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一选做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已知:C(s)+H 2O(g)===CO(g)+H 2(g) ΔH =a kJ·mol -12C(s)+O 2(g)===2CO(g) ΔH =-220 kJ·mol -1H—H 、O===O 和O—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 -1、496 kJ·mol -1和462 kJ·mol -1,则a 为( )A . -332B . -118C . +350D . +1302.已知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由此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KOH(aq)+12H 2SO 4(浓)===12K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1 B .12Ba(OH)2(aq)+12H 2SO 4(aq)===12BaSO 4(s)+H 2O(l) ΔH =-57.3 kJ·mol -1 C . HCN(aq)+KOH(aq)=== KCN(aq)+H 2O(l) ΔH =-57.3 kJ·mol -1D . HCl(aq)+NaOH(aq)=== 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13.如图表示的是难溶氢氧化物在不同pH 下的溶解度(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pH =3时溶液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 3+B . 若Ni(NO 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 2+杂质,可通过调节溶液pH 的方法除去C . 若要分离溶液中的Fe 3+和Cu 2+,可调节溶液的pH 为4D . 若向含有Cu 2+和Ni 2+的溶液中加入烧碱,Ni(OH)2优先沉淀4.反应CO (g )+H 2O (g )H 2(g )+CO 2(g ) ΔH <0,改变其中一种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的是( )A . 升高温度B . 减小压强C . 加入COD.加入催化剂5.在约100 ℃的温度下,NaCl稀溶液中c(H+)=1×10-6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NaCl溶液显酸性B.该NaCl溶液显碱性C.该NaCl溶液中K w=1×10-14D.该NaCl溶液中K w=1×10-126.已知K2HPO4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对于平衡HPO42−+H2O H3O++PO43−,欲使溶液中c(HPO42−)、c(PO43−)、c(H3O+)三种离子浓度均减少,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水B.加热C.加消石灰D.加AgNO37.已知:T℃时,2H(g)+Y(g)2I(g)ΔH=-196.6 kJ·mol-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练习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解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表现为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在反应前后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C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A.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B.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C.碳酸钙受热分解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解析】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
【答案】 D3.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了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解析】铁粉和硫粉混合,停止加热后,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答案】 B4.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解析】 选项B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浓H 2SO 4溶于水放出热量,但不属于化学反应;Zn 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5.已知反应X +Y===M +N 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低于M 的能量,Y 的能量一定低于N 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 和N 的总能量【解析】 已知X +Y===M +N ΔH >0,说明X 与Y 的总能量低于M 与N 的总能量,A 错误,D 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进行,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反应,B 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选修四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铜锌原电池装置(见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c(Zn2+)、c(Cu2+)均减小B.原电池工作时,Cu电极流出电子,发生反应:Cu -2e-===Cu2+C.原电池工作时,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Zn2++2e-===ZnD.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Zn+Cu2+===Zn2++Cu2.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ΔH<0,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时间后18O()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存在于SO2、O2和SO3中3.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 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D. 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4.在密闭容器中,A、B、C 三种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为A+B鸠馛,在相同温度下若体积缩小,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A. 3倍B. 2倍C. 9倍D.不变5.下图中能组成原电池,且能产生电流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迅速将NaOH溶液和盐酸在测定装置中混合B.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C.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和1 mL 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和1 mL 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D.已知4H++4I﹣+O22I2+2H2O,为了利用该反应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所用试剂除1 mol•L﹣1KI溶液、0.1 mol•L-1稀硫酸外,还需要用到淀粉溶液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B.一定条件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 kJ·C.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571.6 kJ·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kJ·8.将m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m g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为弱电解质B.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故硝酸钾溶液为电解质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为弱电解质D.石墨虽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10.在20 mL 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能使溶液的c(H+)增大,而且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加入的试剂是()A. 20 mL水B.浓盐酸C.冰醋酸D. NaOH溶液11.某二元酸H2A在水中发生电离:H2A===H++HA-,HA-H++A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NaHA溶液中c(Na+)>c(HA-)>c(H+)>c(OH-)B.在Na2A溶液中c(Na+)=2c(A2-)+2c(HA-)+2c(H2A)C.在Na2A溶液中c(OH-)=c(HA-)+c(H+)D.在H2A溶液中c(H+)=c(HA-)+2c(A2-)+c(OH-)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⑥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A.①⑤⑥B.②③⑤C.⑤⑥D.①⑤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每次实验需要测定三次温度数据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14.下列对“改变反应条件,导致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增大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数增多,气体反应速率加快C.升高反应的温度,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增大D.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路径,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增大15.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B.在上图所示环境中,铁被腐蚀速率:Ⅰ>Ⅲ>ⅡC.铁制品保存在温度较高的地方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二、双选题16.(双选)用0.100 0 mol·L-1标准NaOH溶液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及锥形瓶均需洗净后再润洗内壁2~3次B.滴定结束溶液显示弱碱性,可使用酚酞作指示剂C.滴定过程中眼睛应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D.读取标准溶液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测定结果偏高17.(双选)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ΔH<0的反应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

选修四综合练习题一、单选题1.铜锌原电池装置(见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c(Zn2+)、c(Cu2+)均减小B.原电池工作时,Cu电极流出电子,发生反应:Cu -2e-===Cu2+C.原电池工作时,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Zn2++2e-===ZnD.原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Zn+Cu2+===Zn2++Cu2.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ΔH<0,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时间后18O()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存在于SO2、O2和SO3中3.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 1 mol H2SO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D. 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4.在密闭容器中,A、B、C 三种气体建立化学平衡,它们的反应为A+B鸠馛,在相同温度下若体积缩小,则平衡常数为原来的()A. 3倍B. 2倍C. 9倍D.不变5.下图中能组成原电池,且能产生电流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迅速将NaOH溶液和盐酸在测定装置中混合B.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C.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和1 mL 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和1 mL 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D.已知4H++4I﹣+O22I2+2H2O,为了利用该反应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所用试剂除1 mol•L﹣1KI溶液、0.1 mol•L-1稀硫酸外,还需要用到淀粉溶液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B.一定条件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 kJ·C.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571.6 kJ·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kJ·8.将m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m g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为弱电解质B.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故硝酸钾溶液为电解质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为弱电解质D.石墨虽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10.在20 mL 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能使溶液的c(H+)增大,而且使醋酸的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加入的试剂是()A. 20 mL水B.浓盐酸C.冰醋酸D. NaOH溶液11.某二元酸H2A在水中发生电离:H2A===H++HA-,HA-H++A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NaHA溶液中c(Na+)>c(HA-)>c(H+)>c(OH-)B.在Na2A溶液中c(Na+)=2c(A2-)+2c(HA-)+2c(H2A)C.在Na2A溶液中c(OH-)=c(HA-)+c(H+)D.在H2A溶液中c(H+)=c(HA-)+2c(A2-)+c(OH-)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③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④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⑥催化剂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A.①⑤⑥B.②③⑤C.⑤⑥D.①⑤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B.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每次实验需要测定三次温度数据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14.下列对“改变反应条件,导致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增大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数增多,气体反应速率加快C.升高反应的温度,单位体积中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的几率提高,反应速率增大D.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路径,使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反应速率增大15.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钢管不易被腐蚀B.在上图所示环境中,铁被腐蚀速率:Ⅰ>Ⅲ>ⅡC.铁制品保存在温度较高的地方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二、双选题16.(双选)用0.100 0 mol·L-1标准NaOH溶液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及锥形瓶均需洗净后再润洗内壁2~3次B.滴定结束溶液显示弱碱性,可使用酚酞作指示剂C.滴定过程中眼睛应始终注视滴定管内液面变化D.读取标准溶液的刻度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仰视,测定结果偏高17.(双选)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ΔH<0的反应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已知:C(s)+H 2O(g)===CO(g)+H 2(g) ΔH =a kJ·mol -12C(s)+O 2(g)===2CO(g) ΔH =-220 kJ·mol -1H—H 、O===O 和O—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 -1、496 kJ·mol -1和462 kJ·mol -1,则a 为( )A . -332B . -118C . +350D . +1302.已知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由此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KOH(aq)+12H 2SO 4(浓)===12K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1 B .12Ba(OH)2(aq)+12H 2SO 4(aq)===12BaSO 4(s)+H 2O(l) ΔH =-57.3 kJ·mol -1 C . HCN(aq)+KOH(aq)=== KCN(aq)+H 2O(l) ΔH =-57.3 kJ·mol -1D . HCl(aq)+NaOH(aq)=== 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 -13.如图表示的是难溶氢氧化物在不同pH 下的溶解度(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pH =3时溶液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 3+B . 若Ni(NO 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 2+杂质,可通过调节溶液pH 的方法除去C . 若要分离溶液中的Fe 3+和Cu 2+,可调节溶液的pH 为4D . 若向含有Cu 2+和Ni 2+的溶液中加入烧碱,Ni(OH)2优先沉淀4.反应CO (g )+H 2O (g )H 2(g )+CO 2(g ) ΔH <0,改变其中一种条件,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的是( )A . 升高温度B . 减小压强C . 加入COD.加入催化剂5.在约100 ℃的温度下,NaCl稀溶液中c(H+)=1×10-6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NaCl溶液显酸性B.该NaCl溶液显碱性C.该NaCl溶液中K w=1×10-14D.该NaCl溶液中K w=1×10-126.已知K2HPO4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对于平衡HPO42−+H2O H3O++PO43−,欲使溶液中c(HPO42−)、c(PO43−)、c(H3O+)三种离子浓度均减少,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水B.加热C.加消石灰D.加AgNO37.已知:T℃时,2H(g)+Y(g)2I(g)ΔH=-196.6 kJ·mol-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四章第一节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图中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A.①②③⑤⑧ B.③④⑥⑦C.④⑤⑥⑦D.③⑤⑦【答案】 D2.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A.H2SO4(aq)+BaCl2(aq)=2HCl(aq)+BaSO4(s)ΔH<0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0C.4Fe(OH)2(s)+2H2O(l)+O2(g)=4Fe(OH)3(s)ΔH<0D.3Cu(s)+8HNO3(aq)=3Cu(NO3)2(aq)+2NO(g)+4H2O(l)ΔH<0【答案】 A3.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A Cu Zn HClB Zn Cu CuSO4C Cu Zn CuSO4D Cu Zn ZnCl2【解析】设计原电池时,总反应式中化合价升高的金属作负极,正极选择比负极金属活泼性弱的金属或碳棒,总反应式中与负极金属反应的物质作电解质。
【答案】 C4.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附近的SO2-4浓度逐渐增大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C.正极有O2逸出D.铜片上有H2逸出【解析】题给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负极反应:Zn-2e-=Zn2+,正极反应:2H++2e-=H2↑,电子由负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为形成闭合回路,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因此可知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 D5.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word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复习练习卷

选修4 综合复习练习卷注意事项:1.请将所有答案全部答在答题卷上;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油脂属于酯类B .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C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D .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与CH 2=CH 2CH 2Br -CH 2Br 的变化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 .CH 3CHO C 2H 5OHB .C 2H 5Cl CH 2=CH 2C .NO 2D .CH 3COOHCH 3COOC 2H 53.下列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A .B .C .D .4.在右图所示物质中,最多有几个原子不与..苯环共平面 A .5B .6C .7D .85.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 2ClBr 。
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
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A .CF 3Br ─ 1301 B .CF 2Br 2 ─ 122 C .C 2F 4Cl 2 ─ 242 D .C 2ClBr 2 ─ 20126.与OCH CH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最多有 A .3种B .4种C .5种D .6种7.由—CH 3,—OH ,—COOH ,—C 6H 5四种基团两两组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中,其中水溶液能使石蕊试剂变红的有 A .2种B .3种C .4种D .5种8.菲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若菲分子中有1个H 原子被Cl 原子取代,则所得一氯取代产物有A .4种B .5种C .10种D .14种9.下列实验室常用试剂:①酚酞试液 ②银氨溶液 ③稀H 2SO 4 ④FeCl 3溶液(加少量HCl ) ⑤氢硫酸 ⑥苯酚溶液 ⑦Na 2CO 3溶液 ⑧石灰水,其中不宜长期放置的试剂是 A .②④⑤⑧B .①②④⑥⑧C .②③⑤⑦D .②⑤⑥⑧10.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 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45 分钟, 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A .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浓 H2SO4稀释④固体 NaOH 溶于水⑤ H2在 Cl 2中燃烧⑥ 弱酸电离A 、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 .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5.25℃、 101 kPa 下, 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 2H 2(g)+O 2 (g) == 2H 2O(1) △ H=― 285.8kJ/ molB.2H 2(g)+ O 2 (g) == 2H 2O(1) △ H= +571.6 kJ / molC.2H 2(g)+O 2(g) == 2H 2O(g) △ H=― 571.6 kJ/ molD. H2(g)+1/2O 2(g) == H 2 O(1) △H =― 285.8kJ/ mol6.热化学方程式 C(s)+ H2O(g) ==CO(g) + H2(g) ;△ H = +131.3kJ/mol 表示()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 能量B.1mol 碳和 1mol 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 热量C.1mol 固态碳和 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D. 1 个固态碳原子和 1 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 131.1kJ7.已知 25℃、 101kPa 条件下:-14Al (s) + 3O 2 (g) == 2Al 2O3 (s) △H = -2834.9 kJ · mol-14Al (s) +2O 3 (g) == 2Al 2O3 (s) △H = -3119.91 kJ · mol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等质量的O2比 O3能量低,由O2变 O3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 O3能量低,由O2变 O3为放热反应C .O 3 比 O 2 稳定,由 O 2 变 O 3 为吸热反应D . O 2 比 O 3 稳定,由 O 2 变 O 3 为放热反应 8.在同温同压下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2>△H 1 的是A .2H 2(g)+O 2(g) = 2H 2O(g) , △H 1;2H 2(g)+O 2(g)= 2H 2O(l) , △H 2B . S(g)+O 2(g)= SO 2(g) ,△ H 1; S(s)+O 2(g) = SO 2(g),△ H 21 △ H 1; C(s)+O 2(g) = CO 2(g) ,△ H 2C .C(s)+ O 2(g) = CO(g) ,21 1D . 2 H 2(g)+2Cl 2(g)= HCl(g) △ H 1; H 2(g)+Cl 2(g)= 2HCl(g) ,△ H 29. 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0.25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 222.5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2CH 4(g) + 4O 2(g) == 2CO 2(g) + 4H 2O(l) H= +890 kJ mol · -1B. CH 4(g) + 2O 2(g) == CO 2(g) +2H 2O(l) H= +890 kJ mol ·-1C. CH (g) + 2O (g) == CO (g) +2H O(l)-1H= - 890 kJ mol ·4222D. 2CH 4(g) + 4O 2(g) == 2CO 2(g) + 4H 2O(l)H= - 890 kJ mol ·-110. 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H 2(g)+O 2(g) === 2H 2O(g)△H =- 484kJ?mol -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242kJ?mol -1B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 与 OH -结合生成水,若有其它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不在中和热内C .物质的燃烧热可利用仪器由实验测得D .中和热不包括物质溶解、电离、水合等过程中的热效应11. 已知 H 2(g)、C 2H 4(g) 和 C 2H 5OH(1) 的燃烧热分别是 285.8kJ mol ·-1、1 411.0kJ mol · -1和 1 366.8kJ ·mol -1,则由 C 2 H 4(g) 和 H 2O(l) 反应生成 C 2H 5OH(l) 的 △ H 为()A. -44.2 kJ mol · -1-1C. - 330 k J mol · -1D. +330 kJ mol · -1B. +44.2 kJ mol ·12.已知( 1) H 2 (g ) +1/2O 2 (g ) ===H 2O ( g ) △H 1=a kJ mol · -1( 2) 2H 2( g ) +O 2( g ) ===2H 2O ( g ) △ H 2 =b kJ mol ·-1( 3) H 2 (g ) +1/2O 2 (g ) ===H 2O ( l ) △ H 3 =c kJ mol · -1( 4) 2H 2( g ) +O 2( g ) ===2H 2O ( l ) △H 4=d kJ mol · -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a<c<0B.b>d>0C.2a=b<0D.2c=d>013.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 C 2 H 2(g) + 5 O 2(g) == 2CO 2(g) +H 2O(l)H 1= -1301.0 kJ?mol-12② C(s)+ O 2(g) == CO 2 (g) △H 2= -393.5 kJ?mol-1③ H2(g)+ 1O2(g) == H 2O(1) △ H3 = -285.8 kJ · mol -1 2则反应④2C(s)+ H 2 (g) == C2H 2(g)的△ H 为()A. +228.2 kJ ·mol -1B. -228.2 kJ · mol-1-1 -1C. +1301.0 kJ · molD. +621.7 kJ · mol14.相同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 2H 2( l ) +O 2( g) === 2H 2O(l )△ H1= -Q 1 kJ? mol-1( 2) 2H 2( g) +O2( g) === 2H 2O( l)△ H 1= -Q 2 kJ? mol-1( 3) 2H 2( l ) +O 2( g) === 2H2O(g)△ H 1= -Q 3 kJ? mol-1则 Q1、Q2、 Q3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 Q 1=Q 2<Q 3B. Q2 > Q1 >Q3C. Q3> Q 2> Q1D. Q 1=Q2=Q315.已知: CH 4(g)+2O 2(g)==CO 2(g)+2H 2O(1) △ H 1 = ―Q1 KJ/mol2H 2(g)+O 2(g)==2H 2 O(g) △H 2= ―Q2 KJ/mol2H 2(g)+O 2(g)==2H 2 O(1) △H3 = ―Q3KJ/mol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 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出的热量为( 0.4Q1+0.05Q3) KJ/molB .放出的热量为( 0.4Q1+0.05 Q2)KJ/molC.△H2 <△H3 D .无法确定△H 2和△ H3的大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二、非选择题16.(每小题 5 分,共10 分)常温常压下,断裂1mol (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理想)气体分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单位为KJ.mol -1)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 J·mol -1)化学键键能化学键键能化学键键能化学键键能C— H 414 C— F 489 H— F 565 F— F 158H - H 436 H -N 391(1)根据键能数据计算以下反应的反应热△H: CH4( g) +4F2( g)﹦ CF 4( g)+4HF ( g)(2)根据键能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1/2N 2(g)+3/2H 2(g) =NH 3(g ) △ H = — 46 kJ mol·-1计算 N≡N的键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专题一选做题
1、(2013·广东揭阳高三摸底)Li-SOCl 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
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 4-SOCl 2。
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 2=4LiCl +S +SO 2。
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锂电极流向碳电极
C .每生成1mol SO 2转移4mol 电子
D .SOCl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2013·广东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右图是铅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工作示意图,电解质是H 2SO 4溶液。
已知放电时电池反应为:Pb + PbO 2 + 4H ++ 2SO 42—==2PbSO 4 +
2H 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K 与N 相接时,能量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K 与N 相接时,H +向负极区迁移
C .K 与M 连接时,所用电源的a 极为负极
D .K 与M 相接时,阳极附近的pH 逐渐减小
3、(2013·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调研)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 2O 3)的氧化锆(ZrO 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熔融电解质中,O 2-
向正极定向移动 B .电池的总反应是:2C 4H 10+13O 2===8CO 2+10H 2O
C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 2+4e -―→2O 2-
D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 4H 10-26e -+13O 2-
―→4CO 2↑+5H 2O 4、(201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摸底)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是:Zn + 2MnO 2 + 2H 2O === 2MnOOH + Zn(OH)2,电解质是K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O 2发生了氧化反应
B .MnOOH 中Mn 元素的化合价为+3 Pb
PbO 2 K M N
电源 a b H 2SO 4(aq)
G FeCl 3溶液盐桥
电极Ⅰ(Pt )电极Ⅱ(Cu )CuCl 2溶液C .反应消耗 0.65gZn ,有0.01 mol 电子发生转移
D .电池正极的反应为:Zn + 2 OH -–2e -===Zn(OH)2
5、(2013·江西红色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右图是某同
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电极Ⅰ上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
B .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Cu 2++2e -= Cu
C .该原电池的总反应为:2Fe 3++Cu= Cu 2++2Fe 2+
D .盐桥中装有含氯化钾的琼脂,其作用是传递电子
6、(201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铝电池性能优越,
Al-AgO 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图所示。
该
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3AgO +
2NaOH =2NaAlO 2+3Ag +H 2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隔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B .当电极上析出0.54 g Ag 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
0.005 mol
C .Al 电极的反应式为:Al-3e -+4OH -= 2AlO +2H 2O
D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
7、(2013·山东师大附中第一次模拟)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反应
Fe+Ni 2O 3+3H 2O=Fe(OH)2+2Ni(OH)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酸性溶液,正极为Ni 2O 3、负极为Fe
B.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
C.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 --2e -= Fe(OH)2
D. 电池充电时,阴极反应为2Ni(OH)2+2OH -=Ni 2O 3+3H 2O+2e - 8、(2013·山西大学附中高三8月月考)肼(H 2NNH 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化学键所
需的能量(kJ ):N ≡N 为942、O=O 为500、N-N
为154,则断裂1molN-H 键所需的能量(KJ )
是
A.194
B.391
C.516
D.658
9、(2013·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调研)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 CO(g) + 2H 2(g)
CH 3OH(g) ΔH 1 反应Ⅱ: CO
2(g) + 3H 2(g) CH 3OH(g) + H 2O(g) ΔH 2
假想中间物的
总能量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2N(g)+4H(g)+2O(g)
N 2H 4(g)+O 2(g)N 2(g)+2H 2O(g)
△H 3△H 1=-534KJ mol -1.△H 2=-2752KJ mol -1.↓↑
①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300℃350℃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 0 (填“>”、“=”或“<”)。
②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
后,测得c(CO)= 0.2 mol/L,则CO的转化率为,此时的温度为
(从上表中选择)。
(2)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 2CH3OH(l) + 3O2(g) = 2CO2(g) + 4H2O(g) ΔH1=-1275.6kJ/mol
② 2CO (g)+ O2(g) = 2CO2(g) ΔH2=-566.0kJ/mol
③ H2O(g) = H2O(l) ΔH3=-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3)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
理,设计如下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为。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
则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10、(201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甲醇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运输贮存方便,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着重要的用途和应用前景。
(1)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CO(g)+2H2(g) CH3OH(g) △H = —90.8kJ/mol。
已知:2H2(g)+O2(g)=2H2O(l) △H = —571.6kJ/mol;
2CO(g)+O2(g)=2CO2(g) △H = —566.0kJ/mol
①计算2CH3OH(g)+3O2(g)=2CO2(g)+4H2O(l)△H = 。
②若在恒温恒容的容器内进行反应CO(g)+2H2(g) CH3OH(g),下列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填字母序号)。
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化B.CO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化D.有1个H—H键生成的同时有3个C—H键生成(2)制甲醇所需要的H2,可用下列反应制取:H2O(g)+CO(g) H2(g)+ CO2(g) △H<0,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1。
若起始时c(CO)=1mol•L-1,c(H2O)=2mol•L-1,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温度下,反应进行一阶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mol•L-1,则此时该反应
v(正) v(逆)(填“>”、“<”或“=”);
②若反应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H 2O 的转化率为 。
(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甲醇燃料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工作时,OH — 向 极移动(填“a ”或“b ”);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 减小,该电池
负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专题一选做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C CD A B C C C B
9、答案:⑴①< ②80% 250℃
⑵CH 3OH (l )+O 2(g )=CO (g )+2H 2O (l ) △H=-442.8KJ/mol ⑶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O 2+2H 2O+4e -=4OH -
③2CH 3OH+3O 2+4OH -=2CO 32-+6H 2O
10、(1)① — 1527.6kJ /mol ② BC
(2)① > ②33.3%
(3)① b ② CH 3OH+8OH ——6e -=CO 32—+6H 2O O 2 惰性 电极 惰性 电极 甲醇、 KOH 溶液 导管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