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 全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试题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试题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组5分,共30分)1.河漫滩与洪积扇2.鼓丘与羊背岩(石)3.冰期与间冰期4.丹霞和雅丹地貌5.新月形沙丘与黄土梁6.断层崖与断层线崖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2.地质构造对地貌有很大的控制作用,形成背斜的地方一定出现山地,出现向斜的地方肯定形成谷地。
()3.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4.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5.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不能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6.中国北方和南方的第四系十分类似,而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异()7.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因此变成了干旱气候的任何地方都会发生沙漠化并形成沙漠。
()8.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
()9.黄土虽是风成沉积物,但刚降落到地表的由风搬运的粉尘物质并不是黄土。
()10.分布在河谷两侧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形一定是河流阶地。
()三、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在黄土地层划分上,是马兰黄土与离石黄土的分界线,是离石黄土与午城黄土的分界线。
2.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___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
3. 河流中泥沙的起动流速大小与泥沙粒径的成正比。
4. 雪线是常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固体降水的等于。
副热带高压带地区的雪线高度比赤道地区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主要差异表现为在结构上洋壳缺少,在厚度上洋壳比陆壳。
6.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下部为。
7. 由粒雪转变成冰川冰的成冰过程因环境的不同有两种类型:和。
8.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成反比,与成正比。
9. 由于作用,当一个地区被侵蚀去1000m的地层时,其高度并不能降低1000m,高度大约降低仅为m。
10. 阿尔卑斯山北麓保存有冰碛物。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沉积物是指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
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包括松散性、可移动性、岩相变化快、成因多样、不同程度地风化和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
地质作用的结果是削高和补低。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包括沉积学标志、地貌标志和环境标志。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地貌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地貌的形态包括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谷中谷是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地貌的基本形态是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地貌的形态组合是指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夷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面和刻蚀平原,是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以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
如果一个地区一系列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
1.洪积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相对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同时,洪积物的分选性较差,常常砾石、砂、粘土混杂在一起。
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通常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
在剖面上,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而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呈现出多元结构。
区别: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成分相对单纯,砾石含量较少,通常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答: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答: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3.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答:(1)、气候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
(2)、植被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
(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
(4)、地质构造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答: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考试复习题1、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概念: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
因而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第四纪沉积地貌的岩性、成因、分布和特征;(2)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波动对地貌形态以及地貌特征对生物演化、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3)研究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演化,以及地貌对人类工程和地质灾害的影响。
(4)断层活动、地震和火山活动规律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第四纪下限问题所谓第四纪下限就是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或者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分界,也是上新世与更新世的分界;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争议颇多的问题。
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冰川活动这是早期第四纪下限确定的主要依据,第四纪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气候变冷在中低纬度山区出现了冰川活动,且发现与上新世完全不同的环境特征,但是后来在其它地方发现的更早的冰川活动让人们对这一标志产生了动摇。
气候变冷全球性的气候变冷是第四纪开始的重要标志,但由于第四纪频繁出现的冰期与间冰期是第四纪下限的确定很难统一。
动物化石哺乳动物(真马真象真牛)化石的出现可作为第四纪开始的标志,在欧亚这一标志很清楚。
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人类的出现和演化是第四纪的标志性事件,早期的石器测定年代与通用的第四纪年代相当。
沉积--构造事件第四纪的陆相地层发育与老地层有明显差别,第四纪环境变化显著,在地层中有反映。
第四纪下限的方案:第四纪下限的划分方案归纳起来有4种,有些已经被放弃了。
0.70-0.80MaB.P 这是根据冰川活动标志提出的,这一方案不符合现在的研究成果已被弃用。
1.80-1.90MaB.P 这个划分方案得到了软体动物和哺乳动物动物化石,人类出现等标志的支持,得到一些学者的采用。
2.50-2.60MaB.P 此方案划分的依据是:全球降温,北极冰盖扩张,欧亚地区出现针叶树和草本植物等,2008年国际地层表第四纪下限采纳了这个方案。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地貌学2、地下水3、河流侵蚀基准面4、风积物5、雪线6、河流阶地7、风化作用8、侵蚀阶地9、冻土10、风的搬运作用二、填空题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的规律的学科。
2、根据第四纪时期的气候特点、生物特征、人类文化等,把第四纪进一步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个世。
3、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有地形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的侵蚀作用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河流的_________________ ,二是河流的_________________.5、根据碎屑物质含量的不同,洪流分为暂时性洪流、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三种。
6、根据地貌的成因、规模,把地貌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型地貌、中型地貌、小型地貌五个等级。
7、根据第四纪沉积物形成环境把沉积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海陆过度沉积三大体系8、确定地貌形成的相对顺序可以根据地貌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_______关系和过渡关系。
9、斜坡上的块体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依据其运动速度和方式,将斜坡的重力作用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动作用。
10、对斜坡的演化发展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是戴维斯(W. M. Davis)的_________________,二是彭克(A. Penck)的_________________。
11、暂时性流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完整重点试题

第0章绪论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矿产开发研究中的意义。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叫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第四纪“冰川时期”主要指更新世第四纪特点: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纪”或“灵生纪”大规模冰川作用: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Z,C-P,Q),最近一次是在第四纪,因此第四纪又称“冰川时期”●活跃的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地层、生物、古气候、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1)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2)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演化及生物界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第四纪地质地貌研究意义:(1)独特性:•大规模冰川的出现与消失;•气候的冷暖交替;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堆积物覆盖于地表且大部分是松散的;•人类的出现与发展;•频繁强烈的地壳运动;•独特的研究方法:冰期和间冰期划分、地貌学及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等。
(2)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因为第四纪地质现象与人类关系特别密切。
(3)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学的意义。
因为第四纪地质现象保留完整,且其地质过程仍在进行,研究这些现象和过程,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第四纪以前的地质历史。
(4)第四纪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矿产,如沙金(5)工程意义: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在空间上的展布资料对工程非常重要。
如山区铁路、公路常顺河修建,是利用河谷纵比降(高/长)小的特点。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2017》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 冰碛物具有( B )A. 颗粒磨圆度好B.无层理C.堆积物中含异源小漂砾 D.细粒粒上保存有光面和擦痕2. 阿尔卑斯山北麓保存有( D )A.玉木冰期B.大理冰期C.埃尔斯特冰期D.大姑冰期3. 暗河沉积物( D )A.无崩积、溶蚀残余粘土B.的沉积相有规律变化C.可塑造各种典型的河流地貌形态D. 没有二元结构4.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 B )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A. S,T,KB. Z,C-P,QC.Z,P-T,QD. O,K,E5. 新构造运动是指( B )A.新第三纪以来或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B.从第三纪开始至现在的构造运动C.新第三纪以来和第四纪以来发生的构造运动D.现在仍在活动的构造运动6. 从河谷的横剖面看,河谷的组成要素有( D )A. 谷麓和谷肩B. 谷缘和谷肩C. 谷缘和谷坡D. 谷底和谷坡7.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 C )A.地形坡度及降水 B. 气候、温度、高度C.温度、降水和地形 D. 地形起伏及温度高低8.第四纪采用四分法,其年代界限分别是( C )A. 0.8Ma,1Ma,12.5 万年,1 万年B. 1.7Ma,1Ma,12.5 万年,1 万年C. 2.5Ma,1Ma,12.5 万年,1 万年D. 3.5Ma,1Ma,12.5 万年,1 万年9. 山岳冰川主要分布于( B )A.中、高纬度高山区B.中、低纬度高山区C.中、高纬度低山区D.中、低纬度低山区10.阶地分为( C )A. 内叠阶地、上叠阶地B. 阶地前缘、阶地后缘C. 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埋藏阶地D. 阶面、阶坡11.第四纪最主要特点是( A )A. 人类出现B. 部分地壳活动C. 小规模的冰川活动D. 哺乳动物大量绝灭1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 D )A. 地层及沉积物B. 生物及气候C. 新构造运动与地壳发展D. 以上全部13.第四纪一词(Quaternary)是1829 年法国地质学家( B )所创。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说明:(1)总分100分。
题型可能包括以下五类,各类型可能所占分数的比例并非最终考试题型分数的比例;(2)该重点并不涵盖所有考试内容,所以复习时除针对重点外,还要阅读和理解课件和教程上的其它内容。
为方便大家复习,复习重点中标出了参考页码等信息,有的有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这些是重点中的重点。
一、填空(每空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_______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2.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中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泥河湾动物群,中更新世的周口店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二、判断题(每题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属于地球科学,而第四纪地质学属于历史地质学。
(对)2.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
(错)三、名词解释(每组3-5分,可能占20分)如:1.顺构造地形与逆构造地形:地形正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
2.准平原/夷平作用/夷平面:山地经外力作用剥蚀,变成较平坦的地区,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叫做准平原。
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地壳运动处于上升时,使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又会受到侵蚀破坏变为山地,但在山顶部分还残留着古平原面,这种地形就称为夷平面。
如果山地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则会形成若干个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夷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第四纪共划分为4个世,它们分别是(早更新 Q1P)世、(中更新 Q2P)世、(晚更新Q3P )世和(全新 Qh )世。
(有2~3个地质年代、距今约166万年)2.黄土中多层埋藏古土壤的存在常标志着(沉积间断或沉积速度减缓),说明在黄土沉积的漫长时期内气候有多次(干冷与温湿)的变化。
3.构造地貌有(断层三角面山)、(背斜谷)、(向斜山)、(断块山)等。
4.三角洲的结构分为(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
5.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是指(上层的河漫滩相细粒物质,下层的河床相粗粒物质)。
6.岩层产状200°∠30°中,200°和30°分别表示岩层的(倾向)和(倾角)。
7.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种。
8.地震发生时产生的三种主要地震波为(横波S)(纵波P)和(面波或混合波)。
9.河流下切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侵蚀基准面)10.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有(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水的流动性)四个。
11.第四纪最主要的一个特征是古气候曾有过多次重大的变迁,出现了全球性的冰期和间冰期的多次更替).二、选择题1.河漫滩形成于河流的( A )A、凸岸B、凹岸C、凸岸和凹岸均可D、都不对2.石灰岩是(A)环境中形成的岩石。
A、海相B、陆相C、海陆过渡相3.柱状节理常发育在( B )中。
A、花岗岩B、玄武岩C、石灰岩D、石英岩4.岩溶地貌是( C )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
A、地下水B、地表水C、地下水和地表水D、降水5.经片流搬运至坡的平缓处或坡麓的物质叫( D )。
A、洪积物B、残积物C、冲积物D、坡积物6.下列符合冲积物特征的是(ABC )。
A、分选性好B、磨圆度高C、有层理D、成分与下伏基岩一致7.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反映在(ABCDE)等方面。
A、山势B、河谷C、阶地D、夷平面和溶洞E、水系8.断层的基本类型有(ACD)。
A、平移断层B、阶梯断层C、正断层D、逆断层E、地垒9.根据阶地的构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BD )A、基座阶地B、堆积阶地C、埋藏阶地D、侵蚀阶地10.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有(ABDE )。
A、气候B、地形C、时间D、岩性E、节理发育情况11.地质条件主要包括(ABC )。
A、岩性B、地层C、地质构造D、层理E、节理12.冲积平原按作用营力和地貌部位分为(ABC )三部分。
A、山前平原B、中部平原C、滨海平原D、构造平原E、剥蚀平原三.简答题1、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和第四纪下限的方案答:冰川活动、气候变冷、动物化石、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沉积—构造事件。
答:0.70~0.80MaB.P:(冰川学派)依据:古地磁极性分界(B/M);气候变冷;1.80~1.90MaB.P:(气候学派)依据:真马、真象出现;直立人出现;2.50~2.60MaB.P:依据:全球大幅降温;北极冰盖明显扩张;北大西洋沉积物中的冰筏屑数量明显增多;欧亚地区植被明显的变化,涌现出大量的针叶树和草本植被,预示气候的恶化;在哺乳动物群方面,真马、真象、真牛的出现;在非洲出现石器;青藏高原隆升加速,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出现厚层的砾石沉积,东亚地区冬季风出现和加强,黄土堆积开始。
3.20~3.50MaB.P:G/G界限,气候变冷,南方古猿。
2、论述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研究方法答:河流阶地按照形态可以分为三类:侵蚀阶地:阶面和阶坡均由基岩组成,阶面上保存有不厚的冲积层和残余砾石层,发育在河流上游和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阶段。
基座阶地:阶面和阶坡上部为冲积物组成,阶坡下半部露出基座。
发育在河流中上游和新构造运动上升较强地区。
堆积阶地:阶面和阶坡均为河流的沉积物组成,一般出现在河流的下游,又可以分为四种:嵌入阶段:不同时代的沉积物呈嵌入切割关系,一般发育在新构造运动的上升区。
内叠阶地:不同时代的河流沉积物呈切割关系,但基座近于同一水平,主要发育在河流下游或盆地中。
上叠阶地:不同时代的阶地沉积物呈上叠切河曲阶地均不是真正的切割关系,新阶地的切割深度小于老阶地,且置于老阶地之上,分布于老阶地之内,发育在新构造运动的上升区和下降区。
掩埋阶地:新阶地的沉积物掩埋了前期形成的阶地沉积物,主要发育在新构造运动的下降区。
研究方法:(1)真假阶地的识别:地滑阶地、断层滑动台地、差异风化台地、河流阶地均不是真正的河流阶地。
(2)作横剖面:垂直河流流向,反映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新构造运动特征。
(3)作纵剖面: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新构造运动特征。
(4)画阶地位相图,分析新构造运动。
成因类型:阶地形成的实质是侵蚀基准面的下降,而引起的原因主要有构造运动,气候变化。
因此,河流阶地可以分为构造阶地、气候阶地、曲流河阶地。
构造阶地是指由于构造运动而引起河流地质作用的改变而形成的阶地,是河流阶地研究的主要对象。
气候阶地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侵蚀基准面的变化而形成的阶地,是气候变化的良好记录。
曲流河阶地是河曲切割新形成的河漫滩而形成的阶地,特点是河床两侧的阶地不对称。
3、黄土的成因。
答:风成说(原生黄土),证据:不受地形影响,具分带性;来源于西北的沙漠、戈壁区;粒度、碎屑矿物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多孔、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喜干动植物化石。
水成说(次生黄土),证据:分布:受地形影响;物质:来源于多个地区,具有不同的成因;成分:黄土中含有砾石,不同地区成分不同;结构构造:黄土中发育斜层理;生物化石:含喜温动植物化石。
4、中国黄土地层特征。
答:划分依据:黄土岩性、古土壤类型、特征和接触关系,并配合年代学方法。
划分方案:刘东生(1985年)的划分方案。
①午城黄土地点:山西隰县午城柳树沟。
岩性:颜色较红且均匀,岩性较致密(故有石质黄土之称),含多层钙质结核,厚50米。
化石:产泥河湾动物群成分化石。
时代:位于松山/高斯(M/G)分界面附近,古地磁年龄为2.588Ma,属于早更新世(Qp1)。
○2离石黄土地点:山西离石县陈家崖。
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离石黄土上部和离石黄土下部。
离石黄土上部的岩石颜色较浅,土质较为疏松。
含5-6层红色古土壤,其间距较大,古土壤的结构较为清晰。
离石黄土下部的岩石颜色较红,含十几层褐色土型古土壤,古土壤较薄,间距较小,顶部为3层密集古土壤叠置的古土壤系。
化石:下部分含肿骨大角鹿,上部分含较多的方氏鼢鼠化石。
时代:中更新世(Qp2)○3马兰黄土地点:原指北京斋堂马兰峪黄土。
在黄土高原形成晚更新世晚期的黄土统称马兰黄土。
岩性:灰黄色的土状堆积,粒度较粗,质地疏松层理不明显,垂直节理发育。
化石:很少。
时代:晚更新世(Qp3)。
○4全新世黄土灰黄色粉砂质黄土,年代为全新世(Qh)。
5、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及标志。
答:类型:隆起构造、坳陷构造、断块构造、活动断层。
标志:地质构造标志:褶皱、断层、节理、岩层倾斜、地层不整合。
地貌标志:直接标志,山脊错位,水系弯曲,断层三角面。
间接标志,阶地,夷平面,溶洞,裂点,洪积扇。
沉积物标志:岩性,厚度,分布。
地震标志: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和大陆裂谷地震带。
火山标志;水文标志;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标志6.中国南北方哺乳动物群(1)中国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1).早更新世泥河湾动物群,又称为长鼻三趾马一真马动物群。
地点:河北省阳原县桑干河谷的泥河湾村。
地层:厚层河湖相沉积层。
动物群特点:保留了少量新近纪末期的残余种属;演化出一些特别种属,如长鼻三趾马、板齿犀等。
出现了更新世特有的种属,如三门马、梅氏犀等。
分布:西至青海,北达阴山,南到淮河流域。
2).中更新世周口店动物群,又称北京猿人一肿骨鹿动物群。
北京周口店化石第一地点。
沉积:洞穴堆积。
动物群特点: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南北分异已非常明显。
该动物群更具有北方动物群的特点。
早更新世泥河湾期的一些种属部分保留下来。
出现了较多的中更新世特有种属,如肿骨鹿、纳玛象、梅氏犀、洞熊等。
有大量的进步种属出现,如狼、狐、獾和小型啮齿类。
含有重要意义的北京猿人化石及其文化遗迹3).晚更新世萨拉乌苏动物群,又称最后斑鬣狗-赤鹿动物群。
地点:内蒙萨拉乌苏河一带沉积:河湖相沉积动物群特点:中更新世前的一些种类已经绝灭,如中国鬣狗、剑齿虎等。
中更新世出现的某些种类得到发展,成为晚更新世的主要种属,其数量和体形都已增大,如洞穴鬣狗、披毛犀、鄂尔多斯大角鹿、转角羚羊、王氏水牛等。
出现了现代还生活的种属,如野驴等。
在该地区还发现了人类化石及其文化遗迹。
萨拉乌苏动物群属草原型群体,可能是温湿性草原或疏林草原,代表晚更新世早期的—个偏暖阶段。
4).晚更新世东北寒冷动物群–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在冰期气候影响下,该动物群在晚更新世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及北美大陆的北部。
在西伯利亚北部冻土层中和北美的阿拉斯加都发现过带有完整软体组织的猛犸象尸体,体外披有棕褐色的长毛,长20一30厘米,背部长毛达半米,皮下脂肪层厚达9厘米。
我国的猛犸象化石经14C测定,其年龄在28,000年到12,000年之间。
(2)中国南方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1).早更新世元谋动物群标准地点:云南省北部的元谋盆地。
沉积:河湖相沉积。
元谋动物群包括40个种类,定为种的24种,22个为绝灭种,占93%。
含元谋人化石。
2).中更新世盐井沟动物群,也称为大熊猫-- 剑齿象动物群。
标准地点:在四川万县盐井沟的石灰岩裂隙式洞穴中。
其特点是现生种比较多,约占57.7%。
动物群的特点是,主要成员为典型的南方种类,如大猩猩、大熊猫、巨貘、中国犀等。
也有少数北方的种属,如纳玛象。
3).全新世动物群我国全新世动物群的面貌与现代基本一致。
全新世气候转暖,我国由于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带从寒温带到热带均有分布。
动物群因自然条件的影响可分为南北两大动物区系,并以秦岭为界,北部称为古北区,南部称东洋区。
7、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与方法。
答:地层划分:在时间上,将第四纪地地层划分为不同时代的年代,按照新老关系进行排序。
地层对比:在空间上,进行相同时代的第四纪地层比较,分析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原则:1)生物地层学:生物演化前进性(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生物演化阶段性;生物演化不可逆性。
2)气候地层学:气候演化的阶段性;气候演化的旋回性。
方法:岩石学的方法: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深红色—红色—红黄色—黄色—灰色;成分:碎屑矿物含量变化,风化系数;结构与沉积构造:砾石风化程度;特殊的标志层:古风化壳、不整合面、古土壤层、侵蚀面。
2)古生物学的方法:哺乳动物化石;特征化石、灭绝种含量、灭绝属含量。
3)地貌学的方法:地貌相对先后次序:切割、过渡、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