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毒力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玫烟色拟青霉菌株的毒力测定

玫烟色拟青霉菌株的毒力测定

a d M a sr r s ia ( .Th a u s o . 0 wa . 1 1 c nd a・ml n me t a b a st e I) ‘ e v l e fI s 8 7 × 0 o i i C5 ’a a n tt e p a h a h d a d wa . g i s h e c p i n s 9 6× 1 0
c i a ・m l ondi :’a d .81× 1 c i i ・ m I n 1 0 on da :’a ais t a a atr la n 2~ 3 a va . g n t he c bb gec e pilri lr e
Ke r s ywo d :Pa clmy e u sr su 9 0 e io csf mo o oe sPF 6 6;Viue c ;Gre ec p i;Ca b g aepl r r ln e en p ah a hd b a ec tr ia l
器搅 拌 均 匀 ,纱 布 滤 去 菌 丝 ,制 成 孢 子 悬 浮 液 ,并 用 血 球 计 数 板 测 定 孢 子 浓 度 。作 为 生 测 供 试 菌 液 , 浓 度 控 制 在 2×
张 仙 红 ,嵇 能 焕
( . 山西 农 业 大 学 农 学 院 , 山西 太 谷 0 0 0 ;2 山 西 省 泽 州 县 农 业 局 , ta 1 38 1 . h i泽 州 0 8 0 ) 4 0 0
摘 要 : 采 用 喷 雾 法 和 浸 蘸 法 ,进 行 了玫烟 色拟 青 霉 P 90 F 6 6菌株 对 桃 蚜 和 菜 青 虫的 毒 力 测 定 。 结 果 表 明 :玫 烟 色 拟 青 霉 P 90 F 6 6菌株 对 桃 蚜 和 菜青 虫 2 、3龄 幼 虫有 较 强 的致 病 力 , 在 2 0 ~ 2 1。孢 子 ・mL’ 度 范 围 内, 随 着 浓 度 的 ×1 × 0 浓

不同真菌菌株对蛴螬的毒力测定

不同真菌菌株对蛴螬的毒力测定

不同真菌菌株对蛴螬的毒力测定作者:章骏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13期摘要:选择几种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对蛴螬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绿僵菌Ma1较其它菌株校正累积死亡率最高,致死速度最快,平均累计校正死亡率达62.50%,LT50为10.31d,在花生蛴螬的防治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绿僵菌;蛴螬;防治;毒力测定中图分类号S4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29-02蛴螬(Anmala cuprea)是鞘翅目金龟甲幼虫的总称,是我国地下害虫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类害虫,主要为害花生、大豆、麦类、高粱、玉米、甘蔗、棉花等多种大田作物,以及一些中药材等,其中以为害花生较为严重,严重时造成作物颗粒无收[1]。

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防治该害虫,易使其产生抗性,并且造成土壤中农药残留,导致作物产品农药含量超标,使花生有异味,影响到出口创汇及人体健康。

为此,笔者选用几种真菌的不同菌株及其混合物,分别对蛴螬进行毒力测定,以期筛选出对蛴螬具有高毒力的菌株。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供试虫源蛴螬幼虫是5月上旬从安徽省庐江县采集的越冬幼虫,室内饲养数天,挑选大小均匀且健康的个体备用。

1.1.2 供试菌种菌种为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生防研究室储存菌种,编号分别为Ma1、Bbr84、Ma2、Ma3、Ma4。

1.2 试验方法1.2.1 菌剂的制备培养采用萨氏葡萄糖酵母浸膏培养基(SDAY)、蛋白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PDA)和察氏琼脂培养基培养(Czapek),置于光照培养箱内26℃下恒温培养15d后,放入冰箱低温(4℃)保存备用。

用无菌的塑料药匙将真菌的分生孢子粉刮到一个干净的盛有10mL0.05%Tween-80润湿剂的三角瓶中,在涡旋振荡器上充分振荡(10min左右),然后按比例稀释,经血球计数板测定每mL孢子数,通过计算把各菌的孢子悬浮液浓度配成基本一致,即1.0×108孢子/mL,以测定致死中时(LT50),比较各菌种间的毒力[2]。

杀菌剂的毒力测定方法

杀菌剂的毒力测定方法

生长速率测定法注意事项:
1)带毒培养基的制作
应先加药液再加培养基(1:9); 对一些受热易分解的药剂则要待培养基 冷却到50度左右时再加入。
2)接种病原菌
如果是菌丝接种,打孔制作菌饼时 取材要从种菌皿的外缘开始,避免使用 中心区的菌丝。
如果是孢子液接种,用接种针蘸取 孢子液后,在带药培养基上划一直线。
6 扩散法
原理:在已接种的培养基上加少量的 抗菌物质,使其接触培养基和病原菌,经 一定时间培养后,接触部分的周围由于抗 菌物质的扩散,而产生抑菌圈(或抑菌 带),其大小与药剂浓度有关系,以此来 比较杀菌剂的毒力大小。
此法主要用于抗生素的效价测定。
农用抗生素的效价
效价是衡量抗生素有效成份和质量好坏的 一个指标。
药剂抗菌力也即药剂毒力。
5 气体效力测定
原理:有些杀菌剂具有挥发性,且有杀 菌特性,在测定这类杀菌剂毒力时,可将麦 芽汁-琼脂培养基置于皿底内,冷凝后接种病 原菌孢子,然后盖上皿盖并倒过来使底成 “盖”,使盖成“底”,并将杀剂菌剂置于 “底”内,放到适于病菌孢子发芽生长的环 境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
如:嘧啶胺类化合物在室内,以 100ug/ml对灰霉病菌孢子没有抑制作用; 300ug/ml对菌丝生长也不能抑制; 1ug/ml的浓度在田间使用时,却能很好 的防治灰霉病。
药剂与病菌的作用关系
传统的:以其“毒力”抑制或杀死病菌。一 般是一致的。
病菌
药剂
环境
新类型的杀菌剂:
影响病菌的致病过程; 影响寄主的抗病性;
即在各处理组的调查孢子总数中增加调查 孢子数量,增加的数量根据对照组孢子萌发 率换算出来。
如:CK孢子萌发率达98%时,在调查处理 组时,拟定调查数量为100时,此时就要调查 102个,并对其不萌发孢子数减去2,然后计 算孢子萌发率。

实验十五杀菌剂混合毒力测定

实验十五杀菌剂混合毒力测定

三、操作步骤 (一) 孢子悬浮液配制
(二) 带菌培养板制作
水浴加热融化 44-45℃
加孢子悬浮液 混匀,迅速倒入培养皿中
带菌培养板
(三) 带药滤纸条放置
将4 条滤纸条放入药液(单剂或混剂)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沥去多 余的药液,垂直交叉放入带菌平板,置于一定温度下培养,观察 菌落抑制区域的生长形状,并测定大小。
实验十五 杀菌剂混合毒力测定
一、试验目的 学习滤纸条交叉放药法判定杀菌剂混用对生物的影响 了解杀菌剂混合后的生物效应
二、试验原理相加源自药剂 A + 药剂 B
增效
拮抗
本实验通过滤纸条交叉放药法,来简易地判别任何 两种不同药剂混合对病菌生长的影响。
相加
增效
滤纸条交叉放药法对生物的影响
拮抗 互不干扰

百日咳菌苗原液毒性试验方法

百日咳菌苗原液毒性试验方法

百日咳菌苗原液毒性试验方法
1 选用体重14~16g健康小白鼠,每批原液不少于10只(同性或雌雄性各半)。

2 以灭菌生理盐水或pH7.3±0.1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含成品菌苗相同量的防腐剂),将百日咳原液稀释至成品菌苗浓度的1/2。

3 每只小白鼠腹腔注射稀释的原液0.5ml。

另取同数量同体重的小白鼠(同性或雌雄性各半),腹腔注射稀释用生理盐水或pH7.3±0.1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0.5ml作为对照。

4 注射后的小白鼠应逐日观察,并于喂食后2小时进行称重。

5 于注射前、注射后72小时及7天,分别称试验组及时对照组小白鼠的体重。

6 试验组小白鼠注射后72小时的总体重不少于注射前的总体重;7天小白鼠平均增加的体重不少于对照组平均增加体重的60%,并不得有死亡,该批原液毒性试验判为合格。

7 试验结果若达不到上述要求,可进行复试,仍达不到上述要求,原液可放置2~8℃保存3~4个月再进行复试,如仍达不到上述要求,该批原液的毒性判为不合格。

2308、M28、S1330三株不同种布鲁氏菌的毒力测定

2308、M28、S1330三株不同种布鲁氏菌的毒力测定

[ 关键 词 ] 布 鲁 氏菌 ; 强毒株 ; 力 毒
De e to f Vi u e e fB. b ru 3 t c i n o r l nc s o a o t s 2 08, m e t n i 2 n s i 3 0 B. K e ss M 8 a d B. u s S1 3
CHE NG u J n—se g, E a h n P NG Xio—bn , ig MAO K i o g,I NG a —rn JA Yu—we XI e—c iDI i n, A Y a , NG Ja—b o
( hn ntueo e r ayD u ot l B ln 00 1 C ia C i Isi t fVt i r rg Cnr , e g 10 8 ;hn ) a t en o i t
[ 摘 要 ] 为 了测 定 牛 、 、 三株 不 同种 布 鲁 氏菌参 考 强毒 株 的毒力 , 择 了牛种 2 0 、 种 羊 猪 选 38 羊 M 8和猪 种 S 3 0株 , 别用 雌 性豚 鼠( at y 和雌 性 小 鼠( ab c 对 其毒 力进 行 测定 。 豚 鼠 2 13 分 H re ) l B l/ ) 测 毒试验 中, 含 不 同菌数 的菌 液腹 股 沟 皮 下注 射 5只豚 鼠, 定 2 0 、 2 、 13 用 测 3 8 M 8 S 3 0菌 株 的豚 鼠
Ab t a t s r c :To i v sia e t e vr ln e f3 d fe e trf r n e sr i s,whih we e B.a o t s2 0 n e tg t h iue c s o ifr n e ee e tan c r b ru 3 8,B. ltn i mei ss e

十种杀菌剂对当归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十种杀菌剂对当归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十种杀菌剂对当归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随着当归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盆栽种植规模的扩大,当归根腐病菌所引起的根系腐烂病害已成为制约当归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当归根腐病菌,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杀菌剂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方法,以期通过对不同杀菌剂的筛选和配比,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十种常见的杀菌剂对当归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实验,以期为当归栽培提供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1. 当归根腐病菌:采集自感染当归根部的病原菌培养物;2. 十种常见杀菌剂:包括环鲨灵、霉多灵、氯硝柳胺、多菌灵、敌草枯、腐霉灵、红霉素、代森锰锌、硫酰脲、叠氮琥胺;3.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实验方法:1. 菌种孢子的制备:将感染当归根的病原菌培养物涂布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培养4-5天后,取下表面的孢子悬液备用;2. 杀菌剂浓度的选择:根据杀菌剂的标准浓度,制备不同浓度的杀菌剂溶液;3. 注意实验中的消毒措施,确保实验的纯净性;4. 实验组设置:取一定浓度的病原孢子悬液,分别与十种杀菌剂溶液混合,装入培养皿,设立空白对照组和对照组;5. 培养条件:在25-28℃、湿度80%-90%的条件下培养7-10天;6.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观察培养皿上病原菌的生长情况,记录每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十种杀菌剂对当归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

多菌灵和敌草枯的抑菌效果最好,病原菌的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硫酰脲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病原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其他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弱,部分杀菌剂甚至无法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根据实验结果,可将十种杀菌剂按照其抑制效果和毒力大小分为三个等级:优秀类(多菌灵、敌草枯)、一般类(硫酰脲)、较弱类(其余七种杀菌剂)。

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应该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和杀菌剂的毒力大小,选择合适的杀菌剂进行配比和使用,以期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菌肥毒理六项实验

菌肥毒理六项实验

菌肥毒理六项实验
菌肥毒理六项实验包括菌种毒理学试验和产品毒理学试验。

菌种毒理学试验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为免做毒理学试验的菌种,第二级为需做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菌种,第三级为需做致病性试验的菌种,第四级为禁用菌种。

产品毒理学试验则以半数致死量(LD50)为重要参考指标。

此外,针对不同的微生物肥料产品及其类型,检验机构还需要进行不同的安全性评价策略。

例如,农用微生物菌剂又可细分为九类产品,主要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等,要求检验机构需针对不同的产品进行特定的安全性评价。

菌肥毒理六项实验的结果对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和后续应用有重要影响。

通过毒理学试验,可以评估菌肥对生物体的毒害程度,确定其是否会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

如果实验结果显示菌肥具有一定的毒性,那么就需要对其使用量和使用范围进行严格限制,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此外,实验结果还可以为菌肥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如果某种菌肥的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那么就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推广应用。

总之,菌肥毒理六项实验的结果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毒力试验方法
一、产毒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1.马铃薯-酵母膏-蔗糖培养基
取去皮马铃薯200-3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20min,纱布过滤,制成马铃薯汁并补充水分至1000mL,加入10g酵母膏,100g蔗糖,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2.麦芽汁-酵母膏培养基
1000mL麦芽汁中加入10g酵母膏,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3.麦芽汁-蛋白胨培养基
1000mL麦芽汁中加入1g蛋白胨,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4.葡萄糖天门冬素培养基
葡萄糖10.0 g
天门冬素0.5 g
K2HPO4 0.5 g
蒸馏水1000.0 mL
调pH 7.2-7.4,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5.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20.0 g
KNO3 1.0 g
K2HPO40.5 g
MgSO4·7H2O 0.5 g
NaCl 0.5 g
FeSO4·7H2O 0.01 g
蒸馏水1000.0 mL
调pH 7.2-7.4,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6.麦芽汁培养基
200 mL麦芽汁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7.0.5%蛋白胨培养基
取2.0g葡萄糖,0.6g酵母膏,1.0g蛋白胨,4.0g琼脂,加蒸馏水至200mL,分装后121℃高压灭菌15min。

二、培养物制备
将送检菌种或转种的纯培养物(适宜的培养基斜面,28±1℃培养5-7d),确证为纯培养物后,分别接种于适宜的产毒培养基中,一般菌种接种于麦芽汁-酵母膏、麦芽汁-蛋白胨及马铃薯-酵母膏-蔗糖三种产毒培养基中,放线菌接种于葡萄糖天门冬素培养基和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中,红发夫酵母接种于麦芽汁培养基和0.5%蛋白胨培养基中,置28±1℃培养14d。

将培养物经流动蒸汽1h后,过滤,所得滤液部分于80℃恒温下浓缩2.5倍备用,余者直接供实验用。

三、小鼠毒力实验
每种产毒液体培养基需小鼠80只,雌雄各半,分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

剂量组设置为: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培养基2.5倍浓缩空白对照组、培养物原液组、培养物2.5倍浓缩组。

将受试物以20.0mL/kg BW的剂量给小鼠一次性灌胃后观察14d,记录实验过程中小鼠的中毒表现及死亡情况。

四、试验数据统计
对小鼠的初始体重、终体重各实验原始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方差齐”要求的数据资料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对方差不齐的数据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

五、结果判定
小鼠的初始体重各组间均衡,受试物对终体重无不良影响,实验过程中小鼠未出现毒性反应或死亡,可判定受试菌种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