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最全梳理.doc

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最全梳理.doc
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最全梳理.doc

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最全梳理

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

小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所谓典型的艺术形

象,指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

写,以及对比烘托,欲扬先抑等等(详细鉴赏方法稍后)

情节

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也就是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内的行动过程。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有的作品兼有序幕和尾声。

我们要透过情节来剖析人物的性格及小说的主题。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中林冲逆来顾受、委曲求全的性格和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主题就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出

来的。

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1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

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往往带有作

者的感情色彩。

比如鲁迅《故乡》《药》开头的景物描写。

温习:景物描写的一般的作用(见本资料最后的总结)

2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如《祝福》中,鲁四老爷那阴冷的书房,对地狱的迷信、对寡妇的鄙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关系,构成了祥林嫂生活和一步步走向生命尽头的社会环境。

二、小说要素鉴赏如何鉴赏形象

1.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

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疯狂;《祝福》中,祥

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

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2.从典型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真实性、生动性。

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在听说水生要到大部队的消息后,手指的震动,把手指放

在嘴里吮一下的细节,读者会感受到水生嫂内心震动与外表镇静的不同心理变化。

3.从矛盾冲突发展、情节走向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深刻意义。

如《阿Q 正传》中阿Q 在“革命”问题上由主动转为被动的矛盾发展,具体表现

为宣布革命、幻想革命、革命和幻想破灭的情节走向,读者就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命运的起伏

跌宕。

4.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描写所制造的气

氛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

从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心

理、性格。

如《药》的结尾描写坟场的自然环境,突出悲凉的气氛,烘托老妇人失去亲人的

悲哀。

5、鉴赏人物形象,还要注意直接(正面)描写和间接(侧面)描写的结合。

直接描写,即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

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

鲜明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我们要学会从典型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

性。

间接描写,是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药》中夏瑜

这个典型性格,就是通过描写华老栓、茶客、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关行动、情态、语言,间接

描写、塑造出来的。

知识小结如何鉴赏人物形象

1. 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

2. 典型细节的描写

3. 矛盾冲突的发展

4.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人

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

注意: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与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等)的结合

三、小说要素鉴赏如何鉴赏情节

情节结构安排的常见模式(大致分类)

(1)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

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就出

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注意区别:情节上摇摆——

结构上延迟(《牲畜林》)

“延迟”是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就是指在小说的进程过程中,作者竭力给

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与“三打白骨精”)

(2)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这是欧·亨利式情节结构的主要特征

和构思要求。这种结构形式是将生活的矛盾拧结成集中、尖锐、强烈的冲突,然后又笔力凝结在

剧变的关键上,以合乎逻辑的陡变实现矛盾转化的戏剧性效果。

(3)蒙太奇式。或叫“镜头组合式”。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

头或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作者

的思想。

(4)独白式。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这种形

式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

(5 )倒叙式。先写结果,再写起因、经过的一种结构方法。这种结构既有倒叙的往事的回

叙,又有顺叙的线的延伸。鲁迅的《祝福》,写“我”回到故乡鲁镇,因经历祥林嫂的死引发

对她生命片断的回忆,从而将小说的主体事件一一展现出来。

(6)留白式。留白式的结构,注重的是叙述的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穷的想

象空间。

(7)抑扬式。“扬”是主体,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或者相反。用这

种方法,使情节多变,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笑傲江湖》岳不群和令狐冲)

(8)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

姿——鲁迅《药》

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余华《两个人的历史》

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

明暗双的好:一明一暗(一一)两条索,交在一起(交叉推,平行

展开,相互呼,彼此映照),形成“ 念”,使故事情生(凑集中),跌宕有致(引

人入,曲折);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的主。

一、情的曲折起伏:全文一波三折,作用是引人入,扣人心弦,增故事的性、

可性。

二、开与尾的关系:有首尾(前后)呼式。作用是使构密、完整。

三、开:

①倒叙式:把局放到开来写,制造念,引人注意(吸引者趣)

②疑法(念法):提出疑,然后在行文程中或尾才回答疑。作用是

造成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者的思考,吸引者把小下去。

引起者的思考(趣)

引出下文??的情

突出人物??形象

揭示小的主

③写景法:交代故事生的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情感基。

四、尾:

1.出人意料的局。

好:

①从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陡然生出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或者相照,使人得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

欧·亨利式尾:指短篇小大常常在文章情尾突然人物的心理情

境生出人意料的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出意想不到的果,但又在情理之中,

符合生活,从而造成独特的魅力。

2. 令人感的悲局。①更好地深化主。②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种局令人感(震撼)。

3.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尾。小更含蓄藉,留下“空白” 者想象,

者行再造,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此外,要注意:

1、穿情的索。可作索的有:事、物、人、情、、空。

2、情的展表人物性格的作用。

答思路:按序情,再指出性格

3、情的展表主的作用

答思路:先情,后点出主。

四、知小小的表手法

言、作、肖像、心理描写正面描写面描写描写以小大

置念埋伏笔渲染气氛反(刺)比烘托烘云托月欲先抑(先抑后)欲抑先

叙倒叙插叙叙事索(双)欧·亨利式尾意流内心独白蒙太奇(“剪接”的意思,把多接起来,空交和大

幅度跳的效果,避免了平直叙的呆板)荒手法(比虚构更离奇)“欧·亨

利式尾”念埋伏笔

念:作者了激活者的“ 与期待的心情”,采取的一种写作技巧。就如同我

常的“ 关子”,更“ 性”,旨在激者的趣和探究欲望。《天八部》

峰(峰)的身世之

埋伏笔:前段文章后段文章埋伏索,做好,也可以理解上文下文的暗示。它的好是交待

含蓄,相“ 性”,等者到下文内容与故事果,可以从前文找到相关交代,使构,而不至于有突

兀之感。

蒙太奇 (montage) 在法是“剪接”的意思,把多接起来,空交和大幅度跳的效果,避免

了平直叙的呆板。

“欲先抑”手法用:要褒、肯定某人(事),先低、否定,使情波起伏,前后造成明比,更加

突出人(事)的,使者在程中,激趣,留下深刻的印象。

分析写作技巧的技法

(1) 从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人、排比、夸、通感等) ,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构安排角度:开尾各有特色,构密,完整匀称; 烘托,前后照; 置念,制造波,起承合,曲折有致。索,置念,抑,,暗示,奏,突,巧合,

串,并??

(3)从表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像、想、象征、渲染、烘托、比,先抑后、托物言

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充:文章开一般性的作用起全文引全文开山(提出

点)引出下文(下文做、埋伏笔)前后照首尾呼置念(倒

叙欲先抑)

充:文章尾一般性的作用括全文全文深化(升)主凸

(揭示)主卒章志与前文形成前后照与开形成首尾呼照主的方法①分析人物形象②理清情展③ 系写作背景④把握写

作意

主主旨的表述模式:通??故事,描写(刻画)了??景象(人物形象),反

映(表,表达,揭示,揭露,批判)??状、情感、思想

充:言特色价

从表力、感染力的角度①描写要如其人、如听其言,令者有其境之感。②

人物言个性化,即生形象地表性格。③ 言格:朴、幽默趣、典雅庄

重、含蓄凝、使用方言、有生活气息等。

五、代文文学(古)言格特色

①修辞手法(比,人,排比)②句式(句短句,整句散句,整散合,其

他反句、感句等句式)③大量引用古名句,典故(旁征博引,典雅韵味)④使用方

言,口化,通俗易懂(老舍,理,平凹,何立《白色》)⑤叠字叠,押韵音

律和,朗朗上口⑥ 神的、形容的运用,准确生⑦ 描写(作、外貌、心理等),

神⑧ 褒用,褒用,反,反

⑨ 言格生形象(运用各修辞)、平朴(平凹)、通俗易懂(明白

如 _古)、有生活(土)气息(活生老舍,犁,平凹)、使用方言、口

化(老舍,平凹,理)、清新自然(王,沈从文)、幽默趣(,梁秋)、

富有文采(形象生神)(刘亮程)、美、(香)(温庭筠,玲,淑敏)、

典雅庄重(丰子恺)、闲适冲淡(丰子恺,周作人,林语堂)、简洁凝练、含蓄蕴藉(含蓄不显露,李商隐)、豪放(奔放)不羁、沉郁顿挫、富有哲理(周国平)、犀利深刻、调侃戏谑古代诗歌语言风格:包括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直白、明快(明丽)、洗练、通俗(口语化)、雄奇、绚丽(华美)、含蓄、典雅、俊逸、庄重、风趣、沉郁、奔放(豪放)等。一首诗的风格可能包含互相关联的多个方面。

其他的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起兴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叙事抒情直抒胸臆

插叙对比卒章显志象征衬托反衬烘托想象联想照应美景衬哀情渲染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③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④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⑤行文结构:线索,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埋伏笔、承上启下

⑥句式组合: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设问句,排比句

感叹句疑问句反问句长句短句

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

长句字数多,容量大,结构比较复杂,故表意严密、内容丰富、富有气势;

短句字数少,结构简单,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整句:句式比较整齐的句子,比如排比,对偶句。顺叙倒叙虚实结合

散句:

句式比较自由的句子。

整散结合,可以使文章节奏明快,舒缓自如。

表达方式

记叙

叙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诗歌中所记叙的事情包括诗人的现实生活和典故两大类。

所记叙的事情和生活细节隐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通常情况下,单一的叙述较少,往往是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描写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动态和静态近景与远景实景与虚景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融情于景视听嗅结合绘声绘色(绘形)色彩映衬)

2.社会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肖像),语言(对话),动作(行为),心理,神态。

正面(侧面)描写直接(间接)描写细节描写;细描与白描

概括描写(总体,抽象,轮廓)具体描写(局部,确切,细致)

抒情

抒情,即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助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来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借人自比抒情)也就是说,作者常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渗透某种感情(叙述、描写和议

论、抒情有机结合)。

叙的序。

叙、倒叙、插叙、叙。掌握叙的序,有利于分析文章的构次

① 叙的作用是按照序,使叙述的脉明了,条理清晰。②倒叙的作用或者是造成

念,引人入(吸引者趣);或者是使内容集中,比

明,突出中心;或者是使叙述有波,构有化。③插叙的作用是通交代或明,使叙述更充分,使形象更丰。④ 叙是充叙述凭叙以交代清楚的内容,使文章更充,避免出漏洞,使构更

凑。

插叙与叙的区在于:

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叙入的是基本事件展之中的有机,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

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

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叙的人称。

运用不同人称来写人事,其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第一人称,叙述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者以身其境、真生之

感。

第二人称,能增文章的抒情性和切感,拉近作者和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或突出??

的情感。

第三人称,能比直接客地展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和空限制,反映比灵活自

由。因而也称“万能人称”。

记叙的线索。

索是穿全文始的脉,体了材料之的内在系,并把所有材料成一个有

机体。所以索是文章的,抓住了个,就能理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构,理解文章

的中心思想。

作叙述索,可以有多种。

⑴以索。文章以展索,把不同的空、人物串在一起。

⑵以事件索。

⑶以某物索。

⑷以某人索。

⑸以索。如《故》以“我”回故后的所、所、所感索。

⑹以地点的索。

⑺以感情索。感情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比如朔《荔枝蜜》以“我”小蜜蜂的情感化索;如迅《藤野先生》以“我”的国情一感情索。

特注意

①有的文章同具两条索,明和暗

②有某个或某事物从至尾反复出。

③注意文章的,可能直接揭示文章索

( 2007 年宁臧克家《炉火》 2007 年山叶延《灯火的温情》)

景物描写的相关

正面描写与面描写多角度写景景和静景景与近景

景与虚景俯之景与仰之景多感(、触、听、嗅)写景移步景定景点定点景以景写哀情以哀景写情借景抒情运用比

烘托、人比、象征想、想象等手法

景物描写的一般的作用

1、交代时节季候、地域风貌,展示时代背景

2、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铺垫

3、渲染气氛、环境,交代人物身份

烘托人物心情突出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

4、推动(预示)故事情节发展

5、酝酿情境,揭示主题、主旨

6、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7、结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引出下文,照应标题)

六、小说阅读的四大鉴赏点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再加上主题,构成小说的四大鉴赏

点。无论试题从哪个角度命制,大体要归溯到这四大鉴赏点。

① 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

② 认识人物形象

通过情节发展,及人物语言、行为、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③ 分析环境特点

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活动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涵作品主题。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

④ 理解小说主题

小说好读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在小说中。作者往往不直接告诉读者写作主题,靠读者根据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等来感知。

最新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与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XX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⑶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欢迎关注语文月刊公众号 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方法: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

散文阅读知识点全归纳(部分适合小说诗歌) 一、熟悉文体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二、储足知识 1.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②描写的技巧: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主题。 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也适用诗歌赏析):a、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远景近景、高景低景相结合;b、动景和静景的结合或衬托;c、绘声绘色;d、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来写景等。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 正面描写:对人物或事物进行直接的描写。 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小说阅读题知识点归纳

小说阅读题知识点归纳 一、环境题 ①(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描写了环境的………(特点)。 ②(人物)A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B表现……地域风光,映衬……形象; C渲染…气氛,奠定……的基调,暗示人物命运; D暗示……社会背景,揭示……性格成因。 ③(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导引人物出场。 ④(结构)与上下文、首尾、标题之间有无承上启下、铺垫、照应的关系。 ⑤(主题)A象征……揭示……主题;B与……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二、艺术技巧题: 鉴赏小说情节谋篇布局艺术技巧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表现手法、小说的线索、小说的结构、叙述人称及角度、小说的叙述顺序。 1.小说表现手法: ①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③铺垫蓄势; ④情节突转,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⑤情节摇摆发展,一波三折,赋予小说更为人心魄的魅力。

(6)误会巧合,引人入胜。 (7)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8)结局戛然而止,留下空白,激发读者想象。 (9)“黑色幽默”(运用滑稽、夸张变形、双关反语等艺术手法,对社会现实的黑暗进行嘲讽和鞭挞,让人觉得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2.小说的线索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3.小说的结构 传统小说通常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而现代小说在结构上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 一是“延迟”式结构。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 二是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立体的无限时空间。 三是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 4.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角度 叙述角度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 “有限视角”好处:完全依赖于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里的世界,有意隐藏一些环节,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富有悬念,引人入胜。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二、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三、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

(完整版)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模板大全

小说阅读专题 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二、人物形象分析: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手法为“衬托”) ②环境衬托,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的或社会 的)来烘托性格。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 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3、解题技巧与答题格式 ①人物性格特征归纳

首先要确定人物身份,阐明其代表性、象征性。答案组织格式:某某某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表示此人性格特点的词,如勤劳、简朴等。)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诗人等),或者某某某是什么阶级(如:农民、工人、诗人)的代表、象征、缩影等。一般用判断句。 其次如果题目要求简要分析的话要分条阐述。答案组织格式:分论点(表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如勤劳、俭朴等。)加上论证所需例子(一般是文中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具体句子) 例如: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答题要点: 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 人物身份拔高主题意义 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 分论点论证勤劳的例子 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分论点论证节俭的例子 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 分论点论证善良的例子 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分论点论证精神上贫困的例子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 题技巧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方法总结: 情节上: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成为全文的线索,文章的情节(主要情节)都围绕此展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主题上:揭示(暗示)主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 《复活》题目含义:一指蜥蜴复活;二指我被蜥蜴顽强的生命力打动,最终对生活充满希望。 《田野上的白发》题目作用:(1)“白发”是全文的叙事线索;(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表明写作对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时的“白发”,突出母亲的辛劳(关联主要情节);(4)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对母亲怀念(透露情感主旨)。 二:词语、句子、语段的作用 1.词语的表达作用答题套路:生动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例如:(1)结合语境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眉飞色舞”一词的妙处。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最新

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 (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 (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5)贯穿情节的线索。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点。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和叙事策略,既表现生活本身的逻辑,同时又使情节曲折生姿,跌宕起伏,高潮或结尾平中见奇。 (五)情节结构具体题型设置及技巧点拨 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具体说,其作用有: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如《药》的第一段写秋天下半夜阴暗、凄清、恐怖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再如《荷花淀》开头写月下院子里的美景,以此来烘托水生嫂的美好心灵。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 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最新高考小说阅读 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专题训练

2020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及专题训练 2020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 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 1、环境 “一景三考”,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 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 【解题规律】: ①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 ②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语) ③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 【解题规律】: 1、掌握微型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 2、答题时,要扣情节特点,运用术语,结合文本中特点的具体体现,举例分析。【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 【解题规律】: ①答这个情节跟前后情节有何关联。(指向情节本身) ②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指向人物) ③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指向主题) ④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暗示了社会环境。(指向环境)(有时需要) ⑤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有时需要) 【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是否合理 【解题规律】: ①表明观点(跟作者的观点保持一致) ②从情节安排本身、人物身份性格及文章的主旨出发,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

散文题型归纳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知识点整理题型一:“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解题方法: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规范答题」1.标明句子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 抓关键词+分解句子+整合答案(结合主旨) 题型二: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题型三: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方法: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淡化文体(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 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 1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点 一、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小说常用的开头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②引起读者的思考, 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具体)。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 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二、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三、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与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与技巧 高考阅读 12-26 0811 高考散文阅读知识点与技巧 散文 一、记叙性散文: 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2、典型的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二、状物性散文:

1、特点: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三、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阅读知识储备 一、表达方式 1、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2、描写的技巧:侧面描写: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正面描写: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景物描写:突出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3、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4、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5、抒情的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二、表现手法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现,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绘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2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三、修辞技巧。

最新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梳理范文

复习目标 (1)关于小说 目标:①认识小说文体特征。②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 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①小说3要素、小说的分类。②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2)关于高考 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 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 尤其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 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 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 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 联等。 复习任务 (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①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 事性文学载体。 ②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 映社会生活。 (2)小说3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3个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重在写人物,「文学即人学」,中心任务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 活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设计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是传统 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①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 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

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汇总 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形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选材—广泛自由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神(主题)线索— 人—事物—感情 明确集中开拓深化 物—时间—地点 语言(凝练优美) 方法: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借景抒情 联想(丰富) 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写景景语 (状物)抒情情语 直抒胸臆叙述(交待)语 叙事散文的阅读: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写景散文的阅读: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抓特征的目的不但是要求其形似,更要求达到本质上的神似。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咏物散文的阅读: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

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抒情散文的阅读: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哲理散文的阅读: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散文阅读三步曲:把握主旨、揣摩语言、赏析技巧。 如何“把握主旨”? 1.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①抓标题与文体②抓“文眼”(所谓文眼,指作者构思谋篇、布局行文的引发点,即晋代陆机在《文赋》中所说的“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的意思是说,文眼常常是在文章较重要的位置上出现的联系着内容的某些话。其实文眼并不一定都是一句话,它可以是一个字。总之,文眼不论是一个字,一句话,还是一段文章,都必须是能领起全篇的“警策”之处。)在阅读散文时如何找文眼呢?虽然文眼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固定,但也有规律可寻。清人刘熙载说:“眼乃神光所聚……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这就为我们说明了找文眼的规律:注意篇 首、篇中、篇末。 ③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 ④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高考散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散文知识点专题大总结 一、散文特点 形散神不散、语言优美、内涵深邃 “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如秦牧的散文《土地》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 3、事件牵涉多。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不散”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二、散文分类 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 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 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说理、杂感随想、哲理感悟 记叙性散文: 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2、典型的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抒情性散文(状物性散文): 1、特点: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小说阅读专题知识梳理和答题技巧汇总

小说阅读知识梳理及答题技巧汇总 一、小说阅读整体指导 一、小说文体特征简介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1.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巧抓阅读技巧,快速读懂小说 小说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在高考中可通过以下四步快速读懂小说。 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 1.梳理情节脉络是阅读小说的突破口,也是基础。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可以按照这四部分梳理情节。 2.找出线索,梳理脉络。如2015年全国卷I《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思路点拨】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切分层次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梳理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分析人物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来塑造鲜明而独特的形象。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要四看: ①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教养、气质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③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环境描写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