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论孝道之行及其现代意蕴

合集下载

孝经的感悟

孝经的感悟

孝经的感悟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讲述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一个好的子女。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对如何做一个好的子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孝道的意义孝经中提到,“敬事父母,诚悫友于兄弟,敬让长幼,宽畅妻子,使民人各得所欲,则天下大治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德行,不仅能够带来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宁,也是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尊重、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父母。

二、子女应该如何做1. 孝敬父母在孝经中,“敬事父母”被视为最高尚的美德。

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父母,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2.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我们应该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尊重长辈和年长的兄弟姐妹,并与他们建立互相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3. 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意味着要学习、工作、创造和分享,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并帮助他人实现同样的目标。

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更加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人。

三、孝道对我的启示在我读完孝经之后,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孝顺父母仍然是一种德行,而且在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父母,并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社会成员。

同时,在我的个人生活中,孝经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我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好的子女,我们需要关注家庭和家人,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成为一个更加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人,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孝经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提醒我们要尊重、关心和照顾我们的父母,并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和受人尊敬的社会成员。

在现代社会中,孝道仍然是一种德行,而且在建立良好社会秩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
要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阅读《孝经》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深刻内涵和价值观念。

首先,《孝经》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孝道似乎逐渐被忽视了。

然而,《孝经》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并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观念,更
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孝道都是
我们应该坚守的价值观。

其次,《孝经》强调了孝道的内在修养。

孝顺父母不仅仅是行
为上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虔诚和敬畏。

在读《孝经》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孝道是一种内在修养,是一种对父母的真挚感情和敬
畏之心。

只有内心真正敬畏父母,才能真正做到孝顺。

最后,《孝经》强调了孝道的传承和发扬。

孝道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应该自觉传承和发扬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传承和发扬孝道,让孝道成为我们社会的
共同价值观。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体会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内在价值。

我会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孝顺父母,传承和发扬孝道,让孝道
成为我们社会的共同价值观。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孝经》,感悟
孝道的深刻内涵,让孝道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浅谈《孝经》中的孝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浅谈《孝经》中的孝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皆准 的伦理规 范,影响 了中华 民族两千年的历史。《 孝 经》是我 国最早集 中论 述孝 道的经典之作,是孝道思想集 大成者,是我 国 儒 家孝道 思想 的典 范之作 。它将孝道思想 融合成 了一个 完整 的理论体 系。系统地论述 了孝道思想,并强调 以孝修 身、以孝治 国 的思想体 系。本文从 “ 孝 ”的渊 源与 《 孝经》的戍 书谈起 ,对 《 孝经》 中的孝 道思想进行评析 ,阐述孝道对现代 家庭 、我 国社
面对 不 义 的行 为 ,一 定要 劝谏 。
三、《 孝经》的现代意义
( 一 )对现 代 家庭 的 意 义 首 先孝 道 强 调 为人 子 女要 关 爱 父母 , 强调 亲 密 的 家庭 关 系 。

将客观减 少留守老人、孤寡老人 、不赡养老人等现 象的产生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 利 于 营造 良好 的 家庭 道 德 氛 围。其 次 ,现代 社 会 强 调 个人 价 春秋战国时期 ,儒 家文化开创者孔子在其思想理论 中丰 富 值甚至夸 大个人的存在 ,所以势必滋养 自私 自利的个人主 义, 和发展 了孝文化 的内涵 , 提 出了 “ 孝弟也者 , 其为仁之本与 !” 忽视 了个人作为 家庭 成员的责任和价值 ,孝道思想偏向于家庭 的观点 ,确立 了 “ 孝 ”对于所有人的道德要 求的普遍性,“ 孝” 价值取 向,有利于家庭稳定 。最后 ,孝道思想提倡的儒 家的博 也^ 人此 成 为协 调 亲 子 关 系 的 伦 理 规 范 , 并 成 为 古 代 社 会 宗 法 爱思 想 ,要 求 家庭 成 员先 从 爱 自己的 父母做 起 ,然 后 将视 野 扩 道德的基础。孟子进一步强调 “ 事亲 ,事之 本也 ” ,认 为尊亲、 大到社会人 的身上 ,有利于社会和谐 。 事亲是人生最 大的事情 。孔孟对孝的论述 ,涉及到后世孝 道的 ( 二 )对 现代 社 会 的 意 义 方 方 面面 ,确 立 了传 统 孝 道 的基 本 面貌 。 1 、尊老养老,构建社会 和谐体制 ( 二 )《 孝 经 》 的成 书 “ 孝 ”文化 的本质 就是 下辈奉养上辈的文化 ,是社会 的最 《 孝经》的戍书时间至迟 不晚于公元前 2 4 1 年, 这一年 《 吕 小单位一一 家庭承担 养老责任的丈化 。从根本上说 ,大力弘扬 氏春秋》修成, 其中 《 察微篇》和 《 孝行 览》都引用了 《 孝经》 中国的孝道文化 ,不断增 强民众践行孝道的 自觉性 ,有助于家 对于缓解我 国的老龄化 问题有重要 的作用 , 的内容 , 所以将《 孝 经》 定为先秦时期的作 品已成为学界 的定论。 庭养老的全 面推进, 二 、《 孝 经 》 的 思 想 内容 另外 ,对社 会 老 人要 关 心 、关 爱 、要 为 他 们 雪 中送 炭 。形 成 中 ( 一 )对 孝 的 说 明 及 阐释 国社会尊老、爱老、敬老 的浓厚氛围。 这部 分 包括 《 开 宗明 义章 第一 》 、《 天子章 第二 》 、《 诸侯 2 、对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意义 章 第三》 、《 卿大夫章第四》 、《 士章第五》 、《 庶人章第六》 。这 “ 岳母刺字”的故事感化 和教育着一代 又一代人 ; “ 留取 丹 部分首先对孝进行 了说明和阐释 ,确定 了孝 的地位 。“ 夫孝, 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中华文明之 所以延续至今 ,中华优 良传 德之 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开篇 即说 ,先代的 圣帝贤王,有 统之 所以能发扬和 光大,其 中孝道 丈化是最重要的组戍部分 。 种 最 高尚 的 品 行 , 那 就 是 “ 孝” , 它 能使 天 下人 心 归 顺 , 百 孔 孟 之 道 的 “ 老 者 安 之 ,朋 友 信之 , 少者 怀 之 ”这 些传 统 的 孝 姓和 睦融洽 ,因此 ,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 本,是所有品行和 道文化 ,洗涤和纯正着一朝 又一朝 、一代 又一代 。“ 孝 道”既 教化 的 源泉 。 有文化理念 ,又有制度礼仪 。“ 家舍 万事兴”才能促 进社会 物 中 国传 统 社会 是 家 国 一 体 的 政 治 格 局 ,“ 家 ”是 “ 国 ” 的 质文 明的进步,孝道既是 一种 义务 ,更是一种责任 ,是新时期 缩影 , “ 国 ”是 “ 家”的推衍 , 因而尽孝 与尽忠是相关联 的, “ 夫 建设精神文明的主旋律。 综上所述,两千 多年 来 《 孝经》作 为儒 家的经典著作 ,一 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 ,孝有初级 至高级的三 个阶段,“ 事 亲”是孝之始 ,孝子要做到 爱惜 自己的身体 ,因 直立于 中华民族 的文学之林 ,就是应 为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 为“ 身体 发肤 ,受之 父母 ,不敢 毁伤 ” 。孝之终乃 “ 立身行道 , 秀传统文化 ,它具有 的历 史价值与现代价值是人们 所需要 的。 扬名 于后 世 , 以显 父母 ” , 如何 “ 扬 名 于后 世 ” ?只 有 效 忠天 子 , 《 孝经》 中蕴含的孝道文化是 中国传统 丈化的精髓 ,研 究它的 即“ 事君” ,做一 个对 国家有贡 献的人 才,才可 能践行孝 道的 思想 内容及价值对现代家庭 、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 终极要求 一一承志立身,光宗耀祖 。在之后的五章里 ,分别列 要 的现 实意 义 。 举 了夭 子 、 诸侯、 、 卿大夫、 士 、庶人 五 种 不 同 的 “ 孝 ”的 内 涵 。 参考文献 : 『 1 1 胡 平生著 《 孝经 译 注》[ M] 北京 , 中华 书局 出版社 , 把“ 孝 ”分为五种 ,表现 了其伦理学思想 的鲜明的等级意识和

孝经读后感2000字

孝经读后感2000字

孝经读后感2000字《孝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它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对于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和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孝经》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白了孝道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和指导。

《孝经》中所传达的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认为孝道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在《孝经》中,有很多关于孝道的故事和道理,比如《孝经》中讲到的顺天应人、尊敬父母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遵循的。

在现代社会,尊敬父母、孝敬长辈等传统美德似乎有些被忽视了,但是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孝经》,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更加珍视和尊重父母长辈。

在《孝经》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父母之年,不可知也。

子孙之年,不可数也。

齐物之生,不可待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父母的年龄无法预料,子孙的数量也无法计算,生命的诞生也是无法等待的。

这段话深刻地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要尽孝道之责,不要等到父母老去才后悔莫及。

这段话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爱自己的父母。

另外,《孝经》中还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父母之年,不可知也。

子孙之年,不可数也。

齐物之生,不可待也。

”这段话告诉我们,父母的年龄无法预料,子孙的数量也无法计算,生命的诞生也是无法等待的。

这段话深刻地教导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要尽孝道之责,不要等到父母老去才后悔莫及。

这段话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爱自己的父母。

通过阅读《孝经》,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孝道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和指导。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关注点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孝道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教导我们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要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要尽孝道之责。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读书心得
《孝经》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著作,它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
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孝道来修身养性。

在阅读《孝经》的过程中,
我深受启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孝经》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是
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

无论父母在生活中给予我们多少,我们
都应该用无私的爱和孝顺来回报他们。

这种孝道精神不仅体现了家
庭伦理的重要性,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其次,《孝经》强调了孝道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尊敬
父母、孝顺长辈,我们可以培养出一种谦卑、宽厚、恭敬的品格,
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家庭的人。

孝道不仅是一种行
为准则,更是一种道德修养,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培养的
品质。

最后,《孝经》还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言传身教,更是要内
化于心,贯穿于行。

只有将孝道内化于心,真正做到行孝顺父母,
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自己,时刻以孝道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

通过阅读《孝经》,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孝道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修养。

我将会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孝道,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做一个有益于家庭和社会的人。

孝经名义感悟心得体会(3篇)

孝经名义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孝道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孝道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深知孝道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孝经》名义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孝经》名义的内涵《孝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誉为“孝道之经”。

其名义中的“孝”字,意为孝顺、敬爱,是对父母、长辈的一种尊重和关爱。

孝道不仅是家庭伦理的核心,也是社会道德的基石。

《孝经》名义体现了孝道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尊老爱幼:孝道强调尊敬长辈、关爱晚辈,这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在家庭中,长辈是家庭的支柱,晚辈是家庭的希望。

尊老爱幼是孝道的核心要求。

2.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孝道的根本。

父母养育我们成长,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孝敬父母就是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关心父母的情绪,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3. 忠孝两全:孝道不仅仅是家庭伦理的要求,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在古代,忠孝被视为一个人的最高道德标准。

孝敬父母的同时,还要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

4. 仁爱之心:孝道体现了仁爱之心。

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是仁爱之心的体现。

一个有孝心的人,必然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二、《孝经》名义的感悟1. 深刻理解孝道的内涵通过学习《孝经》名义,我深刻认识到孝道的内涵。

孝道不仅仅是尊敬长辈、关爱晚辈,更是一种道德品质的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孝道,关心父母、关爱家人,传递正能量。

2. 增强家庭观念《孝经》名义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稳定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珍惜家庭,关心家人,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3. 培养良好品德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学习《孝经》名义,有助于我们培养良好的品德,如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等。

这些品德将伴随我们一生,使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4. 践行孝道于实际行动《孝经》名义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赞美,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

孝经读后感悟

孝经读后感悟

《孝经》读后感悟《孝经》作为儒家经典,自古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崇。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更是对人性、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一种深入剖析。

在阅读《孝经》之后,我深感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哲理和人生智慧。

首先,《孝经》强调了孝道是为人之本,是做人做事的检验。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他在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为了追求个人的成功和利益,往往忽视了家庭和父母的重要性。

然而,《孝经》提醒我们,无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如果失去了对父母的孝顺和关爱,那么这些成就都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孝经》还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塑造人格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

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环境和教育。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家庭,尊重父母,用孝顺和关爱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此外,《孝经》还提到了君臣之义和国家的治理。

它认为,孝道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宁的基础。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够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君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安定和谐,人民也会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种观念虽然是在古代的背景下提出的,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而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和信任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最后,我想说的是,《孝经》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孝道的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百科全书。

它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和如何践行孝道。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家庭、尊重父母、关心社会、忠诚国家。

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一个家庭成员、一个社会成员和一个国家公民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责任。

总之,《孝经》是一部非常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研究的经典。

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关爱家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人性、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孝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关心社会、忠诚国家,从而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和一个更加有价值的公民。

《孝经》的现代意义阐释

《孝经》的现代意义阐释

《孝经》的现代意义阐释
《孝经》是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儒家经典,全书共十三篇。


经应用在政教两界,作为古代礼仪、婚嫁习俗及地位界别之表。

《孝经》所阐述的孝道倡导要关心信任与遵守规矩,是家庭和谐、社会和
睦的基础。

在今天,《孝经》仍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它强调要尊敬父母,关心
家人,加强家庭凝聚力和自我克制,将自身价值观传下去,以促进家
庭稳定,增进家庭关系。

它也教诲子女在受到教育中要有责任感,不
断自我学习、进步,以有效地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

此外,《孝经》还倡导不顾孔夫子“三从四德”,对老长辈要特别尊重,面对朋友的要以谦虚、忠诚为准则。

一旦违反此类原则,必然会对父
母亲人关系带来损失,从而影响自我奋斗目标的实现,甚至有可能破
坏家庭的社会地位。

可以说,《孝经》在今天仍有莫大的影响力,它以简明扼要而精辟的
方式阐释了东方文化中对孝道、忠诚和礼仪的义理,以及有关家庭与
社会运行的重要性,给当代人以人生哲理,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经》论孝道之行及其现代意蕴
摘要:《孝经》是先秦儒家阐述孝道的重要著作。

《孝经》认为,孝之始在事亲,孝之中在事君,孝之终在立身,孝之行惟守义。

《孝经》对于孝道之行的阐释对现代社会人们如何行孝仍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告诉人们,爱敬亲长乃行孝之本,爱己之心乃行孝之始,逢过谏诤乃孝道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孝经》;孝行;爱敬;谏诤《孝经》被列为“十三经”之一,是先秦儒家阐述孝道的“专著”。

《孝经注疏序》中记载:“夫《孝经》者,孔子之所述作也。

”《孝经》有古文本和今文本,唐开元年间,“诏令群儒质定”,尔后“今文行而古文废”(《四库全书总目·孝经类》)。

《孝经》注解版本颇多,其中有不少帝王将相为其注疏,现在的通行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邢昺疏。

在我们中国,作为“至德要道”,孝是人们一切德行的根本。

然而,在中外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多元并存、老龄化加速到来的当今社会,两千多年来的孝道文化却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2009年4月9日,一位育有5个子女的80岁的老妇被发现饿死家中;2009年9月11日,18岁的齐某因父母争吵闹离婚而将其杀害并尸解;2011年8月19日,安徽桐城一名男子趁母亲熟睡,将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烧死……此外,大中小学生自杀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种种事实表明,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一些社会成员的孝道观念已极其淡薄。

所以,在现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重申孝道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孝行的内涵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夫孝,德之本也”。

那么《孝经》中又是如何论述孝行的先后与本末的呢?
1.孝之始在事亲
《孝经·开宗明义章》指出:“夫孝,始于事亲”。

《中庸》上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孟子·离娄上》也有记载:“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

”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在其《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指出:“对父母之自然之孝,亦为我与一切生命相感通之开始点,或对一切人尽责任之开始点,一切仁心之流行之泉源与根本。

”“爱莫大于爱亲”。

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敬的人,他又怎能做出对他人、对集体和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呢?因此,人要行孝,就应从事亲开始。

如何事亲?《孝经》要求要做到“五孝”和“三不”。

“五孝”即“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即倡导要养老、敬老、护老、送老和祭老。

“三不”即不骄、不乱、不争。

“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孝经·纪孝行章》)。

事亲不单指养亲,更重要的是尊亲和敬亲,就是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

曾子说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祭义》)可见尊亲、敬亲比养亲更重要。

“孝的第一要义是子对亲之爱,子对亲之爱必须包含或体现为敬”[2]。

缺乏敬意的孝,是苍白的、敷衍的“孝”。

如果只养不敬,那么跟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在传统孝道中,“敬”是一种比“养”更高层次的孝行。

养亲容易,但要做到事事尊亲则并非易事。

仅仅免父母于劳役,烹制美味给父母,却不能侍之以“悦”色,就难以称得上是孝。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使之免受伤害,也是古之
君子孝亲的重要方面。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子女的身体受之于父母,既然全而生之,故也应全而还之。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

作为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的曾子,就曾将身体视为父母的遗赠:“身者,亲之遗体也。

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2.孝之中在事君
许多人认为,孝行仅限于对双亲,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孝不仅关涉家庭伦理,也可扩延至社会层面,因为孝
可以移作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大学》)。

身怀孝、悌、慈三德,乃修身而可教于家也,然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于此,故家齐而国必治[3]。

这是由其作为“德之本也”的特征所决定的。

《孝经》倡导要把孝敬父母之心升华或外射为效忠君主。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君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孝经·广扬名章》)。

把孝亲上升到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层面,是因为忠孝两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礼记·祭统》)。

“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二者缺一,时曰非人……人非父母无自生,非国家无自存,孝于亲,忠于国,皆报恩之大义”[4]。

那么如何尽忠呢?尽忠要求应尊重君主和上级,应言行举止合乎礼仪,做到“事上也敬”、“事君以忠”。

3.孝之终在立身
孝,最终的追求是立身。

立身,不仅指自身的道德修养,其实其中还蕴涵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所以说,孝道最初产生于家庭内部,发展到后来,孝的内涵和外延便逐渐延伸,便不单局限于孝敬父母,而是要将孝敬父母与忠于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联系在一起。

这是对孝道彻上彻下、彻首彻尾的发挥。

孝从事亲的家庭伦理出发,在家庭里,它要求子女要孝敬长辈,要做到使长辈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继而扩展到国家和社会,则要求人们要遵纪守法,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然后,再通过行孝来立身行道,使自己在事业上能有所成就。

立身行道的目标存在于人的内心,它能促进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即所谓“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孝经·广扬名章》)。

一个人,他要立身行道,要达到立德、立功和立言的目标,就要在家庭中尽孝,在工作中敬业,对国家尽忠,要通过修身养性、自强自立、奋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扬名于天下以光显父母,这是孝之终极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