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肝脏FNH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决策

肝脏FNH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决策

470肝胆外科杂志 2021 年12 月第29 卷第6期Jouma/ S w r尽ery,V W,29,/V o. 6,Z)ec. 2021•执占与观占•#n\ /i>\ j*/i w肝脏F N H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决策李瑞,戴朝六【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脏良性肿瘤;诊断与临床治疗【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4761 (2021 )06>047(M)4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 o c a l N o d u l a r H y p e r p l a s i a o f theL i v e r,F N H)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局灶性实性良性肿瘤之一。

其命名是由E d m o n d s o n在1958年首次提出,并于1975年先 后由W H O及国际肝病研究中心和国际肝病学会所接受。

在当前报道中121,F N H的发病率为0.6% ~ 3% ,仅次于肝 血管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多为单发,直径小于5厘米。

其 本质为肝脏局部反应性增生引起的非肿瘤性病变,以血管畸 形、小胆管增生和结节状结构为特点。

具体发病机制当前尚 不明确,主流理论认为M此病与血管畸形相关,是由于肝脏 局部血流循环障碍或血管损伤造成的肝细胞反应性肿瘤样 增生。

其临床症状少见,很少引起腹部不适等症状,且无恶 变倾向,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4]。

而且其影像学特征有时与 肝血管瘤、肝腺瘤等肝脏良性肿瘤及肝细胞癌、肝腺癌等肝 恶性肿瘤鉴别困难。

因此肝脏F N H的术前精确诊断及治疗 方案的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较大挑战性。

本文从肝脏F N H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决策两方面进行阐述。

1肝脏F N H的诊断肝脏F N H大多是偶然发现,没有特异性腹部症状,少数 患者有上腹部疼痛不适、包块及肝脏肿大等表现,主要并发 症如:急性出血、破裂及穿孔等罕见且无潜在恶变倾向,并且 实验室肝功能检查指标无异常,肝肿瘤标记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也呈现阴性[5]。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8例的超声诊断要素探索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8例的超声诊断要素探索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8例的超声诊断要素探索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良性病变,常见于女性。

FNH表现为局限性肝脏结节样增生,绝大多数时无症状。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肝脏FNH的确诊需要多种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

其中超声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无创、重复性好和安全的特点,并可提供诸如病变大小、形态、内部结构、血流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FNH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本文旨在探讨肝脏FNH的超声诊断要素,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一、病变大小
FNH的大小常见于1~5 cm或更大,因此,超声检查时应注意扫描肝脏全面,尤其是肝右叶后段。

此外,还要计算病变的最大径和横纵比,以便与其他肝脏病变相区分。

二、形态
FNH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或分叶状。

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病变形态、轮廓是否规则,有无分叶、毛刺等。

三、内部结构
FNH的内部结构常见为均匀回声或低回声,也可能有不均匀回声或高回声。

此外,FNH 内有1%~33%的病变可见包涵体,这些包涵体呈“毛玻璃状”、散在分布。

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病变内回声的分布情况、回声强度和是否存在包涵体。

四、边缘
FNH与假包膜紧密相连,边缘清晰锐利。

因此,在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病变与周围肝组织的分界清晰度和有无假包膜。

五、血流
FNH血流主要来源于动脉,常见于肝脏的周边部位。

因此,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脉冲多普勒血流谱图等方法检测病变的血流情况。

正常情况下,FNH 的血流呈强度不等的、周边性的、分叶状血流灌注模式,较为显著。

FNH一般无门静脉显影。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影像学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影像学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MRI影像学表现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 I影像学征象。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 FNH 病例,其中13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 23例病灶呈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呈稍低或等密度,瘢痕结构延迟强化;MRI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W I及T2WI信号,瘢痕结构于T2W 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后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三期增强特点,增强后部分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动脉,在T2WI上表现为血管流空。

结论熟悉 FNH 的CT、MR I影像征象,可提高FNH 诊断率。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内较少见的一种肿瘤样病变,在肝脏良性病变中发病率次于肝囊肿、血管瘤及肝腺瘤。

其影像表现与原发性肝癌、肝腺瘤及血管瘤等有相似之处,容易误诊,术前正确诊断FNH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总结了23例肝脏FNH的 CT、MR影像征象,并与病理特点进行对照,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近5年来经本院病理确诊的FNH共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范围 15~ 55 岁,平均34.7岁。

18例无任何症状,仅体检时B超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例右上腹不适,无明显诱因,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病变。

1.2 检查方法1.2.1 CT扫描技术:东芝16层螺旋CT,13例,扫描参数:300 mAs,120 kV,层厚:2mm,层间距:2mm,重组层厚:5mm。

所有病例均先作腹部CT平扫和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扫描。

以3.0~ 3.5m l/s的速率注射欧乃派克75~ 100 m l,27~ 30 s 行肝动脉期扫描,65~ 70 s 行门静脉期扫描,3min后行延迟期扫描。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
严福华;周康荣
【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1999(18)8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多期扫描中的表现,以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13例经手术证实的FNH,均做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

结果:13个病灶平扫低密度者11个,均匀或不均匀,2个为等密度。

增强动脉期扫描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且除中心疤痕外病灶强化均匀一致,其中7例还可见到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

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1个病灶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个为略高密度。

6例伴有中心疤痕者,4例无强化,2例有延迟强化。

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总页数】3页(P468-470)
【关键词】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脏;螺旋CT;多期扫描;FNH
【作者】严福华;周康荣
【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6.5
【相关文献】
1.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多期扫描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J], 陈建莲;林新
2.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贺智高
3.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对比分析 [J], 邱梦华
4.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螺旋CT多期扫描分析 [J], 白玉维
5.螺旋CT多期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研究 [J], 肖文莲;罗明贤;罗光华;李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美显增强表现为HCC的FNH(局灶性结节增生)

普美显增强表现为HCC的FNH(局灶性结节增生)

普美显增强表现为HCC的FNH(局灶性结节增生)此前曾经写过HCC被误诊为FNH。

今天要写的正好相反,FNH 术前被误诊为HCC。

这是一位年轻的患者,因为肺结节住院,术前检查发现肝上S5有一病灶。

患者没有乙肝病史,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值范围。

前后做了二次MRI增强检查,也选择了手术切除,可以说,心情像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

从影像上看,T1呈稍高信号,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强化减弱,病灶中央呈稍高信号,考虑为FNH。

但DWI显示高信号,显示弥散受限,这点与FNH有所不符,故建议做普美显增强,进一步明确病灶的性质。

一个月后患者选择了在北大深圳医院做了普美显增强。

以下是普美显增强的影像。

病灶大小为18*12mm,强化方式属于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弥散受限,肝胆特异期呈低信号,显然符合HCC的影像表现。

想必所有的人看到这个影像表现时毫无疑问会考虑HCC,虽然病人没有乙肝史,也没有肿瘤标志物上升。

影像考虑早期小肝癌,手术效果好,因而病人接受了腔镜下手术。

出乎意料的是,术后病理报告并不证实为肝细胞癌,而是最初MRI考虑的FNH。

可以说普美显增强与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FNH是仅次于海绵状肝血管瘤的第二位肝脏良性肿瘤,表现为肝脏内界限分明的结节,一般小于5cm。

典型的FNH在结节切面中有特征性的中央性星型瘢痕,自纤维化轴心区向周围呈纤维索状,形如舵轮。

中央瘢痕含有增生的胆小管和肝动脉,但无门静脉。

FNH是肝细胞对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的一种增生性反应,由正常肝细胞异常排列形成,内有小胆管,但不与大胆管相通,有库否氏细胞(Kupffer)细胞,但常没有功能。

其最大的病理特点是以星状纤维瘢痕组织为核心向周围呈辐射状分布的纤维组织分隔,星状瘢痕组织内通常包含1条或数条动脉。

毫无疑问,该患者的FNH为非典型的FNH。

从病理免疫组化看,CK19(-),胆管染色阴性,并不太符合FNH的病理特征。

FNH的血供主要来源于中央瘢痕的小动脉,且缺乏毛细血管床,血流方向为离心状。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和治疗重点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和治疗重点
助于与其他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FNH在肝的良性占位性病变中列第2位.发病 率为0.6%~3.0%,¨j。FNH是一种非肿瘤性结节 样病变,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FNH多 见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8-4I。本组患者中男女比
FNH是一种良性非肿瘤性病变。目前认为不会
恶变-3。。因此对于确诊的患者,若无症状。只需定 期随访,密切观察一9’10]。本组有4例影像学表现典
・230・
史堡董适丛型苤查!Q!!生!旦箜!!鲞箜!塑垦!鱼』竖塑!!垡:丛!望!!!!!!y!!:!!:盟!:!
.论著.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和治疗
李涛朱继业王福顺
【摘要】
法。方法
冷希圣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s,FNH)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
回顾性分析36例FN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对于诊
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病变。发病率仅次于 肝血管瘤…3I。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FNH
临床诊断较困难,易于原发性肝癌、肝腺瘤等疾病相 混淆‘2I。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36例FNH患者的临
DOI:10.3760/cma.j.issn.1007-63 1 X.2016.03.016
收治FNH患者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 25~57岁。29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为体格检查 时发现,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及剑突下隐 痛不适。1例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年,其余
to
Hospital from
February
August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1l the patients

浅析肝含脂病变的影像诊断

浅析肝含脂病变的影像诊断

局限性脂肪肝
局 部 脂 肪 的 浸 润
局限性脂肪肝
包 膜 下 分 布
肾衰并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液中加入胰岛素所致
多灶性脂肪肝
多灶性脂肪肝
多灶性脂肪肝
原因不明,过度的酒精摄入可导致,需与朗 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相鉴别
多灶性脂肪肝
类 似 肿 瘤 转 移
病灶周围性脂肪肝
胰岛素瘤肝转移,肿瘤细胞分泌胰岛素所致
肝脂肪瘤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少见良性肿瘤,无恶变,常伴有肝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 的女性,中老年肥胖者。
分型:
单纯性脂肪瘤
冬眠瘤(生长极缓慢的棕色脂肪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可见于正常冬眠动物)
混合性脂肪瘤(当混合性脂肪瘤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成时,也称为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
肝脂肪瘤
平扫: 边界清楚 脂肪密度 可有细间隔 不强化 占位效应
病理上根据各成分比例可分为4型: • ①脂肪瘤型,以脂肪细胞为主,脂肪含量>70% ; • ②混合型,最为常见占70%左右,各种成分均存在; • ③肌瘤型.以平滑肌细胞为主,主要由上皮细胞构成的要状小梁组成,脂
肪含量<10%; • ④血管瘤型,以厚瞻血管为主或以扩张的血实为主。
酷似单纯脂肪瘤。但病灶内 脂肪组织的含量有很大差异 (5% ~90%),T1WI 化学位 移成像有助于检出少量脂肪。
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类 型可分为四型:分化良好型、黏 液样型、圆形细胞型及多形型, 通常是多型细胞混合存在。
特点:体积巨大,无黄疸
转移瘤
极少数肝脏转移癌存在局灶性的脂肪,如恶性畸胎瘤、肉瘤肝转移等。 肝脏含脂肪的转移瘤多有原发肿瘤病史,且原发病多为含脂肪恶性肿瘤,部 分病例先发现肝脏转移瘤,后发现原发病变。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

·短篇论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造影表现黄润生顾成章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无特异性灰阶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常难以显示其特征性的自中心轮辐状动脉血流信号,故常规超声对FNH的诊断符合率较低[1-4]。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1例肝脏FNH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特点,探讨超声造影对FNH的诊断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11例肝脏FNH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24 51岁,平均(33.0ʃ9.8)岁。

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超声检查时发现,均无慢性肝病或已知的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病史,3例女性患者均无服避孕药史。

其中病理组织学检查(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确诊6例;增强CT、MRI证实5例。

随访时间10 36个月。

采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2 5MHz探头,机械指数范围0.08 0.10。

超声造影剂为SonoVue(Bracco,意大利)。

造影前将59mg SonoVue冻干粉末用5mL生理盐水稀释,轻微震荡后使其充分溶解混匀成混悬液,通过18G套管针以团注法经肘前静脉注入,每次注射2.4mL,尾随5mL生理盐水快速推注。

患者空腹8 12h,常规超声检测记录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回声强度。

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观察病灶的血流状况。

造影前常规对患者行屏气训练。

注射造影剂同时启动内置计时器,实时观察病灶及其周围肝组织在动脉期(0 30s)、门静脉期(31 120s)、延迟期(121s以后)的增强表现,包括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增强方式等,一般连续存贮5 6min的动态影像。

FNH超声造影判断依据:动脉期病灶整体增强或轮辐状离心性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为高增强或等增强(瘢痕处除外),病灶内有瘢痕显示。

超声造影结果由两名腹部超声造影经验丰富的医师反复回放分析。

二、结果6例患者伴有轻到中度脂肪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