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20例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成效。
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接受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接受检验的患者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阳性检验率(44%)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Kappa检验得出一致性检验值为0.566(P<0.01)。
结论:对于患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患者采取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可以对患者的病情准确的进行判断,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验准确率要更胜一筹。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标本取样部位和检验的时机。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分析结果引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主要引起人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Mp感染时,除了造成呼吸道局部损伤,引起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气喘、发热等症状外[1],还可累及心血管、神经、消化、血液、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2], 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由于Mp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征性,难以与病毒性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相鉴别[3],因此其诊断常采取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分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两大类[4]。
如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等。
传统分离培养检验方法实验要求高,花费时间较长,容易影响到诊断效果,延误治疗时间[5]。
为此,本文将在收治的患儿中应用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和CLIA两种检验方法进行分析,针对其诊断价值做出以下详细的研究报告。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分析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MPI)的检验结果。
方法为提高小儿MPI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该院接受诊断的MPI患儿118例,以被动凝聚法和金标法检测所有患儿肺炎支原体总抗体(IgG+IgM+IgA)及IgM抗体,检测严格依据试剂盒要求进行。
同时并进行痰及细菌培养、血常规、尿常规、冷凝集试验、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
结果血清IgG+IgM+IgA及IgM抗体、痰及细菌培养、血常规、尿常规、冷凝集试验、血生化等检测诊断小儿MPI的特异性均相对较低。
结论单项实验室检测项目诊断小儿MPI缺乏特异性,故在小儿MPI诊断中,需对患儿进行血清IgG+IgM+IgA及IgM抗体、痰及细菌培养、血常规、尿常规、冷凝集试验、血生化等实验室检查,并对各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同时,避免漏诊、误诊,为小儿MPI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标签: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特异性;准确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est result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PI diagnosis accuracy rate in children. Methods 118 cases of MPI childre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 IgG+IgM+IgA and IgM antibody of all children were tested by the forced coacervation method and golden-standard method,and the test should be strictly base on the kit requirement,and the sputum and bacterial culture,routine blood test,routine urine test,cold agglutination test and blood biochemistry were conducted. Results The specificity of serum IgG+IgM+IgA and IgM antibody,sputum and bacterial culture,routine blood test,routine urine test,cold agglutination test and blood biochemistry in diagnosis of MPI in children was relatively low. Conclusion The single laboratory test items in diagnosis of MPI in children lacked specificity,therefore,in the diagnosis of MPI in children,we need to conduct the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of IgG+IgM+IgA,IgM antibody,sputum and bacterial culture,routine blood test,routine urine test,cold agglutination test and blood biochemistry and conduct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various examination results thus improving the diagnosis accurate rate,avoiding the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and providing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MPI in children.[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Test;Specificity;Accurate rate肺炎支原體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MPI)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多发于5~15岁小儿。
11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

冰水中保存待检,其中4 例 ( . 嘞 患儿血气分析异常, 2 9 47 35 5 例
( . % 患儿心肌酶轻度增高。 44 ) 63
3 讨论
粗、较低, x线片可见患者肺部出现均匀一致的大片絮状阴影,
肺 门阴 影 增 浓 。 1 检测方法 . 2
小儿肺炎支原体 感染可导致患儿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发生疾 病,严重 危害患儿健康 [ 5 】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主要是 由于支 原体穿 过呼吸 道黏膜 表面的黏液 纤毛层 ,附着于 黏膜上 皮细胞 ,同时 释放有毒 的代 谢物质导致 患者 呼吸道纤 毛运动减 弱,黏膜 上皮 细胞受到损伤, 上皮细胞 出现肿胀 、坏死 ,同时可导致 患儿发 使 生支气管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因此早 期诊 断十分重要 【 6 ] ,
《外 学 》 0 中 医 研究 第1卷第1期( 第1 期)0 年6 医技与临床 Yi uic u n 6 总 6 21 月 8 2 j l ha g i n y
持续发热,部分出现高热,伴有阵咳、干咳、咳痰,呼吸困难、
恶心 、呕 吐、腹泻 等消化 道症 状。肺 部哕音少,双 肺 呼吸音较
1 2例 ( .1 患儿为支气管 哮喘。 1 7%) 0 22 痰培养 .
用酶联免疫检验可及早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同时积极给予
各项实验室检查 , 如血细胞分析、血尿常规检查、血生化、冷凝
集试验、痰及细菌培养等。冷凝集实验是一种诊断肺炎支原体
感染的非特异性试 验,可在患儿发病一周后出现 阳性反应 , 过 通
生 某种改变而被激 活。而宫颈 癌的发生使通 过 C 4 v/ 基 因的 D 478
评估起 重要 作用。在 女性宫颈癌 不断年 轻化、 占全部 恶性肿 瘤 位置不断上升 的今天 [6 检测宫颈 癌组织 中肿瘤转移相关 基因 5]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_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目的探究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以便制定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由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行咽喉壁脱落细胞做MP-DNA 的检验,按ELISA操作规范将患儿的血液标本行抗体检查,以金标法为基础行患儿血清的MP-IgM检验。
结果50例患儿均发生咳嗽,其中45例患儿发热,其余5例患儿未发生明显的阳性体征。
3岁以下与5岁以上患儿相比较,3岁以下患儿发生支原体感染的几率高,且好发于冬春等寒冷季节。
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导致患儿重度肺炎的主要原因,在患儿肺炎早期进行积极的治疗可降低治疗难度,另外要注意对幼儿的日常护理,降低发病率。
标签:支原体感染;小儿肺炎;临床分析发生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儿童重度肺炎的主要因素之一,支原体感染局部呼吸道进而损伤多种器官和系统,近几年此病在儿童中广泛传播,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具有发展成为儿童多发病的趋势。
此类疾病和其它类型的肺部感染疾病症状表现较为相似,所以易发生漏诊、误诊,影响患儿疾病的治疗。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检查小儿肺炎的方法不断改进及创新,为提高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我院2012年收治的50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收治的5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23例,患者年龄2个月~7岁,平均年龄(3.5±0.6)岁,患病时间7~15d,平均(10.8±3.6)d,全部患儿均发生阵咳、刺激性干咳等临床症状,绝大部分伴发热、咳痰,胸闷以及程度不同的咽喉炎。
经门诊诊断后,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 线片等检查后确诊为支原体感染的小儿肺炎,全部患儿行临床检验。
50例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按MP~DNA常规检查流程将在患儿咽喉壁上收集的脱落细胞进行MP~DNA检查;然后采集患儿血液标本,行血清MP抗体检查,所有患儿的血、尿、便常规、痰液检验、细菌、血液标本生化分析等操作,均要严格依照ELISA的标准流程进行;以金标法为基础,依据相关操作检测血清中的MP~DNA抗体含量,进行检测时,按小于1:40 的正常滴定浓度行滴定检测,滴定检测一般在患儿生病4d左右进行,除此之外,还需对患儿行冷凝集素监测,检验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含量、血沉、心肌酶谱等指标[1]。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验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验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它可以导致小儿支原体肺炎,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
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
一、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验1.1 肺炎支原体的病原学检验肺炎支原体的病原学检验是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喉拭子、痰液、血清等标本的培养和PCR方法。
病原学检验可以从根本上确定小儿肺炎是否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2 免疫学检验免疫学检验是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来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免疫学检验包括ELISA、免疫荧光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抗体水平,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3 分子生物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检验方法,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的DNA 或RNA来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
PC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它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快速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确定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
以上实验室检验方法可以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1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核心思想是“扶正固表”,通过调理患儿的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来抵抗肺炎支原体的侵害。
常用的中药包括板蓝根、连翘、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功效的中药,可以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中医还注重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的应用,可以通过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来加速患儿的康复进程。
西医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主要是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学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来控制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这些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控制炎症的发展。
除了抗生素治疗,西医药还可以通过应用退热药、止咳药等对症治疗来缓解患儿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探讨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探讨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检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行MP-IgM检验,再行被动凝集试验法检验,还进行血常规、血沉、血气分析、细菌培养、尿常规等常规检验。
结果: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ELISA法的阳性率为36.36%,冷凝集试验法的阳性率为31.82%,两者均有较高特异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检查缺少特异性。
结论: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疑患儿,需及时利用影像学结合实验室检查其临床表现予以综合分析,及时确诊,ELISA 法与冷凝集试验法有较强的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临床检验特点肺炎支原体是造成呼吸道发生感染的侵袭性病原体之一,它不但能造成患儿呼吸系统发生病变,若病情严重时还会使得其余系统也相应发生病变[1]。
小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体温上升,发热类型大都包括弛张热与不规则热,同时并发咳痰、咽痛、胸闷、气喘等症状。
经X 线检查结果显示单侧胸部存在大片絮状阴影,通过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沉大部分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没有较好特异性,因此,对该病的临床检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采取临床检验分析,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60例,女患儿50例;患儿4个月~7岁,平均年龄(3±1.2)岁;患儿病程14~40天,平均病程(21±3.1)天。
1.2 检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行MP-IgM检验,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盒Sero MP IgM由上海科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肺外并发症120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肺外并发症120例临床分析骆朋;卢杰;颜科【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研究2009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儿科住院的120例MP感染导致肺外并发症的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并与同期确诊为MP感染但无并发症的患儿192例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MP感染可引起肺外不同脏器、系统损害,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与关节等均可出现损害。
出现肺外并发症组患儿与未出现并发症组比较,前者的热程较后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胸片出现肺不张及大片状阴影改变的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出现肺外并发症的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可获痊愈。
结论小儿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脏器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避免误诊,及早确诊、治疗,预后好。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MP) infection induced extra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complications. Methods 120 children with MP infection induced extra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ho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9 to June 2013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clinical features were analyzed. These children were compared to 192 MP infection children without extrapulmonary infection who were diagnosed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Results MP infection could induce various extrapulmonary organ and system damage, of which the incidence of digestive system complications was the highest, and urinary system, blood system, cardiovascular system, nervous system, skin and joint damagemight occur. Compared to the group without extrpulmonary complications,the group with extrpulmonary complications had longer fever duration,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idences of pulmonary atelectasis and large shadow change(P < 0.05). The children with extrpulmonary complications fully recovered after macrolide antibiotics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Conclusion MP infection in children can induce multiple system and organ damage and show vario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hich should draw the clinical physicians' attention in order to avoid misdiagnosis;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mise good prognosis.【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195-197)【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并发症【作者】骆朋;卢杰;颜科【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河源517000;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河源517000;广东省河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河源5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近年来致病率逐渐增高,尤其是在学龄前及学龄期的患儿,在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20例临床检验分析

个月 。
2 结 果
本组 1 2 0例 患者 均行 血清 特异性 M P — I g M检查, 其 中 阳
性9 8例 ( 8 1 . 7 %, M p — I g M >1 : 1 6 0 ) 。痰 培养 支原 体 阳性 2 2
1 资料与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分析我 院 自2 0 1 0年 1月至 2 0 1 2年 1 1月收
法 治疗 , 确诊支原 体感 染后均使用红 霉素或 阿奇霉 素静脉 给 药治疗 , 红霉 素 1 3 0 m g / ( k g・ d ) 静 脉滴 注 , 每E t 1次 , 连 用 1 4~ 2 1 d ; 或阿奇霉素 1 0 mg / ( k g・ d ) , 1 0 : / a , 连用 7~1 0 d 。
意义 。
现, 主要 症状为咳嗽 , 多为刺激性干咳及 阵咳 , 发热 以高热 常 见, 伴咽痛 、 咳痰 、 气喘、 胸痛 等 。载线 胸 片 以单 侧 大片 絮状 阴影 为主要 表现 , 其中 1 7例患儿 伴有不 同程度 的肺 外表 现
特征 。 1 . 2 实验室检查方法 1 . 2 . 1 血清 学检验 患儿入 院后 于次 日清晨 采集 患儿空 腹
预备 和充填不到位 , 最多 见于 后 牙弯 曲根 管 ,超 填 , 盲 目预
料, 1 9 6 3 , ( 7) : 3 1 3 .
[ 2 ] 宗兰君. 感 染根 管及 根 管端病 变 的 一次 疗法 . 中华 口腔科 杂
志, 1 9 8 4, I 9 ( 3 ) : 1 7 8 .
备根管或根管充填时未按操作 长度 操作造 成超充 ; 术者 原因 导致遗漏根管 : 术者没有 正确 阅读 x线 片 , 常常造 成临 床操 作时遗漏根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20例临床检验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21T17:21:35.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作者:黄敏
[导读] 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的检出率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检验探究。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分析,其具体检测方式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
结果:所有患者中,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检测结果为阳性且占比为93.3%(112例)。
此外,在病因的探索上,自身免疫反应、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及细胞毒作用等均可能引起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问题。
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的检出率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漏诊误诊;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088-02
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多发人群为儿童,在临床症状上多与肺部感染相类似,无其它特异性表现,因此,常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小儿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比例较高,即为20%,其原因多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相关,进而导致了菌群失调。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进一步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手段和准确性的相关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患儿年龄在2~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2)岁。
在临床症状上均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具体包括发热、高烧、干咳、恶心、腹泻和呼吸困难,且由于部分患儿年龄较小,情绪波动大,有食欲减退等问题。
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1.2 诊断方法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即将试剂打开,滴加洗涤液2滴于反应孔中,待液体将膜完全湿润后加入50μl血清于反应孔中待液体充分吸入,再滴加洗涤液2滴待液体充分吸入,滴加金标液3滴待液体充分吸入,最后滴加洗涤液3滴待液体充分吸入后于3分钟内观察结果,其有两个红点视为阳性[1]。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对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x-)以及百分比(%)进行表示,并选取P<0.05为置信区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所有患者中检测结果为阳性且占比为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93.3%(112例),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此外,在病因的探索上,自身免疫反应、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及细胞毒作用等均可能引起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问题。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表现上多为肺部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呕吐等,且部分首发患者症状以肺外表现为主要形式,在诊断上有漏诊、误诊等情况。
与此同时,及时的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防止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现阶段,我国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上采用的方法较多,包括高倍显微镜法、微生物快速培养法、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冷凝集试验法等,但是由于MP-IgM检测阳性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儿免疫功能、年龄等,因此加大了检测的难度和准确性。
据相关实验表明,血清中肺炎支原体异性IgM抗体通常发生于感染后的一周,并在3~4周达到峰值,在9~12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2]。
因此,需格外关注该疾病的潜伏期,特别是IgM抗体尚未达到检测水平的情况,其结果多显现为阴性。
在本次实验中选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检出率最高,且具有费用低、操作便捷的优势。
但是,该检测也存在不定量的缺陷,即难以对比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数值。
与此同时,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不能被判断为本次疾病感染所致,而抗体一旦出现则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因此,在疾病的判定上需要结合临床症状。
此外,当患者检测结果为阴性时也不能完全排除患有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即检测结果会受到患者免疫力(其他疾病使用的药剂所致)的影响,可呈现为假阴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数据不能被认定为疗效的最终结果和绝对的判定指标,需要在数月后的复查中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康复状况。
与此同时,我们也对其他检测方式进行了了解,即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方面的方法包括:超高倍显微镜法、微生物快速培养法、冷凝集试验法等。
其中,超高倍显微镜法通常需要对患者的咽后壁深部的咽腔分泌物进行处理和消毒,并将分泌物涂于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置于超高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即可见支原体呈现为蜂窝状排列,并为细小的黑色颗粒状[3]。
当患者上皮细胞有支原体;白细胞或吞噬细胞内吞噬数量不等时,可判定为阳性。
微生物快速培养法需要在口腔咽喉处采取分泌物,使用无菌咽喉拭子放于瓶内对着瓶壁进行挤压后取出,将其放置在37℃恒温箱内进行24小时观察,当培养基液变成清亮的淡黄色液体时则判断为阳性。
冷凝集试验法对阳性滴定效价在1:32以上,且为恢复期效价的4倍增加更具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测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法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法的检出率较为准确,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严小光,朱彦瑄,冯亚青.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回顾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2(07):19-22.
[2]王孟燕,雷雪明.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0(14):121-123.
[3]赵彩妮,宋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98例临床检验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30):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