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增塑剂常见的问题
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及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及抑制方法研究进展摘要:各行业发展,使聚氯乙烯应用更加广泛,为了提高聚氯乙烯可加工温度范围,需要在加工期间添加增塑剂。
由于增塑剂存在迁移问题,容易使PVC制品出现发黄、变脆、变硬等现象,降低PVC制品效能。
研究发现,部分增塑剂潜藏着化学危害,具有诱发癌症风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由于化学性质和难降解问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本文将深入探究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原理,明确影响迁移的因素,结合现有技术及相关文献,探寻PVC制品中抑制增塑剂迁移方法。
关键词:聚氯乙烯;增塑剂;迁移;抑制为了提升工业、医疗、日常用品等工具质量,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各行业当中,其中较为常用的材料为聚氯乙烯(PVC),日常使用量成递增趋势,逐渐成为通用塑料。
PVC制品属于无定形高聚物,由于分子中存在极性较强的C-CL基团,所以分子间作用力较大,熔点较高,为了提升材料可塑性需要选择合理的增塑剂降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降低PVC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而提升PVC可塑性。
目前,市场上的增塑剂常被选用难挥发的化合物,种类多样,用量较大的PAEs类增塑剂,它能够很好的与PVC混溶。
1.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原理由于增塑剂与聚氯乙烯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且该力属于微弱的范德华力,还存在氢键,加工融合时,容易造成增塑剂迁移问题。
研究显示,目前增塑剂迁移、扩散常表现为以下几种:(1)直接从PVC表面中挥发;(2)被PVC制品接触的液相抽出;(3)在与PVC接触的固体接触时,发生迁移扩散;(4)受到压力作用,出现渗出问题。
发生迁移扩散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增塑剂向内表面扩散;(2)在内表面进入“横卧”状态;(3)最后发生扩散,离开PVC表面。
增塑剂迁移可看作是聚合物内部自由完成小分子物质传递工作,实现在聚合物链段间的空隙间迁移。
1.影响增塑剂迁移的因素1.温度实验证明,增塑剂更方便在聚合物非晶区出现扩散问题,如果外界发生温度变化,会使非晶区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
各国关于PVC材料及增塑剂的安全规定

各国关于PVC材料及增塑剂的安全规定近年来,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关注,其中塑料制品作为重要的应用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而在塑料制品中,聚氯乙烯(PVC)是一种普遍的材料,被广泛地用于制作各种日常用品。
然而,与此同时,PVC材料中使用的增塑剂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因为这些增塑剂可能会被释放到环境中,同时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潜在的威胁。
为了确保PVC材料及其增塑剂的安全性,各国都出台了相关的安全规定。
本文将对各国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介绍。
美国在美国,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颁布的《食品添加剂法》中对使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的添加剂和材料做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该法规,PVC材料必须使用经过FDA认可的增塑剂。
此外,增塑剂的最大使用量也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某些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FDA还设置了限制,超过该限制的增塑剂将被认为是一种未经批准的添加剂。
欧盟欧盟对PVC材料及其增塑剂也做了相关的规定。
欧盟对增塑剂的使用量设置了明确的限制。
在这些限制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使用量也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2005年,欧盟还在《制约危险物质指令》中将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列为限制物质。
最近,欧盟对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进行了安全评估,认为该物质对人类健康可能造成潜在危险。
因此,欧盟近年来禁止使用这种增塑剂。
日本在日本,对PVC材料及其增塑剂也进行了相关的规定。
在《食品卫生法》中,对塑料制品的限制及要求也进行了规定。
在此法规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多种物质被列为限制物质。
此外,日本还制定了对PVC材料及增塑剂的特殊考量。
在确定一种增塑剂是否可以用于食品包装时,需要考虑其使用的数量、使用环境、可能的渗透性等因素。
中国在中国,对PVC材料及其增塑剂也制定了相关的安全规定。
在《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对塑料制品的制作、使用等作了相关的规定。
在此法规中,邻苯二甲酸二-butyl酯以及其他多种增塑剂被列为限制物质。
pvc增塑剂的特性、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pvc增塑剂采用先进接共聚合技术精制而成,和PVC溶解度参数相近,塑化效率高,闪点高,不易挥发。
在塑料中匀相分布,与树脂键合力强,杜绝迁移析出问题,阻燃.耐寒.耐热性。
pvc增塑剂抗老化能优异,完全取代小分子液体增塑剂,制造高档PVC软制品,无毒无味全环保。
pvc增塑剂特性:
1、pvc增塑剂能改善制品的韧性和弹性,使表面张力、拉伸强度,蠕变变强及抗应力龟裂强度等一系列性有所提高。
2、pvc增塑剂加工温度提高1-2度,促使塑化速度快,挤出量平稳,熔体温度分布均匀、产品尺寸稳定、壁厚均匀。
3、pvc增塑剂可防止结垢,减少清理次数,可提高产品4%左右。
4、pvc增塑剂使挤出的制品平滑、有光泽、提高产品的白度、透明度。
5、pvc增塑剂可改善填充剂和着色剂在塑料中的分散性。
pvc增塑剂使用范围:
各类高档PVC软制品:
1.电缆料:105度级阻燃耐油料低烟低卤料
2.密封条胶管胶垫软板:耐高温密封耐油软管胶垫软板;
3.鞋底皮塑压延膜等软制品:抗老化迁移,增加耐久性等。
pvc增塑剂使用方法:
在软PVC中使用方法为:
1、添加量为:pvc增塑剂完全作为主增塑剂使用,根据硬度要
求与树脂粉任意共混。
和其它配料一起混合约5分钟,混合均匀即可,放料温度50度以内,然后造粒或者直接挤出注塑;
2、造粒工艺:带真空排气设备最佳,塑化1-2遍,温度160-180。
pvc出油原理

pvc出油原理
PVC出油原理指的是聚氯乙烯(PVC)材料在高温和机械压
力下可能会释放出一些液体物质的过程。
PVC是一种合成塑料,主要由氯乙烯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制得。
在PVC制造过程中,通常会添加一些增塑剂来增加柔软性和
可加工性。
这些增塑剂通常是液体化合物,如酯类。
PVC出油原理中的液体物质主要是增塑剂。
当PVC材料受到
高温或机械压力时,增塑剂会从PVC中释放出来,并形成液体。
这可能是因为高温或机械压力破坏了PVC分子的结构,
导致增塑剂从PVC中脱离。
PVC出油可以是一个问题,因为释放出的液体可能对环境造
成污染。
此外,出油还可能导致PVC材料的性能下降,如硬
度和耐用性减弱。
为了避免PVC出油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择低出油
的PVC材料、使用不含或含少量增塑剂的PVC材料、避免高
温或机械压力等。
总之,PVC出油原理是指PVC材料在高温和机械压力下可能
释放出增塑剂等液体物质的过程。
这可能会对环境和PVC材
料的性能造成影响。
各国关于PVC材料及增塑剂的安全规定

各国关于PVC材料及增塑剂的安全规定聚氯乙烯(PVC)作为原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玩具、医疗用品、化妆品、鞋、塑料门窗等产业。
PVC薄膜、容器等制品是以PVC树脂为主要原料,添加增塑剂,稳定剂、防老化剂、阻燃剂等助剂加工制成的。
由于PVC及其常用的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于2001年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有致癌作用的物质,残留在PVC中的氯乙烯单体(游离于聚合体树脂的氯乙烯)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人类致癌物。
另据报道称PVC焚烧和深埋处理都会产生二恶英,因此PVC的使用安全引起公众的关注。
一、氯乙烯的残留量规定由于氯乙烯的高毒性,因此国内外对食品包装材料、医疗器械等使用的PVC 中氯乙烯的残留量早有规定。
1991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氯乙烯单体应不高于1.0ppm。
欧盟“关于与食品接触的塑料原料及其制品的指令(2002/72/EC)”的附录Ⅱ列出了允许塑料原料及其制品使用的单体和其它物质的目录,目录中编号2650是聚氯乙烯,其技术要求参照“关于与食品接触的、含有氯乙烯单体的原料及其制品指令(78/142/EEC)”。
78/142/EEC指令附录Ⅰ规定,原料及其制品中氯乙烯单体的含量不大于1ppm﹔附录Ⅱ规定原料及其制品中氯乙烯单体的含量和由原料及其制品中释放转移到食品中的氯乙烯单体的含量的测试方法是气相色谱法,方法测试精度为0.01ppm。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对氯乙烯单体的残留量也有规定,如食品包装材料标准GB4803-94《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规定PVC树脂中的氯乙烯单体残留量为5ppm﹔GB9681-1988《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14944-1994《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瓶盖垫片及粒料卫生标准》,医疗用品标准GB14232.1-2004《人体血液及血液成分袋式塑料容器第1部分﹕传统型血袋》、GB15593-1995《输血(液)吹塑薄膜袋用软聚氯乙烯塑料》、GB10010-1988《医用软聚氯乙烯管材》规定PVC成型品中的氯乙烯单体残留量不大于1ppm。
增塑剂优缺点的比较

几种常见增塑剂优缺点的比较合成植物脂优点:1.价格低,降低大量的生产成本;2.没有味道;3.不需要改变原有的工艺和配方,提高产品的增塑效果;4与PVC分子相容较好,有效抑制冒油;5增加产品的抗寒性,冬天正常使用;6.电绝缘性能较好。
7.环保无毒!(通过SGS 机构REACH 标准138项认证)缺点:1.比重大;2.颜色发黄。
二辛脂(DOP)优点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混合性能好,增塑效率高,所加工的塑料耐热和耐候性好,挥发性低,电绝缘性能好。
缺点:1.不环保;2.价格高。
二丁酯(DBP)优点:相溶性好,柔软性好。
缺点:1.挥发性及水中溶解度较大;2.耐久性差;3.不环保。
环氧大豆油优点:环境友好,热稳定性,光稳定性,耐溶剂性好,挥发性低。
缺点:容易冒油,在5度的时候容易凝固。
环氧脂肪酸甲酯优点:提高制品的物理性能和延长老化时间,相溶性和分散性好,环保。
缺点:5度的时候会凝固,容易迁移。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优点:耐寒性和耐光性、耐水性好,无毒环保;耐久性和耐污染型号。
缺点:耐寒性不好,容易结晶;不易保存;价格昂贵。
氯化石蜡优点:低挥发性,阻燃电绝缘性好。
缺点:不环保。
对苯二甲酸二辛脂(DOTP)优点:具有耐热耐寒,难挥发,柔软性和电绝缘性能好,环保。
缺点:耐热老化性差,低温时变脆,耐磨性差,易老化。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优点:与PVC相容性较好,即使大量使用也不户析出,,挥发性和迁移性均优于DOP,耐光、耐热、耐老化和电绝缘性能好。
DOP、ATBC替代品品名:合成植物酯(可替代DOP、DBP、ATBC、DOTP等)优势:价格低,增塑效果优异,不冒油,绝对环保!(通过SGS机构REACH 标准138项认证)1.概述:合成植物酯可替代二辛酯(DOP)/二丁酯(DBP)或者ATBC/DOTP等较贵增塑剂使用,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利润。
2.性能:合成植物酯与PVC树脂粉有着非常优异的相溶性。
各国关于PVC材料及增塑剂的安全规定

各国关于PVC材料及增塑剂的安全规定PVC材料和增塑剂是常见的化学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医疗、电子、汽车等浩繁行业。
然而,它们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各国纷纷颁布相关规定,力求确保PVC材料和增塑剂的安全性。
本文将对各国关于PVC材料及增塑剂的安全规定进行简要介绍。
一、欧洲欧洲对PVC材料及增塑剂的安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掌控。
2003年,欧盟发布了“PVC增塑剂限制法规”,规定了20种可使用的增塑剂种类,并限制了三种高毒性增塑剂的使用。
而对于新进入市场的增塑剂,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批准。
此外,欧盟还颁布了与PVC有关的欧洲标准,包括PVC产品的化学、物理和机械性质、有关材料和制造工艺。
二、美国美国环保署(EPA)在监管PVC材料及其各类化合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依据美国联邦法律,PVC生产者必需向EPA申报有关其产品的化学成分以及使用了哪些化合物。
此外,美国专门由工会保障颁发认证,目的是防止员工接触到PVC化合物。
三、中国中国对PVC材料及增塑剂的安全也高度重视。
2005年,我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了《塑料制品消费使用及环境保护技术要求试行》和《PVC生产工艺与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对PVC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环境和安全问题进行了规范。
此外,我国还发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如GB/T 8537-2008《聚氯乙烯制品》和GB 9685-201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卫生安全规定》。
四、日本日本的PVC材料及增塑剂规定重要有以下几个层面:一是对增塑剂的使用进行限制,规定了一些含有重金属成分的增塑剂禁止使用;二是对PVC制品中的残留物进行管制,例如铅、催化剂,要掌控在特定的范围之内;三是对工厂污染和环境监测进行管制,严格监管厂内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以及周边环境的监测。
五、韩国韩国对PVC材料及增塑剂的安全监管重要围绕其自主品牌规定打开。
这些规定重要包括管理生态标志、禁止特定物质使用、管理区域生态标志、环保包装、环保制造工艺等。
PVC胶料生产工艺问题

PVC为聚氯乙烯(polyvinyl choride)的英文宿写,它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聚氯乙烯塑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用塑料之一,其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困而相应的生产加工方式也就多种多样,如压延成型、挤出成型、注射成型、模塑成型等。
加工方式不同,生产工艺和技术也就千差万别。
电线电缆用PVC胶料主要是通过挤出成型方式的,下面我就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PVC胶粒生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
PVC胶粒是由PVC树脂加上增塑剂、稳定剂、填充剂等多种助剂经混合、混炼,然后押出造粒而成。
在胶料生产中,影响产品品质及生产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五个:即设备、原材料、配方、配色、和生产工艺。
选用不同的生产设备,具体的生产流程就会的一定的差别。
一、胶料生产流程二、胶粒生产设备PVC造粒生产线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计量供料设备,混合储料设备以及押出造粒设备。
1.计量供料设备包括PVC粉、碳酸钙等粉体原材料料仓,增塑剂、液体安定剂贮罐,输送装置,计量仪器等。
计量供料系统有自动和人工之分,自动计量系统则PVC粉、增塑剂、碳酸钙甚至粉体安定剂均以自动仪器计量,生产时只需将配方输入控制盘,设定好相关程序,即可完成从计量到混合的操作,半自动或人工计量则原材料部分或全部由人工称量再加入混合机。
自动计量供料系统采用全封闭操作,因此生产操作简单,现场环境较好,不过由于仪器系统复杂,精确度要求高,因而对使用环境要求高,维护较麻烦,一旦维护不好则容易失控甚至瘫痪。
因此目前胶料厂大多采用半自动系统,即增塑剂自动计量和输送,其它原材料采用人工计量。
2.混合储料设备,一般包括高速混合机和冷却混合机两部分,高速混合机和泠拌机根据混合缸容积大小有很多规格,一般胶料厂常采用300L/800L和500L/1000L组合,打样则多采用50L小混合机,高速混合机与冷缸之间以及冷缸与押出机料斗之间均以料筒连接。
3.押出造粒设备主要有挤出机和切粒机两部分,挤出机又有单螺杆挤出机和双螺杆挤出机两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VC增塑剂常见的问题
什么是增塑剂
当下在塑料产品的加工工艺中,增塑剂已经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原料助剂之一。
增塑剂大多是一种高沸点的液态酯类。
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树脂中,可以改变树脂的性质,如增加塑料的柔软性,降低熔融料的黏度,使树脂变得容易加工成型。
按塑料制品的性能要求,PVC增塑剂应该怎样分类
按聚氯乙烯塑料制品的性能要求,加入配方中的PVC增塑剂可分为耐寒增塑剂、耐高温增塑剂、耐热耐光增塑剂、阻燃增塑剂、无毒增塑刺和耐菌性增塑剂。
①耐寒增塑剂:在聚氯乙烯树脂中,可使塑料制品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中还保持较好的柔软性的增塑刺,称为耐寒增塑剂。
像伊川奥瑞拉化工这类增塑剂有癸二酸二己酯、已二酸二己酯、磷酸三辛酯等。
②耐高温增塑剂:能让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在较高的温度环境巾应用和加工的增塑剂,称为耐高温增塑剂。
这类增塑刺有苯二甲酸双十三醇酯、季戊四醇酯、偏苯三酸酯等。
③耐热耐光增塑剂:加入聚氯乙烯树脂中,能抑制和延长塑料制品在热和光作用下的变色老化时间的增塑剂,称为耐热耐光增塑剂。
这类增塑剂有环氧十八酸丁酯、环氧十八酸辛酯、环氧大豆油等。
④阻燃增塑剂:能够提高塑料制品的阻燃性能的增塑剂,称为阻燃增塑剂。
这类增塑剂包括磷酸酯及氯化石蜡,常用的增塑剂有磷酸三甲酚酯等。
⑤无毒增塑剂:用于食品包装和医疗器械方面的软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应在树脂配方中加无毒性增塑剂。
常用的这类增塑剂有柠檬酸三正丁酯(TBC)、苯
二甲酸酯、环氧大豆油等。
⑥耐菌性增塑剂:加入聚氯乙烯树脂配方中,可减少菌类对塑料制品的影响的增塑剂,称为耐菌性增塑剂。
如:树脂配方中加入氯化石蜡、磷酸醋或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可防止霉菌对制品的侵蚀。
塑料制品配方中选用增塑剂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选用那些与PVC树脂相容性好,挥发性低,小易迁移、渗出的增塑剂。
2:选用能够降低PVC.树脂熔点、降低其加工温度、利于塑料制品成型的增塑剂。
3:选用增塑效率值高的增塑剂。
4:加入的增塑刺不应在成型过程中变质,不能对基材产生破坏作用。
5:对于制品要求电绝缘性较高时,注意选择不降低PVC树脂绝缘性能的增塑剂。
6:同样增塑效率的增塑剂,选择价格低、料源丰富的增塑剂。
目前,PVC依据其价格优势和较好的耐撕裂性能,开始大量用作土木工程膜材料,作为防水、防渗的重要工程材料。
以往被忽视的PVC在水环境中的变化情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PVC处于水环境中时,其主要问题是其中的PVC增塑剂析出。
PVC增塑剂析出的危害:一是对材料的力学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随着PVC 增塑剂析出,材料开始变硬、变脆,甚至断裂;二是析出的增塑剂对水环境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