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水域船舶溢油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_于全波

合集下载

海上溢油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海上溢油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海上溢油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石油贸易的进程,但是石油在进行运送的过程中只能采用航运,这就会导致一系列的溢油事故。

据统计,中国溢油年超过千吨,溢油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海洋的污染,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预估且对于海洋环境的污染严重程度也无法预估。

所以,如果有溢油事故的发生,怎样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下文首先介绍了溢油事故的概况,其后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给出了几点对策。

标签:海上溢油事故原因对策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水生物生活空间也是最大的能源宝库。

我们在海洋中获取能源的同时,也对其造成了重大创伤,溢油就是创伤之一,而且漏油事故在社会中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重视。

现在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海洋开发也不断扩大规模,对应溢油事故的发生也逐渐增大。

据了解,地球上每年流入到海洋中的石油量高达200万到1000万吨,能源的浪费给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让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了损坏。

1.海上溢油事故概况石油海运业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大溢油事故的发生,其中利比亚超级油轮“卡尼丸”号在石油运输中触礁沉没,当时这事件备受关注,船及石油11.9万吨完全注入海中,短时间内对于英国的康湾海岸就造成了污染,之后在很短时间内便污染了法国的沿海。

石油业自兴起到现在,海运溢油事故多发,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

据了解,我国的海运溢油事故发生量已达到约500起,损失惨重。

在上世纪80年代末,青岛一油库发生爆炸,600多吨原油发生泄漏给海洋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在2010年,大连的输油管道发生爆炸,1500吨原油流入大海。

2.海洋溢油事故的发生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油船在运输过程中与其他船发生碰撞等造成溢油事故;还有运油船到达港口进行卸油时,因操作不当或疏忽造成倾卸过程中由流入大海。

造成海洋溢油事故的不仅仅是在油船运输的过程中泄漏或爆炸漏油,还有可能是海上油田与船舶发生相碰造成漏油事故的发生。

船舶溢油的风险与预防

船舶溢油的风险与预防

船舶溢油的风险与预防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中90%以上的进口石油是通过海上船运来实现的。

由于各类海上交通事故、船员操作失误及违章排放现象等的存在,使得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溢油污染风险。

本文试图从船舶溢油的风险、危害及预防等方面对船舶溢油造成污染的预防工作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对减少和避免溢油污染事故的发生和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损害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船舶溢油风险预防一、前言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石油的产出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需要。

因此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出口国转变成了石油进口国,此后,石油进口量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中90%以上的进口石油是通过海上船运来实现的。

石油水上运输量的增加,使船舶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2002年11月13日,载有约7.7万吨重燃油的巴哈马籍“威望”(PRESTIGE)号油轮在西班牙象利西亚省外海搁浅溢油,对西班牙200多公里的海岸线造成严重污染。

这起事故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燃油泄漏事故之一。

随着大型、超大型油轮进入我国水域频率的增加,这种特大溢油事故的隐患也在增加。

由于中国对船舶污染的防治能力上落后于发达国家。

因此,有人曾经预言:“中国海域可能是未来船舶溢油事故的多发区和重灾区”。

因此,如何防止船舶溢油造成水域环境的污染必须引起我国有关部门及船舶防污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二、溢油对人类的危害石油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进入海洋中的石油会在海面上形成大面积的油膜,影响了大气中的氧气进入海水中和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使温室气体相对增多,进一步使全球变暖。

漂浮在海面的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影响海区的海空物质交换,从而使海洋产氧量减少,海洋生物多被窒息而死。

海鸟特别容易受到石油的污染。

海鸟的两层羽毛一起为鸟儿保暖和防水。

当石油附着在鸟身上时,会快速破坏羽毛的防水和保温性能,导致大多数海鸟死于饥饿,溺水和低体温。

码头溢油应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码头溢油应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码头溢油应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码头溢油应急是港口溢油应急的重要内容,是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监督工作的重要一环。

据统计,船舶靠泊码头进行油品装卸作业时发生的溢油事故,占港口溢油污染事故的60%以上。

码头溢油应急是指船舶靠泊码头进行油品装卸作业时,船舶或码头发生溢油事故,所采取的应急行动,码头溢油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装卸时输油管(输油臂)脱落或破裂,船舶装卸油时发生跑、冒、漏等事故,或船舶在码头时有意或无意排放油污水,船舶靠、离泊码头撞坏输油管等引起的溢油事故。

因码头大多建在港区水域,距离水产养殖、红树林等敏感资源较近,对海洋资源的污染更为直接,溢油应急行动显得尤其重要。

据笔者调查,现阶段码头溢油应急只要存在下列问题:1、码头单位没有编制《码头溢油应急计划》或没有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装卸油类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必须编制溢油污染应急计划,并配备相应的溢油污染应急设备和器材”。

部海事局也发文要求所有的油码头、装卸站必须组织人员编制码头溢油应急计划。

虽然大部分码头都按规定编制完毕,并报海事部门备案实施,但仍有少部分码头未按规定编写。

即使已编制码头溢油应急计划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1)为应付而编写,编制完毕后,既不宣传,也不组织学习,没有认真贯彻落实,码头单位编制后,马上作为文件封存起来,束之高阁,干部职工都不知道有哪么一回事,应急计划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2)应急计划编制后,没有按计划要求设置应急机构,部门防污职责不明确,应急人员不落实;(3)计划编制完毕后,没有按要求开展培训、演习,并根据情况变化作相应的变更,计划的可实操程度低。

(4)码头溢油应急计划的法律定位不明确,码头编制应急计划但不组织实施的,应对其进行何种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8号令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2、码头没有配备相应的溢油应急设备和器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备有足够的用于处理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设施,并使该设施处于良好状态,装卸油类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必须编制溢油污染应急计划,并配备相应的溢油污染应急设备和器材”。

海上采油平台溢油风险分析及防控建议

海上采油平台溢油风险分析及防控建议

海上采油平台溢油风险分析及防控建议随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投产平台数目不断增多,在海洋石油工业巨大利好的同时,溢油事故的概率也在升高。

海上采油平台是海上油田开发的重要设施,承担海上油气收集、处理任务,海上采油平台生产流程长,受海上平台空间因素限制,海上采油平台设备设施高度集成,所涉及到的管线、储罐以及閥门等装置数目众多。

目前虽然对溢油风险源已有了一些认识,但针对海上采油平台生产过程中溢油事故风险的探讨尚不具体,缺乏基于海上平台生产工艺的溢油风险分析。

通过对海上采油平台生产工艺的研究,确定海上采油平台的溢油高风险设备设施,探寻海上采油平台溢油事故的发生机制,并提出溢油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降低海上采油平台溢油风险。

标签:海上采油;平台溢油;风险;防控1海上采油平台工艺管道安装标准分析在海上采油平台工艺管道实际安装的过程中,主要分为工艺类型与辅助类型的管道。

通常情况下,在现场施工中,操作的环境较为复杂,条件也十分苛刻。

为确保安装工程符合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开展工作,结合GB50235、6的相关标准开展工作,并根据行业内的其他标准执行安装任务。

在海上采油平台工艺管道的安装施工工作中,要求按照行业的金属管道施工标准与验收规范执行任务,管道焊接工艺必须符合验收规范,并结合主要的标准执行任务。

2石油采油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实际情况分析,石油是在地下储存的,需要采用人工或者化学等方式来进行开采和应用,然后才能利用石油资源。

石油开采技术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全面的提升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石油开采技术,以满足现代社会的资源开采需要。

从目前的采油技术应用状况分析,所开采的油田中有部分开采难度相对较高,这就需要结合当前的情况开发出先进的开采技术,以更好的满足开采工作需要。

因此,石油开采技术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以满足社会的使用需要,推动社会发展。

港口项目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港口项目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的环境 影 响 进 行 分 析 、预 测 和评 估 ,提 出 预 防 或者减 轻 不 良环 境 影 响 的对 策 和 措 施 ,进 行 跟 踪 监测 的 方 法 与 制 度 ,是 目前 港 口污 染 控 制 的
重 要手 段之 一 。
船 舶溢 油 事 故 是 所 有 港 口项 目均 存 在 的 环 境 风 险 ,其 风 险评 价 是 港 口项 目环 境 影 响评 价
后 陆续 出 台及 修 订 了诸 多 的 法 律 法 规 ,环 境 影
响评价 可 以 对 规 划 和 建 设 项 目实 施 后 可 能 造 成
1 港 口项 目船 舶溢 油 环境 风 险评 价 存在 的
问题
1 . 1 多头 管 理 。标 准 不 统 一
根据 《 防治海 岸 工 程 建 设 项 目污 染 损 害 海
致 在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编 制 过 程 中编 制 单 位 为 了 能通 过各 部 门 审查 ,经 常 只 能 报 哪 个 管 理 部 门
事 故风 险 污 染 分 析 方 法 和 评 价 深 度 提 出 要 求 ;
2 0 0 4年 原 国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 发 布 的 《 建 设项 目
的压 力 ,引起 国 际 、 国 内社 会 的 广 泛 关 注 。为 预 防和减轻 船舶 污 染 海 洋 环境 ,我 国 自 1 9 8 2年
行) 》 。从 以上 可 以 看 出 ,港 口项 目船 舶 溢 油 环 境 风 险 已引 起 各 相 关 管 理 部 门 的 高度 重 视 ,但 多 部 门管 理 和 各 部 门规 范 导 则 要 求 的不 同 ,导 致 实际评 价 工 作 中面 临 一 些 问题 ,本 研 究 拟 在 剖 析这 些 问 题 的基 础 上 ,提 出相 应 的 解 决 对 策 与建议 。

事故风险评价(溢油等)

事故风险评价(溢油等)

6 事故风险评价6.1 风险源识别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高港枢纽二线船闸溢油事故风险、排泥场围堰垮坝事故风险、高港枢纽二线船闸工程闸室施工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和运行期因运力增加所带来的水环境风险。

(1)高港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溢油事故风险高港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在施工期或运营期发生风险事故的可能性是溢油事故。

一方面,施工船舶在高港枢纽二线船闸工程位置作业或行进时,由于管理疏忽、操作违反规程或失误等原因引起石油类跑、冒、滴、漏事故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这类溢油事故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会对水域造成油污染;另一方面,由于船舶本身出现设施损废,或者发生船舶碰撞,有可能使油类溢出造成污染。

本码头停靠船舶溢出的油主要为船舶本身动力所用的燃料油。

(2)排泥场围堰垮坝事故风险根据泰州引江河工程总体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期工程弃土在一期工程堆土区的基础上堆高,不新增堆土区。

泰州市引江河疏港生态景观大道的建设占用泰州引江河第二期工程规划中的东侧堆土区,泰州市承诺置换用地7处,共639亩,作为泰州引江河第二期工程河道开挖弃土区。

工程排泥场共布置24处,其中,新增临时排泥场2处,利用一期工程西侧堆土区15处,置换用地7处。

排泥场围堰垮坝事故发生后,部分堆土进入水体,可能导致堆土进入水体,导致水流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护岸和护坡的稳定性,局部水体的悬浮物浓度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升高;部分堆土进入农田,可能导致农田被毁,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经对排泥场围堰的抗滑稳定计算结果可知,其抗滑稳定性达标。

(3)高港枢纽二线船闸工程闸室施工引起的地下水污染风险高港枢纽二线船闸工程闸室施工时,地下水可能透过闸室靠河岸一侧进入闸室,从而造成闸室的含有浓度比较高的悬浮物和地下水发生混合,从而对地下水产生一定的污染,并对施工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港枢纽二线船闸工程闸室采用透水底板,闸室墙采用锚碇灌注桩式地连墙结构,防渗、基坑支护效果好,技术风险小,可靠度高。

港口码头海上溢油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港口码头海上溢油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港口码头海上溢油事故应急演练方案一、引言港口码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但随着船舶运输的不断增加,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也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应对这类事故,良好的应急演练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港口码头海上溢油事故的特点、应急演练的目的和原则、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点以及演练过程和评估等方面,提出一份完善的港口码头海上溢油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二、港口码头海上溢油事故的特点港口码头海上溢油事故是指船舶在港口码头进行装卸作业或航行过程中发生油品泄漏、泄露等情况,导致油品进入海域的灾害性事件。

这类事故具有以下特点:1. 风险高:港口码头是油品运输的重要集散地,大量油船在此装卸作业,风险较大。

2. 自然环境影响大:海上溢油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渔业、旅游业等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3. 治理难度大:海上溢油往往发生在复杂多变的气象、水文等环境条件下,增加了油品回收和清洁作业的难度。

三、应急演练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应急演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港口码头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快速、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原则:- 科学性原则:演练方案需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保证演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实战性原则:演练需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模拟真实的应急处置操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 联动性原则:齐抓共管,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和配合机制,形成合力应对海上溢油事故。

四、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点1. 情景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演练的具体场景,可考虑船舶油品泄漏、码头油罐泄漏等多种可能性。

2. 指挥体系:确定演练指挥岗位,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调方式,建立指挥体系。

3. 演练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演练的具体内容,包括应急预案执行、现场指挥与协调、油品回收与清洁作业等环节。

4. 人员培训:将应急演练纳入港口码头相关人员培训计划,提高应急处置意识和技能,保障人员能够有效应对紧急情况。

港口水域船舶溢油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港口水域船舶溢油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第11卷第2期中国水运V ol.11N o.22011年2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Februar y 201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于全波,烟台打捞局。

港口水域船舶溢油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于全波(烟台打捞局,山东烟台264012)摘要:文中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港口水域受到溢油污染的现状以及有关溢油风险分析研究的现状。

并通过对有关溢油风险的分析说明如何对船舶溢油高影响区域进行风险识别。

最后从人、船、管理等几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港口水域溢油风险。

关键词:港口水域;溢油;风险分析;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U 6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2-0013-02一、前言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海上石油运输量不断增加,油轮船队不断增多,导致港口水域发生突发性的各种溢油事故会有增加。

当然,发生溢油污染海洋的事故,不会随着油轮增多、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因素成正比例增加,但发生溢油污染海洋事故的机率呈上升趋势。

因此,防治海洋溢油污染,并最大限度减轻、消除其危害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二、国内外港口水域受到溢油污染的现状自1993年我国从石油出口国转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数量不断上升,沿海的石油运输量大幅增加。

我国进口的石油90%是通过海上船舶运输来完成的,油轮特别是超大型油轮在我国水域频繁出现,使得原已十分繁忙的通航环境更加复杂,导致船舶溢油污染,特别是重特大船舶溢油污染的风险增大。

据统计,1973~2006年,我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635起,其中溢油50t 以上的重大船舶溢油事故共69起,总溢油量37,077t ,平均每年发生两起,平均每起污染事故溢油量537t 。

我国政府防止船舶溢油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资源的任务非常艰巨。

船舶污染应急反应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工作。

国外港口亦面临相同的状况,据英国议会科技办公室统计,自1967年Torrey Can yon 号油轮在英国外海繁盛溢油事故以来,世界各海区已发生特大恶性油轮溢油时间13起,其中溢油最对的高达28万吨,最少的溢油3.7万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卷 第2期 中 国 水 运 Vol.11 No.2 2011年 2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February 2011收稿日期:2011-01-11作者简介:于全波,烟台打捞局。

港口水域船舶溢油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于全波(烟台打捞局,山东 烟台 264012)摘 要:文中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港口水域受到溢油污染的现状以及有关溢油风险分析研究的现状。

并通过对有关溢油风险的分析说明如何对船舶溢油高影响区域进行风险识别。

最后从人、船、管理等几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港口水域溢油风险。

关键词:港口水域;溢油;风险分析;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U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2-0013-02一、前言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海上石油运输量不断增加,油轮船队不断增多,导致港口水域发生突发性的各种溢油事故会有增加。

当然,发生溢油污染海洋的事故,不会随着油轮增多、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等因素成正比例增加,但发生溢油污染海洋事故的机率呈上升趋势。

因此,防治海洋溢油污染,并最大限度减轻、消除其危害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二、国内外港口水域受到溢油污染的现状自1993年我国从石油出口国转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数量不断上升,沿海的石油运输量大幅增加。

我国进口的石油90%是通过海上船舶运输来完成的,油轮特别是超大型油轮在我国水域频繁出现,使得原已十分繁忙的通航环境更加复杂,导致船舶溢油污染,特别是重特大船舶溢油污染的风险增大。

据统计,1973~2006年,我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635起,其中溢油50t 以上的重大船舶溢油事故共69起,总溢油量37,077t,平均每年发生两起,平均每起污染事故溢油量537t。

我国政府防止船舶溢油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资源的任务非常艰巨。

船舶污染应急反应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工作。

国外港口亦面临相同的状况,据英国议会科技办公室统计,自1967年Torrey Canyon 号油轮在英国外海繁盛溢油事故以来,世界各海区已发生特大恶性油轮溢油时间13起,其中溢油最对的高达28万吨,最少的溢油3.7万吨。

三、海上溢油的原因及危害分析 1.溢油事故的产生原因(1)碰撞,如船舶与海洋钻探塔、石油平台及其附属设施相互撞击而形成的溢油事故是海上多发的溢油事故之一,统计资料表明世界海洋大陆架上油井和钻塔等石油设施达3万余个,因此,碰撞危险时刻存在。

(2)自然力量,如地震,风暴潮、台风等自然力量也会造成石油溢油事故。

(3)海上钻塔或油井失落也相当可观,从世界范围的统计可知,平均每年有10万t 以上的石油失落于海洋。

2.溢油事故的危害石油本身具有毒性,进入海洋后不仅会对海洋环境、野生动物和养殖资源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的周期往往是很长的。

如它可以使鸟类的羽毛失去防水、保温能力,使海洋浮游生物受到污染,其他较高级的海洋生物也会由于可捕食物的污染而受到威胁;能使成鱼游离溢油水域,而生活在近岸浅水域的幼鱼更容易受到溢油的污染。

当毒性较大的油进入浅水湾时,不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使用分散剂,都会对该水域的幼鱼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四、船舶溢油事故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溢油的应急措施 1.现阶段影响船舶溢油事故的主要因素 (1)船舶因素对船舶溢油的影响① 根据1997-2007年间我国沿海船舶、码头溢油50t 以上溢油事故统计,溢油50t 以上的溢油事件中,油轮发生的次数占总次数的66.7%;货轮(普通货轮、集装箱轮、客货及散货轮)占30.3%,其他(渔船、散矿等)占3.0%。

另一方面,从1997~2007年间的这些溢油事件中总的溢油量来看,由油轮溢油事件构成的溢油总量为96,987t,而由非油轮船舶所构成的溢油总量为2,063t,两者比例为47:1。

根据上述基本分析,可得出初步结论:船舶溢油事件中,油轮在溢油事件发生次数和溢油量都占有绝对势。

② 船舶船龄对溢油的影响船舶的船龄越大,其发生船舶海事、溢油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同时船舶船龄长,其制造技术水平往往落后,加上船舶各种设备的老化、技术状态不佳,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其对溢油的控制往往无能为力,无法有效地遏制溢油的态势,继而使得船舶的溢油事故规模扩大。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船舶船龄越大,其发生溢油事件的可能性越高。

(2)船舶管理方面对溢油的影响一直以来,航运界认为船舶良好的技术状况是保障海运安全的重要条件,这需要管理要到位,而负责船舶营运的安全管理公司没有严格履行海上安全和防止污染的有关规定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人员素质方面对船舶溢油的影响从事故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的因素密不可分,几乎每起事故都存在违章现象。

如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薄弱,实操水平低下,应急反应能力弱等,增加了发生事故的隐患。

2.现阶段减少油轮溢油风险的措施14 中 国 水 运 第11卷(1)防止船舶造成油污染的预防措施① 加强从业人员的防污染意识的培养国际海事组织越来越重视海上污染事故中人为因素的作用,对海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船员具有保护环境的高度自觉性,一切公约和法规才可能得以严格执行,船用先进的防污染硬件设备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防污染体系才不至于形同虚设。

② 港口国监控预警对海洋石油污染实行实时动态监控,加快海洋污染预警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国外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展,如美国环境科学研究所(E R S I)开发了海洋溢油污染应急系统(Marine Spill GIS),加拿大利用NOAA气象卫星AVHRR 资料建立了近海水域监测系统等。

我国应充分利用现有的HY-1号海洋卫星资源和国外先进的海洋防污染研究成果,积极开发海洋石油污染监测和预警系统。

在大型枢纽港区,主管机关应逐步设立船舶排污监测中心,并组成监测网络以加强对船舶营运现场排污的监控。

(2)船舶溢油污染的后处理措施① 船舶溢油的回收船舶发生溢油污染时,必须采取消除措施,限制跑油或其他污染扩散。

如可用围油栅将这些油迅速包围起来,再设法回收海面的污油。

围油栅是防止溢油扩散最常用的设备,既可避免溢油对环境的进一步危害,又能回收能源。

该法只做浮油清除工作的补充手段。

② 船舶溢油的处理当海上溢油无法用物理方法回收时,可适当采用化学油分散剂、燃烧或沉降方法,在海上直接处理掉。

3.现阶段减少油轮溢油风险的措施建议(1)加快国家应急设备库建设目前港口码头及海上设施配备的应急设备只是满足其自身经营活动污染的应急需求,设备的种类单一、规模小,在大规模应急行动中只能作为补充力量。

但港口以外大规模溢油事故只能依靠国家应急力量,如果不加紧建设国家设备库,那么在应对急速增加的海上溢油风险方面,就会产生被动局面,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灾难性危害。

(2)加快区域性应急队伍专业化建设国家应急设备库的建设必将需要专业化应急队伍的维护管理与使用。

无论应急队伍的性质是国有性质,还是委托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且对整个应急队伍都需要进行应急基础技术、先进的应急技术与操作技术的系统性培训,提高应急操作水平,同时可能获得OPRC公约缔约国或国际区域性合作行动计划成员国的设备援助的需要。

(3)制定区域性应急组织协调程序区域性应急计划的制定,对跨区应急作业进行了原则的规定,在实施国家应急计划时,建议对跨区作业的组织协调程序进行研究,并能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发至专业应急队伍,使之熟悉并能按照规定程序参与跨区的应急行动,保证大规模溢油应急反应的有序高效。

五、结论船舶溢油风险分析是海洋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对船舶溢油风险进行精确分析才能对溢油事故危害程度进做出正确的评估,才能达到一定的预报和判断目的。

参考文献[1] 闫季惠.海上溢油与治理[M].辽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6.[2] 许欢,李适宇.海上溢油事故风险评价回顾与展望[J].环境评价,2005,2,(5):33-35.[3] 现阶段油轮的有效监管[J].交通环保,2003,4,(3):3-5.[4] 施欣.船舶溢油事故污染的行政治理[J].中国航海,2006,4,(3):23-25.[5] 马书平.我国海上溢油事故的现状和应对措施[J].石油化工,2007,2,(3):15-16.[6] 袁柱瀚.谈溢油预测模型在溢油事故应急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2008,4,(3):8-9.(上接第10页) 在接触到直升飞机放下的救助工具前,应先让救助用具与船体水面或专用静电放电电极接触;(2)不能将任何有一端固定在直升飞机上的物体固定在船上,比如不能将直升飞机的拉绳、吊篮千斤索、绞车吊索等系在船上,只能用手拉着,以免紧急情况下影响直升飞机的脱离;(3)为避免直升飞机与船舶之间小量相对运动时拉动甲板上的吊升用具,应在直升飞机绞车吊索松弛后,才将吊升用具与绞车吊索挂钩;(4)始终保持直升飞机拉绳、绞车吊索与船舶支索之间的安全距离;(5)在船上移动吊降用具之前,一定要将用具与绞车吊索脱钩。

3.吊救作业的海空操纵配合海巡船船长应根据机长的指示进行操纵船舶,或者船艏左舷20°~30°顶风保向保速航行,航速约4~6节。

直升飞机一般是顶风从船艉方向(下风方向)顶风驶近船舶,吊救用具将从直升飞机的右侧放下,这样,在作业的全过程中,机长和在直升飞机右门的绞车手可以始终全面俯瞰船上的情况。

4.吊升过程中海巡船的行动(1)必须保持稳定的航向航速;(2)直升飞机临空后,非必要时尽量不要与飞行员通话,除非飞行员要求;(3)除指定人员外,其他人员不要向直升飞机做手势;(4)吊升期间,船员应确保吊升物体不会挂住船上任何部位。

5.紧急脱离程序在直升飞机作业过程中,船员必须保持警觉并随时报告任何危险迹象。

如果海巡船船长或直升飞机机长感觉操纵不安全,就应该果断地实施脱离程序。

实施脱离时,海巡船船长应做到:(1)指示船员将绞车吊索、吊救用具和拉绳推到直升飞机所在的一舷舷外;(2)向直升飞机发出约定的紧急脱离视觉信号;(3)转向驶离直升飞机。

参考文献[1] 新平,金永兴,吴兆麟.水上交通安全导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 交通部救助打捞局编著.海上救助[M].人民交通出版社.[3] 肖迪.海事系统60米级巡逻船总体设计[J].航海工程,200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