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诊断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特点、诊断与治疗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特点、诊断与治疗
增强 C T动态扫 描 有 特异 性 改变 , 南于 病 灶 内 的 但
局部 切除 4侧 , 联合 肝段切 除 2例 , 左肝 外 叶切除 1
例, 左半肝切除 1 例 肿瘤 大小 : 例 <5c 另 3 6 m,
例 5 1 l 术后 发 生 胆汁 漏 l例 , 手 术 死亡 ~ 0C n 无
( m 】H h
实验 室检 查 . 能够 大大 提高 F NH 的诊 断准确 率
4 治疗 : . 目前认 为 F NH 是 一 种 肝脏 良性 肿瘤 , 经 长期观 察多数病 人 肿瘤 无增 大 , 的甚 至变 小 或 有 原有 症状 消失 . 般 小破 裂 出血 . 不会 恶 性 变 一 也 因
自就诊 至手术 时 间 7d至 9个 月。手 术 方 式 : 瘤 肿
发病, 多为查体时偶然发现 . 只有 】 的病人有上 0
腹 部 隐痛不适 或扪 及腹 部 包 块 ,无 乙肝 病 史 . 肝功 能 及 肿瘤 系列 检 查 多 正常 。影像 学 检 查 中 B 超及 血 管造影 能 够定 位 , 不 能 明确 病 灶 性质 ; 但 MRI 及
4. 14岁 , 肝 炎 及 口服 避 孕 药 物 史 。常 规 行 肝 功 、 无
肝炎指标 、 肿瘤 系列 及肝脏 B超 、T、 C 核素 扫描 等 检 查。 细针穿刺 活榆并 注射无 水酒精 l , 例 血管造 影 并 行 明胶 海绵栓 塞 l 。全 部 为单 个 结 节 . 中 l例 例 其 合并 有肝 多 发 血 管 瘤 。8例 手 术 切 除 并 经 病 理 证 实 术 后进行 了随访 。另 l 例行 密切观 察 。
结 果
表现为等 T 、 长 信 号. 边缘清晰, 内有长 T 、 一比
T 结节 影 . 围有 辐 射 状 长 T,长 T 周 、 条索 影 。在 Tw 及 w 脂像 上 , 压 上述 政变 更加 清晰 本 组术 前 确诊 的 4例均 有 此改 变 。同位 素 扫描 : 胶 体显 像 肝 病 灶处 呈核 素浓集 区, 放 射 水平 与 正常肝 组 织相 其 似 肝 血池 显像动 态观察病 灶处未 见明显过 度填 充 现象 。本 组 j例有 此改变 。 3诊 断 :NH 的好发 年龄 2  ̄6 , 女均 可 . F 0 0岁 男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肝脏肿瘤,在CT影像学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本文将从CT的影像特征、诊断要点和辅助诊断方面介绍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一、CT影像特征1. 经典影像特征肝脏FNH在CT上的经典表现为:①病变边界清晰,与邻近的正常肝实质明显分界。

②病变增强明显,动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呈“牛眼征”,即提前强化的中心区域与稍后增强的边缘区域形成差异。

③无静脉期明显强化,但在延迟期有半数病灶呈相对明显的强化。

④增强扫描显示的非同质性是其又一个较为特异的表现。

少部分FNH患者的CT表现不具备上述的典型特点,这些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可能为单一的缺血性或高密度病灶,少见的病灶内出现出血、坏死或囊变。

还有一部分患者病灶内可显示中央瘢痕或索条状强化。

二、诊断要点1. 鉴别诊断FNH与肝血管瘤、肝血管内皮瘤、肝转移瘤等肝实质肿瘤的鉴别有一定难度。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肝脏FNH的恶变率较低,临床上应注意与HCC、肝血管肉瘤等恶性肿瘤加以鉴别。

肝脏FNH与局灶性脂肪变性的肝转移瘤在CT上表现也较为相似。

还需注意的是,对于未明显强化的病灶应考虑肝转移瘤的可能。

2. 术前诊断对肝脏病变进行术前诊断十分重要,FNH的CT影像学表现虽然有一定特征性但并不绝对,所以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术前肝穿活检或核素扫描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三、辅助诊断对于部分CT表现不典型的FNH患者,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辅助诊断。

1. MRIMRI是目前常用的辅助FNH诊断手段。

MRI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更清晰地显示病变与周围肝实质的分界。

而FNH在MRI上的表现与CT相似,也常呈中心明显强化的特点。

2. 核素扫描核素扫描对于FNH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其中磷99m、铷82、可见光和超声等检查也可用作辅助诊断。

肝脏FNH的CT影像学诊断应注意综合分析病变的边界、增强情况、非同质性强化等特征,并注意与其他肝实质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患者,其中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由超声引导下穿刺证实。

结果CT平扫呈略低密度7例,呈等密度2例;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动脉期病灶均明显强化,5例为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的强化程度下降,2例患者与肝实质密度相等,7例患者则略高于肝实质密度;其中4例患者延迟期出现中央瘢痕轻度强化。

结论 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能够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在临床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CT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49-01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属于良性肿瘤样病变,由正常肝细胞及中央纤维瘢痕组织构成, 纤维瘢痕内有血管和伴行的胆管结构。

大多数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无明显症状,AFP阴性,也无肝炎病史,在临床诊断时比较困难,影像检查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主要与肝富血供的肿瘤相鉴别,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腺瘤等。

本文回顾性分析9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 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9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患者,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在19-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岁;其中4例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5例是由于右上腹部不适、隐痛,进行CT检查时发现。

女性患者均无口服避孕药史。

实验室检查9例患者中,所有患者肝功能、甲胎蛋白 (AFP) 、癌胚抗原 ( CEA ) 均为阴性, 1例有乙肝。

1.2 检查方法:9例患者都进行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所采用美国GE128排螺旋 CT机。

fnh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fnh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癌
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缘不光滑且不清,增强后病灶中央有造影剂进入,呈“快进慢出”表现。
FNH

FNH的治疗及预后
05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
治疗方法及选择
手术切除
射频消融
全身化疗
01
手术治疗可达到根治的目的,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非手术治疗如TACE、射频消融等创伤较小,可短期内恢复,但需多次治疗,且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FNH治疗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对于较大的FNH或多发性FNH,可能需要联合多种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FNH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长期随访对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治疗
联合治疗
长期随访
THANKS
感谢观看
FNH的发病机制
1
FNH的临床表现
2
3
FNH通常无特异性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或腹部肿块等。
较大的FHN可能导致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极少数情况下,FHN可能破裂或出血,导致急性腹痛、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FNH的影像诊断
03
X线平片
显示骨折部位、移位方向和程度,观察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
FNH的复发率较高,一般在20%-40%左右,其中部分患者在复发后仍可再次接受治疗。
预后及复发因素分析
结论与展望
06
明确诊断
FNH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明确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指导治疗
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病变的良恶性程度,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提高治疗效果。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一般并无任何特殊, 少数病例因其肿块压迫肝胆管, 可引起肝功能异常, AFP、CA19-9等肿瘤标志物指标亦为阴性,这可与 肝细胞癌等相鉴别。
常规超声
◦ 可呈等回声或稍低、稍高回声,其中等回声者约占66.7%~74.3%,边界 可清晰或不清晰,故常规灰阶超声检查时不易发现病灶。有时主要依靠 其对周围管道的推挤移位或病灶周围出现暗环等继发性特征而识别该病 灶,偶尔也可依靠病灶中央的瘢痕而识别病灶,但其出现率不高。彩色 多普勒超声显示90%以上的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内部彩色血流丰富, 特异性的表现时病灶中央出现“星状”彩色血流(50%~70%),病灶周 围常可显示粗大的供血动脉,脉冲多普勒则可测及动脉血流,其流速常 较高(0.14~1.13m/s),而阻力指数较低(RI 0.40~0.70)。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在常规超声上的典型表现是直径多<5cm、单发、边 界欠清和有中央瘢痕等,虽然也有多发性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报道, 但明确诊断需依据病理学检查。
病理
◦ 大体标本显示多数病灶境界清楚、质地硬、呈结节状,颜色由灰褐色到 淡棕色,通常较周围肝颜色淡;部分病例可出现红色淤血区。
◦ 显微镜下的特征是含有正常肝细胞、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胆管 和汇管区,但没有正常的门静脉结构,这是一种正常肝细胞的不正常排 列而形成的增生性病变。胆管和动脉管壁增厚明显,尤其见于中央瘢痕 处。由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有丰富的动脉供血,故病灶很少出现内部 出血、坏死和钙化等继发性改变。 Nhomakorabea治疗
◦ FNH是没有恶变倾向的良性病变,并且并发症少见,对于其处理已形成 以下共识:FNH的观察随访是安全的,一旦诊断明确应避免手术;只有 在肿瘤生长或组织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才行手术切除。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CT诊断与鉴别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CT诊断与鉴别
02
二、典型FNH的影像表现
01
02
04
CT平扫:病灶为等或稍低密度,
中央疤痕结构密度更低;
典型FNH的CT影像特征表现
动脉期~除中央疤痕病灶全瘤样强化,其密度明显高于肝实质并接近同层腹主动脉;
01
门脉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为等或稍高密度,中央疤痕仍为低密度;
02
延迟期~病灶为等或稍低,疤痕结构在延迟时可出现强化,由低密度变成高或等密度。
01
无肿块内中央瘢痕;(2)无延迟期强化的特征。(3)容易合并肿瘤出血。
02
与肝腺瘤鉴别
肝腺瘤
并出血
腺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厚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各种成分比例各不相同表现不一,但CT发现脂肪成分可明确诊断。
感谢各位的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谢谢
汇报人姓名
03
CT多期增强: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FNH供血动脉由病灶中心向周围辐射状分布 中心星芒状疤痕以及放射状分布的滋养动脉 中心星芒状疤痕延迟强化后缩小
与前同一病例,DSA显示FNH 有一条供血动脉由病灶中心向周围辐射状分布。
CTA显示供血动脉
二、FNH的一些特殊影像表现

感谢各位的观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FNH
汇报人姓名
肝血管瘤:典型肝血管瘤强化特点是“慢进慢出”,动脉期强化从边缘开始,随着延迟强化向中央扩散, 而FNH动脉期病灶即大部分或全部强化,门静脉略高密度或等密度。
与肝血管瘤鉴别
01
02
肝脏血管瘤
FNH
肝腺瘤:比FNH更为少见,好发于育龄期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者,亦为富血供病变。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影像学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影像学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影像学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 I影像学征象。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 FNH 病例,其中13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 23例病灶呈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呈稍低或等密度,瘢痕结构延迟强化;MRI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W I及T2WI信号,瘢痕结构于T2W 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后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三期增强特点,增强后部分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动脉,在T2WI上表现为血管流空。

结论熟悉 FNH 的CT、MR I影像征象,可提高FNH 诊断率。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内较少见的一种肿瘤样病变,在肝脏良性病变中发病率次于肝囊肿、血管瘤及肝腺瘤。

其影像表现与原发性肝癌、肝腺瘤及血管瘤等有相似之处,容易误诊,术前正确诊断FNH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总结了23例肝脏FNH的 CT、MR影像征象,并与病理特点进行对照,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近5年来经本院病理确诊的FNH共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范围 15~ 55 岁,平均34.7岁。

18例无任何症状,仅体检时B超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例右上腹不适,无明显诱因,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病变。

1.2 检查方法1.2.1 CT扫描技术:东芝16层螺旋CT,13例,扫描参数:300 mAs,120 kV,层厚:2mm,层间距:2mm,重组层厚:5mm。

所有病例均先作腹部CT平扫和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以3.0~ 3.5m l/s的速率注射欧乃派克75~ 100 m l,27~ 30 s 行肝动脉期扫描,65~ 70 s 行门静脉期扫描,3min后行延迟期扫描。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CT和MR诊断(附8例报告)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的CT和MR诊断(附8例报告)

sa eae n ac me t e rd ly eh n e n .Co cu in MR d C epcal y a cc nrs n a cme ti fgetvhel h ig oi o NH. d n lso n a T e il dn mi o tate h e n so ra a l otedan ss fF s y n
பைடு நூலகம்
n i shwdhl ni . s n t cn a s s e osa ddl e nm m n. nMRi gi ad3lsn oe y esy 3l i s i etlerdm nt t e ydeh me et O ae g,t s nso e l 1 l g rs 一 eo s  ̄l t eo wh r a re a m n h l i hw s曲t o o eeo d i ) n oi
dan ssi NH.M eho T eCIad MR n i ̄ o ainsp tooial o fme NH weesu i ers eie ̄.7p t nsweeea n o i oi n F g t ds h n If dn i f p t t ah lgcl cn r d F r tde rtr t l 8 e y i d tp v o ai t e r xn n d
【 bt c】 O j te o vuehM ggn C 1 rcofan ury raa FH ot ea p vt ca A s at r be v c T e ltt R, l d TlEaef c lh eli( )f eir dmre ecryf i aa e i “a a) n lo a p ps N l i o auco  ̄ . a o d h vn h
度; 3个病灶的中央瘢痕均延时增强 。M 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 、2 R _ 信号; r 增强动脉期示病灶明显增强 , 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 , 病灶的中央瘢痕延时增强 结 论 C 、 R , TM I 尤其是 动态增强扫描对 F H的诊断县有重要价值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NH的假包膜
FNH是没有纤维包膜的,但是有假包膜。 FNH压迫周围正常的肝实 质 假包膜 周围的血管 炎性的反应

由于FNH的假包膜为压迫周围正常组 织以及一些灶周血管和炎性侵润 因此在CT上为较低密度;在MR的 T2W上为高信号,并且可以有延迟强 化
T2W
增强早期病 灶实质强化 明显而包膜 无明显强化
FNH的超声表现:


FNH通常表现为轻微的低回声或等回声, 很少为高回声,经常可见到分叶状轮廓及 低回声声晕,而肿块内部回声分布均 匀, 可有点线状增强,边缘清晰,无包膜,星 状瘢痕为轻微的高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病灶中央有粗大的动 脉向四周呈放射状,动脉血流速高而阻力 低为FNH的特征性表现。
MRI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 T2WI呈略高信号 病灶内可有脂肪、出血和钙化信号不均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可呈 等、低或高信号。 与FNH强化基本一致,鉴别有时困难,特 异性对比剂有一定帮助。
F44岁CT肝占位
F44岁MRI肝占位
In phase
out phase
延迟期中 心瘢痕及 假包膜均 强化
HCC的包膜主要为纤维成分在T1,T2 上为低信号,延迟强化呈持续强化。
动脉期病灶 呈均匀强化 延迟期包膜明 显强化 ,无 中心瘢痕强化
T2 呈均匀较高信号, 包膜呈较低信号 HCC的包膜 T2压脂、动脉期、延迟期
瘢痕的比较
延迟期
T2W
血管瘤+FNH
延迟期
动脉期
门脉期
延迟期
2、肝腺瘤:动脉期快速显著增强、门 脉期及平衡期为低密度,病变边缘光 整清楚。
3、纤维板层型肝癌(FL-HCC):
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肝细胞癌类型,仅 占总发生率的1%-2%。男女发病率相近,以青少年 好发,患者中35岁以下者比例达15%-40%。 临床症状无特征性,以腹块和上腹部不适为主。绝大 多数患者无肝硬化基础、少有HBV感染,AFP多阴性。 FL-HCC虽然肿块较大,但手术切除率高,有较好的预 后。即使术后复发,也可再切除,术后生存期32~68 个月,甚至更高。
T1W T2W
较低信号 稍高信号,巨块型 信号不均 快进快出
强化特点
快进,门脉期呈 等信号,强化均 匀 有假包膜 星状瘢痕,延迟 期有轻度强化
包膜 中心瘢痕
可有纤维性包膜
无包膜
可有纤维性包膜 中心可有坏死区; 纤维板层样肝细胞 癌(FL-HCC)常 见中心纤维瘢痕, 延迟期无明显强化。
灶内可含有脂肪、出血、 大的血管瘤可有 坏死等,无延迟期强化 纤维瘢痕形成, 延迟期无明显强 化。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基本介绍


在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中FNH发病率仅次 于海绵状血管瘤。 发病原因至今未明,血管畸形和血管性损伤 可能为其潜在的机制。 男、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最好发于年轻 女性。临床上一般无症状,多数偶然发现。 FNH比肝腺瘤更常见,约为腺瘤的2倍,与 服避孕药无明显关系,但是可能服避孕药会 导致其增大。

动脉期: 病灶明显 均匀强化, 中心瘢痕 无明显强 化

门脉及实质 期:病灶内 趋向呈等信 号,中心瘢 痕强化

超顺磁性氧化铁 造影后实质部分 信号降低,而疤 痕无降低。因为 病灶中含正常 Kupffer细胞能 吸收氧化铁,缩 短T2驰豫时间, 而瘢痕中无 Kupffer细胞, 所以呈相对较高 信号。
MRI表现




TI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 信号,一般无包膜,除中心瘢痕外一般信 号很均匀。 典型者中央或偏心瘢痕在T1WI和T2WI 分别为低信号和高信号,不典型者T2WI 上可表现为低信号。 增强扫描早期病灶明显强化,中晚期略强 化 病灶中心瘢痕延迟强化
T1WI
T2WI
增强:
T2W
HCCT2WI压脂中心瘢痕低信号,延迟期对比剂退出, 中心瘢痕仍为低信号,可见HCC的包膜强化

鉴别诊断
1、肝脏血管瘤:动脉期边缘强化, 门静脉后期及延迟扫描对比剂逐渐 向中心强化,延迟期病变消失。
肝腺瘤



为少见良性肿瘤,又称肝细胞腺瘤,无肝 炎病史,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好发于长期服避孕药女性,停药后可自行 消退 无肝硬化基础,右肝多见 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包膜完整 病理:为正常肝细胞,但排列失常,肿瘤 内无汇管和正常胆管
FNH的病理特点:
FNH是多血供实质性肿块,肿块内 部结构均匀,出血和坏死少见。由 正常的排列成结节的肝细胞、纤维 间隔、增生的胆管、浸润的炎性细 胞、血管组成。特点是病灶中心有 星状瘢痕及辐射状纤维分隔,瘢痕 内有厚壁供血动脉,一般无包膜形 成,95%单发
其内很多浅黄色结节样结构(黑直箭)被许多分隔 (箭头)包绕,其中心可见星状瘢痕(星号),注意 其内有很多血管(弯箭)。
FNH的超声表现:

85%~90%的FNH超声造影表现动脉期早 期增强,病灶中央动脉向四周呈放射状灌 注,动脉晚期病变为均匀的高回声,门脉 期及血窦期为轻微高回声或等回声,中央 瘢痕在动脉期及门脉期都是低回声。
FNH的CT表现:

平扫: 大多数 FNH在CT平扫 呈孤立的等密度 或略低密度肿块, 其境界清楚,密 度均匀,很少有 钙化。少数在病 灶中可见低密度 瘢痕。当肿块呈 等密度时仅表现 有占位效应或低 密度中心瘢痕。

肿瘤强化特征: 早期(动脉期 和门静脉早期) 肿块呈快速明 显的均匀强化, 中心不强化 。

门脉期:病灶 实质强化部分 造影剂开始迅 速退出,趋向 等密度 。

延迟期呈 等密度, 中心瘢痕 轻度强化

FNH周围可 见血管影,这 与肿瘤周围扩 大的血管、血 窦有关。另外 有人认FNH 是一种先天性 血管畸形,动 脉血流灌注增 加导致肝细胞 增生。在动脉 期扫描常常能 显示异常动脉。
鉴别诊断
FNH 临床特点 好发年轻女性, 与服用避孕药无 关 等或稍低信号 等或稍高信号 腺瘤 血管瘤 HCC 可有AFP↑ 大多有慢性肝病 发病率低,好发年轻女 一般无症状,多 性,与服用避孕药有关。 见于30-50岁, 女>男 稍高、等或稍低信号 等或稍高信号,有时信 号不均 强化方式与FNH基本 一致 较低信号 高信号,信号较 均匀 慢进,病灶边缘 向中心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