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三极管
晶体三极管

晶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简称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一、三极管的结构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这两个PN结为:发射结和集电结。
两个PN结把正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从三个区引出相应的电极,分别为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
根据三个区半导体材料性质的不同,三极管排列方式有PNP型和NPN 型两种,如图所示。
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叫集电极。
两种类型管子符号的区别:NPN型管发射极箭头向外,PNP型管发射极箭头向内。
箭头方向表示发射结加正向电压时的电流方向。
NPN型和PNP型两种管子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为保证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具有如下两个特点:(1)三极管的基区做得很薄,约为几到几十微米。
(2)发射区掺入杂质的浓度远大于基区掺杂浓度。
例如,NPN型管发射区(N型区)的电子浓度大于基区(P型区)的空穴浓度。
另外,由于集电区的掺杂浓度不是远大于基区掺杂浓度,集电结的面积比发射结的面积大,所以在使用三极管时,集电极和发射极是不能对调使用的。
NPN型和PNP型两种类型的三极管按照选用半导体材料的不同,有硅管和锗管之分。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NPN型硅管。
二、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晶体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实质是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
这是三极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特性。
我们将ΔIc/ΔIb的比值称为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用符号“β”表示。
电流放大倍数对于某一只三极管来说是一个定值,但随着三极管工作时基极电流的变化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三、晶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我们称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晶体三极管_结构及放大原理

晶体三极管又称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在晶体管中有两类不同的载流子参与导电。
一、晶体管的结构和类型
1.晶体管的结构
在同一个硅片上制造出三个掺杂区域,并形成两个PN结,就形成三极管。
2.晶体管的类型
基极为P的称为NPN型,基极为N的称为PNP型。
二、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晶体管的放大状态的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偏且集电结反偏。
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载流子可以扩散到基区
集电结反偏:基区的非平衡少子(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载流子)可以漂移到集电区。
如果发射结正偏,集电结也正偏,出现的情况将是发射区的载流子扩散到基区,同时集电区的载流子也漂移到基区。
1.晶体管内部载流子运动
①发射结正偏:发射区载流子向基区扩散,基区空穴向发射区漂移
②集电极反偏,非平衡少子运动:从发射区过来的载流子到达基区后,称为非平衡少子(基区是P带正电,载流子是电子,所以是非平衡少子;基区空穴虽然是多子,但是数量比较少),一方面与基区的空穴复合(少量);另一方面,由于集电极反偏,会产生非平衡少子的漂移运动,非平衡少子从基区漂移到集电极,从而产生漂移电流。
由于集电极面积非常大,所以可以产生比较大的漂移电流(到达基区的载流子,由于集电极反偏,所以对基区的非平衡少子有吸引,集电极带正电,非平衡少子带负电)
③集电极反偏,少子漂移电流:由于集电结反偏,处于基区的少子(电子)会漂移运到到集电区;集电区的少子(空穴)会漂移运动到基区
2.晶体管中的电流分关系
三、共射电路放大系数
1.直流放大系数:放大系数:I c=(1+β)I B
2.交流放大系数: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可以代替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四、结语
希望本文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晶体三极管

晶体三极管百科名片晶体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正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
目录编辑本段简介晶体三极管由两个PN结组成,PN结的正向电阻很小,反向电阻很大晶体三极管,根据三个电极之间的电阻关系,可以确定三极管的基极。
由于三极管的发射结与集电结的结构上的差别,当把集电极当发射极使用时,其电流放大系数β较小,反之β值较大。
在确定基极后,比较三极管的β值大小,可以确定集电极和发射极。
使三极管基极开路,在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加一小电压,使发射结承受正向电压,集电结承受反向电压,这时集电极之间加一偏流电流(如用欧姆表,反映出来是电阻很大)。
在基极和集电极之间加一偏流电阻,集电极电流显著增大(因有了一定的基极电流),这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电阻仅为偏流电阻的十几分之一。
从集电极电流墙的幅度可判断β值的大小(用欧姆表时,如果表针偏角较基极开路时增加的幅度大,则β值就大)。
编辑本段工作原理晶体三极管(以下简称三极管)按材料分有两种:储管和硅管。
而每一晶体三极管种又有NPN和PNP两种结构形式,但使用最多的是硅NPN和PNP两种三极管,两者除了电源极性不同外,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下面仅介绍NPN硅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NPN管它是由2块N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块P型半导体所组成,发射区与基区之间形成的PN结称为发射结,而集电区与基区形成的PN结称为集电结,三条引线分别称为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
当b点电位高于e点电位零点几伏时,发射结处于正偏状态,而C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几伏时,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集电极电源Ec要高于基极电源Ebo。
在制造三极管时,有意识地使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大于基区的,同时基区做得很薄,而且,要严格控制杂质含量,这样,一旦接通电源后,由于由于发射结正偏,,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极基区的多数载流子(控穴)很容易地截越过发射结构互相向反方各扩散,晶体三极管但因前者的浓度基大于后者,所以通过发射结的电流基本上是电子流,这股电子流称为发射极电流Ie。
晶体三极管

PNP
/
30
0.1
0.25
/
/
/
A673
PNP
Uni
35
0.5
0.4
/
/
C1213
A733
PNP
Uni
50
0.1
180
/
C945
A92
PNP
Vid
300
0.5
0.625
/
/
A42
A94
PNP
Vid
350
0.35
0.5
/
/
A44
A950
PNP
Uni
30
0.8
0.6
/
/
C2120
A965
PNP
Uni
50
0.1
/
100
/
/
C1675
NPN
HF
50
0.03
/
250
/
/
C1740
NPN
Uni
20
0.032
/
/
/
A933
C1815
NPN
Uni
50
0.15
0.4
/
/
A1015
C1890
NPN
Uni
90
0.05
/
200
/
/
C1959
NPN
Uni
35
0.5
0.5
/
/
/
C1973
NPN
HF-Tr
55
0.5
0.75
NPN
Uni
30
0.8
0.6
晶体三极管详细说明

晶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两个PN结把正块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PNP和NPN两种。
目录[隐藏]∙ 1 工作原理∙ 2 主要作用∙ 3 主要参数∙ 4 特性曲线∙ 5 产品检测∙ 6 工作状态∙7 产品分类∙8 主要类别∙9 基极判别∙10 判断口诀∙11 基本放大电路∙12 判断好坏∙13 主要特点∙14 判断故障∙15 注意事项∙16 产品展示∙17 相关词条18 参考资料晶体三极管-工作原理晶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以下简称三极管)按材料分有两种:储管和硅管。
而每一种又有NPN和PNP 两种结构形式,但使用最多的是硅NPN和PNP两种三极管,两者除了电源极性不同外,其工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下面仅介绍NPN硅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NPN管它是由2块N型半导体中间夹着一块P型半导体所组成,发射区与基区之间形成的PN 结称为发射结,而集电区与基区形成的PN结称为集电结,三条引线分别称为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
当b点电位高于e点电位零点几伏时,发射结处于正偏状态,而C点电位高于b点电位几伏时,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集电极电源Ec要高于基极电源Ebo。
在制造三极管时,有意识地使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大于基区的,同时基区做得很薄,而且,要严格控制杂质含量,这样,一旦接通电源后,由于发射结正确,发射区的多数载流子(电子)极基区的多数载流子(控穴)很容易地截越过发射结构互相向反方各扩散,但因前者的浓度基大于后者,所以通过发射结的电流基本上是电子流,这股电子流称为发射极电流Ie。
由于基区很薄,加上集电结的反偏,注入基区的电子大部分越过集电结进入集电区而形成集电集电流Ic,只剩下很少(1-10%)的电子在基区的空穴进行复合,被复合掉的基区空穴由基极电源Eb重新补纪念给,从而形成了基极电流Ibo根据电流连续性原理得:Ie=Ib+Ic 这就是说,在基极补充一个很小的Ib,就可以在集电极上得到一个较大的Ic,这就是所谓电流放大作用,Ic与Ib是维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β1=Ic/Ib式中:β--称为直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Ic与基极电流的变化量△Ib之比为:β=△Ic/△Ib式中β--称为交流电流放大倍数,由于低频时β1和β的数值相差不大,所以有时为了方便起见,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β值约为几十至一百多。
晶体三极管各级

晶体三极管各级一、引言晶体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它是一种具有放大和开关功能的半导体器件,由三个不同掺杂的半导体层构成。
本文将详细探讨晶体三极管各级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二、晶体三极管结构晶体三极管由三个掺杂不同类型的半导体层构成,分别是发射区、基极区和集电区。
其中,发射区与基极区之间存在发射结,基极区与集电区之间存在集电结。
整个晶体三极管的结构类似于两个二极管的串联,其中一个二极管的发射极与另一个二极管的基极相连。
1. 发射区发射区是晶体三极管中的最外层,通常由n型半导体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放大电流,并将电流输送到基极区。
2. 基极区基极区位于晶体三极管的中间,通常由p型半导体构成。
它是整个晶体三极管的控制区域,根据基极区的电流变化来控制发射区电流的变化。
3. 集电区集电区是晶体三极管中的最内层,通常由n型半导体构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并放大来自发射区的电流。
三、晶体三极管工作原理晶体三极管通过调节基极区的电流来控制集电区的电流。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1. 放大作用当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时,电流从发射区注入基极区,由于基极区较窄,大部分电流会穿过基极区并进入集电区,形成集电电流。
由于基极区的电流放大作用,集电电流通常会比发射电流大很多倍。
2. 开关作用当发射结处于反向偏置时,电流很难从发射区注入基极区,此时晶体三极管处于关闭状态。
当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时,电流可以从发射区注入基极区,此时晶体三极管处于打开状态。
四、晶体三极管的应用晶体三极管具有放大和开关功能,因此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1. 放大器晶体三极管可用作放大器,将微弱的信号放大到较大的幅值,以便后续电路进行处理。
放大器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射频放大等领域。
2. 开关晶体三极管可用作开关,将小信号控制大电流的开关操作。
开关应用于数字电路、计算机、逻辑门等领域。
3. 振荡器晶体三极管可以与其他元件组合成振荡器,产生周期性信号。
晶体三极管

2.1.6 三极管的简单测试 一、硅管或锗管的判别
当V=0.6~0.7V时, 为硅管
当V=0.1~0.3V时 为锗管。
图2.1.11判别硅管和锗管的测试电路
图2.1.14基极b的判断
五、e、b、c三个管脚的判断 首先确定三极管的基极和管型,然后采用估测β值的 方法判断c 、e极。方法是先假定一个待定电极为集电极 (另一个假定为发射极)接入电路,记下欧姆表的摆动幅 度,然后再把两个待定电极对调一下接入电路,并记下欧 姆表的摆动幅度。摆动幅度大的一次,黑表笔所连接的管 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连接的管脚为发射极e,如图 2.1.12所示。测PNP管时,只要把图2.1.12电路中红、黑表 笔对调位置,仍照上述方法测试。
能力
IC
IB
4.通常 ,IC IB ,所以可表示为
(2.1.4)
考虑ICEO,则
IC IB IC I B ICEO
(2.1.5) (2.1.6)
2.1.4 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
一、共发射极输入特性曲线 集射极之间的电压VCE一定时,发射结电压VBE与基极电流 IB之间的关系曲线。
1.74
2.33
2.91
IE/mA
0
0.01
0.57
1.16
1.77
பைடு நூலகம்
2.37
2.96
由表2.1.1可见,三极管中电流分配关系如下:
IE IC IB
(2.1.1)
因IB很小,则
IC IE
(2.1.2)
晶体三极管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是两个反向连结的PN结面,可有PNP和NPN两种组合。
三个接出来的端点依序称为发射极(emitter,E)、基极(base,B)和集电极(collector,C)。
晶体三极管具有正向受控作用。
⇒组成放大电路正向受控作用: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只受正向发射结电压控制而几乎不受反向集电结电压控制。
前提:正向电压加到发射结上,反向电压加到集电结上。
三极管放大状态时,导通能力大小由基极电流I b决定,因此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型元件。
★三极管工作状态NPN型:当B与E之间电压V be>0.5V时,如果三个管脚电压关系是V c>V b>V e,则会处于放大状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如果是V b>V c>V e则会处于饱和状态(相当于开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如果此时V e>V c则仍会处于截止状态。
PNP型:当B和E之间电压V eb>0.5V时,如果三个管脚电压关系是V e>V b>V c,则会处于放大状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如果是V e>V c>V b则会处于饱和状态(相当于开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如果此时V c>V e则仍会处于截止状态。
发射极电流 I E = I EN + I EP I EN :电子电流 I EP :空穴电流集电极电流 I C = I CN + I CBO I CN :电子电流 I CBO :集电极反向饱和电流 I CN 受发射结正向电压控制,是I C 中可控成分;I CBO 不受发射结正向电压的控制,是I C 中不可控成分。
基极电流 I B = I EP -I CBO + (I EN -I CN ) ⇒ I B = I E -I C在众多载流子流中间,仅有发射区的多子自由电子通过发射结注入、基区扩散和复合、集电区收集三个环节,将I EN 转化为I CN ,成为产生正向受控作用的载流子流,而其它载流子流只能分别产生两个结的电流,它们对于正向受控作用来说都是无用的,是晶体三极管的寄生电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2.1.1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
2.1.2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电流的分配
与控制
2.1.3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关系
2.1.4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2.1.5 半导体三极管的参数
2.1.6 半导体三极管的型号
2.1.1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02.01所示。 它有两种类型:NPN型和PNP型。 一侧称为发射区,电极称为发射极, 另一侧称为集电区和集电极, 用E或e表示(Emitter); 用C或c表示(Collector)。
第二章 晶体三极管
半导体三极管有两大类型, 一是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二是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是由两种载 场效应型半导体三极管仅由一种 2.1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流子参与导电的半导体器件,它由两 载流子参与导电,是一种VCCS器件。 个 PN 结组合而成,是一种CCCS器件。
2.2 场效应半导体三极管
在放大区基本不变。在共发射极
输出特性曲线上,通过垂直于X轴的直 线(vCE=const)来求取IC / IB ,如图02.07 所示。在IC较小时和IC较大时, 会有所 减小,这一关系见图02.08。
图 02.0Leabharlann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决定图02.08 值与IC的关系
2.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集电结面积大。基区要制造得很薄,其厚度一般在
几个微米至几十个微米。
2.1.2 双极型三极管的电流分配与控制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在工作时一定要加上适当 的直流偏置电压。 若在放大工作状态:发射结外加正向电压,集 电结外加反向电压。 现 以 NPN 型 三 极 管的放大状态为例,来 说明三极管内部的电流 关系, 见图02.02。 (动画2-1)
共发射极接法,发射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E表示;
共集电极接法,集电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C表示; 共基极接法,基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B表示。
图 02.03 三极管的三种组态
(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对于集电极电流 IC 和发射极电流 IE 之间 的关系可以用系数来说明,定义: 称为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它表示最 后达到集电极的电子电流ICN与总发射极电流IE 的比值。ICN与IE相比,因ICN中没有IEP和IBN, 所以 的值小于1, 但接近1。由此可得: IC=ICN+ICBO= IE+ICBO= (IC+IB)+ICBO
共发射极接法的供电电路和电压 —— 电流
关系如图02.04所示。
图02.04 共发射极接法的电压-电流关系
(1) 输入特性曲线
简单地看,输入特性曲线类似于发射结的伏
安特性曲线,现讨论iB和vBE之间的函数关系。因
为有集电结电压的影响,它与一个单独的PN结的
伏安特性曲线不同。 为了排除vCE 的影响,在讨
当ICBO和ICEO很小时, ≈、 ≈,可以不
加区分。
②特征频率fT
三极管的 值不仅与工作电流有关,而且与 工作频率有关。由于结电容的影响,当信号频率 增加时,三极管的 将会下降。当 下降到1时 所对应的频率称为特征频率,用fT表示。
(3) 极限参数
①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
距。此时,发射结正偏,
集电结反偏,电压大于0.7 V左右(硅管) 。
(动画2-2)
2.1.5 半导体三极管的参数
半导体三极管的参数分为三大类: 直流参数 交流参数 极限参数 (1)直流参数 ①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1.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ICEO)/IB≈IC / IB vCE=const
论输入特性曲线时,应使vCE=const(常数)。
vCE的影响,可以用三极管的内部反馈作用解 释,即vCE对iB的影响 。
共发射极接法的输入特性曲线见图02.05。其 中vCE=0V的那一条相当于发射结的正向特性曲线。 当vCE≥1V时, vCB= vCE - vBE>0,集电结已进入反 偏状态,开始收集电子,且基区复合减少, IC / IB 增大,特性曲线将向右稍微移动一些。但vCE 再增 加时,曲线右移很不明显。曲线的右移是三极管内 部反馈所致,右移不明显
图02.06 共射极输出特性曲线
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饱和区——iC 受 vCE 显著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vCE 的数
值较小,一般vCE<0.7V(硅管)。此时发射结 正偏,集电结正偏或反偏电压很小。
截止区——iC接近零的区域,相当iB=0的曲线的下方。此
时,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放大区——iC平行于vCE 轴 的区域,曲线基本平行等
说明内部反馈很小。输入 特性曲线的分区:
① 死区
② 非线性区
③ 线性区
图02.05 共射接法输入特性曲线
(2)输出特性曲线
共发射极接法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02.06所示,它 是以iB为参变量的一族特性曲线。现以其中任何一条加 以说明,当vCE=0 V时,因集电极无收集作用,iC=0。当 vCE 稍增大时,发射结 虽处于正向电压之下, 但集电结反偏电压很小 时,如: vCE < 1 V vBE =0.7 V vCB= vCE- vBE= <0.7 V 集电区收集电子的能力 很弱,iC主要由vCE决定。
另外因集电结反偏,使集电结区的少子形 成漂移电流ICBO。于是可得如下电流关系式:
IE =IC+IB
三极管放大的实质
发射结正向电压大小控制 基区少子浓度影响 集电极电流大小 即由Vbe控制Ic,由于Ib正比于Vbe, 所以有Ib正比于Ic。
以上关系在图02.02的动画中都给予了演示。由以上分析 可知,发射区掺杂浓度高,基区很薄,是保证三极管能够实现 电流放大的关键。若两个PN结对接,相当基区很厚,所以没 有电流放大作用,基区从厚变薄,两个PN结演变为三极管, 这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又一个实例。
表02.01 双极型三极管的参数
参数 型号 3AX31D 3BX31C 3CG101C 3DG123C 3DD101D
I CN / I E
I CBO IB IC 1 1
定义: =IC /IB=(ICN+ ICBO )/IB 称为共发射极接法直流电流放大系数。于是
IC I B I CBO 1 ( ) IB 1 1 IB
IB 1 ( ) 1 IB 1
如图02.08所示,集电极电流增加时, 就要下降,当
值下降到线性放大区 值的70~30%时,所对应的集电极 电流称为集电极最大允许电
流ICM 。至于 值下降多少
不同型号的三极管,不同厂 家的规定有所差别。可见, 当IC >ICM 时,并不表示三 极管会损坏。
图02.08 值与IC的关系
②集电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CM
=(IC-ICBO)/IE≈IC/IE
显然 与 之间有如下关系:
= IC/IE= IB/1+ IB= /1+
②极间反向电流 1.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和电流ICBO ICBO的下标CB代表集电极和基极,O是open的 字头,代表第三个电极E开路。它相当于集电结的 反向饱和电流。
e-b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Je)
c-b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Jc)
中间部分称为基区,连上电极称为基极, 用B或b表示(Base);
图 02.01 两种极性的双极型三极管
双极型三极管的符号在图的下方给出,发射极 的箭头代表发射极电流的实际方向。 从外表上看两个N区,(或两个P区)是对称的,实 际上发射区的掺杂浓度大,集电区掺杂浓度低,且
由PCM、 ICM和V(BR)CEO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可以确
定过损耗区、过电流区和击穿区,见图02.12。
图02.12 输出特性曲线上的过损耗区和击穿区
晶体管参数与温度的关系 1、硅管温度每增加8C(锗管每12 C ), ICBO增大一倍。
2、温度每升高 1C,UBE将减小约 2 mV,
即晶体管具有负温度系数。 3、温度每升高 1C, 增加 0.5%~1.0%。
图02.06共发射极接法输出特性曲线
当vCE增加到使集电结反偏电压较大时,如:
vCE ≥1 , VvBE ≥0.7 V 运动到集电结的电子基本
上都可以被集电区收集,此后 vCE 再增加,电流也没有明显的 增加,特性曲线进入与 性曲线随 vCE 轴 基本平行的区域 ( 这与输入特 vCE 增大而右移的原 因是一致的) 。图02.06 共发射 极接法输出特性曲线。
图 02.02 双极型三极管的 电流传输关系
发射结加正偏时,从发射区将有大量电子向基 区扩散,形成发射极电流,与PN结中的情况相同。
从基区向发射区也有空穴的扩散运动,但其数 量小,这是因为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的掺 杂浓度。
进入基区的电子流因基区的空穴浓度低,被复 合的机会较少。又因基区很薄,在集电结反偏电压 的作用下,电子在基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运 动到了集电结的边上,进入集电结的结电场区域, 被集电极所收集,形成集电极电流。在基区被复合 的电子形成基极电流。
2.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ICEO ICEO和ICBO有如下关系
ICEO=(1+ )ICBO 相当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间的反向 饱和电流,即输出特性曲线IB=0那条曲线所对应
的Y坐标的数值。如图02.09所示。
图02.09 ICEO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的位置
(2)交流参数
①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1.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2.1.6 半导体三极管的型号
国家标准对半导体三极管的命名如下: 3 D G 110 B 用字母表示同一型号中的不同规格 用数字表示同种器件型号的序号
用字母表示器件的种类 用字母表示材料 三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