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试讲稿:19草船借箭
小学6年级语文面试试讲稿

小学6年级语文面试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在这里进行小学六年级语文的面试试讲,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篇充满智慧与想象的课文——《草船借箭》。
导入新课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役吗?对,赤壁之战是其中之一。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草船借箭》,正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夕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了他与周瑜之间的斗智斗勇。
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在没有箭的情况下借到箭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故事。
新课讲解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故事的背景。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东吴与曹魏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为了帮助周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草船借箭。
他利用雾气和敌人的箭矢,巧妙地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课文。
在《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计谋非常关键。
他首先观察了天气和地形,然后利用了敌人的心理。
他知道曹操的军队在雾中不敢轻易出兵,因此他选择了在雾气最浓的清晨进行行动。
他命令士兵将草船装满稻草,然后让它们在江面上漂流,引诱敌人射箭。
当敌人的箭矢射中稻草时,诸葛亮的计谋就成功了。
课文分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
他不仅精通兵法,还擅长心理战。
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团队合作,与周瑜一起策划并实施了这个计划。
这种团队精神和智慧的结合,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学习的。
课堂互动现在,我想邀请几位同学来扮演诸葛亮和周瑜,模拟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
其他同学可以扮演曹操的士兵,想象一下他们看到草船时的反应。
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够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还学习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面对挑战。
统编五下5.《草船借箭》试讲稿

部编五下5《草船借箭》试讲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
曹操率军水陆并进,欲扫平江南,孙刘联盟,决计破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选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坐端正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19 草船借箭)师:齐读课题师:声音洪亮,干脆利落二预习交流1.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学习单预习过课文,大屏幕中的生字词谁来挑战一下?请你跟老师读,擂鼓,正确2.师:咱们再来看“督”这个字,要写好它得注意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
请你你呢?师:你们的提醒很重要,根据同学们的提醒,先来和老师写一写,写这个字时注意上宽下窄,上部的这一笔没有勾,下部写的扁宽一些。
好,在你的练字纸将这个字写两个,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写完同桌交换评一评。
三品读体验1师:字词同学们掌握的不错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词语走进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师:你很会概括,课文讲了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毒计来陷害诸葛亮,最后诸葛亮向曹操借了10万支箭的故事。
你这么快就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你可真了不起。
2(1)师:读完课文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恩,神机妙算怎么理解呢?师:恩,十分高明、巧妙的计谋。
(板书:神机妙算)(2)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注意关注人物的语言和神态。
你举手最快请你说a师:你找到了这个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难道诸葛亮不着急吗?如果诸葛亮造不好十万支箭就会受到惩罚呀!请你说师:他直到了第三天四更时才开始行动,四更可是凌晨1、2点啊。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后面的男同学师:你认为这是特定的时间,诸葛亮早就有计划了。
算好了要在大雾天出发借箭。
你可真会读书啊!从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呢?请你说你认为诸葛亮知晓天文知识,老师觉得你说的很正确,同学们觉得呢!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板书:知天)还从哪里感受到他的神机妙算呢?请你来说b师:哦,你找到了这个句子:“诸葛亮笑着说。
《草船借箭》试讲稿

《草船借箭》试讲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姓名],今天我试讲的课文是《草船借箭》。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同学们,上课!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停顿,观察学生反应)那里面有许多英雄人物和精彩的战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三国时期,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巧用计谋,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十万支箭,你们知道是谁吗?(稍作停顿)对啦,是诸葛亮,这个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问同桌。
开始吧!(巡视学生朗读情况)2. 好,读完了吧?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词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妒忌、都督、迟延、幔子、私自、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正音)大家一起读一遍。
(齐读生字词)3. 生字词大家都掌握得不错,那现在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他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一)分析周瑜1. 我们先来看看周瑜这个人物。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周瑜的语句,思考一下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默读,圈画语句)2. 谁找到了?(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语句:“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出周瑜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周瑜妒忌心很强)3. 还有哪里描写了周瑜呢?(课件出示:“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周瑜为什么很高兴?他让诸葛亮立军令状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周瑜想陷害诸葛亮,他认为诸葛亮不可能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惩罚诸葛亮)从这里可以看出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心胸狭窄、阴险狡诈)(二)分析诸葛亮1. 那诸葛亮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同样从文中找描写他的语句来分析。
草船借箭试讲稿教师面试

草船借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的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课题是草船借箭,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准备好了吗?同学们,上课。
(语气要有所变化)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导语: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同学们了解吗?嗯,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请伸出你们的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我们一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请看大屏幕,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对吗?请你来试试。
(强调一处就可以:妒忌忌四声)。
一起来读。
字音大家都读正确了。
课前看了同学们的预学单,发现有个字有几位同学写错了。
大家看一下大屏幕。
(慢说:看看错在哪里)(手虚指大屏幕)哪里需要注意?对,遮半包围结构,庶不要写的太大。
(给出指点)大家再练写两遍。
注意写字姿势。
2.生字词都读对了,课文能否读的正确流利呢?下面请同学来朗读课文。
请这几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诸葛亮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这位同学概括的既准确又简洁,抓住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诸葛亮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神机妙算。
三、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完成课后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特点呢?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的语句,(课后题有关阅读的要求可在此处提及)抓住关键词语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教师走下台巡视学生,表扬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一边思考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2.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下面再小组内交流一下。
先读一读你画的句子在说说你的体会,看哪一个小组交流的最好。
教师下台巡视倾听(可用眼神示意)表扬组和组交流的最好,一个人说其他人听,很有序,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
3.汇报交流(完成课后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
分段抓住关键句子体会思想感情和段落结构以及作者的写法等)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谁先来谈?①同学们,这位同学抓住了(或者联系了)第2 自然段的“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草船借箭讲课逐字稿

草船借箭讲课逐字稿###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诸葛亮的智慧和策略。
3. 学生能够从故事中学习到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4. 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策略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教学重点1. 《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2. 诸葛亮的智谋分析。
3. 故事中所体现的策略思维。
###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代战争策略的理解。
2. 学生对诸葛亮智谋的深入分析。
###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理解。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诸葛亮的策略。
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理解。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谋士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与其中一位有关。
”#### 新课讲解1. 故事背景介绍:- 简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赤壁之战。
- 介绍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2. 故事梗概:- 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强调诸葛亮如何巧妙地利用天气和敌人的心理,成功借到十万支箭。
3. 诸葛亮的智谋分析:- 分析诸葛亮如何利用曹操的疑心和对天气的判断失误。
- 讨论诸葛亮的计划中哪些是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
4. 策略思维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诸葛亮的策略思维解决问题。
- 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尝试用诸葛亮的策略来解决。
#### 课堂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诸葛亮、周瑜、曹操等角色,重现草船借箭的场景。
- 策略讨论:每组分享他们如何运用诸葛亮的策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课堂小结- 总结《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以及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 强调策略思维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
#### 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描述如果自己是诸葛亮,会如何运用策略思维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草船借箭》试讲定稿

草船借箭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临沂历史悠久,地大物博。
有许多优秀的人物,流传至今。
你们都知道哪些人物呢?--算圣刘洪,真厉害。
书圣王羲之,真不错。
临沂还有一个被称为智圣的,你们知道吗?--对,诸葛亮。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他相关,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认识。
二、初读1、上课前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大屏幕上呈现了一组生字词,那位小勇士来试一试?(语气平缓)A生,你手举得最快,请你来——读的真好,不仅声音洪亮,读的也准确,请你做小老师带同学们一起来读吧,小老师做的可真称职,同学们跟读也十分带劲。
看来字音难不倒大家了,来看大屏幕——都督-在古代指的是军事长官,文中指:周瑜。
督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写的时候时候要紧凑一些,看黑板。
注意上半部分叔竖钩变成竖。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快拿起手中的笔在写字本上写三遍,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头正身直脚放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生字已经难不倒大家了,同学们也迫不及待的想要读课文,来,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讲了几个人物,他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你们专注的神情,老师非常喜欢,谁来解答刚才那个问题?B生,最后面那位男生,请你。
四个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就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他十天之内造十万只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找鲁肃借船,使用妙计向曹操成功借到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抓住主要人物就概括了文章内容你可真会读书。
3、如果让你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诸葛亮,你们会用什么?-----这个文中的一个词(板书:神机妙算)三、研读1、诸葛亮怎样利用他的神机妙算,借到箭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并在课文一旁写下自己的体会。
老师发现许多同学边读边留下读书的痕迹,真正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很欣慰①C生,你写的很认真。
你找的很有典型性,这是对---大雾的描写。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
教师面试试讲稿四年级语文

教师面试试讲稿四年级语文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在这里进行四年级语文的试讲。
我试讲的课题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一篇充满智慧和策略的故事,选自《三国演义》,讲
述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巧妙地从曹操那里借来十万支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体现了他深谋远虑和临危
不乱的领导才能。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的背景知识,简要介绍赤壁之
战的重要性。
接着,我会让学生阅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引
导他们理解并记忆。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诸葛亮的计策和行动,让学生理
解“借箭”的巧妙之处。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我会引导学生思考
诸葛亮是如何利用天气、地理和敌人的心理来实现目标的。
接下来,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分别扮演诸葛亮、鲁肃
和曹操,通过模拟对话来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锻炼他们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强调智慧和策略在解决问
题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智
慧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最后,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短文,或者让他们设计一个类似的智慧策略,以此来巩固课堂所学。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学会思考和应用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的试讲到此结束。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试讲逐字稿

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试讲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10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草船借箭》,,接下来我将开始我的试讲。
(注意:表情微笑,手势结合试讲内容和考官要有眼神交流,注意左中右三个定点,还有语音语调要抑扬顿挫,总之展现大方自然的教态教资。
)一、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是一位大智若妖的人物,无论民间还是在三国演义中都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他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一个。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草船借箭)二、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顺。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读的非常投入,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屏幕上这些词语:妒忌、擂鼓、呐喊。
板书:忌。
三、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主要就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他十天之内造十万只箭,以此来陷害他。
诸葛亮找鲁肃借船,使用妙计向曹操成功借到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抓住主要人物就概括了文章内容,你可真会读书。
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诸葛亮,你们会用?神机妙算(板书)。
四、精读课文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诸葛亮怎样利用他的神机妙算,借到箭的呢?找出相关句子,品读品读。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在画句子做批注,这优美的线条就是你们思考的痕迹呀!好,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们都画了哪些句子:A:“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能算到第三天有大雾,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非常准确。
(板书:知天文)。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要读出雾的大。
同学们,这时候的鲁肃会(吃惊)诸葛亮又会(如愿以偿)是啊!如愿以偿,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算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船借箭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图片,这是谁?(诸葛亮)
你了解诸葛亮吗?(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
看来,大家都对诸葛亮有一定的了解,请看这两句话:
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
——钱穆
进不可当,退不可追。
昼不可攻,夜不可袭。
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苏轼
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人,才会被史学家,文学家们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我们今天来学习《草船借箭》,走近历史,走近诸葛亮。
(板书,齐读课题)
二、进入文本
1、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词语。
我们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读得很流利。
我强调几个地方。
“擂鼓”中“擂”指“打”的意思,读作“léi”“擂”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读作“lèi”:〔~台〕意思是比武所搭的台子。
“妒忌”读音“dùjì”,“忌”的写法:“己”略扁,竖弯钩不宜过分伸展;“心”卧钩正。
来,跟老师书空写两遍。
“妒忌”一词你怎么理解?(别人某方面比自己好,感到怨恨,气愤)
2.师:因为妒忌,怨恨,所以周瑜才会——生接:想借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来治诸葛亮的罪
师:这就是“草船借箭”的起因!谁能根据预习的内容,完整的概括主要内容?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造十万支箭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不得不叹服。
点评:你真会读书,语言简洁,概括能力很棒。
三、精读课文
1、师:了解了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整个故事是围绕哪句话讲的?
生: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长叹”就是长长的叹息,我们一起来做“长叹”的动作——唉……
周瑜此时的心情是——生:唉,我真不如诸葛亮啊!
评价:你能想象着周瑜的表情,仰天长叹,让我们感受到了周瑜的无可奈何!是个机灵的孩子!
2、能让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情节里?我们自由朗读课文,写下批注,小组内合作讨论。
我看二组的同学讨论的最热烈,请你们二组代表先来交流。
生:我们小组认为他已经想好了草船借箭的整个计划。
首先是天气的变化。
长江上会有大雾。
那个女同学,你来给他补充。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曹军看不见他
师:雾是这样大,我们应该怎样读?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点评:如果能把大雾漫天,读得缓慢一些,重一点就更好了!听老师范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我们一起来读。
3、师:浓雾悄无声息地弥漫了江面,遮天盖地。
分不清东南西北,辩不明四面八方,此时,诸葛亮和鲁肃坐在船上,看着这样的景象,鲁肃会有什么感受?
(惊讶,吃惊;着急;害怕)
师:好,咱们一起来做鲁肃,读一读这段话,读出鲁肃的惊讶,着急,甚至还有一点害怕的心情。
预备:起!
诸葛亮这时怎样的心情?(高兴;信心十足)
师:诸葛亮会高兴的想,我早就算定了有这场大雾。
同学们再读前面的课文,联系前面一句话,来说明这场大雾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
生: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
师:是啊,诸葛亮真是——生接:神机妙算!
他还算出来,这样一场大雾,以曹操的谨慎小心的性格,他只能小心用兵,果然是这样:
生接:“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功,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