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麸炒山药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山药、麸炒山药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山药、麸炒山药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山药、麸炒山药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X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山药麸炒山药1.2 汉语拼音:Shanyao Fuchaoshanyao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二氯甲烷、水、山药对照药材、乙酸乙酯、甲醇、氨水、磷钼酸、乙醇、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干燥箱、马弗炉、回流装置、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粉末4g,加乙醇30ml,超声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l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山药对照药材4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 : 1 : 0?5)为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7.5.1山药:7.5.1.1水分不得过15.5%(附录15第二法)。

7.5.1.2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17)。

7.5.1.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附录58)测定,不得过400mg/kg。

7.5.2麸炒山药:7.5.2.1水分不得过11.5%(附录15第二法)。

7.5.2.2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17)。

7.5.2.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附录58)测定,不得过400mg/kg。

7.5.3山药片7.5.3.1水分不得过11.5%(附录15第二法)。

7.5.3.2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17)。

简述麸炒山药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简述麸炒山药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麸炒山药是一道常见的中式炒菜,下面是它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
准备食材:新鲜山药、麸皮、葱姜蒜等调料。

将山药削去外皮,洗净切成薄片或块状备用。

预处理麸皮:将干净的麸皮浸泡在温水中,使其变软后沥干水分备用。

热锅加油:热锅加入适量的油,待油热后加入葱姜蒜爆炒出香味。

炒制山药:将山药片放入锅中翻炒均匀,直至山药变软。

加入麸皮:将预处理好的麸皮加入锅中,与山药一同翻炒均匀。

调味: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鸡精等调料进行调味。

翻炒均匀:继续炒煮一段时间,使麸皮和山药完全熟透,味道融合。

出锅:将炒好的麸炒山药装盘,可以撒上葱花、香菜等作为装饰。

注意事项:
山药在炒制过程中容易变色,可以用一些醋或柠檬汁浸泡片刻,防止氧化变色。

炒制山药时火候要掌握好,过度炒煮会导致山药过软,影响口感。

麸皮需事先处理,使其变软后再进行炒制,以充分吸收山药的味道。

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调料的用量,以确保味道适中。

在炒制过程中,要不断翻炒,确保食材均匀受热,避免粘锅或炒焦。

麸炒山药检验方法确认方案

麸炒山药检验方法确认方案

麸炒山药检验方法确认方案一、简介麸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照麸炒法炒至黄色。

主要用于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二、确认目的:麸炒山药检验质量标准收载在《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P27, 为保证生产出的成品符合检验标准的要求,确认该检测方法是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成品检验。

现对质量标准分析方法进行确认,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三、确认范围鉴别(2)四、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4.1验证小组成员4.2人员职责表1:五、验证实施步骤1、为了确保验证数据的准确可靠,采取以下几个先行保障措施1.1仪器:己经过校正并在有效期内1.2人员:均经过培训,熟悉方法及使用的仪器1.3对照品:均购自江西省药品检验所1.4材料:均符合检验要求1.5参考资料:《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版)2、鉴别2.1试验A:取本品粉末5g,加二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山药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2 试验B:取二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山药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山药

山药
山药既能作主食,又可当蔬菜,同时还是一味重要的补 益中药。 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男女老少均宜。
山药的功效:
山药味甘、无毒、生者性凉,熟则化凉为温,入肺、脾、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 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本经》:"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别录》:"主头面游风,风头(一作’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 充五脏,除烦热,强钥。" 《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 加而用之。" 《食疗本草》:"治头疼,助阴力。" 《伤寒蕴要》:"补不足,清虚热。"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现代实验表明河南产的怀山药尿囊素、
多糖含量高于其他产地,算是古代本草、 医家推崇怀山药的佐证吧!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 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道地药材)
而事实上橘和枳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两者虽同属于芸香科, 但前者为柑橘属,后者则是枳属,两者不存在互相转化的 可能。 柑橘相较于枳更怕冷,在淮北橘树无法在露天环境下长期 生存,在当时也就根本不存在橘生淮北的可能性。 晏子和楚王受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无法准确掌握植物的 种属,实际上是犯了重大错误。
到20世纪30年代《药物出产辨》更是明确山药 “产河南怀庆府、沁阳、武陟(zhì)、温孟4县。”

山药炮制工艺规程

山药炮制工艺规程

生产工艺规程泰兴市济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目录一、炮制规格和炮制依据二、炮制工艺流程三、质量标准(一)法定质量标准(二)企业质量标准(三)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四)包装材料质量标准四、生产工艺条件五、炮制操作和技术参数六、设备一览表及其生产能力七、技术安全操作要点及劳动保护八、质量监控要点九、包装规格及要求十、贮藏注意事项十一、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及生产周期十二、技术经济指标及物料平衡一、炮制规格和炮制依据(一)、炮制规格【山药】【麸炒山药】【土炒山药】(二)、炮制依据《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2年版二、炮制工艺流程【山药】【麸炒山药】【土炒山药】三、质量标准(一)法定质量标准1、药材: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P222、成品:编制依据:《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2年版P11(二)企业质量标准1、药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i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

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鉴别】本品粉末类白色。

淀粉粒单粒扁卵形、类圆形、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8~35μm,脐点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短缝状,可见层纹;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约至240μm,针晶粗2~5μm。

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P222、成品:2.1山药2.2麸炒山药2.2土炒山药(三)辅料质量标准1.麸皮麸皮:为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麩皮呈黄褐色,主含淀粉、蛋白质及维生素等。

【感官检查】1、取麸皮30g摊于白纸上,观察其颜色应为黄褐色,粘有白色面粉,无杂质,无霉变,无虫蛀。

山药工艺规程

山药工艺规程

××××××有限公司文件编号:目的建立山药生产工艺规程,使其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符合本公司生产实际和GMP 的管理要求,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范围山药生产的全过程。

责任质量管理部经理、生产技术部经理、质量控制科长、质量保证科长、监控员、化验员、各工序班长及操作人员内容1 生产处方1.1 产品名称:山药饮片;代码:1.2 产品剂型:中药饮片;规格:片1.3 所用辅料:无一、产品概述1.1 性状:切片者呈类圆形的厚片。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富粉性。

1.2 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1.3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1.4 用法与用量:15~30g。

1.5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2 法定制法和依据2.1 法定制法2.1.1 山药: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2.1.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二、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质控要点2.1 生产工艺流程图三、炮制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技术参数3.1 领料按批生产指令制作领料单,按“领料标准操作规程”到原药材库领取山药原料,领料员、药材库保管员根据领料单的数量领发料,及时填写出库记录和领料记录。

工艺要点: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检验合格报告单,合格证、物料放行许可证、称量核对。

3.2 净选按《净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将要挑拣的山药原药材置于挑选工作台上进行净选,除去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

生产结束及时填写生产记录,经QA检查合格后与下一步工序交接。

按本岗位“清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场操作,填写清场记录,并经QA检查签字。

工艺要点①检查净选的中药材,并称量、记录;②净选操作必须按要求分别采用拣选,清除杂质,除去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符合净选质量标准要求;③拣选药材应设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⑤净选后药材装合适容器,每件容器均应附有标志,注明药材名称、编号、炮制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操作者等;⑥经质量检验合格后交下工序。

山药检验规程

山药检验规程

1目的规范山药进料的检验流程,明确山药进料的抽样方法、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结果判定,确保山药检验结果的准确。

2适用范围适用于山药进料检验和在储存、使用过程中的抽查检验。

3定义:山药:又名家山药,薯蓣科薯蓣属中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产品为地下肉质块茎。

按块茎类型分为:扁块种、园筒种、长柱种。

4职责4.1品保部:负责对山药的进料进行抽样检验和判定;参与物料评审。

4.2生产部:负责对山药进料通知取样和进行检验状态标识和储存。

负责山药使用过程进行抽查;参与物料评审。

4.3采购部:负责山药进料检验异常时与供应商进行反馈;主导进行物料评审。

4.4技术研发部:负责制定山药质量标准;参与物料评审。

5内容5.1抽样方法5.1.1山药进料到厂后,生产部仓管员开《进料请验单》发品保部,品保部进料检验员按每一次交货的山药为一个检验批,根据来货数量进行随机抽样检验。

5.1.2每10箱抽取1箱,进行检查。

5.2检验方法5.2.1感官检验5.2.1.1包装:包装袋外面应注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厂址、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和规格,观察其是否清晰、完整、洁净和规范。

5.2.1.2杂质:打开包装袋,山药表面清洁干净,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5.2.1.3形态:根毛细且长,表面光滑,长柱种还应表现直挺。

5.2.1.4色泽:具有本品种固有的颜色和色泽。

5.2.2限度检查利用率:山药需要去皮,由车间进行计算利用率,数据提供给进料检验专员,进行检验结果判定。

5.3 检验结果判定5.3.1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原辅料及包材验收报告》中,并对照《山药质量标准》对每一项检验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判定。

5.3.2如检验结果合格,品保部进料检验员则回复生产部仓管员在《进料请验单》上签批检验合格,仓管员办理正常入库。

5.3.3 如第一次检验结果不合格,品保部进料检验员重新加倍抽样,复检不合格项目,如复检结果仍不合格,则在《进料请验单》上签批检验不合格,并即时反馈给采购部,由采购部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物料评审。

山药炮制生产工艺规程1

山药炮制生产工艺规程1

1、目的、范围及责任1.1、目的:建立麸炒山药饮片生产工艺规程,使其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符合本公司生产实际和GMP的管理要求,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1.2、适用范围: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山药炮制的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1.3、责任:生产车间按该工艺规程组织生产和按该规程编制标准操作程序,生产部、质量管理部负责监督该规程的实施。

2、产品概述2.1药品名称品名:麸炒山药汉语拼音:Fuchaoshanyao2.2来源山药Rhizoma Dioscoreae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别名:薯蓣、山芋,淮山药、怀山药。

主产于河南、山西、湖南、湖北等省,以河南新乡地区沁阳县所产为道地药材。

在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干燥。

2.3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补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2.4性状:本品形如山药片,表面黄白色或微黄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2.5商品名:山药2.6 等级/规格:统/斜片2.7包装规格:无毒聚乙烯塑料半透明袋装,1㎏/袋。

2.8 有效期:暂定18个月。

2.9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3、法定制法和依据3.1法定制法: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炒制。

3.2依据:3.2.1《中国药典》2010年版3.2.2《湖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9年版3.2.3《中药饮片认证检查项目》二00三年版3.2.4《全国中药炮制规范》3.2.5《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4、 生产工艺流程图4.1 生产工艺流程图拣去杂质,去掉非药用部分等 片厚2-4mm 泡润至透5、生产操作过程5.1入库验收5.1.1进厂原药材每件外包装上应有标记,标明品名、数量、产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1 品名:
1.1 中文名:山药麸炒山药
1.2 汉语拼音:Shanyao Fuchaoshanyao
2 代码:
3 取样文件编号:
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
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
7 检验操作规程:
7.1 试药与试剂:二氯甲烷、水、山药对照药材、乙酸乙酯、甲醇、氨水、磷钼酸、乙醇、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干燥箱、马弗炉、回流装置、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
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粉末4g,加乙醇30ml,超声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 l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山药对照药材 4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 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 : 1 : 0・5)为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
7.5.1山药:
7.5.1.1水分不得过15.5%(附录15第二法)。

7.5.1.2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17)。

7.5.1.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附录58)测定,不得过400mg/kg。

7.5.2麸炒山药:
7.5.2.1水分不得过11.5%(附录15第二法)。

7.5.2.2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17)。

7.5.2.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附录58)测定,不得过400mg/kg。

7.5.3山药片
7.5.3.1水分不得过11.5%(附录15第二法)。

7.5.3.2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17)。

7.5.3.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不得10mg/kg。

7.6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山药不得少于4.0%;山药片不得少于10.0%;麸炒山药不得少于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