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2013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早、中期患者。

一、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TCD 编码:BNV068)。 西医诊断:第

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CD-10 编码:E11.221+N083)。

(二)诊断依据

1

诊断标准:参照《肾

病学》第二版

海燕主编,人民

2.疾病分期 消渴病肾病分期参考丹麦学者 M ogensen 提出的糖尿病肾病分期方案。 早期: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多期; 中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期,肾功能正常者; 晚期:临床糖尿肾病存在肾功能不全者。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临床常见证候:

1.气虚证:①神疲乏力;②少气懒言;③自汗易感;④舌胖有印;⑤脉弱。具备两项可以诊断。

2.血虚证:①面色无华;②唇甲色淡;③经少色淡;④舌胖质淡;⑤脉细。具备两项可以诊断。

3.阴虚证:①怕热汗出,或有盗汗;②咽干口渴;③大便干;④手足心热或五心烦热;⑤舌瘦红而裂;⑥脉细数。具备两项可以诊断。 4.阳虚证:①畏寒肢冷;②腰膝怕冷;③面足浮肿;④夜尿频多;⑤舌胖苔白;⑥脉沉细缓。具备两项可以诊断。

5.血瘀证:①定位刺痛,夜间加重;②肢体麻痛,或偏瘫;③肌肤甲错;④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具备1项可以诊断。

6.痰湿证:①胸闷脘痞;②纳呆呕恶;③形体肥胖;④全身困倦;⑤头胀肢沉;⑥舌苔白腻。具备3项可以诊断。

7.湿浊证:①食少纳呆,恶心呕吐;②口中黏腻,口有尿味;③神识呆钝,或烦闷不宁;④皮肤瘙痒;⑤舌苔白腻。具备3项可以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肾病(TCD 编码为:BNV068)和糖尿病肾病(ICD-10 编码为:E11.221+N083)的患者。

2. 疾病分期属于早、中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

(3)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4)糖化血红蛋白

(5)尿微量白蛋白

(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7)腹部超声

(8)心电图

(9)眼底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凝血功能、血沉、C 反应蛋白、空腹胰岛素、C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穿刺病理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虚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同见

治法:益气养阴,补肾化瘀。

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清心莲子饮、生脉散加减。生黄芪,沙参,麦冬,生地,山茱萸,地骨皮,桑白皮,鬼箭羽,丹参,葛根,土茯苓。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水蜜丸、颗粒剂)、生脉胶囊、阿魏酸哌嗪片等。

(2)阳气虚血瘀证:气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同见

治法:益气温阳、补肾化瘀。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胃苓汤、水陆二仙丹加减。炙黄芪,太子参,苍术,白术,山药,莲子,芡实,金樱子,砂仁,肉桂,姜黄,川芎,炒薏苡仁,茯苓。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水丸)、阿魏酸哌嗪片等。

(3)阴阳俱虚血瘀证:气虚、阴虚、阳虚证、血瘀证同见

治法:滋阴助阳,补肾化瘀。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肾气丸、五子衍宗丸加减。生黄芪,太子参,山茱萸,山药,枸

杞子,菟丝子,肉桂,姜黄,当归,川芎,生薏苡仁,土茯苓。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阿魏酸哌嗪片等。

2.兼夹证

(1)兼气滞证:情志抑郁,胸胁脘腹胀满,嗳气,善太息,腹满痛得矢气则舒,舌暗苔起沫,脉弦。

治法:理气解郁。

推荐方药:可酌用香附,枳壳,陈皮,荔枝核等。

中成药:逍遥丸、四磨汤口服液等。

(2)兼痰阻证:形体肥胖,胸脘满闷,或呕吐痰涎,或咳嗽有痰,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除湿。

推荐方药:可酌用陈皮,制半夏,荷叶等。

中成药:二陈丸、荷丹片等。

(3)兼热结证:口渴多饮、多食、大便干结、小便频多、喜凉、舌红苔黄干,脉滑数而实。

治法:清泄结热。

推荐方药:可酌用大黄,黄连,黄芩,知母,桑白皮,夏枯草。

中成药:新清宁、功劳去火片等。

(4)兼郁热证: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心烦眠差、恶心欲呕,食欲不振,胸胁苦满、嗳气,舌略红,舌苔略黄,脉弦或数。

治法:清解郁热。

推荐方药:可酌用柴胡,黄芩,赤芍,白芍,丹皮,山栀,夏枯草等。

中成药:加味逍遥丸、小柴胡颗粒等。

(5)兼湿热证:头晕沉重,脘腹痞闷,四肢沉重,口中黏腻,大便不爽,小便黄赤,舌偏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滑、弦滑。

治法:清化湿热。

推荐方药:可酌用苍术,薏苡仁,制半夏,地肤子,石苇,萆薢。

中成药:二妙丸、四妙丸等。

(6)兼水湿证:面目及肢体浮肿,或小便量少,四肢沉重,舌体胖大有齿痕,苔水滑,脉弦滑,或沉。

治法:利水渗湿。

推荐方药:可酌用猪苓,茯苓,陈皮,大腹皮,桑白皮,冬瓜皮,石苇,土茯苓。

中成药:五苓片(胶囊)等。

(7)兼饮停证:背部恶寒,咳逆倚息不得卧,或胸膺部饱满,咳嗽引痛,或心下痞坚,腹胀叩之有水声,舌苔水滑,脉沉弦或滑。

治法:通阳化饮。

推荐方药:可酌用猪苓,茯苓,桂枝,白术,车前子(包煎),炒葶苈子,桑白皮。

中成药:五苓片(胶囊)等。

2.根据病情,可选用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其他疗法:根据具体病情,可选择针灸、推拿、红光照射、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穴位注射、药浴疗法等,可根据临床表现应用经络导平治疗仪、腿浴治疗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等。

4.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参考《肾脏病学》第二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发热、心2009 年)

衰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水肿等症状消失或减轻。

2.血糖控制良好,尿白蛋白排泄率或尿蛋白定量降低。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因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等,需进行相应疾病的治疗,而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