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效果评价
微创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微创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关
节功能的影响
一、微创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简介
微创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通过小切口进行手术的技术,它将骨折骨块复位后利用内固定物将其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从而使得骨折处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和好评。
二、术后疼痛的影响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术后疼痛的情况。
这种疼痛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延缓康复的进程。
寻找一种方法来降低术后疼痛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
微创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相较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的特点,因此术后疼痛会相对较轻。
很多研究表明,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且疼痛持续时间较短,这使得患者能够更快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三、关节功能的影响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的恢复也是患者和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常常伴随着组织的大面积损伤,这会对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而采用微创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由于手术创伤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相对较轻,因此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许多研究显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较快,术后的关节活动度也较大。
这为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微创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是积极的。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微创手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不断完善手术技术,为踝关节骨折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临床疗效评价

1 0 2 4 0 0
【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 内固定治疗后踝 骨折 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分析该院 2 0 0 9 年1 月一 2 0 1 4 年5 月
收治的 6 2例后踝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 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 评价临床效果 。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 。 平均 随访 时间为 ( 2 1 . 5  ̄ 6 . 5 ) 个月 , 6 2例患者骨折 平均愈合时 间为 ( 9 . 5  ̄ 2 . 5 ) 周, 按 照美国 A O F A S推荐 的评分 系统有 4 3例为 优, 1 7例为 良, 2例 为可 , 优 良率为 9 6 . 8 %。 结论 闭合 复位经 皮空 心螺钉 内固定治疗 后踝 骨折疗 效满 意 , 值得 I 临床 推广
应用 。
【 关键 词】 后踝骨折 ; 闭合复位 ; 空心 螺钉 内固定 ; 临床效果 【 中图分 类号】R 6 8 7 . 3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5 ) 0 3 ( b ) 一 0 0 7 5 — 0 3
Af t e r Cl o s e d Re d u c t i o n a n d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Ho l l o w S c r e w I n t e r n a l Fi x a t i o n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骨折的疗效探讨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骨折的疗效探讨张建伟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6(020)008
【摘要】目的评价在后踝骨骨折的治疗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后踝骨骨折患者,将实行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患者37例设为对照组,实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患者37例设为试验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明显减少(P<0.05);1年后,试验组患者的功能评分为(95.34±5.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77±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用于后踝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治疗手段,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总页数】2页(P1044-1045)
【作者】张建伟
【作者单位】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荥阳4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J], 王成
2.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骨折的疗效探究 [J], 徐生求
3.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骨折效果观察 [J], 高永进
4.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42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效果观察 [J],
张魁伟;闫国富
5.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68例后踝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 [J], 王志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外踝骨折113例疗效分析

法及 临床 效 果 。方 法 : 对采 用 闭合 复 位 经
皮 空心 拉 力螺 钉 内 固 定 治 疗 1 3例 成 人 1
微 创 手 术 , 口小 美 观 , 作 相 对 简 单 , 切 操 对 骨 折 端 周 围 血 运 破 坏 少 。 经 过 对 本 组
外踝 骨 折 的 临床 资 料 进 行 回 顾 性 分 析 。 并采 用 x 线 片评 估 骨 折 愈 合 率 和 美 国足 踝 骨科 协 会 ( O A ) 荐 的 足 踝 评 分 系 A F S推
统评 估 踝 关 节 功 能 。 结 果 : 均 随 访 2 平 7
13例患者 随访 , 1 发现 术后 骨折 愈合 快 、
巾钳皮外暂 时夹持 固定 。在 C型 x线机 透视下行 骨折 内固定 , 内固 定顺 序 为外
踝、 内踝 、 踝 、 骨 远 端 前 结 节 、 胫 腓 后 胫 下 联合 。首 先 行 外 踝 骨 折 固定 , 选 定 螺 钉 在 固定 部 位 先 用 2枚 1l 克 氏 针 维 持 复 I T m 位 , 将 其 针 尾 折 弯 , 利 于空 心 螺 钉 固 并 以 定 , 选 定 空 心 螺 钉 固 定 位 置 , 需 切 再 仅 0 5 m长 手 术 切 口 , 入 导 针 、 丝 , .e 穿 攻 由前 向后 拧入 , 骨 折 块 问产 生 加 压 作 用 , 使 如 骨折 块 仍 有 旋 转 倾 向 , 加 用 1 空 心 螺 则 枚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 o: 0 3 6 / . s . 0 7 s 1x 21 1
自 20 04年 3月 ~ 0 0年 4月 应 用 闭 21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后踝骨折患者7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则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以及愈合时间。
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1.67%,对照组为62.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86±1.65)周,对照组为(15.77±2.09)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449,P<0.05)。
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且患者骨折愈合较快,值得借鉴。
关键词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骨折愈合时间后踝骨折作為骨科最常见踝关节骨折类型之一,因人体后踝关节和腓骨、胫骨远端连接,一旦骨折,可丧失骨性结构支持,容易出现后踝关节脱位、退行性变化等,增加了患者后踝关节并发关节炎的可能[1]。
目前,手术是治疗后踝骨折的重要手段,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本研究为明确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将71例后踝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71例后踝骨折患者均为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已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后踝骨折,排除合并麻醉以及手术禁忌证者、神志不清者,本组患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
治疗组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35.90±9.12)岁;骨折类型:旋前外旋型5例,旋后外旋型21例,旋前外展型10例。
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35.91±9.09)岁;骨折类型:旋前外旋型6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展型7例。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随访三个月,评价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所有内踝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Ⅰ期愈合,其中优53例(占58.89%),良22例(占24.44%),可11例(占12.22%),差4例(占4.44%),优良率为95.56%。
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患者骨折部位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经皮空心螺钉;内踝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踝关节骨折(ankle fracture)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多由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LangeHansen分类法、DavisWeber分类法和AO 分类法等三种分类方法来确定骨折类型[1]。
针对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常采用手术的方式使其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并进行固定,恢复踝关节功能[23]。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踝关节骨折的手术的固定方式已被广泛关注。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及X线诊断为内踝骨折,且患者未合并其他骨折,无骨质疏松、糖尿病、甲亢、心脑肾功能障碍等影响骨折预后的疾病史,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7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年龄(42.35±2.16)岁,就诊时间为损伤后15~30h,平均就诊时间(21.26±1.16)h;骨折部位:左侧骨折48例,右侧骨折42例;高空坠落伤58例,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重物砸伤15例。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效果评价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3.6±31.5)mL、(7.2±1.9)周、(14.7±5.1)周;对照组分别为(162.7±38.9)mL、(11.2±2.7)周、(20.2±5.8)周;P<0.05。
观察组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优5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0.59%;P<0.05。
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闭合复位;踝骨骨折;经皮空心螺钉踝关节骨折较为常见,后踝骨折是踝关节常见的骨折之一,后踝和胫骨、腓骨相连接[1],骨折后丧失骨性结构,易出现关节脱位等情况。
手术为治疗后踝骨折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后踝骨折,患者对本次研究手术方法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
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麻醉和手术禁忌症患者、意识障碍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42.1±3.6)岁;骨折类型:旋前外旋型患者有4例、旋后外旋型患者有9例,旋前外展型患者有4例;对照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1~67岁,平均(42.3±3.4)岁;骨折类型:旋前外旋型患者有3例、旋后外旋型患者有10例,旋前外展型患者有4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在后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在后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踝关节是负重关节,如果治疗不当,则会导致行走疼痛以及踝关节功能的丧失。
传统采用内、外踝侧切口的手术方法,但术中多暴露困难,无法精确复位。
我科于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闭合复位经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折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5例,女12例;年龄19~53岁,平均38岁。
左侧13例,右侧14例,均为闭合骨折。
根据Lange-Hansen分类:Ⅲ、Ⅳ度旋后-外旋型14例,Ⅳ度旋前-外旋型10例,Ⅱ度旋前-外展型3例。
致伤原因:跌倒扭伤16例,交通伤8例,重物砸伤3例。
伤后至手术时间为5~8d,平均6天。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腰麻,患者取侧卧位。
对于合并有内、外踝骨折患者,首先使内、外踝骨折获得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后踝复位固定时注意跟骨牵引,将足向前牵引,并保持于背屈位,以便于骨折复位。
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见后踝骨折复位满意,关节面平整,于胫前关节面上1-2cm处作一纵形切口约0.5cm牵开肌肉显露胫骨下端骨面,根据后踝骨折块大小以及向内、外偏斜选择进针点,根据骨折线方向确定进针角度和方向,打入导针2枚,定位满意后,经导针拧入直径为3.5mm的空心螺钉。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d,术后2周扶双拐行不负重功能练习,加强踝关节功能锻炼,8—10周待X线片示骨折愈合后弃双拐负重行走。
2 结果本组2例复位困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见后踝为粉碎性骨折,有骨块嵌顿。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
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2个月,平均26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90~112d,无断钉等并发症。
按Hughes评定标准[1]进行评定,根据疼痛、行走、活动、X线检查、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功能情况将治疗结果分为优、良、差三级。
本组27例中,优19例,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8.9%。
平均恢复工作时间为85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9-03-22T10:28:01.8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期作者:许树明
[导读]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哈尔滨市双城区骨伤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100
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3.6±31.5)mL、(7.2±1.9)周、(14.7±5.1)周;对照组分别为(162.7±38.9)mL、(11.2±2.7)周、(20.2±5.8)周;P<0.05。
观察组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优5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0.59%;P<0.05。
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闭合复位;踝骨骨折;经皮空心螺钉
踝关节骨折较为常见,后踝骨折是踝关节常见的骨折之一,后踝和胫骨、腓骨相连接[1],骨折后丧失骨性结构,易出现关节脱位等情况。
手术为治疗后踝骨折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后踝骨折,患者对本次研究手术方法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
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麻醉和手术禁忌症患者、意识障碍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42.1±3.6)岁;骨折类型:旋前外旋型患者有4例、旋后外旋型患者有9例,旋前外展型患者有4例;对照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1~67岁,平均(42.3±3.4)岁;骨折类型:旋前外旋型患者有3例、旋后外旋型患者有10例,旋前外展型患者有4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取患者俯卧位,根据患者骨折位置在跟肌腱外侧或内侧进行切口,切开长度约为7~8cm,将屈长肌和腓骨肌间脂肪组织,将胫骨、距骨后方充分暴露,将骨折固定后采取克氏针进行固定,之后将切口闭合。
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将患者骨折部位采取手法复位,对于旋前型骨折患者采用内翻姿势,足部保持垂直,采取两手对踝部挤压进行固定;旋后型患者采取外翻复位。
之后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内固定,选择螺钉固定,加大骨折块之间的压力,采取克氏针维持复位。
将针尾部折弯,可促进空心钉固定效果,选择空心螺钉固定位置,拧入螺钉。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证实骨折复位良好后,闭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疗效判定参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优:治疗后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消失,可正常活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在90分以上;良:治疗后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有所改善,活动有轻度受限,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在80~90分之间;可:治疗后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有转好,活动受限明显,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在70~90分之间;差: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等无转好迹象,活动严重受限。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93.6±31.5)mL、(7.2±1.9)周、(14.7±5.1)周;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62.7±38.9)mL、(11.2±2.7)周、(20.2±5.8)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优5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0.59%;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踝关节骨折在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中多数为后踝骨折;而踝关节作为人体负重的关节之一,为人体接触地面和运动的枢纽。
后踝在解剖结构上为胫骨远端,对距骨过度后移进行限制,同时将胫骨和腓骨链接一起,具有稳定关节的效果;发生骨折后患者失去稳定效果,如治疗不当可导致距骨脱位,甚至踝关节韧带出现损伤。
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多采取手法复位,易出现失败,同时需要反复固定、复位等[2],造成局部软组织受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传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该病方法虽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对骨折血运造成破坏,预后效果不显著。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具有切口小、时间短、操作简单等优点[3],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对骨折血运的破坏;同时在C型臂线机下操作,减少对骨膜的损伤,缩短康复时间。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优良率为70.59%;P<0.05。
表明了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耀臣,张治华.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138-139.
[2]冯青,许效坤,苏海涛,等.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1):45-47.
[3]叶圣昭,冯永增.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5):971-973.。