冬景,_____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写的是夏夜,刘增山的《___________》写到了秋实,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

2.识记一批雅词本单元中有些美词、雅词是我们今后常用的或一定会用到的,需要我们认真识记。

如下面的36个词:酝酿慈善贮蓄肃穆苍穹炙晒酣畅兀自发酵裹挟超脱领略厮杀逡巡熟稔真谛憔悴吞噬萌生殷实归宿谄媚青睐亲昵温馨海阔天空头晕目眩孤芳自赏银装素裹众说纷坛各抒己见饱经忧患忧心忡忡宾客盈门忠贞不渝永葆青春3.品味一组奇字在本单元中,学习内容之一就是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看看它们是怎样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现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动词为什么用得好,它们分别写出了什么。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③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⑥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⑦月亮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⑧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

再请同学们进行课堂活动,自己从课文中再发现一些这样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语文教师阅读教材的艺术中学语文教材阅读,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没有细腻深入的有见解的教材阅读,也许就没有质量较高的教学设计。

所以如果言及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艺术,第一步必须谈到教材阅读的艺术。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材阅读,指的是对中学语文教科书的阅读,是对中学语文课文的阅读。

一般来说,从课堂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教材阅读应涉及如下层面的内容:全套特色,文体线条,单册内容,单元组合,单篇细节,知能训练,知识集纳,练习风格,量化指标,教学标高。

特殊地说,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

下面从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创新的角度,介绍一个科学、实惠而又有一定创造性的阅读教材的方法系列,那就是:1、理读;2、类读;3、品读;4、扩读;5、巧读;6、助读。

一理读理读要求一个“细”字,它解决“进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精华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整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进行语言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

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认真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实课文教学要求的、最需要教给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其他内容,把它们罗列出来,以便做到教学时心中有底。

对每一个教学单元,对每一册教材,对每一学年的教材,对每一个学段的教材,也理应做这样的整理工作。

从理读的操作来看,理读有两个层面:一是专家阅读层面,是那些做教材分析工作的专家所进行的工作,他们用科学研究的思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编织出细致严密的教材分析提纲,对教材进行彻底的层次繁多的清理式阅读,对某一册教材的分析,甚至要细化到最长的课文有多少字、最短的课文有多少字。

全册共有多少字的程度。

对于这样的理读,一般的教师不大可能去做,但可以从中看到一些理读的角度,学到一些整理、分析的方法。

二是教师阅读的层面,是教师为了理解教材、设计教学而进行的有目的的阅读整理工作。

它带有较为浓厚的教师个人阅读水平和阅读习惯的色彩,实用而不拘泥于某种模式,有一定的理性而又在阅读方向上显得灵活多姿。

从阅读的对象来看,理读也有两个层面:一是“质量”层面,就是将课文中需要教学的内容清理出来,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饱满。

二是“标高”层面,就是对全套教材、全册教材、全单元教材的朗读训练、词句理解训练、段落理解训练、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技法训练、思维训练等等内容进行训练标高(主要理读单元教学要求与课后练习设计)的研究。

作为教师阅读层面的理读来讲,主要是微观的,但也有宏观的,重点表现在对单篇课文的理解上。

它极有助于我们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极有助于我们提炼课文的精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现代课文的例子——对《回忆我的母亲》的语言理读。

1、字形字音佃农祖籍韶关仪陇溺死劳碌私塾桐子豌豆妯娌周济庚子衙门差役横蛮外甥不辍聊叙2、四字词语惨痛悲哀无可奈何高大结实汗流满面任劳任怨性格和蔼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成群结队哭声动天为富不仁三言两语节衣缩食支撑门户东挪西借独立支持饮食起居饱尝艰苦3、近义词组悲痛惨痛沉痛哀痛悲痛悲哀悲惨勤劳勤苦回忆记忆劳动劳碌劳作家境家庭贫苦贫穷照顾周济贫苦艰苦穷苦勤苦管理管束和蔼和睦支撑支持反感反抗反对期望希望情况情景慰勉鼓励事情事务事实事业4、特别句式——“还”字句①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②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③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人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④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⑤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⑥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这些句子,由于“还”字的作用,给人一种递进之感,满含着一种褒扬之情,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母亲的爱戴之情。

5、规范段式(1)总分式事实支撑段①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于,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②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

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下辍劳作,尤喜纺棉。

”(2)多层次抒情段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请再看一个文言课文的例子——对《口技》的语言理读。

1、字音认读嗣sì屏píng 呓yì啼tí嗽sòu 曳yè2、用法特别的词善口技者宾客大宴妇抚儿乳一桌一椅拍而呜之3、表示时间的词忽忽然是时一时既而少顷未几俄而4、古今词义区别不大的词会(适逢)下(落下)施(设置、安放)哗(声大而杂)亦(也)舒(放松松弛)曳(拉)叱(大声呵斥)几(几乎,差不多)色(脸色)5、古今词义区别较大的词但(只)觉(醒)是(此,这)毕(全,都)目(看)意(心情)少(稍微)虽(即使)名(说出)股(大腿)走(跑)6、一词多义妙:众妙毕备以为妙绝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坐:稍稍正坐满坐宾客起:大呼火起夫起大呼7、近义词群响毕绝一众妙毕备满坐寂然一群响毕绝变色离席一满坐寂然大啼一百千儿哭一时齐发一百千齐作中间……之声一又夹……求救声撤屏视之一侧目惊觉欠伸一既而儿醒8、叠音词絮絮作作索索稍稍呼呼许许战战9、可用成语印证的词大(大张旗鼓)闻(充耳不闻)满(满城风雨)毕(原形毕露)目(一目了然)指(了如指掌)色(不动声色)名(莫名其妙,不可名状)欲(欲罢不能)走(走马观花)10、段式理解——正面细腻描写,侧面尽力烘托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其夫吃语。

即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一篇课文,经过这样的探寻与罗列,便无形之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量,增加了厚度与深度,便展开了丰富的知识层面,现出了知识的斑斓色彩,便产生了一个个玲珑美妙、令人珍爱的小小世界。

教学中常常需要用到我们理读课文的“成果”,我们可以艺术地将所需要的内容“剪贴”到教学之中;而理读课文时也常常会引发我们教学设计的灵感,那迸溅的火花有时能成全一节好课。

蒙田的短文《热爱生命》不是很好教学,但笔者在课文中整理出一个精美的“哲言”板块,将它与教学设计联系起来,课堂教学就有了一个学生互赠“哲言”的活动——①热爱生命。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③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④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⑤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⑥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⑦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于是课堂上就诞生了一个美妙的教学细节。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对初中全套教材进行理读,对教学该是多么有益的帮助!二类读类读,要求一个“联”字,一个“牵”宇,它解决的是教师对教学标高的掌握和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积累问题。

类读就是连类而读,就是从某一点生发开去,或在本课中、或在其他课文中找到与之相同相近的内容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从而铺展出一个又一个知识的板块。

换言之,类读就是集“散”材料为“类”材料的阅读。

这种读法可以开拓出教材的无限疆界,使教师成为知识花篮的编织者,使教师手中占有大量第一手的资料,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理解教材的水平。

类读是科学的阅读积累。

在教育上,失去“类读”式的积累,就失缺了高素质人才的出现。

类读可以是建立在理读基础之上的操作稍稍复杂的阅读,这时的操作技巧是将理读所得的“原始”材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加以分类。

类读也可以是单刀直入地由某个角度直接切入教材的寻读活动,这时的操作技巧是由某一个“点”出发,对同类进行粘连。

不管怎么操作,运用这种阅读方法都能够从教材中获得无数的“组合”与“板块”。

类读可以在一篇课文中进行,也可以在若干篇课文中进行;只要是有语言材料的地方,大概都可以积聚一定的“板块”。

类读就是让教师把教材读“厚”,其目的是为了把教材教“薄”——一因为语言表达的规律、语言的精华多从“类读”这种模式的积聚资料式的科学分析式的阅读中产生。

而且,善于类读的教师,往往是教学论文发表率较高的教师。

类读视点众多、题材广泛、层次复叠、角度多样。

如,可以积累关键性的基础知识,可以积累训练用的阅读材料,可以编织写作指导的训练材料,可以组合大量不同角度的语言学习材料等等,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对课后练习的分类统计来了解教材的训练意图与训练标高。

下面我们来看关于“类读的作用”的几个例子:帮助我们科学地掌握教学的“量”与教学的标高如果我们对下列类别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探究,那么我们就可以达到“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境界:①找出全套教材中1000个左右的生字和300个左右的难字。

②整理出全套教材中2000个左右的二字常用雅词。

③清理出全套教材中700至800个成语和四字词语。

④选出教材中50个以上的常用句式。

⑤选出教材中的20个以上的常用段式。

⑥选出教材中的若干种精美的表达形式。

⑦确定对100个左右的课内现代文精段进行阅读训练。

⑧重点教学60——80个文言实词。

重点教学10——15个文言虚词。

⑨落实对30-40个双音节文言词的词义的理解。

确定对30个左右课内文言文精段进行阅读训练。

⑩落实全套教材中课内现代文、文言文的20000字左右的背诵量。

⑾找到100个左右的实用而富有情趣的语言积累板块。

训练10种左右的语文学法。

帮助我们积聚雅词、美句、精段等语言材料如第一册至第三册中的“写花美句”:桃树、否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昧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