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

《文化学概论》试题答案

一、填空

1、文化系统中的四个主要子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信息文化)

2、根据美国科学家摩尔的观察,人类文化中遗留的动物本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恐惧本能、争斗本能、渔猎本能、种族本能、游戏本能、模仿本能、懒惰本能、复仇本能、自私本能(任填三个))

3、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描写的三种文化模式分别命名为日神型、 _________ 型和_________________型。

(文化模式、酒神型、偏执狂型)

4、世界三大人种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蒙古人种、赤道人种、欧罗巴人种)

5、古代希腊著名的两大史诗是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利亚特、奥德赛)

6、美国学者亨廷顿在《_____________》中将世界文明分为中华文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西方文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

7、文化的四大特征是___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人为性与群体性、普同性与多样性、继承性与变异性、功能性与系统性)

8、人类起源神话有两大类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创世型进化型)

9、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将日本文化归纳为 ________ 感文化,将基督教文化归纳为________ 感文化。

(耻、罪)

10、中国传统社会的血缘宗法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嫡长子继承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阀氏族制、宗族制)

11、中国文化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先秦,中国文化的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奠基期;_________,中国文化的成熟期;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转向期。

(萌芽期、秦汉魏六朝、唐宋、明清)

12、儒家文化以修身、 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为其人生价值取向。

(齐家、治国、平天下)

13、语言的三种实践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功能、述说功能、建构功能)

14、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始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

15、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剧、喜剧,_______,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印度梵剧)

16、文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田野调查、_______和比较研究。

(历史研究)

17、各少数民族创造了有各自特色的建筑艺术,如藏族人民创造了_______,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了美丽的穹窿顶建筑,蒙古族人民创造了形式各样的_______;傣族人民则创造了玲珑秀丽的_______。

(石砌高碉建筑、喇嘛庙建筑、佛教寺塔建筑)

18、曾任美国人类学学会会长的怀特,1949年出版了《_______》一书,也提出要建立一门独立的文化学。由于他在倡导和促进这门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的贡献,被人们称为"_______"。

(文化的科学、文化学之父)

19、不同文化交汇有多种结果:_______、融合、_______、_______。

(增添、同化、综合)

20、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_______、《李尔王》、_______。

(《奥瑟罗》、《麦克白》)

21、15世纪以后,西方文化学出现了长足进展。促使这一转变的是三个条件:地理大发现、

______、______。

(文艺复兴运动和文化启蒙运动、世界性的民族文化调查)

22、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_______、_______。

(《西游记》、《金瓶梅》)

23、文化变迁的过程或途径有发现和发明、传播、文化丧失以及_______。

(涵化)

二、名词解释

1、地理决定论

认为地理环境对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代表人物有博丹、孟德斯鸠等。

2、文化类型

文化类型——是一个用来作为文化分类的术语,它指的是各种文化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整合为整体所显示的外在特征。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文化类型”条:“在文化分类中,一种以经过选择并互相起作用的各特征或各组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结构。”

3、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是指一种文化的内部从最简单的文化特质到极复杂的各个文化层面按一定秩序相互结合并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过程。

4、重义轻利

义,指道义,要求品德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准则;利,指物质利益、功利。从总的来看,在义与利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重义轻利。

5、反文化

反文化是指与主流文化相对抗、有意识地否定主流文化的一些文化现象,其中既有先锋文化,也有消极文化。

6、文化变迁

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特质、文化因素上量的渐变以及进而导致的文化结构、文化模式的变化。

7、中和思维

中和思维,是指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总是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思维方法。

8、本我

是人与生俱来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肉体是它能量的源泉。本我是

一种潜意识,它强烈地冲动着,希望得到满足。但本我同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它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自我。

9、文化类型

文化类型——是一个用来作为文化分类的术语,它指的是各种文化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整合为整体所显示的外在特征。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文化类型”条:“在文化分类中,一种以经过选择并互相起作用的各特征或各组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结构。”

10、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我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关于天和人统一的种种观点,形成了关于天人合一的各种学说。

11、文化学

文化学是一门以人类文化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她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涉及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但并不包揽各个领域的专门研究,而是着重考察体现在人类文化各个层面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以及文化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从这种综合考察中,揭示人类文化的整体结构、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展现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共同本质与普遍规律。

12、生态小生境

"生态小生境"是一个文化人类学术语,指人类或生物在利用环境以及在和其他生物相处中所占的具体地段环境。生态小生境是生态系统中的小单位,包含有人类或生物所必需的生存条件以及其他生态因素。

13、超我

所谓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通常所讲的良心;另一方面就是自我理想。

14、归属地位与获致地位

有一些天生授予我们或至少生来就已预定好的地位,其余的是我们在变幻莫测的生活中获得或至少是无意中获得的。美国学者林顿把后者叫做“获致地位”,而前者则称为“归属地位”。

15、血缘家庭

血缘家庭: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种家庭类型。它由嫡亲的和旁系的兄弟姐妹集体相互婚姻而建立的。这一理论由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提出,马克思恩格斯予以肯定。

16、文化迫力

马林诺夫斯基功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他认为:人类要生存,首先就要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衣、食、住、行、繁衍后代等),要满足这一基本需要又必须有各种社会组织形式来保证,这就产生了社会组织形式或制度的需要,有了社会组织的人们进而又会产生新的、精神方面的需要。这种社会需要会产生一种文化迫力,这种迫力是一切社会团结、文化绵续和社区生存所必须满足的条件。正是在个人生物需要和社会文化迫力的的基础上,产生了满足这些不同需要的文化。

17、文化化

文化先于个人存在。每个人出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他不断地从周围的文化中学习,被文化环境进行着改造和加工。这个过程被称为"文化化"。18、集体意识

是迪尔凯姆学说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集体意识",就是同一社会的成员平均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的具有自身意义的体系,所以又称之为"共同意识",它由"集体主体"所负载。

19、文化形态

文化形态指某一文化类型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状态或表现形式。

20、服饰

服饰是指人体穿着的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各种物什。服饰的主体是服装,同时也包括头、手、颈、脚、胸等人体部位所佩带的各类饰物。

21、亚文化

亚文化指包含在主流文化之中而又具有某些独特要素的群体文化。地区、民族、阶级、职业、性别等,皆可形成不同的亚文化。

22、文化结构

文化结构是指文化系统内部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秩序。文化结构的不同,决定了文化系统的不同类型、性质与功能。

23、涵化

当一个群体或社会与一个更为强大的社会接触时,弱小的群体常常被迫从支配者群体那里获得文化要素。在社会之间处于支配-从属关系条件下的广泛借取过程通常被称为涵化。

24、菜系

菜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因其独特的物产、气候、历史条件和饮食习俗,人们运用经过漫长历史的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术,所制作出的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众多地

方菜的总称。

三、简答题

1、文化的广义理解与狭义理解区别何在?

广义着眼于人与动物、自然与社会的区别;狭义着眼于人类中经济基础与相对应的精神文化的区别。

2、人对文化模式的接受有何差异?为什么?

文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一种文化中的具体成员,无论他的活动多么,也不可能穷尽自己文化模式的一切方面,不可能与自己文化模式中的所有方面取同,他只能作为自己文化中的特定角色,在自己所接触的那些方面与文化模式取同。此外,同一文化中的成员,不仅有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职业分工、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还有居住地域的差异。这种种差异,使得不同的成员对自己文化模式的取同,也必然表现出差异性。

3、文化整合有哪几种途径?

对创新文化成分的选择。

对外来文化成分的修正。

对自身文化中某些不适用成分的扬弃与改造。

4、中国文化的整体风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大陆型文化,中华民族生活的东亚大陆,远离其他文明中心,周边又多有地理屏障,造成一种与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这对中国文化特质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影响,久远而深刻。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并成熟于与外界隔绝的东亚大陆,是典型的"大陆民族的文化"。半封闭的大陆-海岸型环境为中华文化提供了独立发展的地理前提,而这种文化发展的独立性在历史上发生过双重功能。功能之一,是使中华文化较完整地保留民族传统,获得前后递进、陈陈相固的延续性。功能之二,是使中国人逐渐染上自我中心主义痼疾。

(2)农业文化、农业文化跟其他类型的文化不同。价值观上和生活观念不同。具体体现为:土地的多寡成为一个人的地位、财富的重要标志;政府采取"土地所有权"运动,防止土地兼并;人们追求恬静安逸的精神境界,有着知足常乐的乐观精神。

(3)“伦理政治”的宗法型文化、中国古代'修齐治平'的政治学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色彩。中国传统文化以宗法社会的传统作为价值评判的准则。

(4)尊正统斥异端的学术文化,尊正统即奉行一种思想一种观点为唯一合法的真理性的东西,使人们去遵守效仿;斥异端即凡是不符合该种思想、观点的都被视为不合法、不正确而给予排斥和批判。

5、根据利基的观点,人类进化经历了哪四个主要阶段?

利基四阶段论——“第一个阶段是人的系统(人科)本身的起源,就是在大约700万年以前,类似猿的动物转变成为两足直立行走的物种。第二个阶段是这种两足行走的物种的繁衍,生物学家称这种过程为适应幅射。在距今700万年到200万年前之间,两足的猿演化成许多不同的物种,每一个种适应于稍稍不同的生态环境。在这些繁衍的人的物种之中,在距今300-200万年之间,发展出脑子明显较大的一个物种。脑子的扩大标志着第三个阶段,是人属出现的信号,人类的这一支以后发展成直立人和最终到智人(Homo sapiens)。第四个阶段是现代人的起源,是像我们这样的人的进化,具有语言、意识、艺术想象力和自然界其他地方没有见过的技术革新。”

6、语言发展对人类文化的起源有何作用?

语言的发展对于人类文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口语的进化显然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一个转折点。动物生活在有形的物理世界中,人类除了物理世界之外,还用语言建立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与自然物理世界既相联系又相对立的文化世界。只有语言能够冲破锁住一切其他生物的直接经验的牢笼,把我们解放出来,获得了的空间和时间的自由。

语言就随着人类的智力增加、工具使用及社会化沟通的需要,不断进化,互相促进。但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很可能出现过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时代。它的发展,为人类文化的建构、传递与积累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7、文化系统中的四个子系统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文化主要有四大部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信息文化。文化系统的表层是物质文化,它是由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产生的、可触知的文化事项,包括人类的

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物。文化的中层是制度和行为文化,即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产物,如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组织形式等等。文化的里层是精神文化,它是人与自我意识关系发展的产物,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发展进化,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贯穿文化系统表里的是信息文化,如语言、文字、姿势及其它信息符号,它们是人类用来创造、保存、积累和传播文化的媒介。

8、什么是“文化模式的个人取同性”?

任何文化模式的存在,都以它的成员普遍接受为前提。同一种文化中的成员,犹如巨流中的水滴,身不由己地与自己的文化模式取同,并把这种取同视为天经地义。这就是文化模式的个人取同性。个人对文化模式的取同,不是生理遗传,而是所有成员无意识地对自己文化长期适应的结果。

9、家族的职能包括几个方面?简要叙述每方面的内容。

对内职能:第一、维持共同生计;第二,维持家族的延续和扩大,即生儿育女。第三、维持家族成员间的感情融合。第四、管理、制约、调整内部成员行为。

对外职能:第一、家族是向社会提供劳动力、智力、财力的基地。第二、对老、弱、病、残、孤、寡承担扶养义务。第三、维系和发展各种社会关系的纽带。

10、如何理解文化的继承性与变异性特征?

文化一经产生,就有了相对独立的生命,在特定群体中代代相传。对个体来说,文化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说,文化是继承的。然而,人类的文化又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空间及其它条件的变化,文化会不断发生变迁,这就是它的变异性。

11、人类的家庭类型及其具体涵义是什么?

(1)血缘家庭,是由嫡亲的和旁系的兄弟姐妹集体相互婚姻而建立的。

(2)普罗路亚家庭,是由若干嫡亲和亮度系的姊妹集体地同彼此的丈夫婚姻而建立的。(3)对偶家庭,是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但不专限与固定的配偶同居。婚姻关系只有在双方愿意的期间才维持有效,它是专偶制家庭的萌芽。

(4)父权制家庭,这是由一个男子与若干妻子结婚而建立的;通常由此产生将妻子幽禁于

房中的风俗。

(5)专偶制家庭,这是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专限与固定的配偶同居。

12、个人与文化是什么关系?

文化先于个人存在。每个人出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他不断地从周围的文化中学习,被文化环境进行着改造和加工。这个过程被称为"文化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人的文化化过程是完全偶然性的,它依赖于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文化不是遗传的,而是习得的。

文化先于个人,就此意义来说,每个人都是特定文化的产品。当然,个体一旦形成自我意识,也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反作用。但这属于事物的次要方面。

四、论述题

1、试以中国为例说明文化传播的选择性特征。

文化的传播具有选择性特征,是一个有选择性的过程而不是自动化的过程。。只有那些适应当地社会需要,优越性显而易见,而且与当地文化传统相容的事物,才能被接受。社会对与自己的文化不相容的来自其他社会的东西加以排斥。

2、说明语言发展对人类文化起源的主要作用?

语言的发展对于人类文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口语的进化显然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一个转折点。动物生活在有形的物理世界中,人类除了物理世界之外,还用语言建立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与自然物理世界既相联系又相对立的文化世界。“只有语言能够冲破锁住一切其他生物的直接经验的牢笼,把我们解放出来,获得了的空间和时间的自由。

3、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人,人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根本,天地之间人为先。具体而言,它包括"民为贵"、"君为轻"的基本政治理想,关注百姓现世的人伦生活,追求一种道德伦理的人本关怀三个层次。

第一,以民为本。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孔子历来主张重民、富民、教民。在"民、食、丧、祭"这些世间大事中,将"民"列为首位。孟子则提出影响中国

几千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观点,成为历代开明统治者的座右铭。荀子亦主张民为邦本,他的君舟民水的著名比喻,传之久远,是历代为政者必修的一课。

不仅儒家主张民为邦本,道、墨、法诸家也都具有以民为贵的重民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这一重民贵民的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强化。

第二,重人伦轻鬼神。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位,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论语》中就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记载,孔子以后,孟子、荀子以至宋儒都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汉代仲长统则更明确提出"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观点,发展了儒家的人本思想,呈现出重现世、重人伦、重人事而敬宗教、远鬼神的整体趋向。

第三,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是一种具有浓重道德色彩的人本关怀,具有鲜明的道德伦理特征。这种人本主义是把人放在一定的伦理人际关系中来定位。每一个人自他诞生便进入一个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夫妇关系,社会上的朋友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有其行为典范与道德模式,这就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教妇从,兄友弟恭、朋亲友信。每个人则在这样一种人伦关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履行自己的责任,它更重视个体对于群体的义务和责任,而不太重视个体精神的自由和独立,也不太重视每一个体自身的权利。

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不在于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和个人精神的愉悦,而是从个人与对象(家庭、宗族、国家)的关系上来肯定个体心性的完善。一方面,个人必须担负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个人又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注重个人修养。

4、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生价值取向“修齐治平”思想指的是什么?你怎样理解这一思想。

修齐治平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态度,直接提出修齐治平的是《礼记·大学》。在修齐治平的价值取向中,修身是做人的关键。修身即修养身心,主要指导道德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修身可以包括三个层面:远大的志向、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在人格和道德的修养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内核或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以天下为己任,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必然注重内在修养,即人格和道德的自我完善。

从历史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来看,修齐治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取向,在推动文化的发展上,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它有利于弘扬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克己奉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激发个体的创造活力等等。但是,从传统社会来看,由于受孔子"学

而优则仕"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个人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似乎就只有走从政当官这条路,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知识分子的心灵。

5、根据摩尔的研究,人类文化中有哪些动物本能的遗留?你怎样看待人类文化中动物本能?

美国人类学家摩耳观察到现代人中有许多野性的遗留物,如恐惧本能、争斗本能、渔猎本能、种族本能、游戏本能、模仿本能、懒惰本能、复仇本能、自私本能等等――都是承继自野蛮人的。

人是生物性与文化性互动互补的产物。人的生物基础,首先是谋食、繁衍这两大本能,然后是其它本能,促使人类不断进行文化创造,以满足本能的需要。由于满足生物需要的程度与方式永无止境,故文化创造活动也永无止境。从另一方面看,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改造人类的本能。一些不适应新环境的旧本能会渐渐消退,而在新的文化环境中人类产生的一些新本能,如道德、同情、公平、节制、宽恕、怜悯等等,不断得到发展,使人类逐渐迈向更高的文明阶段。

要求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展开论述。

6、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举例说明它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古代人本主义思想内涵:第一,以民为本。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第二,重人伦轻鬼神。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位,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第三,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是一种具有浓重道德色彩的人本关怀,具有鲜明的道德伦理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不在于个人物质欲望的满足和个人精神的愉悦,而是从个人与对象(家庭、宗族、国家)的关系上来肯定个体心性的完善。一方面,个人必须担负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个人又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注重个人修养。但这种人本主义更重视个体对于群体的义务和责任,而不太重视个体精神的自由和独立,也不太重视每一个体自身的权利。

联系现实事例来论证。

7、举例说明文化变迁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举例说明文化变迁的一般过程和规律。文化变迁指的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特质、文化因素上量的渐变以及进而导致的文化结构、文化模式的质的变化。

首先,文化的变迁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次,文化的变迁经历着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再次,文化的变迁往往首先是从物质文化的变异开始,而后导致行为方式的变化,进一步引起精神文化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等的变异。最后,文化变迁的过程是克服文化惰性的过程,文化变迁是通过矛盾斗争实现的。

论述中要有例子。

8、举例说明宗教的文化内涵与实用功能。

举例说明宗教的文化内涵与实用功能。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具有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首先,宗教是对存在的一种反映,它采取的是幻想的、颠倒的、歪曲的形式。其次,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既包括宗教信仰系统,也包括宗教仪式,宗教组织等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诸方面的内容。

实用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心理调节功能、平衡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论述时要求举例。

9、文化有哪几种特征?

⑴人为性的群体性

文化的首要特征是人为性,大自然中的自然物不是文化。人类文化中一些即使纯粹的自然物,如风景、奇石、珊瑚、宝石等,只有在人类的精神投射其上时,才呈现出文化的意义。所以有学者指出:"文化的本质是人化"。

文化是在人类的群体活动中体现的,是为满足群体的需要而创造,为群体所享用,通过群体而传播与继承的。文化为群体所共享,也对群体中的每个人实行着限制。

⑵普同性与多样性

文化的普同性由人类的类本质所致,表现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民族、时代、阶级、职业的背境中,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文化现象。而另一方面,文化在不同条件下又有相当的差异,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如民族性、阶级性、地域性、时代性等等。

⑶继承性与变异性

文化一经产生,就有了相对独立的生命,在特定群体中代代相传。对个体来说,文化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说,文化是继承的。然而,人类的文化又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空间及其它条件的变化,文化会不断发生变迁,这就是它的变异性。

⑷功能性与系统性

文化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任何文化,必有特定的功能。失去了功能的文化,迟早会变异或消亡。

人类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文化系统是由许多具有特定功能的文化要素按一定结构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文化要素是构成文化的单位。最小的文化单位可以是一个不可再分割的文化元素,如筷子。最大的文化要素则是由许多同一类型的文化元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文化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学、教育等等。文化系统中的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支持、互相制约,并且发生着多米诺骨牌那样的连锁反应。

10、文化传统转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以当代生活中的例子为证。

一个民族或国家,其文化传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从文化实体的内部来考察,文化传统是由人们在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人文环境中创造的文化要素凝聚而成的。

文化传统的形成与转化过程中,创新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人不可能割断传统,但他们又觉得它是不完美的,常常被迫去修正它。当一个社会的某个成员以新的方式对环境作出反应,就出现了创新。当这种发现和发明逐渐为一个社会更多成员所接受,原有的行为方式发生变迁,文化传统就发生了转化。

文化传统的转化,有时是由于外部条件的影响。所谓外部条件,是指不同文化间的比较与交流。一种文化传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一般都是有选择性的。不同文化交汇有多种结果:(1)增添。即在本文化传统增添了新的因素。如中国南北朝时的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交流得到的胡瓜、胡豆、胡椒、胡琴、胡服等。(2)融合。以本地文化传统为主,与外来文化融铸为一种新的传统。(3)同化。一种文化受另一种文化影响,而变得与对方越来越相似。文化人类学家有时也称其为“涵化”。(4)综合。几种文化传统交汇,促成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新传统的出现。

11、结合现实谈谈传统与时尚的关系。

传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是人类过去所创造的种种制度、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

式等构成的表意象征;它使每个社会中的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

与传统相对应的概念是"时尚"。时尚是新近流行的东西,尽管它可能有着传统的内核,但它在形式或内容上会披着一件时髦的外衣。时尚和传统都呈现出一种范型,并且能为他人所接受;但是,时尚寿命短暂,必须较快地在大多数人中找到它的接受者;而传统因为寿命较长可以慢慢发展。时尚和传统可以相互转化,开始是时尚的东西后来会转变为传统。例如旗袍和中山装,开始出来时是一种时尚,但现在已经成为传统的服饰式样了。

12、如何评价天人合一的精神?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一思想认为,自然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人们应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整并规范自己的言行。天人合一思想不仅影响了政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生活,是古代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儒学思想看,天人合一具有世界观的意义。天人合一认为,自然变化体现着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月正常运行时说明人世间的一切都正常;而当人事出了问题,君昏、臣奸、百姓反时,那么日月也都会以反常予以警告。

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从儒学的实践看,天人合一思想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且成为他们解释历代制度的理论依据。天人合一还具有劝谏的作用。凡是出现异常的自然现象,统治者都会检讨皇帝的言行政策是否有失误。

分析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一是在于当时农耕社会,农业的播种、收获全仰仗于自然;二是当时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人们可以完全解决、说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程度。

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有一定的积极性,第一,自然与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天人合一精神带有唯物的因素;第二,它监督督促以皇帝为首的官僚要清正廉洁,实行仁政;第三,天人合一思想的实施促使人们去研究自然,推动了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也有一定的消极意义:第一,过于强调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使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数术学、易学非常发达;第二,天人合一思想强调自然对人的影响,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自然变化归因于人世,限制了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第三,天人合一过于强调人对自然的迎合,而忽视甚至不敢对自然开发利用,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微观经济学》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共30 ) 1、若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4%,则这种情况下商品 的需求价格弹性:(B) A. 大于1; B. 等于0.4; C. 小于1; D. 等于2.5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 C)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已知消费者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 7单位X和10单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增加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B. 同时增加X和Y的购买; C.减少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D. 同时减少X和Y的购买 4、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B)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5、完全竞争条件下,在达到行业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D) A. 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B. 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C. 可能会亏损;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6、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A VC>MC中的那部分A 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MC≥A 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7、在垄断竞争市场中:

A.只有数目很少的几个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B.有许多厂商生产同质产品; C. 只有数目很少的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 D. 有许多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8、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工资率提高,替代效应将使单个居民: A.同时减少劳动和休闲; B.增加劳动,减少休闲; C.增加休闲,减少劳动; D.同时增加劳动和休闲。 9、右图是一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假设要素同比例变化, BC段表示规模报酬: 10 A.平均产量递增;B.边际产量递减;C.总产量递减;D.都有可能。 11、要获得同样的产出量,如果厂商增加第5单位资本使用量的同时需要减少5单位劳动 使用量,则增加第6单位资本可替代的劳动数量: A. 等于1; B. 小于5; C. 小于1; D. 大于5。 12、某企业使用劳动一种可变要素,如果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上升(完全竞争的产品市 场),将引起: A.该企业每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 B.企业所用的劳动投入量减少 C.该企业每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减少 D.企业产量减少 13、下列哪种情况企业正好有正常利润? A. 总收益大于总成本; B. 总收益等于总成本; C. 总收益小于总成本; D.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4、微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 B. 企业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C.企业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企业可否调整产量。 15、属于垄断企业实行三级价格差别的情况是: A.将产品定三种不同的价格; B. 按产品使用量多少收取不同价格; C.在分割的市场上分别实行不同的价格; D.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29775文化学概论

高纲151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9775 文化学概论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文化学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考生通过系统学习对文化的界定、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熟悉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文化现象、文化类型、文化模式、文化传统、文化传播、文化变迁,以及中西方古代文化流派和近现代文化思潮等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为从事文化问题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学习对文化的界定及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等知识,了解文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及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与文化相关的知识。 4.了解中西方古代文化流派和近现代文化思潮等内容。 5.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具体的文化现象。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文化学概论”是本专业当中具有提高性质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考生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学知识。考生可以了解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与文化相关的一些知识,陶冶性情、丰富思想,从而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述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人与文化以及文化的起源问题。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人与文化、民族与文化、人类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把握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内涵,从而对于文化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思考。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本能以及文化与生态的关系问题。 2.掌握:文化与劳动、文化与语言、文化与思维的关系、文化起源于人类劳动。 第二章文化与文化学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文化的定义、特征以及文化学的发展简史、学习文化学的基本方法等基本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学的倡导和建立,从而更系统宏观地把握文化学的发展历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文化”的词源、文化的结构、学习文化的基本方法。 2.掌握:文化的经典定义、文化的特征。 第三章文化现象(上)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物质生产文化、物质消费文化、制度文化等基本内容。 二、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物质生产文化、物质消费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而对文化现象有更深刻的把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婚姻制度的发展、家庭制度的发展。 2.掌握:物质生产文化的分类、物质消费文化的分类、氏族的演变和定义、民族和国家的定义。 第四章文化现象(下)

北工大校公选课整理

北工大校公选课整理 北工大校公选课整理Version2.0来源:李心雨的日志 上个学期期末我做过一份整理,发在人人上,不是用个人帐号发的。那次有许多朋友帮忙,还有朋友的朋友,还有不认识的同学,大家给了我很多资料,惯例先谢谢大家。但是那次到发布的时候才发现各种问题,所以最终发布了一个图片版的表格。今年我又制作了2.0版,这次有更多的同学帮我,我又多花了点时间,虽然由于力量有限,没能收集到太多课程的信息,但是形式上有所改进,不只像上次一样有图片版的表格,还有本篇文字日志,感谢帮助我的同学的同时,希望这份东西对大家有帮助。另外如果大家关于选修课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来函至本人邮箱mr_highdy@https://www.360docs.net/doc/6b3179857.html,,如果下个学期我还继续制作3.0的话,一定会加上的。 =============================================== ======================== 下面对这份整理做一下说明 1.由于资料和评价都是来自同学,由本人做的整理,有些地方或许略失公允, 还望见谅。如认为我的资料不够全面完整,请以平和的方式在本文下留言,以提醒其他同学 2.这份文字版的整理中,对于同一位教师任教的多门课程,均采取合并说明 的方式,盖因教师的任课风格和要求总是固定的,而我知道同学们想看的主要是这些 3.本人同期发布了一份图片版的表格,在本人的相册里。那份表格从格式上 讲更为清晰 4.表格中对选修课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但不是以选修课类型为依据进行 的分类,如果同学们对分类有不同意见,请致函 5.此份资料没有对创新实践类选修课进行整理。如有同学愿意对这些课程进 行简单评价,请致函 =============================================== ======================== 以下是警告 本人在上文说明中已经说过这份资料是个人整理,偏颇之处难以避免,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但若有人寻衅滋事,出言不逊,非说我黑谁,那么小心我真黑给你看 =============================================== ======================== 以下是正文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__问题。 2.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是需求_________,向右移动是需求____________。 3.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_____________。 4.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__________边际收益;而在其他市场上,一般是平均收益________边际收益。 6.分配理论是__________理论在分配问题上的应用。 7.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8.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_____________。 9.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____________。 11.货币供给是指_______________。 12.周期性失业又称为___________的失业,是由于_________而引起的短期失业。13.在开放经济中,出口的增加会使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________,贸易收支状况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则会引起:() 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 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 2.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60 B。45 C。150 D。75 3.内在经济是指:() A。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B。一个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减少 C。一个行业的扩大对其中每个企业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D。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一个企业所带来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 4.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 B。MR=MC,AR=AC C。AR=AC D。MR=AC 5.当劳伦斯曲线和绝对平均线所夹面积为零时,基尼系数:() A。等于零B。等于一C。等于无穷大D。无法确定 6.最全面反映经济中物价水平变动的物价指数:() A。消费物价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减指数D。遗憾指数 7.假如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储蓄率为20%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模型,资本—产量比率应该是:() A。4 B。2。5 C。6 D。5 8.在总需求的构成中,哪一项与物价水平无关:()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C。政府需求D。国外的需求 9.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增加会引起:() 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B。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

植物与文化论文

浅析中国茶道的真谛 摘要: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世间万物皆如此,茶也不例外。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朴实谦和,不重形式。饮茶也是这样,不像日本茶道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但茶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饮茶。他的精神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当前形式下有着非常广义的定义,每个人从茶道精神中领略的体会不同,他折射于朋友、及社会的程度也不同。进而言之,茶道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可谓是百花齐放。作者根据中国茶道“四谛”,“和、静、怡、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总结出中国茶道的社会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关键词:茶道、社会功能。 一、什么是茶道 茶道本属于东方文化。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茶道也是如此,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1.1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 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含有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共30 ) 1、若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4%,则这种情况下商品 的需求价格弹性:(B) A. 大于1; B. 等于; C. 小于1; D. 等于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 C)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已知消费者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算购买 7单位X和10单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增加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B. 同时增加X和Y的购买; C.减少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D. 同时减少X和Y的购买 4、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B)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5、完全竞争条件下,在达到行业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D) A. 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B. 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C. 可能会亏损;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6、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7、在垄断竞争市场中: A.只有数目很少的几个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B.有许多厂商生产同质产品; C. 只有数目很少的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 D. 有许多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8、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工资率提高,替代效应将使单个居民: A.同时减少劳动和休闲; B.增加劳动,减少休闲; C.增加休闲,减少劳动; D.同时增加劳动和休闲。 9、右图是一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假设要素同比例变化, BC段表示规模报酬: 10 A 11、要获得同样的产出量,如果厂商增加第5单位资本使用量的同时需要减少5单位劳动 使用量,则增加第6单位资本可替代的劳动数量: A. 等于1; B. 小于5; C. 小于1; D. 大于5。 12、某企业使用劳动一种可变要素,如果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上升(完全竞争的产品市 场),将引起: A.该企业每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增加 B.企业所用的劳动投入量减少 C.该企业每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减少 D.企业产量减少 13、下列哪种情况企业正好有正常利润? A. 总收益大于总成本; B. 总收益等于总成本; C. 总收益小于总成本; D.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4、微观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A.时间长短; B. 企业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C.企业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企业可否调整产量。 15、属于垄断企业实行三级价格差别的情况是: A.将产品定三种不同的价格; B. 按产品使用量多少收取不同价格; C.在分割的市场上分别实行不同的价格; D.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 二、名词解释(共15分)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期末考试试卷(A卷)考试科目:微观经济学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纸上) 1.看不见的手一般指() A、机会成本 B、政府 C、利润 D、价格 2.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3.如果x与y商品是互补品,x价格下降,将使y() A、需求量增加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减少 D、需求减少 4.冰棒的需求价格弹性()药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5.下列命题中哪个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 ) A.征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B. 1982年8月政府把贴现率降到10% C. 1981年失业率超过9%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6.如果消费者的预算收入为50美元,商品X和Y的价格均为5美元,消费者打算购买6单位X和4单位Y,商品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5和20,那么,要达到效用最大化,他应该() A、按原计划购买 B、减少X和Y的购买量 C、增加X、Y的购买量 D、增加X的同时减少Y的量 7.消费者预算线发生平移时,连接消费者均衡点的曲线称为() 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收入-消费曲线; D、恩格尔曲线。

8.当某人面对一张彩票时,如果是212111UW P W PU W P PW U )()(])([-+?-+,则意味着这个人是属于下列哪一类人 ( ) A .风险回避者 B .风险喜爱者 C .风险中立者 D .都不是 9.如果某厂商增加一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三单位资本, 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 LK 为:( ) A 1/3 B 3 C -3 D 6 10. MC 曲线达到最低时( ) A MP 最大 B AV C 最小 C TC 最大 D AC 最小 1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 A 、显成本; B 、隐成本; C 、会计成本 D 、经济利润。 https://www.360docs.net/doc/6b3179857.html,C 曲线( )。 A 当LMC <LAC 时下降,而当LMC >LAC 时上升 B 随LM C 曲线下降而下降 C .随LMC 曲线上升而上升 D.通过LMC 曲线的最低点 13.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 )。 A 消费者是价格接受者,而企业不是 B 消费者和企业都不是价格接受者 C 消费者和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 D 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消费者不是 14.一个企业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应该关闭?( ) A P <AVC B P <SAC C 发生亏损时 D SMC >MR 15.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只能通过对( )调整来实现最大利润。 A.生产规模 B.价格 C.全部生产要素 D.产量 16.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 A 曲线上超过平均成本最低点的部分 B 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 曲线上的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 曲线上的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17.下列哪一种情况对单一价格垄断者是不正确的?( ) A. 由于只有一个企业,企业的需求就是行业的需求 B. 由于没有替代品,需求缺乏弹性 C. 平均收益曲线就是需求曲线 D. 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18.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 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非价格竞争的种类不同 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d.以上都不对 19. 下列那一个不是垄断竞争的特征( ) A.厂商数目很少 B.进出该行业容易 C.存在产品差别 D.厂商忽略竞争对手的反应

文化学概论课件

文化学概论 主讲教师:彭厚文 第一章文化释义 第一节什么是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 ?“文”与“化”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卜辞。 ?古书中最早把文、化放在同一句子的文献是战国末年的《周易》,其《贲卦·象传》说:“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二字复合,联成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中国古代的文化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文治与教化。 ?二、西方的文化概念 ?在西方,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cultura,在德文中为kulture,在英文和法文中为culture。 ?西方古代的文化概念,其含义与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有着重大区别。

?西方学术界两个有影响的文化定义: ?(一)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定义。1871年,他在《原始文化》中提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二)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的定义。 ?1952年,他们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提出: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着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 ?三、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理解 ?中国现代学者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描述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为主的定义,《辞海》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可作为代表。 ?一类是以揭示文化本质属性为主的定义,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下的定义可作为代表。

《文化学概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文化学概论》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 1、文化系统中的四个主要子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美国科学家摩尔的观察,人类文化中遗留的动物本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3、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___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描写的三种文化模式分别命名为日神型、 _________ 型和_________________型。 4、世界三大人种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希腊著名的两大史诗是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美国学者亨廷顿在《_____________》中将世界文明分为中华文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西方文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7、文化的四大特征是___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人类起源神话有两大类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9、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将日本文化归纳为 ________ 感文化,将基督教文化归纳为________ 感文化。 10、中国传统社会的血缘宗法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嫡长子继承制,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中国文化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先秦,中国文化的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奠基期;_________,中国文化的成熟期;__________,中国文化的转向期。 12、儒家文化以修身、 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为其人生价值取向。 13、语言的三种实践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时代:______、 _______、 _______。 15、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剧、喜剧,_______,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16、文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田野调查、_______和比较研究。 17、各少数民族创造了有各自特色的建筑艺术,如藏族人民创造了_______,修建了举世闻

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1、钻石用处小而价格极其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 解释。 2、答: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从钻石中得到的总效用,但商品的价格是 由P=MU/入决定,由于世界上水的数量很大,因此水的边际效用很小,人们只愿意付非常低的价格,钻石用途不大,但数量小,边际效用高,因此价格昂贵。 3、吉芬商品与劣质商品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相同之处,替代效果和收入效果的作用方向相反,两者互相抵消。不同之处,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用,是劣质商品中的特殊情况。 4、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在MRS12>P1/P2或MRS12P1/P2,则消费者减少对商品2的消费,增加对商品1的消费,反之,则相反调整 5、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L曲线、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 的关系。 答:图略,由图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L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L曲线出发,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L曲线和APL曲线,并掌握他们各自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关于TPL 曲线。由于MPL=DTPL/DL,所以,当MPL>0时,T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0时,TPL 曲线是下降的,而当MPL=0时,TPL曲线达到最高点。换言之,在L=L3时,MPL曲线达到零值的B点与TPL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点是相互对应的。此外,在L0的范围内,当MP’L>0时,TPL曲线的斜率递增,即TPL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当MP’L<0时,TPL曲线的斜率递减,即TPL曲线以递减的速率上升,而当MP’=0时,TPL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换言之,在L=L1时,MPL曲线斜率为零的A点与TPL曲线的拐点A’是相互对应的。关于APL曲线。由于APL=TPL/L,所以,在L=L2时,TPL曲线有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切线,其切点为C。该切点是由原点出发与TPL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故该切点对应的是APL的最大值点。再考虑到APL曲线和MPL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L曲线的最高点。因此,在图中,在L=L4时,APL曲线与MPL曲线相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C’,而且与C’点相应的是TPL曲线上的切点C。 6、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问(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II阶段(2)厂商将使用什 么样的要素组合(3)如果PL=0或PK=0或PL=PK,厂商应在何处经营 答:(1)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I阶段经营,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意味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总产量的增加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III 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第II阶段,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2)厂商在生产的第二阶段,由MPL/PL=MPK/PK决定的使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点上进行生产。(3)如果PK=0,厂商将在使劳动有最大平均效率的点上进行生产(即在劳动第II阶段开始出处,此时APL为最大且MPK=0),如果PL=0,厂商将在资本第II阶段开始处进行生产(此时APK为最大且MPL=0),如果PL=PK,厂商将在第II阶段内MPL和MPK相等的组合点上进行生产(有均衡条件MPL/PL=MPK/PK,当PL=PK时,MPL=MPK。 7、为什么扩展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均衡点 答:扩展线是不同的等产量线和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所形成的一系列切点的轨迹。根据对厂商生产均衡的分析可知,扩展线上任何一点都是生产者在相应(不同的)产量水平或相应(不同的)成本水平上的最优要素组合(均衡点)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 题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微观经济学》试题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共30 ) 1、若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4%,则这种情况下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B) A. 大于1; B. 等于; C. 小于1; D. 等于 2、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 C)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3、已知消费者收入是1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Y的价格是3元。假定他打 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A.增加X购买,同时减少Y的购买; B. 同时增加X和Y的购买; C.减少X购买,同时增加Y的购买; D. 同时减少X和Y的购买 4、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B)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总成本下降; 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5、完全竞争条件下,在达到行业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D)

A. 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B. 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C. 可能会亏损;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6、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7、在垄断竞争市场中: A.只有数目很少的几个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B.有许多厂商生产同质产品; C. 只有数目很少的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 D. 有许多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 8、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工资率提高,替代效应将使单个居民: A.同时减少劳动和休闲; B.增加劳动,减少休闲; C.增加休闲,减少劳动; D.同时增加劳动和休闲。 9、右图是一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假设要素同比例变化, BC段表示规模报酬: 10 A.平均产量递增; B.边际产量递减; C.总产量递减; D.都有可能。

北工大校公选课整理Version2

北工大校公选课整理Version2.0非表格版 作者:李心雨 1、电影文化学概论赵斌 每节课看电影,看完老师会分析。抽点名。期末考试考对电影的理解与解读,全是原题,看看网上的用自己的话来说肯定90+,如果全照网上抄是87分。(注意了:最后一节课考完试,老师会接着讲课,会问大家,谁要想走就可以走了,这时会有90%的人离开,一直坚持到最后的,95+) 2、电影中的符号 课讲得非常好。点名。期末写类似影评的作业,给分不太高 3、俄罗斯系列王春丽 讲课比较清晰,课程也比较轻松。不点名,偶尔放假。考试简单,监考不严。较易得高分 4、日本社会文化 老师讲课很棒,值得听。每节课都点名。期末开卷考试,考前给资料,大部分可以照抄,给分一般 5、中外大学比较王超 思路比较清晰,知识面比较广。比较好说话的老师。偶尔点名。考核为每人展示10-15分钟。要求不算高,做起来不难,平时不要缺勤,课件认真做一下,上九十多分应该不难 6、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王婷 考核方式为做presentation评分或者写论文,给分高。 7、美国通史 用大量时间做presentation。很少点名。期末交论文,给分高,95+

8、性社会学胡建国 每次课之前签到,随便签,一个人可以给整个系签,倒数第二次课点名,关系到能否上90+。最后一次课写篇小文章,胡侃就行。(注意了:如果你每次课都记笔记,就不用参加期末考试了,直接95+) 9、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性健康与人才发展崔方 讲课比较轻松,常组织课堂讨论或活动。每节课以不同的方式签到。开卷考试,比较简单,一般85+ 10、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鲁杰 老师人很好,讲课有趣。到结课时老师几乎能记住每个同学的名字。给分较高 11、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多名教师 每节课换一个老师,都是院、校的团委老师,比较好说话。点名较少。以小组为单位做活动总结报告(1份ppt),另外每个人交一份活动策划及总结,一般都在85以上 12、西方哲学简史计彤 有那么一两次点过一两个院,但是有时会让写课堂作业,这也顺带着考勤了。考核是写论文,主题很开放。给分一般 13、家庭社会学 老师讲得挺不错的,抱着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的想法去肯定有收获。但是社会学(好像尤其是社工)的同学就不推荐报了,这个老师说大三会有专业课。据说以后不开这个课了。说是每节课点名,但是后来就不点了。8周的课,期中期末各交一篇3000字论文,挺紧张的。但是认真写的话给分还挺高的。 14、个人成长与团队协作 除了讲课,还常常团队合作演出。认真听很有收获。课内选一个班长负责签到。给分主要凭老师印象,据说给分较高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终极

1. 论述你对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理解?答: 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第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 的问题,即要确认事实本身,及其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它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第三,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的内容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阶值观的影响。不同阶级地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绝对相反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 第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经济学要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也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实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侧重研究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后果及向 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实证分析法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客观事实是检验由实证分析法得出结论的标准。 规范分析法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 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的步骤。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具体的经济分析都不可能离开人的行为。在实证分析法中,关于人的行为的社会认识是其分析的基础,完全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从经济理论发展的历史来看,“ 除少数 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分析以外,基本一致认为经济学既是实证的科学,又是规范的科学,因为提 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突出强调那些因素,实际上涉及到个人的价值判断问题” 。 例如: 1、“ 70 年代世界油价暴涨主要是由垄断力量达成的。” 这句话就是比较客观的,是一个人通过经济模型得出来的结果,你无可辩驳,这就是实证分析 2、“效率比平等更重要” 。世界上没有一个经济定理这样说,有的人会认为效率重要,而平均主义者会认为平等更重要。这就带有主观评价,这就是规范分析。 5. 综述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答: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用图形表示为: 对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具体解释如下: 1.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题库共22页

注意:请以《微观经济学指导书》为主,以此为辅。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单选题 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倾斜的曲线。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2、一种行为的机会成本是指() A.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钱 B.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时间的价值 C. 当你不必为这种行为付钱时就等于零 D. 投入这种行为的全部资源的其它可能的用途 3、收益是指()。 A.成本加利润 B.成本 C.利润 D.利润减成本 4、垄断势力来源于() A. 规模经济性; B. 专利权; C. 对资源的控制; D. 以上都是。 5、同一条无差异曲线的不同点表示() A. 对不同消费者具有相同效用水平; B. 对同一消费者具有相同效用水平; C. 具有相同支出水平; D. 具有相同收入水平。 6、如果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切点和交点,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应该()

A. 增加投入; B. 减少投入; C. 保持投入不变;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导致需求量的变动?() A. 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化; B. 该物品价格发生变化; C. 其他物品价格发生变化; D. 消费者收入发生变化; 8、生产要素(投入)和产量水平的关系叫 ( )。 A. 生产函数 B. 生产可能性曲线 C.平均成本曲线 D. 总成本曲线 9、竞争性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它的()。 A. 平均成本曲线 B. 平均不变成本曲线 C.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D. 停止生产点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10、已知消费可能性线的方程为2X+5Y=10,则该消费可能性曲线是()。 A B C D 11、已知物品X和Y的需求交叉弹性为-1.2,则()。 A. X和Y是正常品; B. X和Y是替代品; C. X和Y是互补品; D. X和Y是劣质品; 12、某在职人员准备脱产攻读硕士学位,需花费三年时间,每年需交学费8千元,则此人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成本为()。 A. 2.4万元;

文化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学概论考点整理 第一章概述 1.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与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2.文化学的研究围是什么? 文化学的研究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3.文化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一、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二、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四、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五、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4.文化由哪些形态构成?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第二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学研究过程中有哪些主要流派?他们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有哪些?其主要研究特色或方向是什么? 主要有进化学派、传播学派、历史学派、法国社会学派、功能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新进化学派、结构主义学派。 进化学派的理论先驱是达尔文和赫胥黎,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爱德华·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和美国的易斯·亨利·摩尔根,代表作《古代社会》。这一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二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和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是格雷布纳尔和斯密特。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和W·J`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学者弗朗兹·博厄斯,代表作有《人类学通论》。这个学派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表现出这样的基本特点:不作大规模的理论综合和概括,只作小围的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作出记录,进行分析,作出归纳。 法国社会学派的创始人和领导者是法国学者埃米尔·杜尔干,代表作有《社会学研究方法》、。杜尔干的贡献在于:一是他是第一个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学者,二是他创造了“集体观念”的概念,并给以很好的解释。 功能学派的创始人是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分别为《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安德曼群岛的居民》,他们比较重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露丝·富尔顿·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拉尔夫·林顿和克莱德·凯·玛本·克拉克洪。文化心理学派的代表作除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外,还有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林顿的《人的研究》、,克拉克洪

中级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中级微观经济学》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意味着市场出清,即所有消费者在愿意支付的市场价格上都买到了所需商品,而生产者也在该价格水平上卖出了其愿意出售的全部商品。 2、边际分析法 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指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 3、稀缺 稀缺性指物品现有的数量不能满足对它的需求。分为相对稀缺和绝对稀缺,经济学中研究的是相对稀缺。 4、机会成本 是衡量我们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是作出某一决策而不作出另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5、规模经济: 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规模经济反映的是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6、自然垄断(又称自然独占) 指整个市场需求只要有一个企业就能得到满足,而不需要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参与生产的垄断。自然垄断

由于规模经济而存在,垄断厂商的成本低于由多个厂商生产的成本。 7、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边际效用。 8、边际成本: 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 9、边际收益 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10、消费者均衡 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11、生产可能性曲线 指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12、需求价格弹性 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文化学概论

文化学概论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论述 一、文化的界定: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二、文化学的研究范围: 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 三、文化构成的形态: (一)物质文化: 也称器物文化,是人类在满足自我生存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过程中创的文化形态,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各种器具,是可见的物质实体的文化。物态文化是文化整体的物质基础,一定时代的物态文化往往与这个时代的其他层面的文化发展相协调。(例如,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建筑物等) (二)制度文化:通过规范的习惯或文字文本形式固定下来的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典范的文化成果。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制度:政治、经济、教育等。 (三)行为文化: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表达的文化形态。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一般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出现的行为规范。 (四)精神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形成的价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 四、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和文化学的出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学学科则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从事现代文化学体系研究的,首推美国学者A.克鲁伯。 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内容:1、人与自然关系2、人与人关系3、人与自己心理上的关系 五、1、传播学派: 传播学派的理论先驱是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弗里希·拉策尔和莱奥·弗洛贝纽斯,然后是格雷布纳尔和斯密特。英国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威廉·里弗斯、G·艾略特·史密斯和W·J 佩里,代表作《太阳之子》。传播学派竭力反对古典进化论的“独立发明说”和“平行发展说”的理论,认为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内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归根结底是文化传播、借用的历史。 2、历史学派: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学者弗朗兹·博厄斯,代表作有《人类学通论》。这个学派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表现出这样的基本特点:不作大规模的理论综合和概括,只作小范围的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作出记录,进行分析,作出归纳。 传播学派1、名称:播化学派(散播、扩散) 2、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英、美 3、核心观点:传播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主要内容,全部人类文化史就是文化传播 借用了历史 4、先驱:德国·拉策尔、弗罗贝纽斯 5、创始人:德国·格雷布纳尔德奥传播学派(文化圈理论、文化圈进化论) 英国传播学派(埃及中心论) 历史学派1、时间、地点:20世纪初——30年代美 2、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博厄斯(1858-1942)(历史批判学派美国历史学) 3、哲学思想基础: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六、文化发展与社会类型:按照生产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生计模式,大致可将人类社会划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