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初平民教育
晏阳初生计教育思想与实验

的 十 人 中 . 括 杜 威 和 爱 因斯 坦 包
晏 阳 初 于 l 2 年 8月 回 国 后 . 即 投 身 于 平 民 90
教 育 运 动 . 92 1 2年 在 全 国 发 起 “ 文 盲 、 新 民 ” 除 做 的 识 字 运 动 , 长 沙 、 台 、 兴 三 地 为 试 点 , 起 _ 以 烟 嘉 掀 r
病 , 施 生 计 、 艺 、 生 和 公 民 “ 大 教 育 ” 以 文 实 文 卫 四 ,
艺 教 育 攻 愚 , 养 农 民 的 知 识 力 : 生 计 教 育攻 穷 , 培 以
培 养 农 民 的 生 产 力 : 卫 生 教 育 攻 弱 . 养 农 民 的 以 培 强 健 力 ; 公 民 教 育 攻 私 , 养 农 民 的 团 结 力 。 阳 用 培 晏 初 认 为 . 字 教 育 的 目 的 不 止 于 使 民 众 识 字 . 在 识 而 使 其 达 到 整 个 生 活 改 造 的 目标 他 强 调 “ 字 教 育 文 以 后 . 应 该 继 之 以 民 众 生 活 的 改 造 ” 进 行 职 业 技 便 . 能 的 教 育 . 练 农 民 接 受 现 代 农 业 科 技 知 识 . 之 训 使 能 运 用 于 农 业 生 产 . 提 高 生 活 水 平 教 育 史 学 家 以 认 定 . 四 大 教 育 ” 的 “ 计 教 育 实 质 上 就 是 农 村 “ 中 生 的职业技 术教育 ” ① 晏 阳初 的 主 要 论 著 有 :平 民 教 育 概 论 》 12 《 (9 8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 5 8( 0 9)6 0 6l 0 101 7 l 2 0 1 — 0 一 4
晏 阳初
(8 3 19 1 9 — 9 3年 ) 出 生 于 四 JI 巴 中 I 省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

们 受教 育? 怎样 使他们 健康? 怎样 使
文 艺教 育救愚 ,培 养农 民的知识力 ; 以生计教育救穷 , 培养农 民的生产 力; 用卫生教育救弱 , 培养农 民的强健 力;
用公 民教育救私 , 培 养农 民的团结力。
“ 这 四 种 力 ,是 今 日国 民 最 不 可
他们都吃得饱?有知识? ……”
个 更好 的 世 界 时 ,我 们 的 确 是 需要 素 质 更 好 的人 民 。”
1 9 4 5年 ,赛珍珠据此 写成 《 告语 人 民 》一 书,在 美 国出版 不过半 月 , 即销 售一 空。这 本书让世界 更清 楚地 了解到 晏 阳初 的平 民教 育思 想,及 其 在 中国 2 5 年 的实践 经验 。
文 盲 ,作 新 民” 的 宗 旨。晏 阳初 任 平
阳初骑 着毛驴 ,回头微 笑着……他后 来的人 生再也没 有 离开过 乡村 :河北
定县 乡村 1 0年 , 湖 南 、 四 川 农 村 1 0
“ 走 出象 牙塔 。跨 进 泥 巴墙 ”
跟 着苦 力队伍走 出四川 巴 中老 家
后 ,晏 阳初 经 过 1 5 年 求 学 生 涯 ,1 9 1 8
晏 阳初 说 : “ 我 要 向全 世 界 提 出
这 一个 问题 ,请 求解答 。为什 么不能
团结所有 国家、所有地 区的人 民以共
同 打 击 我 们 的 敌 人 — — 愚 昧 、 贫 困、
疾病和腐败政府呢 ? ”“ 世 界 最 基 本 的
少的 !”晏 阳初进 而提 出学校教 育 、 社会教 育和 家庭教 育三种 实施 方式 :
动的知识 分子 ,也 纷纷投 身平 民教 育
年 6月 以博 士 学位 毕业 于耶鲁 大 学。 毕 业第二 天 ,他 即应募 以北 美基 督教 青年 会战地 服务 干事 的身份 ,远 赴法
从弱者出发的意识和行动——晏阳初的平民思想对农民工教育的启示

Ke r y wo ds:t e we k; a a g h c vla d c to m ir n r e h a y n y n c u; iiin e u ai n; g a two k r
n s a o e si r n e,O ma e h m eng a r ft o e ta te gh o h a n he cv l n p p lto e el b r r n F a c S d i b i wa e o he p tn i lsr n t ft e we k a d t iii o u ain a c mmi e O isi e lg n o p a tc .Hi e a r r m h ame si h swe k s n e o o n n cin,a o t d t t d o o y i t r c ie t s d p  ̄u efo t e f r r n t i a e s fs u d a d a t o s
St r i g f o h e k Awa e s n to a tn r m t e W a r ne s a d Ac i n
— —
Ya n c u T i k n ft e Ciiin Po u a in o i r n o k r n Ed c t n n Ya g h h n i g o h v l p lto fM g a tW r e s o u ai a o
11 9 8年 晏 阳 初 在 法 国 为 华 工 服 务 的 经 历 更 加
评晏阳初平教会乡村建设的实践和理论

记账, 能写 自己 的姓名 , 写 简单 的家信 , 大受 会 他
鼓 舞 他 刨 办 的 《 工 周 报 》 为 中 国报 刊 史 上 最 华 成 早 的 工 人 报 刊 。 9: 年 , 从 美 国 回来 , 定 志 向 12 1 他 报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2期
V0 . 1 23 N o .2
济 宁 师 专 学 报
J u n l fJn n a h r ’ o lg o r a i ig Te c es C le e o
20 : 2年 4月 0
A pr 0 2 02
世 代书香 门弟 。 塾师兼 乡医 的父亲 的教 育下 . 在 他 受到儒 家文化 的熏 陶 。 后来 , 亲将 晏 阳初送 到基 父
督 教 内地 会 创 办 的 西 学 堂 接 受 新 学 。在 这 里 他 学
先做 文字 教育 ” 作 , 工 他在 上海 全 国青年 会 刨设 平 民教育会 . 自主持 , 了一年 多的时 间进行 了 亲 用
文章 编 号 :0 4 1 7 (0 2 0 —0 7 0 10 — 8 7 20 )9 0 6 3
评 晏 阳初 平教 会 乡村 建设 的 实践 和理 论
张 卫 军
( 宁 师 专历 史 系 , 东 济 宁 "2 2 ) 济 山 e 0 5 7
摘 要 : 阳 和认 为 : 国社 会 的 根 本 问题 是“ 、 , 、 晏 中 愚 穷 弱 私 . 其 根 湃 是“ 国 的 教 育不 能 普 及 特 别 是 而 中 ,
村 建设 运 动 。12 9: 成 立 的 中华 平 民 教 育 促 进 3年
傅葆 琛搭乘 美 国军舰来到法 国布 朗( oo u )在 B lg e 。
“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路线

谁 知这 一写 ,便 引来 了成 群 结 队 的华 工求 助 ,天天 如此 。于 是 ,晏 阳初 干脆召集大家学识字 。 他 的号 召让 大 家 发 出哄 堂 大 笑 , 问到 谁 愿 意学 ,大 家 面 面相 觑 , 沉 默下来 ,最后 只有几个人报 名。 从 那个 晚上 开始 ,在 劳工食 堂 的
二 战末 期 ,罗 斯福 总统 提 出
了著 名 的 “ 大 自 由” ( 论 、 四 言
信仰 、免于匮乏 、免于恐惧 ) 。晏
阳初 补 充 了一条 ,就 是人 民要 有 “ 免于愚昧无知 的 自由。 ” 18 9 9年 ,美 国总统 布什 在 给 晏阳初的生 日贺辞中说 : “ 通过设
终身献给劳苦 的大众 。 ”
在 中国的教 育实 践
12 90年 晏 阳 初 回 到 中 国 。
晏 阳 初 ( ) 与 爱 因 斯 坦 ( ) 等 曾 被 膺 选 为 右 左 12 9 2年 晏 发 起 全 国 的 识 字 运 动 ,
“ 现代 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 人” ,与评选颁奖 活动主持人沙普列博 士 ( 中)合影
殊 荣 的惟 一 亚 洲 人 。
阳初 的影 响 ,开 始觉 悟要 真正地
打到 民众 中去 。 后 来 晏 阳 初 发 现 , 中 国 消 除
是施 舍 ,您重 申了人 的尊严 与价 值。 “ ” 您使无数 的人认 识到 :任 何一 个儿童决不只是有一张吃饭 的 嘴 ,而是具备无限潜力 的、有两只
饭 桌 上 ,晏 阳初 用 一 张小 石 板 、
一
3 5元 捐款让 他下 定决心 6
晏 阳初 19 8 0年生于 四川 巴中 县 。少时熟读 儒家 经典 ,1 3岁时 进 入保 宁府 ( 阆中市 )教 士所 今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

晏阳初:平民教育“传教士”生平:晏阳初(1893—1990年)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
四川巴中人,原名兴复,字阳初。
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探索和实践,力图向全中国、全世界的贫困落后地区推广。
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形的财产。
1950年定居美国,任国际平民教育委员会主席。
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蜿蜒起伏的蜀道,盐贩子们背着一两百斤重的盐包,额头青筋暴露,身上汗流如注。
一个10岁大的瘦小男孩,心里蹦跶着对未来求学生活的憧憬和不安,不声不响地跟着这支汗水涔涔的队伍翻山越岭,第一次来到山外世界。
谁能想到,这次与苦力的同行,在他心中埋下了为劳苦大众谋利造福的种子。
“劳力者呀!这是我第一次与你们共同生活,我稍稍体会到你们的痛苦和坚忍”,“我朦胧意识到:民间的疾苦,必须从生活中去了解”。
多年后,世界知道了中国的晏阳初博士,而他开创的平民教育也影响了全世界。
从河北定县到第三世界国家农村,从骑驴下乡的博士到享誉世界的教育家,他把百岁人生中的70年奉献给了平民和乡村。
有人说,20世纪的中国,晏阳初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家;21世纪的中国,他的理论和经验依然是不可忽视的财富。
“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跟着苦力队伍走出四川巴中老家后,晏阳初经过15年求学生涯,1918年6月以博士学位毕业于耶鲁大学。
毕业第二天,他即应募以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的身份,远赴法国北部的一战战场,为那里的华工苦力做翻译。
再次走入苦力们中间,晏阳初深切感受到,这些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并非天生愚笨,而是从来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
于是,他开始免费教他们识字写字,还办起了白话文形式的《华工周报》。
他很快成为广受华工尊敬的“晏先生大人”,甚至有华工把省下来的365法郎“巨款”捐给他办报。
“苦力教育了我!”晏阳初后来回忆道:“一切都因为我当年发现了一个新人物,这个新人就是‘苦力’,我不但发现了苦力的‘苦’,还发现了苦力的‘力’——潜伏力。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和孔子的“有教无类”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刘 洪 亮 朴 凤 玉
( 边大 学 理学 院 化 学 系 , 延 吉林 延 吉 1 3 0 ) 3 0 2 摘 要 : 育公 平 是 社 会 公 平 的 起 点 。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教 是 的基 石 。 求教 育公 平 也 是 人 类 社 会 古 老 的 理念 。 文探 讨 了 追 本 晏 阳初 的 平 民 教 育 思 想 和 孔 子 “ 教 无 类 ” 有 的教 育 思 想 对 现代
三 、 园 心理 剧 对 大 学 生 E 校 Q教 育 的 重 大 意 义 ( ) 园心 理 剧 使 大 学 生E 教 育 寓 教 于 乐、 员参 与 。 一 校 O 全
乃 至 近代 的蔡 元 培 、 行 知 都 在不 同层 次 上 推行 了“ 教 无 类 ” 陶 有 的 思想 ,使 之 成 为 中 国传 统 教 育 理 念 中一 脉 相 传 的 理论 瑰 宝 。 “ 教 无 类 ” 倡 导 的 一种 “ 之 不 拒 , 无 差 等 ” 公 平 理 念 , 有 所 来 爱 的 时 至今 1 仍 闪 烁着 科 学 进 步 的光 辉 , 3. 有着 巨大 的借 鉴 价 值 。正 如 联 合 国教 科 文 组 织 总 干 事 泰 勒 博 士 所 说 :如 果 人 们 思 索 一 “ 下孑 子 的思 想 对 当今 世 界 的意 义 . 们 很快 便 会 发 现 人类 社 会 L 人 的 基本 需 要 . 过 去 的 两 千 五 百 多 年 里 . 变 化 之 小 是 令 人 惊 在 其 奇 的 。” 【 ] 社 会 转 型 的需 要 . “ 教 无 类 ” 想 形 成 的主 要 动 力 。 是 有 思 春 秋 末 期 是 我 国 由奴 隶 社会 向 封 建 社 会 的 转 型 时 期 ,生 产 关 系 发 生 了 巨大 变 化 , 社会 发 展 需 要 多种 人 才 。 这就 使 奴 隶 主 贵 族 对 文化 的垄 断 与社 会 的 需 要 产 生 了 矛 盾 .迫 切 需 要 教 育 体 制 的 变革 。 孔 子 兴 办 私 学 , 出 “ 教 无 类 ” 而 提 有 的教 育思 想 正 是 顺 应 了这 一 历 史 潮 流 l。 5 ] 教 育 的基 本 功 能 之 一 ,就 是缩 小 贫 富 差 距 ,促 进 社 会 平 等 。孔 子 的 “ 教 无类 ” 想 , 蕴 涵 着 社 会 公 平 的 深 意 。 有 思 就 三 、 种 教 育 思 想 的现 代 启 示 两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一)“四大教育”
第五动
晏阳初(1890—1990年),原名兴复,又名遇春,字阳初,出身于四 川省巴中县的一个书香世家,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 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
首开华工识字班,并自编识字教材《千字课本》,创办《华工周报》, 这是他从事平民教育之始。
01 02 03 04
以文艺教育攻愚, 以生计教育攻穷, 以卫生教育攻弱, 以公民教育攻私,
培养知识力
培养生产力
培养强健力
培养团结力
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二)“三大方式”
01
学校式教育
02
家庭式教育
03
社会式教育
三、“化农民”与“农民化”
晏阳初所从事的乡村建设试验,是与他对平民教育的认识发展密切联系的。 1929年,晏阳初及平教会同仁放弃了城市的舒适生活,携家属迁居河北定县,进行了 著名的“定县试验”。他大力提倡知识分子与村民一起劳动和生活,“给乡下佬办教育”, 时人称为“博士下乡”。“化农民”与“农民化”是晏阳初进行乡村建设试验的目标和途 径。 晏阳初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基本问题,只是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而没能认识 “帝国主义之侵略与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愚、穷、弱、私’的原因”;否认了旧中 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反而把由于阶级压迫所造成的愚、穷、弱、私等社 会现象作为问题根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36年,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伐步步 逼近,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 离开定县,向南撤退。1937年晏阳初接 到湖南省政府的邀请,希望他协助动员 三千万普通民众参与抗日,在任上晏阳 初撤销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县级官员,招 募了近五千名学者和科学家参与政府工 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基层 政治改造试验。
治。农民们不再受新生儿破伤风、产褥热、天花、黑热病等病的威胁,
各种肠道传染病也大大减少。他们还经受住了1934年华北霍乱特 大流行的考验,全县只发生少数几例,无一人死亡。特别难能可贵的 是,整个保健网的经费平均每人每年仅为0.1元(约折合0.05美元) 左右,即使是比较穷的社区也能承受得起。
29
二、晏阳初平民教育中的农业推广理念 (一)平民教育思想 1、“四大教育”结合“三大方式”培养 2、晏阳初研究实验之原则 3、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成功信条 (二)农业推广理念 协助农民去发展自己 了解农民需求
提高农民推广参与性
30
(一)平民教育思想
1. “四大教育” 结合 “三大方式” 培养 “四力” “新民” 宗旨: “除文盲,做新民” 核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 三大方式: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铲除四大劣根:愚、贫、弱、私 提高四力:智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团结力, 造就一代“新民”
剧 作 家
25
定县试验区的社会调查。
定县试验区社会调查从全县472 个村庄中选出62个典型,由面及点, 内容涉及定县历史、地理、交通、 经济、教育、民俗、人口、农业、 卫生等一切社会情况。由社会学家 李景汉完成《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一书,为“平教会”定县实验区制 定正确的工作路线和方针,提供了 宝贵的资料和依据。
21
庄长表 ,达,定 遍 于县 布年一是 全之九华 县久二北 。,六农 涉年村 及开的 始典 个 型 实 村 代 验 , 11 62
22
•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 集中体现。它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 历代封建统治者安邦定国的指导性原则。晏阳初对此 深信不疑。他说:“人民是国家根本,本不固则邦不 宁。这虽是几千年的老话,但它却是历千年而不朽的 真理。”因此,“要建国,先要建民;要富国,先要 富民。”中国有四万万之众,但其中80%以上的人民 都未受到过教育,目不识丁,这就需要推行平民教育, 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培养其团结组织力和 经济组织力,以谋求中国社会的进步。
来教华工识字,后来创办了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劳工报纸《中华劳工周 报》。数月后,一名华工寄给晏阳初一封书信,对他表示感谢,并捐
出了三年来在法国战场上积攒的三百六十五法郎,这使得晏阳初倍受
感动。幼年时中华传统经典教育和日后的教会教育以及美国的民主教 育对晏阳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晏阳初本人曾经提
8
•
晏阳初自耶鲁大学毕业后,恰逢欧战正酣,1917年中国政府便已
向德国宣战,约有二十万华工踏上欧洲战场,1918年毕业后的晏阳初
赴法国,任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战地服务干事,为欧洲战场的华工提供 志愿服务,他的主要工作是代人写信。工作过程中晏阳初萌生了教授
华工识字的念头,他尝试着从复杂的中国文字中选中一千个常用字用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在农村建设方面大量借鉴晏阳 初的定县经验,农村的进步成为日后台湾经济腾飞的重要 基础。 晏阳初移民美国后,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他的乡村教育理 念,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在他的协助下,菲 律宾、加纳、哥伦比亚等欠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类似计划。18
•
•
19
20
平教会的起源: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强国强民,富国富民“要从平民教育抓起, 立志探索一条教育改造社会之路。
•
11
•
晏阳初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 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小处:为减少通 过饮用水传染的疾病,平教会指导农民修建井盖 与围圈,适时消毒灭菌;训练公立师范学生与平 民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训练助产士代替旧式 产婆,向旧式产婆普及医学常识;建立各区保健 所,培训合格医生;从平民学校毕业生中培训各 村诊所的护士与公共卫生护士;为村民引入优良 棉花和蛋鸡品种;组织成立平民学校同学会,建 立村民自治组织;改组县乡议会,改造县乡政府。
26
定县试验区的实验
分三大部门:研究实验设计部门、训练人才部门、表证推 广部门
定县农村三级保健网教学基地组织机构
28
陈志潜 负责
• 定县农村保健网,到1935年已发展到6个区,有220名村保
健员,约覆盖半数的村庄,这一年,县保健院收治住院病人600多人, 共住院1万多天,做手术260例;6个区的保健所共治疗患者66.5 万人次;220名村保健员做急救、治疗小病计14万人次,还给14 万人种了牛痘。农民的卫生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很多人家改良了水井 和厕所。不过几年的时间,这里的轻、重病人都得到及时而科学的诊
• 1949年,由于其基督教背景和改良主义的思想,晏阳 初不受共产党的欢迎,辗转到了台湾,从此晏阳初和 他的乡村教育运动在中国大陆彻底销声匿迹。
15
平民教育在世界
• 晏阳初离开中国大陆后不久即离台赴美,在美 国他协助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 平民教育运动。 1956年在晏阳初的帮助下菲律宾建立了国际 乡村改造学院,并实现了真正的民选议会。国际 乡村改造学院运行至今,专门向第三世界国家推 广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 训平民教育教师。
第二讲 晏阳初平民教育 中的农业推广理念与方法
—以20-30年代“平教会”定县试验区
为例
一、晏阳初与“平教会”定县试验区 二、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中的农业 推广理念 三、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中的农业 推广方法 四、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和方法在 农业推广中的重要借鉴作用
2
一、晏阳初与“平教会”定县试验 区
•
•
在晏阳初的晚年,他重新获得机会回到中国大 陆,于1985年获准访问河北定州市。
16
晏阳初与各国乡村运动领袖合影
贡献与影响
•
晏阳初自1920年代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七十余年,被誉 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他1920年代-1930年代在河北 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为定县乃至河北留下了大量有形和无 形的财产,据1980年代的统计,定州(即定县)是河北省内 唯一一个无文盲县;当年晏阳初引入的良种棉花、苹果、 白杨等作物引入和培育的良种鸡等仍然广受当地农民的欢 迎;另外1970年代普遍中华农村的“赤脚医生”以及相关 的培养计划,皆承袭自晏阳初在定县的实验内容.
23
•“平教会”定县试验区机构设置 表
学校教育
华
农 民 教 育 部
研究股
社会教育
北
推广股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实
调查部
普通调查股 农业调查股 经济调查股 普及家庭科学部 推广股 总 表证 农场 乡区 表证 农场 表证 农家 园 艺 组 畜 牧 组 选 种 组 农业工程组 病虫害组 农艺化学组 农 艺 组 农业经济组
行政组 教学组 师资组 视导组 教材组 教具组 教材组 方法组 师资组 行政组 工具组 乡区表证 乡村平 民学校 平民学校
验
区
普及农业 科学部
普通农民 平校毕业生 平校学生
研究股
定县实验区负责人姓名简历一览表
职
务
干 事 长
秘 书 长
秘 书 主 任
总 务 主 任
社 会 调 查 部 主 任
学 校 式 教 育 部 主 任
到,“三C”:孔夫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
(Coolies),影响了他的一生。
9
•
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在归国前,他立志不做官,不 发财,将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回国后他首先在上海基督教 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间编制刊行了 《平民千字科》等教材。1922年晏阳初发起全国识字运动, 号召“除文盲、做新民”,3月他转到湖南长沙组织平民教育 讨论会,并在长沙推行他的《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他将 长沙分为52个单位,发动400名小学教师以游行、散发传单等 方式宣传平民教育。不久他筹资组建了200所平民学校,先后 招生2500余人,在长沙实验的全国识字运动是晏阳初平民教 育理论的第一次大规模实验,取得了重大的影响,青年毛泽 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 一些毛泽东研究者认为,毛正是受到晏阳初思想的影响才觉 悟要以简单、务实和经济的方式真正地打到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 实践得到国民政府民政部次长的肯定,并 决定将晏阳初的经验向全国推广,设立了 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 进行乡村教育试点,期间先后成立了定县 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和华西 试验区等乡村教育实验区。1940年乡村教 育育才院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任 院长。
10
•
1923年,在长沙获得成功的晏阳初来到北京,在文化 名人张伯荃、蒋梦麟、陶行知以及时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 希龄的夫人朱其慧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于3月26日组织成立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平教会成立后先后在华 北、华中、华东、华西、华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晏阳初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平 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平教会设立了乡村教育部,经 历了两年的实地调查,平教会选择河北定县作为平民教育 的实验试点。1926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 到定县翟城村,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1929年平教总会 迁往定县,全力以赴地在这里开展乡村教育的实践。
• 晏阳初其人
晏阳初简介 平教会的起源:“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定县实验
•
“平教会”定县试验区
行政机构 社会调查 实验
3
1943年被选为与 爱因斯坦并列的 “世界上为社会 贡献最大,影响 最广的十大名人” 之一。 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