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基本常识

合集下载

元曲常识

元曲常识

元曲常识一、曲及元曲曲,比之诗词,更为灵活,也更接近民间。

曲,兴之于元代,所以后人为了同唐诗宋词相区别,就冠名以“元曲”。

元曲即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小令及带、过、兼曲、组曲,套曲等。

唐诗是豪情,宋词是柔肠,而元曲就是嬉笑怒骂的童真率性,是艺术性的俚语(既民间俗语或地方方言)表现。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可以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二、元曲的组成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三、元曲的体制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

元曲文学常识整理

元曲文学常识整理

元曲文学常识整理
1. 嘿,你知道吗,元曲其实分成杂剧和散曲哟!就像我们生活中有主食和零食一样。

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杂剧的经典例子呀,那情节,真让人揪心!
2. 哇塞,元曲的宫调可重要啦!这就好比一首歌有不同的调调,能表达出各种不一样的情绪呢。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的就是越调呀,那种凄凉感扑面而来。

3. 元曲里的曲牌名可有意思咯!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像“山坡羊”,好多元曲都用它呢,比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4. 嘿呀,元曲作家们那可都是才华横溢的呀!他们就像是璀璨的星星在文学天空中闪耀。

白朴不就是其中的一位嘛,他的作品超棒的哟!
5. 元曲中的对仗也很绝呢!就如同工整的对联,让曲子读起来朗朗上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不就是绝好的例子嘛。

6. 元曲的语言那叫一个生动形象啊!好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古道西风瘦马”,哇,这画面感,太强了吧!
7. 元曲里还有好多故事呢!像一个个小电影,吸引着我们。

王实甫的《西厢记》不就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吗。

8. 元曲对后来的文学影响可大啦!就如同火种,点燃了更多的文学之光。

这么重要,你能不了解一下?
9. 总之,元曲真的特别精彩,充满魅力!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去品味呀!。

文学常识(三)元杂剧

文学常识(三)元杂剧
元杂剧
一、元杂剧的起源
概念:元杂剧是我国最早在全国 范围内流行并产生了众多作家和大量 文学剧本的戏剧样式。当时也有人称 它为“传奇”,或者把它和散曲一起 称为“北曲”。
后世为了区别于自唐就已出现 的泛称各类说唱表演艺术为“杂剧” 概念,也是为了区别于宋、金杂剧的 体制,通常就称它为元杂剧、元曲或 北杂剧。
除这四类外,还有一类指剧中需要的音响 效果,如《汉宫秋》第四折连续出现五次“雁 叫科”,《荐福碑》第三折写雷轰石碑,有 “内做雷声科”,即后台作打雷的音响效果。
元杂剧剧本已包含戏曲演出的全部要素 “唱”“念”“做”“打”。
三、元杂剧的繁荣
主要原因:
一、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广泛性)和商业 化
二、众多的知识分子从事或参与 三、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
色对话,还有的是台上脚色和后台人员对话。 如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佛印和尚要行
者置备酒肉款待苏东坡,行者向着后台说: “山下俗道人家,有一百八十多斤的猪,宰一 口儿”,于是出现“内云”:“忒大没有”, 后又有“内云”:“忒小没有”。这“内云” 代表不出场的“俗道人家”说话。
科(介)
通常指唱、白以外的动作。 《南词叙录》:“相见、作揖、进拜、舞 蹈、坐跪之类,身之所行,皆谓之科”,又 说:“以科字作介字,非科介有异也”。
一日承宣入上阳,十年未得见君王。 良宵寂寂谁来伴,唯有琵琶引兴长。 第四折汉元帝下场诗: 叶落深宫雁叫时,梦回孤枕夜相思。 虽然青塚人何在,还为蛾眉斩画师。
散白:
带云:是脚色在歌唱时插入说白,起串联解释
唱词的作用。
背云:即现代戏剧中的“旁白”,又叫“内心
白”,把“暗想”交代给观众。
内云:是脚色在未上场之前在后台和台上的脚
四、元杂剧的内容

元曲的基本常识

元曲的基本常识
#1.
散曲
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散曲
Hale Waihona Puke 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 歌曲、 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 宾白、 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 样式。 样式。 体例:四折一楔子。 体例:四折一楔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 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 高潮和结局。 一楔子,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 一楔子,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 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元曲的基本常识: 元曲的基本常识
曲: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是配乐歌 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 的诗。 唱 的诗。 体制:曲牌和宫调(宫调 即现代音乐的C 宫调, 调等)。 体制:曲牌和宫调 宫调,即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 曲牌:规定了一首曲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 曲牌 规定了一首曲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 宫调:每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 宫调 每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 干个曲牌。 干个曲牌。
[注解] 注解]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 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 建中兴宙宇:为民族中兴建立功业。宙宇,指国家社稷。 建中兴宙宇:为民族中兴建立功业。宙宇,指国家社稷。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岳飞被奸臣秦桧谋害事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指岳飞被奸臣秦桧谋害事。 闪杀人:害死人。 闪杀人:害死人。 旌节:军队。 旌节:军队。 士夫:人民。 士夫:人民。 丘陵:指祖宗陵墓,此指中原。 丘陵:指祖宗陵墓,此指中原。 銮舆:天子车驾, 指天子,即宋高宗赵构。 銮舆:天子车驾,代指天子,即宋高宗赵构。 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元曲常识

元曲常识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 (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梧桐雨》白朴
什么是宫调?
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只要是乐曲,均是由若干音 所组成,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
六宫: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道宫。 十二调:羽调、大石、小石、般涉、商角、高平、揭指 、商调、角调、越调、双调、宫调。
元曲的产生与发展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
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
元曲常识
明人王世贞《曲藻序》:
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 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什么是元曲?
元曲是元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一般来说,元 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元曲有大概念和小概念之别: 大概念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包括套数(散套)
和小令。散曲相当于元杂剧的一折,但无宾白科介,即一套 曲子组成的清唱。 小概念的元曲是小令,小令即单只曲子,我们平常所讲的元 曲指的就是小令。
什么是曲牌?
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 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
,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 字数、句法、平仄等. 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 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

元曲常识介绍

元曲常识介绍

元曲常识介绍•• 元曲概述••曲源••曲律••声情••小令专用曲牌••小令套数兼用曲牌••小令杂剧兼用曲牌••带过曲所用曲牌••定格句•小令作法•散套作法•杂剧体制•著名元曲•元曲概述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

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

14、元曲及〈高祖还乡讲析

14、元曲及〈高祖还乡讲析

元曲及[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讲析教学目的及重难点1、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懂得小令、套数、杂剧的异同,体会本篇的特色。

2、理解本篇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

重点:理解本篇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难点:体会作品构思上的新奇特点及艺术效果。

一、元曲简介A、元曲种类元曲: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

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散曲又包括散套(套数、套曲)和小令两种。

1、小令:元人称为叶儿,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篇,能够歌唱。

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却有一定的腔格。

如张养浩的《潼关怀古》就是一首小令,其曲牌是“山坡羊”。

2、套曲:由同一宫调的二支以上的曲子组成。

三个条件:a 、必须是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b 、大多在结尾处有一尾声; c 、不论由多少支曲子组成,都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高祖还乡》是一首套曲,属…般涉调”,“哨遍”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曲题。

3、杂剧: a 、有剧情,能演出; b 、有宾白对话、科介动作和唱曲;c 、基本结构是四折一楔子。

一折戏相当于一幕,楔子是一个短场戏,放在全剧开头或四折戏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

如《窦娥冤》、《陈州粜米》。

B、元曲名家及名篇杂剧名篇:1、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拜月亭》2、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3、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4、郑光祖:《倩女离魂》套数名篇:睢景臣:[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小令名篇: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张养浩:[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C、元曲选读[越调·凭栏人] 《寄征衣》姚燧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中吕·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曲的文学常识

元曲的文学常识

元曲的文学常识以下是 8 条关于元曲的文学常识:1. 元曲那可是咱中国古代文学里的瑰宝呀!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你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寥寥几笔,那意境,绝了!这是不是能让你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呀?2. 嘿,你知道吗,元曲其实也有不同的类型呢!有杂剧,还有散曲。

就好比一场精彩的演出,杂剧就是那热闹非凡的大戏,而散曲就像一段抒情的独唱。

关汉卿的杂剧那叫一个精彩,吸引人得很呢!3. 元曲的语言可有意思啦!它不像诗词那么文绉绉,特别通俗易懂。

就好像跟你聊天一样自然。

王实甫在《西厢记》里写的那些话,“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多么生动呀!你读着不会觉得有距离感吧?4. 元曲的作家们可都是大才子呀!他们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白朴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就像一杯醇厚的酒。

他的《墙头马上》,那故事,真是让人沉醉其中啊!这难道不让你佩服吗?5. 元曲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写出来的哟,那也是有严格格律的。

但它又没那么死板,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呢。

这就好像在规则里跳舞,能跳出独特的舞步。

郑光祖的曲作就是很好的例子呀,既有规矩,又有创意!6. 元曲里的故事那是五花八门呀,什么都有!有爱情故事,有历史传奇,就像是一个大杂烩。

你看《窦娥冤》,窦娥的遭遇多让人同情啊!这么丰富的内容,你是不是特别好奇呀?7. 元曲还有很多独特的表现手法呢,能让你一下子就被吸引住。

比如夸张、比喻,用得那叫一个妙。

乔吉的曲中就经常用这些手法,让作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难道你不想去好好欣赏欣赏?8. 元曲的影响力那可大了去了,一直流传到现在,还深受人们喜爱。

它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给后世的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不少现代作家都从元曲中汲取灵感呢!这么伟大的文学体裁,我们可一定要好好珍惜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元曲真的超棒,我们要多多去了解和欣赏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散曲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精品课件
散曲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精品课件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 曲牌组成套曲。宫调,即现代音乐的C调、D调 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 定的宫调。
精品课件
3、本曲从哪些方面写岳飞?
前三句:素养、功业、地位总论岳飞; 第四、五、六、七句:写岳飞遇难的原因与结果。 结果 :中原大地的人们盼望岳家军的到来成为泡影;
赵宋王朝丢弃祖宗陵墓南逃铸成悲剧。 以这种恶果从反面结尾“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三句的含义和特色。
钱塘路上,风雨凄凄,满含愁怨,洒落在西子湖上。 景中含情,余韵无穷。以青天风雨为岳飞泣作结,把人们 对英雄的悼念之情表达得更为绵邈悠长。
精品课件
中国四大名剧: 王实甫《西厢记》 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花扇》 洪 昇《长生殿》
精品课件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 “唱”、“白”、“科” 三部分组成。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中吕 满庭芳]. 看岳王传
周德清
披文握武,建中兴宙宇,载清史图书。功成却 被权臣妒,正落奸谋。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 人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精品课件
作者简介 :
周德清(约1280一约1351),字挺斋,生卒年不详。 一生未仕。著《中原音韵》,影响颇大. 散曲今存小令 31,套数3,内容主要为抒写怀抱,兼及闺情,稍涉游 戏。“周德清是元后期曲坛极注意形式美的曲家之一, 而其一切‘形式’——造境、形容、对仗、炼字,都未 离开‘文而不文’的大原则上。这是周德清散曲文学风 格最主要特征所在,也是元代散曲‘雅化’一流的共同 特色。”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第606页,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一楔子,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 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精品课件
关汉卿: 杂剧《窦娥冤》《救风尘》 《鲁斋郎》《拜月亭》
马致远: 散曲《天净沙·秋思》
白朴 杂剧《墙头马上》《梧桐
雨》 郑光祖
杂剧《倩女离魂》 精品课件
元人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西厢记》 郑光祖《倩女离魂》
精品课件
赏析:
思考:1、本曲写了什么内容?
歌颂和悼念历史英雄人物岳飞,批判秦桧等权奸欺君误 国、暗害忠良的罪行,指责南宋王朝误杀忠臣所招致的严重恶 果。
2、从结构看此曲可分几层?
第一层:对岳飞作总括性的评价。
第二层:写岳飞的悲剧,批判秦桧等的罪行。
第三层:朝廷误杀忠良的恶果。
第四层:浓重的哀悼气氛,人民岳飞的悼念。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 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 宾,故曰宾白”。有散白、 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 白、带白等。
精品课件
剧本规定了主要动作、 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 范”,简称“科”,如“再 跪科”、“鼓三通、锣三下 科”。
精品课件
散曲:金元时代兴起,
由词演化而来的一种歌曲,体式 和词相近,可以字数之外加衬字, 较多的使用口语。包括小令和套 曲。#1.
元曲的基本常识:
曲: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是配乐歌 唱 的诗。 体制:曲牌和宫调(宫调,即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牌:规定了一首曲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 宫调:每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
干个曲牌。
精品课件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 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 宫】。
精品课件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 《天净沙·秋思》 唱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高祖还乡》
杂剧 (散曲+“科”+
“唱白+”)演
精品课件
元杂剧的角色分为: 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 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 净(花脸)、卜儿(老妇人) 丑(小花脸)
精品课件
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
精品课件
元散曲的特点:“雅俗兼备”“文而不文”“俗 而不俗”。
精品课件
[中吕 满庭芳]. 看岳王传
披文握武,建中兴宙宇,载清史图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 奸谋。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 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注解]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 建中兴宙宇:为民族中兴建立功业。宙宇,指国家社稷。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指岳飞被奸臣秦桧谋害事。 闪杀人:害死人。 旌节:军队。 士夫:人民。 丘陵:指祖宗陵墓,此指中原。 銮舆:天子车驾,代指天子,即宋高宗赵构。 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 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 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 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 “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
精品课件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 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 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 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 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
精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