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知识与鉴赏
元曲鉴赏:郑光祖的《南柯记》分析

元曲鉴赏:郑光祖的《南柯记》分析在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元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篇章。
元曲代表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巅峰之作,其中郑光祖的《南柯记》更是备受瞩目。
本文将对郑光祖的《南柯记》进行详细分析与鉴赏。
1. 元曲与南戏的背景元曲是指元朝时期的戏曲作品,它继承了唐代的传统戏曲,并加入了蒙古族和南方戏曲的元素。
南戏是以南方地区为主要流行地区的戏曲剧种。
元曲与南戏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元曲的独特风格。
2. 《南柯记》概述《南柯记》是元代著名剧作家郑光祖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元曲作品。
它描绘了一个虚幻的爱情故事,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位名叫张生的男子和他心中的梦中情人草木柯之间的感情纠葛。
3. 郑光祖的创作背景郑光祖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和文学家,他精通南戏,对南戏的传统元素进行了传承和创新。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致的艺术表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4. 《南柯记》的主题与情节《南柯记》的主题是爱情与命运。
故事讲述了一个男子在梦中遇见了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女子草木柯,但最终注定无法在现实中拥有她。
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4.1 张生与草木柯的初次相遇故事一开始,张生在梦中遇见了草木柯,两人一见钟情。
他们的相遇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给人一种幻幻然的感觉。
4.2 张生对草木柯的追求与不幸命运张生为了能够与草木柯在现实中相守,不断克服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但是他的不幸命运让他失去了一切,无法实现他的爱情梦想。
4.3 命运之轮与人生的无奈《南柯记》强调了命运之轮和人生的无奈。
张生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摆布,他的梦想和幸福都被剥夺,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5. 《南柯记》的艺术特点5.1 曲调与音乐表现《南柯记》中的曲调悠扬动听,表现出岁月流转中的伤感和无奈。
音乐与故事情节相互配合,塑造了悲剧氛围。
5.2 舞台表现技巧在舞台表演方面,《南柯记》采用了多种表现技巧,如化妆、道具、舞蹈等,使观众沉浸于虚幻的世界之中。
5.3 文学意境与抒情表达郑光祖的文学才华在《南柯记》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他运用诗词和抒情的表达手法,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学意境和艺术效果。
诗歌鉴赏之元曲

诗歌鉴赏之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从元曲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元曲的历史背景。
元曲出现在元朝(1271年-1368年),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元朝政权的建立使得中国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使得元曲独具一格。
元曲的创作受到了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吸收了宋代词、元杂剧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元曲的艺术特点。
元曲注重音乐和舞蹈的表现,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
它的舞台设置精美,服装华丽,演员的表演技巧高超,能够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来传达情感。
元曲的剧本通常由词曲和对白组成,词曲部分以词为主,通过押韵和对仗来表达情感,对白部分则以散文形式呈现,用于推动剧情的发展。
元曲的语言优美、抒情,常常以婉约、含蓄的方式表达爱情、友情和人生哲理。
最后,我们来欣赏几个代表性的元曲作品。
首先是《西华山》,这是元曲中的一部山水田园诗。
它以西华山的美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其次是《汉宫秋》,这是一部抒发离别之情的元曲。
它通过描绘汉宫的秋景和主人公与恋人的离别,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眷恋。
最后是《长生殿》,这是元曲中的一部历史剧。
它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唐朝宫廷的宏伟景象和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展现了权力、爱情和命运的冲突。
通过对元曲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元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表达方式,为读者和观众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通过欣赏和鉴赏元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一、原文:《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衍生注释:“将进酒”:“将”(qiāng),是请、愿的意思,“进酒”就是喝酒。
“岑夫子”“丹丘生”:是李白的两位朋友。
“钟鼓馔玉”:指富贵生活,钟鼓是指富贵人家吃饭时的音乐,馔玉是精美的饭食。
“陈王”:指曹植。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蔑视权贵、乐观放达的情怀。
情感非常复杂且浓烈,一方面有着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悲哀,像“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写人生的短促;另一方面又有不失豪迈的豁达,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像黄河之水从天上来,还多用典故,“陈王昔时宴平乐”就是引用曹植的典故。
四、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他的一生渴望入仕治国安民,但又性格豪放,不受拘束,在仕途上遭遇诸多不顺。
五、运用片段:1. 毕业聚会上,大家面临着即将分别,各自走向不同道路的状况。
这时可以说:“弟兄们,姐妹儿们,今日别离虽有些伤感,但咱就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暂且把烦恼抛开,痛痛快快喝一场。
”2. 在公司年会上,有人因为前一段时间工作的不顺利而有些垂头丧气。
你就可以鼓励说:“嘿,别愁眉苦脸的啦。
要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次的挫折算啥,以后还有大把机会呢。
现在年会,就该像李白说的那样‘会须一饮三百杯’,把烦恼都喝跑。
元杂剧与元曲的流派特色鉴赏

元杂剧与元曲的流派特色鉴赏1. 引言元杂剧和元曲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具有独特而丰富多样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对元杂剧与元曲的流派特色进行详细的鉴赏。
2. 元杂剧的流派特色2.1 越剧越剧是元杂剧的代表性流派之一,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国粹之一。
- 装扮:越剧注重精致华丽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追求细腻、典雅、婉约之美。
- 歌唱:越剧以其独特的音调和咬字方式闻名于世,旋律优美、婉转悠扬,让人回味无穷。
- 表演技巧:越剧行头眼法讲究机敏灵活,在动作、神态和演唱中加入了大量优美的腿法和手势动作。
2.2 京剧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戏曲之一,而元杂剧时期,则是它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
- 音乐:京剧鼓、板、唢呐等传统乐器的合奏为京剧增添了独特的音乐美感,华丽庄重的旋律令人印象深刻。
- 表演技巧:京剧注重表演技巧和肢体语言的精准和表现力,脸谱化的妆容和特别设计的动作形式让观众对角色一目了然。
3. 元曲的流派特色3.1 红文红文是元曲中最受欢迎和广泛演出的流派之一,其特点包括: - 表演形式:红文以说唱结合为主,将词章融入到歌唱和长段说白之中,在情节紧密连贯中展示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
- 音调:红文音调悠扬、抒情,并兼具流畅与多样性。
咬字清晰、明快有力,富有抑扬顿挫之美。
3.2 秀文秀文亦称小令,是元曲中小调小令歌曲的代表,其特点包括: - 曲调:秀文音调柔和婉转,温婉动听,多以小令曲调为基础,附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或叙述情节发展的唱词。
- 表演形式:秀文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与情感的瞬间转折。
旋律清新、简洁朴实。
4. 结论元杂剧与元曲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各自形成了独特而丰富多样的流派特色。
通过对越剧、京剧、红文和秀文的鉴赏分析,我们更能体会到这些流派在表演技巧、音乐和剧情上所呈现出来的优美之处。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千年来历史沉淀下来的珍贵财富。
诗词鉴赏元曲中的艺术特点与情感描写

诗词鉴赏元曲中的艺术特点与情感描写元曲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我国古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曲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精湛的情感描写,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
本文将从元曲的艺术特点和情感描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元曲的艺术特点元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表现力强:元曲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注重音乐的表现力。
曲调婉转悠扬,歌词优美动听,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增强戏剧的艺术效果。
2.多样化的角色扮演:元曲中的角色活泼多样,包括丑角、生旦、净丑等不同类型的角色。
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性格和形象,能够充分展示不同人物的智慧、勇敢或者幽默等特点。
3.戏剧冲突鲜明:元曲以情节扣人心弦为特点,故事情节紧凑,冲突激烈。
通过明确的目标和矛盾,创造出悬念和紧张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4.舞台布景考究:元曲较为注重舞台布景的设计,注重场景的变换和转换。
通过布景的变化,能够更好地表现故事的发展和转折,增加戏剧的艺术吸引力。
5.运用典故和象征意义:元曲中常常运用典故和象征意义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寓意深远的表达方式,加深了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元曲得以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魅力。
二、元曲的情感描写元曲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其中包括了对于爱情、友情、亲情、忠诚等各种情感的描写。
1.爱情:元曲中经常描写爱情,无论是纯真的少男少女之情,还是婚姻中的夫妻之情,都能够通过曲调和歌词来表现。
爱情在元曲中常常受到阻碍和考验,但通过各种努力和经历,最终得以圆满。
2.友情:元曲中也有丰富的友情描写,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经历各种考验而更加坚韧。
友情的描写使观众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3.亲情:元曲中对于亲情的描写多为家庭关系,包括父子、母女、兄弟等。
亲情的描写往往表达了家庭的温暖和亲人之间的牵挂和关怀。
4.忠诚:元曲中也有很多关于忠诚的描写,可以是对于君主的忠诚,也可以是朋友之间的忠诚。
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

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唐诗宋词元曲有着十分高的文学成就。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去阅读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唐诗宋词元曲的鉴赏一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中唐诗人窦巩有《南游感兴》七绝云:“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青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而窦诗显然又源于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本曲的前五句,化用窦巩的诗意,而“鹧鸪啼处”云云,则明显地流露出了霸业不存、风流事散的兴亡之感。
倪瓒生活在元代的中晚期,无所谓遗民思想,曲中的“前朝事”是将越王台沿经的历史一网打尽,并不专指宋朝;但历史的盛衰、岁月的无情,一样会引起怀古者的“伤心”。
窦诗是“伤心欲问前朝事”,而小令却“伤心莫问前朝事”,一字之差,绝望和无奈的感情色彩就表现得更加强烈。
作者禁不住“怅然孤啸”。
“啸”是感情激越、一舒抑塞的表现,而一个“孤”字,又有心事无人知会的意味。
“青山故国,乔木苍苔”是登台的所见,它较之前片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更增加了悲凉的色彩。
“当时明月”等三句又借助了唐诗的意境。
刘禹锡《石头城》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句,李白《苏台怀古》也说“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月是历史的见证,如今“依依素影”又高悬在越王台的上空。
诗人独发一问:“何处飞来?”问得似乎突兀,但含意是十分显明的:“当时”的江山久已换主,那么“当时”的明月怎么又会飞来重临呢?这一笔同前引的《石头城》《苏台怀古》一样,是借助嗔怪明月的多事、无情,抒发怀古的幽思。
作者起笔云“伤心莫问前朝事”,至此还是问了,并问得那样投入、那样悲哀。
“依依”是依恋不去的模样,说明明月在天空徘徊已久。
而诗人从“残照”时分直留到月夜,这“依依”两字也就成了一种移情手法,表现出了作者对故国山河的倦倦深情。
这首小令除了善于从唐人诗句中袭意外,在景物的描写上也深得风神。
“东风草绿,残照花开”表现江山无主,“青山故国,乔木苍苔”表现世事无常。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诗歌鉴赏之元曲

诗歌鉴赏之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是宋元时期的代表作品。
它起源于南宋,发展于元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元曲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创作手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元曲的特点、代表作品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展开讨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元曲。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文采飞扬的词句为主要表达方式,融诗、词之长处于一体。
二是以曲调和音乐为基础,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三是以情节曲折、情感细腻为特色,凸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四是以多样的角色扮演和高超的表演技巧为特征,塑造了一大批经典形象。
这些特点使得元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和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曲中有许多经典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汉宫秋》、《西华山》和《长生殿》等。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元曲的魅力和丰富性。
以《汉宫秋》为例,它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曲调优美的词句和动人的音乐,生动地表达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悲欢离合。
《西华山》则以佛教传说为题材,展现了历尽艰辛的主人公最终修行成佛的故事,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长生殿》则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融合了戏剧和音乐的精华,让人们感受到了深深的哀愁和不舍。
元曲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在的审美价值,更在于它对后世文学和戏剧的影响。
首先,元曲的出现开创了以文人创作为主导的戏曲创作模式,为后世文人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元曲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使得它成为后世音乐剧和舞台剧的重要源头,对中国戏曲和舞台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元曲以其高超的表演技巧和复杂的人物形象对后世的表演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元曲中的经典角色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典型,为后来的戏曲表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最后,元曲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现载体和创作灵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知识与鉴赏【元曲知识】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之别。
元曲中常用的宫调,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
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
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
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叼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
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
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
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
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
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
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
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战乱之际,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
他的作品清润疏俊,迥出时作,对元曲创作起着启导统领、规范的作用。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
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鲫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
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
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
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
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鉴赏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散曲回答问题。
[玉芙蓉]喜雨(明)(冯惟敏)初添野水①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②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
②芃(pēng);茂盛的样子1、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2、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练习二: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①,清廉贬入睡馄钝②。
葫芦提③倒稳!【注】①迷魂阵:元人以此代指妓院。
②睡馄钝:躺着的馄饨,比喻软弱站不起来。
③葫芦提:糊涂,亦代指喝酒。
3、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练习三: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4、有人说《不伏老》正是一篇“面子虽放倒,骨子却认真”的抒情杰作,试做简要分析。
练习四: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5、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6、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练习五:阅读下列元曲,回答问题[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周德清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闪杀①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注】杀:同“煞”,表示程度深。
7、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披文握武”一句,意思是岳飞文武双全,有再造赵宋王朝社稷之功,足以青史留名。
B、“功成却被权臣妒”二句,意思是岳飞功劳卓著,却遭到权臣嫉恨,最终被陷害致死。
C、“闪杀人”二句中,“士夫”泛指百姓,“丘陵”指要塞,“南渡銮舆”指入侵的金兵。
D、“钱塘路”三句,意思是岳王墓所在的西湖风雨不断,苍天也在为岳飞屈死而悲泣。
8、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曲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转入抒情,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
B、本曲用词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却”字的陡转,“妒”“奸”二词的使用,都可见作者爱憎之分明。
C、诗人于对比中刻画了英雄的形象,写出了百姓的苦难,也提示了南宋王朝灭亡的原因。
D、诗人以西湖上风雨不断作结,朦胧而伤感,愁怨之情显得更深广绵长。
练习六:阅读《中吕·朝天子·志感》,完成下列问题。
不读书有权,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蹇,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9、这支曲子题为“志感”,实际是元代知识分子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怨刺。
“,”两句是全篇的枢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代知识分子的悲惨境遇。
10、这支曲子是怎样反映知识分子的命运的?练习七:阅读《正宫·塞鸿秋·山行警》,完成下列问题。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
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11、这支曲子描写了怎样的情境?表现了行者怎样的感情?找出最能含蓄而曲折地表现行者这种感情的词语。
12、曲子开头两句写,第三、四句写,最后三句合写,总结上文,用的手法,把行者的凄凉心境和对居者的无限眷恋,烘染得深长无尽。
13、试分析这支曲子在结构和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练习八:阅读《双调·水仙子·讥时》(张鸣善)完成下列问题。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
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
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14、试分析这支曲子意象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15、试分析这支曲子语言和结构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