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变化的研究
支原体 血常规特点

支原体血常规特点
支原体是一类细菌,其感染常导致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
血常规是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炎症反应程度。
下面是支原体感染时可能出现的血常规特点:
1. 白细胞计数升高: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机体炎症反应,使白细胞计数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计数。
2. 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是一种主要参与炎症反应的白细胞类型,支原体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增加。
3. 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支原体感染可能引起淋巴细胞的减少,导致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4. C-反应蛋白(CRP)升高:CRP是一种指示炎症反应程度的标志物,支原体感染时,CRP水平通常会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结果并不能直接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仅能作为辅助诊断参考。
确诊支原体感染需要通过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如咽拭子培养、PCR检测等)综合判断。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存在支原体感染,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变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变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讨论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变化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发生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的患者100例,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
对照组选取100例健康的儿童。
对两组实行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单核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总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大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的淋巴细胞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的患者进行血常规的检测,检测的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性肺炎;血常规检测;临床诊断【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115-03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是一种由于肺支原体感染而导致的疾病,在临床上支原体感染的的肺炎与细菌感染的肺炎具有较为明显差别的临床表现[1]。
使用治疗细菌感染的肺炎的药物对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没有作用。
本文中选取我院发生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的患者100例,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
对照组选取100例健康的儿童。
对两组实行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发生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的患者100例,对照组选取100例健康的儿童。
对两组实行全自动的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
病例均选自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
其中,实验组女性患者45人,男性患者55人,年龄在25岁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8.2±2.4)。
对照组女性患者46人,男性患者54人,年龄在26岁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9.1±2.1)。
排除标准:(1)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如严重肾衰竭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血常规参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419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〇L20 NO^l NOV.2020doi: 10.13241/ki.pmb.2020.21.044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血常规参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陆焱王5玉虞竞峰朱松涛邹旭美A(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江苏无锡214023)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M P)感染对儿童血常规数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 R P)水平的影响。
方法:以60例肺炎支原体抗体(M P-I g M)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名M P-I g M阴性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常规参数和C R P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均数或中位数升高,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L Y)、淋巴细胞比计数(L Y#)、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数或中位数降低;观察组患儿的C R 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 P感染与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计数降低具有正相关性(P<0.05)。
结论:M P感染患儿的血常规参数和C R P水平均发生变化,临床医生应对这些参数给予关注和连续监测,从而提高诊疗效果。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血常规指标;C反应蛋白中图分类号:R563.15;R72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273(2020)21-4196-05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 on Blood Routine Index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Children*L U Yan, W A N G Jue, Y U Jing-feng, Z H U Song-tao, Z O U X u-m e^(D epartm ent o f M edical Laboratory, W uxi People's H ospital A ffilia ted to N anjing M edical U niversity, W uxi, Jiangsu, 214023, China)A B STR A C T O bjective: T o analyze the influences of 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M P)infections o n blood routine indexes and C-reactive protein(C R P)level in children.M ethods: T h e 60 children with positive M y c o p l a s m a h y o p n e u m o n i a e antibody (M P-I g M) wer e enroll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 nd 60 children with negative M P-I g M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 h e blood routine indexes a nd C R P levels between the t w o groups wer 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 esults: C o m p a r e 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medians of hematocrit,hemoglobin,proportion of monocytes,m o n o c y t e count,proportion of neutrophils,neutrophil count,red blood cell count and the decreasing m e a n s or medians of proportion of basophils,basophils count,proportion of eosinophils,eosinophils count,proportion of lymphocytes(L Y),lymphocytes count(L Y#),average hemoglobin content of red blood cells,average v o l u m e of red blood cells,average v o l u m e of platelets,the hematocrit of platelets,distribution width of platelets,platelets count,distribution width of red blood cells in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nd the level of C R P of the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 a 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 h e results of Logistic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 h o w e d that M P infection w a s correla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L Y and L Y# (P< 0.05). Conclusions: T h e changes of blood routine indexes and C R P level in children with M P infection are complicated with certain characteristics.T h e clinicians should pa y attention to these indexes and monitor t h e m continuously,so a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s w h i c h benefit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K ey words: M y c o p l a s m a p n e u m o n i a e;Infection;Children;B l ood routine index;C-reactive proteinC 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 R563.15; R725.6D ocum ent code: AA rticle ID: 1673-6273(2020)21-4196-05.m刖目肺炎支原体(M y c o p l a s m a h y o p n e u m o n i a e,M P)是一类常见 的原核致病微生物,主要感染人群是婴幼儿和老年人,也是引 起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w。
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临床分析

教育,20 6 2 : 29 . 0 8, ( ) 9 - 4 [ ] Vnet , i nM , eb gM ,t 1.I mu oft gdtc 2 icn C Smo S ba e a m nb tn e — oi e
to fa t a t o is t u n e i emi l g r in o u o n i d e o h ma p d r s f a g i b i n:a n w ig o t e l e d a n si ts c
节炎诊断 中的 临床 意义 [ ] J .中华 检 验 医 学 杂 志 ,0 3,6( : 20 2 8)
48 4 7. 4- 8
血清 中抗 C P抗 体 阳性率为 7 % , C 4 而非 R A患 者抗 C P抗 C 体 阳性率仅 为 9 , 明抗 C P抗体 是区分 R % 说 C A与其 他关节
1 .5 , 0 0 ) 见 表 2 2 6 1P< . 1 , 。
表 2 不 同年龄段 MPtG检 出率 - g
阴 性则为恢复期或感染后期 。本文 31 9 例拟诊断为呼吸道感 染的小儿标本中, 出阳性数 7 例 , 检 9 阳性率为 2.% , 0 2 另外, 对
小儿不同年龄段的 M - Ⅲ 出率、 PIG检出率、 _ M和 P 检 M. g MPI g
测确认 ; — G的检测原 理和方 法 与 MPIM 类似 , 此不 MPI g — g 在
予赘 述 。
1 4 统计学处理 .
采用 S S 1 . 计分析 软件 对不 同年 P S 7 0统
1 资料和 方法
1 1 标本来源 2 1 . 0 1年 1 一 月 6月来 我院 门诊 和住 院的拟 诊断为呼吸道 感 染 的患 儿样 本共 3 1例 , 中 门诊 2 2例 9 其 4
血常规、超敏CRP联合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意义

血常规、超敏 CRP联合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意义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超敏CRP联合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检验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68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患者68例,比较不同检验方法阳性检出率以及血常规、超敏CPR指标水平差异情况。
结果:血常规、超敏CRP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支原体肺炎患者血常规、超敏CRP等指标水平与健康群体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常规、超敏CRP联合检测对支原体肺炎患者具有极高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常规;超敏CRP;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因为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是肺炎疾病的一种类型,在众多肺炎疾病中的发生概率为10.0%左右[1]。
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的时间为2~3周,潜伏期时间较长导致起病相对缓慢,并且1/3左右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早期的临床症状有乏力、发热、恶心、头痛等等,不同的患者发热温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例如阵发性的咳嗽,并且痰液浓稠,还带有血丝或者血块[2]。
支原体肺炎早期可能仅仅只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的病情也会不断恶化,最终导致患者死亡[3]。
为了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为早期的准确诊断十分重要。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技术非常多,血常规、超敏CRP都可以敏感捕捉到肺炎支原体,进而做到对疾病的有效诊断。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68例以及同期健康群体68例,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68例,其中男31例,女37例,年龄为12~55岁,平均年龄为(33.5±21.5)岁。
纳入标准:(1)使用支原体肺炎金标准检测方法患者进行准确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医学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3)研究过程中并未出现中途退出情况。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初期SAACRPWBC检测价值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初期SAA CRP WBC检测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PR)检测在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早期的变化和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1月上海青浦区中医医院初次就诊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儿童患者105例的检验结果,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和分析两组WBC、SAA和CRP水平。
结果肺炎支原体阳性者WBC8.82±3.37、SAA102.50±21.48、CRP6.04±4.44对照组WBC7.51±1.92 SAA3.26±1.38 CRP2.00±1.51,P<0.05,有统计学意义。
WBC曲线下面积(AUC)0.608、CRP曲线下面积(AUC)0.525、SAA曲线下面积(AUC)0.932。
结论WBC在患者感染MP早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AA在儿童MP感染初期明显升高,SAA其特异度、灵敏度都高于单独检测WBC或CRP;可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早期感染的鉴别诊断,可在临床中应用。
WBC、SAA 、CRP三项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诊断MP感染。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WBC;血清淀粉样蛋白A;C一反应蛋白[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C 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serum amyloid A (SAA) in the diagnosisand White blood cell(WBC). and 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children with early inf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Methods:105cases of children infected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for thefirst time in Qingpu Distri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anghai from January 2019 to Novemer. 100 healthy children in the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WBC CRP and SA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respectively.Results: Mycoplasma pneumonisepositive groupWBC8.82±3.37、sAA102.50±21.48、CRP6.04±4.44,The control group WBC7.51±1.92SAA3.26±1.38 CRP2.00±1.51,P<0.05,It i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ROCcure display WBC AUC0.608、CRP(AUC)0.525、SAA(AUC)0.93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_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以便制定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由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行咽喉壁脱落细胞做MP-DNA 的检验,按ELISA操作规范将患儿的血液标本行抗体检查,以金标法为基础行患儿血清的MP-IgM检验。
结果50例患儿均发生咳嗽,其中45例患儿发热,其余5例患儿未发生明显的阳性体征。
3岁以下与5岁以上患儿相比较,3岁以下患儿发生支原体感染的几率高,且好发于冬春等寒冷季节。
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导致患儿重度肺炎的主要原因,在患儿肺炎早期进行积极的治疗可降低治疗难度,另外要注意对幼儿的日常护理,降低发病率。
标签:支原体感染;小儿肺炎;临床分析发生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儿童重度肺炎的主要因素之一,支原体感染局部呼吸道进而损伤多种器官和系统,近几年此病在儿童中广泛传播,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具有发展成为儿童多发病的趋势。
此类疾病和其它类型的肺部感染疾病症状表现较为相似,所以易发生漏诊、误诊,影响患儿疾病的治疗。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检查小儿肺炎的方法不断改进及创新,为提高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我院2012年收治的50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5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3例,患者年龄2个月~7岁,平均年龄(3.5±0.6)岁,患病时间7~15d,平均(10.8±3.6)d,全部患儿均发生阵咳、刺激性干咳等临床症状,绝大部分伴发热、咳痰,胸闷以及程度不同的咽喉炎。
经门诊诊断后,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 线片等检查后确诊为支原体感染的小儿肺炎,全部患儿行临床检验。
50例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按MP~DNA常规检查流程将在患儿咽喉壁上收集的脱落细胞进行MP~DNA检查;然后采集患儿血液标本,行血清MP抗体检查,所有患儿的血、尿、便常规、痰液检验、细菌、血液标本生化分析等操作,均要严格依照ELISA的标准流程进行;以金标法为基础,依据相关操作检测血清中的MP~DNA抗体含量,进行检测时,按小于1:40 的正常滴定浓度行滴定检测,滴定检测一般在患儿生病4d左右进行,除此之外,还需对患儿行冷凝集素监测,检验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含量、血沉、心肌酶谱等指标[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比较

1 1 临床 资料 .
20- 1 20- 1 0 70/ 0 90 云南省第一人 民医
院儿科 收治住 院 的肺炎 患 儿 2 7例 , 炎支 原 体 肺 8 肺
d i1 . 9 9 j is . 6 4 3 6 . 0 0 0 . 2 o :0 3 6 /.s n 1 7 — 8 5 2 1 . 4 0 8
【 中图 分 类 号】 R 2 【 献标 识 码】 B 【 75 文 文章 编 号 】 17 - 8 5 2 1 ) 40 5- 3 6 43 6 (0 0 0 - 37 0
炎 组患 儿 1 3 , 中男 7 5 例 其 2例 , 8 例 ; 女 1 年龄 1 个 1
分析d J 呼 吸道肺炎 支原 体 感染 与细 菌感染 的血常 ,L
穴, 中脘 则是胃 的募 穴 , 者 均为治 疗泄泻 、 两 腹痛 、 腹
胀、 肠呜 的重要 穴 位 。本 研 究 运 用拔 火 罐 的 祛风 散 寒、 行气 止痛 的功效 , 作用 患儿 的天 枢 、 中脘 两穴 , 从
C反 应 蛋 白 的 比较
刘 爱琳 , 李 利
作 者 单 位 :5 02 昆 明 , 南 省 第 一 人 民 医 院儿 科 603 云 作 者 简 介 : 爱 琳 ( 9 2 ) 女 , 治 医师 。研 究 方 向 :,L 刘 17一 , 主 d J 呼吸 系 统 疾 病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 — i al l @ ya . e。 Emal ini : i u eh常 规 比较 其 特 点 。结 果 与 细 菌 性 肺 炎 组 比 较 , 炎 支 原 体 肺 炎 组 患 儿 白 细 胞 总 数 较 肺 低 、 核 细 胞 比例 及 绝 对 值 增 高 、 红 蛋 白含 量 降低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中 性 粒 细 胞 比例 及 绝 单 血 差 P<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变化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2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12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
结果:观察组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相比于?φ兆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淋巴细胞比例为(36.03±9.92)%,淋巴细胞绝对值为(3.17±1.0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62±0.0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6.25±3.47)×109/L,白细胞计数为(10.68±5.94)×109/L,单核细胞比例为(4.45±2.06)%,单核细胞绝对值为(0.47±0.22)×109/L,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P感染后患儿的血常规会明显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血常规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4-0-01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感染MP所致肺炎的患儿在全部肺炎患儿中的比例约为20%。
MP感染患儿的高发季节为秋冬季,潜伏期约为2.5w,
可损伤患儿支气管、气管、上呼吸道等,使患儿表现出咽痛、咳嗽等症状,甚至损伤重要器官、系统,影响其生长发育[1]。
因此,及早诊断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本研究分析了MP感染后小儿的血常规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24例MP感染患儿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均表现出咳嗽等症状;经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未取得明显效果;冷凝集素IgM或MP抗体呈阳性。
124例患儿中,男、女分别为60例、64例;年龄1~11岁,平均(4.89±
2.53)岁;病程3~70d,平均(35.59±6.88)d。
并选择同期12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男、女分别为57例、67例;年龄1.5~12岁,平均(5.14±1.26)岁;病程5~65d,平均(36.07±5.45)d。
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 检测方法抽取两组空腹时2ml静脉血,经EDTA抗凝处理后,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标本,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等。
分析比较两组检查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9.0软件分析两组结果,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方差(),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淋巴细胞比例为(36.03±9.92)%,淋巴细胞绝对值为(3.17±1.0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62±0.0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6.25±3.47)×109/L,白细胞计数为(10.68±5.94)×109/L,单核细胞比例为(4.45±2.06)%,单核细胞绝对值为(0.47±0.22)×109/L,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MP的致病机制包括免疫失调、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等,MP可促使机体B细胞产生IgG和IgM抗体,改变宿主细胞膜的抗原结构,使机体表达自身抗体而出现病理改变[2,3]。
该病常隐匿发病,典型症状为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但肺部体征、症状均不明显,并且患儿表现出的体征、症状与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症状具有相似性,故基于体征、症状来诊断该病无明显的临床价值[4,5]。
在MP所致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扮演着重要角色。
MP感染患儿后可诱导细胞因子而激活内皮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等,使中性粒细胞吞噬、杀伤、浸润病原体,并诱发趋化反应[6,7]。
同时,机体释放大量的单核-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并且MP的免疫黏附性与代谢
产物可损伤淋巴细胞免疫,抑制淋巴细胞基因表达,促使淋巴细胞凋亡,减小活性因子水平,减弱CD4+细胞功能,从而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障碍和抗原丧失活性[8,9]。
本研究分析了MP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机体感染MP后所致的免疫反应基本一致,相关研究表明,MP可使患儿机体代谢过程中的H2O2发生变化,改变血液系统,致使患儿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溶血性贫血等情况[10]。
综上所述,MP感染后患儿的血常规会明显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并且结合体征、症状、疾病流行性等指标可增加诊断准确率,避免发生误诊、漏诊等情况。
参考文献
曾小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0):109.
刘慧华,赖锦斌,陈露雨,等.不同妊娠期孕妇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变化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9):37-38.
田翠平.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常规检测及临床作用探
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291.
鱼增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的变化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7):103+105.
陈庆,罗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分析的临床探索[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156-157.
冯海英.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常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89-90.
李伟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8):75-76.
王霞.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小儿血常规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药,2015,28(3):610-611.
黎海东,郑丹,李仲庭.8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20):4456-4457.
张林.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0):84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