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表现

FNHCT增强示意图
平扫:大多数呈孤立的等 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
CT增强时动脉期明显均匀 强化,边缘浅分叶状
CT延迟像呈类圆形。中央星状纤维 瘢痕组织延迟像强化为其CT特征。
局灶结节性增生
平扫:略低密度肿块;CT增强 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浅 分叶状;CT延迟像呈等密度
临床表现
多见中年女性,生长慢,无恶变潜能。 一般无症状,多数偶然发现。可表现为腹部肿块,
少数病例可自发性破裂而大出血。 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的FNH,可以避免手术,使用
影像学检查随访观察病变是安全的。
病理
FNH是多血供实质性肿块,肿瘤内部结构均匀,出 血和坏死少见。虽无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线清 楚。
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延迟强化。
典型FNH MRI表现
MR平扫T2WI、T1WI和Ga增强的延迟期表现。
FNH中央瘢痕
T2W
增强扫描延迟期 FNH中央瘢痕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强化。
HCC中心坏死
T2W
增强扫描延迟期
HCC T2WI压脂中心坏死呈低信号,延迟期对比剂退出, 中心坏死区仍为低信号,可见HCC的包膜强化。
(病例经腹腔镜证实为肝局灶结节增生)
5个月后复查显示两个病灶没有变化
局灶性结节增生
女性,45岁,体检发现肝内占位。 病理结果是FNH(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牛眼征”的特点:可看到为中心低密度坏死区较小,中间 高密度强化层最厚且规则、随时间推移强化越来越明显, 最外层低密度水肿带宽度匀称、在水肿带边缘的肝实质可 见一过性的异常强化影(炎性充血所致)。
T2WI抑脂呈低信号。两者增强后均有延迟强化。 FNH中央瘢痕T2WI抑脂呈高信号,且增强后延迟强化;肝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患者,其中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由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
结果CT平扫呈略低密度7例,呈等密度2例;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5例为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的强化程度下降,2例患者与肝实质密度相等,7例患者则略高于肝实质密度;其中4例患者延迟期出现中央瘢痕轻度强化。
结论 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能够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在临床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CT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49-01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属于良性肿瘤样病变,由正常肝细胞及中央纤维瘢痕组织构成, 纤维瘢痕内有血管和伴行的胆管结构。
大多数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无明显症状,AFP阴性,也无肝炎病史,在临床诊断时比较困难,影像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主要与肝富血供的肿瘤相鉴别,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腺瘤等。
本文回顾性分析9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 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在19-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岁;其中4例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5例是由于右上腹部不适、隐痛,进行CT检查时发现。
女性患者均无口服避孕药史。
实验室检查9例患者中,所有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 (AFP) 、癌胚抗原 ( CEA ) 均为阴性, 1例有乙肝。
1.2 检查方法:9例患者都进行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所采用美国GE128排螺旋 CT机。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瘢痕内有厚壁供血动脉,但无门脉血液。 • 病灶中心的“星形瘢痕”并非真性瘢痕,而是血
管与胆管的聚积。
病理分型
经典型:最为常见(80%),呈结节型,切面具有典型特征性改变,即病变中央有星形瘢痕;病 灶周边或中央存在供血血管。
• 孤立结节样增生实质,被环形纤维间隔完全或不 完全包绕
M-31Y CT体检发现肝占位
M-20Y 体检发现肝占位
M-20Y 体检发现肝占位
临床特点 CT MRI
强化特点 包膜
中央低密度
小结
FNH
HCA
常见 好发年轻女性 雌激素刺激血管畸形发展
罕见 好发年轻女性 与服用避孕药有关
等或稍低密度
等或稍低密度
信号常较均匀
信号常不均匀
快进慢出
快进慢出/快进快出
及早手术切除 • 镜下肿瘤主要由肝细胞组成,但肝细胞的排列不具有正常肝小叶结构,
而是杂乱无章,结构内无胆管,病灶容易出血,肿瘤实质内可见脂肪
影像学表现
CT
• 平扫密度与正常肝实质接近或略低,边缘清晰,有完整包膜,无中央瘢痕 • 可有出血、坏死、脂肪变性 • 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 • 静脉期病灶密度下降,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 • 延迟扫描病灶逐渐变为低密度 • 如病灶中心有出血,其中心低密度不强化 • 部分病例整个增强过程始终呈低密度
• 中央疤痕包含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胆管及周围 浸润的炎症细胞以及各种畸形的血管,畸形的中 央动脉呈离心状向外供血。
病理分型
不典型:病变中央缺乏星形瘢痕灶,或畸形血管,但都有胆管增生。
可分为以下3型: 1毛细血管扩张型:表现为短小的纤维分隔+较多的扩张 血管+小胆管增生。 2混合细胞型:少许纤维间隔+少数畸形血管,肝细胞实 质性增生及增生的胆管明显。 3伴肝细胞不典型增生型:可具有上述不同类型成分的 表现。
FNH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02
确定病变性质:FNH是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属于良性病变,需与肝癌、肝转 移癌等恶性肿瘤相鉴别。
03
鉴别诊断: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排除肝癌、肝转移癌等恶性肿 瘤,同时与其他良性病变如肝腺瘤、肝血管瘤等鉴别。
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及临床表现,了解患者症状及其演 变过程。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影像学检查技术,如动 态增强CT、动态增强MRI、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 成像等,进行病灶的详细检查。
02
fnh影像学表现
典型影像学表现
1 2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边缘清晰,内 部回声均匀。
病灶内回声
FNH的病灶内回声多表现为低回声或中等回声 ,且回声均匀,无钙化、囊性变等特征。
3
病灶周围组织
FNH的病灶周围组织正常,无炎症、坏死等表 现。
加强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未来需要更多地关注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对 疾病的影响,并将这些因素纳入到影像学诊断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培训检查者
加强对FNH影像学检查者的培训, 提高其操作水平和判读能力。
定期维护设备
定期对FNH影像学设备进行维护和 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寿命。
06
展望
fnh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随着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已经成为影像学领域的研 究热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影像学数据的自动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学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模态影像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趋势。通过将多种影像 学技术(如超声、核磁、CT等)结合起来,可以获得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提高诊断准确 率。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影像鉴别诊断护理课件

并发症预防
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如出血、感染等,采取预 防措施。
疼痛护理
对疼痛进行评估和管理, 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
治疗进展与展望
药物治疗
关注新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 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手术治疗
探讨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提 高治愈率。
康复治疗
加强康复训练和指导,促进患者康 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影像鉴 别诊断护理课件
目录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概述 • CT影像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 护理与治疗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肝脏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良性 病变,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局限 性增生形成,通常不伴有肝硬化 和门脉高压。
03
护理与治疗
一般护理措施
01
02
03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特别是肝功能指标的变 化。
饮食护理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和饮料。
休息与活动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根 据病情适当安排活动。
特殊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 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减轻 焦虑和恐惧。
对临床工作的启示与展望
启示
对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
展望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影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未来可以通过深入研 究CT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定期复查与随访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病变
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肝脏 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变化,采取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影像学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影像学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 I影像学征象。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 FNH 病例,其中13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 23例病灶呈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呈稍低或等密度,瘢痕结构延迟强化;MRI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W I及T2WI信号,瘢痕结构于T2W 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后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三期增强特点,增强后部分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动脉,在T2WI上表现为血管流空。
结论熟悉 FNH 的CT、MR I影像征象,可提高FNH 诊断率。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内较少见的一种肿瘤样病变,在肝脏良性病变中发病率次于肝囊肿、血管瘤及肝腺瘤。
其影像表现与原发性肝癌、肝腺瘤及血管瘤等有相似之处,容易误诊,术前正确诊断FNH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总结了23例肝脏FNH的 CT、MR影像征象,并与病理特点进行对照,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近5年来经本院病理确诊的FNH共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范围 15~ 55 岁,平均34.7岁。
18例无任何症状,仅体检时B超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例右上腹不适,无明显诱因,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病变。
1.2 检查方法1.2.1 CT扫描技术:东芝16层螺旋CT,13例,扫描参数:300 mAs,120 kV,层厚:2mm,层间距:2mm,重组层厚:5mm。
所有病例均先作腹部CT平扫和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以3.0~ 3.5m l/s的速率注射欧乃派克75~ 100 m l,27~ 30 s 行肝动脉期扫描,65~ 70 s 行门静脉期扫描,3min后行延迟期扫描。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PPT课件

肝转移瘤的病灶内可出现钙化或出血,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灶内 则较少出现钙化或出血。
05
CATALOGUE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治疗与预后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治 疗药物等,具体药物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
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药物治疗的缺点在于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恶心、呕 吐、乏力等,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可以清晰 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回声 以及血流情况,有助于发现肝 脏内的局灶性病变。
超声检查对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准确率相 对较低。
CT检查
CT检查是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 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具有
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清 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和病灶的 形态、大小、密度等信息,有助
药物治疗是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首选治疗方法 ,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药物来抑制肿瘤生长和 扩散。
药物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 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 疗方法。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彻底切除肿瘤,降低复发风险 ,提高治愈率。
超声影像学表现
01
02
03
高分辨率超声表现
显示肝脏局部结节或肿块 ,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或 不规则。
彩色多普勒超声
显示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 情况,有助于判断结节性 质。
超声造影
通过观察结节造影剂灌注 和消退特点,有助于鉴别 良恶性病变。
CT影像学表现
平扫CT
显示低密度或等密度结节 ,边界清晰或不清晰。
THANKS
感谢观看
应用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应用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分析与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应用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价值。
通过对CT与MRI在肝脏结节状增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种影像学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各自在诊断中的特点。
实验研究部分将探讨应用CT与MRI对肝脏结节状增生进行诊断的临床实践。
通过综合应用CT与MRI在肝脏结节状增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对本次研究的结论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临床诊断技术,提高肝脏结节状增生的诊断准确性和准确率。
【关键词】肝脏结节状增生、CT、MRI、诊断、局灶性、应用、优缺点、实验研究、综合应用、价值分析、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肝脏结节状增生是指肝脏组织内出现的局限性结节状病变,常见于各类肝脏疾病中。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和MRI作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肝脏结节状增生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肝脏结节状增生的诊断对于肝脏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如B超对于小于1cm的病变诊断具有一定局限性,而CT和MRI由于其高分辨率、多平面重建等优势,对于小于1cm的结节状病变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目前对于CT与MRI在肝脏结节状增生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劣势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CT与MRI在肝脏结节状增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在影像学诊断中的优缺点,以及探讨其在实验研究中的价值,为临床上提高肝脏结节状增生的诊断水平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肝脏结节状增生是肝脏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常见的良性结节包括肝囊肿、脂肪瘤、肝血管瘤等,恶性结节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等。
准确鉴别肝脏结节状病变的良恶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CT和MRI作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诊断肝脏结节状增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讨CT和MRI在肝脏结节状增生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比较二者在该领域的优缺点,以及探讨二者综合应用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疤痕 - + + ++
特异性对比剂(菲立磁)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SPIO)
病变 中心疤痕 肝实质
T2WI
肝腺瘤 、高分化肝细胞 癌也可能含有 正常肝细胞和 Kupffer细胞, 所以细胞特异性对比增强扫描诊断 FNH的特异性并不是 100 %
SPIO
Fig. 1—43-year-old man with 1.2-cm-diameter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like nodule in right liver (case 1).A,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obtained on arterial phase shows hypervascular nodule (arrow) in right liver. This was followed by faintly hypoattenuated nodule relative to surrounding cirrhotic liver at delayed phase (not shown) with no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of central scar.
中央瘢痕延迟增强的原因痕痕内的血管壁较厚 , 管腔狭窄, 甚 至闭塞 , 血流阻力大
CT表现 典型FNH 平扫:低或等密度,中心疤痕可为低密度 动态增强扫描:
动脉期 门静脉期 延迟期
病变 +++ +-
疤痕 ++++
7 为平扫,示肝右叶略低密度灶,中心见更低密度区;8 为动脉期扫描,病灶明显强化, 中心及边缘见增粗的供血动脉;9为门脉期扫描,病灶等密度边界不清,中心低密度区 (斑痕组织)不强化;10 为延迟期扫描,中心斑痕组织仍无强化。
组织结构
1、 典型型 (a) 异常的结节组织学构筑(Abnormal nodular architecture) (b) 畸形血管 (Malformed vessels) (c) 增殖的胆管 (Cholangiolar proliferation)
2、非典型型
(a) 具有胆管结构
(b) 无典型的结节组织学构筑,但含有畸形 血管
肝右叶FNH中心坏死CT表现
MRI
敏感性70%,特异性98%,中心疤痕78%(CT 为 60%)。
MRI表现(典型FNH) 平扫
病变 中心疤痕
T1WI
等、略低 (94%-100%)
等、低
T2WI
等、略高 (94%-100%)
高 (84%)
动态增强扫描(Gd)
HAP PVP DP
病变 +++ +-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 是一种肝内少见的肿瘤
样病变,实质上是肝细胞异常增生的过程,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 ,起初认为与口服避孕药有关 , 但现 在与类固醇激素有关的机制更多的被否认, 目前多 数学者更倾向于与肝组织局部血管异常、血栓形 成及局部组织的损伤和修复有关 , 血管形成或血 管受损被认为是其机制,可能是干细胞对先天性或 获得性异常血管的局限性增生反应 , 口服避孕药 不能诱导其发生 , 但可促进其生长。
发病率
偶然发现 仅次于肝血管瘤 0.9% 男:女=1:8 20%多发 多发FNH综合征(多发FNH+多个血管瘤)
分类
典型性(Classic) 80% 非典型性(Nonclassic) 20%
(a) 毛细血管扩张型(Telangiectatic FNH) 15% (b) 细胞不典型型(FNH with cytologic atypia) 3% (c) 增生与腺瘤样混合型( Mixed hyperplastic and adnomatous FNH) 2%
c) 血供:供血动脉(afferent artery) 分成不同级别 的血管(hierachy of vessels)供应不同的部位, 供应单腺泡结节的动脉直径约1mm。
与肝腺瘤不同的是FNH的供血(中央疤 痕的小动脉)从异常的中心动脉(anomalous central artery)呈离心性的,而腺瘤的供血(被 膜下小动脉)是向心性的。
星芒状低密度,动脉期除瘢痕外呈显著均匀强化,门脉期及 延迟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为等低密度,而中央瘢痕出现延 迟强化。部分病灶还可以显示供血动脉,位于病灶中心或周 边,粗大而扭曲。
MRI 表现平扫 T1WI 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 呈等或稍高信 号,中央瘢痕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与 CT 类似。不典型 FNH 的表现包括病灶多发,存在假包膜,无中央瘢痕,动 脉期不均匀强化等。
(c) 无畸形血管,但有典型的结节组织学构 筑
病理学
1. 典型的FNH A. 大体病理(Gross inspection):
a) 肿块由分叶的结节构成; b) 由肿块中心疤痕(Central Scar)向四周呈辐 射的纤维间隔将肿块隔开; c) 疤痕中含有畸形血管 d) 绝大多数病例病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 中心疤痕
d) 脂肪浸润 (Fatty Infiltration) 5%, 程度不 同
e) 枯否细胞(Kupffer cell) 各种类型病变内 含有不同数量
HE ×200 HE ×400
2. 非典型的FNH 大体病理上分叶不明显,缺乏放射状间隔和中心
疤痕. 毛细血管扩张型:肝板较薄,只有一个细胞,常
伴萎缩,肝板之间含有扩张的肝窦,纤维间隔 较短,含有分化程度不同的胆管。
混合型:可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型或为腺瘤型。
细胞不典型型:除细胞大,发育不良外,其他表 现同典型FNH.
HE ×200 Telangiectatic FNH
影像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 CT 及 MRI 表 四期表现,平扫呈等低密度,中央瘢痕呈
B. 镜下(Microscopic findings):
a) 结节增生组织,结节由环形或间断的纤维 间隔(Fibrous Septa) 完全或不完全环绕。由正 常肝细胞组成的肝板可呈中等程度增厚。
HE ×40
b) 中心疤痕:有纤维结缔组织、增殖的 胆管,周围含有炎性浸润细胞和管径大 小不同、管壁厚薄不一、迂曲的动脉, 毛细血管和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