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海洋学
海洋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与分类

海洋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与分类海洋生物是指在海洋环境中繁衍和生活的各种生物。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海洋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分类。
一、海洋生物的生物学特征1. 适应性强:海洋环境具有高盐度、低温度、高水压等极端条件,海洋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力。
例如,深海鱼类的体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防止它们在高水压下受损。
2. 水分依赖性:海洋生物体内的细胞和组织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因此,它们通常具有高度发达的水分调节机制,以保持正常的水分平衡。
3. 耐酸碱性:由于海洋环境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酸碱性变化,海洋生物通常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pH值。
4. 高度多样性: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基础。
在海洋中可以找到各种不同的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
二、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按照其分类特征和分类原则可以被分为多个类群,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分类方式。
1. 按照生活方式分类:海洋生物可以根据它们在海洋中的生活方式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两类。
浮游生物指生活在水体中漂浮的生物,包括浮游动植物、浮游动物等;底栖生物指生活在海底或沉积物上的生物,包括底栖动物、底栖植物等。
2. 按照体型分类:海洋生物可以根据它们的体型和形态进行分类。
根据体型大小可以将海洋生物分为微型生物(如浮游动物、微生物)、中型生物(如鱼类、贝类)和大型生物(如鲸类、海豹)等。
3. 按照种群特性分类:海洋生物可以根据它们的种群特性进行分类。
例如,一些生活在近海岸边界的生物会形成特定的种群,被归类为近岸生物;而一些栖居在大洋深海的生物则形成了深海生物群落。
4. 按照进化关系分类:海洋生物可以根据其进化关系进行分类,即依据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式通常使用系统发生学的方法,通过比较物种间的遗传信息和形态特征来判断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什么是海洋生物学?

什么是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物群落及它们的生态学、行为学、分布与演化等现象的科学学科。
它是生物学、生态学和海洋学的交叉学科,广泛应用在海洋资源保护、渔业管理、海岸线环境改造和海洋工程开发等领域。
1. 海洋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功能海洋生物群落是同一生境下生长发育、互相依存且影响彼此的生物群体,其物种组成与功能是海洋生物学的一大研究方向。
其中海藻和浮游生物是海洋生物群落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来为整个海洋生物群落的生长提供能量。
海洋生物群落中还有一些食物链的关键物种,如原始贻贝和小型甲壳类动物等,它们是整个群落的控制者,直接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数量。
2. 海洋生物学与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学在海洋资源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生物学家通过对海洋生物群落的研究,了解物种的分布与数量,为海洋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海洋生物学家也研究海洋污染及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为人类的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
3. 海洋生物学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海洋生物学还在渔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海洋生物学家可以了解渔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渔业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 海洋生物学与海岸线环境改造海洋生物学也广泛应用于海岸线环境改造和海洋工程开发等领域。
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交界处,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海岸线环境的改造与保护离不开海洋生物学的支持。
海洋工程和海洋资源开发也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因此海洋生物学也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海洋生物学是一门有着广泛应用领域的交叉学科,对人类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海洋生物学将在深入研究生物多样性、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海洋生物学就业方向

海洋生物学就业方向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生物的分类、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进化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科学。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重视和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增强,海洋生物学的就业方向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
一、科研机构和大学教育海洋生物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大学及其相关的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国家级、省级或者地方级的科研项目,开展海洋生物的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
通过科研工作,他们可以为海洋生物的分类、进化、生态学、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新的认识和解决方案,推动海洋生物学的发展。
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海洋生物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从事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海洋生态环境的评估和监测工作,分析海洋生物的分布、数量和生态功能,评估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建议。
他们可以在政府部门、环保机构、海洋保护组织等单位工作,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从事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项目,研究海洋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药物、食品、能源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开发新型海洋生物产品,并进行相关的生产和销售工作。
他们可以在海洋生物制药企业、海洋食品加工企业、海洋生物能源开发企业等单位工作,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海洋科普与教育海洋生物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从事海洋科普与教育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编写海洋生物学教材和科普读物,开展海洋生物学的普及教育活动,向公众宣传海洋生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海洋生物学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可以在科普机构、教育机构、海洋博物馆等单位工作,传播海洋知识,培养海洋科学的人才。
海洋生物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广泛多样,包括科研机构和大学教育、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科普与教育等领域。
海洋生物学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同时也需要专业人才的不断培养和发展。
海洋生物学软体动物门

三.分类
后鳃亚纲露鳃类
三.分类
3.掘足纲:角贝等 ●具贝壳一个,呈弯曲的长管状。贝壳两端开口 ●无鳃,以外套膜进行呼吸。 ●足柱形,能挖掘泥沙
三.分类 3.掘足纲:角贝等
美丽角贝 Pictodentalium formosum
二.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鳃小瓣为片状结构,在外侧有许多纵向的突起, 形成鳃丝,鳃丝基部的组织称为丝间隔。丝间隔 上的小孔为鳃水孔
二.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2 爿鳃小瓣下缘及前后缘是愈合的,背面分开, 通鳃上腔。连接鳃小瓣的瓣间隔之间形成鳃水管。
二.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2 爿鳃小瓣下缘及前后缘是愈合的,背面分开, 通鳃上腔。连接鳃小瓣的瓣间隔之间形成鳃水管。
尖,背面有韧带相互铰合,腹缘分离。
二.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韧带富有弹性,有能使贝壳左右张开的功能。贝壳 的闭合主要靠前、后闭壳肌的控制。
贝壳的前背方,各有一略为隆起的壳顶,在壳的 外表面有以壳顶为圆心的同心圆线,即为生长线。
二.代表动物:河蚌 Anodonta
贝壳后端有一个不闭合的裂缝,内有外套膜形成的两 个孔,背面的为出水孔,腹面的为入水孔。
角质层
棱柱层
珍珠层
一.门的主要特征 角质层:
为最外层,薄而透明, 具黑色光泽。 主要成分:壳质素 由外套膜边缘内侧分泌而 成, 随着动物生长,面积 逐渐扩大。 功能:保护贝壳的中、内 层不被碳酸溶解
一.门的主要特征
棱柱层:也称为壳层
为中间一层,占椐贝壳 的大部分。
主要成分:
棱柱形碳酸钙晶体
由外套膜边缘背面的细胞 分泌而成,随着生长面积 不断扩大,但其厚度不增 加。
全部海洋生活。 一般侧脏神经索不交叉为“8”字形; 贝壳与外套膜通常不发达,亦有全缺者; 多数本鳃消失,出现次生性皮肤鳃。
海洋生物学学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海洋生物学学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生物的科学学科,涉及到海洋中的各种生物种类、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海洋生物学既关注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学特征和行为习性,也研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海洋生物学在研究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物种适应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海洋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保护海洋环境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海洋生物学也为生物医学、海洋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总的来说,海洋生物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学科,涉及到生物学、生态学、海洋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深入认识和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加强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助力推动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架构和主要内容安排。
首先,我们将介绍海洋生物学的定义,包括其研究的范围和领域。
接着,我们将探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各类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生态地位。
最后,我们将分析海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阐述其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和保护海洋环境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内容的展示,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海洋生物学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海洋生物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以及海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通过对海洋生物学的定义、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海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进行分析,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海洋生物学这一学科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海洋生物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可以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旨在唤起读者对海洋生物学的关注,促进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正文2.1 海洋生物学的定义海洋生物学是一门研究海洋中各种生物体及其生态习性、生理特征和分类等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知识点教案

海洋生物学知识点教案一、名词解释1、潮下带:不超过两百米的水层区,海底地形较为平坦,坡度较小,以大陆缘为外界2、生物沉降:是指由生物活动结果形成的沉积物。
它包括由生物遗体或遗物(如粪便)直接形成的沉积物,如硅藻土、贝壳层、鸟粪层、泥炭、煤等;也包括与生物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沉积物,如磷块岩,某些石灰岩、石油等。
生物沉积物多形成于海洋中3、海洋雪:在深海中,由有机物所组成的碎屑向雪花一样不断飘落,称作海洋雪。
海洋雪主要由有机物碎屑所组成,起源于海洋上部透光层的有机物生产活动。
海洋雪的组成包括:已死或将死的动植物(浮游生物)、原生生物(如硅藻)、细菌、粪便颗粒、泥沙和尘土等。
4、大陆边缘沉积:经河流、风、冰川等作用从大陆或临近岛屿携带入海的陆源碎屑5、珊瑚礁:热带海洋中一些海岸、岛屿、暗礁周围和海滩大量生长造礁石珊瑚为主的骨骼堆积形成的礁体,统称为珊瑚礁。
有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
6、真红树植物:是指专一性生长在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它们只能在潮间带环境生长繁殖,在陆地环境不能够繁殖。
其特征是胎萌、呼吸根与支柱根、泌盐组织和高渗透压。
7、赤潮: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8、广盐性生物:又称“盐度变化生物”。
指能够在海水含盐度变化较大的海水中生活的生物。
海岸带及河口区的生物多属于广盐性生物。
如某些双壳类及腹足类、介形类、海绵等。
如紫菜能在32‰—24‰的盐度中生长。
9、寒流:水温显著低于流经海域的海流。
即:自冷水区向暖水区流动的洋流。
10、上升流:海底富含营养盐的高密度海水向海表面涌升的现象。
1、海洋环境:地球上海和洋的总水域,按照海洋环境的区域性可分为河口、海湾、近海、外海和大洋等,按照海洋环境要素可分为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和海面上空大气等。
2、大洋区:远离大陆,深度较大,面积广阔的区域。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各类生物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微观的浮游生物到宏观的庞大海洋哺乳动物的研究范围。
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海洋生物的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演化等方面,为我们深入了解海洋生物,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据估计,海洋中的生物种类数量超过230,000种。
海洋生物的种类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微生物、藻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有些生物在海洋中独特存在,而有些物种则同时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上。
在海洋生物中,浮游生物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浮游生物指的是那些不能主动移动,而靠水流进行运输的微小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它们生活在海洋中的各个层次,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底栖生物也是海洋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底栖生物指的是生活在海床上或附着在海床物体上的生物,包括海藻、贝类、甲壳类动物等。
底栖生物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海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变,还对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标。
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及生理特征海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适应性和生理特征,使它们能够生活在海洋这个严酷的环境中。
海水的高盐度、低温度、高水压以及不断变化的水流等环境条件对海洋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环境,海洋生物发展出了各种适应性的特征。
一些海洋生物具有特殊的鳃器官,能够有效地从海水中吸取氧气。
另外,一些海洋哺乳动物,如鲸类,具有特殊的体温调节能力,使它们能够在寒冷的海洋中生存。
此外,一些海洋生物还具有特殊的生物发光能力,被称为生物发光现象。
这种特征在一些深海生物中尤为突出,通过发光能够吸引猎物、交流信息和迷惑敌人。
海洋生态系统及生态平衡海洋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状态。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了各类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海洋学导论9(海洋生物)

水温
盐度
光照
海水温度受纬度、季节 和洋流影响,从极地的 冰冷到热带地区的温暖。
海水的盐度大致稳定, 但近岸水域可能因河流、 降雨等影响而盐度较低。
浅海水域的光照充足, 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
用和珊瑚礁的生态。
压力与深度
不同深度的海水环境对 海洋生物的生存有显著 影响,深海生物适应了
高压的环境。
02 海洋植物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海洋中存在数以万计的物种,从 单细胞的浮游生物到复杂的鱼类、
哺乳动物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不同的海洋环境(如珊瑚礁、深海、 极地海域等)孕育着独特的生态系 统,支持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同一物种的海洋生物也可能因为地 理隔离和适应性进化而产生丰富的 遗传多样性。
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海洋生物的资源利用
渔业资源
海洋生物是重要的食物来 源,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渔 业资源,包括鱼类、贝类、 甲壳类等。
医药资源
许多海洋生物具有药用价 值,如海藻、海绵、珊瑚 等,可用于提取药物成分。
生态旅游资源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为 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 源。
海洋生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包括双壳 类(如牡蛎、贻贝)、头足类 (如章鱼、鱿鱼)、腹足类(
如蜗牛)等。
软体动物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生 活环境,从浅海到深海,从热
带到寒带都有分布。
软体动物具有柔软的身体,通 常覆盖着一层石灰质的壳,以 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
软体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种类是重 要的食物来源,同时也在沉积 物搬运、海底侵蚀等方面起着 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生物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生产过程等及其与海洋理化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海洋中影响生命过程的特殊环境;掌握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等各海洋生物类群的生物学特征、生产过程和生态学意义;掌握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海洋中各种生源要素的迁移和转化行为;关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物海洋学研究,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生命系统的冲击。
2.设计思路:
海洋学是一门包含多个学科的科学,不同的方面归属于主要传统学科中的某一个分支。
生物海洋学是海洋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需要生物学尤其海洋生物学作为基础。
它的研究对象不是海洋生物本身的生物学问题,而是更多地着眼于与生命活动有关的海洋学问题,重点关注海洋中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有机物质存在形式、分布、丰度和动态变化,生物生产过程研究,生源元素和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和生态系统的动态研究与监测等。
由于海洋中的生物学现象和过程总是与其他物理和化学过程相伴发生、相互制约或互为因果,因此生物海洋学的发展除依赖于海洋生物学的发展外,
- 1 -
更多地依赖于海洋学的发展,在研究方法上更多地强调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如下:
第1章绪论中描述影响海洋生命的特殊环境及其与陆地生命的区别。
介绍海洋环境和海洋物的主要划分;介绍基本的海洋生态学术语和概念;概述生物海洋学发展的历史;
第2章讲述海洋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包括光,温度、盐度、密度、压力和营养盐等对海洋生命产生影响的环境因子;
第3章介绍各种类型的浮游植物及其光合作用过程,讲解影响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过程的重要因素;此外,讲授海洋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4章介绍主要的海洋浮游动物类群和生活史。
介绍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等特征并讲授摄食及生态作用等的关键生物过程;
第5章海洋食物网和生源要素的循环,介绍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上行控制与下行控制)、经典食物链与海洋微型食物网、海洋次级生产及食物网能流分析、海洋主要生源要素循环过程等。
第6章游泳动物及渔业海洋学,介绍游泳动物的主要类群,讲授鱼类种群动态;渔业海洋学部分讲解海洋渔业资源量及其变化和世界渔业现状及思考;
第7章介绍海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讲解不同的底栖生物群落环境和生态系统,包括潮间带,珊瑚礁和红树林等,介绍特殊的深海群落如海底热液口的底栖生物等;
第8章主要讨论全球变化大背景下的生物海洋学。
包括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冲击,全球气候变化如暖化、酸化等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环境要素和生物的长期变化等。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环境海洋学、普通生物学、基础生态学、海洋生物学等。
- 1 -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海洋中的生物学过程以及海洋环境因素对生命系统的影响;了解海洋中影响生命过程的特殊环境,海洋环境的划分及其各自特征;掌握海洋中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包括光照、温度、盐度和密度等因素对海洋生命系统的影响;了解海洋中各种营养盐的分布以及低营养盐对海洋生物的限制作用和富营养化所导致的赤潮现象;熟悉海洋中各种类型的浮游植物及其初级生产过程;认识海洋中主要浮游动物的类型、生活史、摄食机制、垂直迁移和分布格局;掌握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次级生产量的定义和测定方法,以及海洋中各种生源要素的迁移和转化行为;了解海洋中各种类型的游泳生物,包括大型甲壳类、软体类、海洋爬行类、海洋哺乳类、海洋鸟类和海洋鱼类,认识这些大型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意义;熟悉各种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类型,认识红树林、沼泽林和海草床的生态学意义,掌握底栖生物的采样和研究方法;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生命系统的冲击,以及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生物入侵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学习要求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授课与讨论、课外作业等形式,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教材相关章节、课后完成课下作业;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会组织小组讨论,由学生分组针对特定的科学问题做调研,并以PPT的形式课上报告,交流讨论。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 1 -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文献和背景资料阅读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参考教材:张志南,周红等译,C. M. 莱莉,T. R. 帕森斯著. 生物海洋学导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
沈国英,施并章. 海洋生态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2.
沈国英,黄凌风,郭丰,施并章. 海洋生态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0.
李冠国,范振刚. 海洋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林光恒、林和平、李永祺译,J.W. Nybakken 主编. 海洋生物学,海洋出版社, 1991.
孙儒泳等. 基础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Valiela, I., Marine Ecological Processes (Second Edition).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1995.
五、进度安排
- 1 -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A: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 1 -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作业的评分标准
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 1 -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