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坛

合集下载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

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

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

《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

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

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一.北宋诗的发展宋末的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桐江续集》卷32《送罗寿可诗序》)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白体”是指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王禹偁等人。

宋初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酬唱成风,编成了许多酬唱诗集。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元稹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其中,王禹偁的诗歌继承和发扬了杜甫和白居易诗歌的写实传统,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诗歌平易流畅,简雅古淡,有的长篇诗歌,叙写自己的遭遇和怀抱,畅所欲言,挥洒自如,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之先声。

清代吴之振《宋诗钞》称其诗“独开有宋风气”,可见他在宋诗发展中的地位。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朝诗歌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

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

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一)初唐诗歌:初唐,即唐玄宗以前,这是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从唐太宗到上官仪等,无不大写华丽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开了。

初唐的诗歌改革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出身低微的下层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意识到了诗歌创作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于是他们提倡“兴寄”、“风骨”,写出了诸如《登幽州台歌》、《感遇》、《在狱咏蝉》、《从军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类情感充沛,动人心魄的作品,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了改造或改革。

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层诗人则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发展并完善了诗歌格律,并最终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这从形式上发展了宫体诗。

所以,初唐没有伟大的诗人,却有杰出的诗歌改革家。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四位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他们致力于文学革新,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

其中,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

唐诗的分期

唐诗的分期

唐诗的分期
唐诗的分期
唐代 (618〜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713):
•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

•特色:诗坛所流行的是齐、梁形式主义诗风,宫体诗充斥诗坛,只求辞藻优美,但缺乏内容。

陈子昂力倡取法建安风骨,复汉魏之古,反对齐梁诗风.
•主要作家: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2)盛唐(713 〜 766):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特色: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大量涌现,在题材和风格方面都有极佳的成绩,是唐诗百花竞艳的时代。

•主要作家:田园派-王维、孟浩然;
•边塞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浪漫主义-李白;
•现实主义-杜甫。

(3)中唐(766 〜 836):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特色:分为两个极端,有平易近人的,也有奇诡怪异的,没有明显的艺术特色。

•主要作家: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元稹;
•奇诡诗人-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田园诗人-韦应物、刘长卿、刘禹锡、柳宗元.
(4)晚唐(836 〜 906):
•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彷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特色:诗歌讲求技巧,注重形式格律,诗风纤巧秀丽,内容以抒写男女恋情为主,亦有流露对唐衰亡感慨的作品。

•主要作家: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初唐诗风及流派

初唐诗风及流派

初唐诗风及流派
初唐时期,唐诗受到齐梁绮靡诗风的影响,宫体诗是这一诗风的具体体现,代表人物有虞世南和上官仪。

后来,“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创作的诗歌,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个人抱负,广受世人推崇传播,于是打破了宫体诗垄断诗坛的局面。

初唐时期,诗歌流派大致有以下几种:
1.宫体诗派:代表人物有虞世南和上官仪。

2.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
描写田园风光和个人的田园生活,诗风疏淡质朴。

3.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有高适、曾参等。

4.浪漫主义诗风:代表人物有李白。

5.现实主义诗风:代表人物有杜甫。

此外,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

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总的来说,初唐时期的诗歌流派及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丰富性和文化的多元性。

唐诗宋词元曲的简介

唐诗宋词元曲的简介

元曲
【元曲简介】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 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 丽婉转;
◎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 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 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 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 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 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 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 风。
1、“初唐四杰” “四杰”指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的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的 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亦异,其中卢、 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四杰” 作诗,强调要有刚健骨气,重视抒发一 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 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 凉的感人力量。
2、陈子昂:
王维:人称“诗佛”,诗歌内容主要是描摹自然、 歌颂隐逸。他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 艺术的结晶。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 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 昌龄)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 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 )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 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岑 参)
唐诗〃宋词〃元曲
刘源 张婉晴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 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 万五千多首。从达官贵人到寒士平民,从 才子佳人,到老叟童稚,到和尚道士,到 走卒贩夫,稍有文化修养者,似乎无人不 能高歌低吟 ……
唐诗发展的几个阶段:
1、初唐诗坛
2、盛唐诗坛 3、中唐诗坛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 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 永葆其艺术魅力。

2.隋及初唐诗坛

2.隋及初唐诗坛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及初唐诗坛(主题法·提纲)此章涉及十五位作家的生平、创作,课时有限,也为了突出重点,培养同学们善于提炼教材中心内容,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表达见解的能力,我改变生平、创作,地位、贡献等常规性讲法,采用“主题法”讲授这章内容,即将全章内容归纳为一个中心主题——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贡献,运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材料说明之,而不是一般地将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几个条条,与具体内容脱节。

隋及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是:一个问题贯穿始终,两种创作倾向互有消长,交错并存;最终以三个方面的成就端正了诗歌发展的方向,是为特征;为唐诗的繁荣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诗繁荣的准备期),是为影响。

所谓一个问题贯穿始终,就是如何将重性情与重声色完美地结合起来,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道路。

第一节隋及初唐诗坛两种创作倾向的并存与消长一般文学史将隋及初唐文学分为三个阶段:1.隋(581-618);2.初唐前五十年(618-668);3.初唐后五十年(669—713)。

一、隋文帝时代,由于杨坚努力扭转南朝文风,由北入隋的北朝诗人有兴趣借鉴南朝文风,所以北、南两种诗风并存;隋炀帝时期,杨广虽然代表着南北文风交融的方向,但是,其身边聚集了一批由南入北的南朝文士,所以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最终占据了隋代诗坛的主导地位。

二、初唐前五十年,虽然出现了代表清新诗风的王绩、作诗流露真性情的骆宾王、卢照邻,但是,由模仿和拾掇六朝声律辞采的普遍兴趣,而导致的贞观诗风转向南朝诗风的新变,和贞观、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的出现,都表明南朝诗风对初唐宫廷文学的影响力(一)早年质朴刚健的贞观诗风,因研习诗歌技巧成为政治家或文学侍从写作应制、应诏之诗的当务之急而新变;独拔流俗的王绩难成气候。

(二)贞观、龙朔年间(太宗、高宗年间)离权力中心较远的诗人代表骆宾王、卢照邻不足以取代居诗坛主导地位的以“上官体”为代表的宫体诗1.上官体2.卢照邻、骆宾王三、初唐后五十年,特别是高宗后十五年及武后时期逐渐结束了两种创作倾向的徘徊,实现了南北文风的融合这一时期的诗人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文章四友”之一杜审言、李峤(645?—714?)、沈宋和乔知之(?—690)为代表的诗人。

初唐诗坛的两类诗人

初唐诗坛的两类诗人

新时代的歌手:“初唐四杰”
• ——传统题材的革新: • 女性题材:就实事抒真情,不再将女性当作赏玩对象 • 山水题材:革除梁陈以来单纯极貌写物、情致肤浅的
• • • • • •
通病,藉深化或开扩情意的容量来拓宽诗境 ——时代新声的讴歌: 奋发勉励、不甘庸碌的胸襟抱负 放眼四海、乐观开朗的思想感情 坎坷沉沦、失志不平的苍凉心绪 讴歌盛世、铺叙繁华的欣喜情怀 盈虚有数、盛年难再的深沉感慨
百 丈 游 丝 争 绕 树 , 一 群 娇 鸟 共 啼 花 。
龙 衔 宝 盖 承 朝 日 , 凤 吐 流 苏 带 晚 霞 。
玉 辇 纵 横 过 主 第 , 金 鞭 络 绎 向 侯 家 。
长 安 大 道 连 狭 斜 , 青 牛 白 马 七 香 车 。
卢 照 邻 《 长 安 古 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 • • • • • •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 (2)艺术形式与审美追求 • ——诗歌形式:大量采用齐梁以来的新型诗歌体裁,以新 • • • • • • • • • •
的章法和节奏表现新的情绪 王杨长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体 七言歌行体: 出自汉乐府中以“行”为题的诗 行:一种可以多遍歌唱或演奏的乐曲 “行”诗体的基本艺术特征:语意复沓,节奏分明 七言歌行体的发展: 雏形:曹丕《燕歌行》 发展:齐梁陈隋四朝 内容:闺怨艳情与边塞相结合 艺术特点:全篇排偶,铺陈华丽,词意繁复。

初唐诗坛的主要成就

初唐诗坛的主要成就

初唐诗坛的主要成就
毛湘
“初唐诗坛”是初唐诗歌快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学圈,也是最重要的文学运
动之一。

它能够将初唐诗歌传播到大众之中,催生出一波又一波的现代文学浪潮,并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初唐诗歌的发展开始于唐高宗时期,当时各大诗人纷繁拼搏,以觅得一份突破、闻名天下的地位。

“初唐诗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唐高宗时期文学环境的产物,是这种风尚与裁判准则的渗透下形成的聚焦点。

“初唐诗坛”催生了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其中以李白、杜甫、王维、卢照
邻等人最为出名。

李白、杜甫是最佳典范,他们的诗咏宣扬了人类自由主义的理念,宣扬反对权俨、拒不屈服,抒发了自由情操和乐观向上的思想,积极影响了中国文学史。

“初唐诗坛”辉煌绝伦,却也是瞬息即逝的,在唐朝后期,散漫的理念逐渐不
为人们所接受,文学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但初唐诗歌及其诗坛仍然属于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熠熠光彩,这个文学圈的影响已深入人心并广泛影响到今天的文学创作。

如今,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大力推进下,“初唐诗坛”获得了前所未
有的传播力,让“初唐诗歌”乃至“初唐诗坛”精神广受认可。

在这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初唐诗坛”仍然发挥着引爆文学现代性的巨大作用,感受初唐诗歌的精髓,寻访精神的智慧,都成为当今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初唐四杰:指初唐诗坛上年少而才高的
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以刚 健的诗风突破了宫廷文学狭小的范围,扩大了 诗歌的表现领域,并在体式和格律上有所探索, 奠定了五言律诗,发展了七言歌行,为唐诗的 全面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卢照邻(634? -689?),自号 幽忧子,幽州范阳 人。患风疾去职隐 居太白山。因不堪 病痛,自沉颖水而 死,有《幽忧子集》 七卷。
王勃(649-676), 字子安。诗人王绩的 侄孙,号为神童。进 士出身,官处下僚。 27岁时渡海省亲,坠 水而死。有《王子安 集》十六卷。
骆宾王(638? -684),婺州义 乌人。天姿聪颖, 曾做官、从军, 因写《代李敬业 传檄天下文》获 罪,后下落不明。
杨炯(650- 693),陕西华阴人。 十岁应神童举及弟, 待制弘文馆,后为 各地方官,死于任 上。有《杨盈川 集》。
诗旨
双 关
卢照邻《长安古意》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丈游丝争绕树,
一群娇鸟共啼花。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蝉鬓, 纤纤初月上鸦黄。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 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 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
四杰的贡献及地位
1、转变诗风 a.具有变更文坛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和明确的 审美追求。 b.很大程度上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c.提升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2、改进诗体 五言律诗与七言歌行体在他们手中基本定型。
2、“沈宋体”与律诗的定型

“沈宋体”:指以沈、
宋诗歌为规范、内容多
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 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 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 七言律诗。主要贡献在
仄仄平平平仄仄
独 不 见
梁武帝 萧衍诗 中的人 物,后 来用作 少妇的 代称
沈佺期
以重彩浓笔夸 张地描绘女主 人公闺房之美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首 句 入 韵
中间两 联对仗 工密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押 阳 韵
二、初唐诗坛:唐诗高峰的准备期
(一)前五十年,宫廷诗的时代
多为宫廷诗,题材狭窄,词藻雕饰,“上官体”为代表;其 中王绩能够超脱流俗,诗风清新朴素。
(二)后五十年,改革诗风,初建唐诗风范
1、“初唐四杰”崛起,开始突破宫体诗的范围,感情基调趋 于清新健康。 2、“文章四友”、“沈宋”等台阁诗人使律诗在音律形式上 得以定型。
上官仪(608?-644),字游韶。贞观初进士, 召授弘文馆学士;高宗朝官至三品西台侍郎,地位 很高,名噪一时。麟德元年被杀。后追赠中书令、 楚国公等。
“上官体”:指以初唐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 的诗体。多奉和应制之作,内容狭窄,片面追求声 辞之美,重视对偶技巧,笔法细腻精巧,诗风绮靡 婉媚。时人多学其体者,谓之“上官体”。
2、王绩(约590—
644),字无功,自号 东皋子,又号五斗先生、 斗酒学士,绛州龙门 (今属山西)人。有 《东皋子集》。《全唐 诗》收50多首。代表作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初唐后期: 改革诗风,初建唐诗风范
仄起仄收(不入韵)(五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不入韵)(五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入韵)(七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入韵)(七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兵符 长 安 从军之由 从军出征 从军打仗 从军体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听觉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视觉
秋天
在狱咏蝉
骆宾王 代指囚犯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度大庾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梅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首句不入韵,五言律 属对精工,韵律和谐
全诗借度岭所见景物, 抒发离国怀乡的深恻 情思。
3、陈子昂
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年轻时任侠使气,放荡不羁。 后进乡学,立志读书,遍览 经史百家。24岁举进士, 旷放倔傲,曾两次出征边塞, 因屡进谏遭贬。后辞官返乡, 为县令诬陷,下狱而死。有 《陈伯玉集》,存诗120余 首,代表作《感遇》38首、 《登幽州台歌》、《蓟丘览 古》7首。
幽 独 空 林 色
芊 蔚 何 青 青
兰 若 生 春 夏
感 遇 其 陈二 子 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的贡献
陈子昂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与他的创作 实践,彻底清除了南朝诗歌与唐初宫廷诗的弊 病,为唐诗注入了生命力,完成了诗风改革的 使命,开启了盛唐整整一代诗人。清人沈德潜 曾说:“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所谓“起 衰”、“始正”正是从他的清除六朝至唐初的 积弊,使诗歌走向更为广阔的现实而言的。
诗歌革新理论--《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 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 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1、批判齐梁诗风,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2、提出纠正的方法与途径,主张文学创作应恢复 “风骨”、“兴寄”的优良传统。 3、提出新诗风的要求,即劲健刚直的内容和优美艺 术形式的统一。
感 遇其二十九
陈子昂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 荷戟争羌城。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 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拳跔兢万仞,崩危 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圣人御 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 横!
芳 意 竟 何 成
岁 华 尽 摇 落
袅 袅 秋 风 生
迟 迟 白 日 晚
朱 蕤 冒 紫 茎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初唐宫廷诗人的创作情况及评价。 2、结合“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谈谈他们对唐诗发展的 贡献。 3、简述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其在创作中的运用。 4、名词解释:初唐四杰、上官体 5、背诵篇目:王绩《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骆宾王《在狱咏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6、参考书目: 徐鹏点校:《陈子昂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 骆祥发:《初唐四杰研究》,东方出版社1993 韩理洲:《陈子昂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陈子昂明确提出“兴寄”、“风骨”的主张,扭转诗坛风 气,使唐诗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4、初盛唐之交的诗人张若虚、刘希夷营造了新的诗歌意境。
(一)唐初五十年:宫廷诗的时代
创作上仍承袭着南朝诗歌的绮靡诗风, 原因在于: 1、历史的积习与传统的惰性 2、作家队伍的构成 3、帝王的审美趣味
1、上官仪与“上官体”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原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此诗把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渲染得空灵 又朦胧,把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思抒写得真 挚而缠绵,对人生和宇宙奥秘的思索表达 得深邃又邈远,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 一体,既涤净了宫体诗的色情,也摆脱了 历来游子思妇的感伤哀怨,表现出一种纯 洁的情爱、美好的憧憬以及朴素的哲理思 考,吸引着千百年来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 真谛。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 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 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 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 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 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娥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唐 诗
一、唐诗分期
1、南宋· 严羽《沧浪诗话》分唐诗为唐初体、
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五个阶段,实际 上已勾勒出唐诗流变的一个基本轮廓。
2、元· 杨士弘编《唐音》,首次将五体归纳为 “初、盛、中、晚”四体。 3、明· 高棅《唐诗品汇》开始明确划分唐诗为 初(618-713)、盛(713-766)、中(766-836)、 晚(836-907)四个时期。
4、张若虚
生卒年不详,扬州人,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共 称“吴中四士”,今只存 诗二首。《春江花月夜》 中浓烈的情思氛围与空明 纯美的诗境,在诗歌意境 创造上为盛唐诗的到来作 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奠 定了诗歌史上的地位。
斜月沉沉藏海雾, 江流宛转绕芳甸, 春江潮水连海平, 白云一片去悠悠, 可怜楼上月徘徊, 江畔何人初见月? 此时相望不相闻, 昨夜闲潭梦落花, 不知江月待何人, 江天一色无纤尘, 应照离人妆镜台。 碣石潇湘无限路。 月照花林皆似霰。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月何年初照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原逐月华流照君。 可怜春半不还家。 但见长江送流水。 皎皎空中孤月轮。 玉户帘中卷不去, 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乘月几人归, 空里流霜不觉飞, 滟滟随波千万里, 谁家今夜扁舟子? 鸿雁长飞光不度, 江水流春去欲尽, 捣衣砧上拂还来。 江月年年只相似。 落月摇情满江树。 汀上白沙看不见。 何处春江无月明。 何处相思明月楼? 鱼龙潜跃水成文。 江潭落月复西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