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与对策研究_黄凤志

合集下载

浅析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中的美国霸权战略因素

浅析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中的美国霸权战略因素

浅析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中的美国霸权战略因素张千慧摘要:本文在简要的论述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原因中的美国霸权战略因素。

另外,美国依托其强大的综合国力,无形之中影响了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与走向,成为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探讨美国霸权战略政策对于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困境;美国霸权;影响一、冷战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土崩瓦解,美国成为自冷战结束以后唯一的“超级大国”。

为了使其一超独霸的地位在21世纪能够继续保持下去,紧紧抓住冷战后所开始形成的有利局势,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实力,不断加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关系,积极介入朝核问题,并且拉拢蒙古弱化俄罗斯遏制中国。

首先,朝鲜半岛重兵对峙,半岛局势没有得到根本缓和,构成了东北亚地区安全的重大隐患。

可以说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形势最为严重的地区。

韩朝两个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相异,两国关系处于十分严重的对峙之中。

在22万平方公里的三八线两侧南北双方就陈兵了近百万的正规军,双方军队昼夜相向,严阵以待。

庞大的军事集结是双方互相不信任的结果,反过来又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敌意。

从而使得朝鲜半岛成为当今世界上军事力量部署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其次,台湾问题跟朝鲜半岛问题一样,是美苏两国争霸在东北亚地区的冷战遗产。

所谓台湾问题,就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其实质就是台湾的统独问题和美国的干涉问题,是“台独”与反“台独”、分裂与反分裂的问题,而焦点就是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的问题。

对中国而言,台湾是通往太平洋地区各个国家的重要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被美国称之为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舰”,日本也称其为“东方的直布罗陀”。

而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两岸力量对比失衡的状态下,美国却采取对台军售规模逐次提升、质量不断提高的对策,调整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部署,支持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的政策。

简述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国形势

简述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国形势

简述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国形势摘要: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利益交汇、角力之地,快速发展的中国,日渐有崛起之势,尝试冲击亚太地区现有秩序;“世界警察”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一直将此作为战略前沿;二战战败国日本,仍保留强大的国家实力,并向往走向“正常国家”;朝鲜半岛,两国历史上的纠葛,现实上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除此之外,俄罗斯、蒙古等国家,虽然此时的他们无力顾及此地,但是也对该地利益的重要一环。

由此可见,这里聚集着众多的国家的地缘利益,大国之间以各种方式相互博弈,国家战略关系非常复杂,难以把握。

特别是在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朝鲜开启核试验之后,这里成为了世界安全格局中极为脆弱一点。

所以当今东北亚局势的势变,都可能导致亚洲甚至整个世界格局的重塑。

关键词:东北亚中国周边环境国家博弈东北亚作为亚洲与太平洋相连的咽喉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各个国家极力争夺的战略高点。

目前东北亚的地缘争端主要有如下特征:(1)广泛性。

几乎所有的东北亚国家都无一幸免的卷入了这场地缘争端。

(2)长期性,历史性。

历史问题是国家间正常交往的沉重包袱,国民情绪对立的根源所在,同时也是各国发展军备的借口。

如今的东北亚问题还是历史问题的长期堆积,其中包括:中朝韩与日本间的侵略关系,朝韩之间的国家分裂问题,朝鲜战争问题等,这些都导致该地区安全形势堪忧。

(3)利益纠葛复杂。

各个国家在此地区的博弈的目的、期待结果基本都不相同,并且因为利益纠纷,国家间存在的政治互信有限,导致很多问题不能达到共识。

本文便首先从相关国家的战略利益说起,由此再谈谈如今的东北亚安全态势的种种表象和根源及其未来可能态势。

一各个国家在此的战略部署在此部分主要就东北亚利益相关国家:朝鲜、美国、中国、韩国和日本等的战略利益说起。

1.朝鲜朝鲜,是东北亚局势的最大一个变量。

朝鲜自2006年开启核试验以来,一直抱着“一条路走到黑”的坚决态度研制核武器,这都是挑起目前东北亚局势的关键诱因,这也是首先谈朝鲜的原因。

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多维透视

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多维透视

Multi-perspective of Northeast Asia Security
Dilemma
作者: 黄凤志[1]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吉林长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40-46页
主题词: 美国霸权;地缘政治;安全机制;东北亚;安全困境
摘要: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政治的困境,同时也是国家行为体间安全认知的困境.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成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霸权造成的安全困境,二是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导致的大国关系困境,三是区域安全机制缺失带来的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困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动,建构了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困境,使得东北亚地区至今仍没有形成地区安全的集体认同.各国利益的矛盾掩藏着军备竞赛和地区冲突的危险,安全困境的幽灵困扰着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国家安全.。

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对策分析

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对策分析

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对策分析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东北亚地区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

东北亚地区自古以来一直饱受外部和内部安全威胁,地区内部的历史遗留问题也一直制约着地区的发展和稳定。

如何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成为了地区各国普遍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安全三个维度对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政治对策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对策重点是促成地区各国的政治合作和共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地区各国要加强外交交流,建立政治互信和友好关系。

多边外交机制如东北亚合作伙伴关系、东北亚峰会等应加强合作,为地区各国之间的政治对话和协商提供平台。

地区各国还需树立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合作共赢的理念,避免一国主义和霸权政治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威胁。

解决地区历史遗留问题是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步骤。

对于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的历史问题,需要通过历史调查、对话、磋商等形式来求得共识,以实现地区历史和解与和平稳定。

鼓励地区各国重视民间交流和文化交流,增进地区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有助于减少误解和偏见,有助于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

各地区国家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外部威胁,维护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东北亚地区目前存在着不少争端和安全隐患,如半岛问题、台海问题等,地区各国需要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二、经济对策在经济领域,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对策重点是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繁荣与发展。

各地区国家应共同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畅通流通,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创造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地区各国应共同投资建设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增进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

地区各国应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加强产业合作与科技交流,促进地区高质量经济发展。

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发展战略初探

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发展战略初探

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及未来发展战略初探逝去年华(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在当前世界格局转换变动时期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当前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发展态势如何,未来走向什么样的发展。

这些问题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内涵出发,分析了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关系,对当前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试图提出几点未来可行的发展战略,以期对我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字: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发展战略当前,世界格局正处于急剧转换变动时期。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和战略资源正在逐步东移,国际权力结构正发生深刻重组,世界格局也从后冷战时期美国主导的霸权主义向多极化方向演进,国家以及国家集团之间的地缘战略关系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

1.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研究丰富多样,方兴未艾。

许多学者都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

其中陆大道院士提出:地缘政治,就是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基于地理区位、地理空间和历史地理等因素而形成的政治军事联合、结盟(政治和军事集团化) 或政治对立乃至遏制或者战争的相互关系态势及演变过程[1]。

地缘经济,就是指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基于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等因素形成的合作、联合(经济集团化) 或竞争、对立乃至遏制等经济关系[1]。

而张文木认为:地缘政治即地理和政治的关系。

而且地缘的关键是人缘,人缘即政治[2]。

认为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缘政治就只能是纯物质的地理学。

沈伟烈在其《地缘政治学概论》中提出:“地缘政治是指在研究国内和国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地理(地缘)要素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为达到国家利益目标所提出的思考方法和理论见解”[3]。

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论东北亚安全困境成因及其解决途径

试论东北亚安全困境成因及其解决途径

试论东北亚安全困境成因及其解决途径作者:宋海洋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23期【摘要】“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来解读国际紧张局势、对立乃至冲突现象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成为世界上安全困境表现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有朝韩对峙、中美矛盾、美朝矛盾、中日矛盾、日俄矛盾等。

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可归结为地缘战略争夺、大国竞争、安全合作机制缺乏、历史遗留问题等。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困境安全机制战略东移亚太再平衡【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安全困境理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中(Anarchy),无政府状态会导致“安全困境”(Security-dilemma),或称之为“安全两难”,国家间的“安全困境”现象相当普遍地存在。

“安全困境”所描述的状况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国关系:“雅典权力的增长以及由此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使得战争无法避免”。

①最早对“安全困境”情形进行理论分析的是美国政治学家约翰·赫兹(John-Herz),他认为安全困境是这样一种情形:“权力单元发现在它们之上没有一个更高的权威对其施加影响,从而保护它们免于相互攻击。

”②赫兹提出,“由于安全困境的悲剧性含义导致原本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相互恐惧最终可能产生最可怕的结果。

”③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全困境的产生,同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紧密相连的。

”④对他国意图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安全困境的一个关键要素,由于意图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了疑惧和不安全感,进而形成敌意的螺旋上升,一个国家即便是出于国防需要而进行的正常的军事活动,也总会被其他国家看作是对本国安全的威胁,需要做出急遽的反应来加以应对,这样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国家难以摆脱的。

如果国家间安全困境程度加深,很容易导致冲突乃至战争的结局。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国家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安全困境”。

在赫兹提出“安全困境”理论后,其在分析和解读国际问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政策

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政策

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的战略政策作者:高丰艳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4期摘要:东北亚地区异质政治文明与非兼容战略目标的并存,使东北亚地区在政治上表现出鲜明的非整合性特征;遗留的冷战遗产和因热点问题引发的国家间对抗,使该地区安全形势处于"两难"与"困境"之中;涉及到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呈现出愈来愈突出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东南亚;安全形势;战略政策一、东北亚地缘政治特征1. 东北亚地区集中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国:美、中、日、俄。

目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中,除欧盟、印度、巴西外的四大力量中心都在此。

上世纪 70 代以来,国际公认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美、苏、中、日、欧盟,东北亚地区是其中四大力量间的相互影响地区。

该地区浓缩了世界基本矛盾,大国间的关系决定了这一地区安全的基本态势。

2. 东北亚地区的小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东北亚地区大国间存在着相对小一些的国家:如韩国、朝鲜、蒙古。

它们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既是大国关系的战略缓冲地带,也是大国间的利益边界、利益交汇处,是国际政治力量。

3. 东北亚国家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差异巨大。

这种差异既有非同寻常的经济活力,又有越来越大的政治不确定性,这种多元性既是产生国家间利益冲突的诱因,但同时也是吸引各国谋求合作互补共赢的动因。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该地区的合作常常被冲突所干扰,安全机制迟迟难以建立。

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目前,东北亚地区主要的政治、经济行为主体难以摆脱“安全两难”困境的束缚。

根据“安全两难”(security delimma)概念提出者约翰·赫兹的界定,凡在国家间“共处但未结成较高的统一”的场合,或者说缺乏“可以对它们施加行为标准、并且由此保护它们彼此免遭对方攻击的较高权威”的场合,总是存在着“安全两难”问题。

它表现在:在该地区内,每个国家都感觉自身处于不安全状态,始终担心被他国侵害,因而为求得安全倾全力去追求实力和权势。

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互动及其前景探析

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互动及其前景探析

作者: 黄凤志[1];孙国强[1]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
出版物刊名: 现代国际关系
页码: 8-1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1期
主题词: 朝鲜核试验;朝核危机;中美互动;东北亚安全
摘要: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而引发的新一轮朝核危机中,中美两国为应对危机在双边和多边层面进行了一系列互动,呈现出积极合作态势。

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两国已就以和平方式买现半岛无核化达成共识;二是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符合美中两国共同战略利益,美国对中国在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上的角色与作用有清晰的认知;三是中国在朝核问题上观念和角色正在逐步转变。

但中美双方在解决朝核问题的责任区分和路径选择上仍存在明显分歧,在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这两大目标的优先性和侧重点上意见不一致。

未来中关两国在朝核问题上的互动仍将以合作为主,近期将继续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决议,但从较长时间看,两国互动前景将取决于朝鲜的政策走向、美国对朝核问题的态度、中国对朝鲜的定位以及中美两国整体战略竞合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3月第14卷 第2期东北亚论坛N ortheast A si a Foru mM ar.,2005V o l 14 N o 2东北亚政治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黄凤志(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东北亚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依托地区。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缺失使东北亚安全秩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不仅朝鲜半岛和台海局势仍重兵对峙,两个热点问题呈持续升温之势,而且在大国关系结构性的矛盾之中,冷战意识仍然存在,东北亚安全秩序的构建陷入困境。

要走出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必须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的共识,推动地区各国重新构建东北亚安全与合作的新理念,构建东北亚地区 多极 主导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关键词:东北亚;安全秩序;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11(2005)02-0034-03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的建立陷入大国关系结构性的矛盾之中,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因素继续制约着一些国家关系的改善,美、日、中、朝、韩的国家安全战略利益仍然在冷战的惯性机制运行中维持。

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建立的滞后已成为21世纪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重大国际安全问题。

一、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东北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的东部,战略地位重要,是大国战略利益的重要交汇区。

半个世纪以来,中、日、俄、韩、朝、蒙地缘政治6国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始终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呈梯次发展态势,各国安全战略利益追求的目标大相径庭,冷战制造的国家分裂与民族对抗埋下了引发民族冲突乃至国际冲突的火种。

朝鲜半岛与台海两岸的武装对峙贯穿了冷战至今的全部历史时空,诸多敏感的热点问题汇集激化,成为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的重大隐患。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困境表现为:首先,朝鲜半岛重兵对峙,半岛局势没有得到根本缓和,构成了东北亚地区安全的重大隐患。

朝韩关系处于严重对峙状态中,南北双方在仅有22万平方公里的三八线两侧陈兵百万,已成为世界上军事力量部署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其次,台湾问题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所谓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其实质是台湾的统独问题和美日的干涉问题,是分裂与反分裂、 台独 与反 台独 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 两个中国 的斗争。

台湾是中国通往太平洋地区各国交通链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战略地位重要。

美国称台湾为太平洋上 不沉的航空母舰 ,日本称其为 东方的直布罗陀 。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台湾问题就成为困扰中国统一的一个难题。

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变成美国对付中国的战略桥头堡,包围中国 岛屿封锁链条 的关键环节,对中国国家安全和民族统一大业的威胁与伤害难以言表。

冷战后,美国继续奉行保护台湾的政策,维持两岸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局面,谋求美国对华政策的最佳利益。

在中国崛起和两岸力量对比日益失衡的情况下,美国采取了对台军售规模逐次提升、质量不断提高的对策,重新调整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部署,加大对海峡两岸局势的军事影响力。

第三,东北亚地区国家间历史积怨颇深,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性大。

美、日、韩至今未与朝鲜实现邦交正常化,领土、领海纠纷和国家统一问题收稿日期:2004-12-16作者简介:黄凤志(1956-),男,内蒙古通辽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法学博士。

研究方向:当代国际关系34错综复杂地纠葛在一起。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遮掩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觉和不安。

在东北亚地区国家间领土和领海问题上也存在着难以调和的争端,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敏感而棘手的问题,其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势必影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第四,当代东北亚安全秩序的构建处在一超多强的国际战略格局时空中,必然要浮现出超级大国 美国。

美国依托强大的综合国力,在亚太地区进行了遍设军事基地、编织同盟网络、加强经贸联络、渗透政治文化的长期努力,产生了地缘政治霸权的效应,美国霸权在东北亚地区的存在和辐射,无疑要影响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与走向,成为东北亚安全秩序构建不可或缺的要素。

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构建新秩序的谋划,利用日本、台湾和韩国构筑遏制中、朝、俄战略发展空间的联盟意图,为谋求东北亚地区战略主导权的目标而不断调整东北亚战略部署的行动,使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的晨曦下蕴涵着大国对抗的刀光剑影,东北亚安全格局处于严重失衡状态中。

然而,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努力在东北亚地区进展的并不顺利,这里不仅有中俄两个大国的天然障碍,也有 邪恶轴心 国家 朝鲜的桀骜不驯,更有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潜在高烈度冲突的挑战,东北亚地区事实上已成为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进程中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整合的地区。

鉴于21世纪全球有潜力对美国霸权地位发出挑战的5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中3个(中国、日本和俄罗斯)分布在东北亚地区,东北亚地缘6国中有世界第2经济大国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家韩国和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东北亚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呈持续上升趋势,使其成为21世纪美国亚太战略大棋局中生死攸关的地区,其在战略层面上对美国安全与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

冷战结束后,美国始终在东北亚地区追求单极主导的战略目标和谋求单边优势的战略部署,强力塑造东北亚地区单边安全秩序格局,不仅维系了冷战时期美、日、韩、台的军事政治联盟,在东北亚地区大国博弈的棋局中继续保持了优势地位,也使地缘政治力量的对比严重失衡,加剧了其他国家的不安全感,对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的构建产生重大影响。

二、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原因区域安全机制的缺失是造成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困境的根本原因。

在东北亚地区的历史发展中,从未形成过区域安全协调机制,从未建立过有效的多边政治组织、区域论坛和集体安全组织。

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至今还停留在大国制衡的层面,群雄并立、相互竞争的格局造成了一种分散的权力结构。

从东北亚地缘政治力量的结构关系看,大国力量对比关系呈现出了一超三强的特征,在美、中、日、俄4大国地缘战略利益的交汇点上汇聚了诸多合作与冲突的矛盾,大国多边关系纵横捭阖、云谲波诡,美日、美中、美俄、中日、中俄、日俄之间在战略上相互掣肘,欲扬合作风帆,无奈昔日旧怨作祟,现实国家战略利益相悖,使21世纪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道路险阻重重,地区安全合作机制迟迟难以建立。

在东北亚地区一超三强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中、日、俄地域三强处在超级强国美国霸权战略的强磁辐射中,美国依托超级大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军事扩张力和文化渗透力,借助于美日、美韩和美台 准同盟 关系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产生着重大影响,发挥着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作用,使得以美国为轴心的美日、美中关系在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中凸现主导地位,其中,美日关系是决定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结构的主导性力量,美日同盟构成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优势地位;美中关系是21世纪初东北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主轴和晴雨表,美国对华政策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美国东北亚战略全局的得失;中俄关系是东北亚地缘政治弱势地位国家相互借助抗衡强权的制衡性力量。

世纪之交,美国在东北亚地区超级大国的强势地位凸现,但东北亚国家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对比中呈现三极鼎立的自然分布形态,使美国在东北亚的强势地位不能不受到地区3个强国 中、俄、日的影响和制约。

在美国霸权战略的强磁辐射下,中俄关系、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受各自国家战略利益驱使,沿着不同的轨道行进,构造了21世纪初弱势中俄联手抗衡强势美日的东北亚地区大国战略关系走势,东北亚地区共同安全秩序的构建受制于大国战略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的进行整合。

三、走出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困境的设想东北亚安全困境的现状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政治、社会和国际等层面的原因,东北亚国家欲摆脱构建安全秩序的困境必将经历较长的历史进程。

首先,构建东北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的共识,推动地区各国重新构建东北亚安全与合作的新理念。

走出东北亚安全秩序困境的一条重要出路,是各国应从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整体利益出发,超越社会制度35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加强合作,重新构建东北亚各国的身份认同,树立新的安全观,争取实现共荣、共安和共富,实现东北亚的政治和解,加强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联系,增强安全、发展和文化的认同感,营造一种宽容、豁达、协调解决问题的气氛,建设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最终实现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共同体的目标。

其次,走出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的困境是建立东北亚区域安全协商机制,以制度性力量来保障东北亚地区安全。

建立东北亚安全协商机制,将区域内各国间的分歧与争端纳入到协商机构中来解决,在机制框架之内协商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原则和规范。

东北亚地区建立安全协商机制的可能性在于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中、日、韩国家的文化都是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构建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符合地区各国的利益,各国会从地区的安全环境和经济发展中获益非浅;美、中、日、俄4大国的现实政治经济关系走势稳健,美国在2004年7月曾向中国提议,将朝核问题协商机构由六方会谈升格为讨论东北亚安全保障问题的常设机构,以确保东北亚安定。

第三,以时间的渐次性和空间的层次性加强东北亚合作,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

方式是先加快中、日、韩之间制度性的合作,使之成为东北亚合作的核心与先导,然后向全区扩展。

新型合作机制以 中国为中心,中俄、中日、中韩、中朝、中蒙关系作为纵向的支干,以其他国家之间的双边、多边为横向的联结,逐渐地建立起东北亚地区一体化的框架网 [1]。

第四,推动中、俄、朝三边、中、日、韩三边和中、美、日三边安全协商,构建东北亚地区 多极 主导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1 中俄两国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识,中俄在关于朝核问题上都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时坚持国际社会应保证朝鲜安全,为朝鲜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倡导建立中、俄、朝三边安全机制,将有利于减轻朝鲜的国际压力,稳定朝鲜半岛局势,对美日企图主导解决朝核问题形成有力的牵制。

2 中、日、韩3国经济利益关联密切,加强3国经济联系,推进3国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以地缘经济关系促进地缘政治关系,使3国走出政治冷淡安全失信的僵局,将会极大改变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的现状。

2003年10月7日,3国领导人签署了 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 。

3 努力实现中、美、日3国在东北亚地区进行安全问题磋商,共同维护台湾海峡局势的稳定,确保西南太平洋海上航道的安全,缓解东北亚国家民族对立情绪,是构建东北亚地区 多极 主导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关键。

中、美、日安全战略关系的改善,妥善解决朝核问题和台湾问题,消除各种误解和猜疑,加强对话和沟通,是重建东北亚安全秩序的当务之急,其途径是创建多边安全协商机制的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