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二) 比一比

识字(二) 比一比
识字(二) 比一比

识字(二)比一比

导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小、少”两个字。认识笔画竖钩和偏旁提土旁。2.知道“大-——小”、“多——少”两对反义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入:昨天,有一位乡村小朋友给咱们班寄来了一封信,信上写着:“小朋友,你们好!我叫牛牛,今年七岁了。我的家在农村,农村的生活给我带来了好多欢乐。有机会你们要到我们那儿做客哦!”他还给我们寄来了一张照片,你们想看吗?2.课件出示“小院图”:你看到了什么?二.认读词语,自主识字。1.院子里的动物和水果想和咱们交朋友。大家快认认,记住他们的名字。(出示带拼音的8个词语,学生自由拼读。)2.认识了哪些朋友?认识几个,就读几个。指名读,读对的,和他一起读;读错的,请你帮帮忙。3.鼓励学生连读8个词语,指名读、齐读。4.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5.美读词语。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动物的悠闲,果子的甜蜜……)6.课件点击,剩下生字:黄、猫、杏、桃、苹、红合作识字:(1)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怎么认识了?请你教教组内的同学。(2)哪些字你还不认识?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并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好吗?7.交流汇报:(1)读读认识的字,说说是怎么认识的。(2)做“找会生字朋友”游戏。指名学生上台找、记生字,其他学生补充记字方法。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记字方法,适时引导:“桃、杏”的偏旁和树木有关,可以利用偏旁的意义来记字。8.课件点击,复现词语,

齐读。三.朗读儿歌,理解量词。1.看到这么美的农家小院,牛牛编了一首儿歌,想读吗?2.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读,质疑。3.指名读。(评议)4.再读儿歌,你发现了什么?(儿歌是在比大小、多少等。)5.教师范读,学生来挑战读。6.学生合作有感情读儿歌。(可以边拍手边读,可以配上熟悉的曲子唱一唱。)7.理解量词:“群、堆、颗”(1)课件分别出示:一只鸭子、一群鸭子和一朵花、三朵花、一束花。学生看图说短语。拓展:还可以说“一群”什么?(2)课件出示:一个杏子、一堆杏子。看图说话,再想想:可以说“一堆”什么?(结合学习提土旁)(3)课件出示:一颗糖果、一颗纽扣、一颗星星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当学生说到“一棵树”时,师板画,想想为什么用这个棵”?四.练习写字,赏识激励。汉字“小、少”,认读,引导观察。(1)说一说,这两个字哪儿不一样?学习新笔画竖钩。(2)找一找,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关键笔画。(3)描一描,试写几个,注意写字姿势。(4)赏一赏,评议,激励,师随机范写。五.延伸学习。上了这节课,你对哪个方面最感兴趣,想在课外继续学习的?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课堂教学实录(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课堂教学实录(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课堂教学 实录(实用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重点识记“群、颗、堆”,会写生字“小”,认 识新画“竖钩”和新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 堆”的意思,并且初步学会正确使用。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字,会写生字“小”,认识笔画“竖钩”

和偏旁“提土旁”。 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预设: 以课文为生字的载体,利用课文情境随文识字,生字新词的讲解也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出示插图)这是一个热闹又美丽的农家小院。院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到了秋天,果树献出了哪些好吃的水果呢? 二、看拼音识字 (认识有关动物的词语) 师:如果你们借助拼音读准词语,小动物就会马上出现。 生:(自己拼音节练习读词语)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二) 比一比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小、少”两个字。认识笔画竖钩和偏旁提土旁。 2.知道大-——小”、多——少”两对反义词,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昨天,有一位乡村小朋友给咱们班寄来了一封信,信上写着:小朋友,你们好!我叫牛牛,今年七岁了。我的家在农村,农村的生活给我带来了好多欢乐。有机会你们要到我们那儿做客哦!”他还给我们寄来了一张照片,你们想看吗? 2.课件出示小院图”:你看到了什么?二.认读词语,自主识字。 1.院子里的动物和水果想和咱们交朋友。大家快认认,记住他们的名字。(出示带拼音的8个词语,学生自由拼读。) 2.认识了哪些朋友?认识几个,就读几个。指名读,读对的,和他 一起读;读错的,请你帮帮忙。 3.鼓励学生连读8个词语,指名读、齐读。 4.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5.美读词语。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动物的悠闲,果子的甜蜜……) 6.课件点击,剩下生字:黄、猫、杏、桃、苹、红 合作识字: (1)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怎么认识了?请你教教组内的同学。 (2)哪些字你还不认识?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并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好吗? 7.交流汇报: (1)读读认识的字,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2)做找会生字朋友”游戏。 指名学生上台找、记生字,其他学生补充记字方法。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记字方法,适时引导:桃、杏”的偏旁和树木有关,可以利用偏旁的意义来记字。 8.课件点击,复现词语,齐读。 三.朗读儿歌,理解量词。 1.看到这么美的农家小院,牛牛编了一首儿歌,想读吗? 2.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读,质疑。 3.指名读。(评议) 4.再读儿歌,你发现了什么?(儿歌是在比大小、多少等。) 5.教师范读,学生来挑战读。 6.学生合作有感情读儿歌。(可以边拍手边读,可以配上熟悉的曲子唱一唱。) 7.理解量词:群、堆、颗”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试题一、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8=11-4=14-9=13-7=11-2= 13-9=12-3=11-7=16-9=12-6= 8+4-9=9+9-8=19-10+8= 16-8-6=3+8-7=12-4+5= 二、填一填。 1. 在○里填上“+”或“-” 。 8○5=13 17○8=9 18○8=10 14○6=8 14○8=6 7○8=15 13○6=19 5○10=15 2. 在○里填上“>” “<”或“=” 。 8+9○18 17-8○10 16○9+8 16-6○10 12-7○6 15-9○14-7 17-9○16-8 3.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15 ()+7=12 16-()=8 ()+9=18-5 12-()=()+() 4.我会用“破十法”来算。 三、开火车。 1. +6 -7 +9 -10 +9 -8 +5 +6 2. 7 四、找朋友。 12-7 13-4 12-9 3+4 15-9 7+8 14-7 11-8

4+5 11-6 10+7 19-8 9+6 13-7 5+6 9+8 五、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1 9 5 8 3 6 六、请你在“8、7、13、15”这几个数中选三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七、填表。 体育器材原有借出还剩 排球17个9个()个 足球()个8个7个 篮球13个()个4个 八、、解决问题。 1. 雯雯比兰兰少算了多少道? 2. 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还剩9辆,开走了几辆? 3. 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第一队有12人,第二队有9人,要使比赛公平,需要第一队去掉几人? □○□=□ (人) 4.红红买了15本课外书和13个笔记本,课外书中有7本故事书,其它课外书有几本? □○□=□ (本) 5.3号收款台现在有18人排队结账,队伍中聪聪妈妈前面有8人,她后面有多少人?

《识字二·比一比》教案设计

《识字二·比一比》教案设计 《识字二·比一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二类字,读准字音,会组词。重点学习“堆、群、颗”,通过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明白它们的意义,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作用。 2、培养孩子正确使用量词的意识,体会运用语言要准确。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从而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 4、学习写“小、少”,通过比较知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处,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准确美观的书写。 【课堂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一比》这一课,回家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那老师要考一考你预习得怎么样。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一座农家小院,漂亮吗? 生:漂亮。 师:请你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图上有一头黄牛 生:还有一座漂亮的小房子。 师:你真了不起,能用上恰当的量词。请大家一起重复一遍。 生:一只花猫。

生:老师,你错了,书上的花猫是趴着的,可是你画的猫却是立着的。 师:老师把这只猫的姿势变换了一下,这就是创造。 生:一群鸭子,一个桃子,一堆杏子。 生:一只小鸟,一棵苹果树,一棵红枣树。 师:树上结着红红的苹果和红红的枣。 生:还有栅栏。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栅栏把牛、猫和树围了起来。(明白栅栏的作用。) (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词语:黄牛、花猫、鸭子、小鸟、 师:老师要变魔术(去掉图片),只剩下生字词了,谁会读这些词语? 师:(去掉拼音)拼音没了,谁还会读? 师:老师接着变魔术,(去掉熟字)这回谁会读? 师:老师打乱顺序,谁还会读? (有层次认读生字词) 师:(出示动物和水果的图片)请你看图说一说图上都有哪些事物,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你在说的时候要用上合适的量词。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出示相关的数量词组。) 生:这是一头黄牛。 师:(出示一头黄牛)你真了不起,说话真完整,就这样说。 生:这是一只猫。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 生:这是一只花猫。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比一比组词

第五课 怒(怒放)(发怒)(怒吼)吼(吼叫)(吼声)(狂风怒吼)脂(脂肪)(油脂)(脂粉) 努(努力)恕(饶恕)孔(面孔)扎(包扎)指(指挥)蜡(蜡烛)腊(腊月) 拭(擦拭)(拭泪)(拭目以待)餐(餐具)(餐巾)(餐厅)划huá(划船)(划拳)(划算) 试(考试)(测试)式(公式)食(食品)(食物)huà (计划)(规划) 晌(晌午)(半晌)辣(辣椒)(狠辣)(火辣辣)渗(渗透)(渗出)(渗入) 响(响声)(响动)赖(赖皮)(无赖)惨(悲惨)(惨淡)(惨痛) 挣zhēng (挣扎)番(一番)(番茄)(番号)埋mái(埋没)(埋伏)(埋藏)Zhèng(挣钱)(挣脱)翻(翻身)(翻地)(翻书)mán (埋怨) 刷(刷洗)(刷子)(粉刷)测(测试)(推测)(检测)详(详细)(详实)(详尽) 据(根据)(依据)(据说)侧(侧面)(侧身)(旁侧)祥(吉祥)(祥福) 1/ 6

琥(琥珀)珀(琥珀)嗡(嗡嗡)俯(俯身)(俯冲)(俯视)扎zhá(挣扎)zhā(扎根)(扎实)虎(老虎)柏(柏树)翁(老翁)附(附近)府(官府)zā(包扎)(扎辫子)(扎紧) 澎(澎湃)湃(澎湃) 膨(膨胀)拜(拜年) 第六课 笨(笨重)(笨鸟先飞)(笨手笨脚)钝(迟钝)(愚钝)(钝角)谈(谈话)(交谈)(谈心)(谈天说地)本(本来)(本事)纯(纯净)(纯洁)淡(淡水)(冷淡)(淡漠) 鸽(鸽子)(白鸽)(信鸽)毫(毫毛)(毫厘)(丝毫)(明察秋毫)末(末尾)(末梢)(细枝末节) 鸣(鸣叫)(鸟鸣)(长鸣)豪(自豪)(豪华)(豪宅)抹(涂抹)(抹杀) 2/ 6

描(描写)(描画)(描述)隧(隧道)(隧洞)态(态度)(体态)(仪态)(心态)瞄(瞄见)(瞄准)随(随便)(跟随)念(想念)(思念)(怀念) 吨(吨位)(一吨)斤(斤两)(斤斤计较)膨(膨胀)(膨大)(膨化) 顿(停顿)(顿时)斥(斥责)(训斥)澎(澎湃) 肢(四肢)(肢体)(上肢)翼(羽翼)(机翼)(小心翼翼)辟(开辟)(精辟)(辟谣) 技(技术)(科技)(技艺)暴(暴躁)(暴雨)僻(偏僻)(僻静)避(避免) 仅(不仅)(仅有)(仅仅)衍(衍变)(衍生)(繁衍)颅(头颅)(颅骨) 叹(叹气)(惊叹)衡(平衡)(衡量)庐(茅庐)(庐山) 捷(敏捷)(迅捷)(捷报)(捷足先登)栖(栖息)(栖身)(两栖)崭(崭新)(崭露头角) 睫(睫毛)(迫在眉睫)牺(牺牲)渐(逐渐)(渐渐) 3/ 6

识字二1比一比评课稿

识字二1《比一比》评课稿 《比一比》这篇课文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勤快的黄牛、悠闲的花猫,有嬉闹的鸭子、快乐的小鸟,还有酸酸甜甜的杏子、桃子、苹果和红枣。这篇课文是琅琅上口的儿歌,诵读间会传出一种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这是一种简单的比较,又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课题就充分说明了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那就是要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并能正确地使用一些量词。这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个特点: 一、活用教材,创设语文实践的良好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多样化

的实践性实习活动,关注并改善学生在教学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掌握语言惟一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中把它记住,语言材料多了,语言经验就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比一比》这一课学生要理解的量词就和生活有密切联系,有些量词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道理不可说或不必说;有的量词的使用则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颗”多用于表示小而圆的事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能过早、生硬地灌进他们的耳朵,只有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说说练练中对量词的使用有初步的感悟。 在本课设计中,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数量不一、大小不一的实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量词说身边的事物,进行“颗”“堆”“群”的拓展说话,都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机会。本课的设计还体现了一个创新性的语文实践活动,那就是请学生仿编韵文。通过前一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对常用量词的适用范围有了初步理解,然后先齐读课文,再用课件出示菠萝和梨、葡萄和桃子,学生练说“一个(),一个(),__________”,“一边(),一边(),________”。出示马和兔,学生练说“一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思(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思(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语文:《识字二·比一比》教学反 思(参考文本) 《比一比》教学反思 织里实验小学叶建红 《比一比》是一节识字课,识字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落实生字词的教学及巩固,落实"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理念.怎样的一节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迷惑不解的.我希望自己能上好一堂好课,也努力去设计好教案. 兴趣入手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段的语文教学应体现趣味性,识字课更加枯燥,乏味,所以趣味性是极其重要的.在本课中,我恰当地运用

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课文意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课始,我引入:丁丁家的院子里有浓浓的树阴,绿绿的小草,真是 一个美丽的农家小院呀,小院里东西可多了,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说)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课件,fiash动画吸引着学生想认读的 愿望. "请拼音朋友帮帮忙,自己试着拼一拼,读一读", 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它们可以分成哪两类 (水果类和 动物类). 是呀!这些词宝宝可调皮了,分别是从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跑出 来的,你能把他们领回去吗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把词语分成两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相机插入评价语:谢谢你把黄牛送回了家,苹 果真想回它的水果之家呀…… 老师始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在一个童话般的 情境中,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处在"我想读"" 我要读"的状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抓住难点进行教学

1、比一比(识字二)

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4、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 三、巩固记忆生字。10’ 1、学生选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2、选择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的练习。 四、指导书写。6’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学生试写。 2、出示“小”,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教师范写“小”,学生仿写一个。课题:比一比 课 时 第63、64课时 审核人: 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羊、牛、小、少”4个字。 认识1个笔画“”和1个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 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板书:1、比一比 牛羊小 颗、群、堆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识词。4’ 1、看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植物? 2、词卡与实物对应。 (1)学生将带拼音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 (2)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音节、词语。 3、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4、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让学生认读。 二、学习韵文。12’ 1、自己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朗读成果。 (2)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 3、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做?桃子呢? 五、作业布置。8’ 把“牛、羊、小”每个带拼音写一行。

三、作业布置:5’ 1、写出反义词。大—()多—() 2、写出量词。 一()鸭子一()黄牛一()枣一()杏 3、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四、知识储备。 胖—瘦香—臭凉—暖来—去好—坏轻—重前—后左—右有—无老—少深—浅高—低快—慢入—出开—关落—升冷—热饿—饱贫—富死—活穷—富买—卖新—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3’ 看图说动物、植物的数量、名称。 二、扩展延伸。32’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学生说一说平时生活中怎样使用这三个量词,区分“群、堆”。 2、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学生说一说。 一朵花一本书一件衣服一双鞋一把扇子一辆汽车 一块西瓜一个杯子一双手一台电视机一幅画一座 房子 …… 3、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认识的物品进行说量词比赛。 4、创编儿歌。 图上画着一堆苹果和一个桃子,学生看图模仿课文编一句。(一边多,一边少,一堆苹果,一个桃) 让学生把创编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5、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的歌,歌曲结束后,和自己找的朋友站到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方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 一、识字方法: 1.加一加(熟字加偏旁) 2. 减一减(熟字去偏旁) 3. 换偏旁变新字 4. 熟字换部件变新字 5. 加一笔变新字 6. 换一笔变新字 7. 减一笔变新字 8.猜字谜9.组词10.反义词11.看图形12.偏旁归类13.象形字 14.生活中识字(借助生活用语)15.比一比16.分析结构 17.看样子(形象记忆)18.结合会意字识字 二、汉语拼音部分识字: 汉语拼音3: 加一加:爸(父加巴)妈(女加马) 组词:我们我的 汉语拼音4: 加一加:土(十加一)地(土加也) 猜谜语:米(木头举起两只手)大(一个人抗木棍) 组词:大马马车 汉语拼音5: 熟字加偏旁:花(化加草字头) 熟字去偏旁:哥(歌去掉欠字旁) 猜谜语:个(一个人爬树) 组词:弟弟画画 汉语拼音6: 加一加:洗(三点水加先)鸡(又加鸟) 组词:衣服洗衣服 反义词:上——下 汉语拼音7: 加一加:做(单人旁加古加反文旁)过(寸加走之旁) 猜谜语:不(木不出头) 组词:快乐走了来了 汉语拼音8: 猜谜语:出(两个山摞起来)的(白色的勺子) 加一加:读(言字旁加卖)骑(马加奇;马加大加可)话(言字旁加舌)看图形:书(架子上两层书,书架上一个小书签) 组词:汽车、骑车 汉语拼音9:

猜谜语:白(黑白电视机)子(数字1倒了) 归类:单人旁:你他 组词:皮球在家里白开水 汉语拼音10: 反义词:大——小 猜谜语:(牛)中午露个脸 加一加:和(禾加口)好(女加子)草(草字头加早) 组词:爱吃菜爱吃草 汉语拼音11: 数字加偏旁:机(木字旁加几)河(三点水加可)校(木加交) 对比:入和人 组词:家人飞机有花有草儿子鸟儿 汉语拼音12: 猜谜语:山(出来一半)田(口里一个十字架) 反义词:左右 组词:风云一片几片 加一加:她(女加也) 汉语拼音13: 加一加:桥(木加乔)鹅(我加鸟) 猜谜语:(天)一人巨斧头 组词:老师语文一朵花一条鱼 三、识字、课文部分: 1.识字一(1) 诗歌识字 咏雪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2识字一(2) 象形字:日月火口耳目羊鸟兔木禾竹 谜语识字:1、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 2、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日) 加一笔变新字: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加两笔变成什么?(日,目)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比一比,再组词。(4分) 伴( ) 栗( ) 句( ) 拌( ) 粟( ) 旬( ) 校( ) 饺( )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模(mó)样正(zhēng)月载(zài)歌载舞分(fèn)外 B.藏(zàng)戏不禁(jìn) 哄(hōng)堂大笑活佛(fó) C.空(kòng)地通宵(xiāo) 迎风引吭(h áng) 香喷喷(pèn)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张灯结彩万像更新零七八碎美不胜收 B. 赞叹不已别无所求随心所欲安然无恙 C. 和睦相处喜气洋洋肃然起敬遮天盖地 D. 万不得已能歌善舞行善积德两面三刀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是词语。(2分) ( )的姑娘 ( )的歌声 ( )的舞姿( )的江水 五、按要求写句子。(7分)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1分)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2分)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2分) 4.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2分) 六、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序排列的。 ( ) 2.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 3.“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这句话没有语句毛病。 ( ) 4.“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与“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意思相反。 ( ) 七、请你默写一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并在题目旁边写出朝代和作者。(6分) 八、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空。(2分) 我国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如族的节;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民居如:九、语文实践。(2分) 新学期到了,我们将要改选班长,假如你要参与竞选班长,你会说: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12分)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新年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 事,火红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逛”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用音序查字法应查。(1分) 2.请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熟练——( ) 漂亮——( ) 3.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4.这个片段按的顺序写,详写 ,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3分)

1比一比

识字二——1、比一比 主备人:黄晓银 教学目标 :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竖钩”和“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等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在生活中主动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儿歌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师:看着碧绿的禾田,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青蛙的鸣唱,我们已来到了一户农民伯伯的家,轻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出示课文情景图)你看,多美的农家小院啊!农家小院里有许多水果和动物将要进行一场比赛。同学们想知道它们比什么吗?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吧!老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引入过渡:这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习《比一比》,而且还真的要在课堂上比一比。看看哪个同学最认真,哪个小组最努力 ? 二、观察画面,自主识字。 1、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课文情景图)你看到什么? 2、请大家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说在这美丽的农家小院,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师引导:他的观察顺序是……还有其他顺序吗?再指名说。 3、小结:观察不仅要细致,而且还要有顺序。接着我们要比的是读生词。 4、课件出示词组(带上拼音), 5、指名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指导读好后鼻音苹杏黄红) 6、课件出示脱掉拼音帽子,小老师带读。

7、交流识字方法:字音会读了,能记住它们吗?下面我们要比的是记生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换一换联系生活熟悉的事物广告课外书等多种方式记住这些字)如:加一加__猫杏桃苹颗,姓氏—黄,熟悉的事物——黄色红色苹果,联系生活拓展,有些字在课外书上见过,有些字在广告上见过…… 三、学习童谣,积累量词。 过渡:这些生字宝宝真淘气,它们回到童谣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童谣,比比谁能读懂童谣吧。 (一)初读童谣,读通读顺。 1、听录音,思考:水果和动物在比什么? 2、自由读,(读准“一”的读音。)要读流利就先得读准确,要读准确,就一定要看清楚。准备好了吗?现在就开始吧!(生自读) 刚才你们在读,我也在读,而且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板书:一)问:这是什么字?在文中它读作什么? 小结:这个“一”(手指着)是个小调皮,很善变,共有一声、二声、四声三个读音。在这一课中它有时读二声,有时读四声,你看清楚了吗? 3、数一数童谣有几个小节。(四小节每句一节) 4、抽4名学生读,每人读一节。 5、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师生拍手读……) (二)图文结合,学习童谣。 1、指导学习第一节 ①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一头黄牛和一只花猫在比什么? 板书大小 ②课件出示练习说话 黄牛和花猫比, ()比()大, ()比()小。 ③谁能把你们的发现读出来,指导朗读。 ④老师也想读一读,教师范读第一句时有意错念成“一只黄牛和一头花猫”, ⑤接着相机指导:头和只的区别,一头表示比较大的动物,一只表示比较小的动物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1 比一比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三十七篇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1 比一比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三十七篇 ?第1题【填空题】 牛共______画,红共______画。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将下面的字按照结构进行分类。 黄猫杏桃苹红多群颗堆 左右结构:______ 上下结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写出下列各字的笔画数。 边______ 多______ 少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猜谜语。 大丈夫不得出头。 谜底: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在《比一比》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读句子。 yí gè dà yí gè xiǎo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边的笔画顺序是______。【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写出下列各字的偏旁。 杏______ 桃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黄的笔画顺序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组一组。 红______ ______ 边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5题【填空题】 按课文填空。 比一比 yí gè dà yí gè xiǎo 一个大,一个小, yì tóu huáng niú yì zhī māo 一头黄牛一只猫。 yì biān duō yì biān shǎo 一边多,一边少, yì qún yā zi yì zhī niǎo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苏教版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苏教版)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4.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1.学会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通过比较,学会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知道高矮、轻重、长短等是比 较出来的。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会简单的推理,强化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 实践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高矮的活动中,可能有比长短的,这些本质上都是比高度或长度的,有助于理解高矮、长短的含义。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式学习需 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 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问题得到比较清

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比一比1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轻重)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1.通过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的能力。渗透比较的思想方法,正确进行三个量的比较。 主题图,投影,天平等。 1.数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2.认数,教师拿着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 3.教师说数,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出示主题图。 师生谈话:请仔细观察图,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通过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往比较长短、轻重、高矮等方面想) 1.学习比较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中正在跳绳的两个小朋友。 (2)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3)同桌互相交流。 (4)集体交流。

识字二(1)小粗心区分“己”和“已”

识字二(1)小粗心区分“己”和“已” 导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本课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识字,用自己的小窍门辨析形近字。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所讲的故事内容,了解小粗心是怎样想办法区分“已”的“”这两个字的。 2.认识“区、苦、典、齐、其、蛇、忘、记、粉、星”这10个生字,会写“打、其、典、苦、齐、区”这6个生字。 3.使学生在学习故事中懂得一些辨析形近字的小窍门。 重点: 1、了解小粗心是怎样想办法区分“已”和“”这两个字的。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难点: 1.了解小粗心是怎样想办法区分“已”和“”这两个字的。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3.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 方法:自主、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发现,导入新课 (课件或卡片出示“已”和“己”这两个字) 1.小朋友们,你会读这两个字吗?(让学生齐念)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自由说) 2.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他平时做事有点粗心,所以大家叫他“小粗心”,小粗心原来分不清“己”和“已”这两个字,后来,他认真动脑筋,很快就把这两个字分清楚了。他想出什么好办法了呢?我们一齐来学习识字二的第一课《小粗心区分“己”和“已”》,请齐读一遍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会读的字。 2.开火车认读“区、苦、典、齐、其、蛇、忘、记、粉、星”这10个生字。 3.互为小老师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注意纠正读音。 4.去掉生字上面的拼音,再认读生字。 5.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评一评。(主要是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看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三、分角色读故事 (一学生读“己”的话,一学生读“已”的话,一学生读小粗心的话。) 四、讨论,交流学习方法 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小粗心是怎样区分“己”和“已”这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生字组词大全(1)

识字一(2、口耳目) 十(十个)(十天)(十日)(十人) 木(木头)(木耳)(木门)(树木)(木屋) 禾(禾苗) 识字一(3、在家里) 上(上下)(天上)(上车)(上山)(上去)(上来) 下(上下)(下面)(下车)(天下)(下来)(下山) 土(土地)(沙土)(土里) 个(大个)(小个)(个子)(八个)(一个人) 识字一(4、操场上) 八(八天)(八个)(八人)(八十)(八月) 入(入口)(出入)(入门)(入土) 大(大米)(大门)(大人)(大火)(大小) 天(天下)(今天)(天上)(白天)(天地) 1课《画》 人(大人)(工人)(人口)(人们)(人生)(女人)(好人)火(大火)(火车)(火山)(生火)(水火)(火苗) 文(中文)(文学)(语文)(文中)(文人) 六(六天)(六月)(六个)(六人)(六年) 2课《四季》 七(七人)(七天)(七个)(七月) 儿(儿子)(月儿)(花儿)(儿女) 九(九人)(九天)(九个)(九月) 无(无人)(无力)(无方)(无心) 3课《小小竹排画中游》 口(入口)(门口)(出口)(门口)(开口)(口水) 日(日子)(生日)(日光)(日本)(日月) 中(中心)(中文)(心中)(中间)(中国) 4课《哪座房子最漂亮》 了(走了)(来了)(知了)(笑了) 子(日子)(儿子)(刀子)(叶子)(子女) 门(大门)(门口)(木门)(开门)(出门)(车门) 月(月儿)(明月)(月光)(月色)(月牙)(日月) 5课《爷爷和小树》 不(不见)(不去)(不好)(不是)(不要)

开(开门)(开会)(开口)(公开)(开头)(走开)(开心)四(四天)(四月)(四个)(四人)(四月)(四年) 五(五天)(五月)(五个)(五人)(五月)(五年) 6课《静夜思》 目(目光)(目前)(节目)(耳目) 耳(木耳)(耳朵)(牛耳)(耳目)(中耳) 头(木头)(开头)(上头)(回头)(心头) 米(大米)(米色)(米尺)(白米)(小米) 7课《小小的船》 见(只见)(少见)(见面)(看见)(不见) 白(白天)(白米)(白云)(白马)(白光) 田(田地)(水田)(田里)(田土) 电(电子)(手电)(电车)(电话) 8课《阳光》 也(也是)(也好)(也许) 长(长生)(长年)(长江)(生长)(长大)(长子) 山(大山)(下山)(山羊)(上山)(火山)(山头) 出(出门)(出入)(出去)(出口)(出走)(出门) 9课《影子》 飞(飞机)(飞天)(飞车)(飞鸟) 马(马上)(木马)(白马)(马车) 鸟(鸟儿)(小鸟)(飞鸟) 10课《比尾巴》 云(云朵)(白云)(云中)(风云)(乌云) 公(公开)(公园)(公车)(公鸡)(公里) 车(马车)(电车)(火车)(风车)(上车)(车子) 识字二(1、比一比) 牛(牛头)(水牛)(牛羊)(牛毛)(老牛) 羊(山羊)(羊毛)(羊头)(羊皮)(小羊) 小(小米)(小鸟)(小雨)(小花)(大小) 少(少见)(多少)(少年)(少有)(少儿) 识字二(2、自选商场) 巾(毛巾)(头巾)(方巾)(手巾) 牙(门牙)(月牙) 尺(米尺)(尺子)(皮尺) 毛(羊毛)(牛毛)(毛笔)(毛巾)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二)1比一比课标教材

识字(二)1比一比课标教材 一年级语文教案 《比一比》教学设计一 山东省____(省、市、区、县)跃华学校小学部 范伟燕 第一课时 ●一、举例导入 1.出示一张白纸、一张红纸,请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再出示一张红纸、一张绿纸,学生说说哪张纸大,哪张纸小。 2.教师和一位学生比高矮,这位学生再和另一个学生比高矮。 3.通过两次比较,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小结:可见,大小、高矮、多少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一比》。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笔顺。齐读课题两遍。 [设计目的:更加深入地理解题目,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比较的意识。] ●二、情境识字 出示课件情境图:清晨,我们来到一户农家小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动物、水果?学生边说边出示相应的词语,然后借助图画读词语。 (课件的运用,将学生带入情境,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 离开图画,借助拼音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读生字。 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早已认识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想想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交流汇报。 [设计目的:多种形式认字,使学生加强记忆,并鼓励在生活中认字。]●三、朗读童谣 比较一下动物、水果之间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 检查:指名四人,一人一节。 教师提示,注意停顿。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同桌互读,一人一节,或一人一句话;也可以一起读等。 [设计目的:鼓励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四、巩固识字,朗读课文 开火车识字,齐读课文两遍。 ●五、学习量词“群”“堆”“颗” 1.“群”。 课件先后出示一只鸭子和许多鸭子。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以说是“一群鸭子”。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在比两根绳的长短时,可以先说说自己打算怎样比,再看看教材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还要想想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在比两人身高的时候,要观察研究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谁高。要看懂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思考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要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如: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作出判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育。第2题左边一题,仅看图中两人的脚和头,身高似乎一样。如果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高,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另外,学生还能受到爱心教育。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既不能画“”,也不能画“○”。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第3题比路的远近是比长短的变式,通过直路近、弯路远,渗透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思想。第4题右边一题中,支架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根胡萝卜同样重,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判断与推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别人无法替代。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发主动思考;组织交流,体会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比一比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比一比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识字(二)1、比一比 设计理念 本识字课要学习的词是与农家生活相关,并配了一首含有丰富量词、琅琅上口的韵文。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利用多 媒体创设与学生相关联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进 入自主学习状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观看,合作交流,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1个偏旁“提土旁”。 2、观看实物图片,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 词“群”“颗”“堆”的意思,能准确使用一些量词。 3、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儿歌过程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学科整合,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认为自己的数学学得棒吗?你们同意表现给我看看吗? 1、联系数学,产生好奇。 课件出示:数学《比较》(北师大版)中, (1)“比多少”的猴子与白兔的图。 (2)“比轻重”的小熊与猴子的图。 (3)“比高矮”的长颈鹿与大象的图。 师:谁和谁比?它们比什么?比的结果怎么样? (猴子与白兔比多少,白兔比猴子多,也可以说猴子比白兔少。) 2、表扬激励,揭示课题。 哎呀,你们真能干!学得这么多,这么棒!今天,语文课也要学 作比较,你们同意去看看吗?出示课题《比一比》。 【在数学《比较》的章节中,学生已接触过事物通过比较才知道 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等知识和比较的一些方法,这样引入既为学 习课文作铺垫,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科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教学,促进学科的相互发展。】 二、创设情景,学习字词。 1、创设情景,认识事物。 课件展示: 今天的“比一比”大赛是在一户农家小院里进行,都有哪些朋友 参加了竞赛呢?请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去看看。踏着曲曲折折的田间 小路,看着碧绿的禾苗,闻着泥土的芬芳,听着身边青蛙的鸣叫。转 眼间,我们就来到了一户农民伯伯的家,轻轻推开院门,走进小院。(课文插图定格)你们看它们闪亮登场了!它们分别是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